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实验二(2.1) 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计算机网络实验是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实践课程,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学生们可以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理解网络常见的问题和解决方案,熟练掌握网络配置、测试和故障排除等技能。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的要求和相关案例。

一、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的要求1. 实验目的和方法在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中,首先应清晰地阐述实验的目的和方法,即实验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使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实现这个目标。

2. 实验环境和工具在实验报告中,要详细描述实验所使用的软硬件环境和工具,包括实验平台、操作系统、网络拓扑结构、网络设备、协议分析工具等,这些信息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实验的过程和结果。

3. 实验步骤和过程实验步骤和过程是实验报告的核心内容,应详细描述实验的每一个步骤和过程,包括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实验中的操作流程、实验的成功与失败情况等。

4. 实验结果和分析实验结果和分析是实验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分析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总结实验的收获和不足之处。

5. 实验总结和建议在实验报告的最后,应进行实验总结和建议,总结实验的目的、过程和结果,提出对实验的改进建议和未来拓展的方向。

二、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案例1. 实验名称:网络文件传输实验实验目的:学习FTP、HTTP协议,掌握文件传输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实验环境:Windows 7/10,FileZilla等软件。

实验步骤:1)安装FileZilla软件。

2)配置本地站点和FTP服务器,连接FTP服务器。

3)上传和下载文件,记录传输速度和流量。

4)进行HTTP文件下载实验,观察文件下载的过程和数据传输情况。

实验结果和分析:我们成功地完成了FTP和HTTP文件传输实验,对文件传输的原理和方法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同时,我们也发现了文件传输的安全问题,并提出了数据加密的建议,以保护文件传输的安全。

计算机网络实验二实验报告讲解

计算机网络实验二实验报告讲解

计算机网络实验二实验报告讲解实验二:网络传输性能的测试与评估实验目的:1.掌握网络传输性能的测试方法;2.了解网络传输性能评估的参数;3. 学会使用JPerf工具进行网络传输性能测试。

实验环境:1. JPerf软件;2. 两台运行Windows操作系统的计算机;3.以太网交换机;4.网线,以连接两台计算机及交换机。

实验步骤:1.配置网络环境连接两台计算机和交换机,保证网络连接正常。

2. 安装JPerf软件在两台计算机上分别安装JPerf软件。

3. 运行JPerf服务器选择一台计算机作为服务器,打开JPerf程序,选择“Server”模式,并设置端口号。

4. 运行JPerf客户端打开另一台计算机的JPerf程序,选择“Client”模式,并输入服务器的IP地址和端口号。

5.设置测试参数在JPerf客户端上,设置传输模式(TCP/UDP)、传输时长和数据包大小等参数,并点击“Start”按钮开始测试。

6.分析结果测试结束后,JPerf会输出传输性能测试的结果,包括带宽、丢包率、延迟等参数。

根据这些参数可以评估网络的传输性能。

实验结果与分析:在测试过程中,我们选择了TCP传输模式,传输时长设置为30秒,数据包大小为1MB。

根据测试结果,我们得到了以下性能参数:带宽:100Mbps丢包率:0%延迟:10ms根据带宽和延迟,我们可以评估网络的传输性能。

带宽表示单位时间内能够传输的数据量,带宽越大,传输速度越快。

延迟表示数据从发送方到接收方的传输延时,延迟越小,传输速度越快。

丢包率表示发送的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丢失的比例,丢包率越小,数据传输越可靠。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得到了较高的带宽和较低的延迟,说明网络的传输性能较好。

同时,丢包率为0%,说明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也很高。

根据这些结果,我们可以对网络的传输性能进行评估。

如果带宽较小、延迟较大或丢包率较高,就会影响数据的传输速度和可靠性,从而降低网络的传输性能。

因此,在设计和配置网络时,需要考虑这些因素,以提高网络的传输性能。

计算机网络实验2报告

计算机网络实验2报告

计算机网络实验2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计算机网络实验 2 的主要目的是深入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中的相关技术和概念,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分析,提高对计算机网络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在学校的计算机实验室进行,使用的操作系统为 Windows 10,实验中所用到的软件和工具包括 Wireshark 网络协议分析工具、Packet Tracer 网络模拟软件等。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一)网络拓扑结构的搭建使用 Packet Tracer 软件搭建了一个简单的星型网络拓扑结构,包括一台交换机、四台计算机和一台服务器。

为每台设备配置了相应的 IP 地址、子网掩码和网关等网络参数。

(二)网络协议分析1、启动 Wireshark 工具,选择对应的网络接口进行抓包。

2、在网络中进行文件传输、网页浏览等操作,观察 Wireshark 捕获到的数据包。

3、对捕获到的数据包进行分析,包括数据包的源地址、目的地址、协议类型、数据长度等信息。

(三)网络性能测试1、使用 Ping 命令测试网络中不同设备之间的连通性和延迟。

2、通过发送大量数据包,测试网络的带宽和吞吐量。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一)网络拓扑结构搭建结果成功搭建了星型网络拓扑结构,各设备之间能够正常通信,IP 地址配置正确,网络连接稳定。

(二)网络协议分析结果1、在文件传输过程中,观察到使用的主要协议为 TCP 协议,数据包有序且可靠地传输。

2、网页浏览时,发现涉及到 HTTP 协议的请求和响应,包括获取网页内容、图片等资源。

(三)网络性能测试结果1、 Ping 命令测试结果显示,网络中设备之间的延迟较低,均在可接受范围内,表明网络连通性良好。

2、带宽和吞吐量测试结果表明,网络能够满足一般的数据传输需求,但在大量数据并发传输时,可能会出现一定的拥塞现象。

五、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一)IP 地址配置错误在配置设备的 IP 地址时,出现了部分设备 IP 地址冲突的问题,导致网络通信异常。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姓名学号专业班级指导教师毛绪纹2017.12实验2-1 ?PPP 与 PPPoE 学习实验配置说明该实验主要用于观察PPPoE和PPP的数据封装格式。

其中,PC1到ISP1段的链路使用PPPoE,ISP1已经配置为PPPoE服务器。

ISP1和ISP2之间的链路使用PPP。

实验目的???了解PPP协议的封装格式。

???了解PPPoE协议的封装格式。

实验步骤任务:观察PPP协议和PPPoE协议的数据封装格式???步骤1:准备工作单击主窗口右下角 Realtime 和 Simulation 模式切换按钮数次,直至交换机指示灯呈绿色???步骤2:建立PPPoE连接单击拓扑图中的 PC1,在弹出窗口中单击 Desktop 选项卡,选择桌面上的 Command 工具,在其中输入 ipconfig 命令查看 PC1 的 IP 地址信息, PC1 在初始状态下并未配置 IP 地址。

选择 PPPoE 拨号工具,在弹出窗口中输入拨号信息,即用户名(User Name)和密码(Password):ISP1 预设了两个用户名,分别为 user 和 admin,密码与用户名相同。

输入拨号信息后单击 Connect 按钮,建立 PPPoE 连接。

关闭 PPPoE 拨号窗口,重新打开 Command 工具,输入 ipconfig 命令查看 PC1 是否获取到 IP 地址。

如已获取到 ISP1 预设的地址池范围内的 IP 地址,则表示 PPPoE 拨号成功。

???步骤3:添加并捕获数据包进入 Simulation(模拟)模式。

设置 Event List Filters(事件列表过滤器)只显示 ICMP 事件。

单击 Add Simple PDU(添加简单PDU)按钮,在拓扑图中添加PC1 向 PC2 发送的数据包。

单击 AutoCapture/Play(自动捕获/播放)按钮捕获数据。

此时PC1 上出现信封图标,并在信封图标上闪烁“√”图标。

贵州大学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实验二-TCPIP 协议常用网络工具的使用

贵州大学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实验二-TCPIP 协议常用网络工具的使用

实验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实验项目名称TCP/IP 协议常用网络工具的使用专业班级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08级1班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理学院实验时间:2010年4月22日实验名称:实验二TCP/IP协议常用网络工具的使用实验目的:●了解系统网络命令及其所代表的含义,以及所能对网络进行的操作。

●通过网络命令了解运行系统网络状态,并利用网络命令对网络进行简单的操作。

实验器材:连接到因特网的计算机,个人电脑Windows XP sp3系统。

实验内容(步骤):学习使用windows环境下常用的网络命令:1)Ipconfig:IP地址与以太网卡硬件地址查看命令2)Ping:网络连接测试命令3)ARP:地址解析命令4)FTP:文件传输命令5)Netstat:显示协议及其端口信息和当前的TCP/IP 网络连接6)Route:控制网络路由表7)TFTP:简单文件传输命令8)Tracert:该诊断实用程序将包含不同生存时间(TTL) 值的Internet 控制消息协议(ICMP) 回显数据包发送到目标,以决定到达目标采用的路由。

9)Net:网络服务等1. ipconfigIpconfig命令应该是最最基础的命令了,主要功能就是显示用户所在主机内部的IP协议的配置信息等资料。

它的主要参数有:all:显示与TCP/IP协议相关的所有细节信息,其中包括测试的主机名、IP地址、子网掩码、节点类型、是否启用IP路由、网卡的物理地址、默认网关等。

renew all:更新全部适配器的通信配置情况,所有测试重新开始。

release all:释放全部适配器的通信配置情况。

renew n:更新第n号适配器的通信配置情况,所有测试重新开始。

命令格式是:C:\>ipconfig/(参数)分析:Windows IP 配置主机名:b5469b44b6904d3主DNS后缀:节点类型:混合IP路由已启用:否WINS代理已启用:否以太网适配器本地连接:媒体类型:媒体未连接描述:Intel(R) 82566MM Gigabit Network Connection 物理地址:00-21-85-4E-30-42以太网适配器无线网络连接:连接特定的DNS后缀:描述:802.11g Mini Card Wireless Adapter物理地址:00-1D-92-CF-AA-57DHCP已启用:是自动配置已启动:是IP地址:192.168.1.7子网掩码:255.255.255.0缺省路径:192.168.1.1DHCP服务器:192.168.1.1DNS服务器:221.13.30.242 221.13.28.234租赁通行:2010年4月26日23:19:54租赁期满:2010年4月27日23:19:542. ping命令PING命令是一个在网络中非常重要的并且常用的命令,主要是用来测试网络是否连通。

计算机网络 实验2 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 实验2 实验报告

实验二:利用三层交换机实现不同vlan间通信【实验名称】利用三层交换机实现不同vlan间通信。

【实验目的】理解三层交换机的功能;理解三层交换机的虚拟接口;理解三层交换机vlan间相互通信的原理;掌握三层交换机vlan的配置方法和测试方法。

【背景描述】某企业有两个主要部门:销售部(Sales)和技术部(Technical),其中销售部的个人计算机系统分散连接在两台交换机上,他们之间需要相互进行通信,销售部和技术部也需要进行相互通信,现要在交换机上做适当配置来实现这一目标。

【实现功能】Vlan之间可以相互通信(不同VLAN的计算机能进行相互通信)。

【实现原理】1、在三层交换机上分别为每个VLAN创建虚拟接口,并配置IP地址;2、三层交换机会建立基于vlan虚拟端口的直连路由;3、将每台主机上的默认网关配置成所在VLAN虚拟接口的IP 地址,通过三层交换机的直连路由,不同vlan间的所有主机就可以相互通信了。

【实验设备】二层交换机(S2126)1台(用R2600+16口交换模块+禁止路由来模拟);三层交换机(S3750)1台(用R3600+16口交换模块来模拟);PC机4台(用Cloud+VPCS来模拟);网线(5根):Fastethernet【实验拓扑】【实现任务】1、参考上图构建实验网络拓扑(配置二层交换机模块、配置三层交换机模块、配置各PC机网络接口、连接设备等);2、完整、明确的标注端口及配置信息;3、在二层交换机(L2SW)上配置VLAN(包括VLAN10和VLAN20),并将F1/3端口设置为Trunk模式;4、在三层交换机(L3SW)上配置VLAN(仅包括VLAN10),并将F1/1端口设置为Trunk模式;5、在三层交换机(L3SW)上将VLAN10命名为Sales,将VLAN20命名为Technical(可选);6、通过VPCS虚拟机,为每个PC机配置IP地址;7、检查VLAN设置(同一vlan内主机可以ping通,不同vlan间主机不能ping通)。

《计算机网络实验》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实验》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实验》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计算机网络实验是计算机相关专业学习中的重要实践环节,通过实验操作,旨在深入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协议和技术,提高我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的包括:1、熟悉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和各层协议的工作原理。

2、掌握网络设备的配置和管理方法,如交换机、路由器等。

3、学会使用网络工具进行网络性能测试和故障诊断。

4、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提高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素养。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在学校的计算机网络实验室进行,实验室配备了以下设备和软件:1、计算机若干台,安装了 Windows 操作系统和相关网络工具软件。

2、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设备。

3、网络线缆、跳线等连接设备。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实验一:以太网帧的捕获与分析1、打开网络协议分析软件 Wireshark。

2、将计算机连接到以太网中,启动捕获功能。

3、在网络中进行一些数据传输操作,如访问网站、发送文件等。

4、停止捕获,对捕获到的以太网帧进行分析,包括帧的格式、源地址、目的地址、类型字段等。

实验二:交换机的基本配置1、连接交换机和计算机,通过控制台端口进行配置。

2、设置交换机的主机名、管理密码。

3、划分 VLAN,并将端口分配到不同的 VLAN 中。

4、测试不同 VLAN 之间的通信情况。

实验三:路由器的基本配置1、连接路由器和计算机,通过控制台端口或Telnet 方式进行配置。

2、设置路由器的接口 IP 地址、子网掩码。

3、配置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协议(如 RIP 或 OSPF)。

4、测试网络的连通性。

实验四:网络性能测试1、使用 Ping 命令测试网络的延迟和丢包率。

2、利用 Tracert 命令跟踪数据包的传输路径。

3、使用网络带宽测试工具测试网络的带宽。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一结果与分析通过对捕获到的以太网帧的分析,我们清楚地看到了帧的结构,包括前导码、目的地址、源地址、类型字段、数据字段和帧校验序列等。

计算机网络实验二

计算机网络实验二

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实验报告系(教研室):信息与机电工程系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年级:2013 实验课程:计算机网络姓名:王鑫学号:实验室号:_计算机号:实验时间:指导教师签字:成绩:实验2:路由器常用协议配置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掌握路由器基本配置原理2.理解路由器路由算法原理3.理解路由器路由配置方法二、实验项目内容1.掌握路由器静态路由配置2.掌握路由器RIP动态路由配置3.路由器OSPF动态路由配置三、实验环境1. 硬件:PC机;2. 软件:Windows操作系统、Packet tracer 6.0 。

四、实验原理及实验步骤路由器单臂路由配置(选做)实验目标掌握单臂路由器配置方法;通过单臂路由器实现不同VLAN之间互相通信;实验背景某企业有两个主要部门,技术部和销售部,分处于不同的办公室,为了安全和便于管理对两个部门的主机进行了VLAN的划分,技术部和销售部分处于不同的VLAN。

现由于业务的需求需要销售部和技术部的主机能够相互访问,获得相应的资源,两个部门的交换机通过一台路由器进行了连接。

技术原理单臂路由:是为实现VLAN间通信的三层网络设备路由器,它只需要一个以太网,通过创建子接口可以承担所有VLAN的网关,而在不同的VLAN间转发数据。

实验步骤新建packer tracer拓扑图当交换机设置两个Vlan时,逻辑上已经成为两个网络,广播被隔离了。

两个Vlan的网络要通信,必须通过路由器,如果接入路由器的一个物理端口,则必须有两个子接口分别与两个Vlan对应,同时还要求与路由器相连的交换机的端口fa 0/1要设置为trunk,因为这个接口要通过两个Vlan的数据包。

检查设置情况,应该能够正确的看到Vlan和Trunk信息。

计算机的网关分别指向路由器的子接口。

配置子接口,开启路由器物理接口。

默认封装dot1q协议。

配置路由器子接口IP地址。

实验设备PC 2台;Router_2811 1台;Switch_2960 1台路由器静态路由配置实验目标●掌握静态路由的配置方法和技巧;●掌握通过静态路由方式实现网络的连通性;●熟悉广域网线缆的链接方式;实验背景学校有新旧两个校区,每个校区是一个独立的局域网,为了使新旧校区能够正常相互通讯,共享资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三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掌握路由器的基本配置。

2、掌握静态路由设置3、掌握动态路由设置二、具体实验过程(简单截图及文字说明,文字说明主要说明实验中的问题及解决办法)项目二:路由器静态路由设置一、实验拓扑图实验形式:用模拟软件完成的。

1.硬件连接:Switch1连接R1的e0端口,R1的S0连接R2的S1,R2的e0连接switch2,PC1,PC2接Switch1,PC3,PC4接Switch2。

R1的Fa0/0端口的IP是:192.168.10.1 255.255.255.0R1的S0/0/0端口的IP是:192.168.1.1 255.255.255.0R2的Fa0/0端口的IP是:192.168.20.1 255.255.255.0R2的S0/0/0端口的IP是:192.168.1.2 255.255.255.0将实验拓扑图保存。

将实验拓扑图保存,然后打开模拟软件Packet Tracer,进行路由器和PC机的配置2.设置PC机的IP地址和网关PC1的设置:PC2的设置:PC3的配置:PC4的配置:3.配置路由器R1(包括设置R1的f0/0和s0/0/0和打开端口f0/0和s0/0/0)检查连通性配置路由器R2检查连通性配置完R1的端口后,f0/0和s0/0/0都up但是线路协议是down的;配置完R2的f0和s0/0/0后,R2的f0/0和s0/0/0及线路协议都是up的,且R1的线路协议就变成up的了。

4.路由器连通性的测试如上,以下给出主机的连通性测试:PC1:PC1不能ping通PC3,PC4和Router2,可以ping通PC2,Router1R2上设置静态路由:<1>、Router1到PC2和PC3的连通性:均可ping通<2>、Router2到PC1和PC4的连通性:与PC4ping通,与PC1ping通。

各主机之间,到路由器都可以互相ping通项目三:动态路由(RIP协议)的配置实验一、实验形式:用物理设备完成的配置Router 1:<1>基本配置:配置路由器名称Router1、配置Router1的Serial0接口、激活接口;<2>启动RIP协议。

Router>Router>enRouter#conf tEnter configuration commands, one per line. End with CNTL/Z.Router(config)#hostname Router1Router1(config)#int f0/0Router1(config-if)#ip add 192.168.1.2 255.255.255.0Router1(config-if)#no shutdownRouter1(config-if)#%LINK-5-CHANGED: Interface FastEthernet0/0, changed state to up%LINEPROTO-5-UPDOWN: Line protocol on Interface FastEthernet0/0, changed state to up Router1(config-if)#exitRouter1(config)#int s0/0/0Router1(config-if)#ip add 192.168.2.1 255.255.255.0Router1(config-if)#no shutdown%LINK-5-CHANGED: Interface Serial0/0/0, changed state to downRouter1(config-if)#exitRouter1(config)#int%LINK-5-CHANGED: Interface Serial0/0/0, changed state to up%LINEPROTO-5-UPDOWN: Line protocol on Interface Serial0/0/0, changed state to up% Incomplete command.Router1(config)#Router1(config)#exitRouter1#%SYS-5-CONFIG_I: Configured from console by consoleRouter1#exitRouter1>enRouter1#conf tEnter configuration commands, one per line. End with CNTL/Z. Router1(config)#int s0/0/0Router1(config-if)#clock rate ?Speed (bits per second120024004800960019200384005600064000720001250001280001480002500005000008000001000000130000020000004000000<300-4000000> Choose clockrate from list aboveRouter1(config-if)#clock rate 9600Router1(config-if)#Router1(config-if)#exitRouter1(config)#ip route 192.168.3.0 255.255.255.0 192.168.3.1 Router1(config)#exitRouter1#%SYS-5-CONFIG_I: Configured from console by consoleRouter1#ping 192.168.3.2Type escape sequence to abort.Sending 5, 100-byte ICMP Echos to 192.168.3.2, timeout is 2 seconds: .....Success rate is 0 percent (0/5)Router1#conf tEnter configuration commands, one per line. End with CNTL/Z. Router1(config)#ip route 192.168.3.0 255.255.255.0 192.168.2.2Router1(config)#Router1(config)#exitRouter1#%SYS-5-CONFIG_I: Configured from console by consoleRouter1#Router1#ping 192.168.3.2Type escape sequence to abort.Sending 5, 100-byte ICMP Echos to 192.168.3.2, timeout is 2 seconds:.!!!!Success rate is 80 percent (4/5), round-trip min/avg/max = 1/6/12 msRouter1#配置Router 2:<1>、基本配置:配置路由器名称Router2、配置Router2的Serial0接口、配置时钟频率、激活接口;<2>、配置RIP协议。

发现这样配之后也是通的,但采用的是添加静态路由表的办法,没有达到目的。

以下采用动态路由(RIP协议)的配置实验1、硬件连接PC1连接路由器R1的e0端口, 路由器R1的S0端口连接路由器R2的S1端口, 路由器R2的e0连接PC2。

R1的e0/0端口的IP是:192.168.1.2 255.255.255.0R1的S0/0端口的IP是:192.168.2.1 255.255.255.0R2的e0/0端口的IP是:192.168.3.1 255.255.255.0R2的S1/0端口的IP是:192.168.2.2 255.255.255.02、启动设备分别打开设备,给设备加电,设备都处于自检状态,直到连接交换机的指示灯处于绿灯,表示网络处于稳定连接状态。

3、设置PC机的IP地址和网关PC1的IP地址是:192.168.1.1 255.255.255.0 网关是:192.168.1.2PC2的IP地址是:192.168.3.2 255.255.255.0 网关是:192.168.3.14、路由器配置配置Router 1:1、基本配置2、启动RIP协议配置Router 2:1、基本配置2、配置RIP协议三、实验小结本次实验一直问题不断,通过不断解决问题让自己进步。

有些问题是自己不清楚原理跟着做然后抄写的错误,还有一些就是对于模拟软件的使用的不熟练使得耗时很长,却成效不大。

不过通过和我们班的学过CCIE的同学的请教与学习感觉对这些问题也了解了一些。

通过不断的纠错,从错误中学习,并对交换机和路由器的配置。

虽然这次试验有些不尽如意的地方,但我们还是学会了路由器交换机的基本的配置过程和步骤。

对模拟软件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掌握使用它的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