铀锕系元素在流变复合锆石中的富集机制及其应用
锆石微区原位同位素和微量元素测定的新进展

锆石微区原位同位素和微量元素测定的新进展郭碧莹;赵志强;孔华;张强【摘要】文章简述了二次离子探针质谱(SIMS)、激光剥蚀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和激光剥蚀多接受等离子体质谱(LA-MC-ICP-MS)等3种锆石微区原位同位素和微量元素测定方法的原理和优缺点;针对U-Pb定年、铪同位素、锂同位素、多种元素的同时测定,以及仪器改进、测试方法创新、标样研发等方面的新进展进行了评述.【期刊名称】《地质找矿论丛》【年(卷),期】2014(029)003【总页数】4页(P424-427)【关键词】锆石微区原位;U-Pb定年;铪同位素;锂同位素【作者】郭碧莹;赵志强;孔华;张强【作者单位】中南大学有色金属成矿预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长沙410083;中南大学有色金属成矿预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长沙410083;中南大学有色金属成矿预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长沙410083;中南大学有色金属成矿预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长沙41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97.30 引言锆石是自然界中常见的具有高度稳定性的副矿物,普遍存在于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中,其记录了最为完整的地质演化信息[1-2]。
对锆石进行微区原位U-Pb年龄、铪同位素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组成等的测定,可以从中提取这些地质演化信息,揭示岩石的形成年龄、成因和演化过程。
1 锆石微区原位测定的常用方法目前,国内外常用于锆石同位素微区原位分析的测试方法主要有:二次离子探针质谱(SIMS)、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和激光剥蚀多接受等离子体质谱(LA-MC-ICP-MS)。
1.1 二次离子探针质谱二次离子探针质谱(SIMS)是原位微区分析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方法,其原理是通过高能一次离子轰击样品靶产生的二次离子,对样品的同位素组成进行分析[3],包括SHRIMP和CAMECA两种仪器。
赣东南大富足成铀岩体锆石U-Pb定年和构造背景与含矿性

2012年6月June2012岩 矿 测 试ROCKANDMINERALANALYSISVol.31,No.3518~524收稿日期:2011-12-18;接受日期:2012-03-29基金项目:中国地质大调查项目“南岭地区岩浆岩成矿专属性研究”(1212011120989);“我国重要矿产和区域成矿规律研究”课题(1212010633903);国家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南岭成矿带地壳岩浆系统结构探测实验”(SinoProbe0301);“南岭于都—赣县矿集区立体探测技术与深部成矿预测示范”课题(201011048)作者简介:黄凡,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区域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研究。
E mail:hfhymn@163.com。
文章编号:02545357(2012)03051807赣东南大富足成铀岩体锆石U-Pb定年和构造背景与含矿性黄 凡,侯可军,陈郑辉,陈振宇,赵 正(国土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037)摘要:大富足花岗岩体位于江西和福建的交界处,与铀成矿关系密切。
通过激光剥蚀-多接收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MC-ICPMS)锆石U-Pb定年技术对大富足岩体进行了精确的年龄测定,获得岩体的中粗粒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中细粒含斑黑云母花岗岩年龄分别为(233.4±1.6)Ma(MSWD=0.30,n=13)和(233.1±1.6)Ma(MSWD=0.48,n=12),表明岩体形成于华南印支期花岗质岩浆活动第一阶段末期。
大富足岩体属高钾钙碱性系列,具有相对低含量的SiO2和较高含量的Al2O3及ACNK值(1.12~1.36),并富含黑云母、白云母等富铝矿物,显示大富足岩体为典型的强过铝质S型花岗岩,暗示其形成于同碰撞挤压背景,是富含泥质成分变质沉积岩的部分熔融的结果。
岩体具有较高的U、Th含量,独立晶质铀矿物和活动铀浸出率,暗示大富足岩体具有良好的铀成矿潜力。
裂变产物和锕系元素的回收利用

流程概述:在普雷克斯流程处理之前辐照核燃料预先溶解
于硝酸,然后将溶解液调节到所需的酸浓度、铀浓度并使 钚处于四价状态。分离过程在多级逆流萃取设备(如混合 澄清槽、萃取柱)中进行。首先是含铀、钚、裂变产物的 料液在第一个萃取设备中与TBP接触,铀和钚被TBP萃取, 而大部分裂变产物则留于水溶液中,从而实现铀、钚与裂变 产物的初级分离;在下一个萃取设备中用稀硝酸反萃取铀、 钚。这样经过一次萃取和反萃取的操作过程,称为一个萃 取循环。经过第一萃取循环得到的铀、钚溶液经过适当的 处理(如蒸浓,调节硝酸和铀的浓度,并使钚重新处于四价 状态)后进行第二次铀、钚萃取,以进一步与残留的裂变 产物分离,再用还原剂溶液反萃取钚以实现铀、钚分离,然 后用稀硝酸反萃取铀。这时所得到的铀、钚产品纯度往往 还达不到要求,因此需要进行第三个萃取循环以提高纯度。 以上所述仅是普雷克斯流程的一种类型,还有其他类型。 例如在第一萃取循环中就进行铀、钚分离;用其他方法代 替第三萃取循环(如用硅胶吸附法纯化铀,用阴离子交换 法纯化钚);或经两个萃取循环后铀、钚产品纯度已满足 要求,就不需第三个萃取循环了。
化学原理:磷酸三丁酯
(TBP)对铀、钚和裂变产物 的萃取能力的差别是普雷克斯流程的化学分离基础。 由于TBP对铀(在过程中以UO卂 形式存在)和钚(Pu4+) 具有比对裂变产物(重要的有十余种)更大的萃取能 力(图1),通过多级萃取可使铀、钚和裂变产物相分离。 又由于TBP对三价钚(Pu3+)萃取能力很小,利用这一性 质可以分离铀、钚。在普雷克斯流程中,含有还原剂 (如氨基磺酸亚铁)的水溶液与萃取有铀、钚的TBP接触, 钚还原成三价转入水溶液,与留在TBP中的铀分离。 TBP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闪点高,挥发性小,与水 仅稍微混溶,在很强的辐照场下发生部分分解,分解 产物磷酸二丁酯和磷酸一丁酯可用碱溶液洗除,因此 它容易再生使用,适用于核燃料后处理。但 TBP的密 度与水相近,粘度较大,需要加入稀释剂以降低密度 和粘度。含有12~14个碳的饱和烃可以用作稀释剂, 最佳的稀释剂是正十二烷,实用的是含烯烃和芳烃少 的高级煤油。
功能树脂吸附分离锕系元素的研究进展

矿 冶
Vo1 . 3 6 NO . 3
Au g. 2 0 l 7
U R AN I U M MI NI N G A N D M ET A I LU RGY
功 能 树 脂 吸 附分 离锕 系元 素 的研 究 进展
刘 大 前 , 刘 峙嵘 , 蔡 之 望
高、 生 产成 本较 低 和 易 分 离 等优 点 备 受 世 界 各 国 研 究人 员 的关 注 。功能树 脂 因与 金属 离子 作用方
收 稿 日期 :2 0 1 7 0 3 — 0 3
苯树 脂 。研 究 结 果 表 明 : 在 2 5℃, p H 一 3时 ,
基 金 项 目 :国家 自然 科 学 基金 资 助 项 目( 1 1 3 7 5 0 4 3 ) ; 江 西 省 科 技 支 撑 计 划 项 目( 2 0 1 5 1 B B G7 0 0 1 1 ) ; 省 部 共 建 核 资 源 与环 境 国 家 重 点 实 验 室 培 育 基 地 自主 基 金 项 目( Z 1 5 0 4 ) 第一作者简介 : 刘 大前( 1 9 9 1 一) , 男, 安徽蚌 埠人 , 硕 士研 究 生 , 主 要 研 究 方 向为 放 射 性 元 素 的分 离 与 富 集 。 通信作者简介 : 刘 峙嵘( 1 9 6 9 一) , 男, 江 西吉安人 , 教授 , 主 要 研 究 方 向为 核 环 境 放 射 化 学 。
螯 合 树脂 因配 位官 能 团不 同可 分 为氧 、 氮、 磷 和硫 等配 位螯 合树 脂 。离 子 交换树 脂 主要分 为氢 型和
氯型 , 螯合 树脂 中 , 含 氧原 子 配 位 官能 团有 一OH
锕系元素

高等无机化学专题报告1.锕系元素概论2.锕系元素的制取和分离3.锕系元素金属的制备4.锕系元素重要化合物的制备5.锕系元素的应用组员:***彭淳容张美红锕系元素1.锕系元素概论人们把原子序数自89号锕起至103号铹等的15个元素统称为“锕系元素”(Actinide elements),它们都具有放射性。
其中位于铀后面的元素,即93号镎及其后的共11个元素,可另称为“超铀元素”(Transuranium elements),或“铀后元素”。
1871年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Д.Менделеев)发表的元素周期表中,他把92号元素铀作为最重要的元素排在最后一位,在它前后均留有若干空格,留待新元素来填补。
到1940年,通过人工核反应合成了93号元素镎,尔后陆续发现了后面的几种元素。
直到1961年103号元素铹的发现,锕系所有元素被最终确定。
应该指出,对锕系元素的研究,需要有现代化的巨型设备(高中子通量反应堆、大型重离子加速器等)以及先进的科学技术(微量快速的分离分析技术)作为基础。
如果没有综合物理、化学、电子学等知识及电子计算机的应用,显然是无法进行研究的。
锕系元素的研究与原子能工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当今除了人们所熟悉的铀、钍和钚已大量用作核反应堆的燃料外,诸如238Pu,244Cm和252Cf这些核素,从空间技术、气象学、生物学直至医学方面,都有着实际的和潜在的应用价值。
1.1 锕系理论的提出早在1926年就有人预测,在周期表的第七周期中,存在着一个类似于镧系元素的系列,但这个假设在发现超铀元素之前没有得到广泛的承认。
到了1945年,G.T.Seaborg提出,锕及其后的元素组成一个各原子内的5f电子层被依次填满的系列,第一个5f电子从镤开始填入;正好和镧系元素中各原子的4f电子层被逐渐填满的情形相似。
图1 元素周期表图1示出了锕系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如果不是这样排的话,那么镎(Np)和钚(Pu)就要分别排在ⅦB族的铼(Re)和第Ⅷ族的锇(Os)的下面,但是镎与铼或钚与锇之间在化学性质方面没有多少相似之处,如此排法不能反映客观实际。
赣南部分岩体的锆石铀-铅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及其对成岩成矿机制的再认识

赣南部分岩体的锆石铀-铅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及其对成岩成矿机制的再认识王登红;秦燕;陈振宇;侯可军【期刊名称】《岩矿测试》【年(卷),期】2012(031)004【摘要】赣南岩浆岩分布广泛,有的岩体成岩时代明确,有的则存在争议.利用激光多接收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MC-ICPMS)技术测定了田新、路迳、水头、白鹅、高山角、韩坊、杨村、湖南洞、珠兰埠、淋洋、大富足、油山、吉埠黄沙、阳埠和万田等岩体的U-Pb年龄,表明这些岩体不全是燕山期形成的,即使是燕山期的田新、路迳、水头、白鹅、韩坊、杨村等岩体中也存在有更早期的锆石,大部分岩体经历了6~10 Ma的结晶成岩历史.通过与以往K-Ar、Rb-Sr等时线方法的初步对比,指出赣南地区花岗岩虽然在同位素年龄数据上以侏罗纪为多,但印支期的岩体面积不小,前寒武纪和加里东期的信息也不断增多,说明赣南花岗岩型地壳的演化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相当一部分岩体不是单一成岩期形成的,而是多期次多阶段形成的.加里东期的岩体以往不被注意,认为与钨矿关系不密切,但可以成为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的成矿母岩.【总页数】6页(P699-704)【作者】王登红;秦燕;陈振宇;侯可军【作者单位】国土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37;国土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37;国土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37;国土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3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97.3;P612【相关文献】1.南岭东段淋洋岩体的锆石铀-铅定年及其构造和成矿意义 [J], 孙艳;李建康;陈振宇;陈郑辉;侯可军;赵正2.赣南燕山期水头岩体的锆石铀-铅年代学研究及其含矿性评价 [J], 于扬;陈振宇;陈郑辉;侯可军;赵正;许建祥;张家菁;曾载淋3.赣南吉埠黄沙岩体的锆石铀-铅年代学研究及其地质意义 [J], 郑国栋;李建康;陈振宇;陈郑辉;侯可军;赵芝4.赣南张天堂地区岩体型钨矿晚侏罗世成岩成矿的同位素年代学证据 [J], 丰成友;丰耀东;许建祥;曾载淋;佘宏全;张德全;屈文俊;杜安道5.内蒙古孟恩陶勒盖岩体的成岩时代——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J], 张明;付俊彧;肖剑伟;李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钍铀比值在判别铀成矿环境中的应用研究以粤北书楼丘铀矿床为例

thorium - uranium ratio in identifying uranium metallogenic environment:An example of the Shulouqiu ura ̄
FTh / U 分别判断粤北书楼丘花岗岩地区浅部和深
( 陈振宇和王登红ꎬ2014 ) ꎻ 付锦等 (2013 ) 、 徐 浩 等
(2011) 分别从水系沉积物、航空伽玛能谱等方面研
究 Th / U 与铀富集区的关系ꎬ指出钍铀比低值区是
判断铀富集区的重要标志ꎻ而国外学者则利用航空
伽玛能谱 Th / U 比值恢复不同岩石中的古铀含量推
断区域铀成矿潜力及示踪铀的活化、迁移、富集路
498420635@ qq. comꎮ
[ 通讯作者] 叶松鑫( 1983 年 - ) ꎬ男ꎬ 工程师ꎬ2007 年毕业于 成都理工大学ꎬ 获 理 学 学 士ꎬ 长 期 从 事 铀 资 源 预 测 与 研 究 工 作ꎮ E ̄mail:
125382647@ qq. comꎮ
37
2020 年
地质与勘探
铀矿找矿方法ꎬ能直接测量地表裸露基岩或土壤中
第 56 卷 第 1 期
2020 年 1 月
Vol. 56 No. 1
Januaryꎬ2020
地质与勘探
GEOLOGY AND EXPLORATION
doi:10. 12134 / j. dzykt. 2020. 01. 004
钍铀比值在判别铀成矿环境中的应用研究
—以粤北书楼丘铀矿床为例
从乏燃料中分离锕系元素的研究进展

Abstract:Thisreviewsummarisesthemethodscurrentlytoextractradioactiveactinideelementsfrom so lutionsofspentnuclearfuel.Thisseparationofactinidesreducesthehazardsassociatedwithspentnuclear fuel,suchasitsradiotoxicity,volumeandtheamountoftimerequiredforits’radioactivitytoreturnnatu rallyoccurringlevels.Separationofactinidesfrom environmentalwatersystemsisalsobrieflydiscussed. Theactinideelementstypicallyfoundinspentnuclearfuelincludeuranium,plutonium andminoracti nides(americium,neptunium,andcurium).Separationmethodsforuranium andplutonium arereasona blywellestablished.Ontheotherhandseparationofminoractinidesfrom lanthanidefissionproductalso presentinspentnuclearfuelisanongoingchallengeandanareaofactiveresearch.Finally,somesolid adsorptionmaterialsthatselectivelyremoveactinideswillbeintroduced. Keywords:actinides;nuclear;separation;solventextraction;adsorptio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铀锕系元素在流变复合锆石中的富集机制及其应用
铀锕系元素在流变复合锆石中的富集机制及其应用
引言:
铀锕系元素(包括铀、镎、钚等)在地球表层中相对稀少,但它们却对环境和人类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研究铀锕系元素的富集机制及其应用,对于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人们发现铀锕系元素在流变复合锆石中有较高的富集程度,这种富集机制的研究有助于揭示地球内部物质循环过程的规律,并且可以应用于核能资源开发和环境污染治理等方面。
一、铀锕系元素在流变复合锆石中的富集机制
铀锕系元素在流变复合锆石中的富集机制主要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
1. 热液活动:铀锕系元素主要通过热液活动被富集到流变复合锆石中。
热液作为地壳中常见的一种流体,具有溶解和迁移元素的能力。
研究表明,铀锕系元素在热液中以溶液和离子态的形式存在,当热液通过岩石缝隙时,会与已经形成的流变复合锆石发生反应,并重新结晶,使得其中的铀锕系元素得到富集。
2. 脱水作用:流变复合锆石主要形成于岩浆和热液的交互作用过程中。
在这个过程中,岩浆和热液会带走岩石中的水分,使岩石中的铀锕系元素得到富集。
实验证明,岩浆和热液中的水分含量与铀锕系元素在流变复合锆石中的富集程度呈正相关关
系。
3. 岩石类型:不同类型的岩石对铀锕系元素的富集有着不同的影响。
例如,富含铝和钠的火山岩对铀锕系元素具有较高的亲和力,有利于元素的富集;而富含镁和钙的侵入岩则会抑制铀锕系元素的富集。
二、铀锕系元素在流变复合锆石中的应用
1. 核能资源开发:铀是目前主要的核燃料资源之一,而镎和钚等铀锕系元素在核裂变反应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流变复合锆石中富集的铀锕系元素可以作为核能资源的重要来源,通过提取和加工这些元素,可以获得丰富的核燃料和核材料。
2. 环境污染治理:铀锕系元素在地球表层物质循环中的富集与环境污染密切相关。
研究表明,一些工业和矿产活动会导致铀锕系元素的释放和积累,对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潜在的威胁。
通过对流变复合锆石中铀锕系元素富集机制的研究,可以揭示这些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并为环境污染治理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3. 地质学研究:流变复合锆石作为一种常见的岩石矿物,在地质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研究其中富集的铀锕系元素,可以揭示岩石的成因和演化过程,重建地壳运动和地质活动的历史,进而推断岩石所处的热液和岩浆环境的特征和演化程度。
结论:
铀锕系元素在流变复合锆石中的富集机制主要受到热液活动、脱水作用和岩石类型等因素的影响。
研究这些机制有助于揭示地球内部物质循环过程的规律,并且可以应用于核能资源开发和环境污染治理等方面。
通过提取和加工流变复合锆石中富集的铀锕系元素,可以获得丰富的核燃料和核材料,同时也可以为环境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流变复合锆石中铀锕系元素的研究还可以为地质学研究提供重要的数据源和依据。
综上所述,铀锕系元素在流变复合锆石中的富集机制以及其应用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和应用价值。
三、铀锕系元素在流变复合锆石中的富集机制的研究方法和进展
铀锕系元素在流变复合锆石中的富集机制的研究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进行:
1. 矿物学观察:通过对流变复合锆石中铀锕系元素富集程度的矿物学观察,可以获得元素分布的信息。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技术,可以观察到流变复合锆石的颗粒形貌和内部结构,从而判断富集的铀锕系元素是以溶液形式还是以颗粒形式存在。
2. 元素地球化学分析:通过对流变复合锆石中铀锕系元素的地球化学分析,可以获得元素含量、组成和形态的信息。
常用的分析技术包括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同位素质谱(TIMS)等。
通过对元素含量的分析,可以判断铀锕系元素在流变复合锆石中的富集程度;通过对元素形态的分析,可以判断元素是以离子还是以颗粒形式存在。
3. 实验模拟和模型计算:通过实验模拟和模型计算,可以模拟铀锕系元素在流变复合锆石中的富集过程。
实验模拟通常使用高温高压实验来模拟深部岩浆和热液的条件,通过控制实验参数(如温度、压力、组成等),可以模拟铀锕系元素在流体和岩石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
模型计算通常使用各类热力学和运移模型,通过计算模拟元素分配系数和迁移速率,来揭示铀锕系元素在流变复合锆石中的富集机制。
铀锕系元素在流变复合锆石中的富集机制的研究已取得了一些进展。
研究表明,铀锕系元素在热液中主要以溶液和离子态的形式存在,当热液通过岩石缝隙时,会与已经形成的流变复合锆石发生反应,并重新结晶,使得其中的铀锕系元素得到富集。
实验模拟和模型计算结果表明,热液的温度、压力和成分对铀锕系元素的富集有着重要影响,高温高压和富含铝和钠的热液有利于元素的富集。
此外,研究也发现,流变复合锆石中铀锕系元素的富集程度与岩石类型和脱水作用密切相关。
富含铝和钠的火山岩对铀锕系元素具有较高的亲和力,有利于元素的富集;而富含镁和钙的侵入岩则会抑制铀锕系元素的富集。
此外,脱水作用可以使岩石中的水分含量降低,从而有利于铀锕系元素的富集。
四、铀锕系元素在流变复合锆石中富集机制的应用
铀锕系元素在流变复合锆石中的富集机制不仅对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1. 核能资源开发:铀是目前主要的核燃料资源之一,而镎和钚等铀锕系元素在核裂变反应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流变复合锆石中富集的铀锕系元素可以作为核能资源的重要来源。
通过提取和加工这些元素,可以获得丰富的核燃料和核材料。
2. 环境污染治理:铀锕系元素在地球表层物质循环中的富集与环境污染密切相关。
研究表明,一些工业和矿产活动会导致铀锕系元素的释放和积累,对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潜在的威胁。
通过对流变复合锆石中铀锕系元素富集机制的研究,可以揭示这些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并为环境污染治理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3. 地质学研究:流变复合锆石作为一种常见的岩石矿物,在地质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研究其中富集的铀锕系元素,可以揭示岩石的成因和演化过程,重建地壳运动和地质活动的历史,进而推断岩石所处的热液和岩浆环境的特征和演化程度。
总结:
铀锕系元素在流变复合锆石中的富集机制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矿物学观察、元素地球化学分析、实验模拟和模型计算等。
通过这些方法的应用,已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揭示了铀锕系元素在流变复合锆石中的富集机制。
这些研究不仅对科学研究有重要意义,还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如核能资源开发、环境污染治理和地质学研究等方面。
未来的研究还可以进一步探索
富集机制的细节和影响因素,以及在不同地质环境中的变化规律,从而更好地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