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30年代的剧作

合集下载

(完整word)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专升本填空

(完整word)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专升本填空

现代文学第一个十年(1917—1927)1、“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小说界革命”等变革观念都是由梁启超提出的.2、“戏剧改良"走了两条不同的探索道路:一是曾得到过梁启超赞许的:汪笑依式的旧剧改良,一是春柳社在日本演出的新派剧和上海春阳社等以话剧中渗透戏曲因素的表演,称为“文明戏”。

3、梁启超是本时期最重要的散文家,他的“新文体”的成就足以囊括一时代,立一界碑。

4、章太炎等的革命派散文,与“新文体"一样依赖现代传播媒介来宣传自己的主张。

5、五四时期,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第一卷原名《青年杂志》),兴起了“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化思想启蒙运动。

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发刊辞《敬告青年》中提出“民主"与“科学"的口号。

6、1917年1月,《新青年》刊出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它从“八事”入手,是文学革命的第一篇宣言;2月《新青年》发表了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他明确提出“三大主义”,把文学改革运动推向高潮。

7、钱玄同在致《新青年》的信中,激烈地指斥旧文学为“选学妖孽,桐城谬种”,他与刘半农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双簧信”,以引起社会的重视。

8、胡适发表了《建设的文学革命沦》提出“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以此为文学革命的宗旨。

9、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从人性、人道主义的角度来要求新文学的内容,在另一篇文章《平民文学》中进而提出“为人生的文学”的口号.10、1918年5月,鲁迅发表了他的第一篇白话短篇小说《狂人日记》(《新青年》4卷5号)。

11、胡适、沈尹默、刘半农进行了第一批白话新诗的尝试(《新青年》第4卷第1号),有《鸽子》《月夜》《相隔一层纸》等.12、1918年,《新青年》第4卷第6号推出《易普生专号》,主旨在反传统、反专制、提倡个性自由,妇女解放的作品《娜拉》、《国民公敌》,恰好和五四精神相吻合,形成了巨大影响.13、五四文艺团体中,影响最大,最有代表性的是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

三十年代戏剧

三十年代戏剧

3、黄省三:小职员,贫病交加、毒死亲儿。
——曹禺《雷雨· 序》
鲁贵 趋炎附势、不知羞耻的奴才, 既奴性十足,又阴险狡诈。
3、浓烈、明丽、精确传神而又极富个 性化的语言。《雷雨》人物语言个性 化。 “舞台提示”、潜台词渲染奇特 的舞台气氛.
戏剧结构紧凑
序 幕 在教堂附属医院的一间特别客厅内。 ——冬天的一个下午。 十年前,一个夏天,郁热的早晨。 ——周公馆的客厅内(即序幕的客厅,景与前大致相同) 景同前。 ——当天的下午。 在鲁家,一个小套间。 ——当天夜晚十时许 周家的客厅(与第一幕同) ——当天半夜两点钟。 又回到十年后,一个冬天的下午。 ——景同序幕
《雷雨》人物关系
二、《雷雨》的艺术成就
1、独具匠心的艺术结构。《雷雨》的结构紧凑 、精巧,戏剧冲突紧张激烈,环环相扣,高潮 迭起。 2、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雷雨》中的人物形 象,无论主次,都具有充满矛盾的性格和错综 复杂的情感。
《雷雨》人物
1、周朴园:封建道德和资本主义文明的化 身。 具有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两重性 。冷酷、专横、自私、虚伪。
第一幕 第二幕 第三幕 第四幕



凤 贵 凤 贵
凤 贵 凤 贵 凤 贵
四凤,别--你爸爸什么时候借钱不还帐?现在你手上方便,随 便匀给我七块八块好么? 我没有钱。您真是还帐了么? 我跟我的亲生女儿说瞎话是王八蛋! 您别骗我,说了实在的,我也好替您想想法。 真的?--说起来这不怪我。昨天那几个零钱,大帐还不够, 小帐剩点零,所以我就耍了两把,也许赢了钱,不都还了么? 谁知运气不好,连喝带赌,还倒欠了十来块。 这是真的? 这可一句瞎话也没有。 那我实实在在地告诉您,我也没有钱!。 凤儿,你这孩子是什么心思?你可是我的亲生孩子。 亲生的女儿也没法把自己卖了,替您老人家还赌帐啊? 孩子,你可明白点,你妈疼你,只在嘴上,我可是把你的什么 要紧的事情,都处处替你想。

三十年代戏剧

三十年代戏剧

• (5)周萍: 是封建性资产阶级家庭造就的 自私懦弱的畸型儿,也是中国第二代资产 阶级的代表。其精神状态空虚颓废。其抛 弃蘩漪,一是迫于社会舆论与封建道德伦 理规范的压力,二是基于“对不起父亲” 的良心谴责。
• (6)周冲: 是纯洁无瑕的“间色人物”, 是“夏天里一个春梦”。其对社会现实还 缺乏起码的理解,还生活在飘渺的憧憬和 梦幻之中。 • (7)鲁大海: 工人,有坚定的斗争精神, 但尚不成熟。(他体现着作家的社会理想) • “雷雨”: 作者在《雷雨·跋》中说: 《雷雨》的结果“不是因果,不是报应, 而是残忍。” • 《雷雨》中写偶然性的地方很多,所以使 剧中充满了神秘的色彩。
• 1933年大学毕业后,曹禺入清华研究院当研究生, 专事戏剧研究。翌年到天津河北女子师范学校任 教。 • 1935年写成剧本《日出》,深刻解剖了30年代中 国的都市生活,批判了那个“损不足以奉有余” 的罪恶社会。 • 1936年曹禺任教于南京戏剧专科学校,写了剧作 《原野》。 • 抗日战争爆发后,曹禺随校迁至四川,编辑戏剧 刊物,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和电影厂 编剧等职。创作有淳厚清新、深沉动人的优秀剧 作《北京人》,并将巴金的小说《家》改编成剧 本,
• (二)几个重要的戏剧作家 • 洪琛、欧阳予倩、田汉被称为“中国话剧的三个 奠基人”。 • 洪琛(1894-1955):名洪达,字浅哉,江苏武 进人。1916年到美国哈佛大学学习戏剧,是中国 到国外专攻戏剧的第一人。回国后从事戏剧工作, 他创立了中国话剧的正规表演、导演体制。作品 有:《赵阎王》、农村三部曲(《五奎桥》、 《香稻米》、《青龙潭》)。洪琛的戏剧创作思 维侧重理性化,具有概念化倾向。
• 4. 三个不同时代的北京人,代表三种截然 不同的文化,显出“今日北京人”的生存 方式极其所代表的封建士大夫文化的全部 荒谬性。

30年代戏剧

30年代戏剧

《雷雨》解读中的几个问题
一、命运问题 二、周冲——乌托邦问题 三、周朴园——有没有爱? 四、蘩漪的独特性——恶魔性因素
思考与练习
1、分析周朴园形象。 2、分析蘩漪形象。 3、《雷雨》的思想主题 4.分析陈白露的复杂性格及形象意义。 5.分析《北京人》的戏剧冲突。 6.比较《雷雨》和《日出》的结构艺术。
双重的打击与痛苦,使她成为一个忧郁阴鸷性格 的女性, 在“最残酷的爱和最不忍的恨”的性格交织中, 她的内心向变态发展,爱变成恨,倔强变成疯狂。 她绝望中的反抗,充满着一个被压迫女性的血泪 控诉,表现出对封建势力及其道德观念的勇敢蔑 视与反叛。 作者要肯定的,不是乱伦,而是她反叛封建道德 的勇气。她的“雷雨”式的激情摧毁了封建家庭 秩序,也毁灭了自己。这一悲剧形象,是曹禺对 现代戏剧的一大贡献,深刻地传达彻 着受到五四个性解放 思想影响的一代妇女 的抗议与追求的呼声。 在这个女性身上,闪 烁出曹禺艺术才华的 独特光辉。
剧中,她在双重的悲剧冲突中走完她心灵 的全部历程。 作为一个追求自由的女性,她家庭生活中 陷入了周朴园封律专制主义精神折磨与压 迫的悲剧;周萍背弃爱情的行径,又使这 位要求摆脱封建压迫的女性在爱情追求中 遭受抛弃,再一次陷人绝望的悲剧。
曹禺与《雷雨》
一、曹禺生平及创作
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是一 位对 现代戏剧的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剧作 家。出生于天津一个封建官僚家庭。 1922年,曹禺考人南开中学,参加《国民 公敌》、《娜拉》、《悭吝人》等戏剧的 演出。 1928年,进人南开大学,1929年转学清华, 专攻西洋文学,大量接触新文学及西方戏 剧家作品。
二、《雷雨》
1、思想内容 写出了封建家庭不合 理关系所造成的罪恶 和悲剧,剖析了人性 中爱与恨的深刻交织。

第十四章 30年代戏剧

第十四章 30年代戏剧

第十四章30年代的剧作一、概况:上海五大剧社南国社(田汉);复旦剧社(洪深);上海戏剧协社(应云卫);辛酉剧社(朱襄丞);摩登剧社(陈白尘)“中国左翼剧团联盟”与左翼戏剧运动1、反映人民困苦生活的剧作:田汉的《洪水》;2、表现反帝斗争的剧作:3、初期左翼剧作的局限:4、三十年代剧作的基本特征:(1)工人运动和农村生活得到较多反映。

(2)抗日救亡剧作和“国防戏剧”大量涌现。

(3)贯穿人道主义精神和人性分析的剧作,艺术上成就较高。

(4)戏剧艺术趋于成熟。

(曹禺、田汉、夏衍为代表)二、李健吾等作家的剧作:1.李健吾(1904—1982),笔名刘西渭,山西运城人。

1919年开始戏剧活动代表作《这不过是春天》特点:时代性不强,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有自己的风格重人性分析,重人物内心矛盾冲突的揭示,重艺术技巧和形式的探索;对话俏皮利落,结构严密紧凑,趣味性较强。

贡献:创造了“善恶共存者”的形象系列。

2、袁牧之的戏剧独幕剧《一个女人和一个狗》。

3、白薇的剧作:白薇(1894-1987),原名黄彰、黄鹂,别号黄素如,湖南资兴人。

《打出幽灵塔》人物众多,关系错综复杂,在压迫者与被压迫者的矛盾中,又穿插了两个三角恋爱,情节多奇遇巧合。

三、曹禺的剧作(一)生平和创作概况:1、曹禺(1910年—1996),原名万家宝,字小石,生于天津的一个封建官僚家庭,祖籍湖北潜江。

万德尊养母薛咏南(家宝)南开中学南开大学政治系——转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33处女作《雷雨》。

1935年,中国留学生在日本东京首次演出,获得了巨大成功。

郭沫若赞扬“作者在中国作家中应该是杰出的一个。

”1935年,在天津写出《日出》。

1936年,创作三幕剧《原野》。

1940年,又在江安写成了《北京人》。

1942年夏,将巴金的《家》改编成剧本。

《明朗的天》(1954年)、《胆剑篇》(1961年)、《王昭君》(1978年)。

1996年,河北花山文艺出版社《曹禺全集》,共7卷,300万字。

第15章 30年代的戏剧

第15章  30年代的戏剧

1928年考取南开大学政治学系; 1929年转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 1933年毕业前夕,即完成了处女作四幕剧《雷 雨》. 1934年7月发表在《文学季刊》1卷3期. 1935年4月,留日学生戏剧团体"中华话剧同 好会"在东京首演《雷雨》,以深邃的思想内 容和卓越的艺术技巧,引起剧坛震动,成为暴 露封建的资产阶级大家庭罪恶的优秀现实主义 悲剧.
二,本时期主要剧作家的剧作
4,袁牧之 ,
独幕剧《一个女人和一条狗》 独幕剧《一个女人和一条狗》
5,白薇 ,
白薇,原名黄彰,黄鹂,别号黄素如,湖南资兴人. 白薇,原名黄彰,黄鹂,别号黄素如,湖南资兴人. 打出幽灵塔》人物众多,关系错综复杂, 《打出幽灵塔》人物众多,关系错综复杂,在压迫者与 被压迫者的矛盾中,又穿插了两个三角恋爱, 被压迫者的矛盾中,又穿插了两个三角恋爱,情节多奇 遇巧合. 遇巧合.
三,三十年代剧作的基本特征
(1)工人运动和农村生活得到较多反映. )工人运动和农村生活得到较多反映. ( 2)抗日救亡剧作和"国防戏剧"大量涌现. ) 抗日救亡剧作和" 国防戏剧" 大量涌现. ( 3)贯穿人道主义精神和人性分析的剧作 , ) 贯穿人道主义精神和人性分析的剧作, 艺术上成就较高. 艺术上成就较高. (4)戏剧艺术趋于成熟 )
鲁贵: 鲁贵: 趋炎附势,不知羞耻的奴才, 趋炎附势 , 不知羞耻的奴才 , 既奴 性十足,又阴险狡诈, 性十足 , 又阴险狡诈 , 人性丧尽而 不知羞耻 鲁大海: 鲁大海: 工人,有坚定的斗争精神, 工人 , 有坚定的斗争精神 , 但尚不 成熟. 成熟.
"雷雨"——郁热 雷雨" 郁热
《雷雨跋》: 雷雨 跋 "不是因果,不是报应, 不是因果,不是报应, 而是残忍." 而是残忍. 说明作者当时的思想矛盾: 说明作者当时的思想矛盾: 既不满现实, 既不满现实,又找不到解 决问题的办法,只好用 "雷雨"这个好汉来轰击 雷雨" 些沉闷. 些沉闷.

雷雨简介文档

雷雨简介文档

雷雨简介雷雨是中国现代戏剧作家曹禺的一部经典作品,该剧于1934年首次演出,被广大观众和评论家誉为中国话剧史上的经典之作。

雷雨以其深刻的社会洞察力和独特的创作手法,展现了上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诸多问题,并引发了强烈的社会反响。

本文将针对雷雨的创作背景、剧情概要和主要人物进行介绍。

创作背景雷雨是曹禺创作生涯中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他表演生涯的转折点。

曹禺在创作这部戏剧之前曾从事过演艺界的工作,他的目击和亲身经历使得他能够深入了解旧社会的种种问题。

雷雨创作于上世纪30年代,正值中国处于战乱年代,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盛行。

这一时期对于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而雷雨正是在这个背景下诞生的。

剧情概要雷雨的故事发生在一个位于中国南部的小城市。

主要情节围绕着王思泉一家展开,王思泉是一个中等地主家庭的大儿子,他拥有一份相对舒适的生活。

然而,他与自己的父母和弟弟之间的关系却非常紧张。

在这个家庭里,丈夫和妻子之间的矛盾和不满迅速加剧。

王思泉的妻子周红蕉极度不满自己的生活状况,然而,她也深爱着丈夫。

同时,王思泉的母亲王夫人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角色,她对儿子的期望和对女儿的嫉妒心使得家庭关系变得复杂。

随着剧情的发展,周红蕉和王思泉的婚姻矛盾越发加深,周红蕉逐渐产生了对王思泉的厌恶和背叛的想法。

她和自己的情人连友信勾结,计划谋杀王思泉。

而与此同时,家族中的一些旁系亲戚也有所插手,他们利用这个机会试图夺取家产。

最后,王思泉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被杀,整个家庭陷入了混乱之中。

众人对王夫人、周红蕉和连友信等各怀鬼胎之人进行了抨击和谴责。

这样一个悲剧结局,揭示了整个社会的黑暗和道德沦丧。

主要人物王思泉王思泉是该剧的男主角,也是王家的儿子。

他本质上是一个善良和忠诚的人,但是他在家庭压力下逐渐变得软弱和没有原则。

他与周红蕉的关系经历了许多曲折和紧张,在剧中他被害死,成为这场家庭悲剧的牺牲品。

周红蕉周红蕉是王思泉的妻子,她是一个中等地主家庭出身并嫁入王家。

30年代戏剧

30年代戏剧

30年代话剧运动概述1、兴起原因2、戏剧团体①国统区:无产阶级戏剧运动3、特点:广场剧:(民间化、大众化)②苏区(解放区):红色戏剧运动1、特点:①+②=③→“国防戏剧”(1936年提出)2、代表作家:田汉、洪深3、剧作:“好一计鞭子(《三江好》、《最后一计》、《放下你的鞭子》)1、兴起原因:剧场剧:(职业化、商业化)曹禺、夏衍——思想性、艺术性、商业性完美结合。

2、代表作家李健吾、袁牧之——不追求对现实生活的反映,醉心于人性的剖析,着重于戏剧艺术的探索。

曹禺--—中国现代话剧艺术的高峰与成熟标志——教案P116;讲义下P78重点:周朴园、蘩漪形象p229-230 曹禺剧作的艺术成就及其对我国现代戏剧的贡献p240-242一、生平及创作青年时期的曹禺(一)早年的家庭生活对曹禺后来的戏剧创作的重要影响(二)中学时代的戏剧演出实践(三)大学时代融汇中西的戏剧研究(四)戏剧创作曹禺创作的部分剧本A、创作剧:B、翻译剧、改编剧:二、剧作创作分期晚年曹禺第一阶段:抗战爆发之前:(1933年—1937年):以《雷雨》1934、《日出》1935、《原野》1936为代表。

是创作生命的“郁热期”,——创作的都是一些“戏剧化的戏剧”,善于构织紧张剧烈而又充满情感的戏剧冲突。

第二阶段:抗战爆发之后:(1937—1949年)以《北京人》1940、《家》1942为代表。

创作生命的“沉静期”——生活化(散文化)的戏剧。

第三阶段:建国后(1949年后):以《明朗的天》(1954)、《胆剑篇》(1961)、《王昭君》(1979)为代表。

由“命运剧”创作转向“社会剧”创作。

在当时图解政治、公式化、概念化的作品中仍然闪烁着作家杰出的艺术才华。

第二节命运悲剧--《雷雨》一、创作背景剧本《雷雨》及剧照二、故事情节《雷雨》剧照三、创作主旨--家庭悲剧——社会悲剧——命运悲剧(人类永恒的生存困境)1、首先是“郁热”。

2、其次是对"挣扎"和"残酷"的发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左翼剧团联盟
1930年8月,以艺术剧社为基础,联合辛酉、 摩登、南国社等戏剧团体,成立了中国左翼剧 团联盟,后改为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实践着 “演剧大众化”的口号,强调演剧是“一种政 治的辅助工作,所以是武器底艺术,斗争艺 术”。(叶沉:《演剧运动的检讨》)推动了 戏剧的大众普及。话剧走入农村,突破了话剧 只能在都市剧院演出的狭小圈子,开始进入工 厂、农村,走入民众的生活。
B、繁漪的形象 、
最残酷的爱和最不忍的恨。 最残酷的爱和最不忍的恨。 爱与恨交织、互生。 爱与恨交织、互生。 忧郁、阴鸷、乖戾、孤傲、 忧郁、阴鸷、乖戾、孤傲、 疯狂 为了捍卫自己的个性自由、 为了捍卫自己的个性自由、 尊严与作为女性的生命权 她义无反顾地挣扎、 力,她义无反顾地挣扎、 搏击,不顾一切的反抗、 搏击,不顾一切的反抗、 报复。(周朴园、周萍) 。(周朴园 报复。(周朴园、周萍)
无产阶级戏剧
1、国统区无产阶级戏剧口号的提出 : 1929年, 、 国统区无产阶级戏剧口号的提出: 年 上海艺术剧社(上海部分左翼戏剧家策划成立, 上海艺术剧社 ( 上海部分左翼戏剧家策划成立 , 成员有冯乃超、郑伯奇、夏衍、 钱杏邨等, 成员有冯乃超 、 郑伯奇 、 夏衍 、 钱杏邨等 , 郑 伯奇任社长) 的成立, 伯奇任社长 ) 的成立 , 旗帜鲜明的提出了无产 阶级戏剧的主张。 阶级戏剧的主张 。 戏剧由社会运动与艺术运动 的二元态度转向了一元化的左倾。 的二元态度转向了一元化的左倾 。 开始了中国 共产党对戏剧运动的直接领导, 共产党对戏剧运动的直接领导 , 使中国的现代 戏剧运动由五四开始的个性解放潮流转而走向 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C、侍萍 、
生活在底层 善良的性格 自我牺牲的母性 不可摆脱的悲剧命 运 四凤单纯 朴实, 单纯、 四凤单纯、朴实, 善良, 善良,易于受骗
周萍: 周萍:
自私,懦弱, 自私,懦弱, 其精神状态空虚颓废 。
周冲
是纯洁无瑕的“间色人物”,是 夏天里一个春梦” “ 夏天里一个春梦 ” 。 其对社会现 实还缺乏起码的理解, 实还缺乏起码的理解 , 还生活在飘 渺的憧憬和梦幻之中。 渺的憧憬和梦幻之中。
以二十年代初的社会为背景, 以二十年代初的社会为背景,通过 好周、 好周、鲁两家错综复杂的血缘和性 爱纠葛的情节, 爱纠葛的情节,描写了一个带有浓 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中的悲 不仅反映了深刻的社会矛盾, 剧,不仅反映了深刻的社会矛盾, 展示了畸形的具有强烈封建性的资 产阶级家庭的罪恶。 产阶级家庭的罪恶。
剧本
(二)关于《雷雨》 关于《雷雨》
1934年7月,曹禺 年 月 的第一部话剧作品 雷雨》 《雷雨》在《文学 季刊》1卷3期的发 季刊》 卷 期的发 表,它是中国现代 话剧史上的里程碑。 话剧史上的里程碑。
双元中心的网状 式结构。
2.主题结构 A.表层结构:社会矛盾冲突——新旧思想冲突,阶级 利益冲突 B.深层结构:对人性的探究,对“人生之谜”的索解 ――爱情纠葛,亲情冲突,性格矛盾,命运安排
(2)人物形象的分析 )
A 周朴园的形象
1.
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 两重性,冷酷、专横、 两重性,冷酷、专横、 自私、虚伪。 自私、虚伪。 逼蘩漪“喝药” 逼蘩漪“喝药” 淹死民工发昧心财, 淹死民工发昧心财,指 使警察打死罢工的工人
主导性格以外
2\真诚、温和,忏悔中 透出人性的善良。 与侍萍恋爱,令周萍认生母,医院忏悔。 把握人性的真实。
创作思路
《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
(人生困惑)—(现实罪恶)—理智失控—重塑人格

A、舍弃求爱——盟誓 、舍弃求爱 盟誓——婚变的情节结构 盟誓 婚变的情节结构 切取一个横断面, 切取一个横断面 , 重点表现其中的某一 环节。 作品从遗弃的结果写起, 环节 。 作品从遗弃的结果写起 , 中间用 “ 回顾法 ” 交代三十年前的恩怨 , 造成 回顾法”交代三十年前的恩怨, 紧张强烈的悬念和气氛。 紧张强烈的悬念和气氛。 B、人物关系设计错综复杂 、 侍萍和周朴园, 侍萍和周朴园,繁漪和周萍
《雷雨》的创作模式图示 雷雨》 雷雨
A景物描写 景物描写 景物描
周公馆 罪恶之地 教堂医院 再生之地 惩罚 善 忏悔
B剧情设计 剧情设计 C意念设计 意念设计
原罪与现实罪恶 恶
(2)用原型理论解读 )
中国文学典型的“ 痴心女子负心汉” 中国文学典型的 “ 痴心女子负心汉 ” 模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式(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西厢记)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西厢记) 《原野》之母子媳——爱的伤害原型 原野》之母子媳 爱的伤害原型 (寒夜)无法承受的爱,支柱与工具 寒夜)无法承受的爱, 周萍介于负心汉中“全恶型” 周萍介于负心汉中“全恶型”与“悔过 型”之间。 之间。
强调中国戏剧运动要以唯物论的立场、 强调中国戏剧运动要以唯物论的立场 、 无 产阶级的意识, 阐明社会的矛盾, 产阶级的意识 , “ 阐明社会的矛盾 , 引 导大众发生一种革命的热情来反抗奋斗, 导大众发生一种革命的热情来反抗奋斗 , 达到革命的目的” 叶沉: 达到革命的目的”。 (叶沉:《演剧运 动的检讨》 创造月刊》 卷第6期 动的检讨 》,《 创造月刊》第 2卷第 期 卷第 (1929年1月)) 年 月
典型意义
揭露了带封建性的资产阶级家庭压抑、 揭露了带封建性的资产阶级家庭压抑、 践踏人性、蔑视人的尊严的罪恶, 践踏人性、蔑视人的尊严的罪恶,激起 人们对不幸妇女悲惨命运的同情和对于 人的地位、尊严、权利的深沉思考, 人的地位、尊严、权利的深沉思考,把 反封建家庭的罪恶与个性解放联系起来, 反封建家庭的罪恶与个性解放联系起来, 使剧本具有崭新的时代内容。 使剧本具有崭新的时代内容。
“中国话剧的三个奠基人
洪琛、欧阳予倩、田汉被称为“中国话剧 的三个奠基人”。 洪琛(1894-1955):名洪达,字浅哉, 江苏武进人。1916年到美国哈佛大学学 习戏剧,是中国到国外专攻戏剧的第一 人。回国后从事戏剧工作,他创立了中 国话剧的正规表演、导演体制。
农村三部曲
作品有:《赵阎王》、农村三部曲(《五 奎桥》、《香稻米》、《青龙潭》)。 洪琛的戏剧创作思维侧重理性化,具有 概念化倾向。 洪琛积极倡导“国防戏剧”,创作有剧本 《走私》、《咸鱼》、《飞将军》、 《鸡鸣早看天》等作品。
首先, 首先,通过周朴园等人物揭示了人 性的罪恶,包括原罪与本罪。 性的罪恶,包括原罪与本罪。 其次, 其次,揭示了人性中善与恶的矛盾 对立与剧烈冲突,展现了人类生命 对立与剧烈冲突, 本体内在运动的过程。 本体内在运动的过程。 再次, 再次,还通过周朴园的忏悔张扬了 劝善及人类自我救赎的主题。 劝善及人类自我救赎的主题。
三、曹禺的剧作
(一)创作概况: 创作概况:
原名万家宝,字小石, 原名万家宝,字小石, 1910年9月24日 农历8月 日 ( 农历 月 21日 ) 生 于天津的一个封建官 僚家庭, 僚家庭 , 祖籍湖北潜 江
父亲为军人,曾留学日本,任过黎元洪秘书等职,能 善诗书。曹禺幼年丧母。继母基督教教徒。1923年入 南开中学,1925年加入南开新剧团,开始了他的戏剧 生涯。在导师张彭村指导下,在易卜生戏剧《娜拉》、 《国民公敌》中扮演娜拉等角色而崭露戏剧才华。 1928年中学毕业保送南开大学政治系,1930年转入清 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33年毕业进入清华研究院。 1934年在《文学季刊》上发表《雷雨》,同年9月回天 津在河北女子师范学院外文系任教。1936年发表《日 出》,同年8月到南京戏剧专科学校任教。1937年发表 《原野》。
3、白薇 、
白薇,原名黄彰、黄鹂, 白薇,原名黄彰、黄鹂,别号黄 素如,湖南资兴人。 素如,湖南资兴人。 打出幽灵塔》 人物众多, 《 打出幽灵塔 》 人物众多 , 关系 错综复杂, 错综复杂 , 在压迫者与被压迫者 的矛盾中, 的矛盾中 , 又穿插了两个三角恋 爱,情节多奇遇巧合。 情节多奇遇巧合。
第十四章 30年代的剧作 年代的剧作
概况: 一、 概况: 1、无产阶级戏剧口号的提出 无产阶级戏剧口号的提出 2、共产党领导地区的“红色戏剧”: 、共产党领导地区的“红色戏剧” 巩固红军, 巩固红色政权” 为 “ 巩固红军 , 巩固红色政权 ” 而产生的红色戏 3、国防戏剧“好一计鞭子” 、国防戏剧“好一计鞭子” 4\熊佛西主持下的 “ 农民戏剧实验 ” 熊佛西主持下的“ 熊佛西主持下的 农民戏剧实验” 河北定县) (河北定县)
1945年毛泽东在重庆会见社会人士时,赠言曹 禺“足下春秋鼎盛,好自为之”。有剧本《雷 雨》(1934年),《日出》(1936),《原野》 (1937)《蜕变》(1939)《明朗的天》 (1954),《胆剑篇》(1961)、《王昭君》 (1979)等剧本。解放后担任戏剧协会主席。 曹禺的戏剧创作受到莎士比亚性格悲剧、古 希腊命运悲剧和奥尼尔心灵悲剧的影响。
鲁贵: 鲁贵: 趋炎附势、不知羞耻的奴才, 趋炎附势 、 不知羞耻的奴才 , 既奴 性十足,又阴险狡诈, 性十足 , 又阴险狡诈 , 人性丧尽而 不知羞耻 鲁大海: 鲁大海: 工人,有坚定的斗争精神, 工人 , 有坚定的斗争精神 , 但尚不 成熟。 成熟。
“雷雨” 雷雨”
《雷雨·跋》: 雷雨 跋 不是因果, 不是报应, “ 不是因果 , 不是报应 , 而是残忍。” 而是残忍。 说明作者当时的思想矛 既不满现实, 盾 : 既不满现实 , 又找 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 只好用“ 雷雨” 只好用 “ 雷雨 ” 这个好 汉来轰击些沉闷。 汉来轰击些沉闷。
曹禺在话剧史上的贡献
1.中国话剧经验的集大成者:开创了我国现代话剧的新 时期 吸收外来戏剧经验——借鉴传统戏剧手法——鲜明的 民族色彩 2.开拓了我国悲剧的表现领域: 《雷雨》——中国 现代第一出真正的悲剧。
3.主要人物 A.周朴园: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怪胎——积攒原 始资本的残酷——封建家长的专横自私——人性的挣扎 和复归 [例1] 影视《雷雨》:周朴园与侍萍相见的片断 周朴园与侍萍相见时的语言、动作,并非“伪善”, 而是显现了他权衡现实的理智和潜在的人性的矛盾。 B.蘩漪:出走前的中国现代“娜拉”——个性解放和 爱的追求——封建桎梏中畸形的心态——雷雨式的性格 [例2 ] 影视《雷雨》 :蘩漪恳求周萍爱情的片断 雷雨之夜,周萍即将离家去矿上,蘩漪与周萍在周公 馆见面,恳请周萍不要抛弃她。人物间精彩的对白,充分 表现了蘩漪困于个性解放的畸形心态以及她爱恨交织的雷 雨式的性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