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八星宿及其在中国历法的作用

合集下载

古人说的二十八宿指的是什么?有什么用?

古人说的二十八宿指的是什么?有什么用?

古人说的二十八宿指的是什么?有什么用?我国古代天文学将星分分成三垣,二十八宿。

三垣为上垣以太微垣,中垣紫微垣,下垣天市垣。

二十八宿分为四象,东宫苍龙七宿有角元氏房心尾箕。

南宫朱朱雀七宿有丶井鬼柳星张翼轸。

西宫白虎七宿有奎娄胃昴觜参。

北宫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窒壁。

二十八宿是黄道和赤道天区。

中垣在拱极星区,上垣在星张翼珍宿之北,下垣房心尾算斗宿之北的区域,都是中国神话故事与天文学给合的产物。

它以天帝的家为紫微垣,前后太微垣天市垣。

和四周星宿组成的天象图。

《史记。

天宫书》说,斗为帝车,运于中央,临制四乡,分阳阴,建四时,扬五行,移节度,定诸纪,皆糸于斗“。

言天帝坐由北斗组成的车,巡行四方,行一周就是一年。

并由此区分出一年中的阴阴寒暑,两个半年变化。

分判出四季和五个时侯,节气,和太阴的行度,也此得出从北斗运行指向的天体运行的二十八宿,。

也是在中国古代社会奴隶制度,诸侯天子欺骗人们,他们是上天按排好有福禄寿的人,是天帝的儿子,是天子为最高统帅,紫薇垣是他家,太微垣是最高的行政机构,天市垣就国家市场。

实际二十八宿实际古代最早记载曰月的方法,也是一宿,代表一日。

二十八种古代动物,各代表每一天,共同二十八宿,古代每一宿古动物名称,记录一天。

一周期用完,周而复始。

正好四个星期轮流一个星周期。

与我们现在一二三四五六日有同工之巧。

由于复杂天象变化,和人为神话想象,创造二十八宿相当有诡异。

占卜家更是口中阵阵有词,人们也分不清他们说是天上地下,吉凶平常。

反正看黄历传好日。

碰祸事说凶残,都算在二十八宿内容,有阴阳能吉祥。

古代中国对星宿的神秘解读与应用

古代中国对星宿的神秘解读与应用

古代中国对星宿的神秘解读与应用星宿,在中国古代被视为天象中的特殊存在,充满了神秘与美好的色彩。

古代中国人对星宿的解读与应用,不仅涵盖了科学和天文学领域,也渗透到了哲学、文化、农事和历法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就古代中国对星宿的神秘解读与应用进行探讨。

一、星宿的占卜与预测古代中国人将星宿视为天象的重要组成部分,相信它们具有一定的占卜和预测作用。

据《易经》记载,太乙九宫图是一种用于卜筮的工具,其中的九宫分别代表了九个星宿。

通过观察、解读星宿的位置和运动,古代中国人试图预测未来的天气、政治局势、战争胜负等重大事件,以此来指导决策和行动。

二、星宿在古代农事中的应用古代中国农民将星宿与农事相结合,形成了丰富的农事知识体系。

根据星宿的变化和出现时节,农民可以合理安排农事活动,确定播种、施肥、收割和治理农作物病虫害的时机。

例如,北方农民常用七公星(即北斗七星)的运行轨迹来判断种植硬质作物的时机,而在南方,巨角(即双角)星的出现往往被视为田地火热的标志。

三、星宿在古代历法中的重要地位古代中国历法的制定也与星宿息息相关,星宿帮助决定了历法中的节气划分和纪年纪月。

例如,二十八宿是古代中国历法中的重要概念之一,根据星宿的运行周期来划分了二十八个等分。

这种划分方式在农事、生活和宗教仪式中起到了指导作用。

同时,星宿与祭祀、节日等活动有着紧密的联系,中国古代庆祝农事和传统节日时,也常常与星宿相关的仪式和活动相结合。

四、星宿在文化与哲学中的象征意义星宿在中国古代文化与哲学中,也被赋予了深刻的象征意义。

中国古代哲学家经常使用星宿的运动轨迹来比喻人生命运的起伏和循环。

例如,牵牛星与织女星的传说被用来表达爱情与别离的主题,北斗七星则被视为中国文化中的吉祥象征。

综上所述,古代中国对星宿的神秘解读与应用在科学、农事、历法和文化等多个领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一传统观念通过占卜和预测、农事应用、历法制定以及文化和哲学的象征意义等方式贯穿了整个古代中国社会。

二十八宿的作用和功能主治

二十八宿的作用和功能主治

二十八宿的作用和功能主治什么是二十八宿古代中国天文学中,二十八宿是一种用于分割天空的星座系统。

每宿代表了一段时间,共计二十八个星座,与二十四节气相配合。

二十八宿广泛运用于农业、医学、占卜等领域,被认为对日常生活和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十八宿的作用和功能二十八宿具有多种作用和功能,以下是它们的主要作用和功能主治:1. 守护方位二十八宿在古代被认为是守护方位,用以指导方位运行和风水布局。

每一宿都代表了一个特定的方向,可以根据宿位的特点进行布局和安排,以求获得更好的运势和运气。

2. 预测天气二十八宿在农业中用来预测天气变化。

每宿代表了一段时间,可以根据每宿出现的时间和特点来预测未来的天气情况,对于农民和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3. 医学应用在传统中医学中,二十八宿被运用于诊断疾病和选择治疗时机。

根据二十八宿的特点,医生可以判断病情的轻重和适合的治疗时机,以达到更好的疗效。

4. 占卜和命理学二十八宿在占卜和命理学中被广泛使用。

根据一个人出生的日期和时间,可以确定其所属的二十八宿,从而推算出个人的吉凶、运势和命运走势。

在古代,二十八宿常常被用来判断吉凶吉日、婚姻姻缘和事业发展等。

5. 文化传承和历史研究二十八宿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研究二十八宿,可以深入了解古代社会的思想观念、天文知识和历史文化。

同时,二十八宿也是中国传统历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二十八宿有助于探索古代历法的演变和发展。

6. 艺术表现和文学创作二十八宿在艺术和文学领域中被广泛运用。

许多古代文学作品中有关于二十八宿的描写和表现,通过描绘二十八宿的形象和象征意义,可以为文学作品增加丰富的内涵和艺术价值。

总结二十八宿作为古代中国天文学中的一种星座系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和功能。

它在方位守护、天气预测、医学应用、占卜和命理学、文化传承和艺术创作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研究二十八宿,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中国的思想观念、天文知识和传统文化。

古代”二十八宿“与”北斗历法”

古代”二十八宿“与”北斗历法”

古代”二十八宿“与”北斗历法”
古圣先贤在漫长的“仰观天文”的过程中印证到月亮每天从一宿移动到下一宿。

“镇星”(即土星)每年从一宿移动到下一宿,太阳每年沿着二十八星宿转一周,约13天移动一宿。

中国古代用二十八宿表示北斗七星斗柄所指的方位。

《尚书?舜典》称“璇玑玉衡,以齐七政”,意思就是以北斗七星来确定日月五星的运行周期。

《尚书?尧典》所谓的“分至四神”,即古人所说东方苍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

表明中国早期星象在6000年前已形成体系。

中国古代曾经广泛流行“北斗历法”,只是没有直接使用这个名称而已。

《鹖冠子》有云:“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

这就是运用北斗历法判断季节。

此外,北斗七星也用于夜间计时,每转30度即为一个时辰。

北斗星是与二十八宿一起围绕北极星旋转的,因此斗柄(以北斗七星的第六颗星和第七颗星的连线为准)永远指向同一个恒星星座,即二十八宿的斗宿。

故而,二十八宿记录四季的时间并非等分,而是春秋天数多,冬夏天数少,而且由于岁差的原因,历代还会有所变化,这与历代观察者所在纬度有关。

这就是古代最具实用的天文历法。

也就是说,古人根据初昏时观测到的二十八宿某一宿在星空的位置,就可以推知目前是一年里的什么时节。

据此可知,二十八宿最早起源于中国古老的北斗历法,在古天文中,二十八星宿群又被作为步天尺,即天星运行轨迹经历过程的标记。

这些在道教法典《万法归宗》里的“步天歌”中有非常详细的记载。

古代文学常识:天文历法

古代文学常识:天文历法

古代文学常识推荐:天文历法【星宿】宿(xiu),古代把星座称作星宿。

《范进中举》:“如今却做了老爷,就是天上的星宿。

”“天上的星宿是打不得的。

”古人认为人间有功名的人是天上星宿降生的,这是迷信说法。

【二十八宿】又叫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是古人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用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

每宿包含若干颗恒星。

二十八宿的名称,自西向东排列为:东方苍龙七宿(角、亢kang、氐di、房、心、尾、箕);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奎、娄、胃、昴mao、毕、觜zT、参shen);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zhen)。

唐代温庭筠的《太液池歌》:“夜深银汉通柏梁,二十八宿朝玉堂。

”夸饰地描写星光灿烂、照耀宫阙殿堂的景象。

王勃《滕王阁序》:“物华天宝,龙光射斗牛之墟。

”是说物产华美有天然的珍宝,龙泉剑光直射斗宿、牛宿的星区。

刘禹锡诗:“鼙鼓夜闻惊朔雁,旌旗晓动拂参星。

”形容雄兵出师惊天动地的场面,参星即参宿。

【四象】参见“二十八宿”条。

古人把东、北、西、南四方每一方的七宿想象为四种动物形象,叫作四象。

东方七宿如同飞舞在春天夏初夜空的巨龙,故而称为东官苍龙;北方七宿似蛇、龟出现在夏天秋初的夜空,故而称为北官玄武;西方七宿犹猛虎跃出深秋初冬的夜空,故而称为西官白虎;南方七宿像一展翅飞翔的朱雀,出现在寒冬早春的夜空,故而称为南官朱雀。

【分野】古代占星家为了用天象变化来占卜人间的吉凶祸福,将天上星空区域与地上的国州互相对应,称作分野。

具体说就是把某星宿当作某封国的分野,某星宿当作某州的分野,或反过来把某国当作某星宿的分野,某州当作某星宿的分野。

如王勃《滕王阁序》:“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是说江西南昌地处翼宿、轸宿分野之内。

李白《蜀道难》:“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参宿是益州(今四川)的分野,井宿是雍州(今陕西、甘肃大部)的分野,蜀道跨益、雍二州。

二十八星宿名称、星期关系、行事吉凶

二十八星宿名称、星期关系、行事吉凶

二十八星宿名称、星期关系、行事吉凶1、二十八星宿名称东方青龙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西方白虎七宿:奎、类、胃、昂、毕、紫、参;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

2、二十八星宿与星期关系廿八个星宿轮流值日,即一日代表一宿,廿八宿代表廿八天,日、月、水、火、木、金、土,七曜代表一星期的七天。

中国古代不讲尾期而以廿八宿代表四个星期的每一天。

分布东南西北各部七宿,起于东南辰宫角亢,逆流卯宫正东方氐房心宿,至已宫终。

二十八星宿属十二支读起:辰起角亢、卯氐房心、寅尾箕;(东方七宿)丑斗牛、子女虚危、亥室壁;(北方七宿)戍奎娄、酉胃昂毕、申觜参;(西方七宿)未井鬼、午柳星张、已翼轸。

(南方七宿)3、二十八宿行事吉凶东:角:大吉,宜修造动土、订婚、嫁娶;忌修坟、埋葬余事吉。

亢:凶,百事忌。

氐:凶,百事忌。

房:大吉,宜修造动土、订婚、嫁娶、修坟、破土、埋葬。

余事吉。

心:凶,百事忌。

尾:吉,宜修造动土、开门、放水、订婚、嫁娶、修坟、破土、埋葬。

箕:大吉,宜修造动土、开门、放水、修坟、破土、埋葬。

余事吉。

北:斗:大吉,宜修造动土、开门、放水、修坟、破土、埋葬。

余事吉。

牛:凶,百事忌。

女:凶,百事忌。

虚:凶,百事忌。

危:凶,百事忌。

室:大吉,宜修造动土、开门、放水、订婚、嫁娶、修坟、破土、安葬。

余事吉。

壁:大吉,宜修造动土、开门、放水、订婚、嫁娶、修坟、破土、安葬。

余事吉。

西:奎:凶,但用于阳宅修造动土为吉,余事皆忌。

娄:吉,宜修造动土、订婚、嫁娶、开门、放水。

胃:吉,宜修造动土、订婚、嫁娶、修坟、破土、埋葬。

昂:凶,但用于阳宅修造动土为吉,余事皆忌。

毕:吉,宜修造动土、开门、放水、订婚、嫁娶、修坟、破土、埋葬。

觜:凶,百事忌。

参:吉,宜修造动土、开门、放水;忌嫁娶、修坟、埋葬。

南:井:吉,宜修造动土、开门、放水;忌修土方、埋葬。

鬼:凶,但埋葬吉。

余事皆忌。

柳:凶,百事忌。

28星宿运行规律

28星宿运行规律

28星宿运行规律【实用版】目录1.28 星宿的定义与作用2.28 星宿与人体的关系3.28 星宿的运行规律4.28 星宿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应用正文28 星宿,又称二十八宿,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家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

它们是我国本土天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曾广泛应用于古代的天文、宗教、文学及星占、星命、风水、择吉等等术数中。

28 星宿与人体的关系非常密切。

古人认为,太阳、月亮、28 星宿及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的运行规律,以及他们同地球、昼夜、节令变化和灾情间的关系,直接于人的生长有关。

人禀天地之气以为生,故人身似一小天地,阴阳五行,四时八节,一身之中皆能运用。

天地是个大宇宙,人身是个小宇宙,人体于宇宙同构。

天场分为阴阳,人体亦分阴阳,体内为阴,体表为阳。

天地有五行,人体亦有五官、五脏。

天分成十天干,表示一年地球绕太阳转一圈,人亦对应有十指。

28 星宿的运行规律是,它们随着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在天空中相对位置会发生变化。

地球自转的结果是星空在天上每天转一圈,而地球公转的结果则是星空在天上每年转一圈。

28 星宿在一年四季中都有不同的位置和运行轨迹,它们与地球的节气变化相呼应。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28 星宿扮演着重要角色。

它们与十二地支对应,地支是中国古代天文学最核心的内容,是中国古代天文学最重要的符号。

地支来源于古代二十八星宿另一种一年的表达方式。

通过二十八星宿的运行规律,古人可以预测节气变化、天气状况、农作物生长等,从而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决策。

总之,28 星宿的运行规律与人体的运行有着密切的关系。

智慧与神话:二十八星宿的传说由来与实际应用

智慧与神话:二十八星宿的传说由来与实际应用

智慧与神话:二十八星宿的传说由来与实际应用作为中国古代天文成就最显著的代表之一,二十八星宿一直被人们所熟知。

根据文献记载,目前已知二十八星宿最早现于战国初年,经过数千年的发展,时至今日,二十八星宿的用法已十分广泛,且有一套比较完整的使用体系。

二十八星宿代表的是古人将诸天星辰划分而成的二十八个星区,按着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划分为四组,每组各有七颗星宿,又称其为四象、四兽、四维、四方神等,例如我们所熟知的“东之青龙,北之玄武,南之朱雀,西之白虎”就是依次而成。

每颗星宿都有各自所代表的动物。

随着时代的发展,二十八星宿从最开始古人根据阴阳与五行之间的关系所选出的二十八个星宫,逐渐发展成为二十八个天区最主要的恒星。

二十八星宿的广泛应用满足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诸多需求,比如我们从小就在学习的“天干地支”中的“地支”就是源自于二十八星宿的部分星象符号。

中国的天文学研究很早就开始了,并且很早就开始了实际应用。

每颗星宿中包含数颗恒星,古人观测恒星之间的运行规律,从而得出某些结论,并且将其应用到天文研究、文学创造、宗教信仰以及占卜术数等。

以二十八星宿为例,被分为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组,古人们根据星区的指示,辨别季节、节气、具体时间等。

一、中国传统纪年与公历的换算干支纪法是我国自古讫今几千年来沿用的历法,我国开始实行现行公历的时间是1912年.为了研究我国古代的历法,发掘古代科学文化遗产,就必须有一个公历日期与纪日干支对应的换算方法.有不少学者、前辈曾先后发表过一些纪日干支的换算方法,但这些方法都摆脱不了换算范围的束缚与查表的不便.比如卢宗谋先生所著的《中国干支换算万年历》(广西民族出版社),他换算纪日干支、二十八星宿与星期运用了几十个法则,而且计算起来也很麻烦.笔者能力有限,无法提供先进或更加有效的计算方法,故在这里简单介绍一下黄月明老师曾提出的几个相较简便的算式,可以依次进行纪日干支、二十八星宿与星期之间的相互换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暨 南 大 学
本科生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 二十八星宿及其在中国历法的作用学 院: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学 系: 电子系
专 业: 电子科学与技术
课程名称: 易经与人生智慧
学生姓名: 黄佩珊
学 号: 2010051846
指导教师: 闫华
2012年12月17日
二十八星宿及其在中国历法的作用
摘要:在古时,以天为尊,观象授时的理念下,中国古代天文学与中国
历法的息息相关。

四象二十八星宿作为中国古代天文学成就的形象代
表,更是直接影响到古历法的创建,对中国历法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通过此文,我们能初步得了解一下二十八星宿和古历法的创建,及其之
间的相互作用。

关键词:二十八星宿周易中国历法
一、二十八星宿的由来:
古人在观察天象时,认为日、月、五星(金木水火土)是最重要的
恒星,称之为七曜。

经过长期观察,古人发现,七星相对于周围的恒星
组,是有一定的相对位置的。

经过长期观察,古人把黄道附件的恒星(或星座)划分为二十八组,将其作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的参考坐标,并称之为二十八星宿(因为它们环列七星的四方,就像是日、月、五星栖宿的场所,所以称作二十八宿)。

古人还把二十八宿分为东、南、西、北四宫,每宫七宿,各宫分别将所属七宿连缀想象为一种动物的形象,认为是“天之四灵,以正四方”,亦称为四象,分别称作为:
东方青龙七宿:角亢氐房心尾萁;
北方玄武七宿:斗午女虚危室壁;
西方白虎七宿:奎娄胃昂毕觜参;
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

[1]
四象二十八星宿区域图
据考究,二十八星宿,萌芽于夏商时期,当时的人们已经有观天象用以占卜吉凶祸福,希望根据天象来得到预兆,经常将星星的位置作为观察占卜的对象,自然而让地会观察星星的位置变化,将星星划分不同的区域,便于观察研究,这就是二十八星宿的雏形。

之后,它大概在春秋末期初步成熟(已创建完整的四象二十八星宿体系)。

而后,在战国、秦汉时期更一步发展成熟。

到之后各个朝代都互有补充。

从现存的历史文献来说,最早的是《尚书》、《周礼》、《礼记》、《吴子》和《吕氏春秋》等先秦经典均有记载二十八星宿相关的
文字。

[2]
战国曾侯乙漆箱二十八星宿图
二十八星宿与中国历法:
(一)中国历法:
所谓历法,简单说就是根据天象变化的自然规律,计量较长的时间间隔,判断气候的变化,预示季节来临的法则。

历法主要是农业文明的产物,因为农作的需要而产生的。

目前,世界各地在使用的历法,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类,阳历,阴历,阴阳合历。

阳历是根据太阳运动周期来制定,为目前国际通用历法;阴历是根据月亮的运动周期来制定的,现在较少使用。

阴阳合历是将阴历和阳历协调起来的历法,我国常用的农历就是阴阳合历。

注意,平时习惯上称农历为阴历,实际上,它不是纯粹的阴历,而是阴阳合历,阴历的称呼并不准确,可称为黄历,旧历等。

我国农历的特点在于闰月的设置,和二十四节气,为我国独有,是我国古代人们甚至现在仍然常用的历法,是我国各地安排农事活动的主要依据。

中国古代历法多数为阴阳合历,在协调阴阳合历时,经常使用气、朔来计算。

气为二十四节气,按一年中太阳所走的路程等分的叫定气;日月的黄道经度相同的时刻叫朔。

因为日月运动的不均匀性,要得到真实
的气朔的变化,各个朝代都会计算气朔,推算历谱。

故在我国古代有众多的历法。

(二)二十八星宿在历法中的作用
上述,我们知道,制定一个历法需要计算日月行星的位置等等,而该如何测量确定这些位置数据,这就不得不提到二十八星宿。

二十八星宿系将黄道附近的恒星划分而来,其作用就是测量天上主要七星的位置在北斗历法和四分历中,据考察,已知的二十八星宿用于测量天体位置,制定历法中的用途有:
一是“月站”,即月亮每天从一宿移动到下一宿。

二是“镇星年站”,即镇星(土星)每年从一宿移动到下一宿,这是郑文光在《中国天文学源流》一书力主的。

三是“日站”,即太阳每年沿着二十八星宿转一周。

四是“斗柄星座”,用二十八宿表示北斗七星斗柄所指的方位。

五是“以齐七政”,《尚书•舜典》称“璇玑玉衡,以齐七政”,意思是用北斗七星调和日月五星的运行周期。

由此可以看见,二十八星宿体系的建立在观象授时的时代,对于天文的测量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它是进行天文数据测量的一个重要工具途径。

而历法直接与天文挂钩。

中国古代为了观测日、月、五星的位置和运动,把黄赤道带自西向东划分为十二个部分(实际上即是二十八星宿,一般认为是把四宫各分为三部分),称为十二次。

十二次的名称依次是:星纪、玄枵、娵訾、降娄、大梁、实沈、鹑首、鹑火、鹑尾、寿星、大火、析木。

春秋战国时代的《左传》、《国语》等书中就已有这些名称的记载, 结合十天干十二地支,它们被用来记述岁星(木星)的位置。

《汉书·律历志》中载有十二次起迄度数,它们是和二十四节气相对应的。

以十二节气为各次的起点,十二中气为各次的中点在《汉书-律历志》中记载有按照周历十二月、十二次和二十四节气测定的各项详细的天文数据,如下表。

它们都是在春秋末期创建四分历时代测定的天文数据。

《汉书-律历志》中的十二次和二十四节气星表
周正月星纪:初斗十二度,大雪;中牵牛初,冬至;
周二月玄枵:初婺女八度,小寒;中危初,大寒;
周三月娵訾:初危十六度,立春;中营室十四度,惊蛰;
周四月降娄:初奎五度,雨水;中娄四度,春分;
周五月大梁:初胃七度,谷雨;中昴八度,清明;
周六月实沈:初毕十二度,立夏;中井初,小满;
周七月鹑首:初井十六度,芒种;中井三十一度,夏至;
周八月鹑火:初柳九度,小暑;中张三度,大暑;
周九月鹑尾:初张十八度,立秋;中翼十五度,处暑;
周十月寿星:初轸十二度,白露;中角十度,秋分;
周十一月大火:初氐五度,寒露;中房五度,霜降;
周十二月析木:初尾十度,立冬;中箕七度,小雪。

综述:
二十八星宿,最初是古人为比较日、月、五星的运动而选择将天空中的恒星划分为二十八部分,作为观测时的标志。

可以说二十八星宿是我国古代天文学辉煌的成就。

而中国古代天文学史,在一定意义上来说,就是一部历法改革史。

二十八星宿保障了天文的测量,从而保障了历法的制定的精确性。

可以说,我国古代人们智慧凝结出的二十八星宿,确保了我国古代历法的制定,人们依据历法进行的日事农桑渔牧,又浇铸了华夏灿烂的五千年文明
二十八星宿与周易:
周易成书于商末,为西伯侯姬昌所著,用于窥测天机,从而实现天地与人事之间的沟通,是我国文学史,哲学史上的瑰宝,中华文化的经典
《周易》中提到,“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可见,它与古天文学一定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本人认为周易的基础正是来源于古天文的研究。

[3]《周易》
从字面上看,周易中并没有二十八星宿的内容,但是,作为一本囊括天文地理各方面的著作,其包含了当时古人对天象考察的基本思想,,它与当时的其他天文文献,以及天文家观察天象的经验,成为中国古天文研究的基本方法与思想。

之后的四象二十八星宿的建立,正是基于古天文家长期观察的实践和一些基本思想而发展来的。

在古天文学中,四象的意义比较明确,是指黄道二十八宿中的东方苍龙、南方朱雀、西方白虎和北方玄武,也称为四陆、四灵、四兽或四宫。

而在《周易》中,四象一词的内涵则比较丰富,其涉及范围从各种自然现象,到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诸多领域,甚至更多地读把四象等古天文学中的科学概念总结并上升到哲学高度去解读。

此处,摘录《周易》中与二十八星宿,历法等相关的描述:
《易传系辞上》第九章有一段关于筮法的论述:“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

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
解读:
筮法中去一不用,即所谓“北辰居其所,众星共之”,象征北辰居中不动,作为天地之中。

四十九根蓍草“分而为二”,象征万物分为阴阳,宇宙分为天地,日月星辰分为经星和纬星(古称恒星为经星,日月和五大行星为纬星),这是古人对宇宙万物的基本认识。

“挂一以象三”,象征天地之间有日月星三辰,其中“日月”者,日月五星也,“星”者,二十八宿也,古代通过观测日月相对于四宫二十八宿体系的运行来制定历法,标示着古代天文观测体系和观测方法的建立。

“揲之以四以象四时”者,通过天文观测确定四时、十二次和二十四节气也。

“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者,通过天文观测确定日月运行周期,以定闰法也。

由此可见,古人对宇宙的基本认识,以及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天文观测体系和历法创建过程,体现了周易筮法的每一个程序都与古天文历法息息相关。

《周易》中有着一个完整的宇宙模型,反映了古人的自然哲学观——天地之道,形成了“天人合一”的中华民族古代文化。

参考资料:
《周易》
《中国二十八星宿的起源》转自网络
《中国传统历法概述》转自网络
百度百科词条:周易二十八星宿四象历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