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系统分析方法
ch02 第二章 系统分析

3
B.3 ACC.3 RS0 EXEN2 PT1 P3.3 ET1 P2.3 TB8 P1.3 IE1 P0.3
2
B.2 ACC.2 OV TR2 PX1 P3.2 EX1 P2.2 RB8 P1.2 IT1 P0.2
1
B.1 ACC.1 ? C_T2 PT0 P3.1 ET0 P2.1 TI P1.1 IE0 P0.1
(a) EA 1 (8051)
(b) EA 1 (8052)
(c) EA 0 (8051 / 8052)
11
2.7 数据存储器(RAM)
数据存储器(RAM)
数据存储器主要用途是暂存资料 内部数据存储器,8051有128Bytes,8052有256Bytes 0x7F 外部数据存储器,最大64KB
系统重置
SW
+5V
VCC (40)
10µF
RST (9)
10k
VSS (20)
表2-1 SFR 暫存器
PC ACC B PSW SP P0 P1 P2 P3 DPTR
系統重置之特殊功能暫存器(SFR)初始值 暫存器位址
未定 0xE0 0xF0 0xD0 未定 0x80 0x90 0xA0 0xB0 DPL=0x82 DPH=0x83 0x0000 0x00 0x00 0x00 0x07 0xFF 0xFF 0xFF 0xFF 0x00 0x00
暫存器位址
重置設定值
XXX00000B XX000000B 0XX00000B 0X000000B 0x00 0x00 0x00 0x00 0x00 0x00 0x00 0x00 0x00 0x00 0x00 0x00 未定 0XXXXXXXB 0XXX0000B
第二章系统因素分析方法DEMATEL方法

00 00 00
0.4 0.76 0 0.4 00
综合影响矩阵 T =X(I-X)-1
因素分析与识别的DEMATEL方法
以4及) 中考心察度T中与元原素因t度ij,。,计算出每个元素的影响度、被影响度 ,t或ij表要示素要j从素要i对素要i受素到j所的带综来合的影直响接的影程响度及。间接影响的程度
将所有的指标分为原因因素和结果因素,确定 了指标之间的因果逻辑关系
6.0267 -4.05339000110
0
0
0
1
1
1
-2.6000 -0.2400 -4.9600
10
0
0
0
1
1
1
0
0
1
0
1
1
-2.0133
1.1067
-5.1333
11
0
1
1
1
1
1
0
0
1
1
0
1
-2.2800 -5.0400
0.4800
12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列 和
0 2.64 4.8 2.56 -2.12 -3.0 -5.04 -5.04 -2.36 -3.12 2.76 3.08
F1,F2,,Fn
2)确定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Fi
F1
…
Fj
Fn
3) 初始化直接影响矩阵:
用矩阵表示各指标之间的直接相互影响关系,
设n 阶矩阵X=(aij)
如果因素i对因素j 则aij =0 。
有直接影响,则定义aij
第二章 线性系统分析

2-1
线性系统
一、定义 1)线性系统:若一个系统同时具有叠加性和均匀性,
S a1 f1 x1 , y1 a2 f 2 x1 , y1 a1S f1 x1,y1 a2 S f 2 x1,y1 a1 g1 x2 ,y2 a2 g 2 x2 ,y2
(二)光在自由空间的传播
f x1 , y1
输入,如图像
光学系统
S{ }
g x2 , y2
输出,如图像、频谱
(如成像、FT等)
g x2 , y2 S f x1 , y1
严格讲,光学系统是非线性的,但大多数光学系统,可 近似作为线性系统来处理,得到与实际相符的结果。 线性系统可用FT、卷积运算来描述。
则称该系统是线性系统。 2)叠加性: 若 g1 x2 , y2 S f1 x1 , y1 g2 x2 , y2 S f 2 x1 , y1
S f1 x1 , y1 f 2 x1 , y1 S f1 x1 , y1 S f 2 x1 , y1 g1 x2 , y2 g 2 x2 , y2
三、线性平移不变系统的传递函数
线性平移不变系统的空域描述:
g x, y f x, y hx, y
由FT的卷积定理:可得:线性平移不变系统的 频域描述为
Gu, v F u, v H u, v
其中:G(u,v)、F(u,v)和H(u,v)分别是g(x,y)、f(x,y) 和h(x,y)的频谱. 该式在频域中描述线性平移不变系统的性质、作用。
H(u,v) 称为线性平移不变系统的传递函数。一般是
H u, v Au, vexp j u, v
其模A(u,v)的作用是改变输入信号各频率基元成分的模 其辐角(u,v)的作用是改变这些频率基元成分的初相位
系统分析第二章系统分析ppt

系统分析第二章系统分析ppt一、模型与模型化简介模型化模型化就是为描述系统的构成和行为,对实体系统的各种因素进行适当筛选,用一定方式(数学、图像等)表达系统实体的方法。
------构模的过程3.模型(化)的地位与作用3.模型(化)的地位与作用地位:4.模型的分类概念模型:通过人们的经验、知识和直觉形成的。
形式上分为思维、字句或描述的。
5.建立模型的一般原则①建立方框图6.建模的基本步骤①明确建模的目的和要求;②对系统进行一般语言描述;③弄清系统中的主要因素及其相互关系;④确定模型的结构;⑤估计模型的参数;⑥实验研究;⑦必要修改。
7.模型化的基本方法(4)老手法:2、系统结构的表达方式二元关系的性质二元关系的集合系统结构的表达方式有向连接图:图的基本的矩阵表示,描述图中各节点两两间邻接的关系,记作A。
矩阵A的元素aij定义:汇点:矩阵A中元素全为零的行所对应的节点。
在可达矩阵中存在两个节点相应的行、列元素值分别完全相同,则说明这两个节点构成回路集,只要选择其中的一个节点即可代表回路集中的其他节点,这样就可简化可达矩阵,称为缩减可达矩阵,记作Mˊ。
(1)区域分解:将系统元素分成相互独立的子系统(2)级位分解:对各子系统元素进行分级(3)提取骨架矩阵(4)画有向图将M分级重新排列实现某一可达矩阵M、具有最小二元关系个数(“1”元素最少)的邻接矩阵叫做M的最小实现二元关系矩阵,即骨架矩阵,记作A’。
骨架矩阵(二)解释结构模型技术(ISM)(InteractiveStructureModeling)1.作用:主要描述系统构成元素之间的关联关系,主要适用于一些宏观问题的定性分析。
2.任务:通过构造解析将复杂的系统分解成条理分明、多级递阶的结构形式(结构图)ISM技术的基本思想:ISM技术的核心:通过各种创造性技术,提取问题的构成要素,利用有向图、矩阵等工具和计算机技术,对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等信息进行处理,最后用文字加以解释说明,明确问题的层次和整体结构,提高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程度。
第二章2系统分析—需求分析.

(3)确定调研方案
调研方式
主导型
用户经验不足,认识不清晰,需要调研人员整理需 求概要内容,提交给用户进行分析和初步确认,最 终由用户和调研实施人员对需求内容进行细化、确 认的过程。 对调研人员要求较高; 与用户真实意图可能存在偏差。
(3)确定调研方案
调研方式
引导型
用户有较为完整、系统的知识、经验积累,调研人 员引导用户将需求阐述完整、清晰,最终由用户对 需求进行确认的过程称之为引导型调研。 用户和调研实施人员相互配合程度高 ; 此种调研方式的进度和质量风险最小 。
……
需求工程的主要阶段
需求工程 需求开发 需求管理
需 求 获 取
需 求 分 析
需 求 规 约
需 求 验 证
变 更 控 制
版 本 控 制
需 求 跟 踪
需 求 状 态 跟 踪
需求规格说明书
需求开发
需求验证 —— 帮 助确定实现了正确 的需求 需求获取 —— 搜集 与探索需求的过程
需求开发 过程
组织机构或用户对系统的高层次目标要求用户使用系统必须要完成的任务必须要实现的软件功能内容层次常见非功能需求可用性计划开机时长平均故障时间间隔mtbf等高效性系统如何高效利用处理器磁盘空间通讯带宽灵活性向产品中加入其它功能需要多大劤力完整性阻止未经授权的访问修改互操作性与其他系统交换数据或服务可靠性无错误的软件执行稳健性系统遭遇无效数据或其他干扰时继续正常运作的程度易用性用户友好易于使用符合人机工程维护性是否易于修正一个缺陷或改劢软件移植性把软件从一个操作系统移植到另一个所需的劤力支持平台数重用性为某个应用所设计的模块能被其他应用重复所用的程度测试软件模块或者所整合产品的难易度量化需求需求类型测量范例观感接受率易用性错误率性能与速度响应时间可靠性停工时间移植性平台数稳健性致命非致命错误比例维护性修改所需的时间和工作量大小源代码行数sourcelinescodesloc认证所符合的诸标准需求的来源调研前活动调研前活动调研实施调研实施识别调研范围组建调研团队确定调研方案调研准备前期沟通识别调研范围组建调研团队确定调研方案调研准备前期沟通决定了需求调研对象调研参与人员和调研周期的长短
第二章 线性系统分析

也就是说,理想的线性时不变系统 , 其输出 是输入的单调、线性比例函数。在这种关系上所 确定的测试系统的传输特性称为静态特性。
定度曲线:表示静态特性方程的图形称为测试系统 的定度曲线(特性曲线、校准曲线、标定曲线、定 标曲线)。 定度曲线是以输入x作为自变量,对应输出y作为因 变量,在直角坐标系中绘出的图形。
第二章 线性系统分析
测试系统与线性系统 线性系统分析基础 测试系统的传输特性 系统的噪声干扰与抑制
一、测试系统与线性系统
测试系统是指由传感器、信号调理电路、 信号处理电路、记录显示设备组成并具有获取 某种信息之功能的整体。
对象 传感器 变换装置
记录 显示 装置 处理 装置
测试系统基本要求 测试系统的输出信号能够真实地反映被测物理量 (输入信号)的变化过程,不使信号发生畸变,即 实现不失真测试。
系统分析的三类问题: 1)当输入、输出是可测量的(已知),则可推断系统的传输特性。 (系统辨识) 2)当系统特性已知,输出可测量,则可推断导致该输出的输 入量。(反求) 3)如果输入和系统特性已知,则可以推断和估计系统的输出 量。(预测)
2、系统特性的描述: 系统特性的描述通常可用下列微分方程表达:
测量系统的静态特性有灵敏度、非线性度和回程误差。
1、灵敏度
若系统的输入x有一增量△x,引起输出y发生相 应变化△y时,则定义灵敏度S为: S=△y/△x
当系统的输出和输入具 有同一量纲时,则灵敏 度是一个无量纲的数。 常用“增益”或“放大 倍数”来替代灵敏度。
线性系统的灵敏度为常数,特性曲线是一条直线。 非线性系统的特性曲线是一条曲线,其灵敏度随 输入量的变化而变化。通常用一条参考直线代替 实际特性曲线(拟合直线),拟合直线的斜率作 b0 y 为测试系统的平均灵敏度。 s a0 x 灵敏度反映了测试系统对输入量变化反应的能力, 灵敏度愈高,测量范围往往愈小,稳定性愈差。 (合理选取) 当测试系统由多个相互独立的环节构成时,其总 灵敏度等于各环节灵敏度的乘积。 S=S1×S2×S3
第二章系统模型与系统分析

第二章系统模型与系统分析一、系统模型系统模型是指对一个系统进行抽象和描述,用以揭示其内部结构、运行规律和相互关系的方法和工具。
系统模型是系统分析的基础,通过构建系统模型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系统的特性和问题。
1.系统模型的分类系统模型可以分为静态模型和动态模型两类。
静态模型描述了系统的结构和组成部分,包括系统的元素、关系和属性。
常用的静态模型方法有系统框图、数据流图和实体关系图等。
动态模型描述了系统的行为和变化过程,主要包括状态转换和信息流动。
常用的动态模型方法有状态转换图、时序图和活动图等。
2.系统模型的构建方法构建系统模型的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方法有层次分析法和系统动力学方法。
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通过对系统进行层次划分,分析各层次元素的相互关系和影响程度,从而得出系统的总体性能。
系统动力学方法是一种动态系统建模和仿真的方法,通过建立差分方程或微分方程来描述系统的演化过程,在不同的时间段内模拟系统的运行过程和结果。
二、系统分析系统分析是指对一个系统进行全面深入地研究和分析,以了解其内部机制、运行规律和问题点,为系统的优化改进提供依据。
1.系统分析的步骤系统分析通常包括问题定义、数据收集、系统描述、模型建立、模型验证和模型求解等步骤。
问题定义阶段需要明确研究的目标和内容,确定问题的范围和界限。
数据收集阶段需要收集系统运行所需的数据和信息,包括实际运行数据和用户需求等。
系统描述阶段需要对系统进行全面的描述和分析,包括系统的功能、结构和性能等。
模型建立阶段需要根据系统描述构建数学模型,用以描述系统的运行过程和规律。
模型验证阶段需要对建立的模型进行验证和评估,确保模型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模型求解阶段需要利用建立的模型进行仿真和优化,找出系统的优化方案和改进措施。
2.系统分析的工具和技术系统分析常用的工具和技术包括面向对象分析、数据流图、系统动力学、Petri网等。
面向对象分析是一种以对象和类为核心的分析方法,通过建立对象模型和类模型来描述系统的结构和行为,强调系统的模块化和可重用性。
第二章系统安全分析-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

2.4 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FMEA( Failure Model and Effects Analysis )是对系统各组成部分、元件进行分析的重要方法。
系统的子系统或元件在运行过程中会发生故障,而且往往可能发生不同类型的故障。
例如,电气开关可能发生接触不良或接点粘连等类型故障。
不同类型的故障对系统的影响是不同的。
这种分析方法首先找出系统中各子系统及元件可能发生的故障及其类型,查明各种类型故障对邻近子系统或元件的影响以及最终对系统的影响,以及提出消除或控制这些影响的措施。
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是一种系统安全分析归纳方法。
早期的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只能做定性分析,后来在分析中包括了故障发生难易程度的评价或发生的概率。
从而把它与致命度分析( Critical Analysis ) 结合起来,构成故障类型和影响、危险度分析( FMEC)这样,若确定了每个元件的故障发生概率,就可以确定设备、系统或装置的故障发生概率,从而定量地描述故障的影响。
2.4.1 故障类型系统、子系统或元件在运行过程中,由于性能低劣,不能完成规定的功能时,则称为故障发生。
系统或元件发生故障的机理十分复杂,故障类型是由不同故障机理显现出来的各种故障现象的表现形式。
因此,一个系统或一个元件往往有多种故障类型。
表2-6 为一般机电产品、设备常见故障类型。
表2-6常见故障类型对产品、设备、元件的故障类型、产生原因及其影响应及时了解和掌握,才能正确地采取相应措施。
若忽略了某些故障类型,这些类型故障可能因为没有采取防止措施而发生事故。
例如,美国在研制NASA卫星系统时,仅考虑了旋转天线汇流环开路故障而忽略了短路故障,结果由于天线汇流环短路故障使发射失败,造成1亿多美元的损失。
掌握产品、设备、元件的故障类型需要积累大量的实际工作经验,特别是通过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来积累经验242分析程序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通常包括以下四方面:(1)掌握和了解对象系统;(2)对系统元件的故障类型和产生原因进行分析;(3)故障类型对系统和元件的影响;(4)汇总结果和提出改正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系 统 论 的 基 本 思 想 方 法
系统论的基本思想方法,就是把所研
究和处理的对象,当作一个系统,分
析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系统、要
素、环境三者的相互关系和变动的规 律性,并以系统观点看问题。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系 统,系统是普遍存在的。
35
本 章 习 题
二、问答题
1.简述系统分析的作用及局限性。
2.系统分析的基本内容。
3.简述系统分析的逻辑过程。 4.系统分析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5.简述系统分析的研究方法论。 6.简述系统分析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
36
本 章 习 题
三、案例分析
大学生就业是全社会就业问题的一方面,“大 学生就业难”是当前的一个热点问题,已经引 起了政府、教育主管部门、高校和社会各界的 高度关注。其实大学生就业难并不是偶然的, 无论是产业结构、教育培养质量,还是就业环 境等方面都有很大改进的余地。“僧多粥少”, 这也是目前必须要面对的现实问题。当前大学 生就业问题只不过因为受金融危机影响而更加 突出而已。 请以系统的观点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返回目录
系统:由若干要素以一定结构形式联 结构成的具有某种功能的有机整体。
(涉及到4个基本概念:系统、要素、结 构、功能)
构成系统必备的三个条件
要有两个以上的要素;
诸要素之间要有一定的联系; 要素之间的联系必须产生统一的功能。
12
第 一 节 系 统 与 系 统 分 类
系统科学:以系统及其机理为对象,研 究系统的类型、一般性质、运动规律及 其演化机制的科学。 系统科学包括五个方面内容:(1)系统概 念;(2)一般系统理论;(3)系统理论分论; (4)系统方法;(5)系统方法的应用。
第 三 节 系 统 分 析 的 基 本 原 则
二、优化原则
最优化原则是应用系统方法的目的
和要求,通过改变要素或结构使系
统功能最佳。
“多利相衡取其重,多害相衡取其
轻” 。
25
第 三 节 系 统 分 析 的 基 本 原 则
三、模型化原则
模型化方法:采用系统方法,把真实系统抽象为 模型,通过对模型的研究来揭示和掌握真实系统 的特征和规律。 实物模型
30
第 四 节 系 统 分 析 的 方 法 与 技 术
三、系统分析的定量分析方法
确定型分析方法与技术
损益分析等。
线性规划;马尔柯夫分析;排队论;博弈模型;
随机型分析方法与技术
动态规划;随机模型;贝叶斯定理;抽样、回
归、指数平滑;随即库存论;决策树等。
返回目录
31
系统科学的杰作——都江堰水利工程
一、 系统分析及其特点
1、系统分析的含义
系统分析是一种决策辅助技术,它采用系
统的观点和方法,对所研究的问题提出各
种可行性方案或策略,并进行定性和定量
的分析与评价,为决策者提供直接判断和
决定最优方案所需的信息和资料,以便决
策者选择行动方案。
17
第 二 节 系 统 分 析 的 内 容 和 过 程
2、系统分析的特点
第三节 系统分析的基本原则 第四节 系统分析的方法与技术 本章习题
3
案 例 一 : 丁 渭 修 皇 宫
宋真宗年间,京城汴梁的一场大火使皇宫变
成一片废墟。皇帝赵恒命晋国公丁渭限期修 复,宫中大臣莫不认为这项耗资巨大、旷日
持久的工程难以如期完成,然而丁渭却欣然
受命。其施工方案是:先在宫前大道上就近 取土烧砖;后在取土后的深沟中引入汴水, 形成人工河,再由此水路运输建筑材料;在 皇宫修复后,又将碎砖废土添入人工河,使
③系统量化 ④系统评价
21
系 统 分 析 流 程
问题状况 系统研究 系统目标
系统设计
结构化的系 统环境 系统明确 化 系统定型
系统量化 系统修改与简化
系统评价
决策者的选择 活动 前后关系
待选方案
结果
22
第 二 节 系 统 分 析 的 内 容 和 过 程
四、系统分析的基本步骤
1. 提出问题,确定目标 2. 系统综合,拟定方案 3. 系统分析,评价方案 4. 系统选择,策划优选 5. 跟踪实施,调整方案
29
第 四 节 系 统 分 析 的 方 法 与 技 术
二、系统分析的定性分析方法
超理性分析
超理性因素:判断;直觉;创造力;信仰;领 袖魅力;意志;政治、预见能力;爱情、欢乐、 歉意、憎恨、恐惧等。
交叉文化分析
管理理论与文化与价值观的不相容;世界观、 社会环境因素;组织因素等。
未来分析
一、名词解释
1.系统 2.系统分析 3.整体性原则 9.规范研究 4.优化原则 5.模型化原则 6.层次性原则 7.行为研究 8.价值研究 10.可行性研究 11.定性分析方法
12.定量分析方法
14.可行性分析 16.交叉文化因素分析 18.确定型分析
13.价值分析
15.超理性因素分析 17.未来分析 19.随机型分析
为科学》杂志和《一般系统年鉴》。
1955~1958年任蒙塔西郎医院生物研究所主任兼南加利福尼亚大 学访问教授。 1961~1969年任阿尔贝塔大学理论生物学教授。 1969~1972年任纽约州立大学理论生物学研究中心教授。 1972年6月12日卒于美国纽约州布法罗。
返回
34
本 章 习 题
给市民出行带来不便。
问:该人行道施工出现这种局面的症结
何在?
5
S C I 论
系统理论 是以系统的观念研究物质世界
的结构、运动及其相互关系的基础理论,
是20世纪40年代与 控制论、信息论 同时
诞生的一门新兴科学。该理论研究各种
系统的共同特征,用数学方法定量地描
述其功能,寻求并确立适用于一切系统 的原理、原则和数学模型,是具有逻辑 和数学性质的一门新兴科学 。
“鱼嘴”分水堤把岷江水一分为二;“飞沙堰”溢洪道把多余的洪水 和流沙排入外江;“宝瓶口”引水口自流灌溉渠系的总开关。
人 物 介 绍
L.V.贝塔朗菲(Luduig Von Bertalanffy),加拿 大籍奥地利理论生物学家,一般系统论的创始 人。 1901年9月19日生于奥地利首都维也纳附近的阿 茨格斯多夫。 1926年获维也纳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在 该校任教。 1937~1938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任教。 1948年任加拿大渥太华大学医疗系系主任、教授。 1954~1955年参加国际斯坦福研究所行为科学研究会。 1954年同A· 拉波波特等人一起建立一般系统论研究会,出版《行
27
第 四 节 系 统 分 析 的 方 法 与 技 术
2、价值研究
价值研究要回答的问题
喜好什么?因为什么?为了什么目
的?多大风险?优先考虑什么等等。
基本目标
确认某个目标是否值得争取;实现
目标所采取的手段能否被接受;改
进系统的结果是否良好。
28
第 四 节 系 统 分 析 的 方 法 与 技 术
其复为大道。整个工程不仅省工省料,而且
缩短了工期,从而取得了最佳效益。
问:丁渭此举为什么会“一举三得”?
4
案 例 二 : 道 路 施 工
某街道的人行道路在一年内进行了三次
施工:分别是电信部门铺设通讯线路,
煤气公司埋设煤气管道,市政部门维修
下水管道。结果是重复施工,不仅造成
了人力和财力资源的巨大浪费,同时也
3、规范研究
规范研究要回答的问题:应该是什么?应该怎 么做?在公共管理领域,它寻求的是政府决策 的目标和为达到目的而采取的行动和手段。 基本判断:如果你想得到某种结果,那么在特
定的条件下采取规定的行动,就会以某种确定
的概率获得成功。
4、可行性研究
可行性研究就是对规范研究中提出的方案进行 经济、技术和政治等方面的考察。
①以整体为目标
②以选择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为重点
③令人满意为准则
二、系统分析的作用及其局限性
1.系统分析作为一种科学的方法论,在管 理决策、政策分析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2.系统分析的局限性有哪些?
18
第 二 节 系 统 分 析 的 内 容 和 过 程
三、 系统分析的基本内容
1. 根据系统的本质及其基本特征划分
理论概念模型
数学模型 符号系统模型
四、层次性原则
返回本章目录
26
第 四 节 系 统 分 析 的 方 法 与 技 术
一、系统分析的研究方法论
1、 行为研究
定义:也称为现状研究或实证研究。可概括 为:通过对研究对象大量的观察、实验和调 查,获取客观材料,从个别到一般,归纳出 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发展规律。 研究特点:既可采用归纳法,也可采用演绎 法,但更强调归纳法。 基本科学论断:如果反复观测到一种事实, 则一种结果可以确定的概率发生。 目的:提供客观事实。
6
L.V. 贝 塔 朗 菲
人们公认加拿大籍奥地利人、理论生物
学家L.V.贝塔朗菲(Luduig Von Bertalanffy) 为系统理论创始人。1924~1928年他曾 多次发表文章阐述系统论思想,1937年 提 出 了 一 般 系 统 论 原 理 , 1949 年 发 表
《关于一般系统论》。确立这门科学学
① 整体分析 ② 结构分析 ③ 层次分析
④ 相关分析
⑤ 环境分析
19
第 二 节 系 统 分 析 的 内 容 和 过 程
2. 根据系统的基本研究范畴划分
① 行为分析
② 价值分析
③ 规范分析 ④ 可行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