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思维导图1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必修一思维导图第一章:走进细胞

高中生物必修一思维导图第一章:走进细胞
《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 第一章:走进细胞思维导图
走进细胞
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详细图表
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生物 SARS病毒
生物类型 非细胞生物
生命活动 侵入肺细胞
基本特征 繁殖
说明 病毒要在活细胞中繁殖
草履虫
单细胞生物
运动与分裂
运动与繁殖
单细胞生物具有生命的基本特征 (衣藻、酵母菌等)
思维导图图表 人
种群: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是一个种群
生态系统: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生物圈:由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和这些生物生活的无机环境共同组成
低倍镜的视野大(小),通过的光多(少),放大倍数小(大);
物镜放大倍数小(大),镜头较短(长)
观察细胞(显微镜的使用)
显微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
核糖体、线粒体等,植物 细胞还有叶绿体和液泡
生物类群
细菌、蓝藻、支原体
真菌、植物、动物
(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主要内容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细胞学说
(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组织: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的细胞
器官: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而构成器官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系统: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起而构成系统 个体:由各种器官(植物)或系统(动物和人)协调配合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的生物。单细胞生物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体
1、科学发现是很多科学家的共同参与,共同努力的结果

医学微生物学思维导图

医学微生物学思维导图

一类无细胞壁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可引 起支原体肺炎等疾病。
医学重要微生物种类
衣原体
一类专性细胞内寄生的原核细胞型微 生物,可引起沙眼、鹦鹉热等疾病。
螺旋体
一类细长、柔软、弯曲呈螺旋状的原 核细胞型微生物,可引起梅毒、钩端 螺旋体病等疾病。
02
细菌学基础知识
细菌形态与结构
细菌的基本形态
01
球菌、杆菌、螺形菌
02
微生物特点
03
形体微小,结构简单。
04
繁殖快,数量多。
05
适应性强,易变异。
06
分布广泛,种类繁多。
微生物分类与命名
01
微生物分类
02
微生物命名
根据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特性、生态习性、细胞化学组成及 遗传物质等方面的特征进行分类。
采用双名法命名,即属名和种名,用斜体拉丁文表示,属名在前,种 名在后。
医学微生物学思维导图
目录
• 微生物基本概念与分类 • 细菌学基础知识 • 病毒学基础知识 • 真菌学基础知识 • 寄生虫学基础知识 • 免疫学在医学微生物中应用
01
微生物基本概念与分类
微生物定义及特点
01
微生物定义:微生物是一类形体微小、结构简单、必须借 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医学重要微生物种类
01
细菌
包括球菌、杆菌、螺形菌等, 可引起各种感染性疾病。
02
病毒
一类非细胞型微生物,必须在 活细胞内寄生并以复制方式增
殖,可引起病毒性疾病。
03
真菌
一类真核细胞型微生物,可引 起真菌病。
医学重要微生物种类
03
放线菌

细菌和真菌思维导图

细菌和真菌思维导图

细菌和真菌思维导图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第四章细菌和真菌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1、菌落: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称为菌落。

馒头上长出的一个个菌斑就是霉菌的菌落。

第二节细菌1、发现细菌的是。

“微生物学之父”是验”证实了“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原来生的”。

他还发现了乳酸菌、酵母菌,发明了的方法。

2、细菌:(1)。

(2)(3(4(5(6(7(83、4、5、青霉孢子是青绿色,着生在直立菌丝上,呈扫帚状。

6、细菌和真菌的比较 种类 项目 细菌 真菌 细胞结构 单细胞,无成形细胞核, 原核生物 单细胞或多细胞,有成形细胞核, 真核生物个体大小 个体微小 有微小的,也有较大的繁殖方式 分裂生殖 孢子生殖(酵母菌多为出芽生殖) 营养方式 大多数为异养 全部为异养第四节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有:(1)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这些菌的营养方式是腐生,他们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是能将动植物的遗体和遗物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这些物质又能被 生产者吸收利用。

(2)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

这些菌的营养方式为寄生。

如链球菌可使人患扁桃体炎;臂癣和足癣是由 真菌 引起的。

棉花枯萎病、水稻稻瘟病、小麦叶锈病和玉米瘤黑粉病等也是由真菌引起的。

(3)与动植物共生。

有些真菌和细菌与动物或植物共同生活在一起, 相互依赖、彼此有利,一旦分开,两者都不能独立生活,这种现象叫共生 。

例如,地衣是真菌和藻类共生,根瘤是豆科植物和根瘤菌共生。

第五节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1、食品的制作:2、馒头或面包松软多孔的原因是酵母菌发酵产生二氧化碳膨胀形成。

3、酿造甜酒的过程是洗米、淘米→蒸米→冷却接种→保温发酵。

其中将糯米蒸熟的目的是高温灭菌,用凉开水冲淋的目的是为酵母菌提供适宜的温度,菌的种类发酵原理 应用 酵母菌把葡萄糖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 酿酒、制馒头、面包, 乳酸菌把葡萄糖转化为乳酸 酸奶、泡菜 醋酸菌把葡萄糖分解为醋酸 制醋 霉菌 把淀粉分解为葡萄糖 制酱、腐乳(1)防止食品腐败的方法有:①干蘑菇——脱水法;腊肉类熟食——晒制与烟熏法;果脯——渗透保存法;咸鱼、咸蛋——腌制法(4种食物保存方法的原理是:除去食物中水分,抑制菌的生长和繁殖)②袋装牛奶、盒装牛奶——巴氏消毒法;③肉类罐头——罐装法。

细菌、真菌和病毒思维导图

细菌、真菌和病毒思维导图

营养方式:寄生
生殖方式:自我复制增殖
与人类关系:有利有弊
病毒引起各种疾病 疫苗
结构特点:有细胞结构,有真正的细胞核,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细胞内没有叶绿体
营养方式:异养,一般营寄生或腐生生活
生殖方式:孢子生殖(酵母菌是出芽生殖)
与人类关系:有利有弊
细菌是原核生物,真菌和动植物都属于真核生物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细菌和真菌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 吸收和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
细菌、真菌与食品制作
乳酸菌-无氧条件下,将葡萄糖转化成乳酸,如:制酸奶、泡菜等
醋酸菌-制醋
制酱要用多种霉菌
食品的腐败主要是由细菌和真菌在食品中生长、繁殖引起的
脱水法:干香菇等
腌制法:咸鱼、腌肉等
晒制烟熏法:腊肉
细菌、真菌与食品保存
保存方法
渗透保存法:果脯、妹子 罐藏法:水果、肉类罐头
冷冻法
真空包装法:袋袋肉肠
细菌、真菌和病毒
菌落
概念:由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称为菌落
大小:小
细菌菌落
形状:大多数表面或光滑粘稠,或粗糙干燥
颜色:白或黄或红,色浅
大小:大
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菌落
形状: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
颜色:红、褐、绿、黑、黄等
1. 配置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
细菌、真菌的培养方法
2. 将培养基进行高温灭菌 3. 接种
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细菌和真菌中有一些种类是寄生生活的,它们能够从活的动植物体和人体内吸收营 养物质,导致动植物和人患不同的疾病
与动植物共生:地衣(真菌和藻类共生);根瘤(根瘤菌与植物共生,根瘤菌能固氮)

第四章 细菌和真菌——思维导图

第四章 细菌和真菌——思维导图

第四章细菌和真菌
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1、菌落: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称为菌落。

馒头上长出的
一个个菌斑就是霉菌的菌落。

2、细菌菌落与真菌菌落的区别是:
3
4
第二节细菌
1、发现细菌的是列文虎克。

“微生物学之父”是巴斯德,他通过“鹅颈瓶实验”证
实了“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原来空气中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

他还发现了乳酸菌、酵母菌,发明了巴氏消毒法和防止手术感染的方法。

2
(1
(2
(3
(4
(5
(6
(7)
(8
3、
4
5、青霉孢子是青绿色,着生在直立菌丝上,呈扫帚状。

6、细菌和真菌的比较
(1(2)如链球菌可使人患扁桃体炎;臂癣和足癣是由真菌引起的。

棉花枯萎病、水稻稻瘟病、小麦叶锈病和玉米瘤
(3不能独立生活,这种现象叫共生。

例如,地衣是真菌和藻类共生,根瘤是豆科植物和根瘤菌共生。

1、食品的制作:
①干蘑菇——脱水法;腊肉类熟食——晒制与烟熏法;果脯——渗透保存法;咸鱼、咸蛋——腌制法(4种食物保存方法的原理是:除去食物中水分,抑制
菌的生长和繁殖)
②袋装牛奶、盒装牛奶——巴氏消毒法;
③肉类罐头——罐装法。

(②③的原理是:高温灭菌)
④袋装肉肠——真空包装法(原理是:破坏需氧菌的生存);
还可以用冷藏法、冷冻法、使用防腐剂等方法。

(3)环境保护:
细菌可以净化生活污水,。

1.2.1微生物的基本培养技术——高二生物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思维导图

1.2.1微生物的基本培养技术——高二生物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思维导图

微生物的基本培养技术培养基的配制
培养基: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
求,配制出供其生长繁殖的营养物质,即培养基
分类
按物理性质
液体培养基
固体培养基
按功能
选择培养基
鉴别培养基
营养构成
碳源、氮源、水和无机盐
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
的需求
微生物纯培养
(酵母菌)
工具:接种环
方法:平板划线法
步骤
只蘸取一次菌液
操作第一步需要先灼烧接种环
每次划线前均需灼烧接种环
接种环冷却后再划线
从上一次划线末端开始
划线操作结束后仍需灼烧
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无菌技术
消毒
概念:指使用较为温和的物理、化学或生物等方
法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一部分微生物
常用方法
煮沸消毒法
巴氏消毒法
化学药剂消毒法
紫外线消毒法
灭菌
概念:指使用强烈的理化方法杀死物体内外所有
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
常用方法
高压蒸汽灭菌
干热灭菌
灼烧灭菌。

高中生物全套思维导图(高清版)

高中生物全套思维导图(高清版)

高中生物全套思维导图(高清版)1.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细胞膜:半透性、选择透过性、物质交换细胞质:细胞器、细胞骨架、胞基质细胞核:核膜、核仁、染色质、DNA复制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中心体2. 细胞的代谢与能量细胞呼吸: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光合作用:光反应、暗反应、ATP能量转换:化学能、光能、电能3. 遗传与变异基因与染色体:基因结构、基因表达、染色体变异遗传规律:孟德尔遗传、连锁遗传、性别决定生物进化:自然选择、遗传漂变、基因流动4. 生物的多样性生物分类:界、门、纲、目、科、属、种生物多样性: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进化:共同祖先、分支进化、物种形成5.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群落、非生物环境生态系统的功能: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6. 生物技术与应用基因工程:基因克隆、基因编辑、基因治疗细胞工程:细胞培养、细胞融合、细胞治疗生物技术产业: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能源高中生物全套思维导图(高清版)7. 人体生理与调节消化系统: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呼吸系统:鼻腔、喉、气管、支气管、肺循环系统:心脏、血管、血液、淋巴内分泌系统:激素、内分泌腺、反馈调节8. 生物与环境生物圈: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的相互作用生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生态位、竞争与共生生态系统服务:氧气生产、水循环、土壤形成9. 生物多样性保护威胁因素:栖息地破坏、过度捕捞、污染保护策略:自然保护区、物种保护、生态修复全球合作:国际公约、生物多样性保护协议10. 生物伦理与可持续发展生物伦理:克隆技术、基因编辑、生物安全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经济增长生态足迹:个人与社会的环境影响评估11. 生物科学研究方法实验设计:假设、实验组、对照组、变量控制数据分析:统计方法、图表制作、结果解释12. 生物技术的未来展望基因组学:全基因组测序、个性化医疗合成生物学:人工合成生命、生物材料生物信息学:大数据分析、生物数据库高中生物全套思维导图(高清版)13. 生物进化论达尔文进化论:自然选择、适者生存、共同祖先现代综合进化论:基因变异、基因流、基因漂变人类进化:化石记录、遗传证据、文化进化14. 生物地理学生物分布:纬度、海拔、栖息地类型物种扩散:迁徙、入侵、灭绝生境适应性:形态适应、行为适应、生理适应15. 微生物与疾病细菌:结构、代谢、致病机制病毒:结构、复制、免疫反应真菌:分类、生态作用、病原性16. 植物生理学光合作用:叶绿体、光反应、暗反应水分运输:根系、蒸腾作用、木质部生殖与发育:花、果实、种子17. 动物行为学行为类型:觅食、繁殖、防御社会行为:群体结构、等级制度、沟通行为适应:本能、学习、进化18. 神经系统与感觉神经元:结构、功能、信号传递感觉器官: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大脑功能:思维、记忆、情感、意识19. 生物技术与生物工程生物制药:疫苗、抗生素、生物类似药生物农业:转基因作物、生物肥料、生物农药生物能源:生物质能、生物燃料、生物发电20.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保护物种保护:濒危物种、保护计划、保护区生态保护:生态修复、生态农业、生态旅游国际合作:生物多样性公约、保护协议、科学研究。

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思维导图(1)

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思维导图(1)

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思维导图(1)一、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1.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膜:保护细胞,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质:细胞内的液体,包含各种细胞器细胞核:细胞的控制中心,包含遗传信息细胞壁: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提供支持和保护2. 细胞的分裂和生长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细胞生长:使细胞体积增大3. 细胞的分化分化:细胞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差异组织:由相同或相似细胞组成的群体二、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1. 生物体的层次结构细胞:基本单位组织:由相同或相似细胞组成的群体器官:由不同组织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结构系统:由多个器官组成的,共同完成某一生理功能的整体2. 人体的八大系统运动系统:骨骼、肌肉、关节等消化系统:口腔、食管、胃、肠等呼吸系统:鼻腔、喉、气管、支气管、肺等循环系统:心脏、血管、血液等泌尿系统: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等神经系统:大脑、脊髓、神经等内分泌系统:内分泌腺、激素等生殖系统:生殖器官、生殖细胞等三、生物圈和生态系统1. 生物圈:地球表面生物体生活的区域,包括陆地、水域和大气层2. 生态系统:生物体与其生活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整体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土壤等3. 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之间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物质循环:生物体与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能量流动:生物体与环境之间的能量传递四、生物的遗传和变异1. 遗传物质:决定生物遗传特征的物质,如DNA、RNA2. 基因:遗传物质的基本单位,控制生物的遗传特征3. 变异:生物个体间遗传特征的差异可遗传变异: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遗传给后代不可遗传变异:由环境因素引起的,不能遗传给后代五、生物的进化1. 生物进化的证据:化石、比较解剖学、分子生物学等2. 生物进化的原因:自然选择、遗传变异、隔离等3. 生物进化的结果:生物多样性、适应性等六、生物的多样性1.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生态、经济、社会、文化等2.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自然保护区、物种保护、生态恢复等3. 生物多样性的挑战:栖息地破坏、过度捕捞、外来物种入侵等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思维导图(2)七、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1. 物质循环碳循环: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实现氮循环:通过氮的固定、氨化、硝化、反硝化等过程实现水循环:通过蒸发、降水、地表径流等过程实现2. 能量流动太阳能: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消费者:通过摄取生产者或其他消费者获得能量分解者: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八、生物的分类和命名1. 生物的分类界:最大的分类单位,如动物界、植物界、真菌界等门:次大的分类单位,如脊索动物门、被子植物门等纲:较小的分类单位,如哺乳纲、鸟纲等目:更小的分类单位,如猫形目、鼠形目等科:更小的分类单位,如猫科、犬科等属:更小的分类单位,如猫属、犬属等种:最小的分类单位,如家猫、家犬等2. 生物的命名双名法:由林奈提出,用拉丁文命名生物,包括属名和种加词国际动物命名法规:规定动物命名的规则国际植物命名法规:规定植物命名的规则九、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1. 适应性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如形态、结构、生理、行为等方面的适应性适应的进化:通过自然选择和遗传变异实现2. 多样性物种多样性:不同物种的数量和种类基因多样性:物种内部基因的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不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十、生物的生殖和发育1. 生殖方式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如分裂、孢子等有性生殖: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如受精、卵生、胎生等2. 发育过程胚胎发育:受精卵到成体的过程后胚胎发育:成体形成后的生长和发育十一、生物的生态关系1. 竞争关系:生物之间争夺有限资源的关系2. 捕食关系: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的关系3. 寄生关系:寄生者与宿主之间的关系4. 共生关系:生物之间相互依赖、互利共生的关系5. 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能量流动关系十二、生物的生存环境1. 水域生态系统:如海洋、河流、湖泊等2. 陆地生态系统:如森林、草原、沙漠等3. 气候对生物的影响:如温度、湿度、光照等4. 土壤对生物的影响:如土壤类型、肥力、水分等5.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如形态、结构、生理、行为等方面的适应性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思维导图(3)十三、生物的生态位和生态策略1. 生态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所占有的时间和空间位置,以及其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