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压集抄台区技术选型及集抄设备配置原则

合集下载

标准化低压台区建设技术标准

标准化低压台区建设技术标准

标准化低压台区建设技术标准征求意见稿一、城网部分1、低压台区规划技术原则1.1、低压配网变压器台区布点、容量的规划,受到局部地区(配电变压器台区或配电房所供区域)负荷变化的影响,不可预见性强,一般只需做近期或中期规划。

1.2、低压配电网应结构简单、安全可靠,低压设备选用应标准化、序列化。

配电网络一般采用树枝放射式结构,必要时相邻低压电源之间可装设联络开关,以提高运行灵活性和供电可靠性。

1.3、应逐步缩小低压台区线路供电半径,低压主干线及支干线的供电半径在市区内不宜大于150m,县城低压台区可以适当放宽,最长不宜超过400m,供电半径超过250m时应进行电压质量校核。

低压线路导线截面应按最终负荷密度一次选定,并按电压降进行校核,不敷需要时,可新增变压器进行台区切改,勿需再进行导线更换。

低压架空线路主干线、支干线应为三相四线,不得规划设计为单相或两相三线制。

1.4、低压配电网的建设与改造要与城市规划和城建部门密切配合,实行分区供电的原则,一般不宜跨街区或跨T接点的10千伏线路供电。

老旧主城区的低压配电网以架空线为主,在主城区线路走廊存在困难的台区可考虑实施电缆;对新建住宅小区配电容量在400千伏安及以上,应规划建设配电房或箱式变电站,要求配电设施建设一次到位,低压干线或支干线宜采用电缆。

1.5、在高层建筑物内,当向楼层各配电点供电时,宜采用分区树干式配电;但部分较大容量的集中负荷或重要负荷,应从低压配电室(或配电房)以放射式结构配电。

高层建筑的低压配电网建设与改造应符合《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

1.6、在低压配电网改造规划时,要充分考虑无功功率的就地平衡,以满足客户电能质量的需要。

所有配电变压器出口端及部分低压台区的负荷中心点均应配置无功补偿装置,有条件时,宜配置带运行数据采集功能的一体化的无功补偿装置。

1.7、应根据国网公司制定的统一的技术规范和配置标准,结合本单位的配网结构、设备状况等实际情况,在主城中心地区和对供电可靠性要求较高的地区,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地开展配网自动化系统的规划和建设试点工作,提高供电可靠性及配网运行管理水平。

低压台区和线路改造原则20140709.

低压台区和线路改造原则20140709.

10kV配变及低压线路设计指导原则(初稿)一、配变容量配置原则:1、城区按每户1.5kW-1.8kW计算;2、农村按每户0.5kW-0.8kW计算;3、配变功率因数按0.9计算;4、改造后配变负载率应在45%左右;5、配变容量=(户数*单位容量/功率因数+发展容量)/改造后配变负载率;6、宜选择最接近计算结果且大一级的配变容量;7、农村地区配变容量建议不超过400kVA;8、城区配变容量建议不超过800kVA;9、如果计算容量超过建议值,请分割负荷后重新选型。

实例:某一村庄共有用户50户,每户按0.6kW,功率因数按0.9计算,改造后要求配变负载率为40%,则配变容量=50*0.6/0.9/40%=83kVA。

选型80kVA,此时配变负载率=50*0.6/0.9/80=41.66%按年均增长率5%计算,14年后配变出现重载。

按年均增长率10%计算,7年后配变出现重载。

按年均增长率15%计算,5年后配变出现重载。

选型100kVA,此时配变负载率=50*0.6/0.9/100=33.33%。

按年均增长率5%计算,18年后配变出现重载。

按年均增长率10%计算,10年后配变出现重载。

按年均增长率15%计算,7年后配变出现重载。

参考标准:kW/户最小最大多值平均备注赤坎0.55 2.44 1.20霞山0.42 4.68 2.07麻章0.82 0.82 0.82 数据量太少坡头0.22 1.65 0.59东海0.21 4.40 1.65遂溪0.08 3.39 0.56廉江0.10 2.00 0.45吴川0.25 4.81 0.71雷州0.05 6.82 0.69徐闻0.15 3.74 0.61市区/ / 1.48农网/ / 0.58备注:统计数据源自低电压台帐,计算公式:配变容量*负载率*功率因数/接入户数。

配变容量、负载率从计量自动化系统查询,接入户数从营销系统查询,功率因素取值范围[0.8 0.9]。

计算结果中,市区单位容量偏保守(数据太少),农村单位容量适中。

低压集抄方案

低压集抄方案

低压集抄方案摘要:本文介绍了一种低压集抄方案,该方案适用于低压配电网中的数据采集与监测。

通过使用无线通信技术和智能终端设备,可以实现远程数据采集、监测与管理,提高数据传输效率和配电网的运行可靠性。

引言: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低压配电网的规模和复杂性也在逐年增加。

为了实现对低压配电网中各种设备、线路和电能流通的监测与管理,提高配电网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低压集抄技术应运而生。

本文将介绍一种低压集抄方案,该方案采用无线通信技术和智能终端设备,实现对低压配电网的数据采集、监测与管理。

一、低压集抄方案的基本原理低压集抄方案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无线通信技术和智能终端设备对低压配电设备进行数据采集,并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数据中心,实现对配电网的远程监测与管理。

该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核心组成部分:1. 传感器节点:安装在低压配变、开关设备等位置的传感器节点,用于采集设备的运行状态、电能质量等数据。

2. 无线通信模块:集成在传感器节点中,负责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无线通信技术传输到数据中心,常见的无线通信技术包括LoRa、NB-IoT等。

3. 数据中心:用于接收、存储和处理传感器节点发送的数据,并提供相应的数据查询、分析与管理功能。

4. 智能终端设备:用户通过智能终端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等)可随时随地访问数据中心,查看配电设备的实时状态和历史数据,进行远程监测与管理。

二、低压集抄方案的优势和应用1. 提高数据采集效率:低压集抄方案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实现了对低压配电设备的远程数据采集,避免了人工采集数据的繁琐过程,提高了数据采集的效率。

2. 实时监测与预警:传感器节点对低压配电设备进行实时监测,并通过数据中心提供的预警功能,及时发现设备故障或异常情况,减少了故障的发生和影响。

3. 精细化管理:通过对低压配电设备的远程监测与管理,可以实现对配电设备的精细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4. 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通过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可以得出有关低压配电设备运行状态、负荷情况等方面的有价值的信息,为决策者提供科学的依据。

电力集团公司低压集中抄表终端技术规范

电力集团公司低压集中抄表终端技术规范

低压远程集中抄表项目技术协议甲方:乙方:产品规格及技术要求甲方向乙方订购如下产品:序号名称型号规格数量功能说明1 低压集中器8台模块化涉及,液晶显示,具备电能计量功能2 采集器473只具备本地通讯维护接口3 通讯线3箱≥300米/箱乙方向甲方提供的产品应满足以下技术要求:1、产品各项性能指标应完全符合《山东电力集团公司低压集中抄表终端技术规范》(见附件)要求。

2、低压集中器应具备电能计量的功能,且取得国家相关质量监督部门颁发的计量许可证。

3、低压集中器应采用分级菜单液晶显示,具有参数轮显功能,轮显的参数及时间、顺序可任意设置,同时还应具有背光功能,通过按键或手持设备操作点亮背光。

4、低压集中器的功能配置,应将《山东电力集团公司低压集中抄表终端技术规范》4.9条、表5中的选配项目作为必备项目。

5、每只低压集中器和低压采集器的铭牌上均应有资产编号,资产编号为条形码的“三九码”格式。

资产编号为18位数字,第1、2位固定为PY;第3、4位为生产厂家,代码为“30”;第5位为表计型号(集中器为M,采集器为O);第6位为电压(集中器为3,采集器为2);第7位为电流;(集中器为B,采集器为P)第8位至13位为生产日期,生产日期为年月;第14至18为顺序号,顺序号为出厂编号后五位。

甲方订购的所有规格的集中器和采集器资产编号应是唯一的,不能有重复。

6、乙方应严格按照要求向甲方提供各种规格终端的检测报告,提供终端的设置、测试程序(软盘或光盘)。

7、包装要有防震措施,包装箱上应注明型号规格、数量、资产编号清单,每箱按资产编号顺序装箱。

验收及售后服务1、产品生产过程中,甲方派技术人员现场进行监督、抽查,对乙方的生产工艺、标准及过程进行监督检查,往返等费用由乙方承担。

2、产品运送到甲方后,甲方随机进行验收,验收依据为国家相关规程以及本技术协议所提出的技术要求。

如果验收不合格,乙方应负责全部退货,签订的购货合同取消。

3、乙方对产品的硬件和软件提供三年的包修。

《2024年低压远程用电采集系统的集中器设计》范文

《2024年低压远程用电采集系统的集中器设计》范文

《低压远程用电采集系统的集中器设计》篇一一、引言随着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电力系统的智能化、自动化水平日益提高。

低压远程用电采集系统作为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集中器设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集中器作为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核心设备,承担着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及控制等关键任务。

本文将详细介绍低压远程用电采集系统的集中器设计,分析其设计原则、技术要点及实施方法。

二、设计原则1. 可靠性原则:集中器设计应具备高可靠性,确保在各种复杂环境下稳定运行,降低故障率。

2. 实时性原则:集中器应具备快速数据采集和传输能力,保证用电信息的实时性。

3. 扩展性原则:集中器设计应考虑未来技术的发展和业务需求的变化,便于后期升级和扩展。

4. 安全性原则:集中器应具备数据加密、防黑客攻击等安全措施,保障用电信息的安全传输和存储。

三、技术要点1. 硬件设计硬件设计是集中器设计的基础,主要包括主控芯片、通信接口、存储模块、电源模块等。

主控芯片应选择高性能、低功耗的处理器,以满足集中器的处理和运算需求。

通信接口应支持多种通信协议,以便与不同设备进行数据交互。

存储模块应具备大容量、高速读写等特点,以满足数据存储和调度的需求。

电源模块应具备稳定的供电能力和良好的抗干扰性能,保证集中器的正常运行。

2. 软件设计软件设计是集中器的核心部分,主要包括操作系统、数据采集程序、数据处理程序、通信程序等。

操作系统应选择实时性高、稳定性好的操作系统,以保证集中器的正常运行。

数据采集程序应具备快速、准确的数据采集能力,以满足实时性要求。

数据处理程序应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存储,以便后续查询和分析。

通信程序应支持多种通信协议,实现与不同设备的无缝连接。

3. 数据传输与存储数据传输与存储是集中器的重要功能之一。

集中器应采用可靠的通信技术,如无线通信、光纤通信等,保证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实时性。

同时,集中器应具备大容量的存储空间,以存储采集到的用电信息。

电网公司低压电力用户集中抄表系统集中器技术规范.

电网公司低压电力用户集中抄表系统集中器技术规范.

广西电网公司低压电力用户集中抄表系统集中器技术规范2014年02月目录1范围 (2)2规范性引用文件 (2)3术语和定义 (2)3.1采集器 (2)3.2集中器 (2)3.3手持设备 (3)3.4计量自动化主站 (3)3.5测量点 (3)4技术要求 (3)4.1环境条件 (3)4.2机械影响 (3)4.3工作电源 (3)4.4外观结构 (4)4.5绝缘性能要求 (4)4.6温升 (5)4.7数据传输信道 (5)4.8功能要求 (8)4.9电磁兼容性要求 (15)4.10可靠性指标 (16)5检验规则 (16)5.1检验分类 (16)5.2全性能试验 (16)5.3到货抽检 (17)5.4到货验收 (17)5.5结果处理 (17)5.6检验项目 (17)广西电网公司低压电力用户集中抄表系统集中器技术规范1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广西电网公司低压电力用户集中抄表系统集中器(以下简称“集中器”)的招标、验收等工作,包括技术指标、功能要求、机械性能、电气性能、适应环境、抗干扰及可靠性等方面的技术要求以及验收等要求。

凡本标准中未述及,但在有关国家、电力行业或IEC等标准中做了规定的条文,应按相应标准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GB/T 15464-1995仪器仪表包装通用技术条件GB/T 17626.2-2006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T 17626.3-2006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GB/T 17626.4-2006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GB/T 17626.5-2006 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GB/T 17626.6-2006 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GB/T 17626.8-2006 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GB/T 17626.11-2008 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抗扰度试验GB/T 17626.12-1998 振荡波抗扰度试验GB/T 2829-2002 周期检验计数抽样程序及表(适用于对过程稳定性的检验)GB/T 4208-2008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DL/T 533-2007 电力负荷管理终端DL/T 614 多功能电能表DL/T 645-2007 多功能电能表通信规约Q/CSG 113007-2011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三相多功能电能表技术规范Q/CSG 113013-2011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多功能电能表通信协议扩展协议广西电网公司低压用户集中抄表系统集中器数据上行规约广西电网公司电子式电能表通信规约V3.03术语和定义3.1 采集器采集器是用于直接转发集中器与电能表间的命令和数据的设备。

《低压远程用电采集系统的集中器设计》范文

《低压远程用电采集系统的集中器设计》范文

《低压远程用电采集系统的集中器设计》篇一一、引言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持续创新,低压远程用电采集系统作为智慧电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广泛应用于电力行业的各个领域。

该系统通过集中器实现对用户用电信息的实时采集、监控和分析,为电力企业的运营管理提供了重要支持。

本文将重点探讨低压远程用电采集系统的集中器设计,分析其设计原则、技术要求及实施策略。

二、设计原则1. 可靠性原则:集中器作为用电采集系统的核心设备,必须具备高可靠性,确保在各种复杂环境下稳定运行。

2. 实时性原则:集中器应具备快速的数据采集和处理能力,确保用电信息的实时传输和监控。

3. 扩展性原则:集中器的设计应考虑未来的技术升级和功能扩展,以满足不断变化的用电需求。

4. 安全性原则:集中器的设计应确保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和隐私性,防止数据泄露和非法访问。

三、技术要求1. 硬件设计:集中器的硬件设计应包括主控芯片、通信模块、存储模块、电源模块等,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数据存储。

主控芯片应具备高性能、低功耗的特点,通信模块应支持多种通信方式,以满足不同环境下的数据传输需求。

2. 软件设计:集中器的软件设计应具备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支持远程配置和升级,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维护性。

同时,软件应具备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为电力企业的决策提供支持。

3. 通信技术:集中器应支持多种通信方式,如无线通信、有线通信等,以满足不同环境下的数据传输需求。

同时,应采用先进的通信协议,确保数据传输的实时性和安全性。

4. 数据处理与分析:集中器应具备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包括数据采集、存储、统计、分析等功能,为电力企业的运营管理提供支持。

四、实施策略1. 需求分析:在集中器设计前,应进行详细的需求分析,了解用电采集系统的实际需求和运行环境,为设计提供依据。

2. 硬件选型与配置:根据需求分析结果,选择合适的硬件设备,如主控芯片、通信模块等,并进行合理的配置。

中低压配电设备技术规范及选用原则

中低压配电设备技术规范及选用原则

中低压配电设备技术规范及选用原则深圳电网中低压配电设备技术规范及选用原则(Q/3SG-1.03.01-2001)目录1.范围、2.引用标准及规范、3.总则、4.中压配电设备、5.低压配电设备、6.计量装置、附录A:本标准用词说明前言为规范深圳电网中低压配电系统的设计、设备选型及建设和运行维护工作,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深圳电网中压配电设备、低压配电设备及计量装置的主要技术参数、功能及选用原则。

本标准的制定参照了有关的国家标准及行业规范,并考虑了深圳中低压配电网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1、范围1.1本标准适用于深圳电网中低压配电系统的设计、设备选型及运行工作。

1.2本标准所指的中低压配电设备是指所有进入深圳电网的中压配电设备、低压配电设备及计量装置。

1.3本标准规范的配电设备包括以下内容:1)中压配电设备:断路器开关柜、环网开关柜、柱上断路器、电缆分接箱、配电变压器、箱式变电站、避雷器、电缆、架空导线。

2)低压配电设备:配电柜、框架断路器、塑壳断路器等。

3)计量装置:计量电流互感器、计量电压互感器电能表等。

2.引用标准及规范2.1下列标准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的引用而构成本技术原则的条文。

本标准发布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在被引用标准被修订后,应重新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靠性。

“城市电网规划设计导则”能源电[1993]228号;“城市中低压配电网改造技术原则”DL/T559-1996;“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户内交流高压开关柜订货技术条件”D L./T 404-1997;“交流高压负荷开关—熔断器组合电器”GB16926-1997;“三相油浸式电力变压器技术参数和要求”GB/T6451-1995;“干式电力变压器技术参数和要求”GB/T10228-1997;“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GB7251-1997。

3.总则3.1深圳电网中低压配电设备由架空导线、电缆、配电变压器、中压开关(柜)、电缆分接箱、避雷器、箱式变电站、低压开关(柜)、计量装置及配电自动化装置等构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低压集抄台区技术选型及集抄设备配置原则
一、低压集抄技术方案选型原则
1、电能表集中安装度高的台区(散表数量小于或等于10只的)优先采用II型集中器接入方式。

其中,电表集中安装的按表箱数量配置II型集中器(即1个表箱接1台“II型集中器”);电表分散安装的可按电能表数量配置II型集中器(即1个电表接1台“II型集中器”),或根据现场情况就近的通过RS485总线方式接入II型集中器,或采用Ⅰ型集中器接入(注:这种情况下若采用Ⅰ型集中器,所有散表需更换成载波表)。

2、电能表集中安装度低的台区(散表数量大于10只及以上的)优先采用Ⅰ型集中器接入方式,集中安装的按表箱数量配置采集器(即1个表箱接1台采集器),分散安装的直接更换为载波表或双模表。

3、对于符合II型集中器接入方案的台区还应遵循以下要求:若II型集中器安装位置无公网信号或信号弱(注:应在强电井门关闭时测试),应通过延长II型集中器天线解决信号问题(注:天线为集中器自带的),不宜采用信号盲点覆盖方式(注:信号盲点覆盖点多费用高)。

若现场不具备天线外延条件,则不宜采用II型集中器方案,应改为Ⅰ型集中器方案。

二、集中器配置原则
1、选用Ⅰ型集中器方案时,每台公用变压器配置1台Ⅰ型集中器。

2、选用Ⅱ型集中器方案时,应根据现场情况配置Ⅱ型集中器数量。

集中安装的按表箱数量配置集中器(即1个表箱接1台 II型集中
器),分散安装的可按电能表数量配置集中器(即1个电表接1台 II 型集中器),或根据现场情况通过RS485总线方式接入II型集中器。

3、Ⅰ型集中器尽量安装在公变总表计量柜(箱)预留位置处,若计量柜(箱)中无预留位置,应单独配置保护箱。

4、Ⅱ型集中器应尽量安装于表箱预留位置处,若表箱中无预留位置,应配置保护箱。

三、采集器配置原则
1、选用Ⅰ型集中器方案时,原则上1台计量表箱内的电能表配置1台采集器,分散安装的电能表直接更换为载波表或双模表,不安装采集器。

2、选用Ⅱ型集中器方案时,无采集器。

3、采集器应尽量安装于表箱预留位置处,若表箱中无预留位置,应配置保护箱。

四、集线器配置原则
1、集线器与采集器或Ⅱ型集中器配合使用。

2、若采集器安装在表箱预留位置处时,原则上不再配置集线器;若采集器安装在单独配置的保护箱时,原则上要配置集线器,但当采集器接入的电能表数量小于或等于6块时,可不再配置集线器。

3、若Ⅱ型集中器安装在表箱预留位置处时,原则上不再配置集线器;若Ⅱ型集中器安装在单独配置的保护箱时,原则上要配置集线器,但当Ⅱ型集中器接入的电能表数量小于或等于6块时,可不再配置集线器。

4、未配置集线器的采集器和Ⅱ型集中器,电能表至采集器和Ⅱ型集中器通信连接应采专用485总线电缆。

五、电能表更换原则
1、今后所有计量项目实施过程中(含抢修、修理和技改),均应将涉及的机械式电能表更换为电子式电能表,对分散安装的电能表,还应更换为载波电子表。

2、对于小尺寸表,现场安装位置具备的应更换为常规尺寸电能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