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山西村》中考题一网打尽(2006-2017)

合集下载

中考语文诗词文言文阅读《游山西村》《书巢记》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词文言文阅读《游山西村》《书巢记》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词文言文阅读《游山西村》《书巢记》含答案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小题。

以下是小墅的一次古诗文学习经历的展板,请你一起参与。

他的诗作【甲】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做批注,可以探究核心词】“莫笑”二字道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朴风光的赞赏。

【做批注,可以质疑关键词】诗中的“古风存”,具体表现是:__________________他的“书窝”【乙】书巢记陆游吾室之内,或栖于椟①,或陈②于前,或枕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

吾饮食起居,疾痛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

宾客不至,妻子③不觌④,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

间⑤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⑥,或至不得行,则辄⑦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乃引⑧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⑨乎其似巢也!”【注释】①椟(dú):木柜,木匣,这里指书橱。

②陈:陈列。

③妻子:妻子儿女。

④觌(dí):见,相见。

⑤间:间或,偶尔。

⑥槁(găo)枝:枯干的树枝。

⑦辄:就。

⑧引:邀请。

⑨信:确实。

【做批注,可以联系课内外】本文和《陋室铭》都通过写书屋来寄托自己的志趣,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活动一】布置展板的过程中,有部分同学对材料内容不理解,请你帮忙解答。

83.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诗歌写的是诗人游村的见闻和感受,整首诗无一“游”字而处处切题。

B.诗歌前两句渲染丰收之年农村欢悦的景象,也道出了农家待客的热情。

C.诗歌五、六句生动地描摹了一幅春社之后宁静而古朴的乡村生活画卷。

D.诗歌结尾两句写诗人游兴未尽,表达诗人对乡村生活喜爱与向往之情。

84.解释加点词。

85.下列对“他的‘书窝’”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B.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C.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D.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86.把展板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游山西村中考题及答案

游山西村中考题及答案

游山西村中考题及答案1原文再现游山西村南宋·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作者简介春/暖/花/开陆游(1125-1214)南宋诗人、词人。

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

一生著作丰富,有《剑南诗稿》等数十个文集存世,存诗9300多首,是中国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

陆游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

词作数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

有《放翁词》一卷,《渭南词》二卷。

注释译文①腊酒:腊月里酿造的酒。

②足鸡豚(tún):意思是准备了丰盛的菜肴。

豚,小猪,诗中代指猪肉。

足:足够,丰盛。

③山重水复:一座座山、一道道水重重叠叠。

④柳暗花明:柳色深绿,花色红艳。

⑤箫鼓:吹箫打鼓。

⑥春社:古代把立春后第五个戊日做为春社日,拜祭社公(土地神)和五谷神,祈求丰收。

⑦古风存:保留着淳朴古代风俗。

⑧若许:如果这样。

⑨闲乘月:有空闲时趁着月光前来。

⑩无时:没有一定的时间,即随时。

叩(kòu)门:敲门。

正值丰年,朴素的农家自酿腊酒,杀鸡宰猪殷勤待客,可别笑话那酒浆浑浊,酒香中溢出的农家热情早已使人心驰神往。

寻寻觅觅,山峦重重叠叠,溪流迂回曲折,似已无路可走,继续前行,忽然柳树茂密,山花鲜艳,又一村庄出现在眼前。

春社祭祀的日子近了,村里吹箫打鼓的热闹起来了,农家人布衣毡帽,淳厚的古风犹存,好一派清新古朴的乡村风貌!从今后,若是您(农家)同意我随时来拜访,闲来时我将会拄着拐杖,踏着月色,前来叩门。

作品赏析春/暖/花/开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

腊酒,指上年腊月酿制的米酒。

豚,是小猪。

陆游《游山西村》中考试题集锦

陆游《游山西村》中考试题集锦

陆游《游山西村》中考试题集锦主题内容与作者情感:这首诗紧扣“游”字(围绕一个“游”字展开),按时间推移展开叙述,赞美了农村风光和淳朴的民俗,流露出热爱农村生活的感情。

(这是一首记游诗,记录了诗人罢官归故里后一次到山西村游赏的经历,记叙村行沿途风光和农村的风俗淳朴,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丰收的喜悦,表现了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恋恋不舍的情感。

)名句赏析:1.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

(诗人从这里起句,写自己游村突然来到农家,主人盛情留客,渲染出农家丰收后的欢乐气氛,为下面出游写景抒情作了有力的铺垫。

)①“足”: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

(或:表现了农家待客时倾其所有的热情和淳朴,赞美了村民热情好客。

)②“莫笑”:道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描绘了山环水绕的美丽景色。

写出了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又复现的境界,富有哲理,给人启迪。

先用来形容进入一个别有天地的境界或比喻绝路逢生的情景。

①画面:诗人在青翠的山间漫步,曲折的溪流汩汩流淌,草木愈见浓茂,蜿蜒的山径也愈加难认。

正在迷惘之际,突然看见前面花明柳暗,几间农家茅舍,隐现于花木之间,诗人顿觉豁然开朗。

②哲理:遇到困难,前途渺茫时,不丧气,只要坚持不懈,就会生出许多希望。

③一个“疑”写出曲折多变的景色,点明这变化的景色是作者的主观感受所致。

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一句运用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表现作者在担心无路可行时忽然见到一村庄的惊喜,表达了人们应在困难中看到希望,更突出在困难中见到转机的希望,也教人不怕困难,勇于战胜困难。

4.“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意思是社日未到,但农人们已吹箫击鼓,结对往来,衣着简朴。

这两句写出了农村的风俗人情,充满了淳厚的生活气息,展示村民勤劳俭朴的品质。

不仅反映了农民们渴望丰年的心愿,也表达了诗人喜爱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

《游山西村》练习题及答案

《游山西村》练习题及答案

《游山西村》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本七年级下】班级:姓名:资料:【原诗】【翻译】【习题:理解性默写、选择题、赏析简答题】【答案】《游山西村》陆游【原诗】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译文】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浊而又浑,在丰收屿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丰繁。

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

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村民们衣冠简朴古代风气仍然保存。

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游山西村》中写村民们在迎接神的箫鼓中来来往往祈求丰收的诗句是: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2、陆游在《游山西村》中写下的蕴涵丰富人生哲理的千古名句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二、选择题:1、下面对《游山西村》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D)A.诗歌首联写农家拿鸡和猪招待客人,“足”字可见其热情好客。

B.颈联中的“春社”和鲁迅笔下的“社戏”一样,都是一种庆祝活动,表达了农民对春天的祈福。

C.“拄杖”说明诗人已年迈,加之去职回乡后的郁闷,所以诗人不愿乘月叩门叨扰人。

D.这首诗记叙村行沿途风光,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流露出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解析】A.诗歌首联写农家拿鸡和鱼招待客人。

错,泛指菜肴。

B.颈联中的“春社”和鲁迅“社戏”一样,都是一种庆祝活动,表达了农民丰收后的喜悦。

错,是一种祭祀活动。

C.“拄杖”说明诗人已年迈,加之去职回乡后的郁闷,所以诗人不愿乘月叩门叨扰人。

错,无去职后的郁闷,农家热情好客,随时来。

D.正确。

2、读《游山西村》这首诗,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D )A. 诗歌朗读的节奏可以按音节兼顾意义来划分,例:“衣冠/简朴/古风/存”。

B. “丰年留客足鸡豚”一句写出了农民热情好客、淳朴厚道的性格。

C. 全诗生动地描绘了优美的农村风光,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

中考语文诗词文言文阅读《游山西村》《桃花源记》《醉翁亭记》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词文言文阅读《游山西村》《桃花源记》《醉翁亭记》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词文言文阅读《游山西村》《桃花源记》《醉翁亭记》含答案班级举办“畅游诗文”活动,请你参与。

79.谈理解:三段选文中都提到了乐,含义是否相同?请具体分析。

80.析字义:请解释下列加点字词在文中的意思。

(1)屋舍俨然..俨然:(2)具.答之具:(3)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临:81.赏文本:为了更好地读懂文本,明确作品内涵,同学们展开了讨论,请你结合以上诗文,将下列对话补充完整。

小华:《桃花源记》借武陵渔人意外发现的美景,展现了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社会。

小青:是的,桃花源的美景和淳朴民风真是让人神往。

《醉翁亭记》中也写了琅琊山的动人美景。

“醉翁”欧阳修寄情山水,似醉非醉,真是美哉!小华:美景中蕴含真情。

《桃花源记》中“,”“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都表现了桃花源中人们热情好客的特点。

我认为《游山西村》中也有相似的片段。

小青:我认同你的看法,《游山西村》中“,”一句就充分展示了淳朴的民风和村民殷勤待客的盛情。

82.解思想:有人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欧阳修虽遭贬谪也是心系百姓、政治抱负不减,陶渊明在作品中却让老百姓躲起来,这是不对的。

”如果你是陶渊明,你会如何为自己辩护【答案】79.不样。

《游山西村》抒发了作者回到故乡的喜悦之情。

《桃花源记》是桃花源中的人对于宁静、幸福的生活感到快乐。

《醉翁亭记》是作者寄情山水的快乐。

80.整齐的样子详细居高面下81.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82.让作品中的老百姓“藏”起来,实属无奈。

只因当时政治黑暗,社会动荡,充满剥削,充满战争,老百姓赋税繁重,苦不堪言;我虽有一颗爱国之心,却是昏君当道,报国无门;只有通过作品,虚构个环境优美,没有战争,民风纯朴,百姓安居乐业的境地,寄托理想。

【解析】79.本题考查作者思想感情的分析。

《游山西村》,作者表达了对农家生活的热爱,对村民热情好客的赞美。

从“柳暗花明又一村”可看出对乡村美景的喜爱;从“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衣冠简朴”看出诗人对淳朴热情的村民的赞美;从“箫鼓追随”看出诗人对古风民俗的热爱;从“拄杖夜叩门”看出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留恋。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游山西村》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游山西村》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游山西村》含答案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问题】苏轼《蝶恋花·密州上元》里说:“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

”这个古老的风俗在本诗颈联有所体现,请描绘这一联的画面。

【答案】描绘的是南宋初年人们吹着箫,击着鼓,结队喜庆,春社祭日已经临近,穿着布做成的衣衫,戴着最普通的帽,简朴的古风仍然存在的画面。

【详解】本题考查画面描绘。

颈联“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描绘的画面是:随着春天的到来,村民们正忙着准备春社的祭祀活动,他们吹着箫,敲打着锣鼓,跟随着祭祀队伍,脸上洋溢着虔诚和喜悦。

他们的衣着简单朴素,充满了古朴的风情,体现了乡村的原始风貌和淳朴的民风。

在热闹的祭祀活动中,人们欢声笑语,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许。

与“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类似,都表达了作者热爱传统文化的深情。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游山西村》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游山西村》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游山西村》含答案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小题。

【甲】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乙】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丙】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

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

”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

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① ,万里如一。

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注释]①周旋动静:这里指思想和行动。

近期,初三同学在畅想毕业旅行,发起了“少年游”的活动探究,请你一同参与。

任务一:诗文寻迹13.【甲】诗作者是,【乙】文选自一书。

14.完成字词积累卡片。

15.对【丙】文画线句意思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我贤德的父亲在太丘,远近的人都赞扬他,他做了些什么呢?B .你贤德的父亲在太丘,远近的人都赞扬他,他是怎么做的呢?C .你贤德的父亲在太丘,远近的人都赞扬他,他做了些什么呢?D .我贤德的父亲在太丘,远近的人都赞扬他,他是怎么做的呢?任务二:故事神游16.【丙】文空缺了一处,同学们对其顺序有不同看法,你认为哪位同学理解是正确的( )A .①②③④B .④②①③C .②④③①D .④③①②17.根据【乙】【丙】两文内容填空,完成以下探究笔记。

任务三:意“游”未尽18.【甲】诗【乙】文都写到了出游中与人相处,但对此态度不同:【甲】诗讲求“无时”而见,【乙】文重视约定,讲求“期”而后见,你更欣赏哪一种?请结合具体内容,说说理由。

游山西村》练习题及答案

游山西村》练习题及答案

游山西村》练习题及答案游山西村》是陆游的一首诗歌,下面是对这首诗歌的赏析题及答案。

原诗】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译文】不要嘲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浊而又浑,在丰收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丰繁。

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

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村民们衣冠简朴古代风气仍然保存。

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

题】一、理解性默写:1、《游山西村》中写村民们在迎接神的箫鼓中来来往往祈求丰收的诗句是: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2、陆游在《游山西村》中写下的蕴涵丰富人生哲理的千古名句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二、选择题:1、下面对《游山西村》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D)A.诗歌首联写农家拿鸡和猪招待客人,“足”字可见其热情好客。

B.颈联中的“春社”和鲁迅笔下的“社戏”一样,都是一种庆祝活动,表达了农民对春天的祈福。

C.“拄杖”说明诗人已年迈,加之去职回乡后的郁闷,所以诗人不愿乘月叩门叨扰人。

D.这首诗记叙村行沿途风光,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流露出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解析】A、B、C选项都有错误,正确答案是D。

2、读《游山西村》这首诗,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D)A.诗歌朗读的节奏可以按音节兼顾意义来划分,例:“衣冠/简朴/古风/存”。

B.“丰年留客足鸡豚”一句写出了农民热情好客、淳朴厚道的性格。

C.全诗生动地描绘了优美的农村风光,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

D.全诗都是写实,按时间推移展开叙述,层次清晰。

解析】D选项有错误,正确答案是A、B、C。

三、赏析简答题:1、首联中的“莫笑”“足”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答:诗人通过“足”字表达了农家的盛情,也表达出诗人的满足;“莫笑”突出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的赞赏。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句诗描绘了一种艰难险阻的旅程,但是在经历了困难后,又出现了一片美好的景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游山西村》中考题一网打尽(2006-2017)【湖北省十堰市】阅读《游山西村》,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4分,每小题2分)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23.下面对本诗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诗歌首联写农家拿鸡和鱼招待客人,“足”字可见其热情好客。

B.颈联中的“春社”和鲁迅笔下的“社戏”一样,都是一种庆祝活动,表达了农民丰收后的喜悦。

C.“拄杖”说明诗人已年迈,加之去职回乡后的郁闷,所以诗人不愿乘月叩门叨扰人。

D.这首诗记叙村行沿途风光,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流露出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23.D(A“豚”指猪肉;B“丰收后”错,应为春天“祈福”;C“不愿”的心理活动错误。

)24.请赏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所蕴含的哲理。

24.哲理:不论前路多么难行难辨,只要敢于探索,就会出现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新境界。

(意思对即可,共3分)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5.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5.这是一首纪游诗,围绕“游”字层层展开,记录了诗人罢官归故里后一次到山西村游赏的经历,反映了农民们渴望丰年的心愿,表现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喜爱和赞美。

6.请说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句蕴含的人生哲理。

(3分)6.说明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道路是曲折的。

要求我们要有乐观主义精神,要准备走曲折的道路。

【2008年河南省】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20—21题。

(共4分)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20.请概括诗人游山西村时的所见所闻。

(2分)20.1村民的热情好客2优美的景色3淳朴的风土人情(答出两点,意思对即可。

一点1分,共2分)2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广为流传的佳句,你认为人们会在什么情况下引用它?为什么?(2分)21.1面对困境时。

因为这两句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即不放弃希望,经过努力,一定会有新的出路,进入新的天地。

2描绘或赞美山水美景时。

因为这两句诗描写了山环水绕、柳暗花明的美丽景色。

(答出一个方面,意思对即可。

2分)【2008年江苏省徐州市】(三)阅读下面一首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3 )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3.古典诗词讲究炼字,首联中的“足”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l 分)13 、( l 分)“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待客人倾其所有的盛情。

14.颔联描写了怎样的情景?在现实生活中有何意义?( 2 分)14、( 2 分)颔联描写的是诗人置身山水环绕的路上,信步而行,道路难辨,疑若无路,忽又开朗的情景。

现实生活中人们常用来比喻在困境中出现希望或转机,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

(每问各1 分,共2分.意对即可。

)【2008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一)诗歌鉴赏(5分)7.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5分)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联写景中蕴含哲理,耐人咀嚼。

请简要分析。

(3分)(1)(3分)诗人描述了山水萦绕的迷路感觉与移步换形又见新景象的喜悦之情(1分);人们可以从中领悟到蕴含的生活哲理——不论前路多么难行难辨,只要坚定信念,勇于开拓,人生就能“绝处逢生”(出现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崭新境界)(2分)。

(内容阐述1分;哲理分析2分。

意思对即可)(2)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2)(2分)表达了作者对淳朴、闲适的田园生活(农村生活)(1分)的喜爱(向往)(1分)之情。

【2008年江苏省盐城市】(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6分)游山西村(南宋)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9. 品读诗歌,展开想象,描绘诗人初来农家时见到的情景。

(不超过100字)(4分)9.(4分)要求:写出出场的人物(诗人和村民)、景物和场面(摆的酒席)等。

10. 诗歌的第二联流传成了千古名句,请你分析其原因。

(2分)10.(2分)参考要点:景色优美,充满哲理,对仗工整。

【昭通市·2011】9.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游山西村(宋)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如将首联中的“足”字改为“有”字好不好?为什么?(1分)(1)不好。

因为“足”表达了农家款待客人尽其所有的盛情。

(意思对即可)(1分)(2)诗中的画线句既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又蕴含着什么样的道理?(2分)(2)答案示例:在探讨学问、研究问题陷入困境时,如果锲而不舍,继续前行,忽然眼前出现一线光亮,再往前行,便豁然开朗,发现一个前所未见的新天地。

(2分)【淄博市·2011】(一)阅读陆游的《游山西村》,完成第6题。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6.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因其蕴含哲理,历来为人称道,请作简要分析。

(3分)6.字面上是说迷路时,忽然发现了一个村庄,比喻困境中也往往蕴含着希望只要写出哲理,意思对即可3分)【2015贵州省遵义市】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21.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分)【答案】21.(3分)抒发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22.“丰年留客足鸡豚”中哪个字用得好?请简要分析。

(3分)22.(3分)“足”(1分),“足”是足够、充足的意思,选举了憨厚农民的热情好客。

(2分)【2016·江苏省淮安卷】(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5-6题。

(6分)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5.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5.这是一首纪游诗,围绕“游”字层层展开,记录了诗人罢官归故里后一次到山西村游赏的经历,反映了农民们渴望丰年的心愿,表现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喜爱和赞美。

6.请说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句蕴含的人生哲理。

(3分)6.说明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道路是曲折的。

要求我们要有乐观主义精神,要准备走曲折的道路。

《登幽州台歌》中考题一网打尽【2016·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卷】(二)古诗词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4-15题。

(6分)登幽州台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4、诗人登上幽州台远眺,产生了怎样的联想?由此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答案】联想:大地茫茫,空阔寂寥,没有一个知音,内心满怀悲愤;情感:对不被理解、怀才不遇的悲叹15、试赏析“悠悠”一词的表达效果。

(3分)【答案】“悠悠”形容时间久远和空间广大。

把个人放置到无边宇宙的背景中,使人显得渺小,从而产生一种苍茫孤独感。

【2017福建省】木兰诗(节选)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4.对上述节选部分有关句子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用夸张手法描写翻山越岭奔赴战场的情景。

B.“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描写边塞军用的生活。

C.“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实写将军拼死作战,壮士十年后归来的情景。

D.“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中的数字“十二”与“百千”都是表示多数。

【答案】4.(3分)C【解析】运用互文的修辞手法。

5.“可汗问所欲”时,木兰表达了什么心愿?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2分)5.(2分)放弃功名;尽快回归故里,与家人团聚。

【2017广西桂林市】(二)古诗词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4-15题。

(6分)登幽州台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4.诗人登上幽州台远眺,产生了怎样的联想?由此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答案】14.联想:大地茫茫,空阔寂寥,没有一个知音,内心满怀悲愤;情感:对不被理解、怀才不遇的悲叹;15.试赏析“悠悠”一词的表达效果。

(3分)15.“悠悠”形容时间久远和空间广大。

把个人放置到无边宇宙的背景中,使人显得渺小,从而产生一种苍茫孤独感。

【2017湖北省荆门市】五、阅读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共5分)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5.这是一首吊古伤今,吟咏叹惋的生命悲歌。

诗人通过书写的感慨,抒发了的思想感情。

(2分)【答案】15.(2分)登楼远眺,凭今吊古(1分)怀才不遇,理想破灭,孤寂沉郁(三个词答对一个即给1分)16.“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两句诗营造了一种极其特殊的意境。

请简要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3分)16.(3分)把个人置放到广漠无边的宇宙背景中,使个人显得渺小孤寂,从而产生一种苍茫的孤独感。

(意思答对即可给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