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的气蚀与气缚区别
离心泵的气蚀现象及原因

离心泵的气蚀现象及原因离心泵的气蚀现象及原因(1)气蚀现象离心泵的叶轮在高速旋转时产生很大的离心力,液体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使泵的入口处产生低于离心泵的气蚀现象及原因(1)气蚀现象离心泵的叶轮在高速旋转时产生很大的离心力,液体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使泵的入口处产生低于大气压的真空度,当入口压力达到在该温度下的液体气化压力时,液体就开始汽化形成气泡。
这样,在运动的液体中形成的气泡随液体一起流动。
当气泡达到静压超过饱和蒸汽压区域时,气泡迅速溃灭。
周围的液体以高速向气泡中心运动,这就形成了高频的水锤作用,打击叶轮表面,并产生噪音和振动。
这种气泡的产生和破灭过程反复进行就对这一区域的叶轮表面产生破坏作用,使泵流量减少,扬程下降,效率降低等,这种现象叫气蚀现象。
(2)造成汽蚀的主要原因有:a.进口管路阻力过大或者管路过细;b.输送介质温度过高;c.流量过大,也就是说出口阀门开的太大;d.安装高度过高,影响泵的吸液量;e.选型问题,包括泵的选型,泵材质的选型等。
(3)离心泵的气缚:由于泵内气体的存在,离心泵的叶轮在高速旋转时,由于气体的密度小,其离心力不能产生足够的真空度,而无法将液体吸上来。
气缚是泵体内有空气,一般发生在泵启动的时候,主要表现在泵体内的空气没排净;而汽蚀是由于液体在一定的温度下达到了它的汽化压力,和输送介质,工况有密切的关系.(4)气蚀余量:泵在工作时液体在叶轮的进口处因一定真空压力下会产生汽体,汽化的气泡在液体质点的撞击运动下,对叶轮等金属表面产生剥蚀,从而破坏叶轮等金属,此时真空压力叫汽化压力,汽蚀余量是指在泵吸入口处单位重量液体所具有的超过汽化压力的富余能量。
单位用米标注,用(NPSH)r。
吸程即为必需汽蚀余量Δh:即泵允许吸液体的真空度,亦即泵允许的安装高度,单位用米。
离心泵吸程=标准大气压(10.33米)-汽蚀余量-安全量(0.5米)水泵气蚀余量有两个概念:其一是与安装方式有关,称有效的气蚀余量NPSHA,它是指水流经吸入管路到达泵吸入口后所余的高出临界压力能头的那部分能量,是可利用的气蚀余量,属于“用户参数”;其二是与泵结本身有关,称必需的气蚀余量NPSHR,它是流体由泵吸入口至压力最低处的压力降低值,是临界的气蚀余量,属于“厂方参数”。
离心泵的汽蚀与气缚的区别

离心泵的汽蚀与气缚一、离心泵的气蚀现象由离心泵的原理可知,在离心泵叶轮中心(叶片入口)附近形成低压区,这一压强与泵的吸上真空度密切相关。
当贮液池上方压强一定时 , 若泵吸入口附近压强越低,则吸上高度就越高。
但是吸入口的低压是有限制的,这是因为当叶片入口附近的最低压强等于或小于输送温度下液体的饱和蒸汽压时,液体将在该处气化并产生气泡,它随同液体从低压区流向高压区,气泡在高压作用下迅速凝结或破裂,此时周围的液体以极高的速度冲向原气泡所占据的空间,在冲击点处产生几万的压强,冲击频率可高达几万次之多,由于冲击作用使泵体震动并产生噪音,且叶轮局部处在巨大冲击力的反复作用下,使材料表面疲劳,从开始点蚀到形成裂缝,使泵壳或叶轮受到破坏。
这种现象称为气蚀现象。
气蚀发生时, 由于产生大量的气泡,占据液体流到的部分空间,导致泵的流量、压头及效率下降。
气蚀严重时, 泵则不能正常操作。
因此为了使离心泵能正常运转,应避免产生汽蚀现象。
二、离心泵的气缚现象离心泵启动时, 若泵内存有空气, 由于空气密度很低, 旋转后产生的离心力小,因而叶轮中心区所形成的低压不足以将贮槽内的液体吸入泵内, 虽启动离心泵也不能输送液体。
此种现象称为气缚,表示离心泵无自吸能力, 所以在启动前必须向壳内灌满液体,防止气缚现象产生。
三、气蚀与气缚现象的区别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气蚀现象的发生与泵体的安装高度有关, 而气缚现象与泵启动前是否灌泵有关。
防治与消除两种现象的方法也是截然不同的。
气蚀与气缚现象对离心泵的危害程度也不同,气蚀现象对泵体的危害远比气缚现象对泵体的危害大,且预防的方法比较复杂。
气缚现象对泵体的危害是单次操作造成的,可以及时纠正错误, 恢复泵的正常运行。
而气蚀现象对泵体的危害在泵体一经安装完成后若安装位置不当将一直存在影响泵的正常运行, 造成振动偏大的实际情况。
消除气蚀现象的工作比较繁琐,需要经过一系列的科学演算得出结论并重新安装泵体基础高度才能使离心泵正常运行。
离心泵的气蚀现象和气缚现象

离心泵的气蚀现象和气缚现象一、引言离心泵是一种常见的流体输送设备,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然而,在使用过程中,离心泵会出现气蚀和气缚等问题,导致泵的性能下降甚至无法正常工作。
因此,对离心泵的气蚀现象和气缚现象进行深入研究,对于提高离心泵的工作效率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二、离心泵的基本原理离心泵是一种利用离心力将流体从低压区域抽到高压区域的机械设备。
其基本结构包括叶轮、泵壳、进口管道、出口管道等部分。
当电机带动叶轮旋转时,由于叶轮的旋转产生了离心力,使得进入泵壳内部的液体被迫沿着叶轮旋转方向流动,并在出口处形成高压区域。
三、气蚀现象气蚀是指在离心泵中由于液体中存在气体或液体温度过高而导致局部真空产生,使得液体中溶解的空气逸出并形成气泡,从而破坏了液体的连续性,使得泵的效率下降或者无法正常工作。
气蚀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声音异常当离心泵出现气蚀时,会发出异常的噪音。
这是由于气泡在液体中爆炸产生的冲击声和振动所导致的。
2. 泵出水量下降气蚀会导致离心泵出水量下降,这是因为气泡占据了液体中的一部分空间,使得流经叶轮的液体减少。
3. 泵压力变化当离心泵出现气蚀时,由于局部真空产生,使得进入叶轮的液体压力下降,导致泵压力变化。
4. 叶轮损坏气蚀还会导致叶轮表面产生严重磨损和腐蚀,甚至会使叶片断裂。
四、气缚现象气缚是指在离心泵中由于进口管道或者吸入口处存在空气或者其他非流体物质而导致局部阻塞,使得液体无法进入叶轮,从而导致泵的性能下降或者无法正常工作。
气缚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声音异常当离心泵出现气缚时,会发出异常的噪音。
这是由于液体无法进入叶轮而产生的冲击声和振动所导致的。
2. 泵出水量下降气缚会导致离心泵出水量下降,这是因为液体无法进入叶轮,从而使得流经泵壳的液体减少。
3. 泵压力变化当离心泵出现气缚时,由于进口管道或者吸入口处存在空气或者其他非流体物质,使得进入叶轮的液体压力下降,导致泵压力变化。
水泵发生气缚和气蚀的原因

水泵发生气缚和气蚀的原因”气缚”:由于泵内存气,启动泵后吸不上液的现象,称“气缚”现象。
“气缚”现象发生后,泵无液体排出,无噪音,振动。
为防止“气缚”现象发生,启动前应灌满液体。
“气蚀”:由于泵的吸上高度过高,使泵内压力等于或低于输送液体温度下的饱和蒸汽压时,液体气化,气泡形成,破裂等过程中引起的剥蚀现象,称“气蚀”现象,“气蚀”发生时液体因冲击而产生噪音、振动、使流量减少,甚者无液体排出。
为防止“气蚀”现象发生;泵的实际安装高度应不高于允许吸上高度。
1、离心泵气缚现象1)气缚发生原因离心泵在启动前没有灌满被输送的液体,或者是在运转过程中泵内渗入了空气,因为气体的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产生的离心力小,无法把空气甩出去,泵壳内的流体在随电机作离心运动产生负压不足以吸入液体至泵壳内,泵象被“气体”缚住一样,失去了自吸能力而无法输送液体,称作离心泵的气缚现象。
2)产生危害情况泵打不出液体来,机组产生剧烈振动,同时伴有强烈刺耳的噪音,电机空转,容易烧坏电机。
影响输送液体的效率和离心泵的正常工作。
3)预防措施集锦启动前要灌泵并使泵壳内充满待输送的液体,启动时关闭出口阀。
为防止灌入泵壳内的液体因重力流入低位槽内,在泵吸入管路的入口处装有止逆阀(底阀);如果泵的位置低于槽内液面,则启动时无需灌泵。
做好壳体的密封工作,灌水的阀门不能漏水,密封性要好。
2、离心泵气蚀现象1)气蚀发生原因当泵壳内吸入的液体在泵的吸入口处因压强减小恰好气化时,给泵壳内壁带来巨大的水力冲击,使壳壁象被“气体”腐蚀一样,该现象称为汽蚀现象。
造成汽蚀的主要原因有:(1)进口管路阻力过大或者管路过细;(2)输送介质温度过高;(3)流量过大,也就是说出口阀门开的太大;(4)安装高度过高,影响泵的吸液量;(5)选型问题,包括泵的选型,泵材质的选型等。
含气泡的液体挤入高压区后急剧凝结或破裂。
因气泡的消失产生局部真空,周围的液体就以极高的速度流向气泡中心,瞬间产生了极大的高达几万kpa的高速冲击力,造成对叶轮和泵壳的冲击,使材料受到侵蚀和破坏。
泵的气蚀与气缚区别

泵的气蚀与气缚区别泵的气蚀和气缚是泵运行中产生的两种现象,它们可以归类为泵的空化现象。
在泵的正常运行中,如果出现气蚀或气缚现象,会严重影响泵的性能,甚至损坏泵。
气蚀是指流体中存在气体,当流体经过叶轮时,气体由于流体的惯性作用脱离流体,形成气泡,随着流体继续流动,气泡会向压力高的位置移动,当气泡附着在泵的叶轮或泵的进水管路等部位时,会造成部分或全部的吸入口被堵塞,使进水口形成真空区域,从而导致产生更多的气泡,泵的流量和扬程减小,并且噪音和振动加大。
气缚是指泵的进水口因为低压状况产生的气泡阻断流体进入泵内,形成“气塞”,阻碍流体的流动。
随着泵的运行,气泡会附着在泵的进水管路等部位,阻碍流体正常进入泵内,导致泵的流量和扬程降低。
气蚀和气缚都是泵出现的空化现象,在操作中这些现象一定要得到严格的控制,否则就会严重影响泵的性能和寿命。
下面我们将对气蚀和气缚进行详细的探讨。
气蚀首先从发生的原因来看,气蚀通常有以下几种情况:1、进水口设计不合理,造成进水流速太大或流动方向不合理,产生低压区;2、液体中含有气体,通常是流速变化导致气泡分离,产生气泡;3、水温过高,造成水中的气体溶解度降低,加剧气体分离的现象;4、叶轮的设计不合理,促使液体过分机械化,使得气体分离的现象加剧;5、管道设计不当,比如过多的管道弯曲、混合区设计不合理等,造成气体聚集,导致气蚀现象。
在出现气蚀的情况下,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呢?下面是一些有效的应对方法:1、检查泵的供水管道和条件,确保供水度和水流足够大,同时避免管道的凸凹不平;2、进行适当的角度设计,泵的进水口设计在能将水尽量平滑地引入泵内的位置;3、适当降低泵的入口流速,以减少因为流速太大产生的气蚀情况;4、采用合适的泵型,优化泵的结构,设计其叶轮和喷嘴等零件的角度;5、在液体中添加消泡剂、降低水温,以减少气体分离的问题;6、定期维护和清洁泵的内部,保持其良好的运营状态。
气缚气缚不同于气蚀,气缚通常发生在泵的进水口,并且和泵的管路和进口密切相关。
离心泵发生气缚与气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D11. 传热速率公式q=KAΔTm中,ΔTm是指()。
A.器壁内外壁面的温度差B.器壁两侧流体对数平均温度差C.流体进出口的温度差D.器壁与流体的温度差答案:B12. 工业采用翅片状的暖气管代替圆钢管,其主要目的是()。
A. 增加热阻,减少热量损失 B. 节约钢材、增强美观 C. 增加传热面积,提高传热效果答案:C C. 冷热两种流体的热阻 D. 金属壁的热阻答案:D13. 液-液热交换过程中,热阻通常较小可以忽略不计的是()。
A. 热流体的热阻 B. 冷流体的热阻四、问答题:1. 传热有哪几种方式?各有何特点? 答案:传导、对流、辐射传导传热:是物质内部分子微观运动,是由于相邻分子在碰撞时传递振动能的结果。
也可因物质内部自由电子的转移而发生。
需要介质。
对流传热:是由流体质点发生相对位移即宏观运动而引起。
需要介质。
辐射传热:物体吸收来自外界其它物体的辐射能转化为热能。
不需要介质,可在真空中传播。
一、选择题1. 蒸发操作中,从溶液中汽化出来的蒸汽,常称为()。
B A. 生蒸汽; B. 二次蒸汽;C. 额外蒸汽2. 蒸发室内溶液的沸点()二次蒸汽的温度。
B A. 等于; B. 高于; C. 低于3. 在蒸发操作中,若使溶液在()下沸腾蒸发,可降低溶液沸点而增大蒸发器的有效温度差。
A A. 减压; B. 常压; C. 加压4. 在单效蒸发中,从溶液中蒸发1kg水,通常都需要()1kg的加热蒸汽。
C A. 等于;B. 小于;C. 不少于5. 蒸发器的有效温度差是指()。
AA. 加热蒸汽温度与溶液的沸点之差;B. 加热蒸汽与二次蒸汽温度之差;C. 温度差损失6. 提高蒸发器生产强度的主要途径是增大()。
C A. 传热温度差; B. 加热蒸汽压力; C. 传热系数; D. 传热面积;7. 中央循环管式蒸发器属于()蒸发器。
A A. 自然循环; B. 强制循环; C. 膜式8. 蒸发热敏性而不易于结晶的溶液时,宜采用()蒸发器。
水泵发生气缚和气蚀的原因

水泵发生气缚和气蚀的原因1.气液混合:当水泵工作时,由于液体中存在气体,比如空气或溶解气体,气体会与液体混合形成气液混合物,导致气缚和气蚀。
这通常发生在进水管路中,当管道中存在空气或气体时,进入水泵的液体会带有气泡,从而影响水泵的正常运行。
2.水位过低:当水泵的进水口水位过低时,液体无法满足泵的进水要求,此时进水口附近的空气会被泵入,导致气缚和气蚀。
这通常发生在水源供应不足或水泵工作时供水系统中出现堵塞的情况。
3.吸入过程中发生负压:水泵吸入液体时,若发生了负压现象,会导致泵内液体沸腾,形成气体,从而引起气缚。
这通常是由于泵体或进水管路中存在漏气或泄漏点,使得进水过程中形成负压。
4.水泵进口压力过低:当水泵进口压力过低时,会引起气缚和气蚀。
进口压力过低可能是由于进水口阀门开度不足、进水管径过小、进口阻力较大等原因导致。
5.水泵运行状态不正常:水泵在运行中若出现异常情况,比如转速异常、出口阀门调节不当、泵体内部磨损较大等情况,都会导致水泵发生气缚和气蚀。
针对水泵发生气缚和气蚀的原因,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避免或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1.加强管道维护:定期清洗和检查进水管道,防止管道内部的杂质积聚和阻塞。
保持管道畅通,避免气体进入水泵。
2.控制水位:合理控制水位,避免水泵进水口出现空气。
可以采取措施增加供水量,确保进水口水位维持在适当高度。
3.检查泵体和管路:定期检查水泵的密封性能和管路的完整性,修复漏气点和漏水点。
确保进水管道和泵体内部没有漏气现象。
4.调整进口阀门:根据实际需要,调整进口阀门的开度,保证进口压力不低于规定的要求。
排除任何可能导致进口压力过低的原因。
5.选择合适的泵型:在选购水泵时,要根据实际使用需求选择合适的泵型和规格,并确保泵的性能满足运行要求。
避免过度或不足的水泵工作。
总结起来,水泵发生气缚和气蚀的原因有很多,主要与气液混合、水位过低、吸入过程中负压、进口压力过低和水泵运行状态不正常等有关。
气蚀和气缚现象

气蚀和气缚现象气蚀和气缚现象是在流体力学中常见的现象。
在一些特定的条件下,当液体中存在气体时,就会发生气蚀和气缚现象。
这些现象会给流体系统带来很多问题,影响其正常的运行。
本文将详细介绍气蚀和气缚现象的定义、原理、机理以及防止措施。
一、气蚀现象的定义及原理气蚀现象是指液体中存在气体时,流体中的气泡在流动过程中与流体中的壁面相互作用,使壁面上的材料被腐蚀或磨损的现象。
这种现象往往会发生在高速流动的液体中,特别是在液体中存在气体时更为明显。
气蚀现象不仅会导致流体系统的泄漏和损坏,还会使流体系统的效率降低,影响其正常的运行。
气蚀现象的原理是液体中存在气体时,气泡在流动过程中会与流体中的壁面相互作用,使壁面上的材料被腐蚀或磨损。
这是由于气泡周围的液体在流动过程中会形成高速的涡流,产生很高的局部压力和温度,从而导致局部腐蚀或磨损。
如果气泡的数量和流体速度越大,气蚀现象就会越明显。
二、气缚现象的定义及原理气缚现象是指在液体中存在气体时,气泡被卡在液体流道中,阻碍了流体的正常流动。
这种现象通常会发生在液体中存在气体时,液体的流动速度较慢或流道中存在突出的凸起物时。
气缚现象会导致流体系统的效率降低,对流体系统的正常运行产生不利影响。
气缚现象的原理是液体中存在气体时,气泡容易被卡在液体流道中,阻碍了流体的正常流动。
这是由于气泡的直径和密度与液体相比较小,容易被卡在流道中。
当气泡被卡在流道中时,会形成流动的障碍,使流体的速度降低,从而影响流体系统的正常运行。
气蚀和气缚现象的机理都与气泡在液体中的行为有关。
当气泡在液体中流动时,会与液体相互作用,产生局部的压力和温度变化。
这些变化会导致液体局部腐蚀和磨损,或者使气泡被卡在液体流道中,阻碍了流体的正常流动。
气蚀现象的机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气泡在流动过程中会与流体中的壁面相互作用,产生局部的压力和温度变化,从而导致壁面上的材料被腐蚀或磨损。
2.当气泡数量和流体速度越大时,气蚀现象就会越明显,因为液体周围的压力和温度变化会更加剧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离心泵的气蚀与气缚区别
一、气蚀
离心泵工作时,在叶轮中心区域产生真空形成低压而将液体吸上。
如果形成的低压很低,则离心泵的吸上能力越强,表现为吸上高度越高。
但是,真空区压强太低,以致于低于体的饱和蒸汽压,则被吸上的液体在真空区发生大量汽化产生气泡。
含气泡的液体挤入高压区后急剧凝结或破裂。
因气泡的消失产生局部真空,周围的液体就以极高的速度流向气泡中心,瞬间产生了极大的局部冲击力,造成对叶轮和泵壳的冲击,使材料受到破坏。
把泵内气泡的形成和破裂而使叶轮材料受到破坏的过程,称为气蚀现象。
二、气缚
离心泵启动时,若泵内存有空气,由于空气密度很小,旋转后产生的离心力小,因而叶轮中心区所形成的低压不足以吸入液体,这样虽启动离心泵也不能完成输送任务,这种现象称为气缚。
这表示离心泵无自吸能力,所以离心另在启动前必须向泵内灌满被输送的液体。
当然若将离心泵的吸入口置于被输送液体的液面之下,液体会自动流入泵内,这是一种特殊情况。
离心泵吸入管路装有底阀,以防止启动前灌入的液体从泵内流出,滤网可以阻拦液体中的固体吸入而堵塞管道和泵壳排出管路中装有的调节阀是供开泵停泵和调节流量时使用。
三、造成汽蚀和气缚的原因不同
气缚是泵体内有空气,一般发生在泵启动的时候,主要表现在泵体内的空气没排净;而汽蚀是由于液体在一定的温度下达到了它的汽化力,可见和输送介质,工况有密切的关系.
造成汽蚀的主要原因有:
1.进口管路阻力过大或者管路过细
2.输送介质温度过高;
3.流量过大,也就是说出口阀门开的太大;
4.安装高度过高,影响泵的吸液量;
解决办法:1。
清理进口管路的异物使进口畅通,或者增加管径的大小;
2。
降低输送介质的温度;
3。
降低安装高度;
造成汽缚的主要原因有:
没有灌泵、灌泵不满、输入管漏气、入口管真空表漏气
四、离心泵在小流量情况下运行会造成哪些危害?
答:①泵内液体温度升高;②泵发生振动;③产生噪音;④泵的效率降低,能量消耗增加;⑤泵长时间在小流量下运行还会使部分液体汽化,吸入液体发生困难。
五、离心泵在运行时振动过大的原因有哪些?
答:①泵轴与原动机轴对中不良;②轴承磨损严重;③转动部分平衡被破坏;
④地脚螺栓松动;⑤泵抽空。
六、给水管道施工中,对法兰接口所用的橡胶垫圈有哪些质量要求?
答:(1)材质均匀,厚薄一致,没有老化;采用非整体垫片时,应粘质良好,拼缝平整;(2)垫圈厚度,口径小于600毫米时宜用3一4毫米,口径大于或等
于’700毫米时宜用5—6毫米;(3)垫圈内径应等于法兰内径,其允许偏差值,口径小于或等于150毫米时为±5毫米;(4)垫圈外径与法兰密封面相齐,不应超过螺栓孔。
七、蝶阀有什么特点?
答:这种阀门中的阀瓣,利用偏心轴或同心轴旋转的方式达到启闭的作用。
阀瓣和阀体之间两端相接,在半启闭的状态下,阀瓣的受力情况较好,适合于调节流量时使用。
优点是体积小,拆装容易,操作灵活轻便,适应管道间间距较小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