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文化素养知识点
教资综合素质知识点——文化素养

教资综合素质知识点——文化素养综合素质串讲3-4二、天文历法(一)太阳系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和所有受到太阳的引力保卫天体的集合体。
包括八大行星(由离太阳从近到远的顺序: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二)银河系银河系(别名银汉、天河、银河、星河、天汉等),是太阳系所在的棒旋星系,包括1000~4000亿颗恒星和大量的星团、星云以及各种类型的星际气体和星际尘埃,从地球看银河系呈环绕天空的银白色的环带。
(五)光年光年是长度单位,指光在宇宙真空中沿直线传播了一年时间所经过的距离,一光年=94650亿千米,一秒差距约等于3.26光年;一光年约等于63240天文单位。
(六)黑洞黑洞是现代广义相对论中,宇宙空间内存在的一种天体。
黑洞的引力很大,使得视界内的逃逸速度大于光速。
“黑洞是时空曲率大到光都无法从其事件视界逃脱的天体”。
(八)四时亦称四季:指春夏秋冬农历以正月、二月、三月为春季,分别称作孟春、仲春、季春农历以四月、五月、六月为夏季,分别称作孟夏、仲夏、季夏农历以七月、八月、九月为秋季,分别称作孟秋、仲秋、季秋农历以十月、十一月、十二月为冬季,分别称作孟冬、仲冬、季(九)干支纪年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个符号叫天干。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符号叫地支。
(三)山水地理1、中华上古时期华夏族居四方之中的黄河流域一带,故称“中华”,后常用来泛指中原地区。
上古时代是指:现存文字记载出现以前的历史时代。
对世界各地上古时代的定义也因此不同。
在中国上古时代一般指夏以前的时代。
2、中原中原又称中土、中州、华夏,狭义上指今天的河南省一带。
广义的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或整个黄河流域。
如路由《示儿》诗:“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
”指整个黄河流域。
4、赤县赤县----中国的别称,“赤县神州”的省称。
最早见于《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其中提到战国时齐国有个叫邹衍的人,他说:“中国名为赤县神州。
教资考试科目一文化素养考点汇总

教资考试科目一文化素养考点汇总
教资考试科目一的文化素养考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中国古代文化:包括中国古代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方面的知识。
例如,你需要了解《论语》、《史记》、唐诗宋词等经典文献,以及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科技发展、绘画雕塑等方面的内容。
2.世界文化:涵盖了世界各地的文化与民俗。
你需要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历史、文学、艺术、宗教等方面的知识。
例如,你需要对希腊神话、罗马文明、印度文化、日本传统艺术等有一定的了解。
3.现代社会文化:包括现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教育、科技等方面的知识。
你需要了解当前社会的重要事件、社会问题、科技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例如,你需要了解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重大政策和变革,以及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影响。
4.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包括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方
法和实践,以及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等方面的知识。
你需要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内容,以及社会对于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
以上是教资考试科目一文化素养的主要考点汇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幼教《综合素质》文化素养考点归纳

第二章科学常识
重点提示
一、中外科技开展史
(一)古今中国科学技术
1.数学
(1)年龄期间出现九九乘法。
(2)《周髀算经》所记西周初年的勾股定理,比西方早500年。
(3)东汉时期的《九章算术》,标志着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
(4)南朝宋、齐之际的祖冲之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数,他的数学专著《缀术》成为唐代及中世纪朝鲜、日本的教材,这一成果领先天下达1000年之久。
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22.永字八法:“永”字具有汉字的八种基本笔画:点、横、竖、撇、捺、折、钩、提
23.书法九势:落笔、转笔、藏峰、藏头、护尾、疾势、掠笔、涩势、横鳞竖勒24.书法
四体:真(楷)、草、隶、篆
25.文房四宝:笔、墨、纸、砚26.北宋四大书法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27.国画分类:人物、山川、花鸟
元旦:一年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全家团聚吃“年饭”、“守岁”、“庭燎”、放鞭炮等。5.喜事简称:花烛之喜(立室)、于归之喜(出嫁)、乔迁之喜(搬家或升官)、弄璋之喜(生男孩)、弄瓦之喜(生女孩)、弥月之喜(孩子满月)6.当代婚嫁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迎7.三公:周立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秦、西汉以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为三公;东汉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
社日:春分前后,祭祀祈祷农事。
寒食:亦称“禁烟节”冷“节”,清明前一、二日,严禁烟火,只能吃寒食。清明:按农历算在三月上半月,按阳历算则在每年四月五日或六日,其习俗有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戴花等。
端五:五月初五,又称端阳、重午、重五。端五风俗有喝雄黄酒、挂香袋、吃粽子、插花和菖蒲、斗百草、驱“五毒”、赛龙舟等。
最新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知识点汇总-必背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必背目录第一章职业理念15%(4+1)第一节教育观第二节学生观(每年都出题)第三节教师观第二章教育法律法规10%(8)(只出单选)第三章教师职业道德15%(4+1)有2节职业行为(只单选)职业道德(单选+解答)第四章文化素养12%(9)(只出单选)第五章教师基本能力48%(4+1+1)三种题型:1单选:每年固定29,2分(第一到第五章都会出)2材料分析:3道第一、三、五(阅读理解)章3作文汇总一 职业理念第一节 教育观一、素质教育的概述(一)素质教育观的概念(不需要背,在理解的基础之上看看就可以)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二、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一)面向全体(1适龄儿童6周岁,2受教育机会公平)(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除了成绩,还看道德、兴趣、德智体美劳,但不平均发展)(三)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四)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五)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保罗朗格朗提出终身教育)⎧⎨⎩两全两发展记忆魔法创新和实践 【答题技巧】材料分析题改卷标准:踩点给分、多写不扣分材料分析题高分秘诀:三步走战略、总分总模式第一步(总):判断行为正确与错误正确:值得表扬,体现了··的要求,我们应该向他学习;错误:违反了··的要求,应该如何改正。
第二步(分)理论要求+材料分析注:分条罗列、逻辑清晰第三步(总)总结理论和材料分析第二章 学生观一、全面发展的学生观(不需要背,理解的基础上看一下就可以)以学生为中心,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以人为本”的学生观(重点)1、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1)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2)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转移,教师不能将个人意志强加到学生身上。
(3)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的需求与责权(第三项不用记)2、学生是发展的人(1)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出单选)①顺序性:要循序渐进,不可“拔苗助长”“陵节而施”②阶段性: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教育,注意各阶段的衔接和过渡。
综合素质文化考点大全

综合素质文化考点大全文化素质是指人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包括知识、道德、智慧、审美、体质等多个方面。
在现代社会,更加注重培养人的综合素质,所以综合素质文化成为了重要的考点。
下面将就综合素质文化的考点进行详细讲解。
一、知识与综合素质文化知识是综合素质文化的基础,只有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才能开展对其他方面的培养。
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创新思维能够使我们更具有竞争力,实践能力能够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道德与综合素质文化道德教育是培养人的综合素质文化的重要一环。
在现代社会,道德不仅仅是一种约束,更是一种向善的力量。
我们要注重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如正直、宽容、友爱、勇敢等。
同时,要通过道德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三、智慧与综合素质文化智慧是以知识为基础,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备智慧的人可以更好地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
培养智慧需要对知识进行综合运用和创造性思考。
此外,智慧还包括思维的敏捷性、学习的独立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审美与综合素质文化审美是综合素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培养审美能力,可以提高个体的情感世界和审美情趣。
具备良好的审美能力可以使人对美的追求更加全面、深入。
在审美的培养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接触艺术作品、欣赏自然风光等方式来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五、体质与综合素质文化体质是综合素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保持良好的体质不仅可以增强自身的抵抗力,还可以提高个体的身体素质和意志品质。
通过进行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体质,培养团结协作的能力,并增强克服困难的毅力。
综合素质文化的发展对于个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至关重要。
在现代社会中,综合素质文化的考点也越来越重要。
通过培养知识、道德、智慧、审美和体质等方面的素养,可以提高个体的综合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同时,综合素质文化的发展也是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标志。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文化素养常考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文化素养常考知识点一、中国古代文化1.中国古代文化的代表性文献:《诗经》、《尚书》、《论语》、《孙子兵法》等。
2.中国古代文化的主要特点: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墨家文化、法家文化、兵家文化、纨绔文化等。
3.中国古代文化的艺术形式:书法、绘画、音乐、舞蹈、戏曲等。
4.中国古代文化的节日和习俗: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二、世界文化1.欧洲文化的代表性文献:《圣经》、《战争与和平》、《简·爱》等。
2.欧洲文化的主要特点: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等。
3.世界各国的文化特点和代表性作品:美国的好莱坞电影、日本的和服、法国的香水等。
三、科学文化1.科学的基本概念和科学方法论:观察、实验、归纳、假设、验证等。
2.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科学家和重大科学发现:达尔文的进化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居里夫人的放射性等。
四、艺术文化1.音乐文化:音乐的基本要素、音乐的分类和发展、音乐的风格和流派等。
2.美术文化:绘画的基本要素、绘画的分类和发展、著名画家和作品等。
3.戏剧文化:戏剧的起源和发展、戏剧的表演形式和剧目、著名戏剧家和作品等。
五、体育文化1.奥运会的起源和发展、奥运会的体育项目和比赛规则。
2.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太极拳、武术、乒乓球等。
3.国际著名体育比赛和运动员:世界杯足球赛、奥运会体操比赛、尤西比奥·恩利克等。
六、文化交流与国际交流1.世界语言的发展和分类:英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等。
2.国际交流组织和国际文化交流活动: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世界文化遗产等。
七、生态文化与环保知识1.生态文化的概念和基本原理: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环境保护等。
2.环保知识: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生态保护等。
这些都是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中常考的文化素养知识点,对考生来说,掌握这些知识点,不仅有利于提高个人的文化修养,也有助于备考教师资格证的综合素质考试。
教资综合素质文化素养常考点

教资综合素质文化素养常考点
1. 品德素养:包括诚信、正直、公正、勤奋、谦虚、尊重等方面。
2. 教育教学素养:包括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教学评价等方面。
3. 学科知识素养:包括对所从事学科的知识体系、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等的掌握程度。
4. 教育法律素养:包括教育法律法规、政策等方面的知识。
5. 师德师风素养:包括教师的社会责任、岗位职责、职业道德、业务能力等方面。
6. 学生发展素养:包括对学生身心、认知、情感等方面发展的认知和关注。
7. 教育管理素养:包括教育管理的理论、方法、手段、策略等方面的知识。
8. 教育科研素养:包括教育研究的理论、方法、手段、策略等方面的知识。
- 1 -。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高频考点第四章文化素养

小学《综合素质》高频考点第四章文化素养(常考题型:选择题)一、中外历史上的重大事件(考过6次)1.秦统六国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先后灭东方六国(韩、赵、魏、楚、燕、齐),统一中原。
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封建国家。
秦朝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
确立皇权的至高无上。
政治上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制和行政机构,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颁布《秦律》;经济方面统一货币、度量衡;军事方面统一车轨、驰道;思想文化方面统一文字(小篆)、焚书坑儒。
2.科举制:隋炀帝时加了进士科。
武则天时亲自进行殿试,并增设武举。
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考试的主要内容。
宋太祖时正式建立殿试制度。
乡试、会试、殿试均考取第一名(解元、会元、状元),俗称“连中三元”。
3.历史典故【纸上谈兵】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自幼熟读兵书,喜谈兵法,后来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作战,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打败。
【鞠躬尽瘁】语出诸葛亮《后出师表》:“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草木皆兵】典出《晋书•苻坚载记》所记测水之战,前秦国主苻坚亲自率军攻打东晋,双方在八公山对峙,苻坚看晋军军容严整,误以为八公山上的草木皆是晋军。
4.第一次世界大战:导火线是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
这场战争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主要是帝国主义之间为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而进行的世界规模的战争。
其主战场在欧洲战场和西线战场,主要战役:马恩河战役、凡尔登、索姆河战役。
5.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世界性的反法西斯战争,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反法西斯力量走向联合,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改变了力量对比,斯大林格勒战役后,大战形势转折,1943年意大利投降,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1945年5月和8月,德国、日本相继投降,二战以法西斯的彻底失败而告终。
二、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考过1次,积累作文素材)【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主张以“仁”为核心,“德政”,即强调统治者以德治民,主张“克己复礼”,使每个人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整理了《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种教本,被后人称为“六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文化素养知识点文化素养是每个教师都应多少具备的职业素养之一,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提供的2022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文化素养知识点,大家可以参考阅读,更多详情请关注店铺。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文化素养知识点篇1(一)我国远古居民1.元谋人:已知我国最早的远古居民是元谋人。
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
2.北京人:北京人发现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距今约七十万至二十万年。
北京人遗址,是世界上出土古人类化石、石器和用火遗迹最为丰富的古人类遗址。
3.旧石器时代:元谋人和北京人已学会制造石器和使用火,这一时期的文化称为“旧石器时代文化”。
他们过着群居生活,构成最早的人类社会,原始社会从此开始。
4.山顶洞人:山顶洞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山顶的洞穴中,距今约1万八千年,处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已进入母系氏族公社时期。
他们已懂得人工取火。
5.河姆渡文化和半坡文化:我国长江流域的是河姆渡文化,黄河领域的是半坡文化。
这个时期处于母系氏族公社繁荣阶段,距今七千年至五千年。
进入原始农耕期:河姆渡原始居民已经种植水稻,半坡原始居民掌握了种粟技术,还种植蔬菜和麻。
因此,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新石器时代: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已经普遍使用磨制石器,进入新石器时代。
半坡原始居民有较高的制陶技术,彩陶精美。
他们也有较高的纺织技能,会织麻布,制麻衣。
6.大汶口文化中晚期:黄河下游的大汶口文化中晚期,进入父系氏族公社时期。
距今约四五千年。
社会发展:骨器、石器种类多;陶器分黑陶和白陶,黑陶是大汶口文化晚期的典型器物;生产工艺有抛光、雕刻等技术;养蚕缫丝,纺织技术有新进步。
因此,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养蚕和丝织的国家。
(二)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1.炎帝、黄帝: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距今约四五千年。
与东方蚩尤部落大战逐鹿之野,蚩尤战败。
炎黄部落成为华夏族的主体部分。
2.尧、舜、禹:黄帝以后黄河流域的几位部落联盟首领。
联盟首领的推选,实行“禅让制”。
这个时期,我国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文化素养知识点篇2(一)朝代更替夏朝奴隶社会开始: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
禹死启继,“公天下”变为“家天下”,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都城:相传夏初建都阳城(今河南登封)。
夏朝最后一个王:夏桀,他以太阳自比,说“天之有日,犹吾之有民。
日有亡哉?日亡吾亦亡矣。
”夏朝灭亡:夏桀暴虐无道,狂妄自大,约公元前1600年,黄河下游的商汤,发兵讨桀,夏朝灭亡。
商朝商朝建立:商汤灭夏后建立商朝,以毫为都城。
盘庚迁殷:商朝中期,商王盘庚迁都至殷,从此稳定,故商朝又称殷朝。
商朝最后一个王:商纣,他终日饮酒作乐,作炮烙之刑残害人民。
商朝灭亡:商朝末年,“武王伐纣”。
公元前1046年双方商都郊外牧野激战,纣王自焚,商朝灭亡。
周朝西周建立:周灭商后,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今陕西西安长安区),叫做西周。
国人暴动:公元前9世纪,周厉王残暴,爆发“国人暴动”,周厉王逃跑,死于外地。
西周灭亡:公元前771年,西方民族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西周灭亡。
【经典故事】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周幽王,为褒姒一笑,点燃了烽火台,戏弄了诸侯。
褒姒看了果然哈哈大笑。
幽王很高兴,因而又多次点燃烽火。
后来诸侯们都不相信了,也就渐渐不来了。
后来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
周幽王的儿子周平王即位,开始了东周时期。
东周建立:公元前772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建立东周。
井田制(经济):一种国有土地制度。
一切土地属于国王所有,周王把土地分赐给诸侯臣下,受田者只能世代享用,不得转让与买卖,并要向周王缴纳一定的贡赋。
耕地如同井字,称为井田。
分封制(政治):西周分封诸侯的制度。
周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诸侯要服从周王的命令,按期向周王贡献财务,并随从作战。
宗法制:核心是嫡长继承制,即正妻所生的长子为法定的王位继承人。
阶级:统治阶级内部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不同的等级。
周礼:吉、凶、军、宾、嘉吉礼:对天神、地祗、人鬼的祭祀典礼。
凶礼:哀悯吊唁忧患之礼。
军礼:师旅操演、征伐之礼。
宾礼:接待宾客之礼。
嘉礼:和合人际关系,沟通、联络感情的礼仪(二)夏、商、周社会经济1.农业五谷:一般指稻、黍、稷、麦、豆五种粮食作物。
2.青铜铸造青铜铸造是商和西周手工业的主要部门。
夏、商、周三代被称为“青铜时代”。
商朝后期的司母戊鼎,出土于河南安阳,是迄今为止出土最大和最重的青铜器,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3.陶瓷业商和西周遗址里出现了原始瓷器,这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
4.交通夏朝交通工具种类多,有“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撬”等说法。
(三)夏、商、周的文化1.甲骨文和金文甲骨文:甲骨文是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一种古文字,清朝末年在河南殷墟发现。
是现存中国王朝时期最古老的一种成熟的文字,出现在商朝,是商朝占卜的记录。
金文:金文是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也称“钟鼎文”。
主要出现在西周的青铜器上,记录周代贵族分封、祭祀、战争等重大政治活动。
科学与技术干支纪日法:干支纪日法是商朝历法的最大成就,是世界上延续至今的最长的纪日方法。
干支,是天干、地支的合称。
天干,指十天干,分别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指十二地支,分别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2.《尚书》《尚书》是我国古代的官方史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史书,是夏、商、周时代一些历史文献和传说资料的汇编,其中还包括更古时代的史事记录。
3.《周易》《周易》是我国古代的一部占卜用书。
书中讲述了许多阴阳矛盾的关系,反映了古人的朴素辩证法思想。
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出于此。
4.雕塑和青铜铸造艺术商朝早期出现平雕和浮雕两种技术。
代表作有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
5.六艺教育西周的教育内容总称为“六艺教育”。
六艺分别为礼、乐、射、御、书、数。
礼:包括政治、伦理、道德、礼仪诸方面乐:包括诗歌、音乐、舞蹈射:射箭的技术训练御:驾马拉战车的技术训练书:文字的读写数:算法扩展:教师资格证面试技巧1、考官会因为考生的顺序号区别对待吗?考官都是专业,有相应的职业道德,不会因为顺序号和上下午区别对待,所以放心啦~2、培训痕迹明显的考生,考官会故意打低分数吗?如果是根据自己的理解回想以前老师是怎么讲课的,采用传统的方式去讲课,考官可能不大喜欢;或者说用模板套路讲课,考官可能不喜欢。
但是通过培训,自己讲课过程中思路清晰,教学方法、教学理念非常符合现代的教学理念,分数肯定不会低。
3、结构化问题每个人抽到的都一样吗?中小学一个题库,幼儿一个题库,情景不同,考的情景会是中小学和幼儿园现实中可能出现的。
另外结构化试题都是系统随机抽到的,有一定的几率会抽到一样的试题。
4、教案在面试中占分吗?教师资格的备考时间是20分钟,建议考生写简案就可以。
试讲时可以带着教案,但是试讲中最好不要全程拿着教案,面试结束教案会被收走。
因此教案可能会占分数,所以考生还是要好好写。
5、面试有没有指定教材?我应该准备哪个版本?没有指定教材,人教版的居多。
教材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会备考、知道如何去备考、如何去试讲、知道讲课的方法和技巧。
中小学考生,不能带教材,考试抽到的题目会提供题本。
题本分3方面:①标题②讲课重点内容③讲课要求。
6、中职考什么?该准备什么教材?中职考试内容参考中小学的形式。
考生自带教材,考官指定自备教材中的某章节为面试内容并写到备课纸上。
(各省份的具体要求不尽相同,具体可查看本省面试公告)7、幼儿的跳舞、唱歌、绘画、手工都要考吗?这些技能都会出现,至于考什么样的形式就看你的运气了,抽取2个题本选择其中1个。
8、面试可以不写板书吗?面试是在学校,基本都是用黑板。
高中和初中是有板书的分数,体育可能不用,幼儿园板书更重要,需要用板书具体化,方便学生理解。
考试结束记得把黑板擦掉。
9、试讲还没结束,时间就到了,会影响分数吗?面试总体分数在20分钟内,考官不会提醒时间,没有限定每一个环节的时间,只要把握总体时间即可,如果时间超出太多会影响到整体的分数。
10、英语必须全英授课吗?中英结合可以吗?看抽到的题目是否有限定全英授课,如果没有的话尽量用英语,中英也可以。
答辩是随机提问,内容主要是根据试讲内容进行提问;专业知识提问,文化课会注重概念,技能的会注重技能展现。
英语答辩根据考官,如果考官用汉语,可以用汉语回答,如果是用英语提问就用英语回答。
11、答辩有哪些回答的方向?相比结构化,答辩具有随意性,是考官随意提问,与考官有关,可能每个人都不一样,也有可能考官惯性的问一个问题。
答辩内容分类主要有2个方向:①根据考生10分钟试讲的'内容进行提问,包括:教学实施、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等;②对于专业知识的提问,试讲过程中相关的或相近的,试讲的时候有所提到的,包括一些原理、概念等,或者具体技能测试(美术、音乐、体育比较多)。
12、面试的失分和得分点体现在哪里?主要体现为内在和外在。
外在主要表现在:仪容、仪表和仪态。
内在主要表现在:逻辑和调理性;言语表达能力;课堂氛围,上课过程中营造的氛围能带动考官,分数肯定高。
具体体现在各个的细节问题上,包括板书的时候有错别字等都是有可能失分的。
拓展阅读:教师资格答辩五大原则教师资格答辩原则1、着装得体、举止大方面试礼仪在教师资格面试中是十分重要的,得体的着装、优雅的谈吐都能让我们再考官的心里加分,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信心。
2、审清题干、紧扣主题答辩必须根据试题的要求回答,需要怎么回答,就怎么回答,不要答非所问,也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试题和问题的内容或范围。
例如,有些组织类题目明明问“作为一名班主任,班级要开元旦晚会,你如何策划?”很多考生只会按事前准备、事中实施、事后总结这一思路答题,忽视了题目的问法,结果适得其反,给考官留下此应试者只会生搬硬套,不能够变通,不会随机应变的印象。
这样是得不到高分的。
因此,我们一定要审清题干、紧扣题目来作答,斟酌后再作答,要结合自身特点进行创新,才能让考官刮目相看。
3、条理清楚、循序渐进逻辑思维能力是面试测试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要素,这种能力的高低往往能通过应试者的答辩显示出来。
很多时候,考官不是看你答什么,而是看你怎么答,这就要求应试者在听到面试题后,思维要有逻辑性,陈述要有逻辑性,条理清楚、循序渐进,前后衔接紧密,表述前后呼应。
这样的回答才能征服考官,才能给自己加分。
4、有理有据、学会引用面试答辩本身就有理论测试的特性,应试者回答问题时,也应该有一定的理论高度,回答问题要有理有据,引经据典,或是教育名人名言,或是教育法规,或是著名案例,或是一些政策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