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第3积温带地温变化及玉米播期的确定
德美亚3号播期试验总结

德美亚3号播期试验总结王明东,孙龙宾,刘强,张长勇(黑龙江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八五四分公司,黑龙江虎林158403)摘要:试验结果表明,德美亚3号在本地区最佳播期为5月5〜10曰,其中5月5曰播期产量最高,平均公顷产量12004. 5kg;其次是5月10曰播期,平均公顷产量11145.0kg。
关键词:德美亚3号;播期;产量;影响德美亚3号是由北大荒垦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于2006年从德国KWS公司引进,2010年经黑龙江省垦 区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推广。
该品种特征、特性为:幼苗期第一叶鞘紫色,叶片绿色,株高297cm,穗位 87cm,果穗圆柱形,穗长19. 2cm,穗粗4. 6cm,穗行数14列,粒重36g,粒型为马齿型,生育日数125d左右,积温230(TC左右,公顷保苗75000株,平均公顷产量12000k g左右。
为研究德美亚3号在本地区自然环境 条件下的最佳播期,充分发挥该品种的品种优势及增产潜力,并结合当地生产力水平,进行了播期试验,现将 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试验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试验品种:德美亚3号由北大荒垦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1.2试验设计试验共设8个不同播期的处理,处理1于4月25日播种;处理2于4月30日播种;处理3于5月5日播种;处理4于5月10日播种;处理5于5月15日播种;处理6于5月20日播种;处理7于5月25日播种;处 理8于5月30日播种。
试验采用5行区,行长5m,行距65cm,设2次重复,每小区面积16. 3m2,试验密度 7. 5万株/hm2。
施肥:磷酸二铵225kg/hm2、尿素225kg/hm2、氯化钾75kg/hm2,正常田间管理。
1.3 试验基础本试验设在八五四分公司旱田试验站,土质为岗地白浆土,土壤肥力中等,前茬大豆,试验地为秋翻春整 地,春起垄同时施底肥。
1.4田间调查与考种项目记录不同播期的出苗期、抽丝期、成熟期,并对产量性状进行考种。
黑龙江省二、三积温带直播水稻种植技术

2017 年第 8 期(下半月)农民致富之友 Nong Min Zhi Fu Zhi You136科研◎技术推广黑龙江省二、三积温带直播水稻种植技术朱有利1 种子准备与处理1.1 种子选择选用11片叶品种龙粳31。
种子准备量要高于理论用量的10%,可按80kg/公顷准备。
1.2 种子包衣与浸种种子包衣:每100kg 种子用亮盾(62.5%∶25%咯菌腈+37.5%精甲霜灵)150~200mL ,兑水1~1.5L ,均匀拌种。
浸种:做好包衣的种子可直接浸种,浸种时水层应高于种子20cm 左右,液温保持10℃左右。
最好用尼龙纱网袋,装成宽松种子袋。
1.3 催芽、晾芽催芽要做到“快、齐、匀、壮”,以90%种子破胸露白为宜。
催芽时保证种子内外、上下温度均匀一致,破胸温度为30℃,破胸后即可晾芽播种。
2 整地和播种2.1 整地2.1.1 旱整地秋整地地块春季要进行旱整平,春整地地块春季可直接采用旋耕,然后进行旱整平。
旋耕深度12~14cm ,做到深浅一致、不重不露、不留生格。
旱整平尽可能做到高低差不超过3cm 。
2.1.2 水整地2.1.2.1 泡田整地泡田:播种前15~20天放水泡田,泡田水深以没过土层3~5cm 为宜。
放水泡田3~5天即可进行水整地。
整地:使用904型拖拉机后悬挂配套水耙地机械进行水整地,要达到早、平、透、净、齐、匀。
2.1.2.2 沉降沉淀标准:指划成沟慢慢恢复,这是最佳播种状态;若指划不成沟,则沉淀时间不够,若指划成沟后不恢复则沉淀过度。
2.2 播种2.2.1 播种时间一般在5月初播种。
当地气温稳定通过10℃,即可播种。
具体播种时间根据天气预报确定。
2.2.2 播种方式使用水直播机进行播种。
保证28穴/m 2,水直播机行距固定25cm ,穴距为14.3cm 。
2.2.3 播种量龙粳31的千粒重为26g 左右,出芽率按90%计算,每穴5~7粒,每平方米28穴,可计算出每公顷播种量在50kg 左右,为避免损失,可适当提高播种量,最高每公顷不超过75kg 。
黑龙江省玉米积温带划分

黑龙江省农作物积温带第一积温带活动积温:2700℃以上第一积温带包括:哈尔滨市平房区、道里区、香坊区、南岗区、松北区、太平区、阿城区、双城、宾县、大庆市红岗区、大同区、让湖路区南部、肇东、肇源、肇州、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昂昂溪区、泰来、杜蒙、东宁。
第二积温带活动积温:2500-2700℃第二积温带包括:巴彦、呼兰、五常、木兰、方正、绥化市、庆安东部、兰西、青岗、安达、大庆南部、齐齐哈尔市北部、林甸、富裕、甘南、龙江、牡丹江市、海林、宁安、鸡西市恒山区、城子河区、密山、八五七农场、兴凯湖农场、佳木斯市、汤原、依兰、香兰、桦川、桦南南部、七台河市西部、勃利。
第三积温带活动积温:2300-2500℃第三积温带包括:延寿、尚志、五常北部、通河、木兰北部、方正林业局、庆安北部、绥棱南部、明水、拜泉、依安讷河、甘南北部、富裕北部、齐齐哈尔市华安区、克山、林口、穆棱、绥芬河南部、鸡西市梨树区、麻山区、滴道区、虎林、七台河市、双鸭山市岭西区、岭东区、宝山区、桦南北部、桦川北部、富锦北部、同江南部、鹤岗南部、宝泉岭农管局、绥滨、建三江农管局、八五三农场。
第四积温带活动积温:2100-2300℃第四积温带包括:延寿西部、苇河林业局、亚布力林业局、牡丹江西部、牡丹江东部、绥芬河南部、虎林北部、鸡西北部、东方红、饶河、饶河农场、胜利农场、红旗岭农场、前进农场、青龙山农场、鹤岗北部、鹤北林业局、伊春市西林区、南岔区、带岭区、大丰区、美溪区、翠峦区、友好区南部、上甘岭区南部、铁力、同江东部、北安、嫩江、海伦、五大连池、绥棱北部、克东、九三农管局、黑河、逊克、嘉荫、呼玛东北部。
第五积温带活动积温:1900-2100℃第五积温带包括:绥芬河北部、穆棱南部、牡丹江西部、抚远、鹤岗北部、四方山林场、伊春市五营区、上甘岭区北部、新青区、红星区、乌伊岭区、东风区、黑河西部、嫩江东北部、北安北部、孙吴北部。
第六积温带活动积温:1900℃以下第六积温带:兴凯湖、大兴安岭地区、沾北林场、大岭林场、西林吉林业局、十二站林场、新林林业局、东方红、呼中林业局、阿木尔林业局、漠河、图强林业局、呼玛西部、孙吴南部。
玉米新品种鑫鑫2号及配套高产栽培技术

玉米新品种鑫鑫2号及配套高产栽培技术作者:姚清宇来源:《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5年第4期姚清宇(绥化市北林区四方台镇农牧业综合服务中心,黑龙江绥化 152062)摘要:本文通过试验、示范研究玉米新品种鑫鑫2号的特征特性,并从测土配方施肥、病虫草害综合防治及田间管理等方面进行阐述,对优化玉米品种栽培,提高玉米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玉米品种;鑫鑫2号;高产栽培;技术鑫鑫2号是黑龙江省鑫鑫种子有限公司利用自交系L203为母本,以外引自交系81162为父本,杂交方法选育而成。
2008年通过了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绥化市北林区自2008年开始对玉米新品种鑫鑫2的适应性和产量等性状及配套栽培技术进行研究、试验、示范和推广。
至2014年全区鑫鑫2的种植面积已达1.96万hm2,占全区玉米总种植面积的25.7%。
该品种具有综合性状好,品质优良、稳产高产、耐旱和抗倒伏的特点,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1 特征特性玉米鑫鑫2生育日数为122天左右,需≥10℃活动积温2500℃左右。
该品种根系发达,拱土能力强。
幼苗期第一叶鞘紫色,第一叶尖端形状长圆形、叶片深绿色,茎绿色;株高260cm,穗位高100cm,果穗长筒型,穗轴粉红色,成株叶片数19~20片,穗长22cm左右、穗粗4.8cm,穗行数14~16行,籽粒偏马齿型、黄色,商品品质好,籽粒鲜黄,外观色泽光亮,活秆成熟,后期脱水快,收获后籽粒含水量低;品质分析结果:籽粒含粗蛋白9.93%~11.11%,粗脂肪3.63~4.02%,粗淀粉73.30~74.47%,赖氨酸0.25~0.27%;接种鉴定结果:大斑病3级,丝黑穗病发病率1~19.3%;该品种抗逆性强,属密植、耐旱、高产、稳产高效品种,并具有适合机械化收割的特点。
2 产量表现2008年北林区对玉米新品种鑫鑫2号的产量性状及其配套栽技术进行研究、试验。
当年试验平均产705.5kg/667m2,较对照增产93.9kg/667m2,增幅15.4%;2012年玉米新品种鑫鑫2在全区示范推广7533.33hm2,平均产682.8kg/667m2,较一般生产田增产66.3kg/667m2,增幅10.8%;2013年示范推广1.25万hm2,平均产691.7kg/667m2,较一般生产田增产70.5kg/667m2,增幅11.4%;2014年全区推广1.97万hm2,平均产718.5kg/667m2,较一般生产田增产88.1kg/667m2,增幅13.2%。
友谊农场玉米田杂草化学防治技术

友谊农场玉米田杂草化学防治技术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友谊农场的气候特征以及当地杂草的种类及为害规律,探讨了适合当地情况的玉米田杂草防治技术。
分别介绍了土壤封闭除草技术和玉米田苗后除草技术这两种玉米田化学除草技术,并重点介绍了化学除草剂使用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杂草种类;封闭除草技术;烟嘧磺隆莠去津中图分类号: f32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7-0053-1友谊农场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地处三江平原腹地,友谊农场气候温和,属黑龙江省第二、三积温带,为中寒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夏季多雨炎热暂短,冬季多风严寒漫长,常年平均气温在3.1℃,≥10℃积温2597.6℃,年降雨量为500mm左右,无霜期143天左右。
友谊农场土地肥沃,是世界三大黑土地之一。
农场有耕地150万亩,其中玉米种植面积35万亩。
友谊农场近些年随着玉米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玉米田的除草技术已经成为农场玉米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1]。
考虑到当地地理位置、土质、施药时间、气候等综合因素,农场在使用化学除草剂的过程中摸索了一套适合本地情况的除草剂使用方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下面就针对这种情况做一简单介绍。
1 玉米田常见杂草种类及其发生规律1.1 常见杂草种狗尾草、黑燕麦、稗草、藜、龙葵、铁茧菜、猪毛菜、鸭跖草、马齿苋、看麦娘、早熟禾、马唐、牛筋草、芦苇、苍耳、水棘针、狼巴草、苋、柳叶刺蓼、酸膜叶蓼[2]。
1.2 杂草危害规律友谊农场玉米播种期一般在4月25日至5月20日。
播期较低的气温不利于玉米生长,但对杂草却极为有利,导致的后果就是在玉米的整个生育期都伴随有杂草的生长,出苗不整齐的玉米田危害尤其严重,所以玉米除草要在玉米生产的关键时期进行。
2 玉米田化学除草技术2.1 土壤封闭除草技术(1)在玉米播前、播后可以用42%异丙草·莠悬浮剂或38%莠去津悬浮剂处理。
通常每亩地用42%异丙草·莠悬浮剂300-400g或38%莠去津悬浮剂250-350g,对水30-45kg稀释后喷于土表,或撒施38%莠去津悬浮剂250-350g。
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宜机械粒收玉米品种筛选试验

黑龙江农业科学2023(4):1G4H e i l o n g j i a n g A gr i c u l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s h t t p ://h l j n y k x .h a a s e p.c n D O I :10.11942/j.i s s n 1002G2767.2023.04.0001刘慧迪,李庭锋,郭建华.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宜机械粒收玉米品种筛选试验[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23(4):1G4,23.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宜机械粒收玉米品种筛选试验刘慧迪,李庭锋,郭建华(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农作物开发研究所,黑龙江佳木斯154007)摘要:为促进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玉米机械粒收,2021年在黑龙江省八五二农场开展玉米机械粒收品种筛选试验,以德美亚3号为对照,对9个玉米品种的农艺性状㊁收获期籽粒含水率㊁产量㊁机收质量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天和2号生育期为115d ,倒伏率为1.33%,收获期籽粒含水率为28.0%㊁产量为10425.8k g h m -2,较对照增产3.72%;在玉米大田机械收获条件下,杂质率为0.70%㊁籽粒破损率为4 58%㊁产量损失率为0 67%,符合«玉米收获机械»(G B /T21962 2020)标准.天和2号倒伏率㊁收获期含水率㊁杂质率㊁产量损失率较低,产量较高,为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适宜机械粒收的玉米品种.关键词:玉米;籽粒机收;品种筛选收稿日期:2022G12G20基金项目: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C A R S G02G45);北大荒专属品种选育专项(K J Z X 202201G04).第一作者:刘慧迪(1989-),女,硕士,助理研究员,从事玉米育种研究.E Gm a i l :543651512@q q.c o m .通信作者:李庭锋(1985-),男,硕士,副研究员,从事玉米育种研究.E Gm a i l :13604542393@163.c o m.㊀㊀20世纪90年代,我国陆续开展大面积玉米机械收获,主要采用联合收割机先摘穗,再脱粒收获,但在贮藏过程中,易造成玉米籽粒霉烂损失等问题.现今,籽粒机械直收已逐渐成为玉米收获的主要发展方向,其具有减轻劳动强度㊁降低玉米产量损失㊁提高玉米生产效率等特性[1G3].有研究表明:我国玉米机收水平已经超过56%,其中北方地区农机作业平均水平为55.3%[4G5],但现代机械化较为落后㊁玉米籽粒机械直收技术水平不高等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玉米全程机械化发展的一大难题[6].2013年以来,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虽已成为以玉米为主要作物的产区,但随着玉米种植面积的迅速增长,玉米配套机械措施落后,玉米品种间存在穗位不整齐㊁穗位高㊁倒伏重等问题,并且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有效积温处于2300~2500ħ,常年玉米收获期晚㊁脱水速率缓慢㊁收获期含水率高,导致玉米在籽粒机械化收获过程中出现大量落穗㊁落粒㊁籽粒破损率高等问题,造成玉米产量损失,这制约了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玉米籽粒机械化收获产业的发展[7G8].现今,市场上选育出的一些适宜机械直收的玉米新品种在一定区域内进行示范推广[9G10],但适宜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机械直收的玉米品种较少.本试验针对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在玉米生产过程中的宜机械粒收玉米品种不明确等问题,选取10个当地主栽玉米品种,采用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通过各品种农艺性状㊁产量以及机械质量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筛选出适合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种植的宜机械粒收的玉米品种,为玉米机械粒收提供理论依据.1㊀材料与方法1.1㊀试验地概况黑龙江省八五二农场(46ʎ06ᶄ30ᵡN ~46ʎ37ᶄ30ᵡN ,132ʎ18ᶄE ~132ʎ54ᶄE ),供试土壤养分含量为有机质3.82%,碱解氮135.4m g k g -1,速效磷20 5m g k g -1,速效钾126m g k g -1,pH 6.1,前茬作物为大豆.1.2㊀材料参试玉米品种共9个,分别为垦单15㊁垦单22㊁迪卡A 6565㊁东农254㊁合玉27㊁南北3号㊁天和2号㊁鹏玉3号㊁克玉19,以德美亚3号为对照.1.3㊀方法1.3.1㊀试验设计㊀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供试玉米品种种植密度为6000株 (667m2)-1,小区面积为260m 2,行长100m ,行距65c m ,每小区4行,3次重复.试验采用精量播种机于2021年5月5日播种,播种后及时镇压,各小区于10月6日采用联合收割机进行全区收获,并及时进行籽粒称重.其他栽培管理措施同当地大田生产.1.3.2㊀测定项目及方法㊀每小区在成熟期选取连续生长的10株,测量玉米株高㊁穗位高.玉米收获期,从收割仓内随机取玉米籽粒样品2k g ,用P M 8188水分测定仪器测量玉米籽粒含水率,并对玉米籽粒与非籽粒两部分进行手工筛选;籽粒部分质量计为KW 1,非籽粒部分质量计为N KW ;再依照玉米籽粒的完整度,将其分为完整1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㊀㊀㊀㊀㊀黑㊀龙㊀江㊀农㊀业㊀科㊀学4期籽粒和破碎籽粒并分别计算质量,完整粒质量计为KW 2,破碎粒质量计为B KW [11G12].杂质率(%)=[N K W /(K W 1+N K W )]ˑ100籽粒破碎率(%)=[B K W /(K W 2+B K W )]ˑ100收获期在试验收割地块随机选取3个样点,每个样点取长2.0m ,宽2.6m ,面积5.2m 2,计算单位面积的落穗质量和落粒质量,计算产量损失率.产量损失率(%)=(单位面积田间落粒质量+单位面积田间落穗籽粒质量)/单位面积产量ˑ1001.3.3㊀数据分析㊀采用E x c e l 2010和S P S S9 0进行试验数据整理与统计分析.2㊀结果与分析2.1㊀大田机械收获对玉米农艺性状的影响由表1可知,各玉米品种生育日数平均为116d,变幅为112~119d ,生育日数由短到长分别为合玉27<鹏玉3号<克玉19<德美亚3号=天和2号<南北3号<东农254<垦单15=迪卡A 6565<垦单22.比对照品种德美亚3号早熟的玉米品种有合玉27㊁鹏玉3号㊁克玉19,分别比对照品种德美亚3号早3,2和1d;其余品种生育日数大于等于对照品种.玉米株高较对照德美亚3号矮的品种有4个,分别为鹏玉3号㊁克玉19㊁东农254和垦单15;穗长大于对照德美亚3号的玉米品种有4个,分别为克玉19㊁垦单22㊁鹏玉3号和迪卡A 6565;8个品种的穗粗大于或等于对照德美亚3号,分别为南北3号㊁克玉19㊁天和2号㊁迪卡A 6565㊁合玉27㊁垦单22㊁东农254㊁鹏玉3号;天和2号秃尖长最小,为0.3c m ,除垦单15,南北3号㊁鹏玉3号㊁天和2号外,其余品种的秃尖长均显著高于对照.玉米穗位高由矮到高依次为鹏玉3号<垦单15<天和2号<克玉19<东农254<合玉27<迪卡A 6565<德美亚3号<南北3号<垦单22;玉米穗位系数的大小影响玉米抗倒伏特性,由表1可知,除垦单22外各玉米品种穗位系数均较对照德美亚3号小,其中天和2号和垦单15最小,为0 334,但各品种之间差异不显著.玉米倒伏率变幅为1.33%~8.00%,南北3号最大,合玉27㊁天和2号和垦单22倒伏率最低,均为1 33%;其中南北3号的倒伏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其次为克玉19,倒伏率为5.67%.各品种的大斑病南北3号最小,为1级,其余品种均为3级;所有品种均未发生灰斑病㊁丝黑穗病和瘤黑粉病;天和2号综合性状比对照品种德美亚3号略好.表1㊀大田机械收获对玉米农艺性状的影响品种生育日数/d株高/c m 穗位高/c m穗位系数倒伏率/%病害情况大斑病/病级灰斑病/病级丝黑穗病率/%瘤黑粉病率/%穗长/c m 穗粗/c m 秃尖长/c m 德美亚3号115c d e 248.0a 92.7a b 0.374a 5.33b300015.2a b 4.4a 0.6f g 垦单15118a b 245.3a b 82.0d e 0.334a 4.67c300014.7a b 3.9a 0.5f g 垦单22119a255.0a 96.0a0.377a 1.33e300015.6a b 4.6a 1.5c d e 迪卡A 6565118a b 254.3a 92.0a b 0.361a 3.33d 300016.6a 4.4a 2.2b c 东农254117a b c 244.3a b 88.3b c 0.362a 3.33d300014.0a b 4.7a 2.7b 合玉27112f251.3a 88.7b c 0.354a 1.33e 300014.4a b 4.6a 3.7a南北3号116b c d 262.7a 94.7a 0.361a 8.00a 100014.4a b 4.4a 1.2d e f 鹏玉3号113e f 216.3c 77.3e0.358a 2.00e 300013.5b 4.8a 1.0e f g 天和2号115c d e 248.3a83.0d0.334a 1.33e 300016.2a b 4.4a 0.3g 克玉19114d e f226.0b c 84.0c d 0.373a 5.67b300015.6a b4.4a1.9c d㊀㊀注:同列不同字母表示处理间在P ɤ0.05水平差异显著.下同.2.2㊀大田机械收获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由图1可知,参试的10个玉米品种产量由高到低,分别为天和2号>鹏玉3号>德美亚3号>迪卡A 6565>南北3号>东农254>垦单22>克玉19>垦单15>合玉27,平均产量为9205.3k g h m -2,其中玉米品种产量变幅为7421.3~10425.8k g h m -2,对照品种德美亚3号为10052.0k gh m -2.较对照增产的品种有2个,分别为天和2号和鹏玉3号,产量分别为10425.8和10314.3k g h m -2,其中天和2号与其他品种产量差异显著.2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4期㊀㊀刘慧迪等: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宜机械粒收玉米品种筛选试验㊀㊀㊀㊀㊀图1㊀大田机械收获对玉米产量的影响注: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品种间在P ɤ5%水平产量差异显著.2.3㊀大田机械收获对玉米收获质量的影响2.3.1㊀籽粒杂质率㊀由表2可知:参试的10个玉米品种杂质率变幅为0.07%~2.23%,平均值为0 67%;杂质率由小到大依次为垦单22<克玉19<垦单15<合玉27<德美亚3号<鹏玉3号<天和2号<东农254<迪卡A 6565<南北3号,其中南北3号㊁杂质率最大,达到2.23%,显著高于其他玉米品种,其次是迪卡A 6565,垦单22杂质率仅为0.07%,显著低于其他品种的杂质率,但各品种均符合«玉米收获机械»(G B /T21962-2020)中杂质率ɤ2.5%的要求[13].表2㊀玉米机械粒收质量单位:%品种杂质率籽粒破损率产量损失率收获期含水率德美亚3号0.56c d 4.54c d 4.71a b 30.4a b 垦单150.21e f 5.05c 3.02c 32.6a 垦单220.07f3.85c d 0.32e 30.4a b 迪卡A 65650.95b 3.36d 1.91d e 31.4a 东农2540.74b c 4.06c d 0.16e29.6b合玉270.42d e 6.55b 0.96d e 30.5a b 南北3号2.23a5.09c3.64b 30.6a b 天和2号0.70b c d 4.58c d 0.67d e28.0b 鹏玉3号0.63c d 6.95a 2.05d 35.7a克玉190.19e f4.22c d4.73a 29.9a b2.3.2㊀籽粒破损率㊀玉米籽粒破损率的大小是评价籽粒机械收获质量好坏的重要指标.国家标准(G B /T21962-2020)玉米籽粒破损率要求ɤ5%,参试品种中籽粒破损率ɤ5%的玉米品种有6个,分别为迪卡A 6565㊁垦单22㊁东农254㊁克玉19㊁德美亚3号㊁天和2号;籽粒破损率>5%的玉米品种有4个,为垦单15㊁南北3号㊁合玉27㊁鹏玉3号,分别为5.05%㊁5.09%㊁6.55%和6.95%.鹏玉3号的籽粒破损率与其他品种差异显著.2.3.3㊀产量损失率㊀各玉米品种的产量损失率依次为东农254<迪卡A 6565<天和2号<合玉27<垦单22<鹏玉3号<德美亚3号<南北3号<垦单15<克玉19,产量损失率低于对照的品种有6个,高于对照的品种3个,为南北3号㊁垦单15和克玉19,产量损失率分别为3.64%㊁4 71%和4.73%,除垦单15和克玉19外,各品种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2.3.4㊀收获期含水率㊀各玉米收获期籽粒含水率变幅为28.0%~35.7%,平均为30.9%,其中鹏玉3号收获期含水率最高,为35.7%,其次为垦单15,为32.6%,天和2号收获期含水率最低,为28%,按照国家粮食烘干收储企业三级粮标准,收获期含水率应ɤ30%,本试验中收获期含水率ɤ30%的玉米品种有3个,分别为天和2号㊁东农254和克玉19,收获期含水率分别是28.0%㊁29 6%和29.9%,且三者间差异不显著.综合分析比较,天和2号在杂质率㊁籽粒破损率㊁产量损失率以及收获期含水率方面综合表现较好,较其他品种更适合机械粒收.2.3.5㊀籽粒机械收获质量性状相关性㊀由表3可知,杂质率与籽粒破损率㊁产量呈正相关性,与收获期含水率㊁产量损失率呈负相关性;籽粒破损率与产量损失率㊁收获期含水率呈正相关性,与产量呈负相关性;产量损失率与收获期含水率呈正相关性,但与产量呈负相关性;收获期含水率与产量呈正相关性,除籽粒破损率与收获期含水率相关性差异显著外,其他各机械粒收相关性状的相关性均未达到显著水平.表3㊀不同品种机械粒收相关性状间的相关分析项目杂质率籽粒破损率产量损失率收获期含水率产量杂质率1籽粒破损率0.0361产量损失率-0.0460.0951收获期含水率-0.0480.567∗0.2171产量0.432-0.058-0.3180.0461㊀㊀注:∗表示在0.05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3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㊀㊀㊀㊀㊀黑㊀龙㊀江㊀农㊀业㊀科㊀学4期3㊀讨论目前,适宜玉米籽粒机械化直收的玉米品种较少,大量研究数据表明:收获期含水率是制约玉米籽粒机械化直收的重要因素,如何因地制宜,筛选出适合当地种植的玉米籽粒机收新品种,充分发挥玉米品种的产量潜力,是我国当前玉米籽粒机械化直收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14].本试验以德美亚3号为对照,对玉米农艺性状㊁产量㊁玉米粒收质量以及相关性进行分析比较,研究表明:鹏玉3号和天和2号籽粒产量均高于对照品种德美亚3号,分别较对照增产2.61%和3.72%,且天和2号与其他品种产量差异显著,鹏玉3号在收获期含水率较高,达35.7%.玉米机收籽粒破损率降低的主要途径是脱水快㊁生育期短㊁收获期含水率低[15G16],本研究表明:天和2号收获期含水率为28.0%,较对照德美亚3号低2.4个百分点,同一收获期,含水率低,有利于玉米机收.据研究发现:玉米穗位系数较低有利于玉米抗倒伏[17],参试品种中天和2号㊁垦单15穗位系数最小,为0.334,天和2号倒伏率较小,仅为1.33%,综合比较天和2号在农艺性状上表现较好.本试验研究发现:产量与籽粒破损率㊁产量损失率呈负相关,说明随着籽粒破损率和产量损的降低,对机收玉米产量的提高具有影响.收获期含水率与杂质率呈负相关关系,表明收获期含水率过高,会造成玉米籽粒机收时,杂质过多.杨锦越等[18]研究表明,玉米收获期含水率与籽粒破损率㊁产量损失率均呈正相关关系,收获期含水率高,籽粒破损率和产量损失率也随之增加;本试验中收获期含水率与产量损失率㊁籽粒破损率也呈正相关关系,其中收获期含水率与籽粒破损率呈显著正相关,与其研究结果相同,但据钮笑晓等[3]研究表明:玉米收获期含水率与玉米籽粒破损率呈负正相关,但并不显著,与本试验研究结果不同,这可能与玉米品种㊁生态条件及收获机械等不同有关.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大部分地区初霜期主要集中在9月下旬,导致玉米生育时期积温不足,造成玉米脱水速率较慢,并伴有倒伏及落穗等问题,而玉米品种的生育期较短有利于玉米籽粒脱水达到机械直收水平.因此,建议本积温带可根据玉米实际生产情况,选择适宜的玉米品种,加强统筹玉米生育期㊁产量㊁收获期含水率平衡等问题,实现玉米增产增效[3,19].本试验结果仅能反映2021年试验条件下的测试标准,是否适宜大面积的推广使用,还需要多品种㊁多点㊁多次进一步试验验证.4㊀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天和2号生育期较短㊁穗位系数及倒伏率较低,有利于玉米籽粒机收,且玉米产量高,收获期籽粒含水率低㊁籽粒产量损失率较低,基本符合机收籽粒标准,建议将此品种作为籽粒机收品种在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进行示范与推广.参考文献:[1]㊀王克如,李璐璐,郭银巧,等.不同机械作业对玉米子粒收获质量的影响[J ].玉米科学,2016,24(1):114G116.[2]㊀窦晨,王嘉伟.山西省玉米机械化生产现状及应对策略[J ].山西农业科学,2018,46(3):476G478.[3]㊀钮笑晓,张洁,姚宏亮,等.山西省玉米适籽粒直收品种筛选试验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17,33(24):20G26.[4]㊀张万旭.北疆春玉米机收质量及籽粒脱水特征研究[D ].石河子:石河子大学,2018.[5]㊀李少昆.玉米机械粒收质量影响因素及粒收技术发展方向[J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5(3):265G272.[6]㊀刘晶.全国玉米机收面积与机收水平 双增长 [J ].农机科技推广,2015(1):13.[7]㊀段培宇,于才,王玉凤,等.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下限玉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建议[J ].现代化农业,2016(4):22G24.[8]㊀胡振方,郭太忠,毕桃付.鹤壁市适宜机收籽粒玉米新品种筛选试验[J ].农业科技通讯,2016(4):57G60.[9]㊀朱春生,易先辉,肖才升,等.洞庭湖区宜机收夏玉米品种的筛选[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44(3):229G233.[10]㊀王楠,王树星,张乐,等.玉米产量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及通径分析[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19(1):23G26.[11]㊀李璐璐,谢瑞芝,王克如,等.黄淮海夏玉米生理成熟期子粒含水率研究[J ].作物杂志,2017(2):88G92.[12]㊀徐田军,张勇,赵久然.宜机收籽粒玉米品种冠层结构㊁光合及灌浆脱水特性[J ].作物学报,2022,48(6):1526G1536.[13]㊀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玉米收获机械:G B /T 21962-2020[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20.[14]㊀柳枫贺.影响玉米机械收粒质量的主要因素研究[D ].石河子:石河子大学,2013:6G9.[15]㊀柳枫贺,王克如,李健,等.影响玉米机械收粒质量因素的分析[J ].作物杂志,2013(4):116G119.[16]㊀柴宗文,王克如,郭银巧,等.玉米机械粒收质量现状及其与含水率的关系[J ].中国农业科学2017,50(11):2036G2043.[17]㊀张凯旋,俞新华,王雨晴,等.不同春玉米品种穗部及籽粒性状对机收品质的影响[J ].江苏农业科学,2022,50(8):79G83.[18]㊀杨锦越,宋碧,罗英舰,等.不同玉米品种机械粒收质量评价及其鉴定指标初步筛选[J ].河南农业科学,2018,47(11):25G31.[19]㊀赵如浪,王永宏,李少昆,等.宁夏宜机收玉米品种的初步筛选[J ].玉米科学,2019,27(1):130G135.(下转第23页)4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4期㊀㊀张㊀雷等:长期耕作活动对大庆和绥化地区黑土理化性质的影响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A b s t r a c t:O u r c o u n t r y n o r t h e a s tb l a c ks o i l a r e a i sb r o a d,i sa n i m p o r t a n t p r o d u c t i o na r e ao f g r a i n i no u r c o u n t r y.B l a c ks o i l a r e a c o n t a i n sb l a c ks o i l,c h e r n o z e ms o i l,m e a d o ws o i l a n do t h e r s o i l s.I no r d e r t o f u r t h e r s t u d y t h es o i l p r o p e r t i e so fb l a c ks o i la r e aa n dr e a l i z et h es t r a t e g y o f p r o t e c t i n g b l a c ks o i la r e aa c c o r d i n g t ol o c a lc o nd i t i o n s,b l a c ks o i l a n dme a d o ws o i l of c u l t i v a t e da n dn o nGc u l t i v a t e d l a n d i nd i f f e r e n t a r e a so fD a q i ng C i t ya n dS u i h u aC i t y w e r ec o l l e c t e d,a n ds i x p h y s i c a l a n dc h e m i c a l p r o p e r t y i n d e x e so f22s i t es o i l s a m p l e sw e r ea n a l y z e d t h r o u g h e x p e r i m e n t s.T 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 e d t h a t t h e p Ho f c u l t i v a t e d l a n dw a s g e n e r a l l y l o w e r t h a n t h a to f n o nGc u l t i v a t e d l a n d i nt h e11s a m p l i n g a r e a s,a n dt h e p H o f c u l t i v a t e dl a n di nZ h a o y u a na r e aw a s7.81, w h i c hw a s1.35l o w e r t h a n t h a t o f n o nGc u l t i v a t e d l a n d.I n t h e d r y m a t t e r c o n t e n t,e x c e p tH o n g g a n g a r e a,t h ed r y m a t te r c o n t e n t of c u l t i v a t e d l a n dd e c r e a s e d t o a c e r t a i n e x t e n t,a n d t h e d r y m a t t e r c o n t e n t o fW a ng k u i a r e ad e c r e a s e db y1.87%a t m o s t.T h eo r g a n i cc a r b o nc o n t e n ti na l lc u l t i v a t e dl a n d w a sh i g h e rt h a nt h a ti nn o nGc u l t i v a t e d l e n d.T h eh i g h e s t o r g a n i c c a r b o nc o n t e n t i nD a t o n g c u l t i v a t e d l a n dw a s67.67g k g-1,w h i c hi n c r e a s e db y25.26g k g-1c o m p a r e dw i t hn o nGc u l t i v a t e d l e n d.T h e c o n t e n t o f t o t a l n i t r o g e n i n c u l t i v a t e d l a n dw a sl o w e r t h a n t h a t i nn o nGc u l t i v a t e d l a n d,a n dt h eh i g h e s t c o n t e n t i nn o nGc u l t i v a t e dl a n d w a s3699.11m g k g-1i n S u i l i n g,w h i c hw a s1520.28m g k g-1l o w e r t h a n t h a t i n c u l t i v a t e d l a n d.T h e c o n t e n t o f t o t a l Pa n d t o t a lKi nc u l t i v a t ed l a n dw a sh i g he r t h a n t h a t i nn o nGc u l t i v a t e d l a n d.I n c o n c l u s i o n,l o n gGt e r mc h e m i c a lf e r t i l i z e r a p p l i c a t i o nh a d r e s u l t e d i n s i g n i f i c a n t e n r i c h m e n t o f Pa n dKe l e m e n t s i n t h e s o i l i n t h i s a r e a,a n d o b v i o u s s o i l a c i d i f i c a t i o na n d s o i l c o m p a c t i o n t oac e r t a i ne x t e n t.T h e l o c a l g o v e r n m e n t s h o u l da d j u s t i t s p o l i c i e s i nt i m e t oe n c o u r a g ef a r m e r s t o a p p l y o rg a n i c f e r t i l i z e r s t o a l l e v i a t e th e d e t e ri o r a t i o no f s o i l p h y s i c a l a n d c h e m i c a l p r o p e r t i e s.K e y w o r d s:b l a c ks o i l a r e a;c u l t i v a t e d l a n d;s i o l p h y s i c a l a n d c h e m i c a l p r o p e r t i e s;s o i l f e r t i l i t y(上接第4页)S e l e c t i o no fM a i z eV a r i e t i e s f o rG r a i n M e c h a n i c a lH a r v e s i n gi n t h eT h i r dA c c u m u l a t e dT e m p e r a t u r eZ o n e so fH e i l o n g j i a n g P r o v i n c eL I U H u i d i,L IT i n g f e n g,G U OJ i a n h u a(C r o p sD e v e l o p m e n tR 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e,H e i l o n g j i a n g A c a d e m y o fL a n dR e c l a m a t i o nS c i e n c e s,J i a m u s i154007,C h i n a)A b s t r a c t:I no r d e r t o p r o m o t e t h em a i z e g r a i nm e c h a n i c a l h a r v e s t i n g i n t h e t h i r d a c c u m u l a t i v e t e m p e r a t e z o n e o fH e i l o n g j i a n g P r o v i n c e,a ne x p e r i m e n ta b o u tc u l t i v a rs e l e c t i o n w a sc a r r i e do u t i n852F a r m o fH e i l o n g j i a n g i n2021.T h e g r o w t h 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 p r o c e s s,a g r o n o m i c t r a i t s,g r a i n m o i s t u r e c o n t e n t a t h a r v e s t i n g w a s28.0%,y i e l da n dh a r v e s t q u a l i t y o f d i f f e r e n tm a i z e c u l t i v a r sw e r e a n a l y z e d.T 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 e d t h a t t h e p e r i o do fT i a n h e2w a s115d a y s,t h e l o d g i n g r a t ew a s1.33%,g r a i n m o i s t u r ec o n t e n t a th a r v e s t i n g,y i e l dw a s10425.8k g h a-1,a n d t h e y i e l di n c r e a s e db y3.72%c o m p a r ed w i t ht h ec o n t r o l.T h ei m p u r i t y r a te w a s0.70%,t h e g r a i nb r e a k a g e r a t ew a s4.58%,a n d y i e l d l o s s r a t ew a s0.67%,w h ic hw e r e l o w e r t h a n t h e n a t i o n a l s t a nd a r d o f le s st h a n2 5%(G B/T21962-2020).T h e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a n a l y s i s s h o w e dt h a tT i a n h e2h a da l o wl o d g i n g r a t e,g r a i nm o i s t u r e c o n t e n t,g r a i n i m p u r e r a t e,g r a i nb r o k e n r a t e,a n dah i g h y i e l d.I t i s t h e s u i t a b l em a i z e r a r i e t yf o rm e c h a n i c a lg r a i nh a r v e s ti n g i n t h e t h i r da c c u m u l a t i v e t e m p e r a t e z o n e o fH e i l o n gj i a n g P r o v i n c e.K e y w o r d s:m a i z e;g r a i nm e c h a n i c a l h a r v e s t i n g;v a r i e t y s e l e c t i o n32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省西部作物生长季平均温度变化特征分析

黑龙江省西部作物生长季平均温度变化特征分析黑龙江省是中国东北地区的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西部地区因其丰富的土地资源和较高的农业发展潜力备受关注。
作物生长季的平均温度是农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气候因素,对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影响深远。
对黑龙江省西部作物生长季平均温度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一、西部地区的气候特点1. 温度黑龙江省西部地区地处寒温带,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短促而温暖。
全年平均气温约为 -3℃至3℃。
春季气温起伏较大,夏季气温较高,秋季气温逐渐下降,冬季气温为最低。
而作物的生长季一般指从播种到收获的时间段,仅占全年时间的一小部分,因此对该时段的温度变化进行分析更有指导意义。
2. 降水西部地区降水量分布不均衡,靠近黑龙江河谷和其支流的地区降水较多,而西北部地区则较为干旱。
降水较少会影响作物生长发育,因此需要对温度变化对作物生长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
二、作物生长季平均温度变化特征1. 温度起伏在西部地区,作物生长季温度呈现出较大的起伏特点。
春季温度由低变高,夏季温度高,秋季逐渐降低,冬季进入寒冷期。
这种温度变化对不同作物的生长有着不同的影响,需要根据具体作物来进行分析和研究。
2. 温度与作物生长作物的生长受温度影响较大,通常来说,不同作物对温度的适应范围也不同。
小麦对温度的要求相对较低,适宜的平均温度在15-20℃之间;而玉米则对温度的要求适中,平均温度在20-30℃之间;而棉花对温度的要求较高,适宜的平均温度在25-35℃之间。
结合不同作物的生长特点来分析生长季的平均温度变化特征,可以更好地指导农业生产。
3. 温度变化趋势通过对西部地区近年来气温数据的分析发现,作物生长季平均温度整体呈现出上升的趋势。
这种趋势对于作物的生长发育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可能导致作物的生长期缩短或提前,从而影响产量和品质。
对于未来的气候变化趋势需要引起农业生产者和科研人员的重视和研究。
三、对策建议1. 科学调整种植结构针对气温升高的趋势,建议调整作物种植结构,选择更适应气温变化的作物种植,以减少气候变化对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黑龙江玉米品种

•[转] 种业三国之黑龙江玉米品种详解大全2013-10-6 17:48阅读(1)转黑龙江省玉米第一积温带吉单517品种来源:以自选系吉VO22为母本,吉853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
吉VO22是由吉林省农科院1 992年以国外早熟密植玉米杂交种(Vokga)为基础材料,经过8个世代自交选择,于1997年育成的中早熟玉米自交系。
吉853是由原吉林省农科院玉米所与哲盟农科所合作,1985年选自黄早四×自330。
生育期126天,积温2600.稳产,抗逆性好,在松嫩平原盐碱地地区表现优秀。
吉单505品种来源:1996年以自选系吉V022为母本,外引系351为父本杂交育成。
生育日数:出苗至成熟121天,抽丝期比四单19早2天,成熟期与四单1 9相同,需≥10℃活动积温2550℃。
吉单535品种来源:以吉V022为母本、吉V016为父本选育而成。
母本是以欧洲早熟密植杂交种为基础材料,采用系谱法经6代自交选育而成;父本是以承351×丹9046的F2群体为基础材料,经6代自交选育而成。
生育期128天,积温2700吉单528品种来源:2001年以自选系吉V417(吉V993×Mo17为基础材料)为母本,以自选系吉V016(承351×丹9046为基础材料)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
生育期125天,积温2550吉单536品种来源:2000年以自选系吉V993(国外早熟耐密杂交种为基础材料)为母本,以自选系吉V016(承351×丹9046为基础材料)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
吉单261品种来源:母本W9706,来源为(Mo17×U8112)×Mo17;父本吉853,来源为330×黄早四在东北地区生育期126天,比对照四单19晚3天,与对照本玉9相同。
丰单1品种来源:以丰系96-108为母本、丰系96-289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中熟品种。
母本丰系96-108以Mo17×合344为基础材料,采用系谱法经6代以上连续自交选育而成,父本丰系96-289以木母×吉853为基础材料,采用系谱法6代以上连续自交选育而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龙江省第3积温带地温变化及玉米播期的确定祖洪月;周璇;李昕;邸宏;张林;郑红;王振华【摘要】黑龙江省第3积温带是该省早熟玉米的重要产区,为确保玉米播种质量需要了解该区4—5月地温的变化进而确定适宜的播种期.本研究选取拜泉县、富锦市、讷河市和绥棱县4个具有代表性的市(县),以2004—2013年4—5月5~10 cm土层日平均地温为基础数据,分析近10 a该积温带播种至出苗期间(4—5月)地温的变化规律,同时结合玉米种子萌发温度,确定该积温带的播种日期.结果表明,日平均地温均随着时间推进而增长,4月1—8日地温增长比较稳定,4月9—20日地温波动幅度最大,4月25日至5月1日整体呈现上升趋势;4地平均地温稳定通过6℃、7℃、8℃、9℃、10℃的日期分别为4月17日、4月17日、4月18日、4月18日、4月26日,但年际间差异较大;第3积温带的最早播种期建议为4月20日,适宜播期为4月27日至5月10日.%The third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zone was an important early-matured maize region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In order to ensure the maize sowing quality,we need to know the changes of earth temperature in this area and to determine the suitable sowing date from April to May. This study analyzed the changes of earth temperatureof 5—10 cm soil layer of four representative cities and counties in third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zone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from April to May during 2004 to 2013. The sowing time in this area was defined considering maize seed germination temperatur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aily average earth temperature increased in the fluctuations over time. It increased steadily from 1st to 8 th in April,a great fluctuation from 9 th to 20 th in April,and it showed a general upward trend from April 25th to May1st. The earth temperature steadily reached 6 ℃,7 ℃,8 ℃,9 ℃ and 10 ℃ on 17th,17th, 18th,18th and 26th in April respectively,but the date varied largely in different years. We suggested that the earliest maize sowing time was April 20 th,the suitable sowing date was from April 27 th to May 10 th.【期刊名称】《河南农业科学》【年(卷),期】2016(045)004【总页数】4页(P23-26)【关键词】黑龙江省;第3积温带;玉米;地温;播种期【作者】祖洪月;周璇;李昕;邸宏;张林;郑红;王振华【作者单位】东北农业大学, 黑龙江哈尔滨150030;东北农业大学, 黑龙江哈尔滨150030;东北农业大学, 黑龙江哈尔滨150030;东北农业大学, 黑龙江哈尔滨150030;东北农业大学, 黑龙江哈尔滨150030;黑龙江省气候中心, 黑龙江哈尔滨150030;东北农业大学, 黑龙江哈尔滨1500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13玉米是黑龙江省第一大作物,2014年黑龙江省玉米播种面积达到544.02万hm2[1],其中第3积温带玉米面积约200 hm2。
在早熟春玉米区,播种至出苗期间的地温变化和播种时期直接影响种子萌发和田间出苗率,进而影响作物的生育进程和产量[2]。
研究表明,平均气温每升高1 ℃,出苗率可以提高17%[3]。
Bollero等[4]研究发现,早春较高的土壤温度能线性地增加玉米产量。
冯伟等[5]设置不同播期试验表明,适宜早播玉米空秆率下降,穗粒数和千粒质量增加,增产明显。
孙亚玲[6]研究表明,随播期的推迟,玉米生育进程加快,穗分化和籽粒灌浆时间缩短,穗数、穗粒数和千粒质量降低,经济系数、干物质转运量、干物质转运率、干物质转运对籽粒的贡献率均呈下降趋势,从而导致减产。
Cirilo等[7]利用杂交种DK636进行播期试验发现,延迟播期会减少千粒质量;与早播相比,延迟播期降低灌浆效率,缩短灌浆有效时间,以致灌浆期间光能利用率低,植物生长速度较慢。
Namakka等[8]利用2个极早熟玉米品种(95TZEE-W和95TZEE-Y)设置6月末、7月中旬和7月末3个播种日期进行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延迟,玉米穗长、穗粗减小,产量明显降低。
前人研究表明,在适宜条件下,温度<5 ℃时玉米种子不能发芽,6~7 ℃时开始发芽,但发芽极慢,易霉烂[9]。
Lovato等[10]发现,5 ℃是病原菌活跃的温度,种子易受到侵染。
一般将5~10 cm土层的地温稳定在8~10 ℃作为春玉米合适播期开始的标准。
过早播种易粉籽缺苗,在黑龙江第3积温带还容易感染玉米丝黑穗病,且苗期植株生长缓慢;过晚播种,营养生长阶段植株生长较快,生殖生长较慢,甚至不能正常成熟[11-12]。
目前,关于玉米播种期的研究多集中于播期与玉米种子发芽、种子发育及玉米产量之间的关系[3,13-14],但关于黑龙江第3积温带4—5月播种期间地温变化与玉米播种期关系的研究尚未见报道。
为此,本研究依据该区域具有代表性的4个市(县)2004—2013年4—5月5~10 cm土层日平均地温的观测数据,分析近10 a该积温带播种至出苗期间地温的变化规律,同时结合玉米萌发温度,确定该积温带的适宜播种日期,旨在为黑龙江省第3积温带玉米生产提供依据。
1.1 资料的搜集与整理本研究采用的地温数据资料来源于黑龙江省气候中心,包括黑龙江省第3积温带有代表性的4个市(县)地面气象观测点所记录的2004—2013年4—5月5~10cm日平均地温。
4个市(县)分别为拜泉县(47.62°N、126.07°E)、富锦市(47.25°N、132.03°E)、讷河市(48.48°N、124.85°E)、绥棱县(47.22°N、127.12°E)。
将地温数据资料按日期、地点和年份分别进行整理,以4地平均地温代表黑龙江省第3积温带地温,用于地温变化趋势分析和年际间变化分析。
1.2 数据分析用Excel 2010软件,以4个市(县)10 a 4—5月的日期为自变量,以日平均地温为因变量,分别做出4地地温以及4地平均地温的日期-温度曲线图;分别以6 ℃、7 ℃、8 ℃、9 ℃、10 ℃为界限温度,利用5日滑动平均法[15],在任意连续5 d 的日平均温度平均值大于或等于某界限温度的最长一段时期内,在第1个5 d中挑选最先一个日平均温度大于或等于某界限温度的日期,即为4地地温以及4地平均地温稳定通过6 ℃、7 ℃、8 ℃、9 ℃、10 ℃的日期,进而分析该积温带稳定通过6~10 ℃日期年际间的变化。
2.1 黑龙江省第3积温带4—5月日平均地温的变化趋势从图1可见,黑龙江省第3积温带日平均地温随着时间推进波动增长,4月1—8日地温增长比较稳定,曲线波动幅度相对较小,此阶段日平均地温为4.76 ℃,讷河市地温曲线明显高于平均地温曲线,富锦市地温曲线明显低于平均地温曲线;4月9—20日曲线波动幅度最大,此阶段日平均地温为6.98 ℃,4月15日有1个降温点,然后地温明显回升,19日达到峰值,该时间段地温变化异常;4月25日至5月1日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其间日平均地温为12.04 ℃,讷河市明显高于其他3个市(县);5月1日以后,讷河市与其他3市(县)地温差距仍很明显,而拜泉县地温则转而略低于其他3个市(县),各市(县)地温随时间推进逐渐升高,5月日平均地温高达17.87 ℃。
总体来看,讷河市地温曲线略高于其他市(县)曲线,富锦市与绥棱县平均曲线比较接近,拜泉县地温由5月1日开始,低于4地平均地温曲线。
从表1可见,第3积温带4地平均地温稳定通过6 ℃、7 ℃、8 ℃、9 ℃、10 ℃的日期分别为4月17日、4月17日、4月18日、4月18日、4月26日。
4地地温稳定通过6 ℃的日期为4月4—17日,差异较大;稳定通过7 ℃的日期为4月16—17日;稳定通过8 ℃的日期为4月17—18日;稳定通过9 ℃日期为4月18—26日,其中富锦市和讷河市为4月18日,绥棱县和拜泉县在4月26日地温才稳定通过9 ℃;除讷河市4月18日地温就已稳定通过10 ℃以外,其他3市(县)稳定通过10 ℃的日期为4月26—27日。
进一步分析可见,绥棱县和拜泉县稳定通过一定温度的日期比较接近,且稳定通过9 ℃的日期比富锦市和讷河市偏晚;讷河市稳定通过一定温度的日期则比其他3市(县)偏早,稳定通过6 ℃的日期比绥棱县早13 d,稳定通过10 ℃的日期比拜泉县早9 d。
2.2 第3积温带地温稳定通过6~10 ℃日期年际间的变化年际间稳定通过一定温度的日期见表2,从中可见,地温稳定通过6 ℃的时间为4月1—20日,其中2008、2011、2012年较早,为4月1日、3日、7日,多数年份在4月18日左右;稳定通过7 ℃的时间为4月8—25日,多数年份在21日前后;稳定通过8 ℃的时间为4月9日至5月3日,多数年份在4月22日左右;稳定通过9 ℃的时间为4月13日至5月10日,多数年份在4月25日左右;稳定通过10 ℃的时间为4月23日至5月10日,多数年份在4月29日左右,说明年际间稳定通过一定温度的日期差距较大。
同时,同一年内,稳定通过不同温度的日期间差异也较大,如2012年地温增长较快,地温稳定通过6~10 ℃的日期为4月7—29日,日期跨度较大;2013年地温增长较慢,地温稳定通过6~10 ℃的日期为4月20—26日,日期跨度小,进一步说明年际间地温变化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