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掌握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2、学习静态工作点的调试方法,研究静态工作点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3、掌握放大器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的测量方法。
4、观察放大器输出波形的失真情况,了解产生失真的原因及消除方法。
二、实验原理1、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的组成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由晶体管、基极电阻、集电极电阻、发射极电阻和耦合电容等组成。
输入信号通过耦合电容加到晶体管的基极,经晶体管放大后,从集电极输出,再通过耦合电容加到负载电阻上。
2、静态工作点的设置静态工作点是指在没有输入信号时,晶体管各极的直流电流和电压值。
合适的静态工作点可以保证放大器在输入信号的作用下,输出信号不失真。
静态工作点的设置主要通过调整基极电阻和集电极电阻的阻值来实现。
3、放大器的性能指标(1)电压放大倍数:是指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的比值,反映了放大器对信号的放大能力。
(2)输入电阻:是指从放大器输入端看进去的等效电阻,反映了放大器从信号源获取信号的能力。
(3)输出电阻:是指从放大器输出端看进去的等效电阻,反映了放大器带负载的能力。
三、实验仪器及设备1、示波器2、信号发生器3、直流稳压电源4、万用表5、实验电路板6、晶体管、电阻、电容等元件四、实验内容及步骤1、按图连接实验电路仔细对照电路图,在实验电路板上正确连接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注意元件的极性和引脚的连接。
2、静态工作点的调试(1)接通直流稳压电源,调节电源电压至合适值。
(2)用万用表测量晶体管各极的电压,计算静态工作电流。
(3)通过调整基极电阻的阻值,改变静态工作点,观察输出电压的变化,使输出电压不失真。
3、测量电压放大倍数(1)将信号发生器的输出信号接到放大器的输入端,调节信号发生器的频率和幅度,使输入信号为正弦波。
(2)用示波器分别测量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峰峰值,计算电压放大倍数。
4、测量输入电阻(1)在放大器的输入端串联一个已知电阻。
单管共发射极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单管共发射极放大电路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搭建单管共发射极放大电路,了解其工作原理和特性,掌握其基本性能参数的测量方法,并通过实验验证理论知识的正确性。
二、实验原理。
单管共发射极放大电路是一种常用的放大电路,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晶体管的放大作用将输入信号放大,输出一个放大后的信号。
在共发射极放大电路中,输入信号通过电容耦合方式输入到晶体管的基极,晶体管的发射极接地,输出信号则从晶体管的集电极获取。
三、实验仪器和器材。
1. 电源,直流稳压电源。
2. 信号源,正弦波信号源。
3. 示波器,示波器。
4. 元器件,晶体管、电容、电阻等。
四、实验步骤。
1. 按照电路图搭建单管共发射极放大电路,注意连接的正确性和稳固性。
2. 调节电源,使其输出电压为所需工作电压。
3. 将正弦波信号源连接到输入端,调节信号源的频率和幅度。
4. 连接示波器,观察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波形。
5. 测量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幅度,并计算电压增益。
6. 调节电路参数,如电容、电阻值,观察对电路工作的影响。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通过实验观察和测量,我们得到了单管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输入输出波形和幅度,并计算出了电压增益。
通过调节电路参数,我们也观察到了电路工作的变化。
实验结果表明,单管共发射极放大电路能够有效放大输入信号,并且其放大倍数与理论计算值基本吻合。
六、实验总结。
本次实验通过搭建单管共发射极放大电路,对其工作原理和特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我们也掌握了测量电路性能参数的方法,并通过实验验证了理论知识的正确性。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为今后的实验和学习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七、实验心得。
通过本次实验,我对单管共发射极放大电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提高了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的能力。
在今后的学习和科研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实验技能和理论水平。
以上就是本次单管共发射极放大电路实验的报告内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搭建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掌握共射极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了解其放大特性,并通过实验验证其放大性能。
二、实验原理。
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是一种常用的放大电路,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晶体管的放大特性,实现信号的放大。
在共射极放大电路中,输入信号加在基极上,输出信号则从集电极上取出。
当输入信号加在基极上时,晶体管的输出电流会随之变化,从而实现对输入信号的放大。
三、实验仪器与器材。
1. 三极管(晶体管)×1。
2. 电阻(1kΩ,10kΩ)×2。
3. 电容(0.1μF,10μF)×2。
4. 信号发生器。
5. 示波器。
6. 直流稳压电源。
7. 万用表。
8. 面包板。
9. 连接线。
四、实验步骤。
1. 将三极管、电阻和电容等元器件按照电路图连接在面包板上;2. 将信号发生器的正负极分别连接到输入端,将示波器的探头分别连接到输入端和输出端;3. 调节直流稳压电源,给电路提供适当的电压;4. 调节信号发生器的频率和幅度,观察示波器上的波形变化;5. 记录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波形,并测量其幅度。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我们得到了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波形图,并测量了其幅度。
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得出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频率响应等性能指标。
六、实验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搭建了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并对其放大特性进行了验证。
实验结果表明,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具有良好的放大效果和频率响应特性,能够对输入信号进行有效放大,并且在一定频率范围内保持稳定的放大倍数。
七、实验总结。
本次实验使我们深入了解了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和特性,掌握了搭建和调试放大电路的方法,提高了对电子电路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理论知识的应用水平。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不仅学到了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操作技巧,还对电子电路的实际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希望通过今后的实验学习,能够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科研打下坚实的基础。
单管共射极放大实训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单管共射极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掌握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2. 学习晶体管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调试方法,分析静态工作点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3. 掌握放大器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及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的测试方法。
4. 熟悉常用电子仪器及模拟电路实验设备的使用。
二、实验原理单管共射极放大电路是一种常用的放大电路,利用晶体管的放大作用,将微弱的输入信号放大到较大的输出信号。
电路主要由晶体管、电阻、电容等元件组成。
晶体管的三个引脚分别为发射极(E)、基极(B)、集电极(C)。
在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中,输入信号加在基极与发射极之间,输出信号从集电极与发射极之间取出。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晶体管(NPN型,如3DG6)2. 电阻(1kΩ、10kΩ、100kΩ、1MΩ)3. 电容(0.1μF、0.01μF)4. 模拟信号发生器5. 示波器6. 万用表7. 模拟电路实验台四、实验步骤1. 按照实验电路图搭建单管共射极放大电路,连接晶体管、电阻、电容等元件。
2. 调整偏置电阻,使晶体管工作在放大状态。
根据晶体管型号和电源电压,确定合适的静态工作点(Ic、Vce)。
3. 使用示波器观察放大电路的输出波形,分析输入信号与输出信号的相位关系。
4. 使用万用表测量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及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
5. 改变电路参数,如电阻、电容等,观察放大器性能的变化。
五、实验数据与结果分析1. 静态工作点调试根据实验电路图,选择合适的电阻值搭建偏置电路。
通过调整偏置电阻,使晶体管工作在放大状态。
实验中,我们选择了1kΩ的Rb1、10kΩ的Rb2、100kΩ的Re、1MΩ的Rc。
通过测量,得到晶体管的静态工作点Ic=2mA,Vce=6V。
2. 电压放大倍数测试在放大电路的输入端加入正弦波信号,频率为1kHz,幅度为100mV。
使用示波器观察输出波形,并测量输出电压。
根据电压放大倍数公式,计算电压放大倍数:A_v = V_out / V_in = 5V / 100mV = 503. 输入电阻测试在放大电路的输入端加入正弦波信号,频率为1kHz,幅度为100mV。
共发射极单管放大器实验报告

共发射极单管放大器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共发射极单管放大器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了解共发射极单管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并掌握其实验测量方法。
实验器材:信号发生器、示波器、电阻器、电容器、二极管、三极管、电源、万用表等。
实验原理:共发射极单管放大器是一种常用的放大电路,其基本原理是将输入信号通过电容耦合方式输入到放大管的基极,通过放大管的放大作用得到增强的信号。
同时,由于放大管的集电极与负载电阻串联,由其输出的信号可以直接驱动负载。
共发射极单管放大器的电压增益可以通过输入电阻、输出电阻和放大倍数计算出来。
实验步骤:
1. 按照电路图连接电路,调节电源电压为适当值,接通电源,预热电路。
2. 用万用表分别测量输入电阻、输出电阻和放大倍数,并计算其电压增益。
可以根据需要调整电路中的电阻和电容来改变电压增益的大小。
3. 调节信号发生器产生正弦波信号,将其输入到电路中的输入端,并通过示波器观察输出信号的变化情况。
4. 不断调整电路中的元器件,并观察输出信号的变化,以得到最佳的电路性能和效果。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共发射极单管放大器的电路特性和性能,学习了如何通过调整电路中的元器件来得到最佳的电路效果,并加深了对放大电路的理解和认识。
实验结论:共发射极单管放大器是一种常用的放大电路,具有良好的电路性能和效果。
通过实验,我们掌握了其工作原理和特性,并可以根据需要调整电路参数来得到最佳的电路效果。
单管共射极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单管共射极放大电路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了解单管共射极放大电路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2.掌握单管共射极放大电路的直流工作点的确定方法;3.学习基于单管共射极放大电路设计的放大器;4.通过实验测量并分析单管共射极放大电路的电压增益、输入阻抗和输出阻抗。
二、实验仪器与器件:1.数字万用表;2.函数信号发生器;3.直流稳压电源;4.双踪示波器;5.NPN型晶体管;6.电阻、电容等电子元件。
三、实验原理1.在输出信号的封装之前,输入信号先经过耦合电容CE进入晶体管的基极,经过放大形成输出信号;2.输入信号通过耦合电容CE进入基极后,根据电流放大的原理,使得集电极电流的变化与输入信号在幅度上成正比;3.集电极电流变化引起集电极电压变化,通过电容负载使输出电压变化;4.通过对负载进行选择可以实现不同放大效果,如电阻负载可以使电路具有较好的输出信号功率;电容负载可以实现相位整顿放大等。
四、实验步骤及结果分析1.首先按照实验电路连接图连接实验电路,电源电压选择为12V,电阻和电容的数值按照实验要求选择;2.使用数字万用表测量并记录各个器件正常工作电压,包括集电极电压、基极电压、发射极电压等;3.调节函数信号发生器的输出频率和幅度,通过双踪示波器观察输入电压、输出电压的变化规律,并记录相关数据;4.根据所测得的数据,计算并分析电压增益、输入阻抗和输出阻抗的数值,与理论计算的结果进行对比并给出分析结论。
五、实验结果分析通过实验测量得到的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得到单管共射极放大电路的电压增益、输入阻抗和输出阻抗。
其中电压增益可以通过输出电压幅值除以输入电压幅值得到,输入阻抗可以通过理想放大电路的计算公式得到,输出阻抗可以通过输出电压与输出电流的比值得到。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可以得到单管共射极放大电路在一定范围内具有较高的电压增益和较低的输入阻抗,从而可以实现信号的放大和阻抗匹配功能。
同时,在选择合适的负载电阻和负载电容的情况下,还可以实现对输出信号的改变,如形成整流放大等特殊功能。
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实验报告资料

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实验报告资料一、实验目的:1.了解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的原理及其特性;2.掌握晶体管测量方法;4.学会调整单管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
二、实验原理:1.晶体管的基本特性:1.(1) PN结管的基本特性:PN结管的三个端口分别为E(C)、B、C(E),其中E(C)端称为发射(射极),B端称为基极,C(E)端称为集电(集电极)。
(2) NPN型晶体管的基本特性:PNP型晶体管是在PN结管的电性基础上发展而成,它具有与NPN型管相反的特性。
NPN管通,它的E(C)端与B端呈低电平状态,而C(E)端呈高电平状态。
2.晶体管的工作状态:晶体管可以工作在截止区、放大区和饱和区三种状态。
以NPN 型晶体管为例,当UBY正值较大,虽然UBB是负瞬间电压导致了BE管结截止,但因为U(C)在UCC的反向极限上方,使得CE导通,这时管子就是处在正常放大工作状态。
3.晶体管的电路模型:在电路中引入β系数是为了表示晶体管在放大区的增益,一般在使用晶体管时$\beta$系数是固定的,因此晶体管的放大倍数$A_V$和它的电路分流比$V_{BB}/R_B$之比息息相关,由于$\beta$值不同,同一种管子也会有不同的放大倍数。
当然,对于一对$Q_1$和$Q_2$来说,同样的RK利用$xK=0.5W$公式推算,它们的$\beta$值也应该是较为接近的。
三、实验步骤:1.根据图1连接实验电路,电源电压定为6V;2.调整可变电阻RP为3.3k欧;3.将示波器的触探管头分别接到波形发生器的输出端和晶体管的集电极上;4.调整波形发生器的频率为50Hz,输出峰值电压为0.6V;5.打开电源,调整RP,使得晶体管工作在放大状态;6.调整波形发生器的输出电压,测得晶体管的输入和输出波形,计算晶体管的放大倍数。
四、实验结果:实验得到的输入和输出波形如下图所示:输入波形计算得到的晶体管的放大倍数为:$\left. K_U=\dfrac{u_{O-P}}{u_{i-P}}=-8.2(\text{单次}) \right.$。
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的实验报告

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的实验报告实验名称: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了解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和工作特性;2.学会使用实验仪器测量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和频率响应特性;3.分析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的放大性能和实际应用。
二、实验器材和仪器:1. BenchVue软件及相应的计算机;2.直流电源;3.双踪示波器及相应探头;4.功率放大三极管型号:2N3904;5.电阻、电容等电子元器件;6.实验电路板和连接线。
三、实验过程及结果:1.实验电路搭建:根据实验原理,搭建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连接电源和示波器等仪器,并通过BenchVue软件实现电路参数采集和分析。
2.测试电路的静电工作点:先断开输入信号源,调节控制电位器使电路的电流、电压等参数处于恰当的工作范围,并记录此时的电压和电流值。
3.测试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连接输入信号源,输入一个特定频率和特定电压的正弦信号,并通过示波器观察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波形。
利用示波器测量并记录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幅度值,计算电压放大倍数。
4.测试电路的频率响应特性:通过BenchVue软件实现交流扫频实验,从低频到高频扫频,并观察输出电压的响应。
测量并记录不同频率下的输出电压值,并绘制频率特性曲线。
5.数据处理和分析: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电压放大倍数和频率响应特性,并进行相关的数据处理和分析。
四、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数据和计算结果,对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的放大性能进行分析和比较。
可以比较不同频率下的输出电压值、电压放大倍数,并分析电路的频率响应特性。
五、实验总结:通过此次实验,我们对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和特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们学会了如何使用实验仪器测量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和频率响应特性,并对实际应用进行了分析。
此实验对于加深我们对电子电路放大器的认识和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六、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在进行实验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电路连接错误、仪器操作不当等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是一种常见的放大电路,由一个NPN型晶体管组成。
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实验验证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的放大特性。
一、实验原理:
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是一种常用的放大电路,使用一个NPN型晶体管来放大输入信号。
晶体管的三个引脚分别为发射极(E)、基极(B)、集电极(C)。
在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中,输入信号通过耦合电容C1输入到基极,集电极通过负载电阻RC与正电源相连。
输出信号由电容C2耦合到负载电阻RL上。
二、实验仪器:
1. 功率放大器实验箱
2. 万用表
3. 音频信号发生器
三、实验步骤:
1. 连接电路:根据实验箱上的电路图,将电路连接好。
2. 调整电源:根据实验箱上的电源电压要求,调整电源电压。
3. 调节发生器:将发生器的频率调节到所需的数值,信号幅度调节适宜值。
4. 测量电压:用万用表分别测量发射极电压、集电极电压和基极电压。
5. 测量电流:用万用表测量发射极电流、集电极电流和基极电流。
6. 测量电容:用万用表测量输入输出电容。
四、实验结果:
将实验测得的数据填入实验报告中,并绘制相应的图表。
五、实验分析: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的放大特性、输入输出电容等参数。
六、实验总结:
总结本实验的目的、步骤、结果以及实验中遇到的问题等。
七、思考题:
进一步思考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