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术

合集下载

苍 术

苍 术


谢谢!

生物学特性
(生长发育特性)
• 茅苍术为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喜凉爽较干燥气候,怕高 温高湿。 • 在江苏地区,茅苍术从种子萌发至收获种子约635天,其 中营养生长期约330天(发芽~次年孕蕾),孕蕾期约65天, 开花期约40天,结果期约60天,休眠期约140天。一般2 月中旬至3月上旬种子发芽,3月中旬至4月上旬出苗,4月 中旬至11月上旬为营养生长期,11月中旬至次年3月中旬 为休眠期。1龄苗当年可形成莲座状。2龄苗3月中旬至4月 上旬出苗,4月中旬至6月中旬为营养生长期,6月下旬至8 月下旬为孕蕾期,9月上旬至11月中旬为开花结果期,此 后进人休眠期直至来年重新出苗。以种子作繁殖器官。
4.田间管理

在封行前保持表层土壤疏松。保持畦表面无积水。 • (2)追肥:加强肥水管理,孕蕾期是茅苍术根茎生长最迅速的时期, 生产中加强蕾肥管理是促进根茎生长、提高产量的关键措施。根据 植株长势,可进行2~3次追肥,每15天左右进行一次。为确保药材 的质量,肥料种类应使用充分腐熟、无污染的有机肥料,尽量避免 使用化学肥料。
• 3. 繁殖方法 • 苍术用种子和分株繁殖。 • (1)种子繁殖 • 种子发芽率50%左右,4月初育苗,苗床应选向阳地, 播种前深翻,同时施基肥,北方用堆肥,南方施草木灰等, 整细耙平后,做成宽100厘米、长330~500厘米畦,条播或 撒播,每公顷用种量60-75千克,播后覆细土2~2.3厘米, 上盖一层稻草,经常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出苗后去掉盖草, 苗高3.3厘米左右时间苗,苗高10厘米左右即可定植,南 方育苗期约一年,次年3月上旬定植,定格地一般利用荒坡 空地,于头年冬天耕翻,定植前再耕翻一次,除尽杂草,施 足底肥,阴雨天或午后定植容易成活,行珠距23.1~40厘 米*16.5厘米,栽后覆土压紧,然后浇水。 • (2)分株繁殖 • 春季4月,将老苗连根挖出,抖去泥土,用刀将每蔸切 成若干小蔸,每一小蔸带1~3个根芽,然后按育苗定植法栽 植,幼苗期直勤除草,定植后须中耕、除草、培土(如不培 土易东倒西歪),并追施稀粪1~2次。

苍术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苍术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苍术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苍术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也被称为苍术、茯苓苁。

它是苍术科植物苍术的干燥根茎,主要生长在中国的湖北、湖南、四川等地。

苍术在中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中。

它具有多种功效与作用,但也有一些注意事项和禁忌。

本文将详细介绍苍术的功效与作用,并给出一些应注意的问题。

一、苍术的功效与作用1. 温中散寒:苍术具有温中散寒的作用,对于脾胃寒冷、腹痛腹泻等症状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苍术含有挥发油,具有温中止痛的效果,可用于治疗胃寒、腹痛等症状。

2. 利水消肿:苍术有利水的作用,可以增加尿量,促进水分代谢,有利于消肿。

苍术所含的挥发油成分,可以减轻组织间的水肿,改善水湿病症状。

3. 化痰止咳:苍术可用于治疗痰湿阻滞的疾病,如咳嗽痰多、咯痰不畅等症状。

苍术含有的挥发油成分可以刺激呼吸道黏膜,增加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促进痰液的咳出。

4. 安神:苍术属于草本植物,具有较好的安神作用。

苍术可用于治疗失眠多梦、心悸健忘等症状。

苍术所含的有效成分具有镇静、安神作用,有助于改善疲劳、紧张等症状。

5. 抗菌消炎:苍术具有一定的抗菌、消炎作用。

苍术所含的挥发油成分可以抑制某些细菌的生长,对于感染性疾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6. 抗肿瘤:苍术还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

苍术所含的多种成分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未来可能成为一种新型的抗肿瘤药物。

除上述作用外,苍术还有助于改善体力疲劳、促进食欲、调节月经等作用。

二、苍术的禁忌与注意事项1.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慎用:苍术具有一定的活血通络作用,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应避免使用,以免影响胎儿发育或影响乳汁分泌。

2. 脾胃虚弱者慎用:苍术有温中散寒的作用,对于脾胃虚寒、食欲不振的人群适用,但脾胃虚弱者应慎用,以免引起脾胃功能进一步受损。

3. 阳虚体质慎用:苍术为温性药物,适用于寒凉体质的人群,但阳虚体质者应慎用,以免加重阳虚症状。

4. 高血压患者慎用:苍术具有一定的升压作用,高血压患者应避免大量或长期使用苍术,以免影响血压控制。

苍术作用与功效

苍术作用与功效

苍术作用与功效苍术(学名:Atractylodis Rhizoma)是菊科苍耳子属植物苍术的干燥根茎。

苍术生于海拔500-1500米的山坡灌丛、路边和山间河谷边,分布于中国大部分地区如辽宁、河北、河南、山东、陕西、四川、云南等地。

苍术在中医药学中被广泛应用,并具有多种作用与功效。

一、苍术的主要成分及药理作用1. 主要成分:苍术主要含有挥发油、黄酮、多聚醣、萜烯类、维生素、氨基酸和苦味成分等。

2. 药理作用:(1)养胃生津:苍术可以刺激唾液和胃液的分泌,促进食欲,增加胃肠道蠕动,改善消化功能。

(2)健脾温中:苍术可以促进脾脏的运化功能,增加饮食的吸收和更新,提高生化能量。

(3)祛湿利水:苍术可以增加尿量,排出体内过多的水分,改善水湿停聚的症状。

(4)止血化瘀:苍术具有收敛血管和止血作用,能够减少出血量和淤血程度。

(5)抗菌消炎:苍术的挥发油成分具有明显的抑菌和消炎作用,可以减轻炎症反应。

二、苍术的主要功效及适应症1. 脾胃虚弱:苍术具有养胃生津、健脾温中的作用,适用于脾胃虚弱、纳差、食少、腹胀、便溏等症状。

2. 湿痰停聚:苍术具有祛湿利水的作用,适用于湿痰停聚、水肿、体重过重等症状。

3. 止血化瘀:苍术具有收敛血管和止血作用,适用于各种出血和出血倾向疾病,如痔疮、便血、崩漏等症状。

4. 消炎杀菌:苍术具有抗菌消炎作用,适用于感染性疾病,如泌尿系统感染、口腔溃疡等症状。

5. 免疫调节:苍术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可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提高抵御力,适用于免疫功能低下的疾病。

三、苍术的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1. 用法用量:(1)煎汤:每次3-9克,煎汤服用。

(2)研粉:每次1.5-3克,研粉后冲服。

(3)酒浸:每次3-15克,用白酒浸泡后口服。

(4)炒熟:若用做止血药,可炒熟后研成细末,每次2-5克,冲服。

2. 注意事项:(1)孕妇禁用:苍术具有活血通经的作用,孕妇忌用。

(2)肾虚泄泻:苍术具有温补脾胃、增强肠道蠕动的作用,肾虚者慎用。

苍术的功能主治

苍术的功能主治

苍术的功能主治一、苍术简介苍术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其主要来源是苍术植物的根茎。

苍术具有多种功能和主治,既可用作药材,也可用于食品烹饪。

苍术在中医中应用广泛,并有着悠久的历史。

二、苍术的功能苍术具有以下主要功能:1.消炎止痛:苍术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具有抗炎和镇痛作用。

它可用于治疗关节炎、扭伤、骨折等疼痛和炎症情况。

苍术还可用于缓解胃肠炎等胃肠道感染引起的疼痛。

2.提神醒脑:苍术中的某些成分有助于改善脑部血液循环和神经功能,对提高精神警觉度和注意力有帮助。

它也被用于缓解疲劳和改善认知能力。

3.健脾益胃:苍术具有温中健脾的功效,可增强消化功能,调节胃肠道功能。

它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弱引起的食欲不振、腹胀等症状。

4.化痰止咳:苍术具有祛痰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咳嗽、咳痰等症状。

它对于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5.止泻固涩:苍术可用于治疗腹泻和慢性腹泻,对于调节肠道蠕动和增加大便质量有一定的效果。

6.祛湿止癢:苍术具有祛湿的作用,可用于治疗湿疹、霉菌感染等皮肤病引起的瘙痒和湿疹。

三、苍术的主治苍术的主治范围广泛,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疾病和症状:•风湿关节痛:苍术具有消炎镇痛的功效,对于风湿关节痛、骨伤等疼痛性疾病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胃肠道疾病:苍术可用于治疗胃肠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等胃肠道疾病引起的症状,如腹胀、食欲不振等。

•呼吸系统疾病:苍术对于慢性支气管炎、咳嗽、咳痰等呼吸系统疾病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皮肤病:苍术含有抗菌成分,可用于治疗湿疹、痤疮、疥疮等皮肤病引起的瘙痒和湿疹。

•腹泻和便秘:苍术可用于调节肠道功能,对于腹泻和便秘有一定的效果。

四、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苍术可以作为中药材使用,也可以在中药配方中使用。

使用苍术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用法和用量。

一般情况下,苍术可以煎汤、泡水、研粉等形式使用。

然而,使用苍术时需注意以下事项:•使用前最好咨询医生或中医师的建议,避免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或过敏反应。

苍术怎么读

苍术怎么读

苍术怎么读
苍术拼音:cāngzhú
苍术的意思
词语解释:
多年生草本植物,秋天开白色或淡红色的花,嫩苗可以吃,根肥大,可入药。

引证解释:
⒈多年生草本植物,秋天开白色或淡红色的花,嫩苗可以吃,根肥大,可入药。

引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一术》:“苍术,山蓟也,处处山中有之……根如老薑之状,苍黑色,肉白有油膏。


国语词典:
植物名。

多年生草本。

下部系木质,叶为椭圆形,秋时开白、淡红色花,肉白,根肥大。

可入药,具有健胃的功效。

网络解释:
苍术(中药)
苍术,中药名。

为菊科植物茅苍术DC。

或北苍术的干燥根茎。

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晒干,摘去须根。

中药苍术科普知识

中药苍术科普知识

中药苍术科普知识苍术,又称白术、白苍术,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

它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属于菊科植物,主要生长在我国的江苏、浙江、安徽等地。

苍术的药用部分是其根茎,一般在秋季采收,经过晒干后即可使用。

苍术在中医药学中有着悠久的历史。

它具有温中健脾、祛湿化痰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等症状。

苍术还具有抗菌、抗炎、抗氧化等作用,对于感冒、消化不良、关节炎等疾病也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苍术中含有丰富的挥发油、淀粉、蛋白质、维生素等成分。

其中最重要的成分是挥发油,主要包括苍术醇、苍术酮等。

这些成分赋予了苍术药物活性和药理作用。

苍术醇具有抗菌、抗炎、抗氧化等作用,对于改善肠道菌群、增强免疫力有一定的帮助。

苍术的用法多样,可以煎汤、炖煮、研粉等。

常见的用法是将苍术切片后,与其他中药材一同煎煮,制成药物。

苍术还可以研磨成粉末,用于制作药丸、胶囊等剂型。

此外,苍术还可以用于烹饪,增加菜肴的香气和口感。

虽然苍术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但是在使用时还是需要注意一些事项。

首先,苍术性温,脾胃虚寒者慎用。

其次,苍术具有收敛作用,对于湿疹、疮疖等外部炎症不宜外用。

另外,苍术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如口干、口苦、恶心等,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应及时停止使用。

总的来说,苍术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温中健脾、祛湿化痰的功效。

它在中医药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于一些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等症状有一定的疗效。

然而,在使用苍术时还是需要注意适应症和禁忌症,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希望通过这篇科普文章,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苍术的药理作用和使用方法,从而更好地利用中药的疗效。

苍术

苍术

苍朮1、有性繁殖于3月中至4月上旬播种为宜,每亩播种量3-4公斤,400-500元/公斤,亩种子成本在1200-2000元。

(三)田间管理幼苗期要注意中耕除草,如天气干旱,适时灌水,也可以结合追肥一起进行;培土,同时进行追肥,一般每年追施3次,第1次于5月施清粪水,每亩约1000公斤左右;第2次于6月生长盛期施人粪尿,每亩约1250公斤,或施硫铵,每亩5公斤;第3 次于8月开花前,每亩追施人粪尿1000-1500公斤,并加施草木灰和过磷酸钙。

病虫害防治:苍术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易受蚜虫危害。

多以成虫、若虫吸食茎叶汁液,严重者可使茎叶发黄,影响生长发育。

防治方法:及时清除枯株和落叶,深埋或烧毁;在发病期及时进行药剂防治,一般用50%杀螟松1000-2000倍液或40%乐果乳油1500-2000倍液喷洒,每隔7天进行1次,连续进行,直至无虫为止。

60年代至80年代生产情况:苍术商品主要来源于野生资源,据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有20个省市均有分布。

40多年来,全国苍术收购和销售均呈逐年增长趋势。

尽管收购有过升降变化,但未出现过严重积压或断挡脱销情况。

属可以满足需要的品种。

50年代至70年代初期,各级药材公司根据市场需要,有计划地组织收购,由于价格变化不大,收购比较平稳。

从1957年至1965年收购量保持在170-180万公斤。

销售逐年增长,幅度不大,产销基本平衡;60年代初期至70年代中期,农副业生产发展迅速,苍术收购也明显增加,1978年收购600万公斤,创历史最高水平,销售300万公斤,出现了暂时的产大于销,以后随着收购价格的调整,收购量又有较大的回落,产销接近平衡。

关于苍术地产市场调查分析王春亮2004/8/5 0:00:002004年苍术进一步减产!对药材市场有点了解的朋友都知道,每年的七、八月份已是新货大量上市的时候了,可今年八月已过,产地的各收购商们却依然在为凑齐一整车货而四处奔波。

苍术减产的程度是可想而知了,我以为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那就是锐减。

苍术

苍术

苍术( 《本经》 )苍术为菊科植物茅苍术或北苍术的干燥根茎。

均系野生。

茅苍术主产于江苏、湖北、河南等地,北苍术主产于河北、山西、陕西等地。

原植物生于山坡灌丛、林下及干燥草地。

喜凉爽气候 , 耐寒、耐旱、忌积水,以半阴半阳、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最宜生长。

味辛、苦,性温。

归脾、胃、肝经。

功效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

临床用名有苍术、炒苍术、制苍术、焦苍术。

【本草汇言】《神农本草经》:味苦,温。

主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消食。

《本草图经》:服食多单饵术, 或合白茯苓 , 或合石菖蒲 , 并捣末 , 但日水服 , 晚再进 , 久久弥佳。

《药类法象》:主治与白术同。

若除上湿发汗,功最大;若补中焦、除湿,力小如白术。

《药性赋》:气味主治与白术同。

补中除湿力不及白,宽中发汗功过于白。

《汤液本草》:气温,味甘。

入足阳明、太阴经。

《象》云:主治同白术。

若除上湿,发汗功最大;若补中焦,除湿力小,如白术也。

东垣云:入足阳明、太阴,能健胃安脾。

《本草》但言术,不分苍、白。

其苍术别有雄壮之气,以其经泔浸、火炒,故能出汗,与白术止汗特异,用者不可以此代彼。

海藏云:苍、白有止发之异,其余主治,并见《图经》。

《本草衍义补遗》:《本草》不分苍、白,议论甚多,《四家本草》言之误矣。

如古方平胃散,苍术为最要之药。

《衍义》为气味辛烈,发汗尤速。

又白术味亦微辛,苦而不烈,除湿之功为胜。

又有汗则止,无汗则发,与黄芪同功,味亦有辛,能消虚痰。

苍术治上中下湿疾皆可用之。

《本草发挥》:洁古云:苍术气温,味甘。

主治与白术同。

若除上湿,发汗,功最大。

若补中焦,除中湿,力少,加白术。

腹中窄狭者须用之。

若治胫足湿肿,加白术。

又云:苍术体轻浮,气力雄壮,能去皮肤间腠理湿。

《本草纲目》:《夷坚志》载江西一士人,为女妖所染,其鬼将别曰:君为阴气所侵,必当暴泄,但多服平胃散为良,中有苍术能去邪也。

许叔微《本高方》云:微患饮癖三十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苍术( 《本经》 )苍术为菊科植物茅苍术或北苍术的干燥根茎。

均系野生。

茅苍术主产于江苏、湖北、河南等地,北苍术主产于河北、山西、陕西等地。

原植物生于山坡灌丛、林下及干燥草地。

喜凉爽气候 , 耐寒、耐旱、忌积水,以半阴半阳、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最宜生长。

味辛、苦,性温。

归脾、胃、肝经。

功效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

临床用名有苍术、炒苍术、制苍术、焦苍术。

【本草汇言】《神农本草经》:味苦,温。

主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消食。

《本草图经》:服食多单饵术, 或合白茯苓 , 或合石菖蒲 , 并捣末 , 但日水服 , 晚再进 , 久久弥佳。

《药类法象》:主治与白术同。

若除上湿发汗,功最大;若补中焦、除湿,力小如白术。

《药性赋》:气味主治与白术同。

补中除湿力不及白,宽中发汗功过于白。

《汤液本草》:气温,味甘。

入足阳明、太阴经。

《象》云:主治同白术。

若除上湿,发汗功最大;若补中焦,除湿力小,如白术也。

东垣云:入足阳明、太阴,能健胃安脾。

《本草》但言术,不分苍、白。

其苍术别有雄壮之气,以其经泔浸、火炒,故能出汗,与白术止汗特异,用者不可以此代彼。

海藏云:苍、白有止发之异,其余主治,并见《图经》。

《本草衍义补遗》:《本草》不分苍、白,议论甚多,《四家本草》言之误矣。

如古方平胃散,苍术为最要之药。

《衍义》为气味辛烈,发汗尤速。

又白术味亦微辛,苦而不烈,除湿之功为胜。

又有汗则止,无汗则发,与黄芪同功,味亦有辛,能消虚痰。

苍术治上中下湿疾皆可用之。

《本草发挥》:洁古云:苍术气温,味甘。

主治与白术同。

若除上湿,发汗,功最大。

若补中焦,除中湿,力少,加白术。

腹中窄狭者须用之。

若治胫足湿肿,加白术。

又云:苍术体轻浮,气力雄壮,能去皮肤间腠理湿。

《本草纲目》:《夷坚志》载江西一士人,为女妖所染,其鬼将别曰:君为阴气所侵,必当暴泄,但多服平胃散为良,中有苍术能去邪也。

许叔微《本高方》云:微患饮癖三十年。

始因少年夜生写文,左向伏几,是以饮食多坠左边,中夜必饮酒数杯,又向左卧,壮时不觉,三、五年后,觉酒止从左下有声,胁痛食减嘈杂,饮酒半杯即止。

十数日,必呕酸水数升。

暑月止右边有汗,左边绝无。

遍访名医及海上方,间或中病,止得月余复作。

其补,如天雄,附子辈;利,如牵牛、甘遂、大戟、备尝之矣。

自揣必有辟浊,如水之有窠臼,不盈窠不行,但清者可行,而浊者停滞,无路以决之,故积至五、七月必呕而去。

脾土恶湿,而水则流湿,萸若燥脾以玄湿,崇土以填窠臼。

乃恶屏诸药,只以苍术一斤,油麻半两,大枣五十枚,捣和丸梧子大,每日空腹温服五十丸,增至一、二百丸。

服三月而疾除。

自此常服,不呕不痛,胸膈宽利,饮啖如故,暑月汗亦周身,灯下能书细字,皆术之力也。

初服时必觉微燥,以山栀子末,沸汤点服解之,久服亦自不燥也。

白术,甘而微苦,性温而和。

赤术、甘而辛烈,性温而燥,阴中阳也,可升可降,入足太阴、阳明,手太阴、阳明,太阳之经。

治湿痰留饮 , 或挟瘀血成窠囊, 及脾湿下流 , 浊沥带下 , 滑泻肠风。

《本草经疏》:术禀初夏之气以生,其味苦,其气温,从火化也,正得土之冲气,故《别录》益之以甘,表土德也,故无毒。

其气芳烈,其味甘浓,其性纯阳,为除风痹之上药,安脾胃之神品。

《本经》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者,正以风寒湿三者合而成痹,痹者拘挛而痛者是也。

经曰:地之湿气,感则害人皮肉筋骨。

死肌者,湿毒侵肌肉也。

痉者,风寒秉虚客于肝脾肾所致也。

疸者,脾胃虚而湿热瘀滞也。

如上诸病,莫不由风寒湿而成。

术有除此三邪之功,故能祛其所致之疾也。

止汗除热消食者,湿热盛则自汗,湿邪客则发热,湿去而脾胃燥,燥则食自消,汗自止,热自除也。

又主大风在身面者,术气芳烈而悍,纯阳之物也。

风为阳邪,发于阳部,故主之也。

风眩头痛目泪出者,阳虚则风客之而眩,痰厥则头痛,风热壅则目泪出也。

消痰水,逐皮间风水结肿,除心下急痛,及霍乱吐下不止者,湿客于胃则滞而生痰,客于脾则生水,脾虚湿胜则为水肿,湿客中焦则心下急满,脾胃俱虚则中焦不治,而湿邪客之则为霍乱吐下不止也。

利腰脐间血者,血属阴,湿为阴邪,下流客之,使腰脐血滞而不得通利,湿去则诸证无不愈矣。

益津液、暖胃、消谷嗜食者,湿去则胃强而津液自生,寒湿散则胃自暖,邪去而脾胃健则消谷而嗜食矣。

煎饵久服,轻身延年不饥者,术为阳药,故善除阴湿,湿去则脾胃之气旺,阳主气,气盛则身轻,脾主四肢,湿去则脾健,健则四肢利,故能涉险负重也。

简误:术,《本经》无分别,陶弘景有赤白二种。

近世乃有苍白之分,其用较殊。

要之,俱为阳草,故祛邪之功胜而益阴之效亏。

药性偏长,物无兼力,此天地生物自然之道也。

凡病属阴虚血少,精不足,内热骨蒸,口干唇燥,咳嗽吐痰,吐血,鼻衄,齿衄,咽塞,便秘,滞下者,法咸忌之。

术燥肾而闭气,肝肾有动气者勿服。

刘涓子《痈疽论》云:溃疡忌白术,以其燥肾而闭气,故反生脓作痛也。

凡脏皆属阴,世人但知术能健脾,此盖指脾为正邪所干,术能燥湿,湿去则脾健,故曰补也。

宁知脾虚而无湿邪者用之,反致燥竭脾家津液,是损脾阴也,何补之足云。

此最易误,故特表而出之。

《药性解》:苍术,味甘辛,性温,无毒,入脾、胃二经,主平胃健脾,宽中散结,发汗祛湿,压山岚气,散温疟。

使、忌同白术。

按:苍术辛甘祛湿,脾胃最喜,故宜入之,大约与白术同功,乃《药性》谓宽中发汗,功过于白,固矣。

又谓其补中除湿,力不及白,于理未然。

夫除湿之道,莫过于发汗,安有汗大发而湿未除者耶。

湿去而脾受其益矣。

若以为发汗故不能补中,则古何以称之山精。

炼服可长生也,亦以其结阴阳之精气耳。

俗医泥其燥而不常用,不知脾为脏主,所喜惟燥,未有脾气健而诸脏犹受其损者。

独火炎土燥,脾虚作闷者忌之,恐益其火也。

《药鉴》:气温,味甘辛,气薄味厚,无毒,可升可降,阳也。

入足阳明太阴经药也。

消痰结窠囊,去胸中窄狭。

治身面游风、风眩头痛甚捷,辟山岚瘴气、时气瘟疫尤灵。

暖胃安胎,宽中进食,驱痰癖气块,止心腹胀痛,与白术同功。

但补中除湿,力不及白,若宽中发汗,功过于白。

以黄柏、牛膝、石膏下行之药引之,则除下部湿痰。

以甘草、陈皮、厚朴之药引之,则除中焦湿证,而平胃中有余之气。

以葱白、麻黄、杏仁之类引之,则除肉分至皮表之邪。

大都有邪者宜用,无邪者禁忌。

庸医不分虚实及七情气闷,概用白术,误矣。

古人载腹中窄狭,须用苍术,医者徒通言而不察其所以言也。

,盖苍术乃辛散之剂,必有湿症实邪者,方才可用,岂谓不分虚实而概用之乎?抑且虚闷者用之,则耗其气血,燥其津液,其虚火益动而愈闷矣。

制用米泔水,入铜器内浸之,置月下浸去黄油净晒干,又浸又晒,如此三宿,清水渡过晒干,约有五斤净,用紫桑棋一斗,好醋一壶,盐四两,与苍术拌匀浸,晒令汁干,蒸之,一晒一蒸,如此者三次。

又用大草半斤煎汁去渣,入蜜四两,洒润蒸晒凡九次,净苍术一斤,加白茯四两,黄芩三两,当归四两,白术三两,神曲四两,秋石四两,用大甘草五两煎汁,入竹沥、姜汁,打神曲糊为丸,酒水米饮任下,名五合丸。

能健脾胃,消痰涎,助精神,壮筋骨,神效。

湿。

其性温散,故能发汗宽中,调胃进食,去心腹胀疼,霍乱呕吐,解诸郁结,逐山岚寒疫,散风眩头疼,消痰癖气块、水肿胀满;其性燥湿,故治冷痢冷泄、滑泻肠风、寒湿诸疮。

与黄柏同煎,最逐下焦湿热痿痹。

若内热阴虚,表疏汗出者忌服。

《本草备要》:补脾燥湿,宣升阳散郁。

甘温辛烈。

燥胃强脾,发汗除湿,能升发胃中阳气,东垣曰:雄壮上行,能除湿,下安崇土以填科。

日用苍术一斤,大枣五十枚,去皮捣,麻油半两,水二盏,研,滤汁和丸,名神术丸。

丹溪曰:实脾土,燥脾湿,洵是治痰之本。

消肿满,辟恶气,辟一切岚瘴邪恶鬼气。

暑湿月焚之佳。

《夷坚志》云:有士人游西湖,遇一女子,明艳动人,重币求之不得。

又五年重寻旧游,怅然空返。

忽遇女子,士欣然并行,过旅馆留半岁,将议偕逝,女曰:向自君去,亿念之苦,感疾而亡,今非人也。

但君浸阴气深,当暴泻,宜服平胃散,以补安精血。

士惊惋曰:药味皆平,何得取效?女曰:中有苍术除邪气,乃为上品也。

散风寒湿,为治痿要药。

阳明虚则宗筋纵弛,带脉不引故痿躄。

苍术,阳明经药。

经曰:治痿独取阳明。

合黄柏为二妙散,加牛膝名三妙散。

又能总解痰、火、气、血、湿、食六郁,丹溪曰:诸郁皆因传化失常,气不得升降,病在中焦,将欲升之,必先降之;将欲降之,必先升之。

越鞠丸用苍术、香附。

苍术能径入诸药,疏泄阳明之湿,通行敛涩,香附乃阴中快气之药,一升一降,故郁散而平。

及脾湿下流,肠风带浊。

带浊赤者湿伤血分,从心、小肠来;白者湿伤气分,从肺、大肠来。

并有寒热二证,亦有因痰而带浊者,宜二陈加二术、升、柴。

燥结多汗者忌用。

坚小有朱砂点者良。

二术皆防风、地榆为使,主治略同,第有止汗发汗之异。

《本经逢原》:苍术辛烈,性温而燥,可升可降,能径入诸经。

疏泄阳明之湿而安太阴,辟时行恶气。

因经泔浸炒,故能除上湿发汗,与白术止汗则异,腹中窄狭者须之。

《本经》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总取性专开腠,故能发汗而去风寒湿气,祛湿而去死肌痉疸,下气而消痰食饮癖。

又能总解诸郁,佐以香附快气之药,下气最速,一升一降,则郁散而气平也。

脾精不禁,淋浊不止,腰背酸疼,用以敛脾津,津生于谷气也。

同黄柏为二妙,治下部湿热疼年夜坐写文,左向伏几,是以饮食多坠左边,饮酒只从左下有声,胁痛食减嘈杂,饮酒半杯即止,十数日必呕酸水,暑月左半身绝无汗。

服雄、附、矾石、牵牛、遂、戟等皆无效,自身,灯下能书细字,皆苍术之力也。

然惟素禀肥盛多湿者为宜,若形瘦多火者禁用。

其神术已经露制,转燥为清,用以发散上部头风痰湿诸证,故治时行头痛有神术汤,此得制度这妙也。

《本草崇原》:白术性优,苍术性劣,凡欲补脾,则用白术,凡欲运脾,则用苍术,欲补运相兼,则相兼而用。

如补多运少,则白术多而苍术少;运多补少,则苍术多而白术少。

品虽有二,实则一也。

《本经》未分苍白,而仲祖《伤寒》方中,皆用白术,《金匮》方中,又用赤术,至陶弘景《别录》,则分而为二,须知赤白之分,始于仲祖,非弘景始分之也。

赤术,即是苍术,其功用与白术略同,故仍以《本经》术之主治为本,但白术味甘,苍术兼苦,白术止汗,苍术发汗,故止汗二字,节去不录。

后人谓苍术之味甘,其实苍术之味苦而微苦。

《本草求真》:[批]升阳散湿,发汗除郁。

苍术专入脾。

甘苦辛烈,气温无毒,虽有升阳散郁,发汗除湿,《杨氏家验方》:男子妇人因食生熟物留滞肠胃,遂致生虫,久则好食生米,否则终日不乐,及至憔悴萎黄,饮食不思,用苍术一味为丸而愈。

益昌伶人刘啸一娼名曰花翠,年逾笄,病此,惠民局监赵尹以此治之,两旬而愈。

盖生米留滞肠胃,受湿则谷不磨而成此疾,故用苍术去湿暖胃消谷。

燥痰,许叔微《本事方》云:予患饮癖三十年,遍求名医不效,自揣必有癖囊,如水之有科臼,不盈科不行。

但清者可行,而浊者停滞无路以决之,故积至五七日必呕而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