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教育思想论文
陶行知教育思想探讨论文

陶行知教育思想探讨论文(2)推荐文章大学生素质教育探讨论文热度:中美教育差异探讨论文热度:小学道德教育探讨论文热度:网络教育有关探讨论文热度:农村小学体育教育探讨论文热度:陶行知教育思想探讨论文篇二《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对我国创造教育的启示》摘要: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涵盖了生活教育的目的、原理、原则和基本途径,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创造教育思想。
他的这一思想启示我们:当今的教育改革,要使教育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要教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创造。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
关键词:陶行知;生活教育;创造性思维一、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概述(一)生活教育的目的陶行知认为,生活教育是“为生活而教育”“为生活的提高、进步而教育”;是“教民造富”“教民均富”“教民用富”“教民知富”;是“教人做人,教人做好人、做好国民”;是对学生进行“心、脑、手并用”“学政治、学经济、学文化相结合”的“全面教育”。
因此,它的目的首先是指向社会的、民族的、整体的,为民族、为大众求解放、谋幸福,培养“生活力”的教育;其次是指向社会个体的,即培养人的多方面的人格道德素质的教育。
(二)生活教育三大原理1.“生活即教育”“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本体论。
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
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也就是说,生活是教育的源泉,生活就是教育。
2.“社会即学校”“社会即学校”是生活教育理论的第二基本原理。
陶行知认为:“整个社会活动,就是我们教育的范围”“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的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所。
因此,我们又可以说‘社会即学校’”。
当大众没有被解放之前,社会是大众唯一的学校。
3.“教学做合一”“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方法论,也是陶行知最早提出的生活教育中的基本原理,还是他所办学校一直遵循的校训。
浅析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陶行知教育思想论文

浅析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陶行知教育思想论文陶行知,安徽省歙县人,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以下内容由毕业论文栏目小编精心整理,欢迎浏览。
【浅析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摘要:陶行知先生是我国创造教育理论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以手脑双全为目的,有着丰富的内容和合理可行的实践方法和途径。
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反映了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趋势,对于我国推进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改革现行教育制度、促进教育事业发展有着启迪和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现实意义Abstract: s One is the creation of educational theory pioneer and founder. Creative Education Thought of Tao to have both hands and brain for the purpose, is rich in content and reasonable and feasible ways and means of practice. Tao Creative Education reflects the trend of modern educational theory, for our country to promote quality education, innovation and education, reform of the current education system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with inspiration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Keywords: Tao create ideological significance Education陶行知是我国近代著名的人民教育家,也是近代中国创造教育理论的奠基人之一,他的创造教育思想更是影响深远。
陶行知教育思想探究论文

陶行知教育思想探究论文师范教育的思想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也是其毕生所思考、实践的事业。
陶行知先生曾说:“师范教育可以兴邦,也可以促国之亡。
”教师素质的高低决定了民族素质的高低。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陶行知教育思想探究论文,希望大家喜欢!陶行知教育思想探究论文篇一《从陶行知教育思想看教师教育》[摘要]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科学水平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各级各类学校教师的水平,教师教育关乎国计民生,培养师资,兴办师范教育是教育工作中的一项基本建设,陶行知先生对教师教育的价值、师德教育、教育的对象、内容和方法做出了精辟的论断。
[关键词]教师教育;师德;对象;内容;方法;价值师范教育的思想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也是其毕生所思考、实践的事业。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知识与文化的传播者,更需要知识自我的更新,教师自我发展的能力越来越成为教师的核心能力。
教师继续教育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教育形势的改革与发展,教师现代信息技术、心理健康教育、外语能力等迫切需要提高。
面临新形势,要正确地分析当前教育发展的趋势,从各方面吸取优秀的教育思想、理念,调整教师继续教育的思路,准确定位,明确主攻方向。
一、教师教育的价值陶行知先生曾说:“师范教育可以兴邦,也可以促国之亡。
”教师素质的高低决定了民族素质的高低。
他曾在《介绍一件大事》中从小学教师的角度阐述了教师的作用。
他认为,“小而言之”,小学教员教出的学生之好坏,关系到“全村之兴衰”;“大而言之”,关系到“国运”,“民运”。
他不仅仅注意到师范教育对发展教育事业本身的作用,而且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把师范教育放到挽救贫穷落后的民族,改造旧的社会,创立新的国家的高度上去认识,把师范教育同国家命运和民族前途紧密联系起来。
二、师德教育是教师教育的根本陶行知在《我们的信条》中指出:“我们从事乡村教育的同志,要把我们整个的心献给我们三万万四千万的农民。
我们要向着农民‘烧心香’,我们心里要充满那农民的甘苦,我们要常常念着农民的痛苦,常常念着他们所想得的幸福,我们必须有一个‘农民甘苦化的心’,才配为农民服务,才配担负改造乡村生活的新使命。
关于陶行知的幼儿教育论文

关于陶行知的幼儿教育论文陶行知是现代中国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他的幼儿教育思想见解深刻,兼容中西,积极创新,理论简约,从理论到实践提出了一套符合中国实际国情的主张。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关于陶行知的幼儿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关于陶行知的幼儿教育论文篇一《论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摘要:本文通过对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内容的学习分析,结合我国当下幼儿园教育的发展,总结出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带给我们的启示和现实意义。
陶行知的幼儿教育主张不仅给幼儿教育的发展起到了正确的导向作用,而且给目前的幼儿教育和幼儿教育改革提供了可行的理论基础,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主要内容现实意义陶行知是现代中国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他的幼儿教育思想见解深刻,兼容中西,积极创新,理论简约,从理论到实践提出了一套符合中国实际国情的主张,这些主张不仅给幼儿教育的发展起到了正确的导向作用,而且给目前的幼儿教育和幼儿教育改革提供了可行的理论基础,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1.认为幼儿教育是教育的重中之重陶行知把儿童看做是国家的未来、祖国的希望,是七八点钟的太阳,因此他非常注重幼儿教育,大力倡导在社会上普及幼儿教育,强调幼儿教育的重要性。
他认为“小学教育是建国之根本,幼稚教育是根本之根本”,小学教育很重要,幼儿教育更是教育的重中之重。
他说:“教人要从小教起,幼儿好比幼苗,必须培养得宜,方能发荣滋长;否则,幼年受了损伤,即不夭折,也难成材。
”“凡人生的需要之重要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
”其意思是儿童六岁之前的教育直接决定未来人的一生,是人生的基础,只有基础打牢长大才能有所作为,因此当时的他大力呼吁社会有志之士创建幼稚园,开启幼儿启蒙。
2.重视对幼儿发展全面教育陶行知认为幼儿的教育需要全面发展,他提出的幼儿发展包括四部分的内容,即幼儿的健康教育、幼儿的科学教育,幼儿的道德教育,幼儿的劳动教育。
关于陶行知创造教育的论文

关于陶行知创造教育的论文推荐文章关于中国音乐教育论文热度:创造教育探析论文热度:关于教育论文的锦集热度:关于教育论文的范文大全热度:关于教育论文的范文精选热度:陶行知认为每个儿童都具有巨大的创造潜力,儿重的创造力需要解放和培养,研究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了解创造教育目的、内容和方法,对当前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关于陶行知创造教育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关于陶行知创造教育的论文篇一《浅析陶行知创造教育理论及启示》摘要:陶行知认为每个儿童都具有巨大的创造潜力,儿重的创造力需要解放和培养,并提出了“六大解放”的主张。
研究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了解创造教育目的、内容和方法,对当前教育改革,实现“三个面向”,培养“四有”新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儿童教育陶行知创造教育理论创造力六大解放陶行知(1891—1946)是我国近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他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适合中国国情的教育理论体系——以生活教育为基础、以终身教育为纲的人民教育理论,其中,创造教育理论是其思想精华。
研究这一理论,对指导我国当前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陶行知的儿童创造教育思想(一)树立正确的儿童观陶行知认为,“人人是创造之人”,创造是人类祖先代代相传的宝贵财富,是人类才华的精华。
儿童一生下来就秉承了人类的创造潜能,一旦有适合的环境,其创造性就能萌芽、开花、结果。
他的这一思想被众多心理学家、教育学家的研究证实。
游戏是儿童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儿童在游戏中都能表现其创造力。
例如,在成人眼里再普通不过的泥巴、沙子等自然材料,到了儿童手里就可变成娃娃、椅子、小凳、杯子、山洞、城堡;几块积木,可以变成他们的手枪、篮子、公园和机器人……儿童的创造性还表现为其巨大的想象力。
他们可以想象自己和小花的对话“小花口渴了,我给她浇浇水”,还可以提出诸如“天空到底有多高呢?”“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像小鸟一样飞呢?”等千奇百怪的问题。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论文(2)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论文(2)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论文篇二《解读陶行知教育思想,弘扬素质教育》摘要:解读陶行知“爱满天下”“教学做合一”“学生自治”“生活教育”“创造教育”的教育思想,惊叹于他不愧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今天,联系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理论来看当今的教育改革,仍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他的那些极具时代精神、创造精神,又极富人民教育思想的真知灼见,都体现了当今素质教育的精髓,成为教师不断汲取教育改革营养的源泉。
关键词:陶行知;爱满天下;教学做合一;生活即教育;创造教育《陶行知教育文集》汇集了陶行知先生平生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精髓,文章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从“爱满天下”“教学做合一”“学生自治”“生活教育”“创造教育”等各个方面集中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及“知行合一”的独特教育思想,经过80多年的考验,不仅仍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而且对今天的中国教育改革仍具有很强的借鉴价值和指导意义。
解读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惊叹于他不愧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今天,我们联系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理论来看当今的教育改革,仍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他的那些极具时代精神、创造精神,又极富人民教育思想的真知灼见,都体现了当今素质教育的精髓,成为我们不断汲取教育改革营养的源泉。
一、“爱满天下”是基础爱就意味着奉献。
从古到今,教育在人们眼中都是充满无私奉献精神的神圣职业。
但令人遗憾的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汹涌澎湃的今天,一些教育者自觉不自觉地习惯用商业化与功利化的眼光来衡量自己的职业,以致逐步丧失了最崇高的精神境界。
麻木、冷漠或者虚伪、势利弥漫在一些教师、学生及其家长之间。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陶先生正是以他这一颗伟大的爱心滋润着无数颗童心,也培养出了无数的爱心。
这样的爱心,正是我们今天每一个教育者所需要具备的。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前苏联教育家马可连柯这句话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谛。
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
陶行知幼儿教育论文

陶行知幼儿教育论文一、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的核心陶行知先生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对我国现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在幼儿教育领域。
陶行知先生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这些理念为幼儿教育指明了方向。
“生活即教育”强调教育要与生活相结合,让幼儿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
幼儿的认知能力和经验有限,他们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来获取知识和技能。
例如,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学会穿衣、吃饭、洗手等自理能力,这些看似简单的活动,实际上是幼儿成长和学习的重要环节。
通过参与生活中的各种活动,幼儿不仅能够提高自身的生活能力,还能培养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社会即学校”则打破了传统学校的围墙,将教育的范围扩大到整个社会。
幼儿教育不应局限于幼儿园的课堂,而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让幼儿接触社会、了解社会。
例如,带幼儿参观博物馆、图书馆、公园等场所,让他们感受不同的环境和文化,拓宽视野,增长见识。
同时,鼓励幼儿与社会中的人交往,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教学做合一”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引导幼儿动手实践,让幼儿在做中学。
例如,在科学实验活动中,教师让幼儿亲自操作实验器材,观察实验现象,从而理解科学原理。
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二、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在当代的价值陶行知先生的幼儿教育思想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
首先,有助于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下,幼儿需要具备全面的素质才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发展。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注重培养幼儿的生活能力、社交能力、创新能力等,使幼儿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其次,有利于促进幼儿教育的公平。
陶行知先生主张教育机会均等,让每个幼儿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
在当前社会,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幼儿教育发展还存在不平衡的现象。
我们可以借鉴陶行知先生的思想,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为幼儿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缩小教育差距。
浅谈陶行知教育理论的论文

浅谈陶行知教育理论的论文陶行知教育思想是我国历史上极为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在“五四”以后基础教育的“中国化”探索中曾经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陶行知主张的生活教育理论,为我们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浅谈陶行知教育理论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浅谈陶行知教育理论的论文篇一《对陶行知教育理论的认识》摘要:陶行知先生在学前教育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为千千万万的孩子日后的教育生活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使当今社会的孩子们能享有幸福、快乐的有意义的教育生活。
陶行知先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先生的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体现在三个方面: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生活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创造教育是核心,民主教育是目标。
他的教育思想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有重要的学习价值,身为师表应该认真学习、研究和实践陶行知教育思想。
关键词:陶行知学前教育教育思想一、陶行知先生简介陶行知(1891―1946年),1891年10月18日出生于安徽省歙县西乡黄潭源村。
陶行知小的时候,因家道中落,曾中秀才的父亲无力供他读书,但小行知自幼聪颖过人,被童蒙馆老师方庶咸发现,愿意免收学费为他启蒙。
七八岁时,其父携其到休宁万安镇谋生,外祖母喜其颖慧,决意着力培养陶行知,先伴读于蒙馆,后师从当地著名儒者、前清贡生王藻攻读四书五经,接受了较为完整的中国古典文化教育。
他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教育理论博入精深,他的教育思想熠熠生辉。
今天人们仍在研究他的思想,学习他的品德。
他的著作已被辑为《陶行知全集》出版,研究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专著和论文也大量涌现。
他的贡献给人类的宝贵财富,对我国的教育建设和教育改革是极好的参考。
二、主要教育思想(一)“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陶行知先生指出:“教学做合一”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象之说明,也就是说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是生活的三方面,并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陶行知教育思想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对中国近现代教育理论最重要的贡献,其基本主张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社会生活课程论和“教学做合一”的实践教学法两大部分。
“生活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集中反映了他在教育目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的主张,反映了陶行知探索适合中国国情和时代需要的教育理论的努力。
一、生活即教育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
陶行知语录中提到“生活即教育,我们深信生活是教育的中心。
” [1]
生活即教育”是说生活是教育的充分和必要条件,教育只有和生活结合才能成为教育;教育要是脱离了生活,便不是教育。
教育必须与生活相结合,生活是教育的灵魂和生命。
生活和教育是一回事,是同一个过程,教育不能脱离生活,教育要通过生活进行,无论教育的内容还是教育的方法,都要根据生活的需要。
曾读过题为《一个小女孩的智慧》的一篇小短文:几个孩子正玩得不亦乐乎,一个小家伙突然摔倒在地上,并立即哇哇大哭起来。
一个小女孩一看那跌倒的小家伙,愣了一愣,接着跑过去,装着一下子跌倒了,就跌在那小家伙的身边,她跌倒了,还笑得咯咯响。
那小家伙一看小姐姐,也笑了,抹抹眼泪,又玩了起来。
文中的小女孩以一个共同遭遇者的身份,去感染别人,没有刻意的雕琢,行
为自然,充满灵性,仿佛生命与生命之间本该如此。
反思我们的教学,我们往往无视学生具有的无限发展可能的潜在状态,在教学中对学生过多的干预和控制,始终保持习以为常的高高在上者角色,殊不知学生有自己天然的学习方式和接受知识的最佳状态。
在教学中,我们要走进学生们的生活,走进学生们的心灵世界,激发他们的主体意识,用他们喜欢的方式共同去学习,去解决生活问题。
因为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能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去理解和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
生活教育的要求是:整个的生活要有整个的教育。
每个活动都要有目标,有计划,有方法,有工具,有指导,有考核。
智识与品行分不开,思想与行为分不开,课内与课外分不开,做人做事与读书分不开,即教育与训育分不开。
[2]
我们的教育必须面向社会,面向生活;要走向社会,走进生活,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亲自动手、动脑的机会,要给学生更多选择的机会,包括学习时间的选择、学习方法的选择以及学习内容的选择,鼓励学生依照自己兴趣、需求,开展实践、探索、创新活动。
与之相配套的课程设置,教育内容,教育模式等也都应向生活教育理论方向靠近。
这样才能使陶行知的“解放学生的脑,解放学生的手”教育思想得以真正体现,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在我担任的心理学教学过程中,讲到有关父爱母爱的话题,我曾经给学生留过一个作业,就是回到家后亲自给父母洗一次脚,并写出心得。
在课堂上我列举了众多生活中父爱母爱的真实感人故
事,学生们听得很受感动,都决心好好学习,报答父母,当时我希望学生的感动不仅仅停留在课堂短暂的一个多小时内,我希望我的学生可以走进生活中,真切感受生活,把对父母的爱生活化,就留下了回家给父母亲自洗脚的这个作业。
学生把作业上交后,我看到了学生内心的变化,在课堂上我让学生谈当时的感受,很多学生谈着谈着就流泪了,我想他们的心真的受到触动了。
通过这件事我更加确定了“生活即教育”的重要性。
“生活即教育”所强调的是教育以生活为中心,所反对的是传统教育脱离生活而以书本为中心。
尽管它在生活与教育的区别和系统的知识传授方面有所忽视,但在破除传统教育脱离民众,脱离社会生活的弊端方面,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社会即学校
“社会即学校”是生活教育理论另一重要主张,是“生活即教育”思想在学校与社会关系问题上的具体化。
所谓“社会即学校”是指“社会含有学校的意味”。
[3]因为到处是生活,到处是教育,“整个的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场所。
因此,我们又可以说:‘社会即学校’。
” [4]
“社会即学校”学说,告诉我们“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增加”。
这与我们解决当前教育中教育内容的过时陈旧、不符合学生生活实际、不切合学生思想认识、不能很好地为学生的将来生活服务的现象是很有启发的。
我们的教育内容必须尽可能地注入生活的新鲜血液、新鲜内涵。
我们学校,作为一所国家重点中专,在教授学生基本知识以外,更注重操作技能的培养,从学生未来发展角度出发,学校给各个不同专业的学生开设了不同的实际操作课程,学校提供机会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入社会。
比如,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在实际操作课程中就可以走入超市,进行实际的市场调研,写出调查报告,以备进一步分析总结;会计专业的学生,可以通过某公司实际情况做帐巩固知识,加深理解,这样便把书本上生硬的知识生活化、社会化了。
学生也对开设这样的课程普遍欢迎,因为这种学知识的方式更加灵活,同时对每一个学生未来的发展都大有好处。
“社会即学校”扩大了学校教育的内涵和作用,对传统的学校观、教育观有所改变。
传统学校与社会生活脱节,学生孤陋寡闻,而以社会为学校,使得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地增加,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增强学生的能力。
“社会即学校”,还可以使被传统学校拒之门外的劳苦大众能受到起码的教育,贯穿了普及民众教育的苦心,同样也值得肯定。
三、教学做合一
“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又一重要主张,是“生活即教育”在教学方法问题上的具体化。
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
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
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
[3] 教学做合一这个理论包括三方面:一是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二是对事说是做,对己说是学,对人说是教;三是
教育不是教人,不是教人学,乃是教人学做事。
无论那方面,“做”成了学的中心,即成了教的中心。
要想教得好,学得好,就须做得好。
要想做得好,就须“在劳力上劳心”,以收手脑相长之效。
[6] 做是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创造的基础,身临其境,动手尝试,才有真知,才有创新。
陶行知形象地比喻:“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
”[7]
不仅个人如此,中国的教育也如此,中国的教育也必须从行动开始,而以创造为完成。
“教学做合一”要求“在劳力上劳心”。
陶行知认为,传统教育下容易造成“劳力者”和“劳心者”两个极端,所以应该教劳心者劳力,教劳力者劳心,使二者有效地结合起来。
本学期参加了几次数学教研活动,发现我们的数学老师都非常强调数学的生活性,数学来源于生活,为了生活,老师在课堂上创设生活情景,让学生在创设的情景是去研究,分析,即陶先生所说的“做”,在这样的“做”中学习数学,在教学比赛开课中,一位老师的课其课题就是“生活中的百分数”。
最近,我们开展教研活动,有位老师上了一堂课,即《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老师通过课件向学生展示了大自然各种声音,激发学生对声音的兴趣,创设了一个研究声音的情景,而后让学生自行动手动动身边的东西,使之发出声音,初步感受怎样才能让物体发出声音,其后又通过打鼓及观察音叉发音时发入水中产生的水纹,学生亲历这样的实践即“做”的过程,获得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
产生的”研究成果。
可以说,“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这个学生获得的科学概念即“知识”也许学生也会忘掉,但学生对科学研究过程中形成那种像“游泳”的“默会”知识却是终生受益。
我们都知道,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与学是统一的,教师不仅教知识,还要教学生学,学会学习,学会自己去获得经验和知识的自学能力。
根据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的理论,“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这样学生就会“乐学”而“自动”、“自得”;“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子”,就是说“做”是教学的中心,事怎么做,就怎么学,就怎么教,“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它们是统一的”:而教学的中心是“做”,是在“劳力上的劳心”,也是在“劳心”指导下的“劳力”,是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只有手到、心到,才是真正的做。
这样即可把传统教育以书本为教学的中心,转移到以实际生活为中心,以做为中心,使学生从“手脑并用”的实践经验中,获得“真知”,获得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的能力、创造力。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一种大众的教育、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教育理论,它又是一种不断进取创造,旨在探索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教育道路的理论。
生活教育理论在教育观念的改变方面颇有建树,无论是强调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相结合,还是要求手脑并用、在劳力上劳心,都是对学校与社会割裂、书本与生活脱节、劳心与劳力分离的传统教育的反动,显示出强烈的时代气息,至今都富于启示。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我们民族教育理论宝库
中十分可贵的遗产,值得我们珍惜并认真研究汲取。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全集一我们的信条[m].四川: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1):88
[2]陶行知.陶行知全集一晓庄三岁敬告同志书[m].四川: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2):560
[3]陶行知.陶行知全集一创造的教育[m].四川: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2):617
[4]陶行知.陶行知全集一生活教育[m].四川: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2):633-634
[5]陶行知.陶行知全集一教学做合一[m].四川: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1):126
[6]陶行知.陶行知全集一晓庄三岁敬告同志书[m].四川: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2):557
[7]陶行知.陶行知全集一三代[m].四川:四川教育出版
社,2005(4):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