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城市与文化传统心得体会
2023年江南的旅游心得体会范文

2023年江南的旅游心得体会范文江南地区是中国历史文化底蕴最深厚、自然风光最优美的地区之一。
在2023年,我有幸游览了江南地区,亲身体验了它独特的魅力。
在这次旅游中,我看到了江南的古老文化、优美自然景观和现代化的城市,收获了丰富的知识和宝贵的经验。
下面,我将就我的旅游心得体会做一番总结。
首先,在江南地区的旅游中,我对中国古代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江南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遗迹和传统文化。
我参观了苏州的拙政园、西塘的古镇、杭州的西湖等著名景点,感受到了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对自然的赞美和追求。
尤其是在西湖畔,我仿佛进入了《红楼梦》的世界,感受到了那种典雅、恬淡的氛围。
在这次旅行中,我不仅欣赏了江南地区的自然景观,还学习了古代文人的诗词和书法,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其次,江南地区的自然风光令人陶醉。
江南地区地理环境独特,水网密布、山水优美。
在漫步于江南古城的街道上,我感受到了浓厚的历史和文化氛围。
古老的建筑、曲径通幽的园林、风景如画的河流,都展示出了江南地区独特的风貌。
我去了杭州的鼓楼、苏州的狮子林、南京的明孝陵等地,都能感受到这里蕴藏的自然之美。
江南地区的山水与人文相融合,给人一种别样的美感。
再次,江南地区的现代化城市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过去几年,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无论是杭州的西湖新区还是上海的浦东新区,都展现了江南地区繁荣的一面。
现代化的建筑、繁华的商业街区、方便快捷的交通系统,都显示出了江南地区的现代化面貌。
在这些城市中,我感受到了浓厚的城市氛围和现代生活的便利,也对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最后,江南地区的美食也是让人难以忘怀的一部分。
江南地区以其独特的风味和品种繁多的美食而闻名。
我品尝了苏州的苏式月饼、杭州的西湖醋鱼、宁波的海鲜等特色美食,都让人口齿留香。
无论是精致的点心还是道地的家常菜,江南的美食都能让人意犹未尽。
通过这次旅游,我对江南地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024年江南参观旅游心得体会范本(2篇)

2024年江南参观旅游心得体会范本生于江南,感受得到江南的美,更领悟得到江南的情。
难忘的是江南的街巷。
小时候曾到附近的古镇里玩过,喜欢那里曲折的小巷,那里的故事,那里的人。
江南古镇的小路上,铺着青石板,当清晨的露珠蓄满板下时,踩上去的声音伴着溅起的水花“扑腾扑腾”地流进心里。
路很长,却也很窄,周边都是老宅子。
春节时贴着的对联,年画,附在微微潮湿的木门上,散发出奇特的木香。
屋顶上黛色的瓦片堆积着,微弯的身躯诉说着他们所经历的的沧桑岁月。
听父辈人说过,老宅子都是有故事的,悲伤的,欢乐的,愤怒的,像一个饱经风霜的老人,凝望着世间百态。
江南的人是安适的,与北方人的豪迈相对应的是南方人的细致。
老人坐在门口,看着子孙们打闹,妇人端着盆到河边浣衣,一切都是和谐的。
但更令我遐想的,是那白墙黛瓦后的深闺中是否真有温婉如玉的女子在绣着花。
现在长大了,却似乎已看不到了如此的景色,推土机的轰鸣推倒了年寿已尽的宅子,一块块瓦片在废墟中悲鸣。
难忘啊,难忘那江南的街。
难忘的是江南的雨,江南是隐默在雨中的景。
在雨季,都是细雨飘渺了几个星期才徐徐离去。
记得初去西湖正是冬末,寒气还未褪去,游览到了一半,天空飘扬起了小雨。
随风而来,望着西湖,一股“独立濛濛细雨中”的感受扑面而来。
古代文人留下多少写雨的名句,道尽了这细丝的愁。
美景全都氤氲在了这水雾之中。
渐渐,雾散了去,环境似乎再无以前那般湿润清新了。
难忘啊,难忘那江南的雨。
难忘的是江南的花。
小桥流水边的树上总是绽放着各种花,田家泥土上也总是遗留了花的气息,江南的空气是香的,与江南所配的花有很多,水中的便是莲。
真真切切的水红色不适合开在繁华之地,那是牡丹芍药的天下,反而是更适合这江南的古典小城。
莲从水中脱俗而出,与萍藻相依,素雅又显傲气。
端合在瑶池的莲吸引了如莲一般的女子,“涉水采芙蓉”乘舟的女子和莲在水乡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
若是说岸上的花,我更偏爱茉莉,纯洁素白的色彩或许并不明显,但那香气在花季却是萦绕了整个小城。
江南城市与文化传统心得体会

江南城市与文化传统心得体会江南城市与文化传统——心得体会在上半个学期里,我有幸通过网络授课学习了江南城市文化与传统,虽然只是利用自己零碎的时间来看视频,并没有按照老师的要求在星期六看,但因为网络问题,并没有全部一分都不落的看完,但也收获颇丰,看完视频后,利用空余时间我也阅读了一些相关资料,在自身对江南城市的认识上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在此,我将所阅读的内容及课上苏学知识结合,就明清时期的江南城市文化展开一些论述:明清时期的江南城市,在同时期全国城市中居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在中国城市发展史上也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
其时的江南城市,从层级来说,从都城、省城到府城、县城以至市镇,可谓级级皆具;从城市功能或性质来分,既有作为传统的政治经济文化综合型城市的南京,最为典型的工商城市苏州和杭州,交通中转型城市镇江,又有新兴的通商都市上海,还有一大批因商品经济而兴起和发展的市镇,可谓种类齐全。
江南城市以其数量多、规模大、类型全、联系密而构成明清时期全国特有的庞大城市群体。
一、城市布局以苏州府的市镇为典型分析,各县各乡市镇数量多少不一。
规模大小不等,并不存在如人所说的以县治府治为中心的层层辐射的分布格局,也没有形成如人所说的等距离有规则的分布网络。
县治大多不是经济中心,位置又往往偏居一隅,市镇也就不可能以所庄县城为中心。
苏州市镇只在它们所在的地区发挥经济辐射的作用,与或近或远的县治府治关系不大,因此并不呈现出村乡市、镇县府间进行商品交流的地理层次,苏州市镇如此,他府他县市镇大率如此。
江南市镇的分布,既要受到水陆交通线的限制,又要受到各地经济结构的影响,不但各府各县之间极不均匀,多寡悬殊,即或一府一县之间也情形各异,很难一概而论,不能用某府某县或某地市镇的分布特征来简单概括整个江南地区市镇的分布状况。
要说江南市镇有什么分布特征,那就是它基于各地不同的地理条件、不同的经济结构而呈现出了不同的特色。
至于其具体形状,市镇往往位于河网平原的某一区域中心或枢纽点上,镇环四流,河流横贯镇市,商店、民居多傍水而立,因水成衢,因水成市。
2024年游览江南心得感悟样本(2篇)

2024年游览江南心得感悟样本千灯是坐落在江南水乡里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充盈着江南的特色:小桥,流水,人家,粉墙黛瓦,古色古香,给人以无穷的美感,令不少中外游人深深折服。
步入千灯,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条蜿蜒、朴素的青石板街。
曲折的石板街从远处伸延而来,上面的青苔印证了它岁月的沧桑。
它虽看惯人世繁荣,但仍然甘愿倾听人们不缓不慢的脚步声。
它贯穿了整个千灯,像一条长龙蜿蜒在窄小的街巷,它的鳞片—石板被岁月留下了印痕,但多了一分古老的色彩,它的腹下是一条隐蔽阴暗的水沟。
这个水沟作何用处呢?聪明的古人利用石板街的缝隙间隔,在下面开凿了一条排水沟,不管下绵绵细雨还是倾盆大雨,这个排水沟可谓是无懈可击。
凝视远方,一座古塔矗立在群屋之间,高耸入云,似一把倾斜的宝剑插入云霄。
如此雄伟的宝塔叫什么?这便是秦峰塔,千灯的镇标!这是我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
面前的流水哗哗而过,一架石桥显得别具一格,这是江南水乡的风采。
迈着碎步从上走过,还能看见鱼儿在水中嬉戏,哗哗的水声从耳畔响起,清新的空气润泽了我的肺腑。
这儿没有太多的人来人往,没有过分的喧哗吵闹,只有艺术的气息散发着,弥漫着,充盈着。
这儿是艺术的摇篮,是昆曲的发源地!穿过小桥,来到古戏台,一阵优美婉转的琴声响起,随后是哪圆滑细腻的唱腔,一首《好一朵茉莉花》以昆曲的形式演绎水乡特色,吴侬软语使在场的每一位观众沉醉其中。
一身胜雪的白衣,透着淡淡的粉红,没有丝毫的点缀,这便是台上那位扮演“杜丽娘”的水乡姑娘了。
这也是昆曲的特色:没有华丽的渲染,透露着江南的气息。
这使我不得不更加佩服昆曲的创始人顾坚了。
千灯,是否有一千盏灯?是的,当我们走进灯博物馆,果不其然,一盏盏古老的灯具在经历千百年的沉埋,依然不失光彩,有民国的,有唐朝的,有古埃及的……这些灯具历经百朝更换,依然完好无损地陈列在展柜。
其中令我最好奇的是一盏由四根木架支起的灯具,据导游说明,这几乎是与大禹治水同年,是最古老的灯具之一。
游览江南心得总结

游览江南心得总结江南地区是中国南方的一个地理区域,由江苏、浙江、上海、安徽四个省市组成。
江南以其独特的水乡风光、古镇古村和丰富的文化底蕴而闻名于世。
在我近期的江南之行中,我有幸游览了江苏的苏州和无锡,浙江的杭州和宁波,以及上海市。
江南的水乡风光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特别是苏州的古典园林,让人仿佛进入了一个仙境。
其中最著名的便是拙政园和网师园。
拙政园以其精美的园林布局和精致的建筑艺术吸引了无数游客。
走在园中,我仿佛能感受到当年的士大夫雅士和文人墨客的生活气息。
而网师园则给人一种宁静和恬淡的感觉,园中的假山和小桥流水让人如痴如醉。
江南的古镇古村也是江南的一大亮点,它们保留了许多明清时期的建筑和文化遗产。
在游览无锡的南长街和杭州的西湖边,我感受到了古镇的独特魅力。
南长街是无锡最古老的街道之一,它保存了许多明清风格的建筑,尤其以小桥流水和烟雨楼台最为著名。
而杭州的西湖则是中国最著名的湖泊之一,它以其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众多的文化景点而闻名于世。
游览西湖,我仿佛走进了一幅江南山水画中,湖水碧绿如玉,白塔青山绿树映衬,让人心旷神怡。
江南的文化底蕴丰厚,这里孕育了许多文化名城和名人。
苏州、杭州、宁波等地都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苏州是江南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城市之一,这里有苏州园林、苏绣和苏剧等独特的艺术形式。
杭州则是中国十大古都之一,这里有宋城、清明上河图和龙井茶等著名的文化和历史遗产。
宁波则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这里有宁波大佛、天一阁和宁波博物馆等知名景点。
无论是游览古迹还是参观博物馆,都能深入了解江南人文的魅力。
最后,说一下上海,这座现代化大都市也是江南地区的一颗明珠。
在上海的游览中,我徜徉在外滩的繁华和高楼大厦的海洋中,感受到了这个城市的现代气息和国际化的魅力。
同时,我也游览了上海的城隍庙和豫园,体验到了传统的文化底蕴。
江南之行让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国南方的独特魅力。
从水乡风光到古镇古村,再到丰富的文化底蕴,江南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江南文化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江南文化社会实践心得体会在江南文化社会实践中,我深切体会到了江南地区独特的文化魅力和社会发展的巨大潜力。
通过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我亲身感受到了江南地区文化与社会发展的紧密关联,以及当地人民对于保护和推广自己独特文化的热情。
江南地区的文化在中国乃至世界上都具有重要地位。
在参观古建筑和文化遗址时,我深受其独特韵味和历史价值的感染。
例如,在苏州古城区的观前街,我看到了明清时期的传统建筑和街巷布局,感受到了江南地区一直以来积淀下来的独特文化氛围。
同样,在杭州的西湖边,我欣赏到了江南园林的精致和细腻之处,领略到了江南文化对自然的独特理解与表达方式。
除了古建筑和文化遗址,江南地区的文化还体现在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和艺术表达中。
举办的传统戏曲、饮食文化以及手工艺品等活动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参加杭州的丝绸博物馆参观活动中,我了解到了中国丝绸文化的博大精深,也深刻体会到了对传统手工艺的尊重与保护。
在苏州的园林里,我欣赏到了精心修剪的盆景艺术,感受到了江南地区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悠闲态度。
在江南地区的社会发展中,文化的作用也不可忽视。
在实践中,我了解到了许多当地人民通过传承和创新文化来推动社会进步的努力。
例如,我参与了一个致力于推广苏绣技艺的社区组织。
他们为新生代培养苏绣技术,并在市场推广和创新设计方面提供支持。
这种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不仅提供了就业机会,也充分展示了江南地区独特的文化魅力。
通过江南文化社会实践,我深刻认识到了文化与社会发展的密不可分的关系。
江南地区的文化不仅是一种表达方式,更是一种社会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
通过参与实践,我也有幸见证了江南地区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感受到了这个地区的活力与希望。
我相信,只有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江南文化,才能更好地推动社会进步和文化繁荣。
2024年江南的旅游心得体会(3篇)

2024年江南的旅游心得体会2024年,我有幸来到了中国的江南地区进行旅行,这里的美丽风景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让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这段旅行中,我参观了苏州、杭州、南京等城市,也亲身体验了江南人民的淳朴热情。
以下是我对江南旅游的心得体会,希望能与大家分享。
首先,江南地区的园林和水乡风景是我最深刻的记忆。
苏州是中国著名的园林城市,古典园林的设计和布局充分展现了江南人民的智慧和审美观念。
我参观了拙政园、留园和虎丘等园林,每一个园林都有独特的韵味。
拙政园的曲径通幽、水光潋滟,令人陶醉;留园的精致石雕和美丽的湖景让我流连忘返;虎丘的传统建筑和盛开的荷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这些园林中漫步,仿佛回到了古代的江南。
其次,江南地区有许多著名的历史文化名胜。
杭州的西湖、南京的夫子庙和中山陵都是必去之地。
西湖的美景不仅令人陶醉,还有许多与西湖相关的传说和故事。
夫子庙是一座古老的文庙,里面供奉着古代重要的文化人物,漫步其中,感受到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中山陵是中国现代历史的见证,它庄严肃穆的氛围让人肃然起敬。
在参观这些名胜的过程中,我不仅欣赏到了美景,还了解到了中国的历史与文化。
另外,江南地区的美食也是不能错过的。
无论是苏州的小吃还是杭州的龙井茶,都让我流连忘返。
苏州的小吃种类繁多,有古早味的糕点,也有鲜美的海鲜。
我尝试了传统的桂花糕、扬州炒饭和苏式汤包等美食,每一道都让我回味无穷。
而杭州的龙井茶更是让我大开眼界,它的清香和独特的口感让我爱不释手。
在江南旅行中,品尝当地美食是一种享受,也是对当地文化的一种了解。
最后,江南人民的热情好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我游览苏州和杭州的时候,不论是遇到的导游还是当地居民,都非常友善和热情。
他们乐于解答我的问题,愿意与我分享他们对江南的热爱和眷恋。
在与他们的交流中,我深深感受到了江南文化的包容和开放。
这种热情好客不仅让我在旅途中获得了帮助,也让我更加喜欢这个地方。
总的来说,江南地区是一个有着丰富历史文化和迷人风景的旅游目的地。
最美苏州心得体会(3篇)

最美苏州心得体会苏州,位于中国江苏省东南部,被誉为“江南水乡”,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
作为中国最美城市之一,苏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难以言喻的美好体验。
在我游览苏州的一周时间里,我有幸探访了苏州的许多著名景点,并深入了解了这座城市的文化和传统。
在这里,我领略到了江南水乡的独特韵味,感受到了苏州人民的淳朴和热情。
以下是我对苏州最美的体会和心得,希望能与大家分享。
苏州的古典园林是这座城市最大的亮点之一。
在苏州,我参观了著名的园林景点,如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狮子林等。
这些园林都充满了江南园林的特色,以其精美的设计和细致的布局而闻名。
我在这些园林中漫步,欣赏着精心修剪的花草、静谧的湖泊和雅致的建筑,仿佛置身于一个世外桃源。
拙政园的曲径通幽、假山峰峦、小桥流水,给人一种宁静与唯美的感觉;留园的蔓藤缠绕、花簇锦团,则让人有一种梦幻般的感觉。
在这些园林中,我感受到了苏州人民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也深深被苏州的古典园林所打动。
除了园林,苏州还有许多其他令人叹为观止的景点。
例如,我参观了苏州博物馆,里面陈列着丰富的历史文物和艺术品,让我对苏州的历史和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还游览了苏州独有的运河水乡,如金门、平江路等。
这些古老而又具有江南风情的小巷,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悠然的氛围,让我感受到了苏州独特的魅力。
而在夜晚,苏州的灯光秀更是美不胜收,夜色下的湖心亭和苏州博物馆,都散发出迷人的光芒,给人一种奇幻的感觉。
除了景点,苏州还以其丰富的文化和传统而闻名。
苏州的文化底蕴源远流长,拥有诗词、绘画、戏曲等丰富的艺术形式。
在苏州,我参观了苏州园林博物馆,深入了解了苏州园林的构造和设计原理。
我还观看了苏州评弹,这是苏州地区流传最广的一种戏曲艺术形式,其悠扬的曲调和细腻的唱腔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苏州的传统手工艺也非常有名,如园林石雕、园林织锦等,这些手工艺传承了苏州的文化和传统,也展现了苏州人民的智慧和技艺。
除了景点和文化,苏州的人民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南城市与文化传统
——心得体会
在上半个学期里,我有幸通过网络授课学习了江南城市文化与传统,虽然只是利用自己零碎的时间来看视频,并没有按照老师的要求在星期六看,但因为网络问题,并没有全部一分都不落的看完,但也收获颇丰,看完视频后,利用空余时间我也阅读了一些相关资料,在自身对江南城市的认识上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在此,我将所阅读的内容及课上苏学知识结合,就明清时期的江南城市文化展开一些论述:
明清时期的江南城市,在同时期全国城市中居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在中国城市发展史上也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
其时的江南城市,从层级来说,从都城、省城到府城、县城以至市镇,可谓级级皆具;从城市功能或性质来分,既有作为传统的政治经济文化综合型城市的南京,最为典型的工商城市苏州和杭州,交通中转型城市镇江,又有新兴的通商都市上海,还有一大批因商品经济而兴起和发展的市镇,可谓种类齐全。
江南城市以其数量多、规模大、类型全、联系密而构成明清时期全国特有的庞大城市群体。
一、城市布局
以苏州府的市镇为典型分析,各县各乡市镇数量多少不一。
规模大小不等,并不存在如人所说的以县治府治为中心的层层辐射的分布格局,也没有形成如人所说的等距离有规则的分布网络。
县治大多不是经济中心,位置又往往偏居一隅,市镇也就不可能以所庄县城为中心。
苏州市镇只在它们所在的地区发挥经济辐射的作用,与或近或远的县治府治关系不大,因此并不呈现出村乡市、镇县府间进行商品交流的地理层次,苏州市镇如此,他府他县市镇大率如此。
江南市镇的分布,既要受到水陆交通线的限制,又要受到各地经济结构的影响,不但各府各县之间极不均匀,多寡悬殊,即或一府一县之间也情形各异,很难一概而论,不能用某府某县或某地市镇的分布特征来简单概括整个江南地区市镇的分布状况。
要说江南市镇有什么分布特征,那就是它基于各地不同的地理条件、不同的经济结构而呈现出了不同的特色。
至于其具体形状,市镇往往位于河网平原的某一区域中心或枢纽点上,镇环四流,河流横贯镇市,商店、民居多傍水而立,因水成衢,因水成市。
而其基本格局为,小市镇是一线型,一河二街,店肆集中于上塘或下塘的某一中心地段,余则疏落为民居,而从明代中叶开始,许多新兴市镇的气派与旧市镇迥然不同,形成丁字型与十字型的大中型市镇。
二、城市文化
对于反映明清江南市井文化的图绘作品,学界一向注目。
徐扬的市井风俗画《盛世滋生图》(后世又称《姑苏繁华图》),解释了画中的230余家市招。
江南另有两幅图卷,反映明后期南京繁华的市井风貌。
一幅谓之《南都繁华图卷》。
据其统计,仅在南市街至北市街这一段,画面上出现的幌子招牌就有109种,人物一千多个。
《南都繁华图卷》真实生动地反映了城市经济繁荣和社会生活变化的种种景象,充满着特定时代与地点的特色,给我们提供了这个时期丰富具体的形象史料。
另一幅谓之《上元灯彩图》。
学者论述:从画面的人物衣冠与绘画风格来判断,当为明人所作毫无疑问,但是从反映的人物的生活内容以及市场景况来判断,应相当于明万历至天启时期,所画地点应是秦淮河往北过三山街的内桥一带。
《上元灯彩图》的作者为民间画师,作品的服务对象也是民间人士,所以更加接近生活原型。
该图不但描绘了南京古董一条街,同时也描绘了众多的地摊商贩,从地摊上陈设的商品看,也以古董为主,是一次灯市与古董相结合的专门化集市贸易大会。
图像文本提供了文献所不能
提供的诸多信息,大大地丰富了明清江南城市文化的内容。
三、城市经济
傅崇兰的《中国运河城市发展史》探讨了苏州和杭州的城市经济,认为明清时期的苏州丝绸业和工艺美术业是苏州城市的两项最主要的经济事业,其他经济事业都是伴随这两项经济事业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手工业经济在城市经济中占有较大的比例,该城商业的发展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手工业的发展;杭州城市经济的发展,以民间手工业和民间商业的发展为主流,而其周围镇市的发展,与杭州城内经济的发展溶为一体,各不可少,构成了杭州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于杭州与东南沿海城市和运河沿岸城市的联系,主要包括生产技术的交流和货物贸易两个方面。
对于杭州城市的兴衰程度,自梁启超认为唐宋时期最盛,明至清中叶中落后,长期为人所沿用,在古代杭州城市发展史上,南宋达到了顶峰。
经济发展与资源配置密切相关。
江南的燃料供应远比英国差,这就决定了明清江南的工农业生产只能是一种低燃料消费的生产,并且不可避免地对明清江南工农业生产的各个方面带来重大的消费影响。
木材问题不仅对明清江南建筑业的发展有很大消极影响,而且还对江南工场手工业的发展也起相当程度的制约作用。
通过江南造船与建筑业用木考察,认为明清时期当地所需木材基本上依赖从外地输入,其规模远较前代为大,而来源地域也远较前代为广。
四、城市市场
明清江南的市场结构是多层次结构,逐级叠进式互相制约着,基本上可以分为三级市场体系:初级市场或可称地方小市场;一些巨镇和经济发达的府、县城一级的市场即中级市场;商品流通量很大,市场覆盖面很广,人口密集,设施齐全,保障体系完备,是商品交换中心,并左右着整个地区和影响着其他地区的商品交换,这样一类高级市场。
也可说是四级结构,即加上全国性市场(最高级市场苏州),但因为苏州兼具两种等级层次,所以一般仍称三级市场体系。
各种商派对时下江南影响颇深,如徽商在江南市镇经营的内容十分广泛,主要是盐、典当、棉布、丝绸、粮食五大行业。
其经营方式主要是结帮团伙,集资合股经营,行商、坐贾相间,商业资本与产业资本的结合。
徽商的活动,推动了江南市镇的兴起与繁荣,促进了江南农村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冲击了江南地区的封建社会经济结构。
在江南市镇中的布庄与布号方面,商人资本已由单纯的贩运贸易进而深入到市镇的购集、批发贸易之中,商业组织因之更为完备,商业经营方式也更为进步;商人资本开始由单纯的流通领域进入生产领域,布庄商人都与棉织小生产者建立了直接的购销关系或供销关系,布号商人则对踹染加工业形成了间接的或直接的支配关系。
四、城市社会生活
以苏州为例,在晚明时代苏州的社会风俗和社会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追求侈糜,去朴从华,新奇刺激,轻视礼教,已成为当时城市社会风尚取向,社会各阶层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多样化、享乐化的同时,还对文化生活必需品提出了新的要求,文化生活因此而繁荣发达,纷呈多样,该地风尚往往开风气之先,成为许多地区乃至全国争相仿效的时尚。
而到了清前期,苏州举凡吃、住、行、玩,都有相应的服务行业和服务设施,达官富豪可以在那里尽情享受,技艺百工可以在那里觅食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