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2017年第16课 短文两篇同步练习题AB卷(含解析)
【最新版】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诫子书》一课一练同步练习(含答案)

【最新版】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诫子书》一课一练同步练习一、积累运用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1)夫君子之行.()(2)年.与时驰()2.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夫/君子/之行B.静/以修身,俭/以养德C.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D.年/与时驰,意/与日去3.用课文原句填空。
(1)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当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
(2)《诫子书》全文的中心论点是“,”。
(3)《诫子书》中能表现“躁”的危害的句子是“”。
4.根据例句,在仿句中填空。
例句:行对卧,听对看,昼永对春闲。
手辣对心酸,虎踞对龙蟠。
仿句:朝对,暑对,淡雨对轻烟。
郊寒对,酒圣对诗仙。
5.综合性学习。
学校将举办以“传承书圣文化,培养审美情趣”为主题的“校园文化节”。
请你结合下列材料,写一段150字左右的宣传语,以激发全校师生参与活动的激情。
【材料一】书法是中国传统艺术之一,是民族文化的瑰宝。
研习、欣赏书法,可以增强书写的美感,增进对中国民族文化的了解和热爱,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
【材料二】王羲之,东晋书法家,被称为“书圣”。
他的书法为历代学书者所崇尚,影响极大。
他的《兰亭集序》帖是我国古代书法艺术最灿烂的瑰宝,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材料三】王羲之的书法刚健而娟秀,朴素而精巧,直率而蕴藉,飘逸而端庄。
今天人们所看到的王羲之书法大多是后人摹写、勾填的,或者从石刻上拓下来的。
【材料四】“校园文化节”期间将开展“书法知识讲座”“‘王羲之杯’书法大赛”“师生书法作品展”“墨香笔会”等一系列活动。
1/ 5。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6 《短文两篇》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6 《短文两篇》课后习题参考答案思考探究一、朗读课文,说说这两篇文章在语言风格上有什么不同。
参考答案:两篇文章都是骈散结合。
《陋室铭》以骈句为主,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和谐;《爱莲说》以散句为主,句式长短相间,错落有致,富于变化。
二、《陋室铭》结尾引用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深意?与同学交流一下,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应该如何看待作者所说的“惟吾德馨”?参考答案:《陋室铭》的主旨是从孔子“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这句话生发而来的,作者以此结束全文,既巧妙地照应了开头“惟吾德馨”,又显得立意高远。
“惟吾德馨”是古人淡泊名利、修身养性的最高境界,是古人对道德情操的最高追求。
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不应该忽略美好的品行,要努力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
三、《爱莲说》称莲为“花之君子”,根据课文内容,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具备哪些美好品质。
和同学讨论一下,如何理解“出淤泥而不染”的人生境界?参考答案:【示例】君子品质:庄重、质朴、洁身自好、不慕名利。
“出淤泥而不染”寓意从污浊的环境中走出来,却能保持纯真的品质而不沾染坏习气。
周敦颐的这句话寓示了人生的一种境界。
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应该始终保持这种操守,即使身处污浊的环境,依然能保持已身。
积累拓展四、背诵并默写这两篇短文。
点拨:先熟读,再背诵。
朗读课文时,要注意节奏。
默写时,字体要工整,并注意易错字。
五、“之”有时充当代词;有时相当于助词“的”;有时用于标明前置宾语;有时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辨析下列句子中的“之”字各属于哪种用法。
1.何陋之.有?2.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4.友人惭,下车引之.。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参考答案:1.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2.助词,的。
3.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4.代词,指陈元方。
5.代词,指学问和事业。
短文两篇同步习题含答案(供参考)

1.
略
2.
A并非矛盾。
3.
略
4.
略
5.
(1)略
(2)略
(3)略
(4)略
(5)略
(6)略
6.
(1)略
(2)略
(3)略
(4)略
7.
(1)略
(2)略
8.
略
8.
依照提示仿写句子。
合上书页,静静躺在床上,我不由思绪万千。是啊,人的生命是那样短暂而宝贵,我无法增加它的长度,但我能够尽力增加它的宽度。在人一辈子的旅程中,我要做勇敢的攀登者,用脚步丈量每一座山峰;我要做无畏的航行者,用双桨征服每一处险滩;我要做,。
9.
请从课文当选择让你体会最深的句子或词语,写下你独特的感悟。
A. 麦尔先生在黑板上写完“法兰西万岁”后,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最后一课》
B.着父亲艰巨地过铁道时的背影,我的眼泪专门快地流了下来。《背影》
C.我 向藤野 先生辞别时,他的脸色有些悲伤,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藤野先生》
D.时近初冬,店里没有一个顾客,我靠着火,合了眼坐着。《孔乙己》
(6) 文中对一个“停止”的描述,抒写了音 乐 教师对生命的感悟。生活中必然有一句歌词或一段旋律也曾深深地感动过你,请把你的感受描述出来。(60字之内)
《短文两篇》同步习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分)1.下面句源自中成语运用准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 桂林的山水黄山的松,真是巧夺天工。
B. 同窗们常常向教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提倡。
C. 谈起电脑、互联网,那个小孩竟然说得井井有条,左右逢源,使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
D. 想不到旧日的“浪子”今天却成了英雄,这就不能不令人另眼相看。
七年级下册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练习题(含答案)

七年级下册16 短文两篇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B.苔痕上.阶绿C.不蔓.不枝.,香远益清D.菊之爱,陶后鲜有闻.2.下列各项中和“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何陋之.有B.水陆草木之.花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D.康肃笑而遣之.3.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水/不在深,有龙/则灵B.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C.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4.填空。
(1)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句子是:。
(2)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
(3)高度概括莲的品质的句子是:。
5.古诗词中有不少写菊花、莲花的句子,请各写出完整的两句。
写菊花:,。
写莲花:,。
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2)濯清涟而不妖.( )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8.“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9.《爱莲说》这篇散文,在做人方面给了我们哪些启示?(二)类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第16课《诫子书》同步练习-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5课诫子书练习题(含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淡泊.(bó) 险躁.(zào) B.致.远(zhì) 枯.落(kū)C.淫.慢(yíng) 穷庐.(lú) D.励.精(lì) 治.性(zhì)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非淡薄无以明志B.非宁静无以至远C.淫慢则不能厉精D.险躁则不能治性3.下列朗读停顿位置和理由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理由:突出静与俭的意义。
B.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理由:“年”和“意”是陈述的对象。
C.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理由:强调否定的意思。
D.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理由:突出前后的因果关系。
4.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
(1)夫君子之行________________(2)俭以养德________________(3)非宁静无以致远________________(4)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__________(5)险躁则不能治性________________(6)多不接世________________5.翻译下列句子。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6课《短文两篇—爱莲说》对比阅读专项训练练习(含答案)

《爱莲说》对比阅读一、(甲)燎沉香,消溽暑。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
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周邦彦——《苏幕遮》(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周敦颐——《爱莲说》(丙)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
芙蕖则不然: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
有风既作飘飖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
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徂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
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李渔——《芙蕖》8.解释⑴侵晓窥檐语⑵可爱者甚蕃.⑶芙蕖则不然.⑷自夏徂秋临近拂晓⑵多⑶这样⑷往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而”字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D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濯清涟而不妖 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D.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10.(乙)段以莲象征君子美德,下列叙述莲与君子特质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B )A.出淤泥而不染:君子洁身自爱,不同流合污。
B.不蔓不枝:君子不随便说他人短处,以免横生枝节。
C.香远益清:君子德行芬芳,可以远播各地。
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君子人格高洁令人景仰,不受人狎利用。
11.翻译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我则唯独喜爱莲花从污泥中生长出来却不被沾染污秽。
⑵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
这对于花来说是(它)的分内之事,对于人来说就是应当得到的享受了。
12.(甲)词是写作者见到荷塘景象,而生出思念故乡的情感。
(乙)段借对莲花形状的叙写,阐述了作者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
【七】人教版新版七年级下册语文16《短文两篇》练习及答案

16《短文两篇》练习学校姓名座位号(一)《陋室铭》一、解释文中加点词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往来无白丁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二、翻译下列句子(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5)孔子云:何陋之有?三、回答问题1、《陋室铭》的主旨句是2、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描写陋室的?3、《陋室铭》描写陋室环境和居室主人的生活情景,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趣和节操?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5、文中结尾引用孔子话的作用是什么?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答题。
(共8分)(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二)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选自《论语》)注:○1回:即颜回,孔子的弟子。
○2不堪:无法忍受。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
(2分)(1)有仙则名.:(2)惟吾德馨..:2.翻译句子(2分)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3.用《陋室铭》中的句子填空。
(1分)“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二句,极琴心(寄托心意的琴声)之妙境;“胜固欣然,败亦可喜”二句,极手谈(下围棋)之妙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句,极交友之妙境。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短文两篇》同步练习与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短文两篇》同步练习与答案一、基础精练1.给加点的字注音。
淤.泥( ) 濯.( ) 案牍.( )亵.玩( ) 鲜.有闻(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有仙则名.( )(2)惟吾德馨.( )(3)往来无白丁..( )(4)无案牍..之劳形( )(5)濯清涟而不妖.( )(6)不可亵玩..( )(7)宜.乎众矣( )(8)亭亭..净植( )3.下列句子中,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4.下列语句中的“之”与“菊之爱,陶后鲜有闻”一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无丝竹之乱耳B.而两狼之并驱如故C.何陋之有D.禽兽之变诈几何哉5.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斯是陋室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B.无案牍之劳形送杜少府之任蜀州C.有龙则灵学而不思则罔D.可以调素琴徐喷以烟6.选出加点词用法不同的一项( )A.有仙则名B.不蔓不枝C.苔痕上阶绿D.无丝竹之乱耳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表现了作者希望为国效力、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出了环境的清幽雅致。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写出了作者生活情趣的高雅。
D.文章举诸葛庐、子云亭的例子,是为了说明“陋室”不陋的道理。
二、考试链接(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8.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灵( )(2)鸿儒( )(3)调( )(4)劳形(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2016版)同步练习AB卷
第16课短文两篇
A卷基础篇
1.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语。
(1)可以调.素琴( )
(2)无丝竹
..之乱耳( )
(3)香远益.清( )
(4)亭亭净植.( )
(5)陶后鲜.有闻( )
(6)宜.乎众矣( )
答案:(1)调弄(2)弦、管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3)更加(4)竖立(5)少(6)应当
2.下列句子中的“之”与其他三项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水陆草木之花
B.莲,花之君子者也
C.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D.无案牍之劳形
【解析】选D。
该项中的“之”没有实在意义,取消句子独立性。
其他三项中的“之”都是结构助词,的。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2)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可以靠近玩弄啊。
4.下列句子中,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C.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D.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解析】选B。
B项的正确停顿为: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B卷提升篇
5.阅读《陋室铭》,完成(1)~(3)题。
(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①谈笑有鸿.儒______ ②有仙则名.____
答案:①大②出名,有名
(2)任选下面一句翻译。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②苔痕长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
(3)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可以调素琴”与“无丝竹之乱耳”是前后矛盾的。
B.本文以陋室为喻,将作者的志向和情操写得比较含蓄,这种写法叫作“托物言志”。
C.这篇铭文的韵脚是“inɡ”。
D.“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从交往角度来写“陋室不陋”的。
【解析】选A。
不矛盾,二者指代不同。
“无丝竹之乱耳”的“丝竹”指的是城市嘈杂缭乱的宫廷富贵人家的丝竹,“调素琴”指的是自己兴趣所在的音乐。
6.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爱莲说(详见课文)
习惯说
[清]刘蓉
蓉少时,读书养晦堂①之西偏一室。
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
室有洼,径尺,浸淫②日广。
每履.之,足苦踬③焉。
既久而遂安之。
一日,父来室中,语.之,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命童子取土平之。
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
地坦然,则既平矣。
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
噫!习之中人④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则反窒焉而不宁。
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注】①养晦堂:刘蓉居室名。
②浸淫:渐渐扩展。
③踬:跌绊。
④习之中人:习惯在人身上一旦形成。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益:增加
B.菊之爱,陶后鲜.有闻鲜:少
C.每履.之,足苦踬焉履:踩
D.父来室中,语.之语:告诉
【解析】选A。
“益”的意思是“更加”。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我唯独喜爱莲花出于淤泥而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
②(父亲)看到屋里的坑洼笑着对我说:“你连一间屋子都不能治理,凭借
什么治理国家呢?”
(3)用“/”给《习惯说》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限标两处,不含句末)
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
答案: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
【方法指导】
文言节奏划分口诀
节奏划分有诀窍,划一划二不划三。
主谓动宾要停顿,谓补之间照样分。
遇上关联想一想,总领词后慢步走。
古二今一要慎重,名词状语须打住。
省略成分断没错,提示停顿理当然。
专有名词分清楚,节奏划分顾全貌。
下面详细解说这一口诀,以便于大家灵活运用。
(1)节奏划分有诀窍,划一划二不划三。
“划一划二不划三”意思是说在一句文言句子中,停顿一二次是常事,停顿三次或三次以上就很少了,即使要停顿三次或三次以上,做题时,也可以省去可划可不划的地方。
(2)主谓动宾要停顿,谓补之间照样分。
通常情况下,文言句子的结构与现代汉语的句子结构相似,都是由主语、谓语、宾语、补语等成分构成,朗读时主谓之间、动宾之间、中心词与补语之间要停顿。
(3)遇上关联想一想,总领词后慢步走。
遇上表示假设、转折等连词,如“若”“而”“然则”等,或表示总结性的词语,如“故”“是故”等,或句首发语词,如“盖”“夫”等,往往在这些词语的后面要停顿。
(4)古二今一要慎重,名词状语须打住。
连在一起的两个单音节词,朗读时要分开读;名词活用作状语的这个“活用词”之前要停顿。
(5)省略成分断没错,提示停顿理当然。
古代汉语常有省略句式,在省略之处停顿保准没错,有些语气词用在句子中,表示提示或舒缓语气,在这个词的后面停顿合情合理。
(6)专有名词分清楚,节奏划分顾全貌。
古代汉语有很多表示人名、地名、年号名、官职名等的词语,我们要加以分辨,在这些专有名词的中间是不能停顿的。
这里只总结出了朗读停顿节奏划分的一些基本方法,但是仅凭这些方法还远远不够,更为重要的是要整体感知全文,多读、多品、多悟,理解文言句子的含意。
如果在这样的基础上,再加上掌握的基本技巧,划分节奏定能顺利过关。
(4)《爱莲说》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作者在文中表达的“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习惯说》通过一件小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这个道理是:_____________。
答案: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附《习惯说》【译文】
我年少时,在养晦堂西侧一间屋子里读书。
(我)低下头就读书,遇到不懂的地方就仰头思索,想不出答案,便在屋内踱来踱去。
这屋有处坑洼,直径一尺,渐渐侵蚀扩展。
每次经过,我总要被绊一下。
时间一长也习惯了,再走那里就同走平地一样安稳。
一天,父亲来到屋子里,找我谈话看到屋里的坑洼笑着对我说:“你连一间屋子都不能治理,凭借什么治理国家呢?”随后叫仆童将坑洼填平。
父亲走后,我读书思索问题又在屋里踱起步来,走到原来坑洼处,心里一惊,感觉地面突然凸起一块;低头看,地面却是平平坦坦。
我别扭地走了许多天才渐渐习惯起来。
唉!习惯对人的影响,是非常厉害的啊!脚踏在平地上,便不能适应坑洼;时间久了,洼地就仿佛平了;以至把长久以来的坑填平,恢复原来的状态,却认为是阻碍而不能适应。
因此君子求学,贵在慎重地对待开始阶段的习惯养成。
不用注册,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