2020届河北省衡水中学2017级高三下学期一调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第一部分(阅读题)和第二部分(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在试卷后面的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范围。
第一部分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所谓注意,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它本身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而是伴随诸多心理过程而存在的心理现象或曰心理特性。
注意是心理过程的始动因素,并且总是伴随各种心理过程存在。
审美心理过程也是从审美注意开始的。
注意通常可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两大类。
所谓无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
绮丽的自然风光引起我们的审美注意,多是这种类型。
而有意注意,是指那种自觉的、有目的的、在必要时还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我们欣赏艺术作品时产生的审美注意,多属这种类型。
这两种类型的注意尽管有所区别,但在审美实践中常常是不能截然分开的。
许多情况下,两种注意是同时存在(虽有所侧重),或者交替进行和互相转化的。
例如我们观看舞台上的演出,先是有意注意使我们把视觉和听觉集中于舞台上的角色,当新的角色登场,我们的注意力随即转向新的角色,这时就自然过渡到无意注意了。
关于引起审美注意的原因,除了审美主体的个体倾向和内部状态(如审美需要和兴趣,心境和情绪状态)以外,主要是审美对象具有各种能引起人们愉悦情感的属性。
如鲜艳的色彩、和谐的组合、适度的比例、流畅的线条等等。
这些引起注意的审美属性中,最重要的是对比强度和新异性。
以对比强度而论,属于互补色的红与绿,配合得宜,彼此都可增强对方的强度(鲜明度)。
“绿叶扶红花”是美的,而尤以所谓“万绿丛中一点红”显得更美。
因为“万绿”作为背景和陪衬,更加突出了“一点红”的强度。
倘若叶花等量,红绿各半,那审美效果怕要削弱许多。
对比强度还表现在,在相对静止的背景中,动的对象更容易引起注意。
【全国百强校word版】河北省衡水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语文试题

绝密★启用前【全国百强校word 版】河北省衡水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语文试题试卷副标题考试范围:xxx ;考试时间:36分钟;命题人:xxx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 卷(选择题)试卷第2页,共14页第II 卷(非选择题)一、(题型注释)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①越南老兵吴日登回忆说,他目睹了战争的残酷,但也看到了中国士兵秋毫无犯粮仓和百货商场,并在门外贴上封条。
②民警了解到相关情况后,对这对几十年的老邻居进行了多次思想教育和沟通工作,经过细致耐心的调解,冲突双方握手言和,矛盾涣然冰释。
③东南亚各国现有铁路的规格并不统一,在轨道设置标准方面各行其是,而且各国在寻求外资和技术的时候,分别对日本、中国等国家的高铁技术各有偏爱。
④距村庄一百米左右的地方有一家采石场,每天放炮炸山不但响遏行云,还石粉满天飞,有的房子甚至被震裂了。
⑤古往今来,围绕老子《道德经》进行解读的著作汗牛充栋,大家为的是能探寻其中的奥秘,真正把握《道德经》的真谛。
⑥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加,留守儿童问题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关爱留守儿童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需要我们身先士卒,用行动影响他人。
A .①②⑤B .①④⑥C .②③⑤D .③④⑥2、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为彰显我国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决心,北京、上海、广州知识产权法院探索适用惩罚性赔偿,着力解决侵权成本低、维权成本高。
B .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既有现代文明又具田园风格的美丽乡村,这是农村建设的内涵。
C .世界卫生组织(WHO )3月30日对外公布数据称,全球目前有至少3亿人以上患有忧郁症,自2005年至2015年,忧郁症患者人数增加了至少18%。
衡水中学2020届高三下一调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_1

衡水中学2020届高三下一调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河北衡水中学2020届高三第二学期一调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以下的文字,完成1~3题。
《易经·系辞》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按照这个说法,诗词曲赋与琴棋书画等艺术门类都可归入无形的“道”的范畴,强调哲理和美学意义;而建筑与车舆、衣服、盆碗类似,属于有形的“器”的性质,注重实用性,兼顾审美,主要由匠人来制作,文人士大夫阶层极少直接参与。
由此导致中国古代建筑界虽然巨匠辈出,巧夺天工,取得极高的成就,却一直缺乏理论总结。
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相对得到主流阶层的追捧,出现了《园冶》《长物志》等理论名著,而在更广泛的建筑领域,相关学问备受冷落,虽然有宋代《营造法式》、清代《工程做法》等官书和明代《鲁班经》之类的民间著述传世,但数量远远不及西方,而且主要内容都偏于实际操作层面的记述,没有太多的理论探索,与西方古罗马《建筑十书》以及文艺复兴以来的建筑名著差异很大。
19世纪末叶以来,随着清朝的衰落和灭亡,中国受到西方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全面冲击,传统建筑行业走向衰微,源自欧美的现代建筑材料、结构和形式逐渐在中国各地流行,使得拥有千年历史的华夏大地的城市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时至今日,中国的建筑体系与世界其他国家完全趋同,与古代则大相径庭,广大建筑师对于传统的建筑技艺普遍感到生疏,绝大多数设计作品都近于西方建筑的翻版,失去了本土的文化基因。
在此情形之下,从20世纪初开始,一些中外建筑师努力尝试扭转这一趋势,在现代建筑中刻意表现“民族形式”,将传统建筑的造型与文化内涵融入新的建筑项目,如亨利·墨菲设计的燕京大学校园和吕彦直设计的中山陵。
以中国营造学社为代表的先贤致力于用现代的科学方法对中国古代建筑展开研究,梁思成、刘敦桢等学者四处考察测绘,搜集古籍,成果斐然。
经过几代人的艰难跋涉,对于中国现代“民族形式”的探索仍处于迷途之中,尚未找到相对圆满的解决之道。
衡水中学2020年3月高三语文下册一调考试卷(含答案)

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年级一调考试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易经·系辞》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按照这个说法,诗词曲赋与琴棋书画等艺术门类都可归入无形的“道”的范畴,强调哲理和美学意义;而建筑与车舆、衣服、盆碗类似,属于有形的“器”的性质,注重实用性,兼顾审美,主要由匠人来制作,文人士大夫阶层极少直接参与。
由此导致中国古代建筑界虽然巨匠辈出,巧夺天工,取得极高的成就,却一直缺乏理论总结。
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相对得到主流阶层的追捧,出现了《园冶》《长物志》等理论名著,而在更广泛的建筑领域,相关学问备受冷落,虽然有宋代《营造法式》、清代《工程做法》等官书和明代《鲁班经》之类的民间著述传世,但数量远远不及西方,而且主要内容都偏于实际操作层面的记述,没有太多的理论探索,与西方古罗马《建筑十书》以及文艺复兴以来的建筑名著差异很大。
19世纪末叶以来,随着清朝的衰落和灭亡,中国受到西方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全面冲击,传统建筑行业走向衰微,源自欧美的现代建筑材料、结构和形式逐渐在中国各地流行,使得拥有千年历史的华夏大地的城市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时至今日,中国的建筑体系与世界其他国家完全趋同,与古代则大相径庭,广大建筑师对于传统的建筑技艺普遍感到生疏,绝大多数设计作品都近于西方建筑的翻版,失去了本土的文化基因。
在此情形之下,从20世纪初开始,一些中外建筑师努力尝试扭转这一趋势,在现代建筑中刻意表现“民族形式”,将传统建筑的造型与文化内涵融入新的建筑项目,如亨利·墨菲设计的燕京大学校园和吕彦直设计的中山陵。
以中国营造学社为代表的先贤致力于用现代的科学方法对中国古代建筑展开研究,梁思成、刘敦桢等学者四处考察测绘,搜集古籍,成果斐然。
经过几代人的艰难跋涉,对于中国现代“民族形式”的探索仍处于迷途之中,尚未找到相对圆满的解决之道。
2020届河北省衡水中学2017级高三高考卫冕联考语文试卷及解析

2020届河北省衡水中学2017级高三高考卫冕联考语文试卷★祝考试顺利★(解析版)本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由于自然灾害以及伴生的社会动荡、国内战争、外敌入侵,世界上很多辉煌一时的伟大文明就此覆灭。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就提出,两河文明、希腊文明与罗马文明的衰落,与自然灾害的频仍直接相关。
而后来的历史研究,也证明古埃及文明、两河领域的古阿卡德帝国、古印度的哈拉帕文明衰亡的主要原因都是气候波动和生态崩溃;瘟疫的暴发,也直接导致了罗马帝国“黄金时代”的结束以及阿兹台克帝国、印加帝国的迅速瓦解。
但是,让灾难史研究者很感兴趣的一个问题是何以同样遭受周期性、大规模自然灾害的中华民族,却每每能够在灾难中迅速恢复,并持续发展?这一问题,有很多答案。
其中不容忽视的是,自古以来资源的短缺、灾难的频仍,让中国人产生了一种独特的民族心理,并积淀为一种深层的社会意识,我们可以称作“韧”的精神。
这种“韧”的精神,蕴有强大的自我恢复和更新能力,呈现出变通的智慧和顽强的活力,从而使得中华民族安然渡过历史长河中各种各样的困境,生生不息,绵延不绝,历经一次又一次的灾难和变革而延续至今。
“韧”的精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表现是外向的儒家思想和内向的道家思想的配合。
在大一统国家出现的前夜,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针对不同的社会情境各抒己见,提出为人处世、治国安邦的种种方案,形成了数千年来民族智慧的“百宝箱”。
其中两个相辅相成的代表思潮,就是儒家和道家。
河北省衡水市高三下学期一调考试 语文试题(含答案)

衡水中学第二学期高三年级一调考试语 文 试 卷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共9个单项选择题,在答题卡上按题号填涂。
2、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
3、细致、认真。
为假期自主复习交一份满意的答卷!祝你成功!Ⅰ卷(27分)一、基础知识 (共9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 )A .我们的领导干部要勤政爱民,廉洁自律,提高自身修养,增强抵御腐败的能力,否则,难免到时像陈希同一样对.簿公堂...,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B .听到张旭东升任宁江市交通局长的消息,一帮老同学、老同事纷纷发来短信,祝贺他的乔迁之...喜.,并要他赶快请客。
C .一年前歌星臧天朔带头签署了《演艺人社会责任自律宣言》,但墨迹未干,他却因“涉恶”嫌疑被警方带走,前后判若云泥....,真是不可思议。
D. 令人忧虑的是,有的出版社出了不好的作品还不置可否....,听不进群众的批评。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人的个性和谐是社会和谐发展的根本前提,同时,人的个体和谐又是自然和谐的产物。
B .些同学读书迷信权威,对文本的理解不是建立在对文本深悟、慢泡、细嚼的基础上,而是轻松地做了权威的奴隶。
C.专家指出,绕月成功后,嫦娥三号的“刹车”时间是否合适、远近距离是否准确、能否在指定区域落下来,都是完成此次发射任务的技术难点和关键。
D .据悉,为了更好地体现高考公平性,2014年高考全国将针对贫困地区提供较2013年更多的招生名额走进高校,保证他们有机会实现“大学梦”。
3、请将下列语句重新排序,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①他能辨别,他不能这样笼统地概括。
②什么是中国诗的一般印象呢?③一个只读中国诗的人决不会发生这个问题。
④具有文学良心和鉴别力的人像严正的科学家一样,避免泛论、概论这种高帽子、空头大话。
河北衡水中学2017届全国高三大联考语文试卷

河北衡水中学2017届全国高三大联考语文试卷河北衡水中学2017届全国高三大联考语文试卷【河北衡水中学2017届全国高三大联考语文试卷】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清顺治八年(1651年),顺治在祭告黄帝文中曰:“自古帝王,受天明命,继道统而新治统。
”刚刚入主中原的满族皇帝这句话看似简单,实则内涵非常丰富,可以说是探析中国现代转型之艰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视角。
何谓“道统”与“治统”?简单来说,前者主要指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孟这些圣人的思想传统,即儒家思想传统。
后者主要指体现为一定继承性的政治统治的传统。
作为“道统”的儒家思想传统,虽在历史上也曾遭到其他思想挑战,但几千年里基本上“天下所极重”。
儒家思想自有真理的闪光点和恒久的魅力,但历代帝王看重的是它所宣扬的仁义道德等对封建专制统治合法性的诠释,倚重的是它所宣扬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对封建专制统治秩序的巩固,从而形成“天下以道而治”的共识。
因此,历代帝王都把“继道统”作为巩固自己统治的重中之重。
不过,以“继道统”为基础的“新治统”,其“新”是极其有限的。
一个新王朝替代前朝,不会去否定其封建专制,而是认为前朝统治失德离道,所以天命转移。
不去否定封建专制的“新治统”,只能表现为对治理之术细枝末节的修修补补,实践中则是封建专制统治在总体上不断强化。
中国历史上,“道统”与“治统”根深蒂固,强大到把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政权纳入自己的发展轨道,强大到在西方列强不断的侵略下始终没有瓦解。
从这个意义上说,“道统”与“治统”对于保持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和统一性有着积极作用。
但是,这种深厚的积淀也使中国天然地缺乏走出传统社会的思想资源和体制基础。
当中国要向现代社会转型时,“道统”与“治统”就成为沉重的历史包袱。
世界上许多国家经历过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艰难历程,但像中国这样历经百年、遍尝艰辛的却很少。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语文试卷(附答案与解析)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语文试卷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帝王排场虚荣政治学一部二十四史,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称帝称王,都要讲排场。
就是泥腿子翻身,黄袍加身,称孤道寡,也一样。
难怪当年跟陈涉一起刨垄沟的伙计,见了造反的陈涉要惊叫:“伙颐,涉之为王者沉沉!”其实,陈涉这点儿讲究,不算什么,太平天国东王杨秀清,仪仗要排出几十里,这边进了王府,那边还在城门外呢!最能讲排场的皇帝,要数隋炀帝杨广。
他父亲杨坚,虽说小舅子鹊巢鸠占,天下取自北周的孤儿寡母之手,没费刀兵,但却懂得勤俭持家的道理,日子过得相对抠门儿,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好不容易挣下个大帝国来,谁想天下落到儿子手里,手脚大得不得了,好像这个皇帝当起来,就是为了花钱,不,糟蹋钱的。
大兴土木,广修宫室,里面塞满了各处来的美女,自己坐上羊拉的车,走到哪里,随幸哪里的美女。
这种把戏,西晋武帝司马炎已经玩儿过了,隋炀帝一试,也就够了,他要出去走走,让四边的蛮夷之人,见识一下中国皇帝的威仪。
就这样,隋炀帝在位那些年,每年都要出行,或者游幸,或者巡边,或者督师征讨,每次都排大阵仗的仪仗,数十里长。
队伍里不仅有卤簿、舞乐,而且还有别的皇帝没有的和尚、尼姑、道士和女冠(女道士),以“四道场”自随,大概是边走边让这些出家人为自己念经祈福。
这一套流毒甚广。
直到民国期间,有钱人死了娘老子,大抵还是要安排“四道场”念经超度,排不出四队人马,就让人看不起。
破落贵族项羽发了,好好的阿房宫不住,立刻要回家,说是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漂亮衣服白穿了,显摆富贵,显摆给家乡人看。
无怪乎当时就有人讥笑这个西楚霸王,说是楚人没出息,沐猴而冠。
人家隋炀帝杨广就不这样想,他的排场主要给外国人看。
只要巡边,就一定设法招引边外的胡人来瞻仰汉皇天威。
第一个节目,就是参观皇帝的仪仗,第二个节目,奏九部之乐,演鱼龙之戏,把自家的宫廷乐队和舞蹈队,统统派上用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河北省衡水中学2017级高三下学期一调考试
语文试卷
★祝考试顺利★
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易经·系辞》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按照这个说法,诗词曲赋与琴棋书画等艺术门类都可归入无形的“道”的范畴,强调哲理和美学意义;而建筑与车舆、衣服、盆碗类似,属于有形的“器”的性质,注重实用性,兼顾审美,主要由匠人来制作,文人士大夫阶层极少直接参与。
由此导致中国古代建筑界虽然巨匠辈出,巧夺天工,取得极高的成就,却一直缺乏理论总结。
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相对得到主流阶层的追捧,出现了《园冶》《长物志》等理论名著,而在更广泛的建筑领域,相关学问备受冷落,虽然有宋代《营造法式》、清代《工程做法》等官书和明代《鲁班经》之类的民间著述传世,但数量远远不及西方,而且主要内容都偏于实际操作层面的记述,没有太多的理论探索,与西方古罗马《建筑十书》以及文艺复兴以来的建筑名著差异很大。
19世纪末叶以来,随着清朝的衰落和灭亡,中国受到西方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全面冲击,传统建筑行业走向衰微,源自欧美的现代建筑材料、结构和形式逐渐在中国各地流行,使得拥有千年历史的华夏大地的城市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时至今日,中国的建筑体系与世界其他国家完全趋同,与古代则大相径庭,广大建筑师对于传统的建筑
技艺普遍感到生疏,绝大多数设计作品都近于西方建筑的翻版,失去了本土的文化基因。
在此情形之下,从20世纪初开始,一些中外建筑师努力尝试扭转这一趋势,在现代建筑中刻意表现“民族形式”,将传统建筑的造型与文化内涵融入新的建筑项目,如亨利·墨菲设计的燕京大学校园和吕彦直设计的中山陵。
以中国营造学社为代表的先贤致力于用现代的科学方法对中国古代建筑展开研究,梁思成、刘敦桢等学者四处考察测绘,搜集古籍,成果斐然。
经过几代人的艰难跋涉,对于中国现代“民族形式”的探索仍处于迷途之中,尚未找到相对圆满的解决之道。
而对于传统建筑的研究,长期侧重于历史本身,理论方面的论述非常有限,还不能对建筑设计进行明确的指引。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中国香港建筑师李允鉌先生正式出版《华夏意匠》一书,填补了
相关领域的空白。
作者在《卷首语》中解释:“‘华夏’指的是古代的中国,‘意匠’可作建筑的设计意念,‘华夏意匠’意即‘中国古代的建筑设计意念’。
此书得到海内外建筑界的高度评价,一时洛阳纸贵,至今仍被视为中国传统建筑理论研究最重要的一部专著。
此书的撰写显然受到西方建筑理论的影响,引述了大量的前人论述和经典实例,完备性超过之前任何一部研究中国建筑的著作,恰如武侠小说中全真派的全套武功,无所不包,既有“道”层面的精神诉求,也有“器”层面的实践指导意义,故而难能可贵。
建筑史学家龙庆忠先生为此书所作序言中说:“中国古建筑是古今都在东亚地区,由东亚人民产生的。
它是一种赏心悦目的视觉艺术和清静环境,是古代养目、养心、养身、遂生的具体表现。
它既具有几何构成,又有模式表达和逻辑构成。
这是出乎西方人意料的。
”中国古建筑的产生与发展由中国独特而广袤的地理气候条件所决定,同时又受到各种社会、人文因素的深刻影响。
《华夏意匠》对此有深入剖析,从各个方面探讨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演进脉络和多重影响因素。
到了明清时期,中国建筑单体的规模往往有一定的限度,造型上的差异也不大,更注重以群体组合的方式构成丰富的院落,“由一座变多座,小组变大组,以建筑群为基础,一个层次接一个层次地广布在一个空间之中,构成一个广阔的有组织的人工环境”。
以北京紫禁城与巴黎卢浮宫作比较,可见前者以“数”的集聚完成复杂的总体结构,而后者以“量”的叠加形成庞大而清晰的多层系统。
殿亭楼台分占不同位置,关键在于如何通过巧妙的布局,在彼此之间构成严密的呼应关系。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如何延续本民族、本地域的传统文化,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对的一大难题。
光辉灿烂的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在当代也面临消亡的危险,幸而有诸多前辈在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孜孜以求,拯危继绝,传递薪火,一息不灭,功莫大焉。
(节选自十一贝子《大家·中国建筑如何免于沦为西方建筑的翻版?》,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易经·系辞》中的观点认为,艺术门类强调哲理和美学意义,而中国建筑注重实用性,兼顾审美。
B.19世纪末以来,华夏大地的城市面貌发生变化是由于源自欧美的现代建筑材料、结构和形式逐渐在中国各地流行
C.李允鉌先生出版的《华夏意匠》填补了中国传统建筑理论研究的空白,得到海内外建筑界的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