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电力大学电力工程系

合集下载

电力大学排名

电力大学排名

全国大学电力工程系排名排名学校名称等级1 华北电力大学A+2 清华大学A+3 西安交通大学 A4 华中科技大学 A5 西南交通大学A6 天津大学 A7 浙江大学 A8 武汉大学 A9 华南理工大学 A10 山东大学 A11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 等(18 个) :四川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广西大学、河海大学、东南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东北电力大学、湖南大学、河北工业大学、新疆大学、沈阳工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长沙理工大学、西安理工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太原理工大学、郑州大学、南京理工大学B 等(18 个) :上海电力学院、昆明理工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合肥工业大学、西华大学、西安科技大学、同济大学、贵州大学、燕山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东北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南昌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矿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青岛大学、三峡大学电气工程其实分为5个二级学科。

电机与电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工理论与新技术.这其中,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是与电力系统及电网单位最相关的二级学科。

想进电网或者电力系统的同学,得好好了解电力系统这个学科的排名。

电气整体强的,电力系统自动化未必就强。

而电力系统自动化很强的,电气整体也未必强。

这二十所高校是电力系统中最为看中的(根据电力系统及自动化方向排名)1清华大学2华中科技大学3华北电力大学(四川系统,江西系统,河北系统,安徽系统,华能,大唐,)4天津大学5西安交通大学6西南交通大学7浙江大学(学术领域)8上海交通大学(上海,江苏,浙江)9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机方向,军工领域)10武汉大学(水电系统)11山东大学(山东系统)12华南理工大学13东南大学(学术领域)14四川大学15东北电力大学(东北三省,江苏系统,浙江系统,甘肃系统,天津系统,大唐)16河海大学17北京交通大学18广西大学19湖南大学20长沙理工大学二本、华北水利水电学院东北电力大学上海电力学院。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有哪些专业附特色重点专业名单.doc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有哪些专业附特色重点专业名单.doc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有哪些专业附特色重点专业名单_高考升学网华北电力大学(保定)有哪些专业附特色重点专业名单华北电力大学保定招生专业有通信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机械工程(输电线路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等,具体更多完整招生专业请看下文。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招生专业电力工程系电气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农业工程类农业电气化电子与通信工程系电子信息类通信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动力工程系能源动力类能源与动力工程土木类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机械工程系机械类机械工程(输电线路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工业工程类工业工程设计学类产品设计(艺术类)自动化系自动化类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计算机系计算机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信息安全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环境科学与工程类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应用化学能源化学工程经济管理系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程造价经济学类经济学工商管理类(文理兼收)工商管理会计学数理系数学类信息与计算科学物理学类应用物理学法政系法学类法学(文)公共管理类社会工作(文)公共事业管理(文)华北电力大学保定简介华北电力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平台”重点建设大学。

2017年,学校进入国家“”建设高校行列,重点建设能源电力科学与工程学科群,全面开启了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和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新征程。

华北电力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简介

华北电力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简介

研究方向 1、现代电磁测量技术2、电力系统电磁兼容 1、电力系统电磁兼容2、电磁场理论及其应用 1、现代电磁测量技术2、电力系统电磁兼容 1、电力系统电磁兼容2、电磁场理论及其应用 1、电磁场理论及其应用2、电力系统电磁兼容 1、超导电力技术及应用 1、电力系统电磁兼容2、电磁场理论及其应用 1、电磁场理论及其应用2、电力系统电磁兼容 1、电磁场理论及其应用2、电力系统电磁兼容3、光纤传感技术4、特高压输变电技 1、电力系统电磁兼容2、电磁场理论及其应用3、特高压输变电技术 1、超导电力技术及应用2、电机控制及节能技术 1、电网络理论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2、电力系统电磁兼容 1、功率电子学及应用2、智能检测与控制技术 1、信息系统与信息安全2、嵌入式系统与智能控制 1、嵌入式系统与智能控制 1、电力系统电磁兼容2、电磁场理论及其应用 1、电网络理论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2、电力信息分析与处理 1、电机控制及节能技术2、交流电机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 电机控制及节能技术 电机与电器 1、电机控制及节能技术2、交流电机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 1、高压直流输电与柔性输配电技术2、分布式电源系统、新能源发电与并网技术 1、交流电机及其系统分析与监控2、电机控制及节能技术3、交流电机状态监测与 1、电力系统规划与运行2、电力市场 1、电力系统规划与运行2、电力市场 1、电力系统规划与运行2、电力经济分析 1、电力系统规划与运行2、电力市场 1、电力系统规划与运行2、电力经济分析 1、电力系统分析、运行与控制2、电力系统安全防御与恢复控制 1、电力系统规划与运行2、电力经济分析 1、电力系统规划与运行2、电力市场 电力经济分析 电力系统分析、运行与控制 1、电力系统分析、运行与控制2、电力系统继电保护 1、电力系统分析、运行与控制2、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3、电力经济分析 1、电力系统规划与运行2、电力经济分析3、电力系统分析、运行与控制 1、电力系统分析、运行与控制2、电力经济分析 1、电力系统分析、运行与控制2、智能技术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1、电力系统分析、运行与控制2、电力系统安全防御与恢复控制 1、电力系统分析、运行与控制2、电力系统安全防御与恢复控制 电力系统分析运行与控制 电力系统分析、运行与控制 1、电力系统分析、运行与控制2、智能技术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1、电力系统优化与控制 1、电力系统分析、运行与控制2、电力经济分析 1、智能技术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2、电力系统故障分析与诊断 1、电力系统分析、运行与控制2、智能技术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1、电力系统分析、运行与控制2、电力经济分析 1、电力系统分析、运行与控制2、电力系统安全防御与恢复控制 1、电力系统分析、运行与控制2、电力经济分析 1、电力系统分析、运行与控制2、现代电能质量分析与控制技术3、可再生能源发 多媒体信号处理与网络组播 1、信息系统与信息安全2、实时信号与信息处理 1、现代电子系统2、现代传感与测量技术 1、语音与图像处理2、实时信号与信息处理 1、语音与图像处理2、嵌入式系统与智能控制

2018华北电力大学保定电力工程系复试名单

2018华北电力大学保定电力工程系复试名单

080800 080800 080800 080800 080800 080800 080800 080800 080800 080800 080800 080800 080800 080800 080900 082804 082804 082804 082804 082804 082804 082804 082804 082804 085207 085207 085207 085207 085207 085207 085207 085207 085207 085207 085207
21 21 21 21 21 21 21 21 21 21 21 21 21 21 21 21 21 21 21 21 21 21 21 21 21 21 21 21 21 21 21 21 21 21 21
327 326 325 325 324 323 323 323 322 321 320 320 320 320 303 340 332 328 317 311 306 297 294 294 434 432 430 419 418 415 409 409 409 408 405
080800 080800 080800 080800 080800 080800 080800 080800 080800 080800 080800 080800 080800 080800 080800 080800 080800 080800 080800 080800 080800 080800 080800 080800 080800 080800 080800 080800 080800 080800 080800 080800 080800 080800 080800 080800 080800 080800 080800 080800 080800 080800

华北电力大学电力工程系各学科课程教学大纲(定稿)学习资料

华北电力大学电力工程系各学科课程教学大纲(定稿)学习资料

华北电力大学电力工程系各学科教学大纲(定稿)目录《GIS装置及其绝缘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1)《变电站综合自动化》课程教学大纲 (3)《超高压电网继电保护专题》课程教学大纲 (5)《城市供电》课程教学大纲 (7)《大型电机故障诊断》课程教学大纲 (9)《大型发电机与变压器运行》课程教学大纲 (10)《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12)《电磁测量》课程教学大纲 (14)《电磁场数值计算》课程教学大纲 (16)《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教学大纲 (18)《电磁兼容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20)《电动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22)《电工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25)《电工学B》课程教学大纲 (27)《电机控制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30)《电机学1》课程教学大纲 (31)《电机学2》课程教学大纲 (34)《电机状态监测》课程教学大纲 (36)《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38)《电力电子技术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41)《电力电子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43)《电力负荷预测》课程教学大纲 (45)《电力工程A》课程教学大纲 (47)《电力工程B》课程教学大纲 (49)《电力生产过程与动力设备》课程教学大纲 (51)《电力生产技术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54)《电力市场运营理论与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56)《电力系统调度运行与控制》课程教学大纲 (58)《电力系统分析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60)《电力系统故障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62)《电力系统规划与可靠性》课程教学大纲 (64)《电力系统过电压》课程教学大纲 (68)《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71)《电力系统可靠性》课程教学大纲 (74)《电力系统数字仿真》课程教学大纲 (76)《电力系统稳定》课程教学大纲 (80)《电力系统谐波与无功补偿》课程教学大纲 (82)《电力系统远程监控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84)《电力系统远程监控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86)《电力系统暂态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88)《电力系统主设备保护》课程教学大纲 (90)《电力系统自动化》课程教学大纲 (92)《电路计算机辅助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94)《电路理论A(1)》课程教学大纲 (96)《电路理论A(2)》课程教学大纲 (99)《电路理论(B)》课程教学大纲 (101)《电路理论B(1)》课程教学大纲 (104)《电路理论B(2)》课程教学大纲 (106)《电路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108)《电路实验(1)》课程教学大纲 (111)《电路实验(2)》课程教学大纲 (113)《电能计量》课程教学大纲 (115)《电能质量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117)《电气工程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119)《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120)《电气设备在线监测和故障诊断》课程教学大纲 (122)《电气与电子系统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124)《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教学大纲 (126)《高电压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130)《高电压技术在非电力系统中的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132)《高电压绝缘》课程教学大纲 (134)《高电压试验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136)《高压电气设备状态维修》课程教学大纲 (138)《高压电器》课程教学大纲 (140)《工程电磁场》课程教学大纲 (143)《供电系统电能质量》课程教学大纲 (145)《光纤技术及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147)《交流电机调速》课程教学大纲 (149)《可编序程控制器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151)《控制电机》课程教学大纲 (153)《配电自动化》课程教学大纲 (155)《人工智能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157)《输电线路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161)《数值计算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163)《数字信号处理(电)》课程教学大纲 (165)《微机保护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167)《微机检测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169)《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A》课程教学大纲 (171)《现代用电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174)《新能源发电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177)《信号分析与处理》课程教学大纲 (179)《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182)《虚拟仪器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185)《用电管理与监察》课程教学大纲 (187)《用电营销与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189)《直流输电与FACTS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191)《中压电网运行分析与接地保护》课程教学大纲 (194)《专业英语阅读(电气)》课程教学大纲 (196)《自动控制理论B》课程教学大纲 (198)《GIS装置及其绝缘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0200010课程名称:GIS装置及其绝缘技术英文名称:GIS Equipment and Insulation Technology总学时:24 总学分 1.5适用学生: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先修课程:《高电压技术》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专业选修课。

华北电力大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科简介

华北电力大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科简介

华北电力大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科简介华北电力大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科是国内最早的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科点。

该学科于20世纪50年代初由前苏联专家援助建成,1961年开始招收研究生,1978年获国内首批硕士学位授予权,1986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1998年获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01年建立电气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02年批准为国家级重点学科。

经过/211工程0项目建设,学术队伍日趋合理,形成一支学术水平精湛、治学态度严谨、学术思想活跃、极富开拓精神的队伍。

目前有工程院院士2人(其中兼职1人),博士生导师9人,教授平均年龄44岁,副教授平均年龄35岁。

青年教师全部具有硕士学位,已获博士学位者为40%,已获博士学位和目前在职攻读博士学位者达76%。

另外学科还聘请一批国内外著名学者担任客座教授或兼职教授。

本学科始终关注着国际上电力系统研究领域的前沿,并结合我国电力工业的实际和发展需要,在微机保护与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电力系统分析与控制、电力市场理论与技术、新型输配电技术、电力系统仿真培训等领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形成理论研究与技术研究、应用开发及产业发展相结合的鲜明特色,取得了一批重大成果。

多个领域的研究成果处于国内领先水平,部分领域的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或领先水平。

/九五0期间,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23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项,国家电力公司重大项目8项,教育部科技项目6项,其他省部级重点项目7项,科研经费总额达2800余万元。

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6项,获专利4项;出版专著和教材14部;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和重要国际会议发表学术论文415篇,其中国际三大检索收录113篇;科技成果转化形成的技术密集型产品累计创产值近20亿元。

本学科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目前已与英国、美国、日本等11个国家和地区的18所大学及相关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和交流关系。

/九五0期间,共派出约50人次分别到美国、加拿大、日本、德国等地进修或攻读博士学位,共有80余人次参加境外国际学术会议,并有多人在重要国际学术会议上担任职务。

华北电力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华北电力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华北电力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关于华北电力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你们了解的有多少呢?下面是为大家出来的有关于华北电力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欢送阅读!专业概况专业薪资区间占比通过166份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就业状况分析,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平均薪酬水平为4650元。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工资按工作和工龄统计,其中工资¥4730,0-2年工资¥5780,3-5年工资¥6700。

你认为上面关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就业薪酬统计准确吗?和你理想中的薪酬有多大差距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就业前景怎么样?根据42684份就业数据分析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在1099个专业中,就业排名第62。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在工学170个专业中,就业排名第10。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在电气类4个专业中,就业排名第1。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就业方向有哪些?哪个地区需求量比拟大?根据42684份就业数据分析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专业需求量第一的地区是“上海”,占23%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专业需求量第一的行业是“仪器仪表/工业自动化”,占16%除了上述就业地区和方向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在下面地区和方向中也特别受欢送: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就业方向分布以及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就业地区分布“自动化”一是属于信息产业。

信息产业被人们誉为“朝阳产业”,开展快、需要人才多、待遇高,是当今科技开展的趋势所在。

因此,作为信息产业中的重要一员,自动化专业同样有着光芒的前途。

二是自动化应用范围广。

目前,几乎所有的工业部门都可以同自动控制挂上钩,现代化的农业、国防也都与自动化息息相关。

三是本专业对于个人开展非常有利。

本专业课程设置的覆盖面广,所学的东西与其他学科穿插甚多。

这也与本专业的来历有关,自动化专业大局部源于计算机或者电子工程系的自动控制专业。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开展,现代化工业的不断开展使电气自动化技术方面的人才市场有着相当大的潜力。

华北电力大学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导师名单及研究方向

华北电力大学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导师名单及研究方向

职称 研究所 教授/博导 电磁与超导 教授/博导 电磁与超导 教授/博导 电磁与超导 教授/博导 电磁与超导 教授 电磁与超导 教授 电磁与超导 副教授 电磁与超导 副教授 电磁与超导 副教授 电磁与超导 副教授 电磁与超导 讲师 电磁与超导 教授 电工电子 副教授 电工电子 讲师 电工电子 教授/博导 电机 教授 电机 教授 电机 副教授 电机 副教授 电机 副教授 电机 教授 电力科学研究院 教授/博导 电力市场 副教授 电力市场 副教授 电力市场 副教授 电力市场 副教授 电力市场 副教授 电力市场 副教授 电力市场 讲师 电力市场 讲师 电力市场 讲师 电力市场 教授/博导 电力系统 教授 电力系统 教授 电力系统 副教授 电力系统 副教授 电力系统 副教授 电力系统 副教授 电力系统 副教授 电力系统 副教授 电力系统 讲师 电力系统 讲师 电力系统 教授/博导 电网 教授/博导 电网 教授/博导 电网 教授 电网 教授 电网 教授 电网 副教授 电网 副教授 电网 副教授 电网 教授/博导 电子科学 副教授 电子科学
通信与信息系统 电子与通信工程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气工程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气工程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电气工程 信号与信息处理、通信与信息系统、电子与通信工程 信号与信息处理、通信与信息系统、电子与通信工程 电路与系统、电子与通信工程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北电力大学电力工程系一、专业介绍电力工程系是华北电力大学1958年建校即成立的骨干系,现有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含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电机与电器、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高电压与绝缘技术5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和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硕士学位授予权,具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和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3个本科专业。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为国家级重点学科,电工理论与新技术和高电压与绝缘技术为省级重点学科。

电力工程系下设7个教研室,拥有一支教学水平高、责任心强的师资队伍,现有专职教师103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博士生导师14人,教授27人,副教授32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37%;教辅人员19人;管理人员10人。

电力工程系下设7个研究所,拥有一支学术造诣高、创新能力强的科研队伍。

依托电力系统保护与动态安全监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电磁场分析测试与电磁兼容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其他实验室,承担了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积极开展与电力企业的合作,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电力工程系广泛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每年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出国进修或访问,鼓励并支持教师参加国际学术活动,经常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校进行学术交流。

目前,已与美国、瑞士、法国、加拿大、德国、日本、英国、新加坡、香港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电力工程系全体师生秉承“自强不息、团结奋进、爱校敬业、追求卓越”的华电精神,努力拼搏、求实创新,为把我校建设成为多科性、研究型、国际化的高水平大学做出更大贡献。

1.电工理论与新技术华北电力大学“电工理论与新技术学科”原名“理论电工学科”,创建于1976年,是“电气工程”一级学科中五个二级学科之一。

主要承担电气工程领域中的基本理论、应用基础与新技术的研究任务,并承担我校本科生和研究生的电工基础等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工作。

该学科于1978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是国家恢复学位制度后首批获得硕士授予权的单位之一;1993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是当时全国高等院校中四个“理论电工”博士学科点之一。

1997年,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调整文件,该学科更名为“电工理论与新技术”学科,并被电力工业部批准为部级重点学科;1998年获得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01年初经国家博士后管理委员会批准建立电气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电工理论与新技术”学科是研究电气工程领域中电磁现象、规律及其应用的基础学科。

该学科主要承担电网络、电磁场和电工新技术的理论、方法及其应用的研究任务;它既是电气工程及其相关学科的基础学科,又可成为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的生长点。

对“电气工程”学科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对二十一世纪电力工业和电工技术的发展和高级技术人才的培养具有重大的学术和技术基础的支撑作用。

该学科在国内具有很高的学术地位和广泛的影响。

九五期间,该学科始终关注国际上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研究领域的前沿,并结合我国电力工业实际和发展需要,在电力系统电磁兼容、电磁场理论及其应用、电网络理论分析与电力信息分析、现代电磁测量、电气设备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技术基础等研究领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并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

经过五年的建设,锻炼和培养了一批骨干教师队伍,形成了一支水平高、结构合理、团结而充满活力的科研教学队伍。

该学科现有研究人员48人,其中博士生导师7人,教授11人,副教授15人。

学术带头人崔翔教授是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和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常务理事、国际电磁场计算学会理事、IEEE高级会员和COMPEL(国际电气与电气工程计算和数学学报)编委,在电磁场理论及其应用、光纤传感与传输和电力系统电磁兼容等研究方面具有很高的学术造诣。

1996年至2003年,该学科共承担或完成的科研项目60余项,其中省部级以上项目16项,科研合同总经费达890万元,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2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2项、三等奖11项,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出版专著2部,发表学术论文240余篇,其中SCI收录18篇,EI收录55篇,ISTP收录53篇。

与国内同类学科相比,该学科在电力系统电磁兼容和电磁场理论及其应用两个研究方向具有一定的优势,是国内同类学科中唯一装备3米法电磁波暗室、电磁兼容测试系统、三维瞬态、稳态电磁场测量系统和电磁场分析系统的学科。

该学科积极开展国际学术合作和交流,除了积极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外,与日本、俄罗斯、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瑞士等国的大学和有关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

互派学者访问学习、进修和讲学,开展了国际合作研究项目,并聘请了多名本学科的国外知名专家为本学科的顾问教授。

2.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专业华北电力大学“电工理论与新技术学科”原名“理论电工学科”,创建于1976年,是“电气工程”一级学科中五个二级学科之一。

主要承担电气工程领域中的基本理论、应用基础与新技术的研究任务,并承担我校本科生和研究生的电工基础等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工作。

该学科于1978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是国家恢复学位制度后首批获得硕士授予权的单位之一;1993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是当时全国高等院校中四个“理论电工”博士学科点之一。

1997年,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调整文件,该学科更名为“电工理论与新技术”学科,并被电力工业部批准为部级重点学科;1998年获得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01年初经国家博士后管理委员会批准建立电气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电工理论与新技术”学科是研究电气工程领域中电磁现象、规律及其应用的基础学科。

该学科主要承担电网络、电磁场和电工新技术的理论、方法及其应用的研究任务;它既是电气工程及其相关学科的基础学科,又可成为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的生长点。

对“电气工程”学科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对二十一世纪电力工业和电工技术的发展和高级技术人才的培养具有重大的学术和技术基础的支撑作用。

该学科在国内具有很高的学术地位和广泛的影响。

九五期间,该学科始终关注国际上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研究领域的前沿,并结合我国电力工业实际和发展需要,在电力系统电磁兼容、电磁场理论及其应用、电网络理论分析与电力信息分析、现代电磁测量、电气设备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技术基础等研究领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并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

经过五年的建设,锻炼和培养了一批骨干教师队伍,形成了一支水平高、结构合理、团结而充满活力的科研教学队伍。

该学科现有研究人员48人,其中博士生导师7人,教授11人,副教授15人。

学术带头人崔翔教授是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和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常务理事、国际电磁场计算学会理事、IEEE高级会员和COMPEL(国际电气与电气工程计算和数学学报)编委,在电磁场理论及其应用、光纤传感与传输和电力系统电磁兼容等研究方面具有很高的学术造诣。

1996年至2003年,该学科共承担或完成的科研项目60余项,其中省部级以上项目16项,科研合同总经费达890万元,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2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2项、三等奖11项,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出版专著2部,发表学术论文240余篇,其中SCI收录18篇,EI收录55篇,ISTP收录53篇。

与国内同类学科相比,该学科在电力系统电磁兼容和电磁场理论及其应用两个研究方向具有一定的优势,是国内同类学科中唯一装备3米法电磁波暗室、电磁兼容测试系统、三维瞬态、稳态电磁场测量系统和电磁场分析系统的学科。

该学科积极开展国际学术合作和交流,除了积极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外,与日本、俄罗斯、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瑞士等国的大学和有关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

互派学者访问学习、进修和讲学,开展了国际合作研究项目,并聘请了多名本学科的国外知名专家为本学科的顾问教授专业培养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获得工程师的基本训练、能胜任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工作需要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学生毕业后主要在地方电力系统、大型企业供电系统和有关单位从事科研、设计、建设、运行等方面的技术工作。

3.高电压与绝缘技术华北电力大学高电压与绝缘技术博士点成立于1998年,目前具有3个研究方向: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气设备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过电压及其防护。

博士点主要培养在电力系统、电工制造和技术物理等领域中从事高电压、强电流技术、绝缘技术、放电应用技术和过电压防护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设计、制造及运行等工作所急需的高级人才。

博士点拥有工频高压发生器、冲击高压发生器、直流高压发生器、高精度局部放电检测仪、高存储深度示波器,矢量网络分析仪等先进设备和仪器。

现有崔翔教授、李和明教授和李成榕教授共3名博士生导师。

目前,在高电压与绝缘技术博士点攻读博士学位的博士生共有5名,2004年4月有1人已取得高电压与绝缘技术博士学位。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博士点师生主研及参与的主要科研项目有:1、变电站瞬态电磁环境的预测方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基于相对测量原理的变电站高压容性设备绝缘在线监测系统;3、高压容性设备介损在线监测系统;4、大型气轮发电机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5、三相GIS快速瞬态电磁场计算;6、发电机转子匝间短路故障诊断;7、750KV变电站电磁环境及防护的研究;8、500KV变电站保护下放后接地性能研究;9、高压输电线路架设ADSS光缆位置的研究;10、真空断路器操作过电压的研究;11、输变电设备绝缘故障诊断技术的研究;12、BLM-1少油断路器在线监测装置;13、500KV变电站电磁骚扰水平及输变电设备电磁环境影响研究。

到目前为止,高电压与绝缘技术博士点师生在国内外科技期刊及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已公开发表高水平论文60余篇,其中被三大检索工具SCI、EI和ISTP收录的论文有20余篇4.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作为电气工程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博士点,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科于1999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

本专业有较好的师资条件和科研条件,目前该学科有博士生导师2人,教授2人,副教授4人,其中现已招博士生10人。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实验室配有较完备的电力传动实验系统、先进的测量仪器和多套单片机、DSP开发器等。

本专业主要从事有关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系统的理论、分析、控制的研究和开发工作。

在现代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的应用领域,培养研究生具有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深入系统地掌握电力电子器件及其应用系统的设计等方面的专门知识,具有在电力电子与电气传动领域中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或独立担负技术工作的能力。

该学科研究方向包括: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电力传动系统及其自动控制、新型功率变换技术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