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任安书》优秀课件.ppt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报任安书》优秀课件
千古第一书信
《报任安书》(节选)
《报任少卿书》
司马迁
此书是《史记》之外,史公遗存下来的唯一完整 书信,它和《太史公自序》都是后人研究司马迁 人格、思想与感情最直接的第一手资料。
解题 体裁解说:“书”是古代的一种 文体,就是“书信”的意思。古人写 信,多有题目,说明是写给谁的信, 信题多为“报……书”“答…… 书”“与……书”“上…… 书”“寄……书”等,例如《答司马 谏议书》(王安石)、《与朱元思书》 (吴均)、《上枢密韩太尉书》(苏 辙)等等。
李陵之祸的故事
• 天汉三年(前98),司马迁四十八岁。 这是《太初历》颁布后的第七年,他埋头撰 述《史记》的工作,正当"草创未就"之时, 突然飞来了横祸,受李陵案的株连被下狱受 腐刑。这场灾祸使司马迁蒙受人间的奇耻大 辱而导致了重大的思想转变,直接影响到 《史记》的写作。司马迁抒愤寄托,强烈地 表达他的是非观点和爱恨感情,从而升华了 《史记》的主题。因此,对李陵之祸的前因 后果,以及司马迁受祸后的心态,都需要作 全面深入的探讨,才能说明司马迁立场、思 想的转变,以及怎样发愤著书。
源自文库 任安
• 任安,字少卿,是司马迁的朋友,曾经写信 给司马迁,叫他利用中书令的地位“推贤进士”。 过了很久,司马迁给他回了这封信。此信写于武 帝太始四年十一月(公元前93年,这年司马迁 53岁)。当时任安因事下狱,状况危险,所以书 信中虑及任安的死。但任安被汉武帝赦免了。又 过了几年,在任安为北军使者护军的时候,因他 对立太子的态度不明朗,终于被武帝杀死。
李陵之祸的故事
• 他在《太史公自序》中记载了父亲司马 谈的临终遗言:"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 君,终于立身,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
孝之大者也。"立身扬名为孝道的最高准则,
这是司马迁借父亲之口提出的新颖见解。这 见解标志着司马迁在生与死的抉择中形成了 以立名为核心的荣辱观。《史记》未完成, 名还未立,因此他的身躯和生命是属于《史 记》的,也是属于父亲和自己的理想的,他 不能去死而要坚强地活下来,所以"就极刑而 无愠色"。就这样,司马迁选取了以腐刑代死 的抉择。
李陵之祸的故事
• 李陵是名将李广的孙子,骑射技术有乃祖李 广之风,谦虚下士。公元前99年五月汉武帝下达 了出击匈奴的动员令。秋九月,李陵率五千骑兵 出酒泉,击匈奴右贤王于天山。汉武帝派老将路 博德率领骑兵一万为他的后援。李陵终因寡不敌 众,粮尽矢绝,在离边塞仅有一百多里的地方, 李陵全军覆没,投降了匈奴。老将路博德为李陵 后援,汉武帝让他别出西河,使得李陵孤军奋战 而无救,这是汉武帝调度失计演出的悲剧。
• 面对最残酷的刑罚,司马迁痛苦到了 极点,但他此时没有怨恨,也没有害怕。 他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一定要活下去, 一定要把《史记》写完,“是以肠一日而 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往。 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正因 为还没有完成《史记》,他才忍辱负重地 活了下来。
• 在这一场事件中,他对专制君主无可 理喻的权力、对人生在根本上为外力所压 迫的处境,有了新的认识。他一度想到自 杀,但他不愿宝贵的生命在毫无价值的情 况下结束,于是“隐忍苟活”,在著述历 史中求得生命的最高实现。在《报任安书》 中,司马迁对于自己的际遇和心情作了一 个完整的交待。
• 在这篇文章中,司马迁以极其激愤的心情, 申述了自己的不幸遭遇,抒发了内心的无 限痛苦,大胆揭露了汉武帝的喜怒无常, 刚愎自用,提出了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 山,或轻于鸿毛的比较进步的生死观,并 表现出了他为实现可贵的理想而甘受凌辱, 坚韧不屈的战斗精神。感情真挚,语言流 畅,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对于了解作 者的生平和思想,有着重要价值。
李陵之祸的故事
• 司马迁断言,尽管人情都有“贪生恶死,念 亲戚,顾妻子”的习性,但“激于义理者不然”, 即便是“臧获婢妾犹能引决”,何况立言著述的 堂堂太史令呢!司马迁陷入了极度艰难的生与死, 荣与辱的抉择之中,所受痛苦的熬煎,是难以用 笔墨形容的。
• 司马迁在生与死的沉痛思考和严酷抉择中, 悟出了人生的真正价值,提出了震撼千古的至理 名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用之所趣异也。"如果人的一生,不能对社会作 出贡献待后人评说,而仅仅以一死来对黑暗进行 抗争,岂不是"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异!"司 马迁在《孔子世家》和《伯夷列传》中,引圣人 孔子之言说:"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 司马迁的意思似乎是贰师将军李广利没有尽 到他的责任。他的直言触怒了汉武帝,汉武帝认 为他是在为李陵辩护,贬低劳师远征、战败而归 的汉武帝李夫人的哥哥李广利,于是下令将司马 迁打入大牢。
• 司马迁被关进监狱以后,案子落到了当时名 声很臭的酷吏杜周手中,杜周严刑审讯司马迁, 司马迁忍受了各种肉体和精神上的残酷折磨。面 对酷吏,他始终不屈服,也不认罪。司马迁在狱 中反复不停地问自己“这是我的罪吗?这是我的 罪吗?我一个做臣子的,就不能发表点意见?” 不久,有传闻说李陵曾带匈奴兵攻打汉朝。汉武 帝信以为真,便草率地处死了李陵的母亲、妻子 和儿子。司马迁也因此事被判了死刑。
• 汉武帝询问太史令司马迁的看法,司马迁一 方面安慰武帝,一方面也痛恨那些见风使舵的大 臣,尽力为李陵辩护。他认为李陵平时孝顺母亲, 对朋友讲信义,对人谦虚礼让,对士兵有恩信, 常常奋不顾身地急国家之所急,有国士的风范。 司马迁痛恨那些只知道保全自己和家人的大臣, 他们如今见李陵出兵不利,就一味地落井下石, 夸大其罪名。他对汉武帝说:"李陵只率领五千步 兵,深入匈奴,孤军奋战,杀伤了许多敌人,立 下了赫赫功劳。在救兵不至、弹尽粮绝、走投无 路的情况下,仍然奋勇杀敌。就是古代名将也不 过如此。李陵自己虽陷于失败之中,而他杀伤匈 奴之多,也足以显赫于天下了。他之所以不死, 而是投降了匈奴,一定是想寻找适当的机会再报 答汉室。"
写作背景 本篇是司马迁写给其友人任安的一 封回信。司马迁因李陵之祸处以宫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表面上是皇帝近臣, 实则近于宦官,为士大夫所轻贱。任安 此时曾写信给他,希望他能“推贤进 士”。司马迁由于自己的遭遇和处境, 感到很为难,所以一直未能复信。后任 安因罪下狱,被判死刑,司马迁才给他 写了这封回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