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近代报业

合集下载

发达国家近现代报业发展历程

发达国家近现代报业发展历程
发达国家报业发展大致历程
一、近代报业的发展历程
• 近代新闻事业时间跨度:17C初定期报刊问世 19C末,近300年。兴起于资本主义发源地: 欧洲和北美。 • 三种报刊的出现: 1*封建阶级报刊 2*资产阶级报刊(主体)
3*无产阶级报刊 (工业革命后)
资产阶级报刊之发展历程 • 封建后期逐步诞生 • 革命中广泛兴起 • 革命后政党报刊(政治;经济;内 容;读者;存在时间长短不一) • 工业革命后政党报刊与商业报刊并 存(信息需求;国民教育;通讯交通 运输;广告;新闻自由度) 注:商业报刊分两种: 廉价(大众)报纸 & 上层(高级)报纸
英国有哪几家全国性的“高级报纸”?英国 的“高级报纸”和“大众报纸”各有何特点?
• 英国的全国性“高级报纸”主要以《泰晤士报》、 《每日电讯报》、《卫报》、《金融时报》为代 表。 • 高级报纸的特点是:篇幅较多,报价较高,版面 严谨,内容庄重严肃,极少有煽情新闻,以国内 外新闻报道和评论为主,报道题材多为解释性报 道。其核心读者群是政界、经济界以及中高级知 识分子。这类报纸发行量稳定,广告来源也稳定, 没有大起大落的现象。 • 大众报纸的特点是:篇幅较少,报价较低,版面 夸张、泼辣。主要内容是黄色新闻和娱乐材料, 发行量非常高。读者大部分是工人,其次是小资 产阶级、职员和城市平民。
• B. 工业革命导致了社会阶层新的分化,产 生了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社会中两大的新的 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受雇于它的新阶 层、新集团——劳工阶级。随着资本主义 政治制度的全面确立和日以稳定,随着激 烈的、流血的政治、军事斗争让位于经济 领域中资本的自由竞争,政论——政党报 刊慢慢失去了存在的现实意义,也预示着 新的报刊类型的产生。
• (4)廉价报刊发展的意义 • ①新闻本位现象的确立。“新闻本位”原则的确 立是廉价报刊对后世新闻传播事业的一大贡献, 这一观念对现代新闻事业影响巨大深远。 • ②时效观念的重视。 • ③客观报道手法的形成。客观报道手法是廉价报 刊“独立”原则在新闻业务上的再现。廉价报刊 所信奉的“独立新闻学”之不党不私、不偏不倚 的原则延伸到写作领域中,就有了“客观报道” 口号的提出。

c第二章2 美国、法国、日本的近代报业

c第二章2 美国、法国、日本的近代报业

3、政党报纸时期,美国的报刊飞速发展
政党报纸时期,美国报刊的发展突飞猛进,表现为: 数量上。1783年有50多家,1800年为512家,1833 年为1200家(已远远超过英法); 业务上。除政治新闻倍受重视外,国际新闻也很受关 注,地方新闻中也有了商业消息、物价行情、船舶航 期、诉讼案件等; 报人的社会地位与影响。美国众议院在1789年建立后 便准许记者采访,参议院1795年也设立了记者席;至 1802年时记者已可以直接进入议员席。
2、独立战争中的报刊与报刊活动家
报刊:《马萨诸塞侦探报》。 报刊活动家: 塞缪尔· 亚当斯(Samuel Adams); 艾赛亚· 托马斯(Lsaiah Thomas); 托马斯· 潘恩(Thomas Paine)与《常识》、 《危机》。
潘恩
《常识》
三、杰弗逊和新闻自由 1、托马斯· 杰弗逊是资产阶级新闻自 由的热烈提倡者和积极实践者: 生平; 杰弗逊与《独立宣言》; 杰弗逊与宪法修正案,即“人权法 案”。

杰斐逊退隐山林后的生活



8年总统生涯的微薄收入根本无法支付各种开销,反而使他欠下5万多美 元的债务。卸任后,他努力经营农场和作坊,以增加收入养活上百口的 家人及亲戚,偿还债务(当时美国政府没为退休总统提供退休金)。 1814年英军纵火焚烧了国会图书馆。他将自己多年积累并十分珍爱的藏 书以2.5万美元的低价卖给了国会,但他的境况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 到1823年,仍负债4万多美元。1825年,饱受债务所累的杰斐逊不得不 孤注一掷,考虑拍卖田产。消息一出,举国震惊:《独立宣言》的作者、 美利坚的前总统居然穷困到如此地步,这简直是美国的耻辱。全国各地 自发为他捐款,但杰斐逊的债务仍然没有偿清。 在贫困和过度劳累的双重压力下,他病倒了。风湿病、泌尿系统疾病和 腹泻轮番折磨着他。1826年7月4日,在弗吉尼亚州的家中与世长辞。

美国三大报

美国三大报

18
• 2009年,英国著名媒体《卫报》和中国社区翻译网 站译言网合作,正式推出了《卫报》中文版。
2021/4/9
19
总体特征
• 重视言论,重视国际新闻,是严肃的,可 信的,独立的新闻的代名词,是一份定位 于高端市场的主流大报。
• 政治上一贯倾向于自由党和工党 • 读者主要是政界、知识界和中产阶级
4
• 19世纪前、中期进入黄金时代。实行的总编 制,不断改进业务与传播技术等。成了英国“ 指导性报纸”与世界大报。
• 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渐衰落。“知识税”废除 后,严肃报纸在很短的时间内便失去了独霸 报坛的地位。首当其冲的便是《泰晤士报》 。
2021/4/9
5
北岩报团时期
• 1908年,北岩报团取得了该报的所有权, 加以革新,使之重有起色。北岩报团的掌 门人就是大名鼎鼎的哈姆斯沃思,这个人 很有本事,现在英国很有名气的两种小报 《每日邮报》和《每日镜报》就是由哈姆 斯沃思创办的,后来被封为北岩勋爵。他 任命道森为主编,全力革新,使《泰晤士 报》重有起色,发行量由3万份上升到31万 份,这是《泰晤士报》的第二次巅峰时期。
2021/4/9
12
发展历史
• 1855年由斯雷上校在伦敦创办 • 利维家族时期
口号:“最大,最好,全世界最便宜的报纸 (the largest, best, and cheapest newspaper in the world)。”
特点:采用美国报纸的编辑方法,大胆使 用多行标题,聘请高水平的记者和 作家参与报纸工作,扩大版面,根 据读者特点采写新闻。
英国当前主要报纸
-------三大报
2021/4/9
组员:早新蕾 胡艳芳 孔佳晨 李纳 黄炜 张露仙

第十一章美国的新闻事业史

第十一章美国的新闻事业史

6、报业垄断的成因和影响 (1)成因 A、经济上,资本势力对高额利润的贪婪追 求,是基本动因。 B、政治上,资本势力通过控制舆论工具达 到控制政治的目的。 (2)影响 思考:谈谈你对报业垄断的看法,并说说理 由。
报业垄断的不良影响
A、不利于观点、言论和信息来源的多样化。
B、有损于新闻自由和政治民主。
(4)资产阶级革命后,各国都经历了一个政
党报刊为主的时期。 (5)18世纪后,工业革命开始,给近代报 业带来重大影响。 (6)非政党报刊的商业化程度是随着经济的 发展而发展的。 (7)近代报业发展后期,各国都出现了无产 阶级报刊。 工人报刊 无产阶级政治报刊 无产阶 级政党报刊
无产阶级报刊的特点
5、各阶段西方报业的发展 (1)19世纪末至一战 A、商业性报纸成为报业主体,报业高度商业 化。 B、报纸发行范围扩大,报业高度社会化。 C、报纸逐步兼并集中,报业集团出现,报业 呈现垄断趋势。 (2)一战至二战 A、英、美、法:“一城一报”现象普遍出现。 (市场性垄断形成) B、德、日、意:行政性垄断形成。
B、工业革命后期: 通俗报刊,廉价报纸(Cheap Newspaper),大 众化报纸(Popular Newspaper) 读者对象上:社会中下层平民大众 价钱上:廉价 内容上:软新闻为主 风格上:活泼通俗 经济上:完全商业化,广告化
(二)西方发达国家现、当代报业发展脉络
1、时间:19世纪末至今 2、分期:三个阶段 (1)19世纪末至第一次世界大战 (2)一战至二战 (3)二战以后 3、报业构成:资产阶级报纸和无产阶级报刊。 4、报业现状: (1)按发行周期——日报和非日报 (2)按发行范围和影响——全国性报纸和地方性 报纸 (3)按内容和读者对象——上层报纸和大众报纸

美国当前主要报纸

美国当前主要报纸

意义:“掏粪运动”中没著名人物当数美国小说家 厄普顿.辛克莱,他对食品加工业的曝光是这一运 动中的经典之作。 影响: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临近,民众的注意力 开始集中在欧洲战场上,“掏粪运动”逐渐衰落。 尽管有些文章带有煽情主义和谩骂倾向,但暇不掩 瑜,它在影响和引导社会方面起的巨大作用向人们 展示了新闻报道的功能,使20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成 为一个大声疾呼改革的时代,在美国新闻史上写下 了光辉的一页。
美国当前主要报纸、报团以及期刊 (除三大报)
制作者:
李俊蓉、董绿叶、储琳、 姚晓梅、段泗美、王益佩
《华尔街日报》 (Wall Street Journal)
1889年由道•琼 斯公司创办于 纽约。初为金 融类报纸,20 世纪30年代末 成长为综合性 日报。
该报的经济分析和道•琼斯公司汇编的股票指数, 历来为国内外经济界所关注。其他新闻也颇有声 誉。 该报头版不登照片,刊头古朴典雅,版面朴实无 华,给读者以很强的亲和力。 《华尔街日报》有东、中西、西南、西部四个版, 要闻基本相同。1976年起在香港出亚洲版, 1988年起在布鲁塞尔出欧洲版。 读者出金融界、企业界还有政界和上层知识分子。
《新闻周刊》
《时代》周刊最大的竞争者。 1933年 马丁 创刊于纽约, 1961年“华盛顿邮报公司”收 购该刊。 其立场与《华盛顿邮报》相同, 编排和栏目略同《时代》,此 外还经常刊登图片、图表、专 栏作家文章以及各国政治、外 交人物的访问记。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
前身为1933年创办的《美国新闻》 和1946年创办的《世界报道》。 1947年两刊合并改用现名。由美国 新闻与世界报道公司在华盛顿出版。 该刊在编排上不同于《时代》和 《新闻周刊》,比较侧重政治、经 济、军事述评,栏目不多,内容较 为严肃。 其军事报道和评论较有分量,受到 各方重视,是该刊的特点之一。

外国新闻史美国近代报业发展笔记

外国新闻史美国近代报业发展笔记

外国新闻史美国近代报业发展笔记外国新闻史美国近代报业发展(笔记)一、背景与回顾:1607年5月开始建立殖民地詹姆士敦、普利茅斯、波士顿二、殖民地时期的报刊1、印刷商哈里斯与《国内外公共事件报》1690年9月25日创办,3个版面,第四版空白选材注意报道读者关心的重大事件2、邮政局长与殖民地的“官报”坎贝尔和《波士顿新闻信札》1704年4月24日创办双面印刷的单张报纸1次/1周(1)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为了公众利益,对所有国外或国内的事件要进行真实报道,而且防止对这些事件的许多不真报道。

”(2)注重报道本地新闻,文字简练有力,信息量丰富号外(3)重视刊登广告,开创美国报纸广告的历程(4)不成功的国外报道,新闻是新近的历史,不注重实效性,“论资排辈”编年式布鲁克与《波士顿报》3、詹姆斯•富兰克林的《新英格兰报》与本杰明•富兰克林的《宾西法尼亚报》1721年8月17日独立的非官方报刊《新英格兰报》未经当局许可,其稿件也拒绝送审。

讨伐马瑟神父父子,批判统治当局对海盗侵扰不力,行动迟缓。

1727年停刊。

首要功绩:(1)为美洲报业摆脱专制的殖民地出版许可审查制度的羁绊,开创编辑、发行人独立的传统做出表率作用。

(2)编辑业务:率先使用“讨伐式”报道方式,戏剧化、犀利、生动、鼓动、迎合、通俗、诱人。

(3)重视文学作品4、曾格案件(发生在英属纽约州殖民地,涉及新闻自由的一个著名案例)(1)背景:殖民当局同新兴资产阶级势力斗争的产物威廉•科斯比→卡尔•范达姆刘易斯•莫里斯曾格《纽约周报》(2)汉密尔顿的辩护原则①只要是真实的、确凿无疑的事实,就不构成诽谤(越是事实,越是诽谤。

谴责、批评引起民众的不安,导致人民对合法政府的不信任,越是真实,越能产生危害)②法庭陪审团对于被控出版物是否犯有诽谤罪有审理和判决权(海洋法系,以往案例具有一定法律效力,尊重以往案例。

再未出现殖民法庭以煽动诽谤罪审判印刷商的案例)四、独立战争中的报业和报刊活动家1、背景:1765年11月1日反“印花税法案”律师:法律证件、商业单据和各类印刷品新闻出版界:所有报刊一律交税引起强烈不满2、爱国派的主要报刊《波士顿报》塞缪尔•亚当斯《马萨诸塞侦探报》艾塞亚•托马斯费城三大革命报:《宾西法尼亚报》、《宾西法尼亚新闻报》、《宾西法尼亚邮报》《新闻报》3、主要报刊活动家(1)塞缪尔•亚当斯(Samule Adams)美国独立运动之父《独立广告报》→《波士顿报》→自由之子→通讯委员会(宣传反殖民主张)(各地反英激进分子与传媒介结合)(2)艾塞亚•托马斯(Isaiah Thomas) 《马萨诸塞侦探报》(3)托马斯•佩因(Thomas Paine) 激进派作家《宾西法尼亚杂志》评论家→《常识》(抨击英国政府暴政,坚决主张独立,使独立成为一句口头禅)→《危机》五、杰弗逊和新闻自由《独立宣言》《人权法案》(1)率先提出并积极努力为新闻立法(2)正确指出了新闻自由在行使民主监督方面的作用(3)深刻阐述了新闻自由对探索真理的意义六、壁垒分明的政党报刊时期美国新闻史上政党报刊的含义:报刊公开标榜为政治服务,自觉成为党派斗争的工具,接受政党津贴资助;报刊论战时,以我划线、以宣传本党的政治主张为主,常常夸大其词、甚至无中生有,捏造罪名,诽谤对方;报刊内容主要为政治哲学文章,长篇大论、内容深奥、文字艰涩,读者仅仅为本党成员、少数政客及知识阶层。

第二章 发达国家近代报业 (2)

第二章 发达国家近代报业 (2)

第四节 政党报刊
一、政党报刊
政党报刊:存在于从革命成功到工业革命基本完成。大都 直接听命于某个资产阶级政党,成为不同政党的喉舌。
二、特点
1、新闻意识的淡薄。时间意识差、可信性近似于无,更长于
挥洒言论,用论战方式直接宣传自己主张。(“观点纸”)
2、与政治的密不可分,报人更多的扮演着政治角色。
三、美国的政党报刊与“黑暗时代” 1、著名(或者说臭名昭著的)政党报刊
世界融合的开始
2、规模化的信息传播需要有畅通的渠道(信道),而欧
洲民族国家的形成,地理上的关卡减少,以及近代邮政制 度的建立和发展,传递信息的障碍也随之减少。
邮政制度:
1464年,法国路易十一首创
3、六个主要的欧洲民族(意、德、西、葡、法、英)经
过文艺复兴运动,自然形成了各自的标准语言和文字,奠 定了规模化新闻传播的语言文字基础。
第二节 专制政府对近代报刊的控制
检查制度 特许出版制
知识税 津贴制度
严刑峻法
1、检查制度
• 中国宋代的定本制度 • 英国首开近代检查制度
检查制度与约翰· 弥尔顿的《论出版自由》
让我凭着良知自 由的认识、自由 的发言、自由的 讨论吧!
约翰﹒弥尔顿的《论出版自由》
2、特许出版制
英国:
亨利八世创立特许出版制(1538年) 玛丽女王成立皇家特许出版公司(1553年) 伊丽莎白女王皇家出版法庭命令(1586年) 其他国家 法国、北美、德国、意大利均实行特许制
负面的评价:
“一分钱报是胃口不好或消化不良的人们的 胡椒,对身体健康的人们益处很少。”这种评价 恐怕过于苛刻。固然,大众化报刊有许多弊端, 如低级趣味,粗俗下流,过分注重犯罪新闻与色 情报道等。 ——美国《民主评论》1852年4月

美国报业史1

美国报业史1

• 一位美国学者总结的美国新 闻传媒业的六个特征: • 1.美国新闻传播业是一类企 业 • 2.这一行业自视为公众信赖 的代表 • 3.美国新闻传播业基本上不 受约束 • 4.美国没有统一的新闻定义 • 5.主流媒体一般置身于意识 形态之外 • 6.美国媒体传统上以社区为 基础(右书第7-8页)
(/jiaoliu/jl02&0301/usn ews.html.)
• 1977年的阳光法案 • 政府各部门属于讨论 性质的会议向社会公 开,秘密会议要征得 该部门首席法律官员 同意。公民认为秘密 会议应该公开者,可 向法院投诉。
• 美国1966年《情报自由法》最近的一次被运用
• 《竞报》2006年3月1日12版(报纸错译为《新闻自由法》)
• 2. 从党报时期转变到商报时期的典型国家,似乎一夜之 间变化的原因。 • 3. 新闻业的发展统领世界新潮流: 19世纪末20世纪初黄色新闻潮的高涨与退潮; 19世纪末的报业集团化; 新闻自由政策与技术上广播频道的国家管理; 20世纪30年代限制传媒托拉斯化与1996年新电信法 等等,均对世界新闻传播业产生巨大影响。 • 4. 美国与欧洲国家的一个不同点:经历19世纪末20世 纪初的黄色新闻潮后,高级报纸的影响力较大,美国没 有英国《太阳报》、德国《图片报》那样影响面很大、 相当庸俗的大众化报纸。
• 1791年通过宪法第一修正案从法律上确立新闻自 由:“国会不得通过建立尊奉某一宗教,或禁止宗 教自由之法律;不得废止言论与出版自由;或限制 人民集会、请愿、诉愿之自由。” • 马克思:“你们可以在北美找到最纯真最标本的出 版自由现象。”(《全集》1版1卷78页)
• 下图:镌刻于美国印第安纳州不来梅公共图书馆门前的美国宪法第一 修正案
——[美]埃默里等:《美国新闻史》,董乐山等译,31~32页,北京,新华出版社,198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布雷顿森林体系
六、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优点
建立了以美元和黄金挂钩和固定汇率制度,为国际
贸易的扩大和世界经济增长创造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美元作为储备货币和国际清偿手段,弥补了黄金的不
足,提高全球的购买力,促进了国际贸易和跨国投资
布雷顿森林体系体现了国际货币合作的精神
比所决定
国际收支可以实现自动调节
国际金本位制度
三、金本位制度的调节机制
货币数量说认为,在短期内,货币的收入流 通速度是不变的,根据公式,货币存量的变化 (黄金存量的变化)会引起价格水平的变化,或 者总产量水平的变化,或者两者都变化。
MV = PQ
价格——现金流动机制?
国际金本位制度
四、国际金本位制的缺陷
可调整钉住汇率制度
爬行钉住汇率制度 管理浮动汇率制度 完全的浮动汇率制度
国际金本位制度
国际金本位制度是世界经济体系形成中出现 的第一个国际货币制度,它形成于19世纪80年代, 并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崩溃。
1880~1914年是金本位制度的全盛时期。 本位币和辅币 本位币又叫主币,是一个国家的基本通货。
主要内容
国际货币体系概述 国际金本位制度

布雷顿森林体系 牙买加体系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

国际货币体系又称国际货币制度,指在国际经济关 系中,为满足国际间各类交易的需要,各国政府对货币 在国际间的职能作用及其它有关国际货币金融问题所指 定的协定、规则和建立的相关组织机构的总称。
判定一种货币制度类型的依据
国际金本位制度

金币本位制
以黄金为法定的本位币金属,铸造并流通金币的 货币制度。
自由铸造 自由兑换
特征
黄金自由输出入 法律规定金币的重量成色。 确定黄金官价,政府按官价可以无限制买卖。
国际金本位制度

金块本位制
亦称金条本位制,是没有金币流通,以金块办理 国际结算的变相金本位制。
金币仍是本位货币,但不流通,只流通纸币
建立汇率机制,防止货币恶性贬值;
为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调节提供有利手段和解
决途径; 促进各国的经济政策协调。
国际货币体系概述
四、国际货币体系的划分
从货币本位划分 从汇率制度划分 固定汇率制度 从运行区域划分 全球性的 国际货币体系 区域性的 国际货币体系
纯粹的商品本位
纯粹的信用本位 混合本位
国际金本位制无法解决黄金供求矛盾的问题 国际金本位制的自动调节机制是有限的
要求各国政府严格按照金本位制的要求实施货币 政 策,对经济不加干预。 金本位制下的价格稳定只有当黄金与其他商品的 相 对价格较为稳定时才能实现。
“价格一铸币流动机制”虽能恢复国际收支平衡,
国际金本位制度
※ 现实中的金本位制度
(二)特里芬难题 为了满足世界经济增长和国际贸易的发展, 美元的供应必须不断的增长;美元供应的不断增 长,使美元同黄金的兑换性难以维持。 美元的这种两难,被称为“特里芬两难” 或者叫“特里芬困境”。
布雷顿森林体系
五、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
(三)美元危机 在美元的对外价值下降的形势下,世界上出现了用 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并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大量抛售美 元抢购黄金的浪潮,造成黄金价格上涨和美元汇率下跌。 “美元荒” 危机” “美元灾” “美元
辅币是本位币单位以下的小额通货,主要供 小额周转使用。
国际金本位制度
金本位制就是以黄金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 每单位的货币价值等同于若干重量的黄金(即货 币含金量);当不同国家使用金本位时,国家之间的 汇率由它们各自货币的含金量之比——铸币平价来决 定。
一、金本位制度的类型
金币本位制 金块本位制 金汇兑本位制
特征
国家储存金块作为储备
不允许自由铸造金币,规定纸币含金量和黄金官价 纸币可按规定含金量兑换金块,但有限制
国际金本位制度

金汇兑本位制
又称虚金本位制,是指本国货币仍规定含金量,但 国内不流通黄金,在国内不能兑换黄金,但可以购买外 汇在外国兑换黄金的一种货币制度。
规定国内货币单位和含金量,不铸造黄金
挪威 1873年 意大利 1874年 奥地利 1892年 丹麦 1873年 希腊 1874年 智利 1895年
布雷顿森林体系
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背景一: 从20世纪30年代到二战前,国际贸易体系进入 了长达十几年的混乱时期,美国和法国这三个当时的大国 分别建立了以这三个国家为中心的货币集团——英镑集团、 美元集团、法郎集团。三大集团以各自国家的货币作为储 备货币和国际清偿力的主要来源,同时展开了世界范围内 争夺国际货币金融主导权的斗争。 背景二:美国成为世界霸主 背景三:英国提出的是“凯恩斯计划” 美国提出的是“怀特计划”。
变动官方储备 变动国内流通手段和利息率 变动本国收入 变动国内价格 变动汇率
布雷顿森林体系
五、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 美元对外价值稳定

(一)布雷顿森林体系正常运行的基础 美国黄金准备充足,保持美元对黄金的兑换性
黄金价格维持在官价水平
三个基础条件能同时实现吗?
布雷顿森林体系
五、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
布雷顿森林体系
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容
1945年12月27日,参加布雷顿森林会议的国中的22国 代表在《布雷顿森林协定》上签字,正式成立国际货币基 金组织和世界银行。这两者又被人们习惯的称之为布雷顿 森林货币体系。
本位制度——美元与黄金挂钩。 汇率制度——实行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制 储备制度——美元“等同”黄金 国际收支的调节——五种调节手段 组织形式:成立IMB
“格雷欣法则”
布雷顿森林体系
五、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
(三)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过程
美元危机爆发
第一次 1960 年 第二次 1968 年 第三次 1971 年
拯救
再爆发
再拯救……崩溃
签订:“巴塞尔协定”、“货币互换协议” 建立:“借款总安排”、“黄金总库”。
美国开始实行“黄金双制”。
“史密森氏协议”
布雷顿森林体系
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运行机制
1949~1967年,英镑与美元的比价为 £1=$2.80, 上限是£1=$2.82,下限是£1=$2.78
用美元表示 英镑的价格 £1=$2.82 £1=$2.82 £1=$2.80 a b c d
Q
布雷顿森林体系
四、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调节机制

1973年2月12日,尼克松政府宣布美元对黄金再次贬值10%, 同时美元对其他主要国家货币贬值,布雷顿森林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
六、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原因
制度本身的缺陷——双挂钩的体制 不能满足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需要 国际收支调节机制效率不高于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固定汇率制度
汇率
浮动汇率制度 金本位制
国际储备资产
金汇兑本位制 信用本位制
判定一种货币制度优劣的依据

调节机制 清偿能力 信誉
国际货币体系概述
一、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容
汇率的确定与安排
国际收支调节机制
国际储备资产的确定 国际货币事务的协调与管理
国际货币体系概述
三、国际货币体系的作用
各国实行金本位制的年代
国别 年代 国别 法国 年代 1874年 国别 荷兰 年代 1975年 国别 日本 俄国 年代 1897年 1898年
英国 1816年
德国 1871年 比利时 1874年 乌拉圭 1976年
瑞典 1873年
瑞士
1874年
美国
1979年 多米尼加 1901年
巴拿马 墨西哥 1904年 1905年
特征
国内流通银币,银币与黄金有法定比价 确定与本国有密切关系的金本位国家为依附对象, 本国货币与依附国货币保持固定比价,然后在依 附国金融中心储存黄金和外汇,通过无限制买卖 外汇实现本国货币与依附国货币的联系。
国际金本位制度
二、金本位制度的特征
黄金充当国际货币,是国际货币制度的基础 各国货币之间的汇率由他们各自的含金量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