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商业银行风险控制制度

健全商业银行风险控制制度

【文章标题】:健全商业银行风险控制制度:建立稳定金融体系的关

【引言】: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全球化程度的提高,商业银行在经济中扮

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然而,金融风险的存在及其对整个金融体系的

影响使得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制度。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如何健全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制度,以确保其稳定和可持

续发展。

【主体部分】:

1. 商业银行风险控制制度的重要性

商业银行是金融体系的核心,担负着资金的融通、信用的创造和金融

风险的管理等重要职责。一个健全的风险控制制度对商业银行和整个

金融体系的稳定具有关键性作用。它可以帮助商业银行及时识别、评

估和管理风险,减少金融危机的发生概率,保护客户的资金安全,促

进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2. 健全商业银行风险控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1)风险管理框架:商业银行应建立一套完整的风险管理框架,其中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监控和风险应对等环节。通过科学的方法论和有效的工具来识别和量化潜在的风险,有助于银行及时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和措施。

(2)内部控制体系: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是商业银行风险控制制度的核心。它包括业务流程的规范、风险防范和控制措施的建立,以及内部审计和内部风险管理的有效运作等。通过内部控制体系的落实,商业银行可以及时发现和预防风险,避免因操作失误或欺诈行为而造成的损失。

(3)风险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商业银行应该重视培养和吸引具有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的风险管理人员。这些人员应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能够独立、全面地评估和控制风险,以确保在金融市场的动荡中保持良好的风险管理能力。

3. 对商业银行风险控制制度的个人观点和理解

商业银行风险控制制度的建立是金融稳定的基础。我认为,一个健全的风险控制制度需要充分的信息披露和公开透明,以促进市场监督和

约束力的发挥。政府监管机构应加强对商业银行风险控制制度的监管

和指导,确保其遵守法律法规和金融行业准则。商业银行内部应建立

起完善的奖惩机制,激励员工诚实守信、勤勉工作,惩罚违反风险控

制制度的行为。

【总结】:

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体系的核心,其风险控制制度的完善与否直接关系

到金融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通过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框架、

内部控制体系和培养专业的风险管理人员,商业银行可以及时识别、

评估和管理风险,确保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健康发展。加强信息披露与

监管,建立良好的内外部约束机制,也是健全商业银行风险控制制度

的重要环节。只有通过全方位的风险管理和控制措施,商业银行才能

在不断变化的金融市场中保持竞争力,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

的支撑。

【个人观点】:

我个人认为,健全商业银行风险控制制度需要持续不断的完善和发展。随着金融市场的快速变革和创新,风险形式和类型也在不断演变,因

此商业银行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风险管理水平和能力。政府和监管机

构也应该密切关注金融风险的新动向,及时推出相应的监管政策和措施,以确保商业银行风险控制制度的有效运行,维护金融稳定和社会

信心。

【参考资料】:

-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理论与实践》

- 《风险管理与控制论》

- 《金融风险管理学》

-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关键问题及其解答》

【知识文章格式】:

标题:健全商业银行风险控制制度:建立稳定金融体系的关键

引言:介绍对商业银行风险控制制度的重要性和研究意义。

主体:分为3个内容段落,分别解释商业银行风险控制制度的重要性、健全的组成部分以及个人观点和理解。

总结:总结全文内容,强调健全商业银行风险控制制度的必要性和重

要性。

个人观点:分享对商业银行风险控制制度的个人观点和理解。

参考资料:列出文章参考资料,以便读者深入学习和了解相关内容。

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办法

**银行全面风险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推进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提升风险管理水平,依据境内外有关监管指引、本行《章程》,并借鉴国际银行业风险管理的经验做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风险,是指对本行实现既定目标可能产生影响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既可能带来损失也可能带来收益。本办法主要关注带来损失的不确定性。 (一)信用风险。是指因借款人或交易对手未按照约定履行义务从而使本行业务发生损失的风险。 (二)市场风险。是指因市场价格(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和商品价格)的不利变动而使本行表内和表外业务发生损失的风险。 (三)操作风险。是指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员工和信息科技系统,以及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包括法律风险,但不包括策略风险和声誉风险。 (四)流动性风险。是指因本行无法以合理的成本及时筹集到客户和交易对手当前和未来所需资金而对本行经营所产生的风险。 除上述风险外,本行还关注外部监管部门或本行董事会要求

关注的其他风险。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全面风险管理是指本行董事会、高级管理层和全行员工各自履行相应职责,有效控制涵盖全行各个业务层次的全部风险,进而为本行各项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 第四条本行风险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收益与风险匹配 制定风险管理战略和进行风险管理决策,必须考虑承担的风险是在本行的风险容忍度以内,并有预期的收益覆盖风险,经风险调整的资本收益率能够满足股东的最低要求或符合本行的经营目标。 (二)内部制衡与效率兼顾 本行在风险管理规章制度中明确界定各部门、各级机构和各层级风险管理人员的具体权责,实行前中后台职能相对分离的管理机制。各部门、境内外分支机构和全体员工之间要有效沟通与协调,优化管理流程,不断提高管理效率。 (三)风险分散 本行实现信用风险敞口在国家、地区、行业、产品、期限和币种等维度上的适度分散,防范集中风险。严格遵循监管标准,审慎核定单一客户和关联客户授信额度,有效控制客户信用风险集中度。 本行实现市场风险敞口在国家、地区、市场、产品、期限和

银行风控制度

银行风控制度 银行风控制度是银行行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制度。银行风控制度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各种措施来管理和控制风险,确保银行的健康运营和客户的利益保障。 首先,银行风控制度要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银行应该设立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并执行风险管理相关政策和流程。该部门应该具备专业的风险管理人员,能够对各类风险进行准确的评估和控制。 其次,银行风控制度要完善风险评估和监测措施。银行应该建立风险评估体系,对各类风险进行科学的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同时,银行应该设立有效的监测和预警机制,及时了解和掌握风险的变化情况,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风险管理。 第三,银行风控制度要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制度和规范文件。银行应该制定风险管理制度,对风险的发现、评估、控制等进行明确的规定。同时,银行还应该制定风险管理的规范文件,对员工的行为进行规范,避免出现违规行为和风险操作。 第四,银行风控制度要加强内部控制和监管。银行应该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对各个环节进行规范和监督,确保各项业务和操作符合规定和要求。同时,银行应该积极配合监管机构的监督和检查,及时整改存在的问题和风险。 第五,银行风控制度要加强风险教育和培训。银行应该对员工

进行风险教育和培训,提升员工的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能力。员工要明确自身在风控制度中的责任和义务,遵守相关规定,防范风险。 最后,银行风控制度要不断完善和优化。银行面临的风险是多层次、多领域、多类型的,需要不断学习和总结经验,及时进行制度的修订和完善,以适应风险管理的需要。 总之,银行风控制度对于银行行业的发展和稳定非常重要。通过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规范的评估和监测措施、健全的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以及加强风险教育和培训等措施,银行能够有效地管理和控制风险,为银行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同时,银行也应该不断完善和优化风控制度,以适应不断变化的风险环境。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办法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商业银行。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表外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从事的,按照现行企业会计准则不计入资产负债表内,不形成现实资产负债,但有可能引起损益变动的业务。 第四条根据表外业务特征和法律关系,表外业务分为担保承诺类、代理投融资服务类、中介服务类、其他类等。担保承诺类业务包括担保、承诺等按照约定承担偿付责任或提供信用服务的业务。担保类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对第三方承担偿还责任的业务,包括但不限于银行承兑汇票、保函、信用证、信用风险仍由银行承担的销售与购买协议等。承诺类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在未来某一日期按照事先约定的条件向客户提供约定的信用业务,包括但不限于贷款承诺等。 代理投融资服务类业务指商业银行根据客户委托,按照约定为客户提供投融资服务但不承担代偿责任、不承诺投资回报的表外业务,包括但不限于委托贷款、委托投资、代客理财、代理交易、代理发行和承销债券等。

中介服务类业务指商业银行根据客户委托,提供中介服务、收取手续费的业务,包括但不限于代理收付、代理代销、财务顾问、资产托管、各类保管业务等。 其他类表外业务是指上述业务种类之外的其他表外业务。 第五条商业银行开展表外业务,应当遵循以下原 则: (一)管理全覆盖原则。商业银行应当对表外业务实施全面统一管理,覆盖表外业务所包含的各类风险。 (二)分类管理原则。商业银行应当区分自营业务与代理业务,根据不同表外业务的性质和承担的风险种类,实行分类管理。 (三)风险为本原则。商业银行开办表外业务,应当坚持风险为本、审慎经营、合规优先的理念,并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对业务进行管理。 第二章治理架构 第六条商业银行应当建立健全表外业务管理的治理架构。 董事会对表外业务的管理承担最终责任,负责制定表外业务的发展战略,审批重要的业务管理、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等。 高级管理层承担表外业务的经营管理责任,负责执行

关于商业银行法律风险及其控制措施

关于商业银行法律风险及其控制措施 商业银行作为金融机构,面临着各种法律风险。法律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经营活动中 违反法律法规或合同约定,导致可能承担法律责任或损失的风险。有效的法律风险控制措 施对于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管理至关重要。 商业银行应建立健全的法律合规制度和管理体系。该制度应明确银行内部各项业务流 程与监管要求之间的关系,确保合规法律合规性。商业银行还应建立相关岗位责任制度, 明确法律风险的具体责任人,加强对合规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培训和学习,提高员工的法律 意识和合规能力。 商业银行应加强合同管理。合同是商业银行与客户或合作方之间的约定,合同的合理 性和有效性对商业银行的经营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商业银行应加强合同的起草和审核工作,确保合同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在与客户进行业务合作时,商业银行还应注重合同履约和合 同风险管理,避免违约风险的发生。 商业银行应加强对外担保风险的控制。商业银行与客户之间的担保合同是减少信贷风 险的重要手段,但同时也存在着法律风险。商业银行应加强对担保合同的审查和评估,确 保担保合同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商业银行还应加强对担保物的管理和监控,及时了解担保 物的价值变化和状况,减少担保风险。 第四,商业银行应加强与监管机构的沟通与合作。商业银行应及时了解并遵守各项法 律法规和监管要求,加强与监管机构的沟通与合作。商业银行应及时报送监管机构要求的 各类资料和报告,接受监管机构的检查和审计。商业银行还应积极参与金融行业协会和商 会的活动,了解行业的政策动向和法规变化,及时调整经营策略。 商业银行应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和应急预案。商业银行应定期进行风险评估和分析,预 判可能面临的法律风险,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和应急预案。商业银行还应建立风险事件的 报告和处理机制,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风险事件的发生,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和应对。

银行关于健全完善风险管理体系的工作思路

银行关于健全完善风险管理体系的工作思路 针对目前我行风险管理的现状及情况,我行应切实转变观念,加快推进内控风险管理转型,健全完善内控风险管理体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找准问题突破口,防范和化解银行业风险 第一,建立单独的国有银行所有权管理职能部门,对国有信贷资本(国有金融资本)的保值增值负责;对国有银行实行单一经营目标约束,使国有银行不再承担公共管理和宏观调控等政府职能,实现经营目标单一化和经营机制市场化。 第二,建立信用的法律保障制度,改善银行的经营环境。建立企业和个人的征信制度,使企业和个人收入有一定的透明度;建立对信用违约行为的法律惩戒制度,使不讲信用的行为能够绳之以法,为包括银行经营在内的一切金融交易提供有效的法制环境,这是银行业风险管理的基础性条件。第三,完善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与机制,根本转换经营机制。包括:建立规范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制度;引进国内外战略投资者,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制定清晰明确的发展战略;建立科学的决策体系和完善的风险管理体制;优化组织结构体系;建立市场化、规范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和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建立审慎的会计、财务制度和透明的信息披露制度;

加强信息科技建设,等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及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二、构建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全面防范银行经营风险 新巴塞尔协议对风险管理的理念进一步强化,即银行业不仅要在宏观管理层面上,要求有统一的风险管理战略、风险管理政策、风险管理制度、风险管理文化,也要在微观操作层面上,全面考虑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在内的各种风险管理。风险管理必须逐步应用于信贷决策、资本配置、贷款定价、经营绩效考核等方面,贯穿于业务经营管理的全过程。随着国有商业银行股改的不断深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总行的构建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也逐渐成熟。今年4月下旬XX银行总行也正式启动了股份制改造计划,在股份制改造计划中,专门制定了全面风险管理框架。在此,仅对如何构建我行新的风险管理体系做一些浅薄探讨。 1、建立社会信用风险管理体系。 信用风险体系包括国家信用、银行信用、商业(企业)信用以及(消费)个人信用等构成的一种机制的具体作用于市场经济行为规范的社会信用机制。这种机制的主旨在于建立新的规范有序的市场规则,最终营造出适合信用交易发展的市场环境。目前,我行面临的最大风险

商业银行战略风险管理制度

商业银行战略风险管理制度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商业银行面临着多样化的风险。其中,战略风险是指由于商业银行经营策略、内外部环境变化等原因导致的风险。为了有效应对战略风险,保障商业银行的稳定经营,商业银行必须建立和完善战略风险管理制度。 一、战略风险管理制度的必要性 战略风险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具有长期性、不确定性、系统性和隐性等特点,如果不加以合理管理,将严重影响商业银行的业绩与发展。因此,建立战略风险管理制度是保障商业银行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举措。 1. 实现长期战略目标:商业银行战略风险管理制度的建立能够帮助商业银行进行风险识别、评估和控制,确保其经营策略与长期战略目标的一致性,提升战略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2. 防范外部环境风险:商业银行经营活动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政策、经济、社会等多个因素都会对其战略产生潜在威胁。建立战略风险管理制度可以使商业银行及时预警并应对外部环境带来的挑战。 3. 优化资源配置:战略风险管理制度能够帮助商业银行合理配置资源,降低风险对资本和业务的影响。通过确定优先级和策略,商业银行能够更好地应对战略风险,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二、战略风险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

商业银行战略风险管理制度需要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 风险识别与评估:商业银行应建立科学的战略风险识别与评估机制,及时发现和确定战略风险,准确评估其对银行的影响程度和可能带来的损失。 2. 风险控制与防范:商业银行应制定相应的战略风险控制措施和防范策略,确保战略风险在可控范围内,并避免其演化为实际风险。 3. 决策优化与合规监督:商业银行战略风险管理制度还需要强调决策优化,即在制定和执行战略时,要充分考虑战略风险,并遵守相关法规和合规要求。 4. 管理信息系统与报告:商业银行需要建立健全的管理信息系统,及时获取与战略风险相关的信息,并能够有效地进行报告与沟通,以保障决策者对战略风险的了解和把握。 三、战略风险管理制度的实施步骤 商业银行在建立和完善战略风险管理制度时,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实施: 1. 风险识别与分类:商业银行应全面分析其经营策略及内外环境,识别与风险相关的因素,并将战略风险进行合理分类,以便更好地评估和管理。 2. 风险评估与量化:商业银行需要对战略风险进行科学的评估与量化,确定其对银行业务和财务状况的影响程度,为后续的风险控制提供依据。

完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几点建议

完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几点建议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对于保障银行资产安全、维护银行声誉、提高经营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是我对商业银行完善内部控制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内部控制文化建设。银行作为金融机构,应树立风险意识,增强内部控制文化。银行应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员工的风险认知能力,使其能够主动识别和应对风险。银 行应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规范内部操作流程,确保合规运营。 二、建立健全风险管理制度。银行应根据自身的风险特点,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制度。银行应制定风险监测和评估体系,对各类风险进行定期监控和评估,及时发现和防范风险。银行应建立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风险管理政策和策略,并对风险管理工作进行监督 和评估。银行应建立风险报告和沟通机制,及时向高层管理者报告风险情况,并与各部门 进行沟通和协调,确保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三、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内部审计是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发现和 纠正内部潜在问题和风险具有重要作用。银行应加大对内部审计的投入,通过加强审计人 员的培训和专业素质提升,提高内部审计的质量和效果。银行应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明确审计职责和权限,规范审计程序和方法,确保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客观性。 四、加强信息系统内部控制。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信息系统已成为商业银行重要的 经营工具,也是潜在的风险来源。银行应加强对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管理。银行应加强对 信息系统的规划和设计,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和完整性。银行应建立完善的系统权限管理制度,明确各岗位的权限范围,限制员工的操作权限,防止内部人员的滥用。银行应加强对 系统安全风险的监控和防范,建立完善的系统安全管理制度,定期对系统进行安全检查和 漏洞修复。 五、加强对外部合作伙伴的管理。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不仅仅局限在内部操作过程中,还应扩展到对外部合作伙伴的管理。银行应建立合作伙伴管理制度,对与银行业务相关的 合作伙伴进行严格的考察和评估,确保其合规运营和风险可控。银行应加强对合作伙伴的 风险监控,定期对合作伙伴进行风险评估,及时发现和处理存在的风险问题。 商业银行完善内部控制需要从加强内部控制文化、建立健全风险管理制度、加强内部 审计工作、加强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加强对外部合作伙伴的管理等多个方面入手。只有通 过不断强化内部控制,提高风险防控能力,银行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持续发展的 优势。

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 一、概述 1.1 风险管理的定义 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为了在经营活动中降低风险并保护利益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方法的总称。 1.2 风险管理的目标 风险管理的目标是确保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能够识别、评估、控制和监控风险,以保护银行资产、避免损失并提高盈利能力。 1.3 风险管理的原则 .全面性原则:风险管理需要覆盖银行所有的业务和环节。 .防范性原则:风险管理应当以防范为主,预防风险事故的发生。 .科学性原则:风险管理需基于科学的风险评估、度量和计量方法。

.适度性原则:风险管理应适应银行的经营特点和实际情况。 .主动性原则:风险管理需要主动地进行风险识别和管理控制。 二、风险管理框架 2.1 风险管理结构 2.1.1 风险管理委员会 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和审议风险管理政策、制度和方案,统筹协调各项风险管理工作。 2.1.2 风险管理部门 风险管理部门负责具体实施风险管理政策、制度和方案,监测和评估风险状况,并提出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 2.1.3 风险控制部门 风险控制部门负责开展风险控制活动,设计和实施风险控制策略,确保风险处于可接受的范围。 2.2 风险识别与评估 2.2.1 风险分类

风险可以分为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战略风险等类别。 2.2.2 风险评估方法 风险评估可以采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包括风险 矩阵、模型测算等。 2.3 风险控制与监测 2.3.1 风险控制措施 风险控制措施包括设置风险限额、分散化投资、 建立风险保证金等。 2.3.2 风险监测系统 风险监测系统用于实时监测风险指标和风险事件 的发生情况,及时进行预警和反应。 2.4 风险报告与沟通 2.4.1 风险报告周期 风险报告应按周、月、季度和年度进行,以及需 要时进行特殊风险报告。 2.4.2 风险沟通与培训

进一步完善金融机构风险管理制度

进一步完善金融机构风险管理制度 金融机构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但是金融市场也充满了风险。在金融危机后,人们对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尤其是在国内银行不良贷款率上升的背景下,进一步完善金融机构风险管理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一、风险管理理念的变革 传统的风险管理理念主要是以“信用风险”为主。过去,金融机构发放贷款时主 要依据客户资产负债状况、征信、还款能力等传统指标进行评估。但是这种方式很难拦截那些看似还款能力不错的客户但实际上存在着不良行为的客户。因此,在风险管理的过程中,管理者需要始终关注不同类型的风险,以便制定更彻底和全面的风险管理措施。 目前,风险管理已经不仅局限于信用风险,而是把市场风险、操作性风险、流 动性风险及利率风险等涵盖了进去。这同时也说明,风险管理必须具有全面性和前瞻性,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预防违规现象的发生。 二、风险管理制度的完善 进一步完善金融机构风险管理制度是银行防范风险和控制风险的重要手段。风 险管理制度的完善需要依赖于综合性风险管理模型,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机制和防范管理体系,这是制度建设的前提。 1、风险评估模型 综合性风险管理模型是一个可以对风险系统进行评估和监测的工具。银行可以 通过构建一个综合性风险管理模型,建立风险标准、制定评估规则、确定合理的认定标准等,这些都是完善风险管理制度的关键。 2、风险管理流程

风险管理流程是一个完整的流程链,它是协调金融机构内部各部门之间的风险 管理工作,打造一个科学、规范、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这有助于保障银行的正常运作。银行的风险管理流程应该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和风险监测等环节。 3、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制度是管理者掌控风险的手段。银行要实现内部控制制度建设需要深 入理解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本质、机理及科学管理方法并逐步增强内部控制意识,形成自觉遵循内部控制制度的良好风气和内控文化。 三、多元化风险传导机制 单一风险传导方式已经不再适应现今金融机构的需求,多元化的风险传导方式 应成为风险管理机制的重要一环。 一种多元化风险传导机制的重要方法是采用集成化风险管理的方法,通过积累 多种风险预警的数据库,分析各个风险区间内决策的后果,最终将多种风险的预警信息进行整合,为风险管理和风险评定提供完整依据。这将大大提高风险管理的预测能力和决策效率。 四、新技术的应用 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风险管理的效率,也为金融机构打造 了更加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提供了有力支持。特别是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已经成为推进风险管理的关键。“AI+大数据”越来越被应用于金融机构风险管理的各个方面,如通过建立智能风控现代化管理系统、构建智能决策模型等,实现了平衡管理和个性化风险管理两方面的目标。 综上所述,金融机构在努力探索风险管理的同时,必须不断地完善风险管理制度,突出市场感知、预警预测、全面封控、科学指导这些关键点,逐步形成可靠的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常见问题及对策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常见问题及对策 商业银行作为金融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部控制的完善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发展。由于商业银行的业务复杂性和风险性较高,内部控制条件也面临着很多常见问题。本文将重点探讨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常见问题及对策,以期提高银行的风险防范和经营管理水平。 1. 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银行风险管理的基础。一些银行存在着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的问题,表现为制度设计不合理、流程不清晰、责任不明确等。这些问题容易使风险管理规则不够完备,导致银行经营风险的增加。 2. 内部控制操作不规范 在商业银行的日常经营管理中,一些员工可能存在着操作不规范的情况。个别员工滥用职权、违规操作、不遵守操作规程等,这些不规范的操作行为可能导致银行的内部管理秩序混乱,进而引发各种风险事件。 3. 信息系统安全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商业银行的信息系统已经成为银行业务运作的核心基础设施。一些银行的信息系统安全存在着诸多问题,包括数据泄露、网络攻击、系统故障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银行的风险控制和业务连续性。 4. 风险管理体系不完善 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是内部控制的核心内容,然而一些银行的风险管理体系存在着不完善的情况。主要表现在对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方面的管理不到位,缺乏有效的风险监测和控制机制。 5. 内部人员素质不高 商业银行内部人员的素质直接关系到内部控制的质量。由于一些银行在员工培训和选拔方面存在问题,导致银行内部有一些员工的业务水平和职业操守不够,易引发各种内部风险。 二、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对策 1. 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

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管理与防范措施

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管理与防范措施 银行作为金融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贷款、存款、资金清算等多种作用。然而, 与其它行业相比,银行面临的风险更加复杂、多样化,其中经营风险是最为常见的一种风 险类型。经营风险主要是指因为银行内部管理不当、市场变化导致的业务不良、信用风险 和操作风险等因素而造成的风险。为有效管理和控制银行经营风险,商业银行需要采取一 系列的防范措施。 一、完善风险管理制度及内部控制 银行应建立全面、完善、系统的风险管理体系,及时识别风险、评估风险、监督风险、控制风险,并通过制度约束、内部控制等手段,降低风险的发生概率和结果损失。风险管 理体系应对银行各业务环节进行全面覆盖,包括授信、贷款、投资等,应将风险投入预算中,设立专职风险管理部门,并制定相关的风险管理制度。 二、加强风险准备金管理 银行除应确立适当的风险承受能力外,还应进行预期损失的估计和计提,以形成健康 的风险准备金制度。风险准备金管理应确保计提额度与风险程度相适应、制度透明、实行 分类管理、核算标准科学合理,并定期进行风险准备金的外部审计,确保准备金计提透明化。 三、设置适当的风险控制指标 银行需要建立适当的风险控制指标,对各项业务进行定量分析、监测和预警,确保风 险处于可控范围内。风险控制指标还应有针对性地制定,以掌握资本、负债、流动性等各 种风险要素,及时发现和解决风险问题。 四、加强内部审计和监管 商业银行应加强内部审计和监管,定期对各项业务的风险进行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 及时进行整改和流程优化,保证客户资金安全和银行资产安全。全面的内部审计和监管应 覆盖银行全行业务,包括操作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等多种风险方面。 五、优化信用管理流程 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主要形式,因此要加强信用管理流程,完善评估模型。优化信用管理流程可采取如下措施:根据客户特征和行为规律建立动态评估模型;引入第 三方机构开展客户经济情况核查;定制信贷政策和流程,并适时进行调整。 六、扎实经营,提升经营能力

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指引

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指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维护商业银行安全稳健运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中资商业银行、外资独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和外国银行分行适用本指引。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政策性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城市信用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社、信托投资公司、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汽车金融公司、货币经纪公司、邮政储蓄机构以及经银监会批准设立的其他金融机构参照本指引执行。 第三条本指引所称法律、规则和准则,是指适用于银行业经营活动的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经营规则、自律性组织的行业准则、行为守则和职业操守。 本指引所称合规,是指使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与法律、规则和准则相一致。 本指引所称合规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因没有遵循法律、规则和准则可能遭受法律制裁、监管处罚、重大财务损失和声誉损失的风险。 本指引所称合规管理部门,是指商业银行内部设立的专门负责合规管理职能的部门、团队或岗位。 第四条合规管理是商业银行一项核心的风险管理活动。商业银行应综合考虑合规风险与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和其他风险的关联性,确保各项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的一致性。 第五条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的目标是通过建立健全合规风险管理框架,实现对合规风险的有效识别和管理,促进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确保依法合规经营。第六条商业银行应加强合规文化建设,并将合规文化建设融入企业文化建设全过程。 合规是商业银行所有员工的共同责任,并应从商业银行高层做起。 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应确定合规的基调,确立全员主动合规、合规创造价值等合规理念,在全行推行诚信与正直的职业操守和价值观念,提高全体员工的合规意识,促进商业银行自身合规与外部监管的有效互动。 第七条银监会依法对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实施监管,检查和评价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第二章 合规管理职责 第八条商业银行应建立与其经营范围、组织结构和业务规模相适应的合规风险管理体系。 合规风险管理体系应包括以下基本要素:

银行风险管理措施

银行风险管理措施 关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工作创新的几点看法 商业银行不仅是经营货币的企业,更是管理风险的企业。《商业银行法》规定了商业银行的“效益性、平安性、流淌性”三原则,而这三性都离不开风险管理。从发达国家、地区银行的实践来看,风险管理贯穿于银行工作的全过程,全部工作以防范风险为核心。可见,全面构建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并适时进行创新,既是商业银行改革与进展的重要内容,又是提高质量效益的重要保障。 对于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工作而言,因应面临环境的变化,不断地进行自我调整和工作创新自是其中应有之意。就笔者认为,目前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事前风险防范和预警机制尚未建立。未能充分发挥风险管理部门“气象站”作用。由于管理体系、技术条件和人员素养等方面的缘由,商业银行对于事前风险掌握工作显得较为薄弱,很难将“贷前审查、贷中检查、贷后复查”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第二、风险管理工作较为分散,各个业务部门“各自为政”、分头管理。由于管理体系、机构设置等方面的缘由,风险管理部门并未能总揽全部风险管理工作,对于分散在各个部门的风险管理并未起到检查和督导作用,只能任由各部门独立门户、自成体系。 第三、工作重心主要集中于“转化、清收、核销”上,即资产风险事后的管理上,而在“防范、掌握”等方面——即对资产风险的事前、事中掌握所做的工作甚少。这一方面与当前国家政策所带来的应急事情多有关;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是与现有的风险管理体制的设置有关。 第四、风险管理手段落后。大部分商业银行都没有特地的风险监测和预警系统,对于早期风险的防范上仍是一片空白,尤其对可能产生的欺诈行为更是无能为力,对于客户的监测停仅仅停留在对财务报表的审查上。而在国内目前的信用环境下,若是以虚假的财务报表来打算贷款发放,一俟风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风险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风险 近年来,随着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监管的强化以及商业银行自身改革的深入,内控机制建设受到我国商业银行决策者的普遍重视,某银行也建立了内部控制体系,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某银行在内部控制的实际执行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1)对管理者的控制缺乏有效制约 这是金融发案级别升高的一个重要原因。俗语说“家贼难防”,如发生在某分行信贷科长操纵的3亿元银行承兑汇票诈骗案以及某银行浙江义乌支行客户经理贪污诈骗2000万元信贷资金案,某银行伊春分行某储蓄所主任利用职务之便盗用储户资金,造成经济损失20余万元等。 (2)风险控制系统不够健全 首先,某银行对业务的风险控制更多的还依赖于人为的检查监督,如会计和储蓄业务的稽核、日常的业务检查等。其次,某银行对风险的识别与评估缺乏科学的方法和创新手段。以信贷风险为例,某银行在进行信贷风险评估时定性分析多,定量分析少。 (3)内部控制的监督评价作用有限 某银行虽然按照《内控指引》的要求建立了稽核和审计部门,但实际工作中,稽审部门的职能未能充分发挥,许多制度都是流于形式。首先,有章不循、违规操作屡禁不止。个人银行业务问题在审计发现中反映最多。如储蓄网点违规顶岗、混岗、离岗不退界面、名章混用等现象不断改正,但又不断出现,这些违规行为有29%可能直接或间接形成各类风险案件。其次,管理部门对基层机构的业务检查不到位。一方面,个人银行业务经营管理部门未充分发挥检查监督职能。另一方面,基层机构管理部门的各类检查有时流于形式,不能充分发挥监督职能,对基层检查针对性差,忽视对重要风险点的检查。 会计监管风险 2014 年陶某将市值50万的商铺作抵押,从某银行某分行贷款70万。后来,他又参与民间借贷,利用部分民间借贷资本和70万的银行贷款,购买了黄金60千克,随后他再次向银行贷款了70万,并以这 60千克的黄金作为质押 担保。银行明文规定:在贷款人前期债务未偿还的前提下不能再次为其提供大 额的贷款。原本陶某无法进行第二次贷款,之所以第二次贷款成功是因为银行 26名员工帮了他的忙。按规定银行员工是不允许自己贷款的,于是银行26名 员工分别找人冒名顶替贷款。陶某用60千克黄金为26人做担保,这26人又将自己的贷款转借给陶某,总计70万。 银行内部审计反映的只是少数制度层面的问题,其实还有很多重要问题没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办法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管理原则 (2) 第三章职责与分工 (3) 第四章信用风险的识别和计量 (6) 第五章信用风险的监测和控制 (8) 第六章信用风险的报告 (10) 第七章附则 (10)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建立和健全XXX银行(以下简称本行)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提高信用风险管理水平,有效管理信用风险并降低信用风险损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贷款通则》《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内部评级体系监管指引》以及《XXX银行全面风险管理制度》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总行及分支行所有部门和岗位,用于涉及信用风险的各项业务管理,并由全体人员执行。 第三条本制度相关的名词解释如下: 信用风险:是指债务人或交易对手未能履行合同所规定的义务或信用质量发生变化,影响金融产品价值,从而给本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 信用风险管理:指对信用风险进行主动识别、计量、监测、控制或化解、报告的过程。 损失:指对本行的资产价值、财务状况、声誉、客户或员工造成的不利影响。 第四条信用风险管理的目标是将信用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而获得更高的风险后调整收益: (一)提高资产健全性,以特定的借款人、企业集团、行业、地区、产品等类似的风险特征对信用风险进行分类并管理,防止信用风险向某一方面偏重,把信用风险可能导致的非预期损失控制在适当的水平内。

(二)在可承受的范围内管理因交易对手不履行债务而导致的一定时间内可能发生的预期损失及非预期损失。 第五条本办法管理对象主要是计量信用风险暴露项目,即各项贷款、银行承兑汇票、拆放同业和买入返售资产、存放同业、银行账户债券投资、应收利息、其他应收款、不可撤销承诺及或有负债。 第六条信用风险管理的理念: (一)全面管理。信用风险管理制度覆盖本行涉及信用风险的各项业务和各相关机构; (二)及时调整。信用风险管理与本行面临内外部环境相适应,根据经营战略、理念、外部经济、政治及监管环境变化及时调整和完善; (三)成本与收益匹配。信用风险管理措施与具体业务规模、复杂程度和特点相适应,并在风险管理成本和收益之间寻求合理平衡。 第二章管理原则 第七条建立信用风险管理模式的原则: (一)合法性原则,信用风险管理模式必须合法,不能违背相关法律法规; (二)合规性原则,信用风险管理模式应严格按照监管要求进行建设,同时参照先进银行实践经验; (三)可操作性原则,信用风险管理模式要适应本行目前的实际情况以及人员素质和经济环境; (四)系统性原则,信用风险管理涵盖每个业务岗位,涉及到各

银行全面风险管理政策

宁城农商银行全面风险管理政策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和控制机制,全面提升风险管理能力,有效维护本行的稳健运行和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指引》和《银行业金融机构全面风险管理指引》等法律法规和监管文件,结合本行实际和章程要求,制定本政策。 第二条风险是导致商业银行的资本、价值或收益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通过风险识别机制,定期对所面临的各类风险进行全面识别,并在各类风险中认定主要风险。主要风险是指可能导致重大损失的风险,以及独立评估风险程度不高、但与其他风险相互作用可能导致重大损失的风险。本行面临的主要风险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含信息科技风险、法律风险)、合规风险、流动性风险、集中度风险、声誉风险等。 第三条风险管理是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风险的全过程。全面风险管理是指本行围绕发展战略及风险偏好,建立和完善覆盖所有主要风险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全面、有效地实施风险管理,确保发展战略、经营目标的实现。本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由风险文化和组织、政策、流程、技术管理体系等构成,主要包括以下要素:(一)有效的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监督。(二)适当的风险管理政策、程序和限额。(三)全面、及时地识别、计量、

监测和控制风险。(四)完善的内部控制和有效的监督机制。(五)适当的风险资本分配机制。(六)有效的危机处理机制。本行通过内部资本充足评估程序实现资本要求与风险水平和风险管理能力的密切结合,有效维护本行的稳健运行和持续发展,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 第四条本行全面风险管理原则(一)风险管理创造价值原则。全面风险管理目标应与发展战略目标一致,风险管理应平衡风险与收益,确保银行业务健康发展,实现股东价值的最大化。(二)独立性原则。清晰界定业务部门和风险管理部门的职责和报告路线,并确保风险管理部门的独立性。(三)全面性原则。风险管理覆盖银行整体及各产品、各业务条线、各业务环节,覆盖所有的部门和岗位,对每一类风险都有效地管理。(四)全员参与原则。建立全员参与的风险文化和配套机制,董事会、高级管理层及所属全体经营管理人员都应按照其工作职责参与风险管理工作,承担相应风险管理职责。(五)匹配性原则。确保资本水平与承担的风险相匹配、收益与承担的风险相匹配,资产规模与风险管理能力相匹配,在适度风险水平下开展经营活动。(六)审慎性原则。严格遵守审慎经营规则。(七)有效融合原则。在确保风险管理相对独立的基础上,使风险管理更加贴近市场和业务,促进风险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充分合作,共谋发展、共担风险。 第五条全面风险管理目标。本行建立和完善与发展战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