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学课程整体设计介绍课件

合集下载

儿科总论课件

儿科总论课件

神经、精神发育(三)神经反射:48ppt课件.
神经、精神发育
(四)运动的发育1.平衡与大运动 (1)抬头
神经、精神发育(四)运动的发育49ppt课件.
神经、精神发育
(四)运动的发育1.平衡与大运动 (2)坐
神经、精神发育(四)运动的发育50ppt课件.
神经、精神发育
(四)运动的发育1.平衡与大运动 (3)翻身 (4)爬
到生殖功能基本发育成熟、
身高
儿童时期的基本特点
1个体差异、性别差异和年龄差异2对疾病造成损伤的恢复能力强3自身防护能力较弱,易受各种不良因素影响,应特别注重预防保健工作
儿童时期的基本特点1个体差异、性别差异和年龄差异21ppt课
儿科的特点
1小儿解剖生理特点解剖、生理、免疫2小儿心理社会特点3儿科临床特点病理特点、疾病种类、临床表现、诊断、治疗、预后、预防方面
30ppt课件.
小儿身高(长)估计公式:
出生时平均为50厘米1岁时身长为75厘米2岁时身长为85-87厘米2-12岁身长(cm)=年龄x7+75
小儿身高(长)估计公式:出生时平均为50厘米31ppt课件.
胎儿至成人头与身长的比例
胎儿至成人头与身长的比例32ppt课件.
3坐高(顶臀长): 头顶到坐骨结节的长度 代表头颅与脊柱的生长
33ppt课件.
4、头围 头围:经眉弓至枕后结节环绕一周的长度。代表脑和颅骨的发育 2岁以内最有意义。过小:小头畸形;过大:脑积水、脑发育不良和佝偻病 出生时头围:33-34cm 1岁时头围为46cm 2岁时头围为48cm 5岁时头围为50cm 15岁时接近成人,头围约54-58cm
4、头围34ppt课件.
5、胸围 胸围:沿乳头下缘水平绕胸一周的长度。代表肺与胸廓的发育 出生时胸围比头围小1-2cm 1岁时胸围约等于头围 1岁至青春前期胸围大于头围约为头围ƴ腹围

《儿科学》医学课件-PPT课件13份

《儿科学》医学课件-PPT课件13份

肺炎
讨论儿童肺炎的症状、预防和 治疗方法。
鼻炎
探讨儿童鼻炎的原因、症状和 治疗方法。
儿童消化系统疾病
Hale Waihona Puke 1便秘2探讨儿童便秘的原因、症状和预防措施。
3
腹泻
介绍儿童腹泻的常见原因、症状和治疗 方法。
胃炎
讨论儿童胃炎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儿童泌尿系统疾病
1 尿路感染
介绍儿童尿路感染的症状、 治疗和预防方法。
常见饮食问题
讨论儿童可能遇到的饮食问 题和解决方案。
婴幼儿常见疾病
1
病毒感染
介绍婴幼儿最常见的病毒感染,如感冒
皮肤问题
2
和腹泻。
讨论婴幼儿可能遇到的皮肤问题,如湿
疹和尿布疹。
3
呼吸道问题
介绍婴幼儿常见的呼吸道问题,如哮喘 和肺炎。
儿童心理健康
游戏与互动
探讨游戏和互动对儿童心理健康 的积极影响。
情绪管理
《儿科学》医学课件
这份医学课件共有13份幻灯片,涵盖了儿科学的各个方面。从儿科学概述到 不同系统的疾病,我们将为您详细介绍。
儿科学概述
1 儿科学定义
2 儿科医生的角色
儿科学是研究儿童生长发育、 疾病和健康的医学科学。
儿科医生负责诊断和治疗儿 童相关疾病,提供儿童健康 咨询。
3 重要性
儿科学对于儿童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确保他们获得良好的医疗照 顾。
压力管理
提供儿童情绪管理的技巧和策略。
探索儿童压力管理的方法,帮助 他们应对挑战。
儿童神经系统疾病
1 脑损伤
讨论儿童可能面临的头部损 伤和脑损伤,如脑震荡。
2 癫痫
介绍儿童癫痫的症状、诊断 和治疗。

中医儿科学ppt课件

中医儿科学ppt课件
力。
03
中医儿科疾病诊断与治疗
常见儿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感冒
感冒是儿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中医认为感冒多由外感风邪所致 。治疗感冒的方法包括解表散寒
、清热解毒等。
咳嗽
咳嗽是儿科常见的呼吸道症状,中 医认为咳嗽多由肺热、肺燥或肺气 虚所致。治疗咳嗽的方法包括清肺 止咳、润肺止咳等。
腹泻
腹泻是儿科常见的消化系统症状, 中医认为腹泻多由脾胃虚弱、消化 不良所致。治疗腹泻的方法包括健 脾止泻、消食导滞等。
中医儿科学与其他医学的差异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中医儿科学与西医儿科在理论和实践上存在一定差异。
中医儿科学和西医儿科在理论和实践上存在一定差异。中 医儿科学注重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强调小儿的体质调理 和个体化治疗;而西医儿科则更注重病因和病理生理学机 制的研究,强调病因治疗和标准化治疗。此外,中医儿科 学在预防保健方面也有着独特的理论和方法,如小儿推拿 、穴位敷贴等,在提高小儿身体素质和免疫力方面具有显 著效果。
中医儿科学与其他医学的交叉研究
中西医结合
01
中医儿科学与西医儿科在临床实践中相互借鉴,中西医结合治
疗小儿疾病取得良好效果。
跨学科研究
02
中医儿科学与心理学、环境学等学科交叉融合,拓展了研究领
域和治疗方法。
国际化交流
03
中医儿科学在国际学术交流中逐渐受到关注和认可,为全球儿
童健康提供更多选择。
中医儿科学的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05
中医儿科学的未来发展与 展望
中医儿科学的现代研究进展
1 2
针灸治疗
针灸在中医儿科学中应用广泛,现代研究证实针 灸对小儿常见疾病如哮喘、腹泻等有显著疗效。

儿科学总论课件ptt

儿科学总论课件ptt
7
第一节 儿科学的范围
一切涉及小儿时期健康和卫生的问题都属于儿 科的范畴。
包括:预防儿科学、发育儿科学、临床儿科学。 预防儿科学:各种传染病的预防,还有:增强
体质,提高免疫力,加强心理卫生,防止意外 等。
发育儿科学:体格生长、心理发育、智能发展 等。
临床儿科学即儿科诊疗学:疾病的诊断、治疗。 又分成:小儿呼吸、小儿血液、小儿心血管、 小儿内分泌、小儿肾脏等。
12
(五)营养代谢:小儿生长快,代谢旺, 对营养物质需求多,特别是蛋白质,和 水,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恩格 斯)
13
二 临床方面
(一)疾病种类:小儿先天性、遗传性、 感染性疾病多,如先天性心脏病、唇裂、 白血病;成人则高血压、冠心病、中风、 癌肿多。
14
(二)临床表现: 小儿:起病急,来势凶,多脏器受累,
24
现代: (1)1943年,诸福棠教授编写《实用儿科
学》;
(2)各种传染病发病率大幅下降; 60年代消灭天花 90年代消灭恢髓炎
目前又消灭了白喉和新生儿破伤风、麻疹、乙 脑、流脑发病率降至0.1/10万/以下。
(3)婴儿死亡率大大下降; (4)出生率明显下降
25
感染性疾病:小儿:氨基甙类不能用喹诺酮类不能用 Nhomakorabea17
第三节 小儿年龄分期及特点
(一)胎儿期: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约280天。
临床分:妊娠早期:从受精卵—12周,胎儿形成,可 分男女。
妊娠中期:13周—28周,器官成熟。
妊娠晚期:满28周—40周,肌肉发育脂肪积累
胎儿期完全依靠母体而生存,所以,母体的健康、营 养、情绪、环境、疾病等对胎儿生长发育影响极大, 心理因素亦很重要。
早期教育,注意保护,预防接种。 (六)学龄期:从入学-青春期。 此期,加强教育,好好培养,保护眼睛,

《儿科学》ppt模板 第一章 儿科基础

《儿科学》ppt模板 第一章 儿科基础

摄入不足 胎粪排出 水分丢失
体重下降(3%-9%)
第三节 体格生长
体重增长规律 1. 年龄愈小,增长速度愈快
2. 生后3个月为出生时的2倍
3. 1岁时为出生时的3倍
4. 2岁时约为出生时的4倍
5. 2岁至青春期前年增长约为2kg
小儿体重估算公式:
1-6Y
出生体重+月龄x7
7-12Y
6+月龄x0.25
儿科学 第一章 儿科基础
授课教师:张三
儿童年龄分期
第一节 儿童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
胎儿期
指从受孕到出生,(从受精算起为40周,280 天)
特点 ① 各系统的器官发育迅速,重要器官发育已见
雏形。 ② 胎儿完全依赖母体生存,对母体不利因素均
影响胎儿发育。
第一节 儿童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
新生儿期
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时开始到28天之前。
第二节 生长发育
第二节 生长发育 (二)影响因素
内在因素 1. 遗传:最重要因素,决定轨迹,特征,潜力 外在因素 1. 营养:儿童生长发育需要充足的营养素供给 2. 孕母情况:宫内生长环境 3. 家庭和社会环境 :良好的居住环境,健康的生活习惯... 4. 疾病:不可忽视的因素
第三节 体格生长
第四节 神经心理发育
(二)感知发育 嗅觉
新生儿 对有气味的物质发生反应 7-8个月 7-8个月
皮肤觉(触觉 温度觉 痛觉)
新生儿 触觉发达,温觉(冷)灵敏,痛觉迟钝
2个月 3个月
对痛觉有反应 温觉精细分化
第四节 神经心理发育 (三)运动发育
第四节 神经心理发育 (三)运动发育
第四节 神经心理发育 (三)运动发育
乳牙 共20个,约6个月开始出牙,正常范围4-10 个月,一般在3岁前出齐 乳牙萌出顺序:下颌早于上颌,自前向后

儿科学教学课件及教案

儿科学教学课件及教案

儿科学教学课件及教案教学课件: 儿科学导论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介绍儿科学的基本概念、常见疾病及治疗方案、预防措施等内容,为未来从事儿科临床工作的医学生提供必要的知识基础,培养其对儿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儿科学基本概念(1) 儿科学的定义及研究范围(2) 儿童生长发育的生理特点(3) 儿童时期常见疾病的特点2. 儿科常见疾病及治疗方案(1) 儿童感染性疾病及治疗(2) 呼吸系统疾病及治疗(3) 消化系统疾病及治疗(4) 泌尿系统疾病及治疗(5) 神经系统疾病及治疗(6) 其他常见疾病及治疗3. 儿童预防接种(1) 疫苗种类及接种时间(2) 疫苗的作用及意义(3) 疫苗接种的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三、教学目标1. 熟悉儿科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范围,掌握儿童生长发育的生理特点。

2. 熟悉常见儿科疾病的特点、治疗方案及预防措施。

3. 掌握儿童时期预防接种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熟悉疫苗的种类、接种时间、作用及意义,掌握疫苗接种的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PPT等多媒体教具详细介绍儿科学的基础理论和常见疾病的治疗方案。

2. 互动讨论:通过案例讨论、问题解答等形式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 实验操作:通过模拟接种等实践操作,使学生掌握实际操作技能。

五、教学评估1. 考试成绩评估:通过期末考试来考察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2. 平时表现评估: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方式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效果。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儿科学》等相关经典教材。

2. 多媒体教具:PPT、视频等多媒体教具。

3. 实验室设备:模拟接种装置等实验室设备。

七、教学安排周次 | 内容 | 含义---|---|---第一周 | 儿科学基本概念 | 熟悉儿科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范围,掌握儿童生长发育的生理特点。

第二周 | 儿童感染性疾病及治疗 | 熟悉常见的儿童感染性疾病的特点、治疗方案及预防措施。

第三周 | 呼吸系统疾病及治疗 | 熟悉常见的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特点、治疗方案及预防措施。

儿科专业课程课件PPT

儿科专业课程课件PPT

认识儿科医生的就业前景和发展机会。
儿科常见疾病分类
1
呼吸系统疾病
了解儿童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及其分类。
2
循环系统疾病
探索影响儿童心脏和血液循环的常见疾病。
3
消化系统疾病
学习儿童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类型和特征。
4
神经系统疾病
理解不同类型的儿童神经系统疾病及其症状。
儿科常见临床表现
发热
和健康推荐。
婴幼儿喂养指南
1
母乳喂养
指导母亲正确喂养和哺乳婴儿。
配方奶喂养
2
了解选择适合婴幼儿的配方奶及喂养方
法。
3
固体食品引进
介绍婴幼儿逐步引入固体食品的时间表
和方法。
儿科药物治疗原则
1
药物安全性
2
了解儿童药物使用的安全性和副作用。
3
用药适应症
掌握常用儿科药物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方法。
儿童常见体格检查指标及方法
体格指标
年龄段
常见检查方法
身高和体重
0-18岁
身高计、体重秤
头围
婴儿期
软尺测量
肺听诊
所有年龄段
听诊器
心脏听诊
所有年龄段
听诊器
儿童生长发育评估
生长曲线解读
发育里程碑
营养需求
学习如何解读和评估儿童生长曲
了解儿童发育的关键里程碑和正
掌握儿童不同年龄段的营养需求 Nhomakorabea线图。常范围。
儿科专业课程课件PPT
欢迎来到儿科专业课程课件PPT。本课程将深入介绍儿科领域的知识和技巧,
帮助你更好地了解和处理儿童的健康问题。
儿科专业介绍

儿科学PPT课件ppt课件

儿科学PPT课件ppt课件
临床表现
1.反复和慢性感染 免疫缺陷最常见的表现是感染, 呈现反复、严重、持久的感染。
▪ (1)感染发生的年龄:40%的病例起病于1岁以 内,1~5岁为40%,6~16岁为15%,仅5%发 病于成人。
▪ (2)感染的部位:以呼吸道最常见;其次为胃 肠道、皮肤感染,也可为全身性感染,如败血症 等。
▪ (3)感染的病原体
▪ 3.了解:免疫缺陷病、风湿热、皮肤黏膜淋巴结综 合征、过敏性紫癜的发病机制。
2
第八章 免疫性疾病
第一节 儿童免疫系统发育特点
第一节 儿童免疫系统发育特点
免疫(immunity)
▪ 是机体的生理性保护机制,其本质为识别 自身,排除异己;具体功能包括防御感染 ,清除衰老、损伤或死亡的细胞,识别和 清除突变细胞。
31
第三节 风湿热
▪ 5.皮肤症状
▪ (1)皮下小结:见于2%-16 %的患儿,表 现为圆形、质硬、无压痛、可活动结节,直 径0.1~1cm,分布于肘、腕、膝、踝等关 节伸侧或枕部、前额、脊柱脊突、肌腱附着 处。起病后数周出现,经2~4周消失。常 伴严重心脏炎。
32
第三节 风湿热
▪ 5.皮肤症状
▪ (2)环形红斑:出
现率6%-25%,为
在躯干和四肢近端
屈侧皮肤出现环形
或半环形边界明显
的淡红色斑,大小
不等,可持续数周

33
第三节 风湿热
辅助检查
▪ 1.链球菌感染证据
▪ 咽拭子培养 ▪ 血清抗链球菌溶血素O (ASO) ▪ 抗脱氧核糖核酸酶B(anti-DNaseB)、抗链球菌激酶
(ASK)、抗透明质酸酶(AH) 。
治疗
▪ 3.免疫重建
▪ 如胸腺组织移植、干细胞移植(骨髓移植、 脐血干细胞移植)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一、课程设置
2、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儿科学课程的人才培养模式设计主要包 括: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条件、 培养途径等的选择与确定。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一、课程设置
临床课的基础,也是掌握临床专业 技能的一门主课。在儿科学教学中,始终以职 业能力培养为重点,按照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和基本技能的要求来培养。注重人才综合素质 的培养,使其成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掌握临 床儿科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能够从事临床基层儿科工作的实用型人才。
实验八 造血系统病例讨论
学时 2 2 2 2 2 2
1
1


14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二、教学内容设计
(三)选用教材及网络教学资源建设
本课程选用《儿科学》第五版教材进行教学, 该教材是卫生部规划教材,全国医学高等专科 学校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供临床医学 专业用。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一、课程设置
1、课程性质与作用
《儿科学》是临床医学专业必修课程,是为达 到培养临床专业高技能人才目标所设课程中的 重要职业能力课。
以加强对学生基本技能及临床逻辑思维能力训 练为手段,目的是为了培养适合我国国情的基 层社区临床医技人员。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 职业素养养成起主要支撑或明显促进作用。
其成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掌握临床儿科学 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从 事临床基层儿科工作的实用技能型人才,为 学生将来的实际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二、教学内容设计
(二)实验课教学设计
2、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一、课程设置
1、课程性质与作用
本课程突出高职高专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定位, 应把课程教育思想、观念与教学实际联系起来, 按照实际、实用、实践的原则,理论课程以 “必须、够用”为度,以职业技能训练为核心, 以就业为导向,全面有序地进行课程改革,以 适应新形式下对儿科卫技人才培养的新观念。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序号 1 2 3 4 5 6
7
8
实验名称 实验一 儿童生长发育录像 实验二 儿童保健、儿科体检 实验三 配乳法 实验四 营养性疾病病例讨论 实验五 新生儿疾病病例讨论 实验六 消化系统疾病病例讨论
实验七 呼吸系统病例讨论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课程概况
《儿科学》是一门研究小儿生长发 育规律,提高儿童保健及疾病防治 质量,为儿童服务的医学科学。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课程整体设计介绍
一、课程设置 二、教学内容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四、教学队伍 五、实践条件 六、教学效果 七、特色与创新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一、课程设置
2、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高等职业教育是为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 识和较强实践能力,适应生产建设、管 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技能型 人才。高技能型的儿科医学人才应是毕 业后能服务于农村、基层社区的专门人 才。
4
2
第三章:儿童保健与疾病防治原则
4
2
2
第四章:营养与营养障碍性疾病
12
8
4
第五章:新生儿及新生儿疾病
12
10
2
第六章:消化系统疾病
8
6
2
第七章:呼吸系统疾病
4
3
1
第八章:循环系统疾病
4
4
第九章:泌尿系统疾病
4
4
第十章:造血系统疾病
4
3
1
第十一章:神经系统疾病
2
2
第十二章:风湿性疾病
自学
第十三章:遗传代谢内分泌疾病
二、教学内容设计
(一)理论课教学设计 1、目标 培养目标定位:旨在培养具有良好职业
道德,掌握临床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 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从事临床基层工 作的综合能力强的高技能实用型人才。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二、教学内容设计
(一)理论课教学设计
目前儿科学所有课件、案例、习题、实训实习 项目、学习指南等教学相关资料齐全,满足网 络课程教学需要。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二、教学内容设计
《儿科学》教学内容选取依据临床常见 病、多发病及教学大纲安排课时,其中 部分临床少见病内容安排自学,为临床 实践打基础。
儿科临床实践历时8周。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二、教学内容设计
(一)理论课教学设计 3、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学时分配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内容
学 时 理论课 实验课
第一章:绪论
2
2
第二章:生长发育
6
2
2
第十四章:免疫与免疫缺陷病
自学
第十五章:结核病
自学
第十六章:寄生虫病
自学
第十七章:常见急症
2
2
合计
66
52
14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二、教学内容设计
(二)实验课教学设计 1、目标: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 通过《儿科学》课程的实验、实践教学,使
2、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适用性 《儿科学》教学内容主要讲授儿科学基础知识,儿
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的理论知识,并重点讲解几个重 要疾病。 应用多媒体技术使教学内容表现丰富,充分调动学 生的求知欲和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结合临床和增加教材以外的儿科学新进展内容,鼓 励学生参加各类学术讲座,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 良好的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