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沧州市东光县第三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24出师表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内容出师表备课时间

2016年

8月28日总课时数

3

备注

教学设计与过程

第三课时一、新课导入

1.复习上两节课内容:

第一:重点词汇的理解。

第二:诸葛亮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

2.朗读并背诵课文第二部分。

二、自学指导——合作与探究

(一)研读课文第二部分

学习第6段:

1.朗读,检查重点词释。

2.提问:

(1)表明作者出身的句子(词语)有哪些?

教学反思与改进

写作特色:

1.议论中融以叙事和抒情。

由于本文是奏章,是作者出师前向后主刘禅陈述意见,提出修明政治、兴复汉室的主张。因此,全文以议论为主,在议论中融以叙事和抒情,以

【交流点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布衣”

(2)当时作者的志趣是什么?

【交流点拨】“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3)“感激”的原因是什么?

【交流点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4)文中的“卑鄙”是什么意思?具体指什么?[.Com]

【交流点拨】意思是低微而鄙俗;具体指“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5)哪句话概括了与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

【交流点拨】“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中,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3.小结:本段述身世,讲经历,以使陛下明白创业之艰难,同时表达自己愿竭忠尽智来报先帝知遇之恩的决心。

学习第7段:

1.朗读,并检查重点词释。

2.提问检查:

(1)作者夙夜忧叹的原因?

【交流点拨】“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2)“五月渡泸,深入不毛”的原因?

【交流点拨】“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3)表明伐魏时机成熟的句子?

【交流点拨】“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4)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做到对刘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而达到劝谏的目的。论述切中要害、分析透辟,针对性强;寓情于义,情理交融,言词恳切,说服力强。叙事,寓情于事,委婉动人,感情真挚。所叙之事如推荐贤才,讲身世,谈经历,都是为议论服务,使他对刘禅提出的建议与要求有理有据,更能使人信服。

由于诸葛亮深感先帝知遇之恩和托付国家大事之情,此文全篇为他的“报先帝、忠陛下”之情所贯穿。

【交流点拨】“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份也。”

3.小结:本段叙述受命以来的心情及所采取的措施,以表作者忠心不二,尽心尽责辅佐陛下,以报先帝托付之情的决心。

(二)研读课文第三部分

学习第8段:

1.朗读,并检查重点词释。

2.提问检查:

(1)第一句照应上段哪一句?

【交流点拨】“奖率三军,北定中原。”

(2)第二句前半句照应上段哪一句?

【交流点拨】“斟酌损益,进尽忠言。”

(3)第二句后半句照应第一段哪一句?

【交流点拨】“开张圣听。”

3.小结:本段是对上文的回顾,再次提出对陛下的期望和要求,这既是臣对君的忠心之述,也是长辈对晚辈诚挚爱忙乱的表露,感情真切自然。

学习第9段:表达依依惜别之情。

三、板书设计

出师表

诸葛亮

段落要点表达方式

一[.Com] 1 广开言路(诚宜……不寓情于议在文中,他满怀深情念先帝,满腔挚爱谏后主,他对刘禅的反复劝谏,谆谆叮咛,言词恳切,语重心长,那忠义之理,殷切之情,处处洋溢,感人至深,充分表现了他这位元老重臣对刘氏父子的忠肝义胆。

2.语言率直、质朴、恳切、精练。

全文只624字,13次提先帝,7次提陛下,“报先帝、忠陛下” 之情全篇,处处为刘禅着想,殷切期望他继承父志,完成先帝未竟的“光复汉

宜……)[.Com]

2 赏罚分明(陟罚臧否,不宜异

同)

3、4、5 亲贤远佞(亲贤臣,远小人)

二6 自述本志-三顾草庐-危难

奉命

寓情于叙7 托孤之事-出师大计-效忠

心愿

三8、9 责任分承-寄语后主-临表

涕零

直接抒情

感情基调报先帝,忠陛下战略目标兴复汉室

思路

以“出师”为核心

形势危急下出师,提出治国三建议;明确出师理由,表达报恩效忠心愿;请求批准出师,表出师的坚定决心。

四、拓展延伸

如何看待文中诸葛亮对刘氏父子的“忠”?请谈谈你的看法。

【交流】甲生:“忠”应该理解为诸葛亮知恩图报,忠心为国。还可以看着是他有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永远是后代胸怀抱负、有良知和正义感的知识分子心中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室”之大业。作者此情此意,形成了本文率直、质朴、恳切的语言风格。他心之所想,笔之所写,情之所注,理之所喻,皆醒目而感人。全文不用典、无比喻,去华丽,重真情实录,处处不失臣子身份,又切合长辈的口吻。

本文语言精练,多以四字句行文,还有一些工整的排比句式,如“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等。还有大量的合成词出于诸葛亮的首创,不少

乙生:诸葛亮的“忠”是一种愚忠,是知遇之恩后的一种繁重的枷锁。他只忠于刘氏父子,却不审时度势,忠于自己的才能,这是一种狭隘的爱国行为。如果他真的爱国爱民,又何必辅佐那个扶不起的阿斗呢?北伐之所以功亏一篑,不就是因为刘禅的昏庸无能吗?

【教师点拨】关于诸葛亮是否“愚忠”的话题历来就有争议,以上两位同学也各有自己的看法。但我们在分析诸葛亮的“忠”的时候,既要看到他积极的一面,也要看到其时代的局限性。因而,我们在评价过程中,在立足文本之外,再用历史的眼光来审视,从而做到力求全面、中肯。词经过他的提炼,后来成为有生命力的成语,沿用至今,如“妄自菲薄”、“引喻失义”“苟全性命”“斟酌损益”“感激涕零”“不知所云”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