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两篇同步习题含答案(供参考)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7课《短文两篇 》同步练习(含答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7课《短文两篇 》同步练习(含答案)

年级下册语文第 17 课《短文两篇》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1.找出各组中注音有错的一项,将选项填在括号内()。

A.陋室(lòu)B.德馨(xīng)C.调素琴(tiáo)2.下列语句中加线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可爱者甚蕃(多)B.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应当)C.不蔓不枝(长枝)D.亭亭净植(种植)3.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4.下列对文章内容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表现了作者希望为国效力、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出了环境的清幽雅致。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写出了作者生活情趣的高雅。

D.文章举诸葛庐、子云亭的例子,是为了说明“陋室”不陋的道理。

5.文学常识填空。

(1)《陋室铭》选自,作者是(朝代)著名诗人。

(2)《爱莲说》选自卷三,作者,是时期著名的家。

著有等。

6.课文理解填空。

(1)《陋室铭》紧紧扣住“”立意,以“”一句统领全篇,表达出陋室主人的节操和的情怀。

(2)《陋室铭》开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运用的方法,将名山、灵水与“陋室”相提并论,强调陋室具有“名”“灵”的性质。

“”一句为全文之“睛”。

(3)《陋室铭》作者紧扣“惟吾德馨”对居室从、、三方面来描写,突出作者的美德。

7.根据《爱莲说》课文理解填空。

(1)作者从、风度气质、等方面描写莲花的超凡脱俗,赋予莲君子般的美好品格。

“”比喻君子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但又不以孤高自许。

(2)作者将菊、牡丹、莲一一拟人,分别说它们是、、的化身,并借此再次表明自己不慕富贵、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和高尚品德的生活态度。

(3)这篇短文,采用衬托的写法,用菊和牡丹作和,含蓄而深刻地表达了文章主旨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短文二篇》同步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短文二篇》同步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短文二篇》同步练习(含答案)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短文二篇》同步练习《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一、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夕日欲tuí()沉鳞jìng()跃yù()其奇者藻()荇()交横怀民亦未寝()遂()至承天寺盖竹柏()影也相与步于中tíng()2.解释下列加点词。

(1)五色交辉:_________(2)四时俱备:(3)晓雾将歇:_________(4)解衣欲睡:(5)盖竹柏影也:___(6)念无与为乐者:(7)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8)水中藻、荇交横:3.解释下列多义词。

(1)与①相与步于中庭:___②未复有能与其奇者:(2)交①水中藻、荇交横:___②两岸石壁,五色交辉: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实是欲界之仙都。

(3)庭下如积水空明。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二、课内阅读【一】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5.解释加点词:(1)答谢中书书___ (2)五色交辉(3)四时俱备。

___ (4)晓雾将歇(5)夕日欲颓6.“沉鳞竞跃"的“跃”意思是_______,“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一句中的其指代的内容是_______。

7.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8.“猿鸟乱鸣”一句中的“乱"字用得好,它写出了“鸣”的状态,写出了晨景的热烈欢跃的气氛,“沉鳞竞跃"一句中的“竞”字用得也好,你能说一说好在哪里?【二】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八上语文《短文二篇》同步练习(含答案)

八上语文《短文二篇》同步练习(含答案)

11 短文二篇【经典永流传】闷歌行十二首(其十二)[宋]杨万里风力掀天浪打头,只须一笑不须愁。

近看两日远三月,气力穷时会自休。

【锦书】【微赏】纵使风大浪高,也不要慌,少则两天,多则三月,风力减弱后,浪头自会平静下来。

表达了诗人乐观豁达的心境。

一课一赏·豁达夯基厚积致远1.正字音(1)夕日欲颓(tuí)(2)未复有能与(yù)其奇者(3)水中藻(zǎo)、荇(xìnɡ)交横2.晓词义(1)五色交辉交: 交相(2)五色交辉辉: 名词用作动词,辉映(3)四时俱备四时: 四季(4)晓雾将歇歇: 消散(5)夕日欲颓欲: 将要(6)夕日欲颓颓: 形容词用作动词,坠落(7)沉鳞竞跃竞: 争相,争着(8)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 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9)念无与为乐者念: 考虑,想到(10)怀民亦未寝寝: 睡觉(11)相与步于中庭相与: 共同,一起(12)相与步于中庭步: 名词用作动词,散步(13)相与步于中庭于: 在(14)庭下如积水空明空明: 形容水的澄澈(15)盖竹柏影也盖: 大概是(16)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 只是3.写句意(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译文: 夕阳快要落山了,水中潜游的鱼争相跃出水面。

(2)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省略句)译文: 想到没有人与我共同游乐,于是来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3)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倒装句)译文: 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院子里散步。

4.默名句(1) 山川之美, 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 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 四时俱备。

(2) 晓雾将歇, 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3) 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5.记常识(1)陶弘景,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人。

南朝齐梁(朝代)时思想家。

(2)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13《短文两篇》同步练习(附答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13《短文两篇》同步练习(附答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13《短文两篇》同步练习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晕眩.(xuàn)枉.然(wǎng)脑髓.(suí)煞.有介事(shà)B.窠.巢(kē)菜畦.(qí)宿.儒(sù)棱.角分明(lèng)C.抽噎.(yē)霎.时(shà)踉跄.(qiàng)哄.堂大笑(hōng)D.坍.塌(tān)高邈.(miǎo)秕.谷(bí)噤.若寒蝉(jīn)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烦躁宛娫鸦雀无声豁然开朗B.肤浅屏障目不暇接囊莹映雪C.松弛旁骛五彩斑澜通宵达旦D.诀窍恻隐味同嚼蜡莫衷一是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我们大可不必自惭形秽....,充盈的精神生活远比富裕的物质生活可贵得多。

B.我们把欧洲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

C.在灾后的营救行动中,涌现出了一大批临危不惧、断章取义....的英雄模范。

D.只有终生恪守青年时代的信念,矢志不移,孜孜以求....,才是真正的青春光彩。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中学生写作文,要细心观察各种事物,要有真情,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B.本次段考成绩的好坏取决于能否刻苦学习。

C.在日常工作中,党员干部应该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传统。

D.在百家宴上,9班的教室里摆放着品种丰富、味道鲜美的一桌饭菜。

5.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谈读书》一文的作者培根是法国17世纪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著有《随笔》《新工具》等。

B.《谈读书》一文是篇随笔,向我们阐述了读书的正确目的和方法,同时还阐述了读书的功用。

C.《不求甚解》一文的作者是当代作家马南邨,他原名邓拓,著有作品集《燕山夜话》。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短文两篇》同步习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短文两篇》同步习题(含答案)

《陋室铭》同步练习◆基础题1. 给下面的加着重号的字注音。

德馨( ) 案牍( )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标两处)无丝竹之乱耳3.解释下列加着重号的词语。

(1)有仙则名名:__________(2)有龙则灵灵:__________(3)斯是陋室斯:__________(4)惟吾德馨馨:__________(5)谈笑有鸿儒鸿:__________(6)可以调素琴调:__________(7)无案牍之劳形形:__________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4)何陋之有?5.根据提示填空。

(1)《陋室铭》作者是() (朝代)的(),有“诗豪”之称。

“铭”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指刻在器物上用来()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2)《陋室铭》中运用比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陋室”环境雅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文章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能力题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A.惟吾德馨(惟:只)B.无案牍之劳形(劳:使……劳累)C.不蔓不枝(枝:长枝茎)D.亭亭净植(植:种植)【解析】D项,“植”,竖立。

7.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B.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C.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解析】A项,正确的划分应为“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8.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B)A.无丝竹之乱耳B.谈笑有鸿儒C.不蔓不枝D.香远益清【解析】A项,“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乱。

C项,“蔓”,名词作动词,生藤蔓。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短文两篇》同步练习(附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短文两篇》同步练习(附答案)

16 短文两篇1.找出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将序号填在括号内。

(1)A.案牍.(dú)B.德馨.(xīng) C.调.素琴(tiáo)()(2)A.淤.泥(yū) B.甚蕃.(pān) C.西蜀.(shǔ)()(3)A.苔.痕(tāi) B.鸿儒.(rú) C.亵.玩(xiè)(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无丝竹之.乱耳A.何陋之.有 B.无案牍之.劳形C.以我酌油知之. D.水陆草木之.花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谈笑有鸿.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无案牍..之劳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往来无白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无丝竹之乱.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有仙则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可爱者甚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晋陶渊明独.爱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濯.清涟而不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宜.乎众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用“/”为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短文两篇》同步练习 (含答案)2022——2023学年初中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下

《短文两篇》同步练习 (含答案)2022——2023学年初中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下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短文两篇》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荫.庇(yìn)怪诞.(dàn)诘.责(jié)锲.而不舍(qì)B. 伎俩.(liǎ)执拗.(niù)拮挶.(jū)叱吒.风云(chà)C. 遒劲.(jìng)阴霾.(mái)孱.弱(chán)咬文嚼.字(jiáo)D. 殷.红(yān)狡黠.(xiá)媲.美(bì)锋芒毕露.(lù)2. 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孜孜不倦馨竹难书相得益彰附庸风雅B. 断章取义娇揉造作形销骨立如雷贯耳C. 佝偻提携取义成仁千钧之力朝朝暮暮D. 置之不理锐不可当信手拈来战战兢兢3. 下列句子加横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写文章的最高境界是妙手偶得、自然天成,吹毛求疵、咬文嚼字什么的,又有何意义呢?B. 专家指出,日常体验式活动更能潜滋暗长地影响学生,锻炼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

C. 刘老师对待同学和颜悦色,同学们遇到什么问题都愿意向他请教。

D. 为了这一着,面对技术封锁,多少人殚精竭虑,青丝变白发;多少人顽强攻关,累倒在试验场。

4.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好的批评家的文字是______的,他们往往不在语言上______。

就像金圣叹点评《西厢记》一样,评到佳处,直接来一“妙”字,并不用一大通道理论说妙在何处,可是我们便感觉此是妙处了。

无需多言,读者此时已经______。

A. 咬文嚼字心领神会平易近人B. 平易近人咬文嚼字心领神会C. 咬文嚼字平易近人心领神会D. 平易近人心领神会咬文嚼字5. 给下面句子排序,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①一定要好读书,这才有起码的发言权。

②因为不读书就不了解什么知识,不喜欢读也就不能用心去了解书中的道理。

③如果根本不读书或者不喜欢读书,那么,无论说什么求甚解或不求甚解就都毫无意义了。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7课《短文两篇》同步练习及答案.docx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7课《短文两篇》同步练习及答案.docx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7课《短文两篇》同步练习及答案.docx第 27 课《短文两篇》同步练习【课文导读】这两篇短文,《答谢中书书》是作者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文章宛如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又像一首流动的山水诗,语言精练而生动。

阅读本文要由景入情,去体验作者与自然相融洽的生命愉悦,领会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态趣。

《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的一篇小品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

文章仅84 字,却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语言凝练,含蓄深沉,精美传神。

【学习重点】1.能正确流畅的美读全文,在读的过程中把握文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从优美的语言中欣赏文中所描绘的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纯净美好,并想象课文景象。

3.背诵全文,并积累优美的写景词句。

【学法指导】这两篇山水游记应该运用诵读学习法。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景色优美,语言精美,描写生动;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月夜静谧,语言朴素,诗情画意。

在朗读时,读准字音,读通文句,读出节奏、韵律、情调,在诵读中仔细品味文章的语言,深入作品意境,获得美的享受。

这两篇短文作者不同、题材不同、语言风格也不同。

在学习中可对比欣赏两篇写景短文的画面,品味不同的语言风格,体会不同的思想感情。

同时要结合自己脑海中对这类美景的积累,充分发挥想象力,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对这些景物的感受,从中也学一点山水游记的写法。

【训练提升】一、基础巩固1. 下列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 夕日欲颓(t ú)B..沉鳞竞跃(j ìng)C. 藻荇交横(xìng)D. 何处无松柏(bǎi)...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拼音写词语,然后有感情地朗读。

水之韵,既风姿绰约,妩媚动人,又刚烈pi āo h àn(),不惧一切;既温文尔雅,彬彬有礼,又落拓不羁,极具个性;既沉稳含蓄,静若处女,又气宇xu ān áng(),满腔豪情;既婉约如诗,豪放如词,严厉起来又如一篇气势恢宏的战斗檄文,,3.根据课文内容,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词,并在横线上解释该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析】
1.

2.
A并非矛盾。
3.

4.

5.
(1)略
(2)略
(3)略
(4)略
(5)略
(6)略
6.
(1)略
(2)略
(3)略
(4)略
7.
(1)略
(2)略
8.

8.
依照提示仿写句子。
合上书页,静静躺在床上,我不由思绪万千。是啊,人的生命是那样短暂而宝贵,我无法增加它的长度,但我能够尽力增加它的宽度。在人一辈子的旅程中,我要做勇敢的攀登者,用脚步丈量每一座山峰;我要做无畏的航行者,用双桨征服每一处险滩;我要做,。
9.
请从课文当选择让你体会最深的句子或词语,写下你独特的感悟。
A. 麦尔先生在黑板上写完“法兰西万岁”后,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最后一课》
B.着父亲艰巨地过铁道时的背影,我的眼泪专门快地流了下来。《背影》
C.我 向藤野 先生辞别时,他的脸色有些悲伤,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藤野先生》
D.时近初冬,店里没有一个顾客,我靠着火,合了眼坐着。《孔乙己》
(6) 文中对一个“停止”的描述,抒写了音 乐 教师对生命的感悟。生活中必然有一句歌词或一段旋律也曾深深地感动过你,请把你的感受描述出来。(60字之内)
《短文两篇》同步习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分)1.下面句源自中成语运用准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 桂林的山水黄山的松,真是巧夺天工。
B. 同窗们常常向教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提倡。
C. 谈起电脑、互联网,那个小孩竟然说得井井有条,左右逢源,使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
D. 想不到旧日的“浪子”今天却成了英雄,这就不能不令人另眼相看。
④一丝不苟
4.
chán蝉鸣
chán 禅师
liǎn 收敛
jiàn 刀剑
shù 宽恕
nù 愤怒
wēi 微笑
huī 国徽
5.
【小题1】
寡言少语,一般朴实,有较高的音乐欣赏水平。(意同即可)
【小题2】
饱含着屈辱、忍耐和孤独,又酝酿着愤怒和抗争
【小题3】含义:贝多芬的音乐能让人汲取到精神的力量,令人获取悲壮美与幸福感,使一般的人能够超出平常的自己,取得提升。
(2)例如:中秋节:海上升明月,天涯共现在。
(句子通顺,紧扣节日特点,立意上能体观传统文化即可。)
12.
(1)不设统一答案。例:望而却(止)步、望而却步、目瞪口呆、狮子大开口等。(若是不是成语或俗语,只要符合主题,即可。)
(2)答题要点:某些公园景点,任意提高门票价钱,恍如门前的狮子张开血盆大口,使游客望而却步。
D. 《贝壳》一文从贝类死去而贝壳长存取得启发,引发了作者对生命意义的试探,表达了作者想要“留下一些令人珍爱.令人惊叹的东西”的美好愿望.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分)
3. 依照以下的说明,在括号里填写出自本课的成语或短语。
①收拢,合拢。 ( )
②持续喧闹,是人厌烦。 ( )
③卑贱微小,地位低下。 ( )
“听!恍如险恶叵测的命运在敲门,那种混乱与恐惧就要扼住咱们的咽喉。停止的运用恍如黎明前的黑暗。大师伸出手,抓住了黑夜的幽灵,把它从深渊中驱逐出来。这种拼搏愈演愈烈,越升越高……”他紧握的双拳渐渐张开,变成向上托着的手掌,语调也变得舒缓起来,“太阳终于升了起来,凯旋的歌声响了起来,所有的昏暗、所有的忧郁在最后欢呼的急流之前都消失得无影无踪。”
③朋友说:明白吗?它等了17年,才等到一个夏天。就只有那个夏天,它从泥土中出来,从幼虫成长过来。等秋风一吹,它的生命就完结了。
④17年埋在泥中,出来就活一个夏天,什么缘故呢?
⑤朋友说:那本来的生活历程确实是如此。它为了生命延续,必需好好活着。哪管是90年,90天,都只是要好好地活过。
⑥哦!那是蝉的生命意义!
即便是最低微的人,在贝多芬的音乐中,也能仿佛英雄!
(选自《扬子晚报》,有改动)
注:①[停止]那个地址指乐曲演奏中的停顿。
(1) 文中的音乐教师是一名什么样的教师?阅读全文,归纳回答。
(2) 在《音乐巨人贝多芬》中,贝多芬对他的客人说:“听我内心的音乐!”本文的音乐教师从《命运》第一乐章的“停止”入耳出了贝多芬内心如何的音乐?(用本文中的语句回答)
⑤请让我也能留下一些令人珍爱、令人惊叹的东西来吧。
⑥在千年以后,或许会有人对我留下的痕迹反复观看,反复把玩,而且会忍不住轻轻地叹息:“这是一颗如何固执又如何简单的心啊!”
(1) 联系上下文,在(乙)文中A、B、C三处依次应填入的词语是:
A、B、C、
(2) (甲)文第⑥段划线的字“那”指什么?
(3) 试从内容和写法方面比较(甲)、(乙)两篇文章的异同。
①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②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③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④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①②
③④
(2)为唤起人们对传统节日的重视与热情,请你为其中一个传统节日创设一句令人动心的广告语。(限20字之内)
______________
6.
(甲)蝉
①今年,蝉鸣得早。杜鹃花还没零落,就听见断续的蝉声了。近月来,窗外蝉更知知不休,使事忙的人听了很烦。
②一天,在树下拾得一只病蝉,透明的翅收敛了,身躯微微哆嗦,没有声响。它确实是曾知知不休地在树上过日子的小东西。那么小,却那么响,竟响彻一个夏天!曾如此问:何须聒聒?那只只是是一个夏天算了!
(4) 如何看待生老病死,如何对待短暂的生命?如何让自己的生命成心义?请结合个人经历或联系名人事例谈谈你的明白得。
四、语言表达(本大题共6小题,共分)
7.
体味下面的句子的含义。
(1) “斜阳里,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
(2) “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到的情形做得更精致、更认真、加倍地一丝不苟呢?”
作用:点明题意,揭露主旨。(意同即可)
【小题4】
A以“骤然”写动作之快,以“抓握成拳”写力量之大,以“一
络白发披到额前”写兴奋的外表,写出了音乐教师在聆听音乐时的兴奋情绪。或:通过动作描述、肖像描述,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音乐教师在聆听音乐时的兴奋情绪。(意同即可)
B句通过肖像描述,形象生动地刻画了音乐教师沉醉在音乐中的情形,突出了他对学生精神的感染。或:以景写人,以午后的阳光映衬着老人的白发,突出他不同寻常的形象;以“向导”的比喻揭露他对学生的庞大阻碍。(意同即可)
一天下午,他为咱们讲解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命运》第一乐章时,在最初的几个强音事后,他说:“同窗们请注意!请注意!”(A)他的双手骤然在空中抓握成拳,一络白发披到额前。这时,我听到一段十分短暂明晰的停止①。他说,这停止是智者的沉默,是伟大的沉默。尽管它稍纵即逝,但其中饱含着屈辱、忍耐和孤独,又酝酿着愤怒和抗争。所谓 “现在无声胜有声”,沉默有时具有比喧嚣更壮大的暴发力。
⑦斜阳里,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
(乙)贝壳
①在海边,我捡起了一枚小小的贝壳。
②贝壳很小,却超级坚硬和精致。回旋的花纹中间有着色泽或深或浅的小点。若是认真观看的话,在每一个小点周围又有着自我一圈的复杂图样。怪不得古时候的 人采纳贝壳来做钱币!在我手内心躺着的实在是一件艺术品,是舍不得拿去和他人互换的宝贝啊!
节日名:
广告语:。
12.
观看下面一幅漫画,按要求答题。
(1)用一个成语或俗语为漫画拟一个能反映作品主题的题目(不超过6字)。
(2)用简要的语言介绍这幅漫画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短文两篇》同步习题
【答案】
1. D 2. A
3.
①收敛
②聒聒
③低微
2.
对两篇短文明白得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
A. 《蝉》中写到蝉的叫声令人“很烦”“聒聒”,后面又说“那是蝉的生命意义”,这是前后矛盾的.
B. 《蝉》这篇短文通过写蝉“17年埋在泥中”与蝉“活一个夏天”的对照,突出了蝉的生命意义.
C. 《贝壳》通过写前人采纳贝壳来做钱币,表现了人们对贝壳的珍视,突出了贝壳精致的特点.
【小题5】
D
【小题6】
能在描述中运用必然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对音乐的感受即可。
6.
【小题1】
精致、认真、一丝不苟
【小题2】
不管活多久,都要好好地度日。
【小题3】
同:内容上都试图揭露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写法上都运用了对照的方式,都有简练而生动的描述。
异:内容上《蝉》揭露了生命“要好好活着”的主题,强调了生命的价值,而《贝壳》揭露了“要活得出色,要为后世留下有价值的东西”的主题。写法上,《蝉》要紧采纳先抑后扬的手法,并借朋友之口揭露主题;《贝壳》要紧运用对照的手法来揭露主题。《蝉》行文写到蝉为止,主题表达比较含蓄;《贝壳》联系了作者自己的人一辈子,主题表达更为直接。
③在海边捡起这一枚贝壳的时候,里面曾经居住过的小小柔软的肉体早已死去,在阳光、砂粒和海浪的淘洗之下,贝壳中生命所留下来的痕迹已经完全消失了。可是,为了如此一个短暂和细小的生命,为了如此一个脆弱和低微的生命,上苍给它制作出来的居所却有多A、多B、何等地C啊!
④比起贝壳里的生命来,我在这世间能停留的时刻和空间是不是更长和更多一点儿呢?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到的情形做得更精致、更认真、加倍地一丝不苟呢?
【小题4】
生命短暂,绝不孤负生命,绝不让它从我手中白白流失,不论以后的命运如何,遇福遇祸,或喜或忧,我都情愿为它奋斗,勇敢地活下去,应该让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穷的价值,使咱们活得更为光荣有力。
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