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中学:(超详)高中语文知识点归纳汇总

合集下载

09 衡水中学高一语文预习知识点

09 衡水中学高一语文预习知识点

衡水中学高一语文预习知识点一、字音字形1.欷歔(xī xū)2.发轫(rèn)3.桑梓(zǐ)4.含辛茹苦(rú)5.方兴未艾(ài)6.翘首(qiáo)7.蕞尔(zuì)8.翰苑(hàn)9.静谧(mì)10.游泊(bó)11.悲怆(chuàng)12.黏合(nián)13.矫饰(jiǎo)14.迁徙(xǐ)15.按捺(nà)二、词语积累1.婆娑:形容盘旋和舞动的样子;枝叶纷披的样子。

2.生杀予夺:指统治者掌握了生死赏罚的大权,横行霸道,对人民生命财产随意处置。

3.不假思索:用不着想。

形容说话做事迅速。

4.人事沧桑:当事人和世事变化很大。

5.抱怨:心中不满,诉说别人不对;埋怨。

6.报怨:对所怨恨的人做出反应,如以德报怨.7.横七竖八:形容纵横杂乱。

三、文言知识1.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省略介词“于”)2.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省略介词“以”的宾语“之”)3.使毕使于前(第一个“使”后省去了宾语“之”。

)4.毋从(省略“之”)俱死也。

5.奉厄酒为(省略“之”)寿。

6.将军战(省略“于”)河北,臣战(省略“于”)河南。

7.加彘肩(省略“于其”)上。

8.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定语后置。

用“者”字结尾,相当于结构助词“的”。

)9.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定语后置。

)四、文学常识1.新闻专访是记者事先选定采访对象,对特定的人物、文体、事件和风物进行专题性现场访问之后所写的报道,是集新闻性、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炉的一种可读性很强的新闻体裁。

2.新闻评论是一种对最新发生的新闻提出的一定看法和意见的文章,是就当前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和重大问题发表议论、讲道理,有着鲜明的针对性和指导性的一种政论文体,是新闻媒介中各种形式评论的总称。

五、名句默写1.郑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劝说烛之武,也略略还有点威胁的话是: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衡水中学高三知识点文言文

衡水中学高三知识点文言文

高三语文文言实词知识点巩固3月212.18《李岘》1希旨深刻2歼厥3渠魁4协从罔理5少有吏干6米麦蛹贵7属銮舆幸陕8更图效顺答案1希旨深刻:逢迎旨意,严峻苛刻。

2歼厥:消灭他们3渠魁:首领4协从罔理:不理,不问。

5少有吏干:当官的才干。

6米麦蛹贵:价格飞涨7属銮舆幸陕:正赶上皇帝到陕西。

8更图效顺:改过自新,顺从国家而效力。

(1)崔器希旨深刻,奏皆处死;上意亦欲惩劝天下,欲从器议。

崔器逢迎旨意严峻苛刻,上奏全部处死;皇上也打算以此惩戒天下,想要听从崔器的建议。

(2)若尽行诛,是坚叛逆之党,谁人更图效顺?(2)如果全部处死,就是坚定叛逆党羽的决心,谁还会改过自新来归顺国家呢?【点睛】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1)“希旨”逢迎旨意;“深刻”严峻苛刻;“惩劝”惩戒警示;“从”听从。

(2)“行诛”处死;“坚”坚定;“之”结构助词,的;“更”更改。

2.19《邓艾》1不虞2维今卒还3少孤4面缚舆榇5赖遭某6殄灭答案:1不虞:意料2维今卒还:突然还来3少孤: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少而无父曰孤,老而无子曰独。

4面缚舆榇:一种古代君主战败投降的仪式。

面缚,反绑着手面向胜利者;舆榇,棺材放在车上,听凭处置。

5赖遭某:幸亏遇到我6殄灭:杀死,消灭。

(1) 维今卒还,吾军人少,法当来渡而不作桥。

此维使化持吾,令不得还。

(5分)姜维现在突然返回,我军人少,按照兵法,他应渡河来攻,然而他却不架浮桥。

这是姜维让廖化来牵制我们,使我们不能回撤的计策。

(2)诸君赖遭某,故得有今日耳。

若遇吴汉之徒,已殄灭矣。

(5分)诸位幸亏遇到了我,所以才能有今天。

如果遇到吴汉那样的人,早已被杀光了。

《毛璩》1服阙2忠诚悫亮13子嗣4拥旄5迸走6蹑7凶逆8上流之任答案:1服阙服丧期满,脱掉丧服。

2悫亮:耿直3嗣:君王诸侯继承人4拥旄:古代武官出征,持皇帝所赐旄节,统帅军队统治一方的权力行为。

5迸走:逃跑6蹑:追赶7凶逆:叛逆之人8上流之任:上品官职(1)淮肥之役,苻坚迸走,璩与田次之共蹑坚,至中阳,不及而归。

衡水中学高三知识点文言文

衡水中学高三知识点文言文

高三语文文言实词知识点巩固3月212.18《李岘》1希旨深刻2歼厥3渠魁4协从罔理5少有吏干6米麦蛹贵7属銮舆幸陕8更图效顺答案1希旨深刻:逢迎旨意,严峻苛刻。

2歼厥:消灭他们3渠魁:首领4协从罔理:不理,不问。

5少有吏干:当官的才干。

6米麦蛹贵:价格飞涨7属銮舆幸陕:正赶上皇帝到陕西。

8更图效顺:改过自新,顺从国家而效力。

(1)崔器希旨深刻,奏皆处死;上意亦欲惩劝天下,欲从器议。

崔器逢迎旨意严峻苛刻,上奏全部处死;皇上也打算以此惩戒天下,想要听从崔器的建议。

(2)若尽行诛,是坚叛逆之党,谁人更图效顺?(2)如果全部处死,就是坚定叛逆党羽的决心,谁还会改过自新来归顺国家呢?【点睛】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1)“希旨”逢迎旨意;“深刻”严峻苛刻;“惩劝”惩戒警示;“从”听从。

(2)“行诛”处死;“坚”坚定;“之”结构助词,的;“更”更改。

2.19《邓艾》1不虞2维今卒还3少孤4面缚舆榇5赖遭某6殄灭答案:1不虞:意料2维今卒还:突然还来3少孤: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少而无父曰孤,老而无子曰独。

4面缚舆榇:一种古代君主战败投降的仪式。

面缚,反绑着手面向胜利者;舆榇,棺材放在车上,听凭处置。

5赖遭某:幸亏遇到我6殄灭:杀死,消灭。

(1) 维今卒还,吾军人少,法当来渡而不作桥。

此维使化持吾,令不得还。

(5分)姜维现在突然返回,我军人少,按照兵法,他应渡河来攻,然而他却不架浮桥。

这是姜维让廖化来牵制我们,使我们不能回撤的计策。

(2)诸君赖遭某,故得有今日耳。

若遇吴汉之徒,已殄灭矣。

(5分)诸位幸亏遇到了我,所以才能有今天。

如果遇到吴汉那样的人,早已被杀光了。

《毛璩》1服阙2忠诚悫亮13子嗣4拥旄5迸走6蹑7凶逆8上流之任答案:1服阙服丧期满,脱掉丧服。

2悫亮:耿直3嗣:君王诸侯继承人4拥旄:古代武官出征,持皇帝所赐旄节,统帅军队统治一方的权力行为。

5迸走:逃跑6蹑:追赶7凶逆:叛逆之人8上流之任:上品官职(1)淮肥之役,苻坚迸走,璩与田次之共蹑坚,至中阳,不及而归。

03 衡水中学高一语文预习知识点

03 衡水中学高一语文预习知识点

衡水中学高一语文预习知识点一、字音字形1.愚昧(mèi)2.厌倦(juàn)3.恪(kè)尽职守4.吮吸(shǔn)5.钦佩(qīn)6.教诲(huì)7.斟酌(zhēn)8.水泵(bèng)9.雏形(chú)10.眺(tiào)望11.撩(liāo)起12.喧(xuān)响13.炫(xuàn)耀14.晨曦(xī)二、词语积累1.颓圮:坍塌,破败。

2.漫溯:漫,不受约束,随便;溯,逆着水流的方向走。

3.瓦菲:生长在瓦缝中的野草。

4.忸怩:形容不好意思或不大方的样子。

5.熟识:对某人认识得比较久或对某种事物了解得比较透彻。

6.熟习:(对某种技术或学问)学习得很熟练或了解得很深刻。

7.忸怩不安:形容不好意思或不大方的样子。

8.忐忑不安:形容心神不定的样子。

三、文言知识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

今义:请客的主人。

2.行李之往来。

古义:出使的人。

今义:出门时所带的包裹等。

3.共其乏困。

古义:缺少的东西。

今义:疲劳。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义:那人。

今义:对已婚女子的尊称。

5.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古义:走投无路。

今义:贫穷。

6.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

古义:眼泪。

今义:鼻涕。

四、文学常识1.词的全名为曲子词,又叫长短句,是与曲调相谐和的唱词。

2.词起源于隋唐之际,隋代已有声腔,曲调,但不见曲子词。

到了唐五代开始出现发间曲子,也就是有了乐谱后而按谱写词,名为曲子词,后简称为词。

3.现存最早的民间曲子词是在敦煌莫高窟藏经室中发现的敦煌曲子词。

现存最早的文人词是李白的《忆秦娥》和《菩萨蛮》。

因而李白被尊为“百代词曲之祖”。

五、名句默写1.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表现革命者关注国家大事的言行的句子: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2.概括湘江秋景的一句:万类霜天竞自由。

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句子:粪土当年万户侯。

3.以设问结尾,巧妙运用祖逖“中流击楫”的典故,并巧妙回答“谁主沉浮”的句子: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衡水重点中学状元笔记——语文

衡水重点中学状元笔记——语文

衡水重点中学状元笔记——语文一、易混成语 (1)A (1)B (1)C (3)D (4)E (5)F (6)G (6)H (7)J (8)K (8)L (8)M (9)Q (10)R (10)S (10)T (11)W (11)X (11)Y (12)二、语言文字运用 (13)(一)病句 (13)1、考点讲解 (13)2.主要类型分析 (13)(二)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17)1.考点讲解 (17)2.题型分析及高分技巧 (17)(三)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23)1. 考点分析 (23)2. 知识梳理 (23)3.题型分析 (23)三、文言文常考实词/虚词 (24)(一)常考实词 (24)(二)常考的虚词用法 (33)四、古诗词鉴赏技巧 (36)一、分析形象 (36)1、人物形象 (36)2、事物形象 (37)3、景物形象 (37)二、分析意境 (38)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38)2、概括景物营造的氛围(意境)特点 (38)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38)三、分析情感、主旨 (38)四、分析表达技巧 (39)(一)鉴赏步骤 (39)(二)具体表达技巧 (39)五、分析语言(炼字) (40)(一)答题角度 (40)(二)答题步骤 (40)五、常考阅读答题技巧 (41)一、论述类 (41)(一)抓准中心论点 (41)(二)分析议论文的语言 (41)(三)看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41)(四)注意议论的方式 (42)(五)明确议论文的结构方式 (42)二、文学类 (42)(一)文章开头的作用 (42)(二)结尾的作用 (43)(三)关于三种人称各自的好处问题 (43)(四)常用的表现手法(手法;写法;写作方法;艺术手法......) (44)(五)句子赏析要点 (44)三、实用类 (44)(一)阅读注意点 (44)(二)阅读原则 (45)六、作文万能模板 (45)一、易混成语A1.【爱财如命—一毛不拔】都形容极其吝啬。

衡水高三知识点汇总

衡水高三知识点汇总

衡水高三知识点汇总衡水高三学生在备战高考的过程中,需要将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地总结和整合,以便提高复习效率和成绩。

本文将对衡水高三各个科目的重要知识点进行汇总,为学生们提供一个便捷的复习参考。

语文知识点汇总:1. 古文阅读:重点复习唐诗、宋词等文学作品,理解古代文化和文学语言特点。

2. 现代文阅读:掌握议论文的写作技巧,如论证和举例,并注意文章结构的合理性。

3. 作文写作:分析社会热点问题,提炼有力观点,并运用合适的修辞手法进行表达。

数学知识点汇总:1. 函数与方程:理解函数的概念与性质,掌握各类函数的图像、性质和应用。

2. 三角函数:掌握三角函数的定义、性质和相关的常用公式,理解其在几何和物理中的应用。

3. 统计与概率:掌握概率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理解统计的基本原理和数据处理技巧。

英语知识点汇总:1. 词汇与语法:记忆和巩固常用单词和短语,熟练掌握英语语法的基本规则,如时态、从句和被动语态等。

2. 阅读理解:培养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多种题型的练习提高阅读速度和准确性。

3. 写作技巧:学习不同类型的写作格式和写作技巧,如记叙文、议论文和图表描述等。

物理知识点汇总:1. 运动学:熟悉物体运动的基本概念和运动学公式,理解加速度和匀变速运动的规律。

2. 力学:掌握牛顿三定律、万有引力定律等重要的力学原理,能够解决弹性、摩擦和平衡等力学问题。

3. 电磁学:理解电磁感应、电路和电磁波等电磁学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化学知识点汇总:1. 元素与化合物:掌握元素周期表中各个元素的性质和化合物的命名、化学式表述等。

2. 化学反应: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反应类型,熟悉酸碱中和和氧化还原等常见反应。

3. 物质变化:理解物质的物态变化,如固液气相变和溶解等,掌握一些物质分离和纯净化的方法。

生物知识点汇总:1. 细胞生物学: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包括细胞膜、细胞器和细胞分裂等重要概念。

2. 遗传学:掌握遗传的基本原理,了解基因的结构和遗传变异的形式。

超详细的高中语文知识点归纳

超详细的高中语文知识点归纳

超详细的高中语文知识点归纳作为高中生,语文是我们必修的一门学科。

语文学科内容相对来说比较多,学生们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也比其他学科多。

如果没有充分准备,语文考试通常会是我们最害怕的考试之一。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点,下面就来一起进行超详细的高中语文知识点归纳。

一、文言文1、文言文的基本概念:文言文是中国古代书面语的一种,它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

文言文的语言最早出现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可以追溯到约3000年前的殷商时期。

2、文言文的特点:文言文主要具有以下特点:(1)注重形式美,语言连贯,句式固定,语言小品法常见;(2)意义深刻,抽象性强,常见多义词、典故和引文;(3)注重体育艺术,重视韵律和格律,常采用对仗、颔联回文等手法;(4)熟悉程度高,需要反复诵读和背诵练习。

3、文言文阅读技巧:(1)大意把握:文言文语言表达不同于现代汉语,但内容大多和现代生活有所关联。

理解文章的大意是首要任务。

(2)会意推测:文言文中常有不了解的字词,可以通过上下文了解其含义。

(3)句法分析:需要了解文言文的语法规则和句式表达方式。

(4)辨析字义:通读全文后,需要根据上下文语境分析文义,判断词语的具体意思。

二、现代文1、现代文的基本概念:现代文即现代汉语,包括了现代汉语的语音、词汇、语法、语用等方面的规范。

它是作为现代社会交流的主要语言。

2、现代文的特点:(1)多样性:现代文使用方便,且表达方式灵活多样。

(2)实用性:现代文语言简洁,鲜明有效,实用性较强。

(3)常见流行用语:现代汉语作为生活中的主要语言,常常出现新词和流行用语等。

3、现代文写作技巧:(1)打造主题:写作前需考虑文章的主题和内容。

(2)遣词造句:文章的语言应该使用简洁明了、生动活泼的词语,并且遵循汉语语法规则。

(3)情感共鸣:通过让读者将自己的情感与文章情境共鸣产生联想,实现更好地表达文意。

(4)结构合理:文章的结构要合理,应用段落划分传递主题并维持整体性;同时还要注意文章段落之间的过渡。

02 名校高一语文重点知识点

02 名校高一语文重点知识点

衡水中学高一语文预习知识点之二一、字音字形1.战栗(lì)2.震颤(chàn)3.闪烁(shuò)4.矿藏(zàng)5.憎恨(zēng)6.栖息(qī)7.倔强(jué)8.诞生(dàn)9.炫耀(xuàn)10.沉湎(miǎn)11.眷恋(juàn)12.溺(nì)爱13.抹煞(shā)14.遨游(áo)15.翱翔(áo)16.磕绊(bàn)17.汗流浃(jiā)背18.感慨(kǎi)二、词语积累5.彷徨:走来走去,犹疑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

6.寂寥:寂静;空旷。

7.哀怨:悲伤而含怨恨。

8.彳亍:走走停停的样子。

9.凄婉:指哀伤;(声音)悲哀而婉转。

多用来形容心境或声音。

10.凄凉:指寂寞冷落;凄惨。

多用来形容环境、气氛或境遇。

11.沉淀:溶液中难溶解的固体物质从溶液中析出;从溶液中析出的难溶解的固体物质。

12.积淀:指积累沉淀;也可指所积累沉淀下来的事物。

13.五彩斑斓:强调“灿烂多彩”。

14.五光十色:指“式样繁多”。

三、文言知识1.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内”通“纳”)2.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3.愿伯俱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4.旦日不可不蚤来谢项王(“蚤”通“早”)5.今者有小人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6.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7.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如果不这样)四、文学常识1.旧体诗又以唐代为界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唐代以前的诗歌统称为古体诗,近体诗从唐代才开始兴起。

古体诗和近体诗的主要区别在格律方面――即能否押韵、讲究平仄、对仗。

2.近体诗又分为律诗、绝句和排律。

律诗都是八句的,有七言律诗和五言律诗;绝句都是四句的,有七言绝句和五言绝句。

3.五四以后兴起的新体诗也有格律诗和自由诗之分,其中用旧格律填写新内容的称为格律诗,其它的称为自由诗,五、名句默写1.《沁园春·长沙》关注国家命运,对国家命运发出感叹的句子: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2.诗人旧地重游,引起诗人对往昔不平凡岁月回忆的过渡句: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知识要点梳理必修一内容梳理第一单元——诗歌一、单元教材及重点说明:本单元有诗歌可以共用一个“情”字来概括:《沁园春·长沙》中的革命豪情,《雨巷》中对丁香姑娘的朦胧爱情,《再别康桥》中对母校的绵绵别情,《大堰河—我的保姆》中对普通妇女的歌颂之情。

这个单元的鉴赏重点是情感与意象。

如何体会诗中的情感呢?尤其是如何把握比较含蓄甚至隐晦的诗歌如《雨巷》等表达的思想情感呢?可主要从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诗人的思想生平和诗中运用的表现手法三个方面入手。

要多读,所谓“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意象是诗歌理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意”即欣赏者的心意、情志,“象”即形象、物象,意象即审美主体眼中的形象或心中的物象,是主体与客体的统一,有形与无形的统一。

要注意区分诗中的描述性意象和比喻性意象。

描述性意象,在《再别康桥》用得较多,如“云彩”“金柳”“波光”“水草”“星辉”“夏虫”等,而像《雨巷》中的“丁香”“姑娘”、则为比喻性意象(也称象征性意象),它们表达的诗人思想情感丰富深刻,更吸引人,因而更值得揣摩、品味。

二、学习要点:第1课沁园春·长沙一、文学常识:词:又叫诗余、长短句、曲子词、乐府,源于隋唐,盛行于宋。

词根据长短来分,有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三种,词的一段叫阙,也叫片。

词牌:古人填词用的曲调的名称,与作品内容无太大关系。

同一词牌的词结构格式相同。

二、课文再现背诵《沁园春•长沙》《采桑子·重阳》《七律·长征》《浪淘沙·北戴河》三、写作素材毛泽东主席在《沁园春·长沙》中表现出他在青年时期就有伟大的理想,“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正是他当年青春激情的写照。

第2课诗两首雨巷戴望舒一、课文再现背诵重点语段: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二、写作素材春雨带来生的喜悦。

踏着雾湿的小路,撑一把伞,一把戴望舒《雨巷》中的油纸伞,轻轻走进杨柳成荫、烟雨如织的江南小道。

江南的烟雨,细细地、密密地、柔柔地、悠悠地飘落。

柳岸风堤撑纸伞的仕女们,走在云雾之间一般,带起梨花的清甜的香味。

江南的生活充满诗意。

再别康桥徐志摩一、课文再现背诵《再别康桥》全文二、写作素材1、现实与天堂的距离,理想与黑暗的反差,曾经的回忆是最美丽的温暖,于是,你轻轻的招手,悄悄的挥袖,感叹一声,竟成了文学史上经典的徐氏康桥。

第3课大堰河—我的保姆从《大堰河—我的保姆》,我们看到了作者对辛勤劳作的人民的歌颂,看到了作者对养育之恩的感激之情,也看到了无私奉献的母爱的伟大。

第二单元——古代记叙散文一、单元教材及学习重点掌握课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文言句式,能理解词句含义,读懂课文。

第4课烛之武退秦师一、文学常识《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又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

因为《左传》、《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春秋三传”。

二、通假字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同矣)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共通供)秦伯说,与郑人盟(说通悦)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三、一词多义辞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推辞)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言辞,词句)《归去来兮辞》(一种文体)若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假如)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及,比得上)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似乎,好像)微微夫人之力不及此(没有,用来表示一种否定的假设或条件)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稍微,略微)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深奥,微妙)动刀甚微(轻微)周室卑微,诸侯相并(衰败,衰弱)鄙越国以鄙远(边邑,以……为边邑)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浅陋)蜀之鄙有二僧(边境)过我而不假道,鄙我也(轻视,看不起)鄙臣不敢以死为我(谦辞,谦称自己)四、古今异义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

今义:请客的主人。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古义:出使的人。

今义:出门时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义:那人。

今义:妻子。

五、词类活用(补充)名词做状语夜.缒而出,见秦伯(在夜里)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在东面)动词做名词且君尝为晋君赐.矣(恩惠)意动用法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以……为边界)六、写作素材1、当伯乐完全忽视了那匹千里马时,原本再雄心壮志的人也一定愤怒极了,开始怨天尤人,自暴自弃,可他是否想过,是匹千里马就总会被发掘,如果重新振作,就不会在后来错失良机了。

烛之武便是这样的聪明人,虽然他这人才被白白浪费了许久,但国难当头,国君求助,爱国振邦之心强烈的他又怎么会拒绝?于是,他放下了多年来不受重用的愤怒、忌恨与傲气,虽然还是略表牢骚之意,却仍旧义不容辞地担当起退秦师的重任。

2、何谓君子之勇?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

烛之武为国只身涉险,他为何如此笃定面对那很有可能一去不回的任务?人生道路困难重重几多变故,又有谁能做到如此笃定,我想烛之武与秦伯谈判时一定成竹在胸,谈吐冷静,那是超越生死的智慧与心力战胜了秦伯。

3、“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在郑伯执政的几十年间,烛之武从未受到重用。

可又有什么关系呢?天生我材必有用。

人们总是感叹机会与我们擦肩而过。

养精蓄锐,机遇只要抓住最关键的一次就行了。

在几十年的寂寞隐忍中,他没有自暴自弃,也没有妄自菲薄,而是以惊人的毅力韬光养晦,终于在他生命的最后时期,为自己的人生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第5课荆轲刺秦王一、成语切齿拊心:咬牙捶胸,形容极端痛恨的样子。

又作切齿腐心无可奈何:没有办法,无法可想图穷匕现: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毕露发上指冠:形容极度愤怒。

悲歌击筑:用以抒写悲壮苍凉的气氛。

变徵之声:常作悲壮之声。

二、文学常识《战国策》既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又是一部历史散文集。

又称《国策》,由西汉末年刘向编订。

三、通假字秦王必说见臣。

说,通“悦”yuè高兴。

使工以药淬火。

淬,通“焠”,cuì,淬火,烧刃使红,渍于水中。

日以尽矣。

以,通“已”,已经。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陵,通“凌”凌辱。

今日往而不反者。

反,通“返”。

请辞决矣。

决,通“诀”,诀别。

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振,通“震”,震慑。

图穷而匕首见。

见,通“现”。

秦王还柱而走。

还,通“环”,绕。

卒起不意。

通“猝”,cù,仓促,突然。

四、古今异义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

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

今义:年长之人。

将军岂有意乎。

古义:有心意,此引申为同意、愿意。

今义:有“故意”之意。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遇:古义:对待。

今义:遇到,碰以。

深:古义:刻毒。

今义:有深度,与“浅”相对。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

古义:在这时。

今义:表顺承关系或另提一事。

终已不顾。

古义:不回头。

今义:不照顾,不考虑不顾忌。

五、一词多义亲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动词,亲近,接近。

每得降卒,必亲引问委曲副词,亲自。

深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形容词,刻毒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形容词,深刻解可以解燕国之患动词,解除,解救。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动词,剖开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动词,解答。

教乃今得闻教名词,指教,jiào十三教汝织动词,传授知识技能,读jiāo敢人不敢与忤视动词,有勇气做,敢于。

进止敢自专副词,表反诘语气,为“岂敢、不敢”的省词。

被秦王复击轲,被八创动词,遭受。

被明月兮佩宝璐动词,通“披”,戴。

资持千金之资币物名词,资财、钱物。

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名词,资本,依据。

振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动词,通“震”,害怕,恐惧。

振长策而御宇内动词,挥动。

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动词,通“震”,震动。

图乃骇而图之动词,图谋,筹画。

图穷匕首见名词,地图。

不图子自归动词,想,反复考虑。

六、写作素材1、国家危难,荆轲毅然不惜以生命的代价,前往刺秦。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是何等地壮烈!何等地令人为之惊叹!这易水送寒,送的是希望,送的更是勇气。

2在秦王的大殿之上,当荆轲手持匕首刺向秦王的时候,我们看见昔日威严无比的一国之君,居然也失去了天子的仪态。

所有的大臣更是惊慌失措,方寸大乱。

荆轲一刺,刺穿了所谓天子的神话。

秦王和大臣们的名字,也许在历史的风尘中渐渐地被人们淡出记忆,但荆轲一名,永载史册,万古流芳。

荆轲的生命是短暂的,但他的勇气却是熠熠生辉的。

第6课鸿门宴一、词语鲰.生:意思是浅陋无知的小人。

鲰,短小、浅陋。

飨.:用酒食款待宾客,这里意为犒劳。

二、成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比喻说话或行动表面上虽有正当好听的名目,实质上却别有用心地把矛头针对某人或某事。

劳苦功高:指勤劳辛苦,立下大功。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比喻别人掌握生杀大权,自己处于被宰割的地位。

秋毫无犯:形容军队纪律严明,丝毫不侵犯群众的利益。

三、文学常识司马迁,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

它不仅是一部相当完备的古代史书,同时又是我国古代史传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作品。

鲁迅曾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四、通假字1。

距关,毋内诸侯。

“距”通“拒”,把守。

“内”通“纳”,接纳2。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蚤”通“早”3。

令将军与臣有卻。

“卻”通“隙”,隔阂,嫌怨4。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通“背”,背弃。

“具”通“俱,全5。

沛公不胜杯杓。

“杓”通“勺”,酒器6、要项伯。

“要”通“邀”,邀请。

7。

因击沛公于坐。

“坐”通“座”,座位8、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不”通“否”五、古今异义1、沛公居山东(古)崤山以东(今)山东省2、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不同寻常,指意外的变故。

(今)表程度副词3、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古)黄河以南(今)河南省4、沛公……约为婚姻(古)结为儿女亲家(今)男女结婚之事5、沛公奉卮酒为寿(古)敬酒;(今)长寿6、而听细说(古)小人的谗言;(今)详细地讲述7、所以遣将守关者(古)……的原因;(今)因果连词8、沛公已去(古)离开;(今)往、到9、持剑盾步走(古)跑;(今)步行10、再拜献大王足下(古)两次;(今)又一次六、写作素材1、刘邦明知去鸿门赴宴有生命之忧,但他义无返顾赴宴了,最终凭着胆识和机智得以在鸿门宴上脱身。

2、项羽攻入函谷关后,拥有大军四十万,实力强大,士气正旺,颇为自负。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以为刘邦在自己的掌控之中,鸿门宴上坦然接受刘邦恭卑的谢罪,其傲慢轻敌的思想最终为自己的悲剧埋下了祸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