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短文两篇(爱莲说)》同步练习(含答案)
第17课《短文两篇——爱莲说》同步练习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统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爱莲说》专项训练爱莲说—周敦颐训练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字词的意思:2.词类活用:②香远益清:;3.翻译下列句子:(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4.周敦颐以“莲”为托物言志的对象,表现了作者这样的生活态度?答:“莲”表现了作者不与世同流合污、庄重、质朴、正直的生活态度。
5.文中以莲为歌颂对象,并多次用菊和牡丹就来衬托。
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文中以菊的隐逸、牡丹的富贵衬托莲的种种美德,以孤傲清高的赏菊者和追逐名利的牡丹者衬托爱莲的作者。
通过衬托,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6.本文称莲为“花之君子”,根据文章内容,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具备哪些美好品质?答:作者心目中的君子,既不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也不像世人那样趋炎附势、阿谀奉承,而是能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
即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应该是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不哗众取宠,也不炫耀自己,他洁身自好、质朴、端庄、纯正端庄、品格高尚,因而声名远播,被人敬重。
7.如何理解“出淤泥而不染”的人生境界?答:“出淤泥而不染”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的品质。
周敦颐的这句话是一种人生观、价值观的诠释,是人生的一种境界。
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应该始终保持这种操守,即使经历污秽,依然能保持己身,无论风风雨雨,都能纯洁如初。
8.读了本文你有什么启发?答:许多人爱牡丹,追逐名利,周敦颐则只爱莲花,独守心中的那片净土。
2020—2021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17课《短文两篇》阅读训练含答案

(2020年安徽)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咏菊白居易一夜新霜著①瓦轻,芭蕉新折败荷②倾。
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③初开晓更清。
[注]①著:附着。
②荷:也称作蒲。
③金粟:金粟一般的花蕊,这里指荷花。
13.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晋陶渊明独爱菊独________(2)濯清涟而不妖妖________(3)宜乎众矣宜________(4)金粟初开晓更清初________14.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15.《爱莲说》中,菊是______的象征;《咏菊》中,菊有______的特点。
(用原文词语填空)(2分)16.《爱莲说》《咏菊》对莲(荷)的情感有什么不同:其原因是什么?(6分)答案:[三](16分))13.(4分)(1)只(2)(过分)艳丽(3)应当(4)开始,刚刚(每小题1分)14.(4分)(1)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2)(莲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
(每小题2分)15.(2分)隐逸(者)耐寒(每空1分)16.(6分)情感:《爱莲说》喜爱(赞美)莲,《咏菊》不喜爱(鄙弃)荷。
原因:《爱莲说》中,莲具有坚贞高洁、正直不阿的品格;《咏菊》中,荷不耐寒,缺乏坚忍无畏的品格。
(“情感”2分;“原因”4分。
意思对即可。
回答“原因”时,从写法、主旨等角度解说,言之成理也可)《爱莲说》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吉林省长春市中考题)二、阅读(45分)(一)3.阅读下面的课内文盲文,完成问题。
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短文两篇》同步练习试题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短文两篇》同步练习试题XXX《短文两篇》过关测试(一)《陋室铭》阅读训练【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乙】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XXX,回也!”(选自《论语》)1回:即XXX,XXX的弟子。
○2不堪:无法忍受。
注:○1.“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____。
____或_____。
___的文字,后来演变成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词(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4)谈笑有鸿儒...(5)往来无白丁(6)无丝竹之乱耳....(7)无案牍之劳形...3、“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之”字与下列各句加点的“之”字用法不异的一项为哪一项(。
)A.水陆草木之花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C.石青糁之.4.按要求填空,并翻译所填补的句子。
(1)本文开首用类譬喻法归纳综合全文主旨的句子是:译文:(2)描写环境清幽宁静的句子是:译文:(3)全文画龙点睛的句子是:译文: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个句子的言外之意是什么?6、作者引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的典故是为了说明()A.本人和XXX、XXX一样都居住在陋室中。
B.自己的陋室可以和XXX、XXX齐名。
C.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D.表明作者怀念XXX、XXX。
7.作者在本文结尾援用XXX的话“何陋之有”有甚么寄义?8.从全文内容看,作者从几个方面来表现其怎样的生活情趣?9、读【乙】用【甲】中的句子填空。
“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二句,极琴心(寄托心意的琴声)之妙境;“胜固欣然,败亦可喜”二句,极手谈(下围棋)之妙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句,极交友之妙境。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短文两篇》同步习题(含答案)

《陋室铭》同步练习◆基础题1. 给下面的加着重号的字注音。
德馨( ) 案牍( )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标两处)无丝竹之乱耳3.解释下列加着重号的词语。
(1)有仙则名名:__________(2)有龙则灵灵:__________(3)斯是陋室斯:__________(4)惟吾德馨馨:__________(5)谈笑有鸿儒鸿:__________(6)可以调素琴调:__________(7)无案牍之劳形形:__________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4)何陋之有?5.根据提示填空。
(1)《陋室铭》作者是() (朝代)的(),有“诗豪”之称。
“铭”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指刻在器物上用来()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2)《陋室铭》中运用比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陋室”环境雅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文章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能力题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A.惟吾德馨(惟:只)B.无案牍之劳形(劳:使……劳累)C.不蔓不枝(枝:长枝茎)D.亭亭净植(植:种植)【解析】D项,“植”,竖立。
7.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B.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C.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解析】A项,正确的划分应为“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8.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B)A.无丝竹之乱耳B.谈笑有鸿儒C.不蔓不枝D.香远益清【解析】A项,“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乱。
C项,“蔓”,名词作动词,生藤蔓。
第17课《短文两篇——爱莲说》同步练习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爱莲说》过关练习一、文学常识:周敦颐,著名哲学家。
字茂叔,道州人。
晚年在庐山莲花峰下建濂溪书堂讲学,世称“”。
他是宋代的创始人,对宋明的哲学思想有很大影响。
著有《太极图说》《通书》。
二、词语解释:1.爱莲说.说:2.水陆草木之.花:3.可.爱者.甚蕃.可:者:甚:蕃:4.独.爱菊:5.自.李唐来自:李唐:6.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予:独:之:淤泥:而:染:7.濯.清涟.而不妖.濯:涟:妖:8.中通.外直.通:直:9.不蔓.不枝.蔓:枝:10.香远益.清益:11.亭亭净植.亭亭:植:1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可:亵:玩: 焉:13.予谓.菊:14.隐逸者:指。
15.君子:指。
16.噫:17.鲜.有闻.鲜:闻:19.同予者何人:20.宜乎众矣宜乎:宜:众:三、句子翻译: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译:2.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译:3.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译:4.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译:四、文意理解:1.作者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既然各种各样的花都很可爱,为什么作者独独只喜爱莲花呢?从课文中找出作者喜爱莲花的原因。
2.理解填空。
①第①段中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语句是,。
描写莲花正直的语句是,。
②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
③短文以莲为写作对象,写菊、牡丹的目的是。
④作者把莲比做君子,君子是品德高尚的人。
⑤“淤泥”和“清涟”写出了莲花的。
⑥“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写出了莲花的。
⑦“香远益清”写出了莲花的。
⑧“亭亭净植”写出了莲花的。
⑨“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写出了莲花的。
3.本文题目是《爱莲说》意在表达对莲的喜爱,但除了写莲花外,还提到了菊和牡丹,这对写莲有何作用?4.陶渊明“独爱菊”,周敦颐“独爱莲”,表现了他们处世态度有何异同?相同点:不同点:5.文中作者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把“莲花”比喻“君子”不求富贵名利,安贫乐道,在污浊的环境中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的高尚品格。
七年级下语文《短文两篇》同步练习试卷含答案

七年级下语文《短文两篇》同步练习试卷1.找出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将序号填在括号内。
(1)A.案牍.(dú) B.德馨.(xīng)C.调.素琴(tiáo)()(2)A.淤.泥(yū) B.甚蕃.(pān) C.西蜀.(shǔ)()(3)A.苔.痕(tāi) B.鸿儒.(rú) C.亵.玩(xiè)(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无丝竹之.乱耳A.何陋之.有 B.无案牍之.劳形C.以我酌油知之. D.水陆草木之.花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谈笑有鸿.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无案牍..之劳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往来无白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无丝竹之乱.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有仙则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可爱者甚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晋陶渊明独.爱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濯.清涟而不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宜.乎众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用“/”为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1)无丝竹之乱耳(划一处)(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划两处)5.根据提示用课文原句填空。
(1)香远益清,亭亭净植,____________________。
(2)苔痕上阶绿,________________。
(3)《爱莲说》一文中,作者从生长环境的角度赞美莲品质高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基础练习】1.加点字的注音都正确的是( )A.谈笑有鸿儒(rú) 无案牍之劳形(dú)B.花之隐逸者也(yì) 惟吾德馨(xīng)C.可爱者甚蕃(fān) 苔痕上阶绿(tái)D.菊之爱,陶后鲜有闻(xiān)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xiè) 。
2.下列与课文不一致的是( )A.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B.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C.菊花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D.台痕上阶绿,草色人帘青3.下面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多)B.菊之爱,陶后鲜有闻(新鲜的,滋味美好的)C.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D.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有学问的人)4.下面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是( )例句:莲,花之君子者也。
A.水陆草木之花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孔子云:“何陋之有?”D.无丝竹之乱耳5.填空。
(1) 《爱莲说》中的“说”是一种的古代文体。
大多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作者的感想。
(2)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的。
(3) 《爱莲说》的作者是。
他是北宋的家。
著有《》《》等。
(4) 《陋室铭》的作者是,他是代的文学家。
【综合练习】一、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1.解释下列词语:①德馨②鸿儒2.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A.白色的琴宝贵的书B.朴素的琴镀金的书C.经常使用的琴金黄色的经书D.不加装饰的琴指佛经3.下列词语中能概括本文大意的一个是( )A.陋室B.德馨C.鸿儒D.何陋之有4.把“苔痕上阶绿,草色人帘青”译成现代汉语。
《短文两篇》练习题及答案

《短文两篇》练习题及答案一、夯基达标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3)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之”通常有以下五种用法,指出下列各句中“之”的用法。
A.助词,“的”B.代词C.动词,“往,到”D.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E.宾语前置的标志(1)孔子云:何陋之有?()(2)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3)无案牍之劳形。
()(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5)莲之爱,同予者何人?()3.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晋/陶渊明/独爱菊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D.山不/在高,有仙/则名4.揣摩作者的精妙构思,完成下面的填空题。
(1)《陋室铭》处处紧扣“”一句来写。
开头以类比发端,用、喻陋室,自然引出正题:颂扬陋室。
中间从、、三个方面来写“陋室”不陋。
最后奇峰突起,列举三位古人的事例来证明“陋室”不陋。
(2)《爱莲说》以为线索,以和作为莲的正衬和反衬,借花喻人,表达了作者对争名夺利者的厌恶,对完美道德者的礼赞。
5.理解填空。
(1)《陋室铭》中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
(2)《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
(3)《爱莲说》中表明莲具有高雅、庄重气质的句子是:。
二、课内品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9题。
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可爱者甚蕃.()(2)濯.清涟而不妖()(3)不蔓不枝.()(4)陶后鲜.有闻()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短文两篇(爱莲说)》同步练习(含答案)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濯清涟/而不妖B.可爱者/甚蕃
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同予者/何人
2.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无案牍
..之劳形(指官府文书) 有仙则名.(出名,有名)
B.有龙则灵.(灵气) 往来无白丁
..(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
C.孔子云.(说) 惟吾德馨.(香气)
D.斯.是陋室(这) 阅金经
..(金色的书)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陋室铭》表现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爱莲说》表现作者洁身自好的高贵品质。
B.《陋室铭》《爱莲说》两文都是托物言志的名篇,文字优美,意味深远。
C.“铭”和“说”都是古代文体,“铭”侧重于议论,“说”侧重于叙事。
D.《陋室铭》句式整齐,对仗工整;《爱莲说》语言精练,骈散相间。
4.根据《爱莲说》课文理解填空。
(1)作者从、风度气质、等方面描写莲花的超凡脱俗,赋予莲君子般的美好品格。
“”比喻君子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但又不以孤高自许。
(2)作者将菊、牡丹、莲一一拟人,分别说它们是、、的化身,并借此再次表明自己不慕富贵、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和高尚品德的生活态度。
(3)这篇短文,采用衬托的写法,用菊和牡丹作和,含蓄而深刻地表达了文章主旨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5.课文理解填空。
(1)《陋室铭》紧紧扣住“”立意,以“”一句统领全篇,表达出陋室主人的节操和的情怀。
(2)《陋室铭》开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运用的方法,将名山、灵水与“陋室”相提并论,强调陋室具有“名”“灵”的性质。
“”一句为全文之“睛”。
(3)《陋室铭》作者紧扣“惟吾德馨”对居室从、、
三方面来描写,突出作者的美德。
6.吟诵古典诗歌,脑海中会呈现诗中所描绘的画面,即“诗中有画”。
请从下面描写荷花的诗句中任选一句,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把它描绘成一幅美丽的画卷。
要求:①紧扣诗句;②语言表达简明、生动;③运用一种修辞;④50字左右。
(1)十里荷花带月看,花和月色一般般。
(杨公远《月下看白莲》)
(2)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王昌龄《采莲曲》)
二、阅读与理解
(一)课内阅读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
有龙则灵。
斯是陷室,惟吾德馨。
苗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上面两文的作者分别是唐代的(人名)和宋代的(人名)。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谈笑有鸿儒
..②可以调.素琴
③可爱者甚蕃.④陶后鲜.有闻
(3)《陋室铭》中从哪三个方面来描写陋室的?请概括回答。
(4)《爱莲说》是一篇赞美莲的文章,为什么还要提到菊和牡丹呢?
(5)两篇短文都采用了哪种相同的写法手法?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志趣?
(二)课外阅读
何陋轩记
[明]王守仁
昔孔子欲居九夷,人以为陋。
孔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守仁以罪谪龙场,龙场古夷蔡①之外。
人皆以予自上国②往,将陋其地,弗能居也;而予处之旬月,安而乐之。
夷之人其好言恶詈③,直情率遂。
始予至,无室以止,居于丛棘之间,则郁④也;迁于东峰,就石穴而居之,又阴以湿。
予尝圃于丛棘之右,民相与伐木阁之材,就其地为轩以居予。
予因而翳之以桧竹,莳⑤之以卉药,琴编图史,学士之来游者,亦稍稍而集。
于是人之及吾轩者,若观于通都焉,而予亦忘予之居夷也。
因名之曰“何陋”,以信⑥孔子之言。
嗟夫!今夷之俗,崇巫而事鬼,渎礼而任情,然此无损于其质也。
诚有君子而居焉,其化之也盖易。
而予非其人也,记之以俟来者。
(选自《王文成公全书》,有删节)
【注】①蔡:周代古国。
②上国:国都。
③詈:骂。
④郁:阴滞。
⑤莳:栽种。
⑥信:伸张。
(1)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共两处)
就其地为轩以居予
(2)请写出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思。
①人以为陋②于是人之及吾轩者
③因名之曰“何陋”④记之以俟来者
(3)请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而予处之旬月,安而乐之。
(4)阅读全文,请概述作者写《何陋轩记》的目的。
(5)阅读刘禹锡的《陋室铭》中的文字,结合上文内容,说说两文是如何体现“陋室不陋”的。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C 2.A 3.C
4.(1)生长环境;体形香气;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隐逸者;富贵者;君子
(3)正衬;反衬
5.(1)陋室不陋;惟吾德馨;高洁傲岸;安贫乐道
(2)类比;惟吾德馨
(3)环境;往来人物;室中生活
6.(1)看那月光下的十里荷塘,绿波荡漾,一朵朵月色一般明净的荷花,宛如星星般在碧波中一闪一闪。
(2)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片片荷叶中,仿佛只有一种颜色,分不清楚,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人花难辨。
二、阅读与理解
(一)课内阅读(1)刘禹锅;周敦颐
(2)博学的人;调弄;多;少
(3)自然环境的幽雅、交往人物的儒雅、日常生活情趣的高雅。
(4)用菊和牡丹来衬托,突出莲的高沽品质,菊是正面衬托,牡丹是反面村托。
(5)托物言态。
《陋宣铭》一文表达了作者高洁高傲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爱莲说》一文表达了作者洁身自好的高洁情操和对正直品德的追求。
(二)课外阅读(1)就其地∕为轩∕以居予
(2)简陋;到;命名;等候,等待
(3)然而我在这个地方生活了十个月,感到生活安宁而快乐。
(4)①伸张孔子夷地“何陋之有”的观点;②期待品德高尚的人来夷地教化百姓;③表达作者安贫乐道的人生态度;④赞扬少数民族人民直率坦诚、乐于助人的品性。
(5)①居住环境优美:刘禹锡居所苔痕碧草相映;王守仁住处竹木花草相伴;②生活情趣高雅:刘禹锡调素琴、阅金经;王守仁添置琴编图史;③交往人物不俗:刘禹锡只与鸿儒交往;王守仁与游学读书人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