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游山西村历年中考鉴赏阅读试题
《游山西村》中考试题汇编

《游山西村》中考试题汇编1、这首诗三、四两句是脍炙人口的名句,其中蕴含的哲理历来为人传诵,而它所描绘的意境也值得细细品味。
请说说这两句诗描绘了怎样的意境。
【答案】示例:这两句诗描写了诗人行走于山间,只见重峦叠嶂,山环水绕,蜿蜒的山路越来越难以辨认。
诗人正迷惘而找不到路时,突然看见在浓密的绿柳、明艳的花朵的掩映下几间农家茅舍若隐若现。
诗人的心情顿时由疑虑到豁然开朗、欣喜不已。
(3分。
描绘意境1分,抒发心情1分,语言流畅1分)2、赏析陆游的《游山西村》并答题。
【答案】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
一个“疑”写出曲折多变的景色,点明这变化的景色是作者的主观感受所致。
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的句子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3、下面是对《游山西村》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C)A、这首诗紧扣“游”字,按时间推移展开叙述,记叙了当地的风俗以及得到山西村主人的盛情款待。
B、三、四两句流传最广,写了村庄周围的景色。
山西村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团簇拥的景象。
现在作为成语富有生活哲理。
指遇到困难,前途渺茫时,不丧气,只要坚持不懈,会生出许多希望。
C、这首诗结尾与开头呼应,写如果有机会要“闲乘月”“夜叩门”,但说得不肯定,说明再也没有希望了。
D、这首诗描写了游山西村古朴的民风,也表达诗人的向往之情。
虽是写游的诗,未必与政治无关,因为当时世风衰颓,跟山西村这种古朴的风尚形成鲜明的对比。
4、一个“”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
一个“”写出曲折多变的景色,点明这变化的景色是作者的主观感受所致。
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的句子是:【答案】“足”、“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5、(请概括诗人游山西村时的所见所闻。
(2分)【答案】(1村民的热情好客2优美的景色3淳朴的风土人情(答出两点,意思对即可。
一点1分,共2分)6、(“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广为流传的佳句,你认为人们会在什么情况下引用它,为什么,(2分) 【答案】(1面对困境时。
七年级语文下册 诗歌鉴赏阅读训练含答案(Word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阅读训练含答案(Word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陆游的《游山西村》,完成下面小题。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一个“________”字,表达了农家待客尽其所有的盛情;一个“________”字,写出了山路曲折景色多变,点明这是诗人的主观感受所致。
(2)尾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答案】(1)足;疑(2)表达了对游览之地恋恋不舍之情,对农家好客习俗及古朴的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解析】【分析】(1)表达农家款待客人时尽其所有的盛情的诗句是: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
写出了山路曲折景色多变的诗句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所以一个“疑”字写出了曲折多变的景色,点明这变化的景色是作者的主观感受所致。
(2)“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
尾联诗人故而笔锋一转,表明诗人已“游”了一整天,此时明月高悬,整个大地笼罩在一片淡淡的月光之中,给春社过后的村庄也染上了一层静谧的色彩,别有一番情趣。
于是这两句从胸中自然流出:但愿从今以后,能不时拄杖乘月,轻叩柴扉,与老农把酒言欢,此情此景,不亦乐乎。
一个热爱家乡与农民亲密无间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诗人陶醉于在山野风光和农村的人情里,表现了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恋恋不舍的情感。
诗人在语调极其自然亲切的诗句中向人们展示了农村自然风景之美、农民淳朴善良之美,并把自己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高尚情操美融于其中。
故答案为:⑴足;疑;⑵表达了对游览之地恋恋不舍之情,对农家好客习俗及古朴的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
回答本题时,需要掌握句子翻译,从而理解诗词内容,再进行概括即可;⑵本题考查分析作者情感的能力。
《游山西村》的试题及答案

《游山西村》的试题及答案《游山西村》的试题及答案导语:《游山西村》是宋代诗人陆游的作品。
这是一首纪游抒情诗,抒写江南农村日常生活。
以下是由应届毕业生网小编为您整理的陆游《游山西村》的试题及答案,欢迎阅读!一:1. 请找出诗中赞赏村民热情好客的句子:2.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一名句为什么千百年来被人们广泛引用?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联写景中蕴含哲理,耐人咀嚼。
请简要分析。
4.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5.古典诗词讲究炼字,首联中的“足”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6.颔联描写了怎样的情景?在现实生活中有何意义?7.请概括诗人游山西村时的所见所闻。
8.“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广为流传的佳句,你认为人们会在什么情况下引用?为什么?答案:1.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2. 示例一:“这句诗表现作者正担心无路可行时忽然见到一村庄的惊喜,表达了人们应在困难中看到希望,前后句先抑后扬,更突出在困难中见到转机的希望,也教育后人不怕困难,勇于战胜困难。
示例二:诗句本意是诗人在山路上行走,当认为无路可走时却惊喜地在转角那柳暗花明处发现了一个村落。
诗句蕴含哲理:告诉人们,当你认为前路渺茫时,往往在转角处充满希望。
激励遭遇失败的人们,不要绝望,要对明天充满希望,因此这一名句千百年来被人们引用。
3. 诗人描述了山水萦绕的迷路感觉与移步观新景的喜悦之情;人们可以从中领悟到蕴含的哲理——不论前路多么难行难辨,只要坚定信念,勇于开拓,人生就能“绝处逢生”。
4. 表达了作者对淳朴、闲适的田园生活(农村生活)的喜爱(向往)之情。
5. “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待客人倾其所有的盛情。
6. 颔联描写的是诗人置身山水环绕的路上,信步而行,道路难辨,疑若无路,忽又开朗的情景,现在生活中常用来比喻在困境中出现希望或转机,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
7. 村民的热情好客;优美的景色;淳朴的'风土人情。
《游山西村》中考题一网打尽(2006-2017)

《游山西村》中考题一网打尽(2006-2017)【湖北省十堰市】阅读《游山西村》,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4分,每小题2分)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23.下面对本诗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诗歌首联写农家拿鸡和鱼招待客人,“足”字可见其热情好客。
B.颈联中的“春社”和鲁迅笔下的“社戏”一样,都是一种庆祝活动,表达了农民丰收后的喜悦。
C.“拄杖”说明诗人已年迈,加之去职回乡后的郁闷,所以诗人不愿乘月叩门叨扰人。
D.这首诗记叙村行沿途风光,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流露出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23.D(A“豚”指猪肉;B“丰收后”错,应为春天“祈福”;C“不愿”的心理活动错误。
)24.请赏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所蕴含的哲理。
24.哲理:不论前路多么难行难辨,只要敢于探索,就会出现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新境界。
(意思对即可,共3分)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5.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5.这是一首纪游诗,围绕“游”字层层展开,记录了诗人罢官归故里后一次到山西村游赏的经历,反映了农民们渴望丰年的心愿,表现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喜爱和赞美。
6.请说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句蕴含的人生哲理。
(3分)6.说明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道路是曲折的。
要求我们要有乐观主义精神,要准备走曲折的道路。
【2008年河南省】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20—21题。
(共4分)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20.请概括诗人游山西村时的所见所闻。
(2分)20.1村民的热情好客2优美的景色3淳朴的风土人情(答出两点,意思对即可。
游山西村阅读题及答案

游山西村阅读题及答案
游山西村是陆游的诗歌,它的阅读题及答案是什么?大家不妨来看看本店铺推送的游山西村阅读题及答案,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游山西村
(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阅读题
(1)如将首联中的“足”字改为“有”字好不好?为什么?(1分)
(2)诗中的画线句既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又蕴含着什么样的道理?(2分)
参考答案1:
9.(3分)(1)不好。
因为足”表达了农家款待客人尽其所有的盛情。
(意思对即可)(1分)
8.请赏析首联中“丰年留客足鸡豚”中的“足”在诗句中的妙用。
(2分)
9.“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富含哲理的千古名句。
请你把这个句子中蕴含的哲理写在下面横线上。
(1分)
10.古诗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参考答案2:
8.“足”字写出了丰收的年景和农民热情好客的醇厚品性。
(2分,意思对即可)
9. 比喻在困境中蕴含着新的希望。
(1分,意思对即可)
10.对田园生活由衷的喜爱和不舍之情。
(2分,意思对即可)。
《游山西村》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四川省资阳市中考题)

《游山西村》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四川省资阳市中考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假设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注:此诗作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初春,当时陆游被罢官闲居在家。
23. 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 诗人作客农家,腊酒虽廉,但村人尽其所能,盛情款待,突显出农人质朴好客的性格。
B. 诗人游玩路上,一路山环水绕,疑假设无路可寻,突然柳绿花红的新村突现,豁然开朗。
C. 诗人社日里,追随衣着简朴的村民,吹箫敲鼓,依照古风,迎神祭社,祈求仕途顺遂。
D. 诗人紧扣诗题,剪取游村见闻,将明丽的风光与古朴的民风镌刻在一幅秀美的画卷中。
24. 诗歌尾联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答案】23. C 24. 例如:从“拄杖无时夜叩门”看出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留恋,从“柳暗花明又一村”可以看出对乡村美景的赞美,从“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衣冠简朴”可以看出诗人对淳朴热忱的村民的赞美;从“箫鼓追随春社近”可以看出诗人对古风民俗的喜爱,从“柳暗花明又一村”看出诗人虽际遇挫折却心有盼望、豁达乐观。
【解析】【详解】1.此题考查同学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控。
C.是祈求丰收,而不是仕途顺遂。
应选C。
2.此题考查情感的理解与分析技能。
答题时先概括诗歌内容,然后结合内容,抓住关键词句把握的情感。
留意诗歌中的一些词“笑”“丰”“足”“闲”等。
这是一首纪游诗,围绕“游”字层层开展,记录了诗人罢官归故里后一次到山西村游赏的经受。
首联“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反映了农民们丰收的喜悦,表现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喜欢和赞美;颔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描写了山村的绿树环绕,鲜花怒放之景,表现对乡村景色的喜欢之情;颈联“衣冠简朴古风存”再次表现对淳朴民风的喜欢与赞美;尾联“从今假设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人还没有离开,却主动说出下次要不请自来,自然表现出对乡村生活的喜欢与憧憬之情。
游山西村 中考题

《游山西村》中考题一河南200820.请概括诗人游山西村时的所见所闻。
(2分)2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广为流传的佳句,你认为人们会在什么情况下引用它?为什么?(2分)一答案:20.村民的热情好客优美的景色淳朴的风土人情(答出两点,意思对即可。
一点1分,共2分)21.面对困境时。
因为这两句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即不放弃希望,经过努力,一定会有新的出路,进入新的天地。
描绘或赞美山水美景时。
因为这两句诗描写了山环水绕、柳暗花明的美丽景色。
(答出一个方面,意思对即可。
2分)二江苏徐州2008游山西村13.古典诗词讲究炼字,首联中的“足”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l 分)14.颔联描写了怎样的情景?在现实生活中有何意义?( 2 分)二答案:13 、( l 分)“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待客人倾其所有的盛情。
14、( 2 分)颔联描写的是诗人置身山水环绕的路上,信步而行,道路难辨,疑若无路,忽又开朗的情景。
现实生活中人们常用来比喻在困境中出现希望或转机,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
(每问各1 分,共2分.意对即可。
)三广东广州2008 游山西村⑴请找出诗中赞赏村民热情好客的句子。
⑵“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一名句为什么千百年来被人们广泛引用?三答案:(1)(2分)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2)(4分)考查名句的意义及广泛引用的原因。
应侧重在内容含义上的理解。
丰富内涵2分,引起共鸣2分。
示例: 1、这句话的本意是:诗人在山路上行走时,当认为无路可走时,却惊喜地在转角那柳暗花明外发现了一个村落。
这句蕴含哲理,告诉人们:当你认为前路渺茫时,往往在转角处充满了希望。
(2分)这句话激励遭遇失败的人们,激励他们不要绝望,要对明天充满希望(2分),因此这一名句千百年来被人们引用。
2、这一句表现作者在担心无路可行时忽然见到一村庄的惊喜,表达了人们应在困难中看到希望(2分),前后句先抑后扬,更突出在困难中见到转机的希望,也教会在后人不怕困难,勇于战胜困难。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游山西村》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游山西村》含答案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小题。
【甲】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乙】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丙】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
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
”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
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① ,万里如一。
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注释]①周旋动静:这里指思想和行动。
近期,初三同学在畅想毕业旅行,发起了“少年游”的活动探究,请你一同参与。
任务一:诗文寻迹13.【甲】诗作者是,【乙】文选自一书。
14.完成字词积累卡片。
15.对【丙】文画线句意思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我贤德的父亲在太丘,远近的人都赞扬他,他做了些什么呢?B .你贤德的父亲在太丘,远近的人都赞扬他,他是怎么做的呢?C .你贤德的父亲在太丘,远近的人都赞扬他,他做了些什么呢?D .我贤德的父亲在太丘,远近的人都赞扬他,他是怎么做的呢?任务二:故事神游16.【丙】文空缺了一处,同学们对其顺序有不同看法,你认为哪位同学理解是正确的( )A .①②③④B .④②①③C .②④③①D .④③①②17.根据【乙】【丙】两文内容填空,完成以下探究笔记。
任务三:意“游”未尽18.【甲】诗【乙】文都写到了出游中与人相处,但对此态度不同:【甲】诗讲求“无时”而见,【乙】文重视约定,讲求“期”而后见,你更欣赏哪一种?请结合具体内容,说说理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游山西村》赏析题
译文:不要笑话农家的酒浑,丰收之年有丰足的佳肴款待客人。
一重重山,又一道道水,疑惑无路可行间,忽见柳色浓绿,花色明丽,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
你吹着箫,我击着鼓,结队喜庆,春社祭日已临近,布衣素冠,简朴的古风依旧保存。
从今日起,如果允许乘着月光闲游,我这白发老翁也要随夜乘兴,拄着拐杖,敲开柴门。
主题:本文生动地描绘了优美的农家风光,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表现了诗人对农村风光的赞美和对农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农村纯朴民风的陶醉,对秀丽清新的山村景色的喜爱之情。
(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富含哲理的千古名句。
这个句子中蕴含的哲理是:比喻在困境中蕴含着新的希望。
(4)从诗体上看,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全诗紧扣一个“游”字,按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转换来叙述。
(5)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
一个“疑”字,写出了曲折多变的景色,点明这变化的景色是作者的主观感受所致。
(6)从“丰年待客足鸡豚”能够看出村里人热情淳朴的特点,全诗表现热烈或和谐的气氛。
(7)这首诗紧扣一个“游”字,按时间顺序展开叙述,主要描绘农村春天(季节)的美丽景色,表现了诗人对农村风光的赞美和对农村生活热爱的感情。
2.首联中的“莫笑”“足”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答:“足”字写出农家的盛情,也表达出诗人的满足;“莫笑”突出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的赞赏。
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联写景中蕴含哲理,耐人咀嚼。
请简要分析。
答:诗人描述了山水萦绕的迷路感觉与移步观新景的喜悦之情;人们可以从中领悟到蕴含的哲理——不论前路多么难行难辨,只要坚定信念,勇于开拓,人生就能“绝处逢生”。
4.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表达了作者对淳朴、闲适的田园生活(农村生活)的喜爱(向往)之情。
5.颔联描写了怎样的情景?在现实生活中有何意义?
答:颔联描写的是诗人置身山水环绕的路上,信步而行,道路难辨,疑若无路,忽又开朗的情景,现在生活中常用来比喻在困境中出现希望或转机,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
6.请概括诗人游山西村时的所见所闻。
答:村民的热情好客;优美的景色;淳朴的风土人情。
7.“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广为流传的佳句,你认为人们会在什么情况下引用?为什么?答:①面对困境时。
因为这两句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即不放弃希望,经过努力,一定会有新的出路,进入新的天地。
②描绘或赞美山水美景时。
因为这两句诗描写了山环水绕,柳暗花明的美丽景色。
8.这首诗的尾联意蕴丰富,余味无穷。
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答:山西村有巨大的吸引力,游后诗人意犹未尽,只愿从今后能不时拄杖乘月,轻叩柴扉,与老农亲切絮语。
9.古诗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对田园生活由衷的喜爱和不舍之情。
10.诗中的颔联既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又蕴含着什么样的道理?
答:在探讨学问、研究问题陷入困境时,如果锲而不舍,继续前行,忽然眼前出现一线光亮,再往前行,便豁然开朗,发现一个前所未见的新天地。
11.这首诗三、四两句是脍炙人口的名句,其中蕴含的哲理历来为人传诵,而它所描绘的意境也值得细细品味。
请说说这两句诗描绘了怎样的意境。
答:这两句诗描写了诗人行走于山间,只见重峦叠嶂,山环水绕,蜿蜒的山路越来越难以辨认。
诗人正迷惘而找不到路时,突然看见在浓密的绿柳、明艳的花朵的掩映下几间农家茅舍若隐若现。
诗人的心情顿时由疑虑到豁然开朗、欣喜不已。
12.颈联着重表达的内容是什么?
答:通过对乡村祭祀的描写,赞美古老淳朴的风情风俗
13.请你谈谈对“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两句的理解。
答:这两句诗写出了山西村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象。
后来常用来比喻人在困境时会生出许多希望。
14.请说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句蕴含的人生哲理。
答:说明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道路是曲折的。
要求我们要有乐观主义精神,要准备走曲折的道路。
1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一名句为什么千百年来被人们广泛引用?
示例:(1)这句话的本意是:诗人在山路上行走时,当认为无路可走时,却惊喜地在转角那柳暗花明外发现了一个村落。
这句蕴含哲理,告诉人们:当你认为前路渺茫时,往往在转角处充满了希望。
这句话激励遭遇失败的人们,激励他们不要绝望,要对明天充满希望,因此这一名句千百年来被人们引用。
(2)这一句表现作者在担心无路可行时忽然见到一村庄的惊喜,表达了人们应在困难中看到希望,前后句先抑后扬,更突出在困难中见到转机的希望,也教会在后人不怕困难,勇于战胜困难。
(3)因为这句诗的意思为“山回路转,前方似乎是绝境,但在柳、花交错间又发现了一村落”表达了作者乐观、积极向上,不畏困难的精神,也喻示在重重的困境中仍然蕴含着希望,这一想法无论在古代还是在现代都同样重要,能引起读者的深刻同感,所以这名句千百年来被人们广泛应用。
(4)这句诗寓意着遇到困难、挫折切勿低头放弃,爬起来勇敢地前行,就会看到前方不远处闪烁着希望的曙光、成功的光芒,诗具有激励人生的作用,故千百年来被人们广泛引用。
这句诗写出了山西村山环水绕,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象,说明了在困境中仍然蕴含着希望。
这一富有哲理的诗句给人以乐观向上的积极的感受,给人以启发,自然被人们广泛引用。
16.理解性默写
(1)陆游在《游山西村》一诗中流传最广,景物描写中寓含哲理,千百年来被人们广为传诵的两句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陆游在《游山西村》一诗中,表现村中热闹景象,民风淳朴的语句: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3)陆游在《游山西村》一诗中,表现农家热情好客的淳朴性格的诗句是: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4)《游山西村》中蕴涵生活哲理的句子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5)《游山西村》中现在常被用形容事情看似无法进行了,然而忽然又有了转机的诗句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6)诗中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表现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的句子是: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7)诗中由自然画卷进入风情,描摹了南宋初年农村风俗画卷的句子是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8)诗中写山间水畔的景色,道路萦绕,景中寓含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句子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9)诗中对家乡淳朴生活产生欣慰之情,貌似闲适却未能忘情国事惶恐不安,与所游之境恰相吻合的句子是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7.选择题。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D)
A. 诗歌朗读的节奏可以按音节兼顾意义来划分,例:“衣冠/简朴/古风/存”。
B. “丰年留客足鸡豚”一句写出了农民热情好客、淳朴厚道的性格。
C. 全诗生动地描绘了优美的农村风光,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
D. 全诗都是写实,按时间推移展开叙述,层次清晰。
(2)下面对本诗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D)
A.诗歌首联写农家拿鸡和鱼招待客人,“足”字可见其热情好客。
B.颈联中的“春社”和鲁迅笔下的“社戏”一样,都是一种庆祝活动,表达了农民丰收后的喜悦。
C.“拄杖”说明诗人已年迈,加之去职回乡后的郁闷,所以诗人不愿乘月叩门叨扰人。
D.这首诗记叙村行沿途风光,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流露出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