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平行四边形单元 易错题检测

人教版平行四边形单元 易错题检测
人教版平行四边形单元 易错题检测

人教版平行四边形单元 易错题检测

一、解答题

1.已知,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点E 是正方形ABCD 所在平面内一动点(不与点D 重合),AB =AE ,过点B 作DE 的垂线交DE 所在直线于F ,连接CF .

提出问题:当点E 运动时,线段CF 与线段DE 之间的数量关系是否发生改变? 探究问题:

(1)首先考察点E 的一个特殊位置:当点E 与点B 重合(如图①)时,点F 与点B 也重合.用等式表示线段CF 与线段DE 之间的数量关系: ;

(2)然后考察点E 的一般位置,分两种情况:

情况1:当点E 是正方形ABCD 内部一点(如图②)时;

情况2:当点E 是正方形ABCD 外部一点(如图③)时.

在情况1或情况2下,线段CF 与线段DE 之间的数量关系与(1)中的结论是否相同?如果都相同,请选择一种情况证明;如果只在一种情况下相同或在两种情况下都不相同,请说明理由; 拓展问题:

(3)连接AF ,用等式表示线段AF 、CF 、DF 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 .

2.在数学的学习中,有很多典型的基本图形.

(1)如图①,ABC 中,90BAC ∠=?,AB AC =,直线l 经过点A ,BD ⊥直线l ,CE ⊥直线l ,垂足分别为D 、E .试说明ABD CAE ≌;

(2)如图②,ABC 中,90BAC ∠=?,AB AC =,点D 、A 、F 在同一条直线上,BD DF ⊥,3AD =,4BD =.则菱形AEFC 面积为______.

(3)如图③,分别以Rt ABC 的直角边AC 、AB 向外作正方形ACDE 和正方形ABFG ,连接EG ,AH 是ABC 的高,延长HA 交EG 于点I ,若6AB =,8AC =,求AI 的长度.

3.如图,点E 为?ABCD 的边AD 上的一点,连接EB 并延长,使BF =BE ,连接EC 并延长,使CG =CE ,连接FG .H 为FG 的中点,连接DH ,AF .

(1)若∠BAE =70°,∠DCE =20°,求∠DEC 的度数;

(2)求证:四边形AFHD 为平行四边形;

(3)连接EH ,交BC 于点O ,若OC =OH ,求证:EF ⊥EG .

4.如图,在Rt ABC ?中,90ABC ∠=?,30C ∠=?,12AC cm =,点E 从点A 出发沿AB 以每秒1cm 的速度向点B 运动,同时点D 从点C 出发沿CA 以每秒2cm 的速度向点A 运动,运动时间为t 秒(06t <<),过点D 作DF BC ⊥于点F .

(1)试用含t 的式子表示AE 、AD 、DF 的长;

(2)如图①,连接EF ,求证四边形AEFD 是平行四边形;

(3)如图②,连接DE ,当t 为何值时,四边形EBFD 是矩形?并说明理由.

5.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 M 是AB 延长线上一点.直角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经过点D ,且直角顶点E 在AB 边上滑动(点E 不与点A B 、重合),另一直角边与CBM ∠的平分线BF 相交于点F .

(1)求证: ADE FEM

∠=∠;

(2)如图(1),当点E在AB边的中点位置时,猜想DE与EF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

(3)如图(2),当点E在AB边(除两端点)上的任意位置时,猜想此时DE与EF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

6.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点E从点A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射线AD运动,运动时间为t秒(t>0),以AE为一条边,在正方形ABCD左侧作正方形AEFG,连接BF.

(1)当t=1时,求BF的长度;

(2)在点E运动的过程中,求D、F两点之间距离的最小值;

(3)连接AF、DF,当△ADF是等腰三角形时,求t的值.

7.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点E是BC边所在直线上一动点(不与点B、C重合),过点B作BF⊥DE,交射线DE于点F,连接CF.

(1)如图,当点E在线段BC上时,∠BDF=α.

①按要求补全图形;

②∠EBF=______________(用含α的式子表示);

③判断线段 BF,CF,DF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2)当点E 在直线BC 上时,直接写出线段BF ,CF ,DF 之间的数量关系,不需证明.

8.探究:如图①,△ABC 是等边三角形,在边AB 、BC 的延长线上截取BM =CN ,连结MC 、AN ,延长MC 交AN 于点P .

(1)求证:△ACN ≌△CBM ;

(2)∠CPN = °;(给出求解过程)

(3)应用:将图①的△ABC 分别改为正方形ABCD 和正五边形ABCDE ,如图②、③,在边AB 、BC 的延长线上截取BM =CN ,连结MC 、DN ,延长MC 交DN 于点P ,则图②中∠CPN = °;(直接写出答案) (4)图③中∠CPN = °;(直接写出答案)

(5)拓展:若将图①的△ABC 改为正n 边形,其它条件不变,则∠CPN = °(用含n 的代数式表示,直接写出答案).

9.如图,正方形ABCD 的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点E 是AC 的一点,连接EB ,过点A 做AM ⊥BE ,垂足为M ,AM 与BD 相交于点F .

(1)猜想:如图(1)线段OE 与线段OF 的数量关系为 ;

(2)拓展:如图(2),若点E 在AC 的延长线上,AM ⊥BE 于点M ,AM 、DB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F ,其他条件不变,(1)的结论还成立吗?如果成立,请仅就图(2)给出证明;如果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10.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BAD ∠的平分线交BC 于点E ,交DC 的延长线于F ,以EC CF 、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ECFG 。

(1)证明平行四边形ECFG 是菱形;

(2)若ABC 120?∠=,连结BG CG DG 、、,①求证:DGC BGE ≌;②求BDG ∠的度数;

(3)若ABC 90?∠=,8AB =,14AD =,M 是EF 的中点,求DM 的长。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解答题

1.(1)DE2CF;(2)在情况1与情况2下都相同,详见解析;(3)AF+CF=

2DF或|AF-CF|2

【分析】

(1)易证△BC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得出2CB,即可得出结果;

(2)情况1:过点C作CG⊥CF,交DF于G,设BC交DF于P,由ASA证得

△CDG≌△CBF,得出DG=FB,CG=CF,则△GC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2CF,连接BE,设∠CDG=α,则∠CBF=α,∠DEA=∠ADE=90°-α,求出∠DAE=2α,则∠EAB=90°-2α,

∠BEA=∠ABE=1

2

(180°-∠EAB)=45°+α,∠CBE=45°-α,推出∠FBE=45°,得出△BEF是等腰

直角三角形,则EF=BF,推出EF=DG,DE=FG,得出2CF;

情况2:过点C作CG⊥CF交DF延长线于G,连接BE,设CD交BF于P,由ASA证得

△CDG≌△CBF,得出DG=FB,CG=CF,则△GC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得2CF,设

∠CDG=α,则∠CBF=α,证明△BE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得出EF=BF,推出DE=FG,得出2CF;

(3)①当F在BC的右侧时,作HD⊥DF交FA延长线于H,由(2)得△BEF是等腰直角三

角形,EF=BF,由SSS证得△ABF≌△AEF,得出∠EFA=∠BFA=1

2

∠BFE=45°,则△HDF是等腰

直角三角形,得2DF,DH=DF,∵∠HDF=∠ADC=90°,由SAS证得△HDA≌△FDC,得CF=HA,即可得出2;

②当F在AB的下方时,作DH⊥DE,交FC延长线于H,在DF上取点N,使CN=CD,连接BN,证明△BFN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得BF=NF,由SSS证得△CNF≌△CBF,得

∠NFC=∠BFC=1

2

∠BFD=45°,则△DFH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得2,DF=DH,由SAS

证得△ADF≌△CDH,得出CH=AF,即可得出2DF;

③当F在DC的上方时,连接BE,作HD⊥DF,交AF于H,由(2)得△BEF是等腰直角三

角形,EF=BF,由SSS证得△ABF≌△AEF,得∠EFA=∠BFA=1

2

∠BFE=45°,则△HDF是等腰直

角三角形,得出HF=2DF,DH=DF,由SAS证得△ADC≌△HDF,得出AH=CF,即可得出AF-CF=2DF;

④当F在AD左侧时,作HD⊥DF交AF的延长线于H,连接BE,设AD交BF于P,证明△BF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得EF=BF,由SSS证得△ABF≌△AEF,得

∠EFA=∠BFA=

1

2

∠BFE=45°,则∠DFH=∠EFA=45°,△HD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得DH=DF,HF=2DF,由SAS证得△HDA≌△FDC,得出AF=CF,即可得出CF-AF=2DF.

【详解】

解:(1)∵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CD=CB,∠BCD=90°,

∴△BC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DB=2CB,

当点E、F与点B重合时,则DE=2CF,

故答案为:DE=2CF;

(2)在情况1或情况2下,线段CF与线段DE之间的数量关系与(1)中结论相同;理由如下:

情况1:∵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CD=CB=AD=AB=AE,∠BCD=∠DAB=∠ABC=90°,

过点C作CG⊥CF,交DF于G,如图②所示:

则∠BCD=∠GCF=90°,

∴∠DCG=∠BCF,

设BC交DF于P,

∵BF⊥DE,

∴∠BFD=∠BCD=90°,

∵∠DPC=∠FPB,

∴∠CDP=∠FBP,

在△CDG和△CBF中,

DCG BCF

CD CB

CDG CBF

∠∠

?

?

?

?∠∠

?

∴△CDG≌△CBF(ASA),

∴DG=FB,CG=CF,

∴△GC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FG=2CF,

连接BE,

设∠CDG=α,则∠CBF=α,∠ADE=90°-α,∵AD=AE,

∴∠DEA=∠ADE=90°-α,

∴∠DAE=180°-2(90°-α)=2α,

∴∠EAB=90°-2α,

∵AB=AE,

∴∠BEA=∠ABE=1

2

(180°-∠EAB)=

1

2

(180°-90°+2α)=45°+α,

∴∠CBE=90°-(45°+α)=45°-α,

∴∠FBE=∠CBE+∠CBF=45°-α+α=45°,

∵BF⊥DE,

∴△BE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EF=BF,

∴EF=DG,

∴EF+EG=DG+EG,即DE=FG,

∴DE=2CF;

情况2:过点C作CG⊥CF交DF延长线于G,连接BE,设CD交BF于P,如图③所示:

∵∠GCF=∠BCD=90°,

∴∠DCG=∠BCF,

∵∠FPD=∠BPC,

∴∠FDP=∠PBC,

在△CDG和△CBF中,

DCG BCF CD CB

CDG CBF ∠∠????∠∠?

===, ∴△CDG ≌△CBF (ASA ),

∴DG=FB ,CG=CF ,

∴△GC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FG=

2CF ,

设∠CDG=α,则∠CBF=α,

同理可知:∠DEA=∠ADE=90°-α,∠DAE=2α,

∴∠EAB=90°+2α,

∵AB=AE ,

∴∠BEA=∠ABE=45°-α,

∴∠FEB=∠DEA-∠AEB=90°-α-(45°-α)=45°,

∵BF ⊥DE ,

∴△BE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EF=BF ,

∴EF=DG ,

∴DE=FG ,

∴DE=2CF ;

(3)①当F 在BC 的右侧时,作HD ⊥DF 交FA 延长线于H ,如图④所示:

由(2)得:△BE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EF=BF ,

在△ABF 和△AEF 中,

AB AE AF AF BF EF ?????

===,

∴△ABF ≌△AEF (SSS ),

∴∠EFA=∠BFA=12

∠BFE=45°, ∴△HD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2,DH=DF ,

∵∠HDF=∠ADC=90°,

∴∠HDA=∠FDC ,

在△HDA 和△FDC 中,

DH DF HDA FDC DA DC ??∠∠???

===,

∴△HDA ≌△FDC (SAS ),

∴CF=HA , ∴

2DF=HF=HA+AF=CF+AF ,即AF+CF=2DF ;

②当F 在AB 的下方时,作DH ⊥DE ,交FC 延长线于H ,在DF 上取点N ,使CN=CD ,连接BN ,如图⑤所示:

设∠DAE=α,则∠CDN=∠CND=90°-α,

∴∠DCN=2α,

∴∠NCB=90°-2α,

∵CN=CD=CB ,

∴∠CNB=∠CBN=12(180°-∠NCB )=12

(180°-90°+2α)=45°+α, ∵∠CNE=180°-∠CND=180°-(90°-α)=90°+α,

∴∠FNB=90°+α-(45°+α)=45°,

∴△BFN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BF=NF , 在△CNF 和△CBF 中,

CN CB CF CF NF BF ?????

===,

∴△CNF ≌△CBF (SSS ),

∴∠NFC=∠BFC=12

∠BFD=45°,

∴△DFH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FH=

2DF ,DF=DH ,

∵∠ADC=∠HDE=90°,

∴∠ADF=∠CDH ,

在△ADF 和△CDH 中,

AD CD ADF CDH DF DH ??∠∠???

===,

∴△ADF ≌△CDH (SAS ),

∴CH=AF ,

∴FH=CH+CF=AF+CF ,

∴AF+CF=2DF ;

③当F 在DC 的上方时,连接BE ,作HD ⊥DF ,交AF 于H ,如图⑥所示:

由(2)得:△BE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EF=BF ,

在△ABF 和△AEF 中,

AB AE AF AF BF EF ?????

===,

∴△ABF ≌△AEF (SSS ),

∴∠EFA=∠BFA=12

∠BFE=45°, ∴△HD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2,DH=DF ,

∵∠ADC=∠HDF=90°,

∴∠ADH=∠CDF ,

在△ADC 和△HDF 中,

AD CD ADH CDF DH DF ??∠∠???

===,

∴△ADC ≌△HDF (SAS ),

∴AH=CF ,

∴HF=AF-AH=AF-CF ,

AF-CF=2DF ;

④当F 在AD 左侧时,作HD ⊥DF 交AF 的延长线于H ,连接BE ,设AD 交BF 于P ,如图⑦所示:

∵AB=AE=AD ,

∴∠AED=∠ADE ,

∵∠PFD=∠PAB=90°,∠FPD=∠BPA ,

∴∠ABP=∠FDP ,

∴∠FEA=∠FBA ,

∵AB=AE ,

∴∠AEB=∠ABE ,

∴∠FEB=∠FBE ,

∴△BFE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EF=BF ,

在△ABF 和△AEF 中, AB AE AF AF BF EF ?????

===,

∴△ABF ≌△AEF (SSS ),

∴∠EFA=∠BFA=12

∠BFE=45°, ∴∠DFH=∠EFA=45°,

∴△HD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DH=DF ,2DF ,

∵∠HDF=∠CDA=90°,

∴∠HDA=∠FDC ,

在△HDA 和△FDC 中,

DH DF HDA FDC AD CD ??∠∠???

===,

∴△HDA ≌△FDC (SAS ),

∴AF=CF ,

∴AH-AF=CF-AF=HF ,

DF ,

综上所述,线段AF 、CF 、DF 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

DF 或

DF , 故答案为:

DF 或

DF .

【点睛】

本题是四边形综合题,主要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和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2.(1)见解析;(2)24;(3)5AI =.

【分析】

(1)证∠BDA =∠CEA =90°,∠CAE =∠ABD ,由AAS 证明△ABD ≌△CAE 即可; (2)连接CE ,交AF 于O ,由菱形的性质得∠COA =∠ADB =90°,同(1)得△ABD ≌△CAO (AAS ),得OC =AD =3,OA =BD =4,由三角形面积公式求出S △AOC =6,即可得出答案;

(3)过E 作EM ⊥HI 的延长线于M ,过点G 作GN ⊥HI 于N ,同(1)得△ACH ≌△EAM (AAS ),△ABH ≌△GAN (AAS ),得EM =AH =GN ,证△EMI ≌△GNI (AAS ),得EI =GI ,证∠EAG =90°,由勾股定理求出EG =10,再由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

(1)证明:∵BD ⊥直线l ,CE ⊥直线l ,

∴∠BDA =∠CEA =90°,

∵∠BAC =90°,

∴∠BAD +∠CAE =90°

∵∠BAD +∠ABD =90°,

∴∠CAE =∠ABD

在△ABD 和△CAE 中,

ABD CAE BDA CEA AB AC ∠=∠??∠=∠??=?

, ∴△ABD ≌△CAE (AAS );

(2)解:连接CE ,交AF 于O ,如图②所示:

∵四边形AEFC 是菱形,

∴CE ⊥AF ,

∴∠COA =∠ADB =90°,

同(1)得:△ABD≌△CAO(AAS),∴OC=AD=3,OA=BD=4,

∴S△AOC=1

2 OA?OC

1

2

×4×3=6,

∴S菱形AEFC=4S△AOC=4×6=24,

故答案为:24;

(3)解:过E作EM⊥HI的延长线于M,过点G作GN⊥HI于N,如图③所示:∴∠EMI=∠GNI=90°,

∵四边形ACDE和四边形ABFG都是正方形,

∴∠CAE=∠BAG=90°,AC=AE=8,AB=AG=6,

同(1)得:△ACH≌△EAM(AAS),△ABH≌△GAN(AAS),

∴EM=AH=GN,

在△EMI和△GNI中,

EIM GIH

EMI GNI

EM GN

∠=∠

?

?

∠=∠

?

?=

?

∴△EMI≌△GNI(AAS),

∴EI=GI,

∴I是EG的中点,

∵∠CAE=∠BAG=∠BAC=90°,

∴∠EAG=90°,

在Rt△EAG中, EG=22

AE AG

+=22

86

+=10,

∵I是EG的中点,

∴AI=

1

2

EG=

1

2

×10=5.

【点睛】

本题是四边形综合题目,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菱形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性质、勾股定理、三角形面积等知识;本题综合性强,熟练掌握正方形的性质和菱形的性质,证明三角形全等是解题的关键.3.(1)50°;(2)见解析;(3)见解析

【分析】

(1)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得出答案即可;

(2)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出AD=BC,AD∥BC;证明BC是△EFG的中位线,得出

BC∥FG,BC=1

2

FG,证出AD∥FH,AD∥FH,由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即可得出结论;

(3)连接EH,CH,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以及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即可得到结论.

【详解】

明:(1)∵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BAE=∠BCD=70°,AD∥BC,

∵∠DCE=20°,

∵AB∥CD,

∴∠CDE=180°﹣∠BAE=110°,

∴∠DEC=180°﹣∠DCE﹣∠CDE=50°;

(2)∵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D=BC,AD∥BC,∠BAE=∠BCD,

∵BF=BE,CG=CE,

∴BC是△EFG的中位线,

∴BC∥FG,BC=1

2 FG,

∵H为FG的中点,

∴FH=1

2 FG,

∴BC∥FH,BC=FH,

∴AD∥FH,AD∥FH,

∴四边形AFHD是平行四边形;(3)连接EH,CH,

∵CE=CG,FH=HG,

∴CH =12EF ,CH ∥EF , ∵EB =BF =

12EF , ∴BE =CH ,

∴四边形EBHC 是平行四边形,

∴OB =OC ,OE =OH ,

∵OC =OH ,

∴OE =OB =OC =12

BC , ∴△BCE 是直角三角形,

∴∠FEG =90°,

∴EF ⊥EG .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熟练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并能进行推理计算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4.(1)AE t =;122AD t =-;DF t =;(2)证明见解析;(3)3t =;理由见解析.

【分析】

(1)根据题意用含t 的式子表示AE 、CD ,结合图形表示出AD ,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表示出DF ;

(2)根据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证明;

(3)根据矩形的定义列出方程,解方程即可.

【详解】

解:(1)由题意得,AE t =,2CD t =,

则122AD AC CD t =-=-,

∵DF BC ⊥,30C ∠=?,∴12

DF CD t =

= (2)∵90ABC ∠=?,DF BC ⊥,∴AB DF , ∵AE t =,DF t =,∴AE DF =,

∴四边形AEFD 是平行四边形;

(3)当3t =时,四边形EBFD 是矩形,

理由如下:∵90ABC ∠=?,30C ∠=?,

∴162

BC AC cm =

=, ∵BE DF ∥, ∴BE DF =时,四边形EBFD 是平行四边形,

即6t t -=,解得,3t =,

∵90ABC ∠=?,∴四边形EBFD 是矩形,

∴3t =时,四边形EBFD 是矩形.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矩形的判定,掌握平行四边形、矩形的判定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5.(1)详见解析;(2)DE EF =,理由详见解析;(3)DE EF =,理由详见解析

【分析】

(1)根据90,90AED FEB ADE AED ∠+∠=?∠+∠=?,等量代换即可证明;(2)DE=EF ,连接NE ,在DA 边上截取DN=EB ,证出△DNE ≌△EBF 即可得出答案;(3)在DA 边上截取DN EB =,连接NE ,证出()DNE EBF ASA ≌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

(1)证明:∵90DAB DEF ∠=∠=?,

∴90,90AED FEB ADE AED ∠+∠=?∠+∠=?,

∴ADE FEM ∠=∠;

(2) ;DE EF =理由如下:

如图,取AD 的中点N ,连接NE ,

∵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

∴AD AB = ,

∵,N E 分别为,AD AB 中点

∴11,22

AN DN AD AE EB AB ==

==, ∴,DN BE AN AE == 又∵90A ∠=?

∴45ANE ∠=?

∴180135DNE ANE ∠=?-∠=?,

又∵90CBM ∠=?,BF 平分CBM ∠

∴45,135CBF EBF ∠=?∠=?.

∴DNE EBF ∠=∠

在DNE △和EBF △中

ADE FEB DN EB

DNE EBF ∠=∠??=??∠=∠?

()DNE EBF ASA ≌,

∴DE EF =

(3) DE EF =.理由如下:

如图,在DA 边上截取DN EB =,连接NE ,

∵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 DN EB =,

∴AN AE =,

∴AEN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45ANE ∠=?

∴18045135DNE ∠=?-?=?,

∵BF 平分CBM ∠, AN AE =,

∴9045135EBF ∠=?+?=?,

∴DNE EBF ∠=∠,

在DNE △和EBF △中

ADE FEB DN EB

DNE EBF ∠=∠??=??∠=∠?

∴()DNE EBF ASA ≌,

∴DE EF =.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知识,解决本题的关键就是求证△DNE ≌△EBF .

6.(126 (2)2(3)2或224

【分析】

(1)由勾股定理可求出答案;

(2)延长AF ,过点D 作射线AF 的垂线,垂足为H ,设AH =DH =x ,在Rt △AHD 中,得出x 2+x 2=42,解方程求出x 即可得出答案;

(3)分AF=DF,AF=AD,AD=DF三种情况,由正方形的性质及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出答案.

【详解】

解:(1)当t=1时,AE=1,

∵四边形AEFG是正方形,

∴AG=FG=AE=1,∠G=90°,

∴BF=22

FG BG

+=22

+=26,

15

(2)如图1,延长AF,过点D作射线AF的垂线,垂足为H,

∵四边形AGFE是正方形,

∴AE=EF,∠AEF=90°,

∴∠EAF=45°,

∵DH⊥AH,

∴∠AHD=90°,∠ADH=45°=∠EAF,

∴AH=DH,

设AH=DH=x,

∵在Rt△AHD中,∠AHD=90°,

∴x2+x2=42,

解得x1=﹣22(舍去),x2=22,

∴D、F两点之间的最小距离为22;

(3)当AF=DF时,由(2)知,点F与点H重合,过H作HK⊥AD于K,如图2,

∵AH=DH,HK⊥AD,

∴AK =

2

AD =2, ∴t =2. 当AF =AD =4时,设AE =EF =x ,

∵在Rt △AEF 中,∠AEF =90°,

∴x 2+x 2=42,

解得x 1=﹣(舍去),x 2=,

∴AE =,

即t =.

当AD =DF =4时,点E 与D 重合,t =4,

综上所述,t 为2或或4.

【点睛】

本题是四边形综合题,考查了勾股定理,正方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正方形的性质,学会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思考问题.

7.(1)①详见解析;②45°-α;③DF BF =+,详见解析;(2)

DF BF =,或BF DF =,或BF DF +=

【分析】

(1)①由题意补全图形即可;

②由正方形的性质得出1452

DBE ABC ∠=∠=,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得出45BEF DBE BDF α∠=∠+∠=+,由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出

9045EBF BEF α∠=-∠=-即可;

③在DF 上截取DM=BF ,连接CM ,证明△CDM ≌△CBF ,得出CM=CF , ∠DCM=∠BCF ,

得出即可得出结论;

(2)分三种情况:①当点E 在线段BC 上时,,理由同(1)③;

②当点E 在线段BC 的延长线上时,,在BF_上截取BM=DF ,连接CM .同

(1)③得△CBM ≌△CDF 得出CM=CF ,∠BCM=∠DCF ,证明△CM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得出

,即可得出结论;

③当点E 在线段CB 的延长线上时,,在DF 上截取DM=BF ,连接CM ,同

(1) ③得:ACDM ≌△CBF 得出CM=CF ,∠DCM=∠BCF ,证明△CM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得

出,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

解:(1)①如图,

②∵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

∴∠ABC=90°,1452

DBE ABC ∠=∠=, ∴45BEF DBE BDF α∠=∠+∠=+,

∵BF ⊥DE,

∴∠BFE=90°,

∴9045EBF BEF α∠=-∠=-,

故答案为:45°-α;

③线段BF ,CF ,DF 之间的数量关系是2DF BF CF =+.

证明如下:在DF 上截取DM =BF ,连接CM .如图2所示,

∵ 正方形ABCD ,

∴ BC =CD ,∠BDC =∠DBC =45°,∠BCD =90°

∴∠CDM =∠CBF =45°-α,

∴△CDM ≌△CBF (SAS ).

∴ DM =BF , CM =CF ,∠DCM =∠BCF .

∴ ∠MCF =∠BCF+∠MCE

=∠DCM+∠MCE

=∠BCD =90°,

∴ MF 2CF . ∴2.DF DM MF BF CF =+=+

(2)分三种情况:①当点E 在线段BC 上时,2CF ,理由同(1)③; ②当点E 在线段BC 的延长线上时,2CF ,理由如下:

在BF 上截取BM=DF ,连接CM ,如图3所示,

同(1) ③,得:△CBM ≌△CDF (SAS),

∴CM=CF , ∠BCM=∠DCF .

∴∠MCF=∠DCF+∠MCD=∠BCM+∠MCD= ∠ BCD=90°,

∴△CM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2CF ,

∴2CF ;

③当点E 在线段CB 的延长线上时,2CF ;理由如下:

人教版平行四边形整章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平行四边形整章测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 已知平行四边形一边长为10,一条对角线长为6,则它的另一条对角线α的取值范围为() <α<16 <α<26 <α<20 D.以上答案都不正确 2. 已知ABCD是平行四边形,下列结论中,不一定正确的是() ﹦CD ﹦BD C.当AC⊥BD时,它是菱形 D.当∠ABC﹦90°时,它是矩形 3. 菱形的周长等于高的8倍,则此菱形较大内角是() °°°° 4. 矩形一个内角的平分线把矩形的一边分成3㎝和5㎝,则矩形的周长为() ㎝㎝或16㎝㎝ D.以上都不对 5. 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B:∠C:∠D的值可以是() (A)1:2:3:4 (B) 3:4:4:3 (C) 3:3:4:4 (D) 3:4:3:4 6. 小明用两根同样长的竹棒做对角线,制作四边形的风筝,则该风筝的形状一定是() (A)矩形(B)正方形(C)等腰梯形(D)无法确定 7. 如图1,宽为50 cm的矩形图案由10个全等的小长方形拼成,其中一个小长方形的面积为() (A) 400 cm2(B) 500 cm2 (C) 600 cm2(D) 4000 cm2 8. 将一矩形纸片对折后再对折,如图(1)、(2),然后沿图(3)中的虚线剪下,得到①、②两部分,将①展开后得到的平面图形一定是() (A)平行四边形(B)矩形(C)菱形(D)正方形 9. 如图,某正方形园地是由边长为1的四个小正方形组成的,现在园地上建一个花园(即每个图中的阴影部分),使花坛面积是园地面积的一半,以下图中的设计不合要求的是() 10. 如图,矩形ABCD的边长AB=6,BC=8,将矩形沿EF折叠,使C点与A点重合,则折痕EF的长是() (A)7.5 (B) 6 (C) 10 (D) 5 二、填空题 11. 如图,把边长为AD=12cm,AB=8cm的矩形沿着AE为折痕对折使点D落在BC上点F处,则DE= cm。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 三角形解答题易错题(Word版 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 三角形解答题易错题(Word 版 含答案) 一、八年级数学三角形解答题压轴题(难) 1.(问题探究) 将三角形ABC 纸片沿DE 折叠,使点A 落在点A '处. (1)如图,当点A 落在四边形BCDE 的边CD 上时,直接写出A ∠与1∠之间的数量关系; (2)如图,当点A 落在四边形BCDE 的内部时,求证:122A ∠+∠=∠; (3)如图,当点A 落在四边形BCDE 的外部时,探索1∠,2∠,A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 (拓展延伸) (4)如图,若把四边形ABCD 纸片沿EF 折叠,使点A 、D 落在四边形BCFE 的内部点 A '、D 的位置,请你探索此时1∠,2∠,A ∠,D ∠之间的数量关系,写出你发现的结 论,并说明理由. 【答案】【问题探究】(1)∠1=2∠A ;(2)证明见详解;(3)∠1=2∠A+∠2;【拓展延伸】(4)()212360A D ∠+∠=∠+∠+?. 【解析】 【分析】 (1)运用折叠原理及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即可解决问题, (2)运用折叠原理及四边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解决问题, (3)运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即可解决问题,

(4)先根据翻折的性质求出∠AEF、∠EFD,再根据四边形的内角和定理列式整理即可得解. 【详解】 解:(1)如图,∠1=2∠A . 理由如下:由折叠知识可得:∠EA′D=∠A ; ∵∠1=∠A+∠EA′D ,∴∠1=2∠A . (2)∵∠1+∠A′EA+∠2+∠A′DA=360°, 由四边形的内角和定理可知:∠A+∠A′+∠A′EA+∠A′DA=360°, ∴∠A′+∠A=∠1+∠2, 由折叠知识可得∠A=∠A′, ∴2∠A=∠1+∠2. (3)如图,∠1=2∠A+∠2 理由如下:∵∠1=∠EFA+∠A ,∠EFA=∠A′+∠2, ∴∠1=∠A+∠A′+∠2=2∠A+∠2, (4)如图, 根据翻折的性质,()3181201∠=-∠,()4181 2 02∠=-∠, ∵34360A D ∠+∠+∠+∠=?, ∴()()180118023601122 A D ∠+∠+ -∠+-∠=?, 整理得,()212360A D ∠+∠=∠+∠+?. 【点睛】

中考数学备考之平行四边形压轴突破训练∶培优易错试卷篇及答案解析(1)

一、平行四边形真题与模拟题分类汇编(难题易错题) 1.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AB=6cm,D为边AB中点.动点P、Q在边AB上同时从点D出发,点P沿D→A以1cm/s的速度向终点A运动.点Q沿D→B→D以2cm/s的速度运动,回到点D停止.以PQ为边在AB上方作等边三角形PQN.将△PQN绕QN的中点旋转180°得到△MNQ.设四边形PQMN与△ABC重叠部分图形的面积为S(cm2),点P运动的时间为t(s)(0<t<3). (1)当点N落在边BC上时,求t的值. (2)当点N到点A、B的距离相等时,求t的值. (3)当点Q沿D→B运动时,求S与t之间的函数表达式. (4)设四边形PQMN的边MN、MQ与边BC的交点分别是E、F,直接写出四边形PEMF 与四边形PQMN的面积比为2:3时t的值. 【答案】(1)(2)2(3)S=S菱形PQMN=2S△PNQ=t2;(4) t=1或 【解析】 试题分析:(1)由题意知:当点N落在边BC上时,点Q与点B重合,此时DQ=3;(2)当点N到点A、B的距离相等时,点N在边AB的中线上,此时PD=DQ; (3)当0≤t≤时,四边形PQMN与△ABC重叠部分图形为四边形PQMN;当≤t≤时,四边形PQMN与△ABC重叠部分图形为五边形PQFEN. (4)MN、MQ与边BC的有交点时,此时<t<,列出四边形PEMF与四边形PQMN的面积表达式后,即可求出t的值. 试题解析:(1)∵△PQN与△ABC都是等边三角形, ∴当点N落在边BC上时,点Q与点B重合. ∴DQ=3 ∴2t=3. ∴t=; (2)∵当点N到点A、B的距离相等时,点N在边AB的中线上,

六安数学三角形填空选择易错题(Word版 含答案)

六安数学三角形填空选择易错题(Word 版 含答案) 一、八年级数学三角形填空题(难) 1.如图,在△ABC 中,∠C =90°,BC =8cm ,AC =6cm ,点E 是BC 的中点,动点P 从A 点出发,先以每秒2cm 的速度沿A →C 运动,然后以1cm /s 的速度沿C →B 运动.若设点P 运动的时间是t 秒,那么当t =___________________,△APE 的面积等于6. 【答案】1.5或5或9 【解析】 【分析】 分为两种情况讨论:当点P 在AC 上时:当点P 在BC 上时,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建立方程求出其解即可. 【详解】 如图1,当点P 在AC 上.∵△ABC 中,∠C =90°,BC =8cm ,AC =6cm ,点E 是BC 的中点,∴CE =4,AP =2t . ∵△APE 的面积等于6,∴S △APE = 12AP ?CE =12 AP ×4=6.∵AP =3,∴t =1.5. 如图2,当点P 在BC 上.则t >3∵E 是DC 的中点,∴BE =CE =4. ∵PE ()43=7-PE t t =-- ,∴S =12EP ?AC =12 ?EP ×6=6,∴EP =2,∴t =5或t =9. 总上所述,当t =1.5或5或9时,△APE 的面积会等于6.故答案为1.5或5或9. 【点睛】 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的运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的运用,解答时灵活运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解是关键. 2.如图,平面内有五个点,以其中任意三个点为顶点画三角形,最多可以画_____个三角形.

【答案】10 【解析】 【分析】 以平面内的五个点为顶点画三角形,根据三角形的定义,我们在平面中依次选取三个点画出图形即可解答. 【详解】 解:如图所示,以其中任意三个点为顶点画三角形,最多可以画10个三角形, 故答案为:10.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几何图形的个数,我们根据三角形的定义,在画图的时候要注意按照一定的顺序,保证不重复不遗漏. 3.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BD平分∠ABC,∠ACB=74°,∠ABC=46°,且∠BAD+∠CAD=180°,那么∠BDC的度数为_____. 【答案】30° 【解析】 【分析】 延长BA和BC,过D点作DE⊥BA于E点,过D点作DF⊥BC于F点,根据BD是∠ABC的平分线可得出△BDE≌△BDF,故DE=DF,过D点作DG⊥AC于G点,可得出 △ADE≌△ADG,△CDG≌△CDF,进而得出CD为∠ACF的平分线,得出∠DCA=53°,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 解:

平行四边形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平行四边形单元测试题 班别姓名学号分数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B:∠C=2:3:2,则∠D=()(A)36°(B)108°(C)72°(D)60° 2.如果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3,那么连结各边中点所成的三角形的周长为(). (A)9 (B)6 (C)3 (D)9 2 3.平行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分别为6和10,则其中一条边x的取值范围为().(A)4

数学八年级上册 三角形填空选择易错题(Word版 含答案)

数学八年级上册 三角形填空选择易错题(Word 版 含答案) 一、八年级数学三角形填空题(难) 1.如图,BE 平分∠ABC,CE 平分外角∠ACD,若∠A=42°,则∠E=_____°. 【答案】21° 【解析】 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 解:由题意得:∠E =∠ECD ?∠EBC = 12∠ACD ?12∠ABC =12∠A =21°. 故答案为21°. 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点A 、B 分别在x 轴的正半轴、y 轴的正半轴上移动,点M 在第二象限,且MA 平分∠BAO ,做射线MB ,若∠1=∠2,则∠M 的度数是_______。 【答案】45? 【解析】 【分析】 根据三角形内角与外角的关系可得2M MAB ∠∠∠=+ 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MAB MAO ∠∠= 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得OBA OAB BOA 180∠∠∠++=? 易得∠M 的度数。 【详解】 在ABM 中,2∠是ABM 的外角 ∴2M MAB ∠∠∠=+ 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得OBA OAB BOA 180∠∠∠++=? ∵BOA 90∠=? ∴OBA OAB 90∠∠+=? ∵MA 平分BAO ∠

∴BAO 2MAB ∠∠= 由三角形内角与外角的关系可得12BAO BOA 90BAO ∠∠∠∠∠+=+=?+ ∵12∠∠= ∴2290BAO ∠∠=?+ 又∵2M MAB ∠∠∠=+ ∴222M 2MAB 2M BAO ∠∠∠∠∠=+=+ ∴90BAO 2M BAO ∠∠∠?+=+ 2M 90∠=? M 45∠=? 【点睛】 本题考查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即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之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3.一个多边形内角和是一个四边形内角和的4倍,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_________ 【答案】10 【解析】 【分析】 【详解】 解:本题根据题意可得:(n -2)×180°=4×360°,解得:n=10. 故答案为:10 . 考点: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 4.有公共顶点A ,B 的正五边形和正六边形按如图所示位置摆放,连接AC 交正六边形于点D ,则∠ADE 的度数为( ) A .144° B .84° C .74° D .54° 【答案】B 【解析】 正五边形的内角是∠ABC = ()521805-?=108°,∵AB =BC ,∴∠CAB =36°,正六边形的内角是∠ABE =∠E =()621806 -?=120°,∵∠ADE +∠E +∠ABE +∠CAB =360°,∴∠ADE =360°–120°–120°–36°=84°,故选B . 5.若正多边形的一个外角是45°,则该正多边形的边数是_________.

平行四边形(易错题、重点题)

平行四边形二次达标题 1、等腰三角形中有一条边长为6,其三条中位线长度总和为10,则底边长为 ______ 2.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的周长是30cm,△ABC的周长是22cm, 则AC的长为_________ 3.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EF过两条对角线的交点O,若AB=4,BC=7,OE=3, 则四边形EFCD的周长是__________ 4.能判定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条件序号是__________ ①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相等②一组对边相等,一组邻角相等 ③一组对边平行,一组邻角相等④一组对边平行,一组对角相等 5.平行四边形的两对角线的长度分别为8和6,则其边长a范围为____________ 6、如图,在?ABCD中,AB=,AD=4,将?ABCD沿AE翻折后, 7、在A B C中,AC=6cm,BC=8cm,AB=10cm,D、E、F分别是 AB、BC、AC的中点,则D E F的面积为__________ 8、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以A为圆心,AB为半径画弧, 交AD于F,再分别以B、F为圆心,大于BF的长为半径画弧, 两弧相交于点G,若BF=12,AB=10,则AE的长为_______ 9、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且AD>BC,BC=6cm,点 P、Q分别从A、C两点的位置同时出发,点P以1cm/s的速度由 点A向点D运动,点Q以2cm/s的速度由点C出发向点B运动.则 _______秒后四边形ABQP是平行四边形。 10、如图,△ABC的周长为28,点D,E都在边BC上,∠ABC的平分线垂直于AE, 垂足为Q,∠ACB的平分线垂直于AD,垂足为P,若BC=10, 则PQ的长为___________

(易错题精选)初中数学三角形经典测试题及答案

(易错题精选)初中数学三角形经典测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如图,在ABC ?中,90C =o ∠,30B ∠=o ,以A 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 AB 、AC 于点M 和N ,再分别以M 、N 为圆心,大于12 MN 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P ,连结AP 并延长交BC 于点D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 ) ①AD 是BAC ∠的平分线;②ADC 60∠=o ;③点D 在AB 的垂直平分线上;④:1:3DAC ABC S S ??= A .1 B .2 C .3 D .4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干作图方式,可判断AD 是∠CAB 的角平分线,再结合∠B=30°,可推导得到△ABD 是等腰三角形,根据这2个判定可推导题干中的结论. 【详解】 题干中作图方法是构造角平分线,①正确; ∵∠B=30°,∠C=90°,AD 是∠CAB 的角平分线 ∴∠CAD=∠DAB=30° ∴∠ADC=60°,②正确 ∵∠DAB=∠B=30° ∴△ADB 是等腰三角形 ∴点D 在AB 的垂直平分线上,③正确 在Rt △CDA 中,设CD=a ,则AD=2a 在△ADB 中,DB=AD=2a ∵1122DAC S CD AC a CD ?=??=?,13(CD+DB)22 BAC S AC a CD ?=??=? ∴:1:3DAC ABC S S ??=,④正确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角平分线的画法及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题关键是熟练角平分线的绘制方法.

2.AD 是△ABC 中∠BAC 的平分线,DE ⊥AB 于点E ,DF ⊥AC 交AC 于点F .S △ABC =7,DE=2,AB=4,则AC 长是( ) A .4 B .3 C .6 D .2 【答案】B 【解析】 【分析】 首先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可知DF=DE=2,然后由S △ABC =S △ABD +S △ACD 及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得出结果. 【详解】 解:AD 是△ABC 中∠BAC 的平分线, ∠EAD=∠FAD DE ⊥AB 于点E ,DF ⊥AC 交AC 于点F , ∴DF=DE , 又∵S △ABC =S △ABD +S △ACD ,DE=2,AB=4, 11742222 AC ∴=??+?? ∴AC=3. 故答案为: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熟练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3.△ABC 中,∠A :∠B :∠C =1:2:3,最小边BC =4cm ,则最长边AB 的长为( )cm A .6 B .8 C 5 D .5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已知条件结合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三角形中角的度数,然后根据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进行求解即可. 【详解】 设∠A =x , 则∠B =2x ,∠C =3x , 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A+∠B+∠C =x+2x+3x =180°, 解得x =30°,

八年级数学《三角形》单元经典易错题大全

八年级数学《三角形》单元经典易错题大全 1. 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为25cm 和12cm ,那么它的第三边长为___cm 。 2. 如图,∠A=32°∠B=45°∠C=38°,则∠DFE=( ) A 、120° B 、115° C 、110° D 、105° 3. 如图所示,在△ABC 中,CD 、BE 分别是AB 、AC 边上的高,并且CD 、BE 交于,点P ,若∠A=500,则∠BPC 等于( ) A 、90° B 、130° C 、270° D 、315° 4. 已知△ABC 的周长为45cm ,∠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且a ∶b ∶c=4∶5∶6,求三边的长. 5. 如图,B 处在A 处的南偏西45°方向,C 处在A 处的南偏东15°方向,C 处在B 处的北偏东80°方向,求∠ACB 。 南北 E D C B A 6. 等腰三角形底边为4.腰长为b,则b 一定满足( ) A .b >2 B.2<b <4 C.2<b <8 D.b <8 7. △ABC 中,∠A=12∠B =13 ∠C ,则这个三角形是( ) 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含30°角的直角三角

形 8. 已知,如图CE 是△ABC 的外角∠ACD 的平分线,BE 是∠ABC 内任一射线,交CE 于E .求证:∠EBC <∠ACE . 9. 三角形___ 两边组成的角叫三角形的内角. 10.如图中,BD=DE=EF=FC ,那么_________是△ABE 的中线. A.AD B.AE C.AF D.以上都是 11.如图所示,∠1=_______. 140?80? 1 12. 如图,一面小红旗其中∠A=60°,∠B=30°,则∠BCD=___。 13. 三角形的任何两边的和___第三边. 三角形的任何两边的差___第三边. 14. 如图,在锐角△ABC 中,CD 、BE 分别是AB 、AC 边上的高,且相交于一点P ,若∠A=50°,则∠BPC 的度数是( )

(word完整版)四年级《三角形试题分析及易错题分析》

四年级数学三角形考题分析与易错题分析 以盘龙区小学2016学年下学期期末四年级数学试题进行分析:三角形这一单元知识占11%,所考知识点主要有: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定义,三角形三边的关系,高的做法,会求三角形和多边形的内角和。如: 近三年考题分析 4、请你想办法求出下面这个多边形的内角和。

考查目的:三角形内角和和钝角三角形的特征。 15.画出下面三角形指定边上的高。 考查目的:三角形高的含义,会正确画不同三角形指定底边上的高。 掌握高的方法。 16、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是60°,其他两个内角各是多少度?这是()三角形。考查目的:综合三角形内角和、等腰三角形的特点及等边三角形的特点解决问题。

三角形单元检测卷 一、填空(40分) 个钝角三角形,()个等腰三角形。 7、在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中,一个是50度,一个是80度,这个三角形既是()三角形,又是()三角形。 二、选择(18分) 1.下面第()组中的三根小棒不能拼成一个三角形。 2.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 cm和7 cm,则此三角形的第三边的长可能是()。 A.3 cm B.4 cm C.7 cm 3.下面各组角中,第()组中的三个角能组成三角形。 A.60°,70°,90° B.50°,50°,50° C.80°,95°,5° 4.钝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之和()90°。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5、一个等腰三角形中,其中一底角是75度,顶角是()。 A、75度 B、45度 C、30度 D、60度 6、下面长度的小棒中(单位:cm),能围成三角形的是()。 A. 3.5、7.5、4 B . 5、2.8、6 C. 10、4.2、5.6 三、判断(8分) 1、一个内角是80度的等腰三角形,一定是一个钝角三角形。() 2、等腰三角形一定是等边三角形。() 3、等腰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平行四边形单元综合测试题

第十八章平行四边形单元测试题 第一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B=60°,那么下列各式中,不能成立的是() A.∠D=60° B.∠A=120° C.∠C+∠D=180° D.∠C+∠A=180° 2.矩形,菱形,正方形都具有的性质是() A.对角线相等 B.对角线互相平分 C.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D.对角线互相垂直3.如图,?ABCD的周长是28cm,△ABC的周长是22cm,则AC的长为() A. 6cm B. 12cm C. 4cm D. 8cm 第3题第4题第5题第7题 4.如图所示,平行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和BD相交于点O,如果AC=12,BD=10,AB=m,则m的取值范围是() A.10<m<12 B.2<m<22 C. 1<m<11 D.5<m<6 5.如图,如果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和BD相交于点O,那么图中的全等三角形共有()A. 1对B. 2对C. 3对D. 4对 6.已知菱形的边长为6cm,一个内角为60°,则菱形较短的对角线长是() A. 6cm B.cm C. 3cm D.cm 7.如图,在菱形ABCD中,∠BAD=80°,AB的垂直平分线交对角线AC于点F,点E为垂足,连接DF,则∠CDF 为() A.80°B.70°C.65°D.60° 8.菱形的周长为20cm,两邻角的比为1:2,则较长的对角线长为() A. 4.5cm B. 4cm C. 5cm D. 4cm 9.矩形的四个内角平分线围成的四边形() A.一定是正方形 B.是矩形 C.菱形 D.只能是平行四边形 10.在△ABC中,AB=12,AC=10,BC=9,AD是BC边上的高.将△ABC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折叠,使点A与点D 重合,折痕为EF,则△DEF的周长为() A. 9.5 B.10.5 C. 11 D. 15.5 第二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1.已知正方形的一条对角线长为4cm,则它的面积是cm2. 12.菱形的两条对角线分别是6cm,8cm,则菱形的边长为cm,面积为cm2. 13.如图,菱形ABCD的对角线AC和BD相交于点O,过点O的直线分别交AB和CD于点E、F,BD=6,AC=4,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和为. 14.如图:菱形ABCD中,AB=2,∠B=120°,E是AB的中点,P是对角线AC上的一个动点,则PE+PB的最小值是.

【精选】八年级数学三角形解答题易错题(Word版 含答案)

【精选】八年级数学三角形解答题易错题(Word 版 含答案) 一、八年级数学三角形解答题压轴题(难) 1.直线MN 与直线PQ 垂直相交于O ,点A 在直线PQ 上运动,点B 在直线MN 上运动. (1)如图1,已知AE 、BE 分别是∠BAO 和∠ABO 角的平分线,点A 、B 在运动的过程中,∠AEB 的大小是否会发生变化?若发生变化,请说明变化的情况;若不发生变化,试求出∠AEB 的大小. (2)如图2,已知AB 不平行CD ,AD 、BC 分别是∠BAP 和∠ABM 的角平分线,又DE 、CE 分别是∠ADC 和∠BCD 的角平分线,点A 、B 在运动的过程中,∠CED 的大小是否会发生变化?若发生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发生变化,试求出其值. (3)如图3,延长BA 至G ,已知∠BAO 、∠OAG 的角平分线与∠BOQ 的角平分线及延长线相交于E 、F ,在△AEF 中,如果有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3倍,试求∠ABO 的度数. 【答案】(1)135°;(2)67.5°;(3)60°, 45° 【解析】 【分析】 (1)根据直线MN 与直线PQ 垂直相交于O 可知∠AOB=90°,再由AE 、BE 分别是∠BAO 和∠ABO 的角平分线得出1BAE OAB 2∠=∠,1 ABE ABO 2 ∠=∠,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得出结论; (2)延长AD 、BC 交于点F ,根据直线MN 与直线PQ 垂直相交于O 可得出∠AOB=90°,进而得出OAB OBA 90∠+∠=? ,故PAB MBA 270∠+∠=?,再由AD 、BC 分别是∠BAP 和∠ABM 的角平分线,可知1BAD BAP 2∠= ∠,1 ABC ABM 2 ∠=∠,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知∠F=45°,再根据DE 、CE 分别是∠ADC 和∠BCD 的角平分线可知 CDE DCE 112.5∠+∠=?,进而得出结论; (3))由∠BAO 与∠BOQ 的角平分线相交于E 可知 1EAO BAO 2∠=∠,1 EOQ BOQ 2 ∠=∠ ,进而得出∠E 的度数,由AE 、AF 分别是∠BAO 和∠OAG 的角平分线可知∠EAF=90°,在△AEF 中,由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3倍分四种情况进行分类讨论. 【详解】 (1)∠AEB 的大小不变, ∵直线MN 与直线PQ 垂直相交于O ,

初中数学三角形易错题汇编及答案

初中数学三角形易错题汇编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2,0),B(0,3),以点A为圆心,AB长为半径画弧,交x轴的正半轴于点C,则点C的横坐标介于() A.0和1之间B.1和2之间C.2和3之间D.3和4之间 【答案】B 【解析】 【分析】 先根据点A,B的坐标求出OA,OB的长度,再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B的长,即可得出OC 的长,再比较无理数的大小确定点C的横坐标介于哪个区间. 【详解】 ∵点A,B的坐标分别为(﹣2,0),(0,3), ∴OA=2,OB=3, 在Rt△AOB中,由勾股定理得:AB22 = 2+313 ∴AC=AB13, ∴OC132, ∴点C132,0), <<, ∵3134 <<, ∴11322 即点C的横坐标介于1和2之间,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弧与x轴的交点问题,掌握勾股定理、无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2.等腰三角形两边长分别是 5cm 和 11cm,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 A.16cm B.21cm 或 27cm C.21cm D.27cm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两种情况讨论:当5是腰时或当11是腰时,利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进行分析求解即可.

【详解】 解:当5是腰时,则5+5<11,不能组成三角形,应舍去; 当11是腰时,5+11>11,能组成三角形,则三角形的周长是5+11×2=27cm. 故选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三角形三边关系,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三角形三边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3.下列命题是假命题的是() A.三角形的外心到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 B.如果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5和6,那么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6 C.将一次函数y=3x-1的图象向上平移3个单位,所得直线不经过第四象限 D.若关于x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213 x m x -≤ ? ? +> ? 无解,则m的取值范围是1 m£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利用三角形外心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一次函数图象的平移规律、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分别判断后即可确定正确的选项. 【详解】 A. 三角形的外心到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正确,是真命题; B. 如果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5和6,那么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6或17,错误,是假命题; C. 将一次函数y=3x-1的图象向上平移3个单位,所得直线不经过第四象限,正确,是真命题; D. 若关于x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213 x m x -≤ ? ? +> ? 无解,则m的取值范围是1 m£,正确,是真 命题; 故答案为:B 【点睛】 本题考查了命题与定理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了解三角形外心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一次函数图象的平移规律、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4.如图,在ABC ?中,AB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D,AC的中垂线交BC于E, 20 DAE ∠=o,则BAC ∠的度数为( )

平行四边形单元测试题

班别姓名学号分数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B:∠C=2:3:2,则∠D=()(A)36°(B)108°(C)72°(D)60° 2.如果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3,那么连结各边中点所成的三角形的周长为(). (A)9 (B)6 (C)3 (D)9 2 3.平行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分别为6和10,则其中一条边x的取值范围为().(A)4

平行四边形易错题

(第 18) A 1 A 2 A 3 A 4 图7 A D B C E F 易错题测试 1.已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144cm 2,相邻两边上的高分别为8cm 和9cm ,则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周长为_______ 2. 分别将下列条件中的哪两个条件组合。可以判定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①AB ∥CD ②AD ∥BC ③AB=CD ④AD =BC ⑤∠A=∠C ⑥∠B=∠D 3.如图,在 ABCD 中,E ,F 分别为AD ,CD 的中点,分 别连结EF ,EB ,FB ,AC ,AF ,CE ,则图中与△ABE 面积相等的三角形(不包括△ABE )共有的个数( ). A .3个 B .4个 C .5个 D .6个 4.如图7,将n 个边长都为1cm 的正方形按如图7所示摆放, 点A 1、A 2、…、A n 分别是正方形的对角线的中点,则n 个这样 的正方形重叠部分的面积和为( ) A .41cm 2 B .4n cm 2 C .41 n cm 2 D .n 4 1( cm 2 5.如图,矩形ABCD 中,AB=3,BC=4,若将矩形折叠,使C 点和A 点重合,则折痕EF=_____. 6.如图,以三角形的一条中位线和第三边上的中线为对角线的四边形是( ) A .梯形 B .平行四边形 C .菱形 D .矩形 7.一个等腰梯形的周长是80cm?,?如果它的中位线与腰长相等,?它的高是12cm ,这个梯形的面积_________。 8.如图1,梯形ABCD 中,AB ∥CD, EF 是中位线,EF 分别交AC 、BD 于M 、N ,若AB=8,CD=6,则MN =_______. 9.三角形的周长为a ,分别过它的三个顶点作其对边的平行线,这三条直线围成的三角形的周长为________ 10.如图,杨伯家小院子的四棵小E F G H 、、、刚好在其梯形院子ABCD 各边的中点上,若在四边形EFGH 种上小草,则这块草地的形状是( )A .平行四边形 B .矩形 C .正方形 D .菱形 11、如图,在△ABD 中,∠ADB =90°,C 是BD 上一点,若E 、F 分别是AC 、AB 的中点,△DEF 的面积为3.5,则△ABC 的面积为 . A D H G C F B E 第10题 E F 第5题 第6题 第8题 第11题

三角形易错题集锦(带答案解析)

三角形易错题 一、填空题(共10小题)(除非特别说明,请填准确值) 1.一个凸多边形最小的一个内角为100°,其他的内角依次增加10°,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 _________. 2.等腰三角形ABC的周长是8cm,AB=3cm,则BC=_________cm. 3.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0cm,若腰不大于底边,则腰长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 4.如图:a∥b,BC=4,若三角形ABC的面积为6,则a与b的距离是_________. 【 5.小亮家离学校1千米,小明家离学校3千米,如果小亮家与小明家相距x千米,那么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 6.已知△ABC两边长a,b满足,则△ABC周长l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7.若等腰△ABC(AB=AC),能用一刀剪成两个等腰三角形,则∠A=_________. 8.图1是一个三角形,分别连接这个三角形三边的中点得到图2;再分别连接图2中间小三角形的中点,得到图3.(若三角形中含有其它三角形则不记入) 、 (1)图2有_________个三角形;图3中有_________个三角形 (2)按上面方法继续下去,第20个图有_________个三角形;第n个图中有_________个三角形.(用n的代数式表示结论) 9.一个三角形两边长为5和7,且有两边长相等,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_________. 10.两边分别长4cm和10cm的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_________cm.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 一、填空题(共10小题)(除非特别说明,请填准确值) 1.一个凸多边形最小的一个内角为100°,其他的内角依次增加10°,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8. 考点:多边形内角与外角. 专题:计算题. 分析:根据内角和公式,设该多边形为n边形,内角和公式为180°?(n﹣2),因为最小角为100°,又依次增加的度数为10°,则它的最大内角为(10n+90)°,根据等差数列和的公式列出方程,求解即可. 解答:… 解:设该多边形的边数为n. 则为=180?(n﹣2), 解得n1=8,n2=9, n=8时,10n+90=10×80+90=170, n=9时,10n+90=9×10+90=180,(不符合题意) 故这个多边形为八边形. 故答案为:8. 点评:本题结合等差数列考查了凸n边形内角和公式.方程思想是解此类多边形有关问题常要用到的思想方法,注意凸n边形的内角的范围为大于0°小于180°. % 2.等腰三角形ABC的周长是8cm,AB=3cm,则BC=2或3或cm. 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三边关系. 专题:计算题. 分析:按照AB为底边和腰,分类求解.当AB为底边时,BC为腰;当AB腰时,BC为腰或底边. 解答:解:(1)当AB=3cm为底边时,BC为腰, ) 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BC=(8﹣AB)=; (2)当AB=3cm为腰时, ①若BC为腰,则BC=AB=3cm, ②若BC为底,则BC=8﹣2AB=2cm. 故本题答案为:2或3或. 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类讨论思想.关键是明确等腰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3.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0cm,若腰不大于底边,则腰长x的取值范围是5<x≤.

八年级上册三角形填空选择易错题(Word版 含答案)

八年级上册三角形填空选择易错题(Word 版 含答案) 一、八年级数学三角形填空题(难) 1.一个多边形内角和是一个四边形内角和的4倍,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_________ 【答案】10 【解析】 【分析】 【详解】 解:本题根据题意可得:(n -2)×180°=4×360°,解得:n=10. 故答案为:10 . 考点: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 2.已知ABC 中,90A ∠=,角平分线BE 、CF 交于点O ,则BOC ∠= ______ . 【答案】135 【解析】 解:∵∠A =90°,∴∠ABC +∠ACB =90°,∵角平分线BE 、CF 交于点 O ,∴∠OBC +∠OCB =45°,∴∠BOC =180°﹣45°=135°.故答案为:135°. 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定义、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3.等腰三角形一边长是10cm ,一边长是6cm ,则它的周长是_____cm 或_____cm . 【答案】22cm, 26cm 【解析】 【分析】 题目给出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长为10cm 和6cm ,而没有明确腰、底分别是多少,所以要进行讨论,还要应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验证能否组成三角形. 【详解】 (1)当腰是6cm 时,周长=6+6+10=22cm ; (2)当腰长为10cm 时,周长=10+10+6=26cm , 所以其周长是22cm 或26cm . 故答案为:22,26. 【点睛】 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已知没有明确腰和底边的题目一定要想到两种情况,分类进行讨论,还应验证各种情况是否能构成三角形进行解答,这点非常重要,也是解题的关键.

三角形易错题集锦带答案解析-精品

三角形易错题集锦带答案解析-精品 2020-12-12 【关键字】方法、继续、满足 一、填空题(共10小题)(除非特别说明,请填准确值) 1.一个凸多边形最小的一个内角为100°,其他的内角依次增加10°,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 _________. 2.等腰三角形ABC的周长是8cm,AB=3cm,则BC=_________cm. 3.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0cm,若腰不大于底边,则腰长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 4.如图:a∥b,BC=4,若三角形ABC的面积为6,则a与b的距离是_________. 5.小亮家离学校1千米,小明家离学校3千米,如果小亮家与小明家相距x千米,那么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 6.已知△ABC两边长a,b满足,则△ABC周长l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 7.若等腰△ABC(AB=AC),能用一刀剪成两个等腰三角形,则∠A=_________. 8.图1是一个三角形,分别连接这个三角形三边的中点得到图2;再分别连接图2中间小三角形的中点,得到图3.(若三角形中含有其它三角形则不记入) (1)图2有_________个三角形;图3中有_________个三角形 (2)按上面方法继续下去,第20个图有_________个三角形;第n个图中有_________个三角形.(用n的代数式表示结论) 9.一个三角形两边长为5和7,且有两边长相等,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_________. 10.两边分别长4cm和10cm的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_________cm.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填空题(共10小题)(除非特别说明,请填准确值) 1.一个凸多边形最小的一个内角为100°,其他的内角依次增加10°,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8.考点:多边形内角与外角. 专题:计算题. 分析:根据内角和公式,设该多边形为n边形,内角和公式为180°?(n﹣2),因为最小角为100°,又依次增加的度数为10°,则它的最大内角为(10n+90)°,根据等差数列和的公式列出方程,求解即可. 解答:解:设该多边形的边数为n. 则为=180?(n﹣2), 解得n1=8,n2=9, n=8时,10n+90=10×80+90=170, n=9时,10n+90=9×10+90=180,(不符合题意) 故这个多边形为八边形. 故答案为:8. 点评:本题结合等差数列考查了凸n边形内角和公式.方程思想是解此类多边形有关问题常要用到的思想方法,注意凸n边形的内角的范围为大于0°小于180°.

初二数学平行四边形单元测试题

第六章平行四边形测试题姓名班级 一、细心选一选:),则AC的长为(1、平行四边形ABCD的周长是28cm,△ABC的周长为22cm D.8cm C.4cm A.6cm B.12cm ) ( 2、菱形具有而矩形不具有的性质是 D.四角相等.四边相等C.对角线互相平分A.对角相等B F,点E,BD相交于点,O3、如图,在ABCD中,对角线A C上的两点,当点E,F满足下列条件时,四边形是对角线ACDEBF 不一定是平行四边形() A.AE=CF B.DE=BF C.∠ADE=∠CBF D. ∠AED=∠CFB F A D D C OFE O AB E 第3题图 B C 题图)8()4、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 (A)矩形(B)菱形(C)正方形(D)以上都不对 5、能够判定一个四边形是矩形的条件是()。 (A)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B)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 (C)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D)对角线互相垂直 6、顺次连结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必定是() (A)菱形(B)矩形(C)正方形(D)等腰梯形 7.如图,ABCD、AEFC都是矩形,而且点B在EF上,这两个矩形的面积分别是S ,S ,21则S ,S的关系是()21A. S>S B. S<S

C. S=S D. 3S=2S 211221128、如图,E、F分别是正方形ABCD的边CD、AD上的点,且CE=DF,AE、BF相交于点O,下列 S?S))(OEAO3;⊥)(BFAE1结论:()=;2AEBF()=;4 (中正确的有AOB?DEOF四边形.1个2个 D. B. 3个 C. A. 4个 )9、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B.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A.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C.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正方形D,交DBC于点,BC的垂直平分线EF交10、如图,在△ABC中,∠ACB=90°为正方形BECFBF,添加一个条件,仍不能证明四边形于点E,且BE=AB)的是(A.BC=AC B.CF⊥BF C.BD=DF D.AC=BF 11.如图,在菱形ABCD中,∠BAD=80°,AB的垂直平分线交对角线AC于点F,垂足为E,连接DF,则∠CDF等于() A.50°B.60°C.70°D.80° 12.在直角坐标系中,点A、B的坐标分别为(﹣2,4)、(﹣5,2),点M在x轴上,点N在y 轴上.如果以点A、B、M、N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那么符合条件的点M有()个.A1个.B. 2个 C. 3个 D.4个 二、精心填一填:(6×3=18分) 13.如图,菱形ABCD的一边中点M到对角线交点O的距离为5cm,则菱形ABC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