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城市化作用前后黑龙江省积温对比分析
黑龙江省1981-2010年气候平均值的变化及对气候评价的影响

黑龙江省1981-2010年气候平均值的变化及对气候评价的影响孙爽;高原;裴宇航;朱红蕊;王春丽【摘要】利用黑龙江省气候评价业务使用的71个气象台站的气温、降水和日照时数资料,对1981-2010年气候平均值和1971-2000年气候平均值进行比较。
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大部地区年平均气温升高,冬季偏暖突出;年降水量大部地区增多,春季、夏季、冬季降水量增多,秋季减少,7月降水量增幅最大;年日照时数大部地区减少。
%Compare the climate averages of 1981-2010 to that of 1971-2000 with the temperature, precipitation and sunshine hours data from 71 meteorological station which was used in the climate evaluation servic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verage temperature rises in most regions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especially in winter; an-nual precipitation increases in most areas, it increases in spring, summer and winter ,but decrease in fall, the pre-cipitation increase most in July;annual sunshine hours decrease in most regions.【期刊名称】《黑龙江气象》【年(卷),期】2014(000)002【总页数】3页(P1-3)【关键词】气候平均值;气温;降水;日照时数;气候评价【作者】孙爽;高原;裴宇航;朱红蕊;王春丽【作者单位】黑龙江省气候中心,黑龙江哈尔滨 150030;黑龙江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黑龙江哈尔滨 150030;黑龙江省大气探测技术保障中心,黑龙江哈尔滨150030;黑龙江省气候中心,黑龙江哈尔滨 150030;黑龙江省气候中心,黑龙江哈尔滨 1500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681 引言根据世界气象组织(WMO)的有关规定,取某气象要素的最近三个整年代的平均值或统计值作为该要素的气候平均值,即每隔10 a对气候平均值进行一次更新。
黑龙江省黑土区近50年来四季气温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黑龙江省黑土区近50年来四季气温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陈晶;杨帆;田宝星;孙彦坤
【期刊名称】《水土保持研究》
【年(卷),期】2013(20)3
【摘要】基于黑龙江省黑土区24个市县1961—2010年的逐日气温数据,运用空间插值分析和趋势性分析,从空间和时间上对黑龙江省黑土区四季气温空间变化特征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黑龙江省黑土区全年及平均气温的空间变化趋势比较一致,皆是由北向南逐渐升高,并且高温区逐渐向北移动。
50a来黑土区平均气温明显上升,四季气温在时间变化上存在季节性差异,尤其是春、冬季升温显著,且冬季升温大于春季,说明冬季增暖对年平均气温升高贡献最大。
10a平均气温最大负距平出现在1961—1970年的冬季,最大正距平出现在1981—1990年的秋季。
【总页数】5页(P150-154)
【关键词】黑土区;气温;季节;ArcGIS
【作者】陈晶;杨帆;田宝星;孙彦坤
【作者单位】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468.021
【相关文献】
1.近50年黑龙江省黑土区气温时空变化分析 [J], 张立友;陈晶;李维海;高见;杨帆;田宝星;孙天一;孙彦坤
2.关中地区近50年来最高、最低气温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J], 鲍小娟;殷淑燕;彭维英
3.近50年来黔东南地区浅层地气温差的时空特征分析 [J], 顾欣;张艳梅;黄大卫
4.近50年来河南省气温和降水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J], 史佳良;王秀茹;李淑芳;李宁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近50年东北地区六个主要城市温度降水变化特征分析

近50年东北地区六个主要城市温度降水变化特征分析摘要:以东北三省中的六个市为研究区,首先收集1961-2010年东北六个市的年平均降水和年平均温度的数据,然后通过统计数据,制作图表,最后从图表中观察近50年的温度降水变化,并从中寻求此变化的原因。
关键词:东北地区、温度、降水1.引言气候变化是指除在类似时期内所观测气候的自然变异之外, 由于直接或间接的人类活动改变了地球大气的组成而造成的气候变化。
它被认为是威胁世界环境、人类健康与福利和全球经济持续性的最危险的因素之一[1]。
而气候是否变化则是通过温度降水来体现的,而近些年来全球气候在一直慢慢变暖。
许多国内外的学者在气候变化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陈隆勋[2]等对近45 年来中国气候变化特征作了全面分析:中国自20 世纪40 年代到达20 世纪的第一个暖期后, 于50 年代气温急剧下降, 随后呈波动变化。
80 年代后, 气温又急剧上升, 90 年代达到20 世纪的第二个暖期。
在区域差异上, 中国的现代气温变暖主要在35°N 以北。
而我国东北地区气候变化有其特殊性。
本文对东北六个市的温度降水变化进行数据分析,目的在于探讨东北地区六个主要城市的温度降水变化特征。
2.对东北地区六个主要城市温度降水数据进行处理2.1收集近50年来六个主要城市的年均温度降水数据通过查询资料以及咨询老师等各方面对数据进行收集。
收集数据如下两个表格:东北地区六个主要城市的年均降水量数据时间漠河乌兰浩特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1961 330.1 350.2 485.3 481.7 552 860.6 1962 469.7 259.3 391.9 492 615.6 691.1 1963 377.4 453 651.3 636.6 699.9 666.5 1964 284.7 361.6 512 532.5 824 880.7 1965 303.6 411.3 539.9 486.5 422.3 310.3 1966 356.3 344.6 502.6 571.7 625.1 787.2 1967 273.5 229.7 343.7 476.3 495.4 695.3 1968 301 305.8 488.5 442.6 543.9 386.9 1969 410.3 523.8 550.5 614 745.6 439.9 1970 352.9 404.2 424.8 654 754.2 700.8 1971 255.2 429.5 566.3 440.3 688.1 628.3 1972 351.7 266.7 454.2 384.2 515.6 523.3 1973 209.1 474.5 354.9 702.4 820.9 854.8 1974 271.4 418.5 372.7 514 747.4 728.5 1975 335 413.4 341 469.7 740.5 492.9 1976 303.8 409 292.5 522.5 548.4 805.9 1977 581.7 329.9 510.8 571.3 579.9 648.4 1978 398.5 362.3 364.6 433.2 533.1 549.1 1979 203.7 253.7 378.1 498.8 558.9 683.5 1980 429.5 298.6 601 630.2 618.3 444.61981 453 466.2 622.5 536.8 583 438.3 1982 550.2 288.5 532.5 329.7 552 380.5 1983 414.3 545.3 534.5 588.8 763.9 594.1 1984 624.7 524.8 619.1 653.5 718.1 595.9 1985 384.3 502.7 745.9 821.9 810.8 924.4 1986 318.7 523.6 512.3 784.2 969.5 387.7 1987 393.1 497.9 684 593 724.9 774.3 1988 377.6 559.5 609.1 469.7 629.7 457.3 1989 537.9 265.5 345.5 623.9 467.4 446.7 1990 503 747.1 490.6 579.3 642.4 637.7 1991 418.1 626.4 597.3 700.1 748.9 438.4 1992 384.2 305.1 462 519.3 554 747.6 1993 591.9 557.5 552.7 470.1 633.7 464.9 1994 435.3 533 818.8 689.4 893.1 791.8 1995 460.4 410.4 424.7 560 880.7 656.7 1996 472.3 399.5 480.7 490.2 721.9 660.3 1997 418.2 250 481.9 574.8 571.8 528.7 1998 496.1 823.9 659.2 623.3 857.6 818.8 1999 486.3 289.3 438.6 489.6 561.2 258.2 2000 385.8 288 488 416.3 501.5 419.2 2001 506.7 227.6 385.2 389.9 583.8 485.9 2002 286.8 362 600.7 490.6 739.2 312.9 2003 553.1 413.5 513.7 517.7 652.4 522.5 2004 471.6 156.4 525.8 476.2 705.2 614.9 2005 344.3 548.5 507.9 681 822.2 768.5 2006 507.7 320 487.9 632.6 576.3 493.8 2007 346.1 359.8 444.1 534.2 672.3 859.6 2008 455.2 350.9 439 716.8 721.7 509.9 2009 543.9 346.4 534.1 481 657.7 718.7 2010 439.5 513 591.3 878.3 1036.6 684.6 东北地区六个主要城市的年均温度数据时间漠河乌兰浩特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1961 -5.01092 4.527734 4.223713 5.627036 8.761073 10.83024 1962 -4.50893 4.240311 4.062101 5.120332 7.80517 10.22284 1963 -3.61377 4.561614 3.634743 5.471066 7.973171 10.11761 1964 -4.99159 4.405119 3.434651 4.773974 7.611411 9.976965 1965 -6.25458 3.414131 2.720547 4.407492 7.829472 10.39498 1966 -6.05163 3.707369 3.475326 4.862739 7.574265 9.972357 1967 -3.52798 4.957315 4.380751 5.261873 7.854448 9.962445 1968 -4.06488 4.73533 3.97732 5.100192 8.069954 10.13627 1969 -6.27999 2.659478 2.143111 3.387278 6.778111 9.265405 1970 -4.81078 4.026025 3.257154 4.617865 7.616681 10.06329 1971 -4.03635 4.329914 3.837576 5.076892 7.797766 10.2391 1972 -6.24019 4.088346 3.179215 4.926044 7.793595 10.11071973 -4.35571 4.787717 3.529185 5.407957 8.401725 10.75644 1974 -5.60329 3.513186 2.933674 4.752921 7.773707 10.02499 1975 -3.38929 5.820594 5.269917 6.467312 8.949289 11.27839 1976 -5.60868 3.641546 3.298905 4.483411 7.587705 9.796951 1977 -5.32504 4.163339 3.252632 5.03887 7.946139 10.4164 1978 -4.21872 4.762726 3.737755 4.980608 8.098233 10.90705 1979 -5.16994 4.458242 4.103916 5.489752 8.57693 10.91128 1980 -4.73493 3.900468 3.014804 4.408953 7.709033 9.908947 1981 -4.39273 4.567159 3.767827 4.778587 8.23387 10.42387 1982 -3.91723 5.775862 5.208832 6.44278 9.092832 11.29547 1983 -3.89466 5.358114 4.179563 5.898701 9.046026 11.37244 1984 -4.85222 4.205069 3.424533 4.90959 8.182692 10.43032 1985 -4.67137 4.213797 3.318022 4.774509 7.984883 9.704551 1986 -3.63969 4.963068 3.949907 5.017531 8.11276 10.34537 1987 -5.54459 4.225444 3.366386 5.089228 8.360185 10.32385 1988 -2.82009 5.521394 4.18448 5.795102 9.0952 11.17634 1989 -3.32515 6.047719 5.058385 6.669081 8.680193 11.76337 1990 -2.92948 5.844137 5.442978 6.845662 8.473274 11.262 1991 -4.12181 5.186524 4.439713 5.660766 7.919382 11.21859 1992 -3.99129 5.46375 4.280285 6.006825 8.086167 11.2861 1993 -3.31697 5.416464 4.389962 5.835199 7.990737 11.20715 1994 -3.66887 5.930689 4.708207 6.543683 9.003817 11.82188 1995 -3.16756 6.19897 5.282979 6.485831 8.580525 11.42044 1996 -4.46427 5.265538 5.033589 5.883428 8.079646 10.91728 1997 -3.94718 6.277024 5.652101 6.689953 8.873539 11.76066 1998 -3.75324 6.067226 6.048707 7.345385 9.71913 11.77734 1999 -4.25881 5.655485 4.88722 6.064634 8.983996 12.09718 2000 -4.80065 5.354491 4.62163 5.648519 8.31157 11.4533 2001 -3.47079 5.797169 4.847487 6.05025 8.368502 11.53861 2002 -3.20459 6.123559 5.483982 6.850753 9.316146 11.89608 2003 -3.95344 6.198948 5.997119 7.046643 9.145698 11.33489 2004 -3.32537 6.476979 5.828597 7.146092 9.591469 12.1728 2005 -3.45579 5.442387 4.725629 5.646169 8.047438 10.89719 2006 -4.65099 5.537714 5.273584 6.575778 8.274703 11.38052 2007 -3.06654 7.102218 6.645449 7.678532 9.043159 12.27214 2008 -3.22665 6.688708 6.599857 7.219005 8.639871 11.36561 2009 -4.86877 5.343724 4.94323 6.117109 7.648009 11.47603 2010 -4.52609 4.760902 4.501057 5.167696 7.23315 10.2659漠河县位于大兴安岭北麓,黑龙江上游南岸,中国版图的最北端,地理坐标位于东经121°07′~124°20′,北纬52°10′~53°33′,是中国纬度最高的县。
黑龙江省近49年地温变化特征及地气温关系初探

黑龙江省近49年地温变化特征及地气温关系初探王萍;王晾晾;朱海霞;宫丽娟【期刊名称】《黑龙江农业科学》【年(卷),期】2012(000)007【摘要】为了研究黑龙江省地温近年的变化特征及地温和气温的关系,对黑龙江省粮食主产区27个气象观测站的1961~2009年的气温、地温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黑龙江省近49年来年平均地温在1.8~8.0℃,年平均地温最低出现在1969年,最高出现在2007年。
2月15日~10月12日,地温大于气温;11月12日~2月14日地温小于气温,但10月13日~11月11日,则出现地温有时大于气温有时小于气温的波动情况。
并利用统计回归方法建立了嫩江、明水、富锦市地温与气温关系模型。
【总页数】3页(P25-27)【作者】王萍;王晾晾;朱海霞;宫丽娟【作者单位】黑龙江省气象科学研究所,黑龙江哈尔滨150030;黑龙江省气象科学研究所,黑龙江哈尔滨150030;黑龙江省气象科学研究所,黑龙江哈尔滨150030;黑龙江省气象科学研究所,黑龙江哈尔滨1500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6【相关文献】1.1964—2015年霸州市地温变化特征及其与气温和降水的关系 [J], 闫利霞;秦云苗;杨海良;张娟;乐章燕2.黑龙江省近47年生长季浅层地温变化特征 [J], 王会;刘滨辉3.通辽国家基本气象观测站近50年最大冻土深度变化特征及其与地温和气温的相关分析 [J], 包永莲;高荣;尤莉4.近50年恩施市气温与浅层地温变化特征及其相关性分析 [J], 谭艳立;罗菊英;向远5.东营站季节性冻土变化特征及其与气温和地温关系 [J], 杜肖肖;聂青青;王宗海;孙荣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地理学黑龙江省气候变化的现状和趋势分析

地理学黑龙江省气候变化的现状和趋势分析1.引言气候变化是全球性的问题,对于地理学研究者来说,了解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分析黑龙江省气候变化的现状和趋势,为进一步研究和应对气候变化提供参考,促进地区可持续发展。
2.黑龙江省的气候现状黑龙江省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一个辽阔的省份,拥有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多样化的气候。
该省的气候呈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典型的冷温带大陆性气候。
3.气温变化趋势分析近年来,黑龙江省的气温出现了明显的变化。
数据显示,平均气温逐渐上升,尤其在冬季和春季更加明显。
这个变化趋势与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一致。
4.降水变化趋势分析黑龙江省的降水量呈现出区域差异。
东部地区和山区相对较湿润,而西部地区则相对贫瘠。
尽管如此,近年来全省的降水量整体呈现出下降的趋势。
这种趋势可能对农业生产和水资源管理带来一定的挑战。
5.极端天气事件分析随着气候变暖,黑龙江省的极端天气事件也逐渐增多。
暴雨、暴雪、干旱等极端天气现象发生的频率和强度有所增加。
这对地区的生态环境和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影响,需要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
6.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气候变化对于地理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随着气温升高,冰川融化加剧,可能导致河流水位上升和洪水灾害的增加。
其次,海平面上升可能威胁到沿海地区的生态系统和人类居住区。
此外,气候变化还可能导致植被分布的变化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7.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针对气候变化,黑龙江省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
首先,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系统,提高对极端天气的应对能力。
其次,推广节能减排技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同时,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此外,适应性措施也十分重要,包括改良农业种植结构、完善水资源管理等。
8.结论黑龙江省的气候变化现状和趋势分析显示,气候变化已经对地理环境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面对气候变化的挑战,我们需要加强科学研究,制定有效的政策和措施,推动可持续发展,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东北地区近50年地表干湿状况的变化趋势

东北地区近50年地表干湿状况的变化趋势吴文杰;邹积慧;吴奇;陈明强;于广洪【摘要】Based on the 46 observation station' s data of precipitation and temperature over the northeast area of China from 1955 to 2004, the 5-day sliding average method was used to determine boundary date of≥10℃, and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within boundary date was calculated , moreover, the ratio of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in the same period were used to represent dryness.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and variation tendency of the surface dry and wet status over the northeast China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wet conditions in northeast China had obvious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verall, there were drying trend in northeast China in recent 50 years.%利用1955~2004年我国东北地区46个测站降水和气温资料,通过5日滑动平均法,确定≥10℃的界限日期,并计算界限时期内的积温值,用积温值与同一时期的降水量的比值表示干燥度,分析了东北地区每10年干湿状况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东北地区的干湿状况具有明显的时空变化特征,总体而言,东北地区近50年干湿状况呈变干的趋势.【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1(039)031【总页数】3页(P19313-19315)【关键词】东北地区;干燥度;变化趋势【作者】吴文杰;邹积慧;吴奇;陈明强;于广洪【作者单位】辽宁省庄河市气象局,辽宁庄河116400;辽宁省庄河市气象局,辽宁庄河116400;辽宁省庄河市气象局,辽宁庄河116400;辽宁省庄河市气象局,辽宁庄河116400;辽宁省庄河市气象局,辽宁庄河1164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171.1目前,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我国成为世界上主要的干旱国家之一,干旱、半干旱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1/2。
黑龙江省1959-2016年极端气温时空变化特征

表现出明显增温趋势,平均增温率分别为0.322 T - (10 a)-|、0.631 T - (10 a)-|、0.201 T - (10 a)-|。黑龙江
省平均气温整体表现为随纬度增加而降低的空间分布特征,极端最高气温整体表现为由西南向东北方向随着纬
度、经度增加而降低的空间分布特征,极端最低气温整体表现为由东南向西北随着纬度增加而降低的空间特征 。
0引 言
近百年来,全球气候逐渐变暖已是毋庸置疑的事 实[1]o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气候发生的强度增大、频 率增多、影响范围增广[2],严重威胁到社会生产生活和人 类安全健康[3]o气候变化研究不仅仅是科学问题,更是 关乎民生国计的社会问题[4],因此开展极端气温变化规
律研究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Karl等研究全球最高、最低温度发现,在全球变暖过
Mann-Kendall( M-K) 检验方法不仅对极端气温变化
趋势进行分析研究,也可对极端气温时间序列中是否存
在极端气温突变进行判断研究,若存在,可确定出突变发 生的时间。
1) Mann-Kendall( M-K)趋势检验方法 采用 Mann-Kendall( M-K) 趋势检验方法进行极端气
温变化趋势分析。假定X-兀,…,X”为时间序列变量,则 统计量S和统计检验量Z统计公式为:
1研究区概况与数据处理方法
1.1研究区概况 黑龙江省是中国纬度最高、经度最东的省份。该省
属于寒温带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东西跨14个经度,从 东向西,依干燥度指数可分3个湿润带,即湿润区、半湿润 和干旱区;南北跨10个纬度,从南向北,依温度指标可分 2个热量带,即中温带和寒温带;该省盛行季风气候,幅员 辽阔,地形复杂,是气候变化的敏感区,也是气候变化的 脆弱区,极端和灾害天气频发区[12],且该省是我国重要的 农林业和生态资源省份,因此,开展黑龙江省极端气温时 空变化特征研究具有重要科学价值。
黑龙江省近45年积温变化及积温带的演变趋势

黑龙江省近45年积温变化及积温带的演变趋势季生太;杨明;纪仰慧;王萍;姜丽霞;朱海霞;闫平【期刊名称】《中国农业气象》【年(卷),期】2009(030)002【摘要】选取黑龙江省80个地面气象站1961-2005年≥10℃积温资料,研究黑龙江省积温变化及其引发的积温带变化和演变趋势.积温用逐日平均气温通过5日滑动平均方法计算得出,采用Mann-kendall方法进行突变检验.结果表明: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近45a黑龙江省≥10℃积温呈明显增加趋势;积温的年代际变化显示出20世纪70年代略有减少、而后显著增加的变化趋势;M-K检验结果显示,积温在1993年发生突变性增加.由于黑龙江省≥10℃积温的累进增加,全省≥10℃积温带出现明显的北移和东扩,其中,第一积温带北移最明显,平均达0.5个纬距,第三积温带东扩最明显,达2个经距.【总页数】5页(P133-137)【作者】季生太;杨明;纪仰慧;王萍;姜丽霞;朱海霞;闫平【作者单位】黑龙江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哈尔滨,150030;肇东市气象局,黑龙江肇东,151100;黑龙江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哈尔滨,150030;黑龙江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哈尔滨,150030;黑龙江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哈尔滨,150030;黑龙江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哈尔滨,150030;黑龙江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哈尔滨,1500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6【相关文献】1.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玉米各生育时期环境温度变化分析 [J], 王永力;杨德光;李玲2.黑龙江省第3积温带地温变化及玉米播期的确定 [J], 祖洪月;周璇;李昕;邸宏;张林;郑红;王振华3.黑龙江省积温带变化对农业影响研究进展 [J], 宋天元;孙彦坤4.SRES A2/B2情景下未来黑龙江省积温带格局的演变 [J], 朱海霞;吕佳佳;李秀芬;王萍;李宇光;王铭;王秋京;姜丽霞5.黑龙江省积温时空变化及积温带的重新划分 [J], 曹萌萌;李俏;张立友;高见;李维海;丁王梅;孙彦坤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去城市化作用前后黑龙江省积温对比分析
李亚滨;陈莉;魏磊;王一达;刘栋;孙爽;王丽岩;黄英伟
【期刊名称】《中国农业气象》
【年(卷),期】2022(43)6
【摘要】肩负粮食安全重要职责的黑龙江省,地处中高纬度,温度资源是限制该省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
≥10℃积温及积温带的变化,对农业品种布局、农业种植结构
调整、产量形成都起着决定性作用。
本研究采用1961−2020年黑龙江省31个国家气象站实测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和“基于城市化偏差订正的中国大陆月平均地面气温网格数据集”资料,进行了去城市化作用前后黑龙江省≥10℃积温对比分析。
研究表明,与去城市化作用前相比,去城市化作用后近60a黑龙江省积温线性变化趋势和变化倾向率有所放缓;1991−2020年近30a积温平均值普遍降低,城市化
作用导致的积温增量孙吴站超过200℃·d,呼玛、黑河、尚志、北安站超过100℃·d,其他大部地区在20~100℃·d;黑龙江省6条积温带中有5条因去城市化
作用而调整,第一积温带范围大幅缩小,进而导致第二积温带范围显著增大,第三、四、五积温带有所南移。
【总页数】10页(P440-449)
【作者】李亚滨;陈莉;魏磊;王一达;刘栋;孙爽;王丽岩;黄英伟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气候中心;哈尔滨市气象台;中国气象局华风集团;黑龙江省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
【相关文献】
1.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水稻品种对比试验
2.黑龙江省不同积温带水稻品种主要性状间的差异分析
3.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水稻对纹枯病的抗性分析
4.黑龙江省冬季负积温及极端温度变化特征分析
5.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水稻对纹枯病的抗性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