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和淀粉》教案

《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和淀粉》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和淀粉的鉴定方法;(2)掌握实验操作步骤,能够独立完成实验并正确观察实验现象;(3)能够分析实验结果,对生物组织中的成分进行鉴定。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2)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3)通过实验结果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生物学实验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严谨治学的态度;(3)培养学生关注生命科学,提高综合素质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和淀粉的鉴定方法;(2)实验操作步骤和实验现象的观察。

2. 教学难点:(1)实验操作的技巧和实验现象的解读;(2)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归纳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生物组织样本(如苹果、花生、鸡蛋清、马铃薯等);2. 实验试剂:斐林试剂、苏丹Ⅲ染液、双缩脲试剂、碘液等;3. 实验仪器:显微镜、试管、滴定管、玻璃棒、培养皿等;4. 教学PPT和实验指导书。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和淀粉的鉴定方法;2. 讲解与演示:教师讲解实验原理、实验操作步骤和实验现象的观察,并进行实验演示;3. 学生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4. 实验结果观察与分析: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讨论;五、课后作业2. 思考题:思考实验过程中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3.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了解实验原理和实验操作步骤。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和实验操作的准确性;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的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的描述是否准确;3. 思考题:评估学生的思考题答案,判断其对实验过程的理解程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学生互评:组织学生进行互评,评价同伴的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

《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教案

《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的检测方法;(2)学会使用斐林试剂、苏丹Ⅲ染液和双缩脲试剂进行实验操作;(3)能够分析实验结果,判断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的存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验技能;(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生物学实验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还原糖的检测(1)介绍斐林试剂的使用方法和实验现象;(2)讲解还原糖与非还原糖的区别;(3)演示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

2. 脂肪的检测(1)介绍苏丹Ⅲ染液的使用方法和实验现象;(2)讲解脂肪的鉴定原理;(3)演示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的检测方法;(2)实验操作步骤和实验现象。

2. 教学难点:(1)实验操作的技巧;(2)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与判断。

四、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苹果、花生、鸡蛋等。

2. 实验试剂:斐林试剂、苏丹Ⅲ染液、双缩脲试剂等。

3. 实验仪器:试管、滴定管、显微镜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细胞的组成成分;(2)提问:如何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2. 讲解与演示:(1)讲解还原糖的检测方法及实验现象;(2)演示脂肪的检测方法及实验现象;(3)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判断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的存在?3. 学生实验:(1)分组进行实验,每组选择一种生物组织进行检测;(2)学生动手操作,记录实验现象;(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结果分析:(1)学生汇报实验结果;(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判断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的存在。

(2)学生反思实验过程中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

六、教学拓展1. 探讨生物组织中其他有机物的检测方法,如淀粉、核酸等;2. 介绍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检测在科研和医学领域的应用;3. 思考如何优化实验方案,提高检测准确性。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课堂实验教学设计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课堂实验教学设计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课堂实验教学设计一、实验内容分析:1.理论知识的讲解:还原糖、蛋白质、脂肪三类有机化合物与某些化学试剂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以此为根据来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这三类有机物的存在,对学生来说是全新的知识点,需要识记确认。

学生要识记化学试剂的名称(斐林试剂、双缩脲试剂,苏丹Ⅲ)和相应的组成成分以及产生的相应的颜色,容易混淆。

2实验的操作技能的训练:滴加溶液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如不要接触管壁等,,化学里面已经讲过。

本实验操作的试剂多,容易混乱,需要训练学生用过的器材及时送回原处的实验习惯。

本实验脂肪的检测和观察需要进行显微镜的操作,显微镜的使用在初三时已经训练过,但是到高二已经事隔一年。

在本实验之前有一个实验《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应该对显微镜的使用重新复习讲解,对高倍的物镜的使用进行训练,这样就为本实验扫清了显微镜使用的障碍。

3.探究的过程:先假设、预期待测的组织样液可能发生的颜色反应,实验操作后观察结果是否像预期的那样发生颜色反应。

待测样液的选择,要考虑组织样液本身的颜色遮盖特定的颜色反应的情况,表格的设计提前做好,对学生实验操作有一个预设实验方案,指导操作的作用。

二、设计思路:还原糖、蛋白质、脂肪三类有机化合物与某些化学试剂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对学生来说是全新的知识点,实际上类似的知识在初中遇见过,那就是淀粉遇碘变蓝色,由此引出,学生对全新知识容易接受和理解认同。

先用一个课时来讲解实验原理,引导设计探究实验方案。

再用一课时来进行实验操作。

三、实验目标:1.掌握鉴定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基本方法。

知道实验原理。

2.养成有序取用器材,用过的器材及时送回原处,有条理的实验操作习惯。

3. 熟练使用高倍物镜。

练习徒手切片的制作。

4.在探究实验中培养科学严谨的研究能力和学习设计实验的方法。

四、实验准备:1.实验材料:检测的组织样液由实验老师准备,用榨汁机或豆浆机加水研磨,梨匀浆比苹果匀浆效果好一些,大约十分钟之内不会氧化变色。

高中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性糖脂肪和蛋白质实验教学教案

高中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性糖脂肪和蛋白质实验教学教案

实验教学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一节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性糖、脂肪和蛋白质济南二中王磊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说出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性糖、脂肪和蛋白质的存在以及鉴定原理。

能力目标:运用学生分组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猜想、观察、推理、分析综合的能力和创造思维的能力。

情感目标:学生参与实验,养成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检测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性糖、脂肪和蛋白质。

三、教学难点检测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性糖、脂肪和蛋白质。

四、教学方法可采用讨论与学生实验方式进行教学。

五、教具准备1.教师材料用品:蛋白质悬液、质量分数为1%的淀粉溶液、质量分数为1%的葡萄糖溶液、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食用油、蛋清、马铃薯匀浆、苹果匀浆、鲜肝提取液、花生种子和匀浆;双缩脲试剂、碘溶液、质量分数为1%的硝酸银溶液、班氏试剂、苏丹Ⅲ染液;4支试管、双面刀片、显微镜。

2.学生调查并预测蛋清、马铃薯匀浆、苹果匀浆、鲜肝提取液、花生种子和匀浆中糖类、脂肪、蛋白质的含量,填写表格。

六、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你知道你所吃的食物中,哪些含可溶性还原性糖多、哪些含脂肪多、哪些含蛋白质多吗?想知道吗?那就跟我一起做实验亲自检测一下。

(二)新课探究1.还原性糖的鉴定选材加入试剂颜色变化结论:还原性糖与班氏试剂在加热煮沸的过程中生成砖红色沉淀,从而检测还原性糖的存在。

2.脂肪的鉴定:选材:加入试剂染色:2~3min染色反应:结论:脂肪能被苏丹III 染液染成橘黄色,从而检测脂肪的存在。

3.蛋白质的鉴定。

选材加入试剂染色反应:结论:蛋白质与双缩脲反应呈紫色, 从而检测蛋白质的存在。

七、板书设计八、教学反思本实验成功的关键在于实验材料的选择。

为提高实验效果,应精心选择含糖最高,富还原性糖+班氏试剂砖红色沉淀 脂肪+苏丹Ⅲ染液 橘红色颗粒 蛋白质+双缩脲试剂 紫色溶液含脂肪、蛋白质的生物组织或器官作为实验材料。

选好实验材料是成功的关键。

本实验的三类有机物的鉴定均依据特定的颜色反应,所以在试验中应特别要求学生观察鉴定实际加入前后的颜色变化,并做好记录。

《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教学设计

《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教学设计

《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教学设计《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是教材中第一个验证性实验,本节实验课以“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完整性”为课堂教学的四个基本维度,面向全体学生,以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侧重科学方法教育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为重点,在实验操作中充分发挥小组长的协助作用,分工合作以提高课堂效率。

其次,需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讨论时间,对实验结果进行认真分析,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实验教学分析1、内容分析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是一个面向全体学生的探究实验,新课标教材把此实验安排在学习蛋白质、糖类和脂肪等知识内容之前,目的在于一方面为接下来学习各类有机物奠定感性认识基础,另一方面,由于实验内容的设置上注重学生对材料的选择,对检测结果的预期和实验方案的设计,因此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为以后各章节的探究性实验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2、学情分析高中生的思维水平、学习能力已经发展到较高阶段,乐于并有能力进行自主探究性的学习,实验的内容与日常饮食有关,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学生极易产生学习兴趣,设置不同层次的探究,以适应不同智力水平、性格、兴趣、思维方式学生的需要。

但材料试剂多,规范操作细节多,合作学习显得尤为重要。

3、教学条件分析本实验所用到的材料和各种实验器材都是学校实验室中经常用到的,各种化学试剂、器材的使用都在以前的教学中涉及到,学生应该对此并不陌生。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原理和方法。

难点:实验所用材料多,试剂种类和使用方法多,课堂容量大。

特别对于区分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的成分、配制和使用方法的不同。

突破策略:面对全体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材料仪器准备和学生的情感、知识准备;课堂上发挥小组长的协助管理作用,合理有序地组织教学。

四、实验目标1、知识目标:说明特定的化学试剂能够使生物组织中相应的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简述实验探究的一般方法,主要是根据所选实验材料设计实验并做出预期实验结果。

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

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

《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鉴定实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学会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基本方法,探讨细胞中主要化合物的种类。

②说出生活中常见生物组织细胞中富含的有机物。

2. 能力目标①在理解实验原理,参照实验步骤介绍基础上,学生自行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②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①通过小组进行实验,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

②通过如实地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培养学生认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③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科学的饮食习惯。

二.教学重点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

三.教学难点区分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的成分、配置和使用方法。

四.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材料的准备、试剂的配置。

2.学生准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生活中常见食物中富含的有机物;预习糖类、脂肪、蛋白质鉴定的实验原理。

五.实验目的初步掌握用化学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基本方法。

六.实验原理、材料及方法(一)还原糖的鉴定1.实验原理生物组织中普遍存在着可溶性糖且种类较多,常见的有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和蔗糖。

前三种糖的分子内都含有游离的具还原性的半缩醛羟基,叫做还原性糖。

蔗糖的分子内没有游离的半缩醛羟基,叫做非还原性糖,不具有还原性。

本实验中,用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的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可溶性的非还原性糖。

斐林试剂由质量浓度为0.1的0H溶液和质量浓度为0.05的4溶液配制而成,两者混合后,立即生成淡蓝色的(0H)2沉淀。

(0H)2与加入的还原糖在加热的条件下,能够生成砖红色的20沉淀。

斐林试剂很不稳定,故应将组成斐林试剂的甲液(0.1的0H溶液)和乙液(0.05的4溶液)分别配制、储存,实验时将4~5滴乙液滴入2甲液中,配完后立即使用。

用斐林试剂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溶液的颜色变化过程为:浅蓝色→棕色→砖红色(沉淀)。

2.实验材料(改进)梨的果实。

《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和淀粉》教案

《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和淀粉》教案

《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和淀粉》教案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和淀粉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还原糖、脂肪、蛋白质和淀粉的概念及其在生物体中的重要作用;2.学习如何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蛋白质和淀粉;3.掌握正确使用实验仪器和化学试剂进行实验的方法;4.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观察结果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实验仪器:试管架、试管夹、显微镜、平衡仪等;2.化学试剂:尿糖试剂、苏丹III染液、生物碱试剂、碘液等;3.实验材料:新鲜水果、牛奶、食物样品等;4.教师准备:制作教学PPT、实验操作视频和实验报告模板。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通过展示各类食物和化学物质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这些食物中可能含有哪些物质,并了解这些物质在生物体内的重要作用。

2.理论讲解(20分钟)通过使用教学PPT,讲解还原糖、脂肪、蛋白质和淀粉的概念、结构和在生物体中的作用。

重点强调这些物质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并介绍相应的检测方法。

3.检测方法演示(30分钟)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使用实验操作视频进行演示。

首先演示如何检测还原糖的方法,然后依次演示检测脂肪、蛋白质和淀粉的方法。

同时,解释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和实验结果的判断。

4.学生实验操作(4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4-5人,提供实验材料和化学试剂,让学生按照实验操作视频的步骤进行实验。

每组至少进行还原糖和脂肪的检测,如果时间充足,可以进行蛋白质和淀粉的检测。

5.结果分析与讨论(20分钟)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填写实验报告模板,并分析不同食物样品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和淀粉的含量差异。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质含量的差异对生物体健康可能产生的影响,并进行讨论。

6.总结(10分钟)总结学生实验操作的步骤和实验结果,梳理还原糖、脂肪、蛋白质和淀粉的检测方法。

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并解答学生的问题。

四、教学反思这个教学设计注重理论与实验相结合,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高中生物实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教案

高中生物实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教案

高中生物实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教案【实验一】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一、教学目的初步掌握鉴定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建议教材中本实验安排为验证性实验,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改为探索性实验,安排在讲课之前,或与讲课同步进行。

本实验难度并不大,但内容较多,实验时间较长,因此,必须作周密安排,才能按时完成。

实验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增设教师演示实验。

上课之前,教师应该准备好做演示实验所需的实验材料、用具、仪器和试剂等。

同时,逐项完成还原糖、脂肪、蛋白质3类有机物的鉴定实验。

在实验课上,将3个实验的正确结果分别展示在讲台上,并作扼要的介绍,以便使学生将自己的实验结果与教师的演示实验作比较。

2.实验中学生应分工合作。

在“还原糖的鉴定”实验中,当每组两个学生中的一个制备生物组织样液时,另一个学生可以用酒精灯将水煮开,以便缩短实验的等待时间。

在“脂肪的鉴定”实验中,一个学生制作临时装片时,另一个学生则可以调试显微镜。

另外,在完成前两个实验时,一个学生洗刷试管、清洗玻片和整理显微镜,另一个学生则可以进行后一个实验的操作。

3.关于鉴定还原糖的实验,在加热试管中的溶液时,应该用试管夹夹住试管上部,并放入盛开水的大烧杯中加热。

注意试管底部不要接触烧杯底部,同时试管口不要朝向实验者,以免试管内溶液沸腾时冲出试管,造成烫伤。

如果试管内溶液过于沸腾,可以上提试管夹,使试管底部离开大烧杯中的开水。

4.做鉴定还原糖和蛋白质的实验时,在鉴定之前,可以留出一部分样液,以便与鉴定后的样液的颜色变化作对比,这样可以增强说服力。

5.斐林试剂的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方可使用,切勿将甲液和乙液分别加入组织样液中。

三、参考资料还原糖的鉴定原理生物组织中普遍存在的还原糖种类较多,常见的有葡萄糖、果糖、麦芽糖。

它们的分子内都含有还原性基团(游离醛基或游离酮基,因此叫做还原糖。

蔗糖的分子内没有游离的半缩醛羟基,因此叫做非还原性糖,不具有还原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是教材中第一个验证性实验,本节实验课以“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完整性”为课堂教学的四个基本维度,面向全体学生,以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侧重科学方法教育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为重点,在实验操作中充分发挥小组长的协助作用,分工合作以提高课堂效率。

其次,需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讨论时间,对实验结果进行认真分析,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实验教学分析
1、内容分析
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是一个面向全体学生的探究实验,新课标教材把此实验安排在学习蛋白质、糖类和脂肪等知识内容之前,目的在于一方面为接下来学习各类有机物奠定感性认识基础,另一方面,由于实验内容的设置上注重学生对材料的选择,对检测结果的预期和实验方案的设计,因此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为以后各章节的探究性实验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2、学情分析
高中生的思维水平、学习能力已经发展到较高阶段,乐于并有能力进行自主探究性的学习,实验的内容与日常饮食有关,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学生极易产生学习兴趣,设置不同层次的探究,以适应不同智力水平、性格、兴趣、思维方式学生的需要。

但材料试剂多,规范操作细节多,合作学习显得尤为重要。

3、教学条件分析
本实验所用到的材料和各种实验器材都是学校实验室中经常用到的,各种化学试剂、器材的使用都在以前的教学中涉及到,学生应该对此并不陌生。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原理和方法。

难点:实验所用材料多,试剂种类和使用方法多,课堂容量大。

特别对于区分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的成分、配制和使用方法的不同。

突破策略:面对全体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材料仪器准备和学生的情感、知识准备;课堂上发挥小组长的协助管理作用,合理有序地组织教学。

四、实验目标
1、知识目标:说明特定的化学试剂能够使生物组织中相应的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简述实验探究的一般方法,主要是根据所选实验材料设计实验并做出预期实验结果。

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参与合作学习,形成严谨认真、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按照实验操作规则操作实验,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3、能力目标:尝试用化学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蛋白质和淀粉。

五、实验准备
1、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
常见的还原糖有葡萄糖、果糖和麦芽糖,本实验最理想的实验材料是还原糖含量较高的植物组织,而且要求组织的颜色较浅或近于白色,如苹果和犁的果实。

2、脂肪的鉴定
所用材料要求一脂肪含量高,二有一定大小做徒手切片,花生种子符合本实验的要求。

实验前要将花生种子浸泡3~4h,有利于切成薄片,但浸泡时间也不宜过长,否则组织太软,切
下的薄片不易成形。

3、蛋白质的鉴定
适宜材料有豆浆、鸡蛋清。

若用鸡蛋清,必须按要求稀释,否则影响实验效果,而且实验后易粘住试管壁不易洗刷。

4、试剂的选用
(1)可溶性还原糖鉴定过程中,因斐林试剂很不稳定,故应将组成试剂的两种溶液分别配制,使用是再加以混合,即现配现用。

切不要将甲液和乙液分别加入组织样液中。

在水
浴加热时,试管底部不要触及烧杯底,
以防止试管受热不均匀而爆裂;
并注意试管口也不要朝向自己或他人,防止沸腾的溶液冲出试管造成烫伤。

(2)脂肪鉴定实验键是能否切出符合要求的薄切片,太厚光线不能通过。

(3)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使用双缩脲试剂时,应先加试剂A (NaOH ),造成碱性环境后再加入试剂B (CuSO4),并注意和使用斐林试剂的区别。

六、教学流程图
糖尿病号称三大杀手之一,直接危机着患者的生命,通常情况下,正常人的尿液中没有葡萄糖,而糖尿病病人尿液中含有大量的葡萄糖,假如你是医生,请你利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如何来确诊病人是否患了糖尿病?
九、教学反思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实验由原来的验证性实验变为了探究性实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体现,给学生多一些自主探究,少一些直接灌输,让学生由听众,变为探索者,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要培养学生探究的精神;让学生通过主动的学习、实践获得知识;而教师也应该转换角色,成为成功的组织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