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不保留灌肠技术
大量不保留灌肠技术评分标准

大量不保留灌肠技术评分标准
(一)目的
1.为手术、分娩或者检查的患者进行肠道准备。
2.刺激患者肠蠕动,软化粪便,解除便秘,排除肠内积气,减轻腹胀。
3.稀释和清除肠道内有害物质,减轻中毒。
4.灌入低温液体,为高热患者降温。
(二)护理要点
1.评估患者:
(1)询问、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排便情况。
(2)向患者解释灌肠的目的,取得患者的配合。
2.操作要点:
(1)核对医嘱,做好准备,保证灌肠溶液的温度适宜。
(2)携物品至患者旁,帮助患者取左侧卧位,为患者遮挡。
(3)按照要求置入肛管置入合适长度后固定肛管,使灌肠溶液缓慢流入并观察患者反应。
(4)待溶液将要灌完时,夹紧肛管,拔出肛管放入弯盘内。
(5)灌肠完毕,嘱患者平卧,忍耐5-10分钟后再排便并观察大便性状。
3.指导患者:
(1)灌肠过程中,患者有便意,指导患者做深呼吸,同时适当调低灌肠筒的高度,减慢
流速。
(2)指导患者如有心慌、气促等不适症状,立即平卧,避免意外的发生。
(三)注意事项
1.正确选择灌肠溶液,掌握溶液的温度、浓度和量。
肝性脑病患者禁用肥皂水灌肠;充血性心力衰竭和水钠潴留患者禁用生理盐水灌肠。
伤寒患者灌肠量不能超过500毫升,液面距肛门不得超过30厘米。
对急腹症、妊娠早期、消化道出血的患者禁止灌肠。
2.对患者进行降温灌肠,灌肠后保留30分钟后再排便,排便后30分钟测体温。
3.灌肠时要保持一定的灌注压力和速度,灌肠筒过高,压力过大,液体流入速度过快,不易保留,而且易造成肠道损伤。
大量不保留灌肠评分标准。
大量不保留灌肠 操作规程

大量不保留灌肠操作规程
目的 1 解除便秘、肠胀气。
2 清洁肠道,稀释并清除肠道内的有害物质,减轻中毒。
3 为高热患者降温。
用物
患者/家属教育 1 告知灌肠的目的。
2 灌肠前可让患者和家属准备好卫生纸,并注意保暖。
3 身体虚弱者或老年患者要家属陪同,注意安全,防止坠床或跌倒,
告知患者如有不适,即刻告诉护士。
4 灌肠时患者若产生腹痛、腹胀等不适即刻告知护士。
护理记录灌肠结果及灌肠后病情变化。
风险防范 大量不保留灌肠时存在肠道感染,肠道黏膜损伤,肠道出血,肠穿孔、肠破裂,水中毒、电解质紊乱,虚脱,排便困难,大便失禁,肛周皮肤擦伤等风险,其防范流程如下:。
大量不保留灌肠技术操作规程审批稿

大量不保留灌肠技术操作规程审批稿一、操作目的和适用范围1.1操作目的:为了保证灌肠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促进患者肠道清理和康复。
1.2适用范围:适用于所有进行灌肠技术操作的医务人员。
二、操作流程2.1准备工作2.1.1确认患者身份和医嘱的准确性。
2.1.2解释操作目的和过程,取得患者的同意。
2.1.3准备好所需的器械和材料,包括灌肠袋、灌肠器、润滑剂、清洁剂等。
2.1.4洗手,并佩戴手套、口罩和其他所需的个人防护用品。
2.2操作步骤2.2.1将患者安置在卧床位上,保证患者的舒适度和隐私。
2.2.2解析医嘱,明确灌肠液的种类和用量。
2.2.3清洁灌肠袋和灌肠器,并进行消毒,确保器械的无菌性。
2.2.4将灌肠袋吊挂在合适的高度,并将灌肠液注入灌肠袋中。
2.2.5按照医嘱的要求,调节灌肠液的温度和流速。
2.2.6使用润滑剂涂抹灌肠器的头部,然后将灌肠器轻轻插入患者的直肠,确保器械的无菌性。
2.2.7缓慢地将灌肠液注入患者的肠道中,避免引起疼痛和过度灌注。
2.2.8观察患者的反应和灌肠液的流动情况,根据需要适时停止注入。
2.2.9在注入完成后,缓慢地将灌肠器拔出,并用干净的纸巾清洁患者的肛门。
2.3操作后处理2.3.1协助患者排空灌肠液和废物,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2.3.2清洁和消毒使用过的器械,保证其无菌性,然后妥善存放。
2.3.3记录操作过程中的关键信息,包括时间、用量、反应等。
2.3.4当患者出现异常情况或不适时,及时报告医生,并做好相关处理工作。
2.3.5洗手,并做好个人防护用品的处理和更换。
三、注意事项3.1操作前必须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相关医嘱,确保准确执行操作。
3.2每次操作前都要检查器械和材料的完整性和无菌性,确保其可用。
3.3操作过程中要引起注意患者的反应和灌肠液的流动情况,随时调整操作方法。
3.4操作过程中要注意患者的舒适度和隐私,确保其安全和尊严。
3.5在操作后要及时清洁和消毒器械,以免交叉感染。
灌肠法—大量不保留灌肠保留灌肠课件

灌肠法的历史与发展
灌肠法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 当时主要用于治疗肠道疾病。
随着医学的发展,灌肠法逐渐 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特别是在 肠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
目前,灌肠法已经成为一种常 见的治疗方法,被广泛应用于 临床实践中。
灌肠法的分类
大量不保留灌肠
是指将一定量的液体一次性灌入肠道内,患者不保留灌肠液。这种灌肠方法主 要用于清除肠道内的粪便和毒素,缓解便秘症状等。
灌肠液温度
保持灌肠液温度适宜,避免过冷或过热刺激 肠道。
灌肠速度
控制灌肠液流速,避免过快或过慢。
插管技巧
轻柔地插入肛管,避免损伤肠道黏膜。
观察反应
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如出现不适,应立即停 止灌肠并处理。
灌肠后的护理与观察
观察排便情况
注意观察患者排便次数、量及性状, 判断灌肠效果。
评估患者状况
评估患者情况,了解是否达到预期效 果。
灌肠压力
应适中,避免过大或过小。
准备灌肠液
根据病情选择适当的灌肠液, 如生理盐水、药物溶液等。
灌肠操作
使用适当规格的肛管,润滑肛 管前端,缓慢插入肛门约1015cm,然后注入灌肠液。
灌肠时间
灌肠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不超 过30分钟。
注意事项
01
02
03
04
灌肠前应了解患者病情和适应 症,避免禁忌症患者接受灌肠
心理护理
及时向患者反馈灌肠效果,鼓励患者 保持良好心态。
整理用物
清洁整理灌肠用物,消毒肛管,保持 环境卫生。
感谢观看
THANKS
灌肠法—大量不保留 灌肠保留灌肠课件
• 灌肠法概述 • 大量不保留灌肠法 • 保留灌肠法 • 灌肠法的临床应用 • 灌肠法的护理与观察
大量不保留灌肠的流程

大量不保留灌肠的流程
大量不保留灌肠是一种常见的医疗程序,用于清洁肠道并促进消化系统的健康。
在进行大量不保留灌肠之前,需要准备好所需的器材和药物,确保操作过程安全有效。
下面将详细介绍大量不保留灌肠的流程。
首先,准备好所需的器材和药物。
这包括灌肠袋、温水、肥皂或其他灌肠液、润滑剂、毛巾和洗手液。
确保器材和药物的清洁卫生,以免引起感染或其他不良反应。
接下来,准备好灌肠液。
通常可以选择使用生理盐水、温水或特制的灌肠液。
将灌肠液倒入灌肠袋中,并确保温度适宜,一般为37摄氏度左右。
然后,选择一个合适的位置进行灌肠。
可以选择躺在床上或者趴在浴缸上,确保舒适和便于操作。
在进行灌肠之前,可以先排空膀胱,以减少不适感。
接着,将灌肠袋悬挂在合适的高度。
通常建议将灌肠袋悬挂在大约1米高的位置,以确保灌肠液能够顺利流入肠道。
然后,使用润滑剂涂抹灌肠管的末端,并轻轻插入肛门。
在插入过程中要注意轻柔,以免刺激肠道。
接下来,打开灌肠袋的夹子,让灌肠液缓慢流入肠道。
在灌肠过程中,可以适当改变体位,帮助灌肠液充分进入肠道。
最后,等待一段时间后,将灌肠液排出。
可以选择就位在马桶上,让肠道自然排空。
在排空过程中,可以适当按摩腹部,帮助肠道排出残留的灌肠液和废物。
总之,大量不保留灌肠是一种常见的清洁肠道的方法,可以帮助促进消化系统的健康。
在进行大量不保留灌肠时,需要注意器材和药物的准备,选择合适的位置和体位,以及轻柔操作,确保安全和有效。
希望以上介绍的流程可以帮助您更好地进行大量不保留灌肠。
大量不保留灌肠技术操作规范

放置合理
治疗巾、水温计,必要时备医嘱执行单、笔
(2)治疗车下层备便器、便器巾
(3)另备输液架、屏风
核对完整、 1.携用物至患者床旁,核对床号、姓名,灌肠液,告诉
正确,指导 5 5 3 1 患者操作中配合方法
到位
操作 2.关闭门窗,屏风遮挡
中
动作轻柔、
熟练
5 531
3.协助患者取左侧卧位,双膝屈曲,褪裤至膝部,将臀 动 作 轻 柔 、
大便为 0/E。 (7)正确选用灌肠溶液,掌握溶液的温度、浓度和量。灌肠溶液常用 0.1%— 0.2%的肥皂
水、生理盐水。成人每次用量 500—1000ml,小儿 200—500ml。溶液温度一般 为 39~41℃,降温时 28~32℃,中暑时 4℃。
(8)灌肠过程中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如患者感觉腹胀或有便意,可嘱患者张口 深呼吸、 放松腹部肌肉,并降低灌肠筒的高度以减慢流速或暂停片刻;如患者出现脉速、 面色苍白、出冷汗、剧烈腹痛、心慌气促,应立即停止灌肠,并和医师取得联系, 给予及时处理。 (9)注意灌入速度,过快会刺激结肠,迅速引起排便反射,将无法达到预期效 果,一般 灌入 1000ml 约需 10~16min。 (10)注意灌肠体位的选择,一般常选用左侧卧位,因该姿势可使乙状结肠和 降结肠处于 下方,借重力作用使灌肠液顺利流入结肠。不能自我控制排便的患者可取仰卧位, 臀下置便器。
5 531
后
法正确
消毒;其他未污染物品放归原处
2.清洗双手;在治疗单签执行时间与全名;在护理记录 操作熟练,
单上记录:灌肠日期、时间、灌肠液名称、量,患者大 记录完整、 5 5 3 1
便性状、量,灌肠中、灌肠后患者反应等,并签名;在 正确
体温单上记录灌肠结果 理论
《大量不保留灌肠》课件

《大量不保留灌肠》PPT 课件
欢迎大家参加本次《大量不保留灌肠》的PPT课件,本课件将为您详细介绍 这一疗法的定义、操作步骤、适应症、禁忌症、注意事项以及效果及预期结 果。
定义
1 大量不保留灌肠是什么?
大量不保留灌肠是一种通过注入大量液体来清洗肠道的疗法。
操作步骤
1
准备工作
准备好所有所需设备和药物,确保环境卫生。
2
患者准备
让患者保持平躺姿势,清空膀胱。
3
插管灌肠
将灌肠管插入肛门,缓慢注入液体。
4
排空肠道
等待患者排空肠道,重复插管灌肠过程。
5
结束操作
确认灌肠完成,移除灌肠管。
适应症
便秘
慢性便秘,大量不保留灌肠可有效清空结肠,缓解便秘症状。
肠道清洁
术前或检查前需要清洁肠道,大量不保留灌肠是一种常用方法。
排毒
一些中毒病例需要大量不保留灌肠来加速排毒过程。
3 压力
控制灌入液体的流速和压力,避免过快过多导致不适。
效果及预期结果
排毒效果
大量不保留灌肠可以有效加速排除肠道内积存的毒素。
缓解症状
对于便秘患者,大量不保留灌肠可以缓解症状,改善排便困难。
清洁肠道
术前或检查前进行大量不保留灌肠可清洁肠道,提供更清晰的诊断结果。
结论及提问
通过本次课件,您应该了解了《大量不保留灌肠》的定义、操作步骤、适应 症、禁忌症、注意事项、效果及预期结果。请大家留下您的问题或意见,我 们将会尽快回答。
禁忌症
1 肛门狭窄
患有严重肛门狭窄的患 者不适合大量不保留灌 肠。
2 炎症性肠道疾病
患有炎症性肠道疾病的 患者需要谨慎使用大量 不保留灌肠。
大量不保留灌肠

与其他非药物治疗相比,灌肠 治疗操作简便、安全可靠,患 者接受度高。
THANKS
肠道检查
肠道手术
在进行肠道手术前,灌肠可以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助医 生更好地观察肠道情况,同时也有助 于手术的顺利进行。
在进行肠道检查前,需要进行灌肠以 清除肠道内的粪便和杂质,便于医生 观察和诊断。
禁忌症
01
02
03
肠道穿孔
灌肠时需要插入导管,如 果肠道存在穿孔,可能会 导致气体进入腹腔,引发 严重的并发症。
严重心血管疾病
患有严重心血管疾病的患 者,灌肠可能会加重病情, 甚至导致休克。
孕妇
孕妇的子宫和肠道相互压 迫,灌肠可能会刺激子宫 收缩,引发早产或流产。
注意事项
01
灌肠前需排空尿液,以 免影响操作。
02
灌肠时应选择合适的体 位,以便导管插入和液 体流入。
03
灌肠液的温度应适宜, 以免对肠道造成刺激。
04
灌肠时应控制压力,以 免对肠道造成损伤。
操作步骤
患者体位
协助患者取左侧卧位,双膝屈 曲,露出臀部。
灌肠筒连接
将灌肠筒与橡胶管连接,然后 将肛管插入患者肛门约7-10厘 米。
灌肠液缓慢注入
缓慢将灌肠液注入患者肠道, 同时观察患者反应,如出现不 适,应立即停止灌肠。
灌肠完毕后拔出肛管
灌肠完毕后,轻轻拔出肛管, 用卫生纸轻轻按压肛门,协助
患者保持原体位。
肠道出血
如出现肠道出血,应立即停止灌肠,并给予 止血药物及相应治疗。
电解质紊乱
长期大量不保留灌肠可能导致电解质紊乱, 应注意监测并及时纠正。
并发症的预防
操作轻柔
灌肠时应轻柔操作,避免粗暴插管导致肠道损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大量不保留灌肠技术(一)操作要点与评价标准
[注释]评分等级:I级表示评估准确、操作熟练、规范,无缺项,与患者沟通自然,语言通俗易懂;Ⅱ级表示评估不够准确、操作欠熟练、规范,有1~2处缺项.与恚孝沟通不够自然;Ⅲ级表示评估不准确、操作不熟练、不规范,有3处以上缺项,与患者沟通较少。
(二)应掌握的知识点
1.灌肠的目的
(I)刺激肠蠕动,软化和清除粪便,排除肠内积气,减轻腹胀:(2)手术前、检查前或分娩前保持肠道清洁。
(3)灌人低温溶液,为高热患者降温。
(4)稀释和清除肠道内有害物质,减轻中毒症状。
2.指导要点
i l)指导患者掌握操作过程中的放松技巧。
j 2)告知患者保留灌肠液的时间及意义。
3.注意事项
i l)急腹症、妊娠早期、消化道出血、严重心血管疾病患者禁忌灌肠。
;2)伤寒患者灌肠量不能超过500ml,液面距肛门不得超过30cm。
1 3)肝性脑病患者禁用肥皂水灌肠,以减少氨的产生和吸收。
f4)充血性心力衰竭和水钠潴留患者禁用0.9%氯化钠溶液灌肠。
(5)对患者进行降温灌肠,灌肠后保留30min再排便,排便后30min测体温并记录。
(6)灌肠后应在体温单大便栏目处记录灌肠结果,如灌肠后大便一次为1/E,灌肠后无大便为0/E。
(7)正确选用灌肠溶液,掌握溶液的温度、浓度和量。
灌肠溶液常用0.1%~0.2%的肥皂水、生理盐水。
成人每次用量500~1000ml,小儿200~500ml。
溶液温度一般为39~41度,降温时28—32℃,中暑时4℃。
(8)灌肠过程中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如患者感觉腹胀或有便意,可嘱患者张口深呼吸、放松腹部肌肉,并降低灌肠筒的高度以减慢流速或暂停片刻;如患者出现脉速、面色苍白、出冷汗、剧烈腹痛、心慌气促,应立即停止灌肠,并和医师取得联系,给予及时处理。
(9)注意灌入速度,过快会刺激结肠,迅速引起排便反射,将无法达到预期效果,一毁灌入1000Ml约需l0—16min。
(10)注意灌肠体位的选择,一般常选用左侧卧位,因该姿势可使乙状结肠和降结肠处于下方,借重力作用使灌肠液顺利流入结肠。
不能自我控制排便的患者可取仰卧位,臀下置便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