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普通心理学知识点之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_毙考题

合集下载

《普通心理学》重点复习知识点总结

《普通心理学》重点复习知识点总结

《普通心理学》重点复习知识点总结一、绪论1、心理学概念: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

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2、心理现象:1、从动态性维度划分:心理过程(注意伴随心理过程):1、认知过程2情绪情感过程3、意志过程个性心理:1、个性倾向性(需要与动机、态度价值观)2、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稳定的))2、从意识性维度划分:意识和无意识意识(在觉醒状态下的觉知):客体意识(对外界事物的觉知)自我意识(对自身内部状态的觉知)无意识(个体没有觉察到的心理过程和心理活动)3、辨证唯物主义的心理观:1、心理是脑的机能2、脑是心理的器官(沟回)3、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应4、心理学的发展:心理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

“有一个漫长的过去,但只有短暂的历史”---艾宾浩斯(1885)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5、心理学的主要流派:1、构造主义:代表人物(冯特、铁钦纳)观点:心理学应该研究人的直接经验。

(即意识。

意识分为感觉、意向、感情三个要素)2、机能主义:代表人物(詹姆斯、杜威)观点:心理活动或心理机能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强调意识的作用与功能,而不像构造主义那样强调意识的结构。

3、行为主义:代表人物(华生)观点: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而应该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

研究的主要内容为刺激与反应(S--R)之间的关系,直接的观察和测量是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而内省发是不科学的。

4、格式塔心理学:代表人物(威特海墨、考夫卡、苛勒)观点:主要研究有关人的知觉过程,认为人的知觉过程就是构建“完型”的过程。

5、精神分析:代表人物(弗洛伊德)主要研究:意识理论、人格结构理论、儿童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意识理论:意识、前意识(可控)、无意识(不可控)无意识分为(被压抑的无意识,潜伏的无意识)人格结构理论:1、“本我”:本能冲动,追求快乐原则2、“自我”:现实原则,规则意识3、“超我”:道德化的自我儿童人格发展阶段理论(性感器):1、口唇期(0-18个月)孩子刺激口唇(最大的快乐)唇舌是动情区,依赖性和攻击性,产生贪婪和产生依赖2、肛门区(18个月-3岁)肛门排放性性格肛门便秘性性格3、性器区(3岁-6岁)生殖器(性感区)出现性格角色分化(恋母情结、恋父情结)4、潜伏期(6岁-12岁)玩伴为同性5、生殖期(青春期-成长)两性期6、人本主义: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观点:认为心理学应研究正常人,认为人有无限的潜能。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

第一章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亦称“心理科学”。

心理现象也称心理活动,简称心理。

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就是要揭示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

2.情绪和情感是人们在实践活动中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

3.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个体有机统一的心理活动的不同方面。

4.人的心理过程和人格彼此密切联系构成整体。

没有心理过程,人格无法形成。

第二章1.有意识的和无意识的生活的一切活动,按其产生的方式来说,都是反射。

2.实现反射的神经结构叫反射弧。

反射弧一般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系统的中枢部位、传出神经和效应器5个基本部分组成。

3.反射按照产生的条件不同分成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脑的反射活动是通过反射弧而实现的。

第三章1.注意是指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2.注意有两个基本特征:指向性与集中性。

3.注意的功能:选择功能、保持功能、对活动的调节和监督功用。

4.可以把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

无意注意又称不随意注意,指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原因:刺激物的特点;人本身的状态(人对事物的需要、兴趣和态度;人当时的情绪和精神状态)。

5.有意注意又称随意注意,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6.有意后注意又称随意后注意,指事前有预定的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7.注意的广度也叫注意的范围,是指在同一时间内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

影响注意广度的因素:知觉对象的特点、个人知觉活动的任务与性质、个体的知识经验8.注意的稳定性,也称为注意的持久性,指对同一对象或同一活动所持续的时间。

影响注意稳定性的因素:注意对象的特点、主体的精神状态、主体的意志力水平。

9.注意的分配指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于不同的对象。

注意分配条件: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至少有一种应是高度熟练的、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必须有内在联系。

10.注意的转移指根据活动任务的需要,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

普通心理学名词解释和简答

普通心理学名词解释和简答

普通心理学名词解释和简答普通心理学的名词解释和简答题普心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 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具体来说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2. 实验法:实验法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控制条件,使被试产生某种心理活动,然后进行分析研究,以得出心理现象发生的原因或起作用的规律。

3. 反射:有机体借助于神经系统实现的对内外环境的刺激,所做出的有规律的反应。

4. 心理: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在实践活动中发生发展的,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应,包括心理过程和人格。

5. 兴奋: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变为显著活跃的状态的过程。

6. 抑制: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阻止皮层的兴奋和器官机能的活动。

7. 动型:即动力定型,是指一系列刺激引起的一系列反应,经训练巩固后,刺激系列的第一个刺激一出现,反应系列就一次出现。

8. 反映:有机体接受和回答客观事物影响的活动过程。

(物质与物质相互作用并留下痕迹的过程)9. 意识:意识是指人以感觉、知觉、记忆和思维等心理活动过程为基础的系统整体,对自己身心状态与外界环境变化的觉知和认识。

10. 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11. 有意注意: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12. 有意后注意:是指事前有预定的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13. 感受性:人的感觉系统机能的基本指标。

14. 绝对阈限:指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

15. 差别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同类性质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差异量称为差别感觉阈限。

16. 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17. 联觉: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是感觉相互作用的另一种表现。

18. 知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

19. 空间知觉:空间知觉是人对物体的形状、大小、深度(距离)、方位等空间特性的知觉。

心理学知识点 - A

心理学知识点 - A

章节练习1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

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人有意识,有自觉能动性。

3.心理学是探索心理现象及其活动的规律,并将其研究成果加以体系化的学问。

4.人的心理有内容和形式两个侧面。

5.心理内容具有相当大的情境性和主观性。

6.科学研究的重要特点是有自己研究的独立对象、范围和体系,能客观的发现规律7.心理学通常从两个方面去研究人的心理:共同的心理内容和个性差异8.情感和是意志与认识活动密不可分且有区别的意识的两种表现形式。

9.人的意识中具有核心意义的是对社会的认识、社会情感、改变社会环境的意志10.心理学的基本任务包括两方面理论任务、应用任务。

11.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论原则包括:客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教育系原则。

12.心理学与1860年,由费希纳和冯特等人开始采用实验法并逐渐从哲学、生理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开学。

13.心理学研究的指导思想是(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14.实验法包括实验室试验、自然实验两种形式。

15.观察法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式。

16.心理学研究的方法主有观察法、实验法、问卷调查及相关法17.普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基础学科或总学科,具有总体性、概括性18.发展心理学包括动物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19.教育心理学既是一门理论型学科也是应用最广的学科20.布鲁纳课程改革论.赞可夫教学新体系.比内智力量表.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一、简述心理学与教育的关系?1.要提高教育工作的自觉性,必须了解心理学2.综合教育实际开展研究,有助于心理学的发展3.心理学与当代教学改革二、简述心理学研究的原则?1.客观性原则;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予以揭示而不凭臆测加以弯曲,是一切科学都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2.分析与综合原则又叫系统性原则3.教育性原则三、简述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实验室实验,自然实验问卷调查及其相关法个案法教育经验总结法作品分析法四、心理内容和心里形式的关系?内容和形式是统一不可分的。

考研-普通心理学重点题考试题及答案

考研-普通心理学重点题考试题及答案

考研-普通心理学重点题考试题及答案1人从较亮处进入较暗处时,一开始什么也看不见,经过一段时间视觉逐渐恢复的现象是()。

A、视觉锥体细胞开始活跃B、视觉细胞中视色素开始分解C、视黄醛和蛋白开始结合D、适应的时间很快参考答案:C解析:视紫红质(由视黄醛和视蛋白组成)是一种化学感光物质,在曝光时被破坏变色,在暗适应中又重新合成而恢复活性。

2.小学中年级儿童的概括能力主要处于()。

A、直观形象水平B、形象抽象水平C、初步本质抽象水平D、本质抽象水平参考答案:B解析:小学儿童概括能力的发展趋势是:一年级基本上属于直观形象水平;二、三年级从直观形象水平向形象抽象水平过渡;四、五年级大多数儿童进入了本质抽象水平。

3.罗杰•斯佩里所做的“割裂脑”实验()。

A、采用一个有趣的相片嵌合(两个不同人的相片各取一半嵌合而成)进行实验B、证明了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在于大脑C、证明了对右利手的人来说,左半球言语功能占优势,右半球空间知觉占优势D、证明了对右利手的人来说,右半球言语功能占优势,左半球空间知觉占优势参考答案:C解析:裂脑研究说明,两半球可能具有不同的功能。

语言功能主要定位在左半球,该半球主要负责言语、阅读、书写、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等。

而知觉物体的空间关系、情绪、欣赏音乐和艺术等则定位于右半球。

4.关于气质的说法以下哪种正确?OA、可用于评估智商B、可用于评估情商C、具有择业价值D、有优劣之分参考答案:C解析:气质不能决定一个人的成就,任何气质的人只要经过自己的努力都能在不同实践领域中取得成就,也可能成为平庸无为的人。

不同气质类型的人适合不同的职业,所以气质类型具有择业价值。

5.儿童记忆策略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A、复述、组织、归类B、复述、经过诱导使用策略、主动而自觉地采用策略C、没有策略、经过诱导使用策略、主动而自觉地采用策略D、没有策略、组织、主动而自觉地采用策略参考答案:C解析:儿童运用记忆策略经历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

普通心理学形考试题及答案

普通心理学形考试题及答案

普通心理学形考试题及答案普通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活动规律和心理现象的科学。

本套试题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普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心理学的三大分支是:A. 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B. 生物心理学、行为心理学、认知心理学C. 临床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工业心理学D. 神经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答案:B2.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人的心理活动主要由以下哪个结构控制?A. 前意识B. 潜意识C. 意识D. 无意识答案:B3. 下列哪项不是记忆的阶段?A. 编码B. 保持C. 回忆D. 遗忘答案:D4. 认知失调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A. 皮亚杰B. 马斯洛C. 费斯汀格D. 罗杰斯答案:C5. 以下哪个选项是情绪的基本类型?A. 快乐B. 悲伤C. 愤怒D. 所有选项都是答案:D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6.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案例研究法7. 心理测量学是研究________和________的科学。

答案:心理测试、心理测量8. 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的进程是________的。

答案:先快后慢9.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是个体如何受到________和________的影响。

答案:社会环境、他人行为10. 认知失调理论认为,当个体的行为与________不一致时,会产生心理不适。

答案:态度或信念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简述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条件反射的区别。

答案:经典条件反射是指通过反复的配对,使得原本中性的刺激能够引发原本只有条件刺激才能引发的行为反应。

操作条件反射则是指个体的行为受到其后果的影响,如果行为之后跟随着积极的后果,那么该行为在未来发生的概率会增加;如果跟随着消极的后果,则行为发生的概率会减少。

普通心理学基础讲义 第一章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普通心理学基础讲义	第一章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第一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选择题)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选择题、简答题)三、主要的心理学流派(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

心理学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也研究动物的心理。

1、个体心理个体心理是个人所具有的心理现象。

(1)信息加工过程:即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言语等。

感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而引起的人脑对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

记忆:记忆是在人的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思维:人运用人脑中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间接地、概括地认识事物,揭露事物的本质及其内在的联系和规律,形成对事物的概念,进行推理和判断,解决面临的问题,这就是思维。

言语:利用语言把自己认识活动的成果与别人进行交流,接受别人的经验,传达自己的感情的过程。

(2)行为调节和控制:包括动机、情绪情感等。

动机:推动人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

情绪情感:人在加工外界输入的信息时,不仅能认识事物的属性、特性及其关系,还会形成对事物的态度,产生满意、不满意、喜爱、厌恶、憎恨等主观体验,这就是情绪。

(3)人的心理特性:包括能力和人格。

人在获得和应用知识的过程中,或者说在信息加工过程中,还会形成各种各样的心理特性,显示出人和人之间的心理差异。

能力: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保证某种活动顺利完成所必备的心理特征。

人格: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

主要有气质、性格、认知风格等构成。

2、个体行为行为指有机体的反应系统,它由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

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和分析人的行为来客观地研究人的心理。

3、个体意识与无意识意识由人的认知、情绪、情感、欲望等构成,是人们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内部资源。

意识具有目的性,能觉察到外部事物的存在和自己的内部心理活动。

2016年普通心理学辨析题集锦

2016年普通心理学辨析题集锦

普通心理学辨析题集锦第一章绪论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2、望梅止渴、谈虎色变这类反射活动属于无条件反射。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无条件反射是先天的、生来就有的不需要学习就会的反射。

条件反射是指在无条件反射基础上,经过后天学习和训练建立起来的反射活动。

如望梅止渴、谈虎色变等都属于条件反射活动。

3、高级神经系统的基本过程就是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

这种观点是正确的。

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就是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

兴奋过程是跟有机体的某些活动的发动和加强相联系的;抑制过程是跟有机体的某些活动的停止或减弱相联系的。

尽管他们的作用是完全相反对立的,但他们是相互依存,可以相互转化的。

有机体的一切反射活动都是由这两种神经过程的相互关系决定的。

第二章感觉和知觉1、知觉和感觉是一回事。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应和感官系统的察觉情况。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感觉和知觉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

感觉和知觉的区别表现在:感觉和知觉是不同的心理过程,感觉反映的是事物的个别属性,知觉反映的是事物的整体,即事物的各种不同属性、各个部分及其相互关系;感觉仅依赖个别感觉器官的活动,而知觉依赖多种感觉器官的联合活动;感觉不依赖于个人的知识和经验,知觉却受个人知识经验的影响。

同一物体,不同的人对它的感觉是类似的,但对它的知觉就会有差别,知识经验越丰富对物体的知觉越完善,越全面。

感觉和知觉也是相联系的。

它们都是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反映;都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初级形式,反映的是事物的外部特征和外部联系;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没有感觉,也就没有知觉。

我们感觉到的事物的个别属性越多、越丰富,对事物的知觉也就越准确、越完整,但知觉并不是感觉的简单相加,因为在知觉过程中还有人的主观经验在起作用,人们要借助已有的经验去解释所获得的当前事物的感觉信息,从而对当前事物作出识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研普通心理学知识点之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
普通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学基本原理和心理现象的一般规律的心理学,是所有心理学分支的基础和一般的学科,也是心理学专业学生入门的第一门专业课程。

因此,要注重对普通心理学的复习。

 
第一章关于心理学的研究
一、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

1、个体心理
个体心理异常复杂,分为认知、动机和情绪、能力和人格三方面。

认知,是人的基本的心理过程。

人们获得知识的过程开始于感觉和知觉。

感觉是对事物个别属性和特性的认识,知觉是对事物的整体及其联系与关系的认识。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但不是感觉的简单相加。

2、个体的现象与行为
引起行为的刺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起作用。

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从外部行为推测内部心理过程,是心理学研究的一条基本法则,即通过对行为的客观记录、分析和测量来揭示人的心理现象的规律。

3、个体意识与无意识
人的意识是由认知、情绪、情感、欲望等构成的一种丰富而稳定的内在世界,是人们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内部资源,是人的意识的第一个特点
人的活动具有明确目的,能够预先计划达到目的的方法和手段,这是人的意识的另一特点。

人不仅能意识到客体的存在,而且具有自我意识;不仅能认识事物,还能揭露和掌握认识过程的规律。

人在梦境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多数是在无意识情况下出现的。

人在清醒的时候有些心理现象也是无意识的。

意识是让你的精神活动的重要特征,只有精神错乱、大脑损伤的病人,他们的行为才失去意识的控制,而完全为无意识的欲望支配。

4、社会心理与个体心理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二、心理学的任务
1、心理学要研究的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心理过程,心理结构,心理的脑机制,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心理与环境。

2、心理学研究的类型
因果研究:揭示心理现象的因果关系。

相关研究
个案研究
3、研究心理学的意义
理论意义:正确描述和解释人的心理现象的实质和起源,对破除迷信,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有重要意义
实践意义:揭示心理现象的规律,有助于人们运用这些规律去预测和控制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从而为不同领域的实践服务。

4、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普通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处于基础学科的地位。

生理心理学和心理生理学,研究心理现象的生理机制。

前者以脑的形态和功能参数为自变量,观察不同生理状态下的行为或心理活动的变化。

后者研究心理活动的变化引起的生理功能的变化。

发展心理学,研究心理的种系发展和人的心理的个体发展。

前者叫比较心理学,后者叫毕生发展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
医学心理学
工程心理学,与管理心理学相结合为工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
5、心理学是一门中间学科,或称边缘学科。

一名心理学家常常需要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方面的知识素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