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产物提取分离研究进展
微生物来源的天然产物研究进展天然产物;功能;应用;分析方法

天然产物是动物、植物以及微生物体内的组成成分或代谢产物,具有不同的生物学功能,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
例如,食用天然色素主要是从动植物组织中提取;抗生素主要是微生物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功能的次级代谢产物。
目前,人们对许多天然产物的功能尚不了解,需要进一步进行探索研究。
微生物作为生态环境中广泛存在的一类群体,蕴藏的天然产物是有待发现的资源宝库。
1 天然产物概述1.1 天然产物种类天然产物主要包括萜类、甾体、香豆素类、酮类、抗生素、色素、有机酸、蒽醌、多糖、多肽、脂肪酸以及蛋白质等[1]。
近年来,研究人员关于新型天然产物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如尼瑞斯制药公司从海洋放线菌中发现的化合物NPI-3114 和NPI-3304 具有抗菌性[2];或采用新技术提高产量,如重建菌株黑曲霉T132 发酵产酒精,将转化率提高到86.8%[3]。
在我国经济增长和丰富物种资源背景的推动下,天然产物的研究也获得了具有一些新类型、新结构的原创性成果。
1.2 天然产物功能天然产物本质为次级代谢产物,结构和化学成分复杂,需其他小分子作为底物经催化反应合成,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和功能[4]。
天然产物具有种类、结构和功能多样性的特点。
目前,天然产物在药物开发和代谢研究中应用广泛,可用作治疗剂、化妆品和农药等,这些产品多达千种。
例如,花生四烯酸可降低患肿瘤的风险,预防心脑血管病,可由嗜冷菌希瓦氏菌(Ac10)低温诱导生产[5]。
海洋中由于盐浓度高、压强大、温度低,使海洋微生物具有区别于陆生微生物的代谢途径,从而生产独特的天然产物,因此海洋生物是天然产物的主要资源宝库。
如海洋链霉菌(TPA0879)能够产生含有一个γ- 内酯的聚酮类化合物,可有效抑制癌细胞的扩散[6]。
由此可见,天然产物可用于医学治疗,或农业上用于防治有害生物,或用作药剂的模板物、引导物[4]。
目前,已有不同生物种属来源的天然产物被发现并应用,如分离于细菌的抗寄生虫药伊维菌素、抗肿瘤药物博莱霉素和阿霉素,分离于短皮酵母和桔霉的抗真菌药物等。
天然产物化学的研究进展和相关应用

天然产物化学的研究进展和相关应用天然产物化学是一门探究天然产物分子结构、化学性质、合成及相关应用的学科。
自古以来,人们就利用天然产物治疗疾病、保健养生,如中药的广泛应用便是明证。
近年来,天然产物化学的研究进展更是迅猛,不仅在医学、食品、化妆品等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同时对于化学合成和新药开发等方面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天然产物结构与生理活性的相关研究天然产物结构与生理活性之间的关系是天然产物化学研究的重点之一。
其中,研究合成质量佳、高效低毒的抗癌药物是天然产物化学研究的一大热点。
例如,紫杉醇、曲阜黄酮等抗癌药物的研究取得重大突破,不仅解决了生产成本高、产量低的难题,同时拓宽了天然产物药物的应用范围。
二、天然产物在医学上的应用随着对天然产物的深入研究,其在医学上的应用也显得越来越广泛。
叶酸和维生素B12等天然产物能预防贫血、促进胎儿神经系统发育,并有治疗癌症的作用。
此外,抗生素的发现与利用也是天然产物在医学上的重要应用。
青霉素、链霉素、广谱抗生素等抗生素的发现,使得很多常见疾病的治疗效果变得更加明显。
三、天然产物在食品领域的应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品安全与营养价值也越来越关注。
天然产物在食品领域的应用可以将食品的品质做到最优。
像天然色素、香料、调味品等都是天然产物在食品领域的重要应用。
例如,山楂醇就是一种可作为食品添加剂的天然产物。
四、天然产物在化妆品领域的应用化妆品作为现代人不可或缺的日用品,发展迅速。
天然产物在化妆品领域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天然植物提取物、蜜蜂毒素、蛇毒等天然产物成分的应用使得化妆品更加安全、健康并且效果更加显著。
五、升级再造天然产物的研究天然产物的研究不仅仅在于提取、利用天然产物,更在于对其进行升级再造。
比如,利用天然产物化学的研究手段,对天然产物结构做出改变,尝试合成出更有效、更安全的化合物,这是天然产物化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升级再造后的天然产物不仅可以拓宽天然产物的应用范围,更可以为新药合成提供可靠的指导。
天然产物样品前处理分离分析联用技术研究进展

接接在萃取池后面 ,减少 了死体积并 避免 了 C O由 超 临 界 状 态 转 为 亚 临 界状 态 。采 用 该 装 置 提 取 分 析
肿柄菊 中肿柄菊 内酯 ,仅需 2rn且不破坏肿 柄菊 5i a 内酯 。采用 SE与紫外光谱在线联用 在 2 mn内可 F 3i
完 成 甲壳 类 中虾 青 素 的分 离 分 析 ,比离 线 分 离 检 测 有更 好 的精 密度 和提 取 率…1 。
2 0 第十一卷 09
第一期
★v I 1N . o. o1 】
Zo hu等 噪 用 H C C H L S C — P C联 用 技术 , 乙 酸 以
间少 『c 8 l
肪 。将超 临界 C : 取直接 与生物 检测装置 联用 , O萃 S ea w rm等 [ 快 速 萃 取 了君 子 兰 、kbH acp ni 1 6 1 E ee aes s S a m. pr 、水莲木 和唐棉 4 r 种药用植 物 中能引起子宫 收缩作用 的化合物 ,显示该技术有 可能成为有效 的 药物筛选技术 。Zuah等【采用 S E与安培电流计 ogg l 7 ] F
测 系 统 在 线 联 用 技 术 分 析 了 可 可 豆 和 牛 奶 中 总 脂
S t 用 S E S C在线 联 用 技 术 分 别 测 定 uo等【采 1 F —F 了木 兰 树 皮 中木 兰 醇 和 厚 朴 酚 、苍 术 根 中苍 术 酮 ,
该技术 回收率 高 、 品 消耗少 、 度快 并且 避 免 了 样 速 苍 术 酮 的 氧 化 , 少 了分 析 物 的损 失 。采 用 离 子 减 对 S E 离 子对 S C在线联用 技术 萃取分 析黄柏树 F一 F 皮 中黄连 素和防 己碱 , 以含琥 珀磺 酸二辛钠 的 甲醇 溶液为改性 剂 , 回收率 与溶剂 萃取法 相 当而所需 时
天然产物的提取分离技术研究进展

天然产物的提取分离技术研究进展摘要:本文对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传统提取和分离技术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并对近些年来发展起来的新技术,新方法加以总结。
关键词:天然药物中药提取分离Progress in the Techniques of Separation and Extraction of theNatural ProductsAbstract:This paper has introduced the natural products chemistry of traditional extraction and separation technology briefly,and summarized the new techniques and new methods developed in recent years.Key words:Natural products;Chinese medicine ;extraction and separation1引言中药作为我国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华夏五千年源远流长的文明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医传统用药强调炮制和复方,中药的功效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被证明是稳定有效的。
在当下日益加快的生活节凑中,西药由于其快速、便捷的特点,使其成为人们治疗疾病的首选。
但是随着绿色养生的生活理念逐渐走入人们的生活中,中药被更多地现代人所应用。
为了使中药能够走出国门,我们对于中药的研究方法必须加以改进和完善,进而更好的为世人服务,而从中药中提取天然产物是中药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天然产物是药物研发中极具潜力的原料资源,分离纯化天然产物中具有独特生物活性的物质是中药研究的重要基础工作。
天然产物中的有效成分复杂,含量低,难于富集,用传统的分离方法不仅步骤繁琐,能源及材料消耗大,而且产率及纯度不高,尤其难以分离结构和性质相似的组分。
随着中药现代化的发展,高新技术不断在天然药物的提取分离中推广和应用。
天然产物研究发展历程

天然产物研究发展历程天然产物研究发展历程可追溯至古代文明时期。
在那个时候,人们开始发现自然界中存在许多草药和植物,可以治疗各种疾病。
古代文献中,如《黄帝内经》,已经详细记录了许多天然产物的药理作用和用途。
然而,真正的天然产物研究起源于19世纪。
当时,人们开始对植物提取物进行研究,并发现了一些重要的天然药物,如吗啡、洋地黄、奎宁等。
这些药物被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并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20世纪初期,科学家们开始使用化学手段对天然产物进行分离和纯化,并试图通过这些化合物的结构研究来揭示它们的药理作用。
这个时期的著名科学家包括保罗·埃利希舍和罗伯特·罗宾逊。
他们的研究成果促进了天然产物的系统研究和临床应用。
随着技术的发展,天然产物研究进入了一个高峰期。
通过仪器分析、组合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手段,科学家们可以更加准确地研究天然产物的化学结构和药理机制。
在这一时期,许多重要的天然产物也被发现,如紫杉醇、阿霉素和阿司匹林等。
其中,紫杉醇是一种重要的抗癌物质,阿霉素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阿司匹林则是一种广泛应用的非甾体抗炎药。
与此同时,天然产物的合成化学研究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科学家们可以通过分子合成的方法合成复杂的天然产物,从而解决天然产物质量不稳定和产量有限的问题。
这一领域的代表性工作是罗伯特·伍茨教授的土壤微生物学研究,他的工作为抗生素的合成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近年来,随着基因工程和生物技术的发展,天然产物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科学家们可以通过改变微生物的代谢途径和产物中间体的合成,制造出许多新的天然产物。
这些新产物具有更好的药理活性和更低的毒副作用,为神经系统疾病、肿瘤和心脑血管疾病等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希望。
总的来说,天然产物研究是一个历经漫长的过程。
从古代文明时期开始,到现代科学方法的应用,天然产物的研究一直在不断发展。
通过不断的努力和探索,科学家们发现了许多重要的天然产物,并将其用于临床治疗。
低共熔溶剂提取天然产物的研究进展

收稿日期:2020-10-09基金项目:山东省科学院国际合作项目(编号:2019GHZD07);山东省生物工程技术创新中心重大创新项目(编号: 2019JSWGCCXZX001)作者简介:王新茗,硕士研究生,从事中药化学研究,Email:178*****************通讯作者:王晓,研究员,研究方向:中药质量控制,E-mail:**************低共熔溶剂提取天然产物的研究进展王新茗1,马天宇2,徐丽华1,王 晓2*(1. 山东中医药大学 药学院,山东 济南 250355;2. 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山东省分析测试中心,山东 济南 250014)摘 要:低共熔溶剂(deep eutectic solvent ,DES )作为绿色溶剂在天然产物提取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本文对DES 在黄酮类、木质素类、酚类、生物碱类、多糖类、挥发油类等提取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DES 在天然产物提取方面的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低共熔溶剂;提取;天然产物;药效成分中图分类号:R28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9X (2021)02-0177-08DOI :10.3969/j.issn.1672-979X.2021.02.019Research Progress on Natural Products Extraction Using Deep Eutectic SolventsW ANG Xin-ming 1, MA Tian-yu 2, XU Li-hua 1, W ANG Xiao 2(1.School of Pharmacy,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Jinan 250355, China ; 2. Shandong Analysis and Test Center , Qil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handong Academy of Sciences ), Jinan 250014, China )Abstract :As a green solvent, deep eutectic solvent (DES) has great application potential in extraction of natural products. The use of DESs to extract flavonoids, lignin, phenols, alkaloids, polysaccharides, volatile oil from natural products were reviewed in this paper,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application of DESs in the extraction of natural products.Key Words: deep eutectic solvent (DES); extraction; natural product; effective component·综 述·天然产物是指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体内的活性成分及代谢产物等,包括黄酮类、木质素类、酚类、生物碱类、多糖类、精油类等化合物[1]。
天然产物化学成分分离及其生物活性验证研究

天然产物化学成分分离及其生物活性验证研究自然界中存在着丰富的天然产物,其中不乏具有药用价值的物质。
然而,天然产物种类繁多,其化学成分复杂,因此如何从中分离出具有生物活性的成分,是现代药物研究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本文将介绍天然产物化学成分的分离与生物活性评价的研究进展。
1. 分离策略天然产物的化学成分分离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常见的包括色谱技术、液液分配和萃取技术等。
以色谱技术为例,硅胶柱属于一种较为常见的色谱柱。
硅胶柱分离原理是通过化合物在分配相(溶媒加活性态固体)和固定相(硅胶)之间的分配行为达到分离目的。
硅胶柱可以分为正相硅胶柱和反相硅胶柱。
正相硅胶柱适用于亲极性物质的分离,而反相硅胶柱适用于疏水性物质的分离。
萃取技术是将天然产物中的有机物成分和无机离子分离出来的过程,其原理是通过将目标化合物从一种溶剂中转移至另一种溶剂中以实现分离。
常用的萃取技术包括溶剂萃取法、超声波辅助萃取和微波辅助萃取等。
2. 活性评价分离得到的化合物,需要经过生物活性评价,以确定其药用价值。
生物活性评价方法多种多样,但其中常用的包括以下几种:(1)细胞毒性细胞毒性评价是通过将化合物作用于细胞,检测细胞存活率来评估化合物的毒性。
细胞毒性评价有助于确定化合物的安全性,避免不必要的副作用。
(2)抗氧化活性氧化反应在生命过程中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
然而,氧化过度会引起自由基的过度产生,导致细胞衰老、疾病的发生等。
因此,评价天然产物的抗氧化活性是很有必要的。
抗氧化活性评价方法包括DPPH自由基清除法、超氧阴离子清除法等。
(3)抗肿瘤活性抗肿瘤活性评价是对化合物的抑制癌细胞增殖的能力进行评价。
常用的活性评价方法包括MTT法、SRB法等。
(4)抗菌活性天然产物中存在着丰富的抗菌物质,因此评价天然产物的抗菌活性也十分重要。
抗菌活性评价方法包括稀释法、培养皿扩散法等。
3. 例子以黑发石斛为例,黑发石斛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多种药理作用。
天然产物化学的研究进展

天然产物化学的研究进展天然产物具有许多重要的生物学和药理学活性,是丰富的药物资源。
因此,天然产物的化学研究一直是化学领域的一个热点。
天然产物的化学研究主要包括其结构的确定、合成、活性评价和药理学研究等。
近年来,随着化学和生物技术的进步,天然产物化学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的进展。
一、天然产物的结构研究天然产物的结构研究是化学研究的基础,该领域的发展也很重要。
一般来说,天然产物的化学结构主要由核磁共振、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质谱等技术手段分析确定。
其中,核磁共振是目前最常用的分析手段。
但是,对于复杂的天然产物结构,核磁共振所获得的信息很少,需要采用更为复杂的加速质谱技术和其他技术,如循环伏安法和圆二色光谱。
最近,随着技术的进步,产物表征技术也在不断增强。
例如,通过对新型核磁共振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可以更准确地确定天然产物的结构和构成。
此外,通过使用现代的设备和技术,如二维核磁共振和X射线衍射,可以更好地解析和确定天然产物结构。
二、合成新型天然产物由于天然产物具有许多重要的生物学和药理学活性,因此合成新型天然产物是天然产物化学研究的重要方面。
在合成方面,往往需要采用全合成、半合成和生物合成等不同的方法。
全合成是指从最基本的化学物质开始,逐步合成出目标分子。
半合成则是在天然产物基础上进行改造,制备出新型化合物。
生物合成则是利用生物学方法制造天然产物。
在合成天然产物方面,新技术和新方法也不断地出现。
如法国化学家黄永红教授在制备天然产物无糖球肽的过程中,利用了有机化学和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成功合成了这种结构复杂的天然产物。
此外,利用不对称合成方法,如不对称合成反应和不对称合成反应,也已成为合成新型天然产物的有效手段。
三、活性评价在获得天然产物化学结构和合成新型天然产物之后,要对其进行活性评价。
这是评价新型天然产物的化学研究成果的一个关键。
天然产物的活性评价主要包括细胞毒性、抗炎、抗氧化和抗菌活性等。
根据科技技术的发展和需求的增加,活性评价方法也不断增强和丰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资源功能成分利用技术课程论文姓名:王林学号:SX20180417年级:2018级专业:药用植物资源工程任课老师:陆英老师指导老师:程辟老师天然产物分离提取技术研究进展随着我国加入WTO,仿制药品必将逐渐受到限制,这将给我国医药行业带来巨大冲击和严峻挑战。
我国拥有13亿人口,药品市场潜力股与供给量与日俱增。
因此,探索与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物责任重大。
我国自古以来依靠中草药繁衍生息。
因此,从天然产物方面着手,研究与开发新药物,将拥有广泛的市场前景与经济效益。
天然药物大多来自植物、动物、矿物和微生物,并以植物来源为主。
天然药物之所以能够防病治病。
其物质基础是其中所含的有效成分。
我国地域辽阔,天然产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为新药的开发提供了广阔的资源和得天独厚的条件[1]。
天然产物活性成分包括有黄酮、多酚、萜类等几百种,其分子主要特点有:相对分子质量较低,从几百到几千,具有一定的极性,可溶于许多有机溶剂中。
天然活性成分的提取是中药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中国中药主要是传统的中药丸、散等药剂,经济效益低。
而以天然产物为主的保健食品和药物目前具有相当的市场。
但由于对中药中真正有效的成分并不了解,或由于分离纯化困难,很难达到和国际接轨的要求。
在天然产物分离纯化上有所突破,开发高效的天然产物分离方法对彻底改变中国天然产物开发层次低,生产方式粗放,技术落后有重要作用,对中国中药现代化及改造和提升传统中药行业有重要意义,而且纯化后的天然产物本身可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天然产物是药物研发中极具潜力的原料资源,分离纯化天然产物中具有独特生物活性的物质是中药研究的重要基础工作。
天然产物有效成分复杂、含量低、难于富集。
用传统的分离方法不仅步骤繁琐,能源及材料消耗大,而且产率及纯度不高,尤其难以分离结构和性质相似的组分。
随着中药现代化的发展,高新技术不断在天然药物中推广应用。
现将近年天然产物提取分离纯化新技术的进展作一概述。
膜分离技术以选择性透过膜为分离递质。
当膜两侧存在某种推动力(如压力差、浓度差、电位差等)时,原料侧组分选择性的透过膜,以达至分离、提纯目的。
膜分离技术具有过程简单、无相变、分离系数大、节能、高效、无二次污染、可常温连续操作、直接放大等优点。
是一项高新技术。
膜分离技术在中药领域中的应用将推动中药现代化发展进程。
同时还能提高我国中药的附加值,有利于中药出口。
可以展望,膜分技术必将在21世纪推动中药制药工业的迅速发展,为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高效毛细管电泳法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一种新型分离分析技术,以高质电场为驱动力以毛细管为分离通道依据样品中各组分之问的迁移速度和分配行为上的差异而实现的类液相分离技术。
该技术用于分析中草药,具有以下优势:分离模式多,适合于中草药中存在的各类物质的分析;简化对样品前处理的要求;分析时间一般比HPLC短;由于柱效高,有可能使同一个分离条件适合多种样品中多组分的分析;HPCE所采用的毛细管柱易于全面清洗,不必担心柱污染而报废:所用的化学试剂少、价廉、分析成本低,特别适合于我国国情。
超声提取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是利用超声波的空化作用加速植物有效成分的浸出、提取。
另外。
超声波的次级效应,如机械振动、乳化、扩散、击碎、化学效应等也能加速欲提取成分的扩散释放并使之充分与溶剂混合,利于提取。
其热效应、机械粉碎作用及空化作用成为超声技术在中药提取法应用中的三大理论依据。
与常规提取法相比,超声波提取速度快、时间短、收率高,并免去了高温对提取成分的影响,已被许多中药分析过程选为样品处理的手段。
陈洪涛等⋯研究超声提取榕树叶总黄酮的丁艺条件。
结果表明该方法效率高,稳定性好,提取总黄酮含量高。
分子印迹技术(MIP)是20世纪末出现的一种高选择性分离技术。
模仿了生物界的锁匙作用原理,首先合成对已知结构的模板分子具有特定识别能力的分子印迹聚合物(MIP)。
MIP能结合与模板分子结构相同或类似的分子,而对于与模板分子结构相差较远的分子只有较弱的表面吸附作用,从而将两者分离,富集得到目标化合物。
MIP除了可以快速有效地分离出目标化合物,还能获得具有相似药理作用的相似化合物。
分子蒸馏是在高真空度下进行分离操作的连续蒸馏,可使分离混合物的沸点远低于常压,各组分在系统中受热停留时间短。
因此适于分离沸点高、黏度大、热敏件的天然物料。
翟淑红等利用分子蒸馏技术对茶树油进行精制,结果从粗茶树油中分离出了61种化合物,鉴定出36种组分,占总量的98.67%。
其中松油醇高达49.56%,并且精制的茶树油符合国际标准。
分子蒸馏技术目前面临的主要课题是扩大应用领域,尤其是对一些分离难度大的天然药物的应用。
超临界流体萃取方法是利用溶剂在超临界条件下特殊的流体性能对样品进行提取,是自20世纪80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提取方法。
超临界流体相对接近液体的密度使它具有较高的溶解度,而相对接近气体的粘度又使得它具有较好的流动性能,扩散系数介于液体与气体之间,因此超临界流体对所有萃取的物质组织具有较好的渗透性。
在临界点附近压力的很小变化都会使流体密度产生急剧变化,从而引起溶解度的改变,使其适合于对植物成分的提取。
该法提取具有流程简单、步骤少、节能、传质速率快、穿透能力强、萃取效率高、操作温度低等特点,且无需使用大量有机溶剂,有显著安全性。
该法尤其适合于对热及化学不稳定的化合物的提取,以及从混合物中提取低级性的组分。
童胜强等采用超临界流体CO,萃取技术从虎杖中提取有效成分大黄素,提取得率与传统有机溶剂法相比较有显著提高,提取时间大为缩短,也降低了成本。
LIU Chun—ming利用超临界流体技术从刺五加植物叶片中提取总黄酮,结果表明,提取得率较传统有机溶剂提取方法高出2%.而且还勿需进一步后处理工作,快捷方便,高效省时,毒性低。
葛发欢等采用超临界CO。
萃取分离黄花蒿中的青蒿素,提取率可达92%以上,与传统汽油或稀乙醇法相比,提取率提高了11%一59%,使产率得到大大提高。
在国外,日本学者从药用植物蛇床子、黄连、甘草和紫草中提取有效成分,产率高于传统方法。
德国学者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从春黄菊中提取出有效成分,其产率也高于传统溶剂法[2]。
超临界萃取技术也有其局限性,如萃取极性大、分子量超过500的物质时,则需加夹带剂或在很高的压力下进行,这就需选择合适的夹带剂或增加高压设备。
另外,超临界流体萃取设备属高压设备,一次性投资较大,运行成本高,因此这一技术目前在工业生产中较难普及。
制备高效液相色谱具有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选择性强等特点,可一次性完成分离纯化和鉴定[3]。
广泛用于天然产物的分离制备。
董新荣等利用制备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从辣椒索类物质中制备了3种辣椒素单体。
确认它们分别为降二氢辣椒素、辣椒素和二氢辣椒素。
收率分别为60.1%、58.9%和72.3%。
半仿生提取法是将整体药物研究法与分子药物研究法相结合。
从生物药剂学角度模拟口服给药及药物经胃肠道转运的原理,为经消化道给药的中药制剂设计的一种新的提取工艺。
张学兰[4]等以小檗碱、总生物碱、干浸膏量为指标,对黄柏的半仿生提取法和水提取法进行了比较。
结果显示,半仿生提取法在增加有效成分的提取率、提高某些药效学指标方面明显优于水提法,是一种值得在中药提取分离中推广的好方法。
酶工程技术是近几年来用于中药工业的一项生物工程技术。
中草药成分复杂,有各种有效成分,选用恰当的酶,可以通过酶反应较温和地将植物组织分解,加速有效成分的释放提取,选用相应的酶将影响液体制剂的杂质如淀粉、蛋白质、果胶等分解祛除,也可促进某些极性低的脂溶成分转化为糖苷类易溶于水成分而有利于提取。
天然产物分离和纯化技术由于对象品种多、而技术多样化。
天然产物分离纯化技术发展很快,不断融入新的技术如分子精馏、分子印迹等。
中国天然产物的分离和纯化技术还比较落后,和国外差别较大,特别是制备色谱等高纯度制备分离技术,导致中国目前依然是粗产品加工为主。
因此新型分离纯化技术的研究特别是一些平台技术如制备色谱等对中国中药现代化和新药开发有重要意义[5]。
目前,各种新分离技术在纯化活性成分比传统分离法已有了突破性进展,但在具体应用中仍有许多不足之处,普遍存在纯化分析检测限度低、重现性较差、线性范围窄、灵敏度低等缺点。
随着高精度、高灵敏度分析技术应用到实际领域,在天然产物新型结构活性成分提取纯化领域已经显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发展了各种新型分离模式、检测技术以及仪器向小型化、集成化方向发展。
现在天然产物活性成分提取关键任务是开发新的分离思路,采用色谱与波谱联用,即兴起的指纹图谱技术,如LC-UV、LC-MS、LC-NMR、SFC-MS、SFC-UV、GC-MS[6]。
等结构在线分析技术和多种筛选技术,建立高效微量天然产物快速高纯分离、鉴定及活性成分测试集成系统技术,显示了很好的应用前景。
还有就是工程放大问题,须对多维分离模式的机理进行深入研究,选出最佳分离条件,优化分离模式,逐步进行放大,使其最终跨出实验室规模,进入投产使用[7]。
[1] 陈铭祥, 王定勇. 天然产物提取分离新技术的研究进展[J]. 中国医药导报, 2009, 6(22): 9-10.[2] 刘业飞, 陶良宝. CO2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在中药提取工艺中的应用[J].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2002, 16(5): 54-6.[3] 尚庆坤, 玄玉实, 朱东霞, et al. 高效制备液相色谱法分离制备菱角壳中的生物碱[J].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 2007, 39(2): 82-6.[4] 战旗, 张学兰, 王苓, et al. 黄柏及其炮制品水提液的成分比较[J]. 中成药, 1999, 3): 126-8.[5] 天然产物化学[M]. 2004.[6] <天然产物提取分离新技术研究进展.pdf> [J].[7] 杨志空, 韩伟. 亚临界萃取技术在天然产物提取中的应用[J]. 机电信息, 2018,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