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综合素质》历年核心考点:历史与传统文化素养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综合素质考点:历史文化素养(一)

欢迎大家持续关注优路教育教师资格证考试频道
பைடு நூலகம்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综合素质考点:历史文化素养(一) ——中国古代史 根据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的要求, 《小学综合素质》历史文化素养这一节需 要了解中国历史发展常识和世界历史发展常识。 一、原始社会 1.原始人群 名称 元谋人 生活年代 备注
距今约 170 万年 已知的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早期直立人化石 代表
北京人 山顶洞人
距今约 70 万年 晚期直立人化石代表 距今约 2 万年 晚期智人化石代表
2.氏族公社时期 母系氏族: 这个时期的文化遗存最突出的是仰韶文化和河姆渡文化, 又称 “彩 陶文化”。前者代表黄河流域的文化遗存,后者代表长江流域的文化遗存。 其中最能反映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时期面貌的是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 父系氏族: 这一时期的文化遗存最具代表性的是龙山文化遗址和大汶口文化 遗址。龙山文化也称为“黑陶文化”.分布在黄河中下游广大地区,是由仰韶文 化发展过来的。 大汶口文化遗址位于山东泰安地区大汶口,大汶口晚期的墓葬里 随葬品相差悬殊,说明已出现了私有财产,有明显的贫富分化。
小学教资综合素质——文化素养

小学教资综合素质——文化素养中国古代史一、石器时代1.旧石器时代使用打制石器。
元谋人;蓝田人;山顶洞人。
2.新石器时代使用磨制石器。
(1)母系氏族:半坡遗址;河姆渡遗址。
(2)父系氏族公社:龙山文化遗址;大汶口文化遗址。
二、上古神人1.盘古氏——开天辟地2.有巢氏——建造房屋3.燧人氏——人工取火4.女娲氏——补天造人5.伏羲氏——八卦6.神农氏——发明农耕;尝百草;炎帝;农业、医药之祖7.轩辕氏——黄帝三、中国古代著名以少胜多战役1.牧野之战:武王伐纣,中国最早的一次以少胜多的战役。
2.巨鹿之战:项羽伐秦3.官渡之战:三国时期,曹操、袁绍4.赤壁之战:三国时期,曹操、孙权、刘备5.淝水之战:东晋,苻坚、谢玄四、中国古代重要变法1.李悝变法:魏国——最早变法。
2.《法经》:魏国李悝,第一部比较系统地成文法典。
3.商鞅变法:秦国——最彻底变法,持续时间最长。
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奖励军功,按功授爵;建立县制;奖励耕织,禁止弃农经商。
4.吴起变法:楚国。
5.王安石变法:北宋。
农田水利法、青苗法、免疫法、方田均税法。
6.一条鞭法:明朝。
张居正。
7.戊戌变法:清末。
戊戌六君子。
五、诸子百家1.儒家孔子:《春秋》、有教无类、德治、仁孟子:性善论、仁政、民贵君轻荀子:性恶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2.道家老子:无为、上善若水、道法自然庄子:天人合一、清静无为、庄周梦蝶、庖丁解牛3.法家韩非子:法术势结合4.墨家墨子:兼爱、非攻、尚贤、节用5.兵家孙子:《孙子兵法》——世界上最早最著名的兵书孙膑:田忌赛马、桂陵之战、马陵之战6.杂家吕不韦:《吕氏春秋》。
一字千金。
中国近代史抗日战争时期重大战役↓中国现代史一、中国现代史(建国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历史由此开辟了一个新纪元。
1950年至1953年春在新解放区进行土改。
1950年4月30日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废除封建婚姻制度。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文化素养常考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文化素养常考知识点一、中国古代文化1.中国古代文化的代表性文献:《诗经》、《尚书》、《论语》、《孙子兵法》等。
2.中国古代文化的主要特点: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墨家文化、法家文化、兵家文化、纨绔文化等。
3.中国古代文化的艺术形式:书法、绘画、音乐、舞蹈、戏曲等。
4.中国古代文化的节日和习俗: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二、世界文化1.欧洲文化的代表性文献:《圣经》、《战争与和平》、《简·爱》等。
2.欧洲文化的主要特点: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等。
3.世界各国的文化特点和代表性作品:美国的好莱坞电影、日本的和服、法国的香水等。
三、科学文化1.科学的基本概念和科学方法论:观察、实验、归纳、假设、验证等。
2.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科学家和重大科学发现:达尔文的进化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居里夫人的放射性等。
四、艺术文化1.音乐文化:音乐的基本要素、音乐的分类和发展、音乐的风格和流派等。
2.美术文化:绘画的基本要素、绘画的分类和发展、著名画家和作品等。
3.戏剧文化:戏剧的起源和发展、戏剧的表演形式和剧目、著名戏剧家和作品等。
五、体育文化1.奥运会的起源和发展、奥运会的体育项目和比赛规则。
2.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太极拳、武术、乒乓球等。
3.国际著名体育比赛和运动员:世界杯足球赛、奥运会体操比赛、尤西比奥·恩利克等。
六、文化交流与国际交流1.世界语言的发展和分类:英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等。
2.国际交流组织和国际文化交流活动: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世界文化遗产等。
七、生态文化与环保知识1.生态文化的概念和基本原理: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环境保护等。
2.环保知识: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生态保护等。
这些都是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中常考的文化素养知识点,对考生来说,掌握这些知识点,不仅有利于提高个人的文化修养,也有助于备考教师资格证的综合素质考试。
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高频考点预测:文化素养(二)_1

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高频考点预测:文化素养(二)【考点三】中国古代文学常识1.“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2.《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可分为风、雅、颂三类,大量运用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3.《春秋》,孔子编著,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断代史。
4.《左传》,春秋末期的鲁国史官左丘明编著,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
5.《国语》,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由各国的史料汇集而成。
6.《论语》: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7.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等。
8.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
其著作《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称为“二十四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并称“史学双璧”。
9.《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中最长的一篇,也是中国诗歌史上罕见的长篇叙事诗。
后人把它与北朝的《木兰诗》和唐代韦庄的《秦妇吟》并称为“乐府三绝”。
10.《古诗十九首》代表了汉代五言诗的最高成就,标志着中国文人五言诗的成熟。
11.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家有“三曹’’和“建安七子”。
代表作品有曹操的《短歌行》、曹丕的《燕歌行》、曹植的《白马篇》《洛神赋》等。
其中《燕歌行》是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首七言诗。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应场、阮瑀、刘桢。
19.陶渊明,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陶渊明被称为“隐逸诗人之宗”,他的创作开创了田园诗一体。
代表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等。
13.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品为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教资文化素养高频考点

教资文化素养高频考点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教资考试是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是用来测评教师的专业知识、能力和素养的重要考试。
文化素养是考生在教资考试中最为重要的一个考点,也是考试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一个考点。
文化素养涵盖了广泛的知识领域,考生需要具备扎实的文化素养才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教资考试中文化素养的高频考点。
一、中国古代文化中国古代文化是教资考试中文化素养的一个重要部分。
考生需要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历史演变、思想文化、艺术成就等方面的知识。
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是如何影响当代社会的;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家思想等各种思想流派的主要内容和特点;中国古代的绘画、诗歌、音乐、舞蹈等各种艺术形式的代表作品和特色等。
这些知识点在教资考试中会以各种形式出现,考生需要对这些知识点有所了解和掌握。
二、世界文化除了中国古代文化,考生还需要了解一些世界文化的知识。
世界文化包括了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印度文化、埃及文化等各种文明的内容和特点。
考生需要了解这些文明对当今世界的影响,以及它们在文化交流、民族融合等方面的作用。
世界各国的文学、艺术、音乐、舞蹈等方面的知识也是考试中的高频考点,考生需要对这些内容有所了解和掌握。
三、教育思想教育思想是教资考试中一个重要的考点,也是一个常见的高频考点。
考生需要了解中国和世界各国的各种教育思想,如儒家教育思想、法家教育思想、民族主义教育思想、新儒家教育思想等,以及这些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考生还需要了解教育的基本原则、教育理论、教育方法等方面的知识。
这些内容在考试中会以各种形式出现,考生需要对这些知识点有所了解和掌握。
在教资考试中,文化素养是一个非常重要且常见的考点。
考生需要了解中国古代文化、世界文化、教育思想、教育法规、教育改革等方面的知识,才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希望考生们认真备考,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水平,取得优异的成绩。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高频考点第四章文化素养

小学《综合素质》高频考点第四章文化素养(常考题型:选择题)一、中外历史上的重大事件(考过6次)1.秦统六国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先后灭东方六国(韩、赵、魏、楚、燕、齐),统一中原。
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封建国家。
秦朝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
确立皇权的至高无上。
政治上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制和行政机构,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颁布《秦律》;经济方面统一货币、度量衡;军事方面统一车轨、驰道;思想文化方面统一文字(小篆)、焚书坑儒。
2.科举制:隋炀帝时加了进士科。
武则天时亲自进行殿试,并增设武举。
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考试的主要内容。
宋太祖时正式建立殿试制度。
乡试、会试、殿试均考取第一名(解元、会元、状元),俗称“连中三元”。
3.历史典故【纸上谈兵】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自幼熟读兵书,喜谈兵法,后来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作战,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打败。
【鞠躬尽瘁】语出诸葛亮《后出师表》:“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草木皆兵】典出《晋书•苻坚载记》所记测水之战,前秦国主苻坚亲自率军攻打东晋,双方在八公山对峙,苻坚看晋军军容严整,误以为八公山上的草木皆是晋军。
4.第一次世界大战:导火线是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
这场战争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主要是帝国主义之间为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而进行的世界规模的战争。
其主战场在欧洲战场和西线战场,主要战役:马恩河战役、凡尔登、索姆河战役。
5.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世界性的反法西斯战争,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反法西斯力量走向联合,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改变了力量对比,斯大林格勒战役后,大战形势转折,1943年意大利投降,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1945年5月和8月,德国、日本相继投降,二战以法西斯的彻底失败而告终。
二、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考过1次,积累作文素材)【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主张以“仁”为核心,“德政”,即强调统治者以德治民,主张“克己复礼”,使每个人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整理了《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种教本,被后人称为“六经”。
小学综合素质第四章文化素养

三、世界历史
(二)近代史简介
2、美国独立战争与建国 《独立宣言》、华盛顿 3、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人权宣言》 4、日本《明治维新》 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三、世界历史
(三)现代史简介 1、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4 年 6 月 28 日,萨拉热窝刺杀事件引发第一次世 界大战 1918年11月11日,德国宣布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同盟国的失败告终
真题演练
22.【题干】下列选项中,被后世尊为我国农耕和 医药始祖的是( ) A.神农氏 B.伏義氏 C.燧人氏 D.有曹氏
真题演练
23、【题干】“鸿雁传书”这一典故源自( )。 A、文姬归汉 B、霸王别姬 C、苏武牧羊 D、楚汉之争
真题演练
24、【题干】图1所示《自叙帖》被誉为“天下第 一草书”,他的作者是( )。 A、王羲之 B、欧阳询 C、苏试 D、怀素
三、世界历史
(一)古代史简介
1、古埃及 埃及位于非洲东部尼罗河下游,是世界上最早的奴 隶制国家 2、古巴比伦王国 《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所发现的人类历史上第一 部表完备的成文法典
三、世界历史
(一)古代史简介
3、古印度 佛教的诞生 发明0-9的数字 4、古希腊 荷马写《伊利亚特》和《奥德赛》 毕达哥拉斯发现了《勾股定理》 5、古罗马
第四章 文化素养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教师的历史与传统文化素养 科学文化素养 传统文化素养 文学素养 艺术素养
第一节 教师的历史与传统文化素养
一、中国古代史 二、中国近代史、现代史 三、世界历史
选择题 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传统的天文 历法、思想文化以及民俗节日是初探文化的 考查重点
二、中国近代史、现代史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文化素养总结

【综合素质】
第四章文化素养
(考查方式:选择题,共9题18 分)重点:中国古代史和中国文学史
【第一节】历史与传统文化知识、中国史上的重大事件
(二)中国近代史
(三)中国现代史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
三、地理常识(一)中国地理
(二)世界地理
四、外国史上的重大事件(一)世界古代史
(二)世界近现代史(课本P124)
【第二节】文学常识、中国文学
、外国文学
改变世界的3个苹果:亚当、牛顿、乔布斯
【第三节】科学常识、中国著名科学家及科学成就
、外国著名科学家及科学成就
伽利略一望远镜近代科学之父
瓦特一蒸汽机
牛顿一万有引力三大定律
法拉第——电磁感应学说
达尔文一《物种起源》爱迪生一电灯汽留声机
伦琴一X射线
门捷列夫一元素周期律
富尔顿m3口
贝尔一电话
居里夫人一镭三、科普知识课本P139
艺术常识【第四
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综合素质》历年核心考点:历史与传统文化素养
一、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1.夏、商、周
约公元前21世纪,启继承了父亲禹的位置,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
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
公元前11世纪中期,周武王灭商后建立西周,定都镐京(今陕西西安),公元前771年灭亡。
2.春秋、战国
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
3.秦(公元前221年一公元前207年)
秦朝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秦朝统一度量衡、货币,车同轨,书同文,焚书坑儒加强思想统治,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4.汉
楚汉之争:从公元前206年到公元前202年,刘邦、项羽进行了为期四年的楚汉战争,最终以项羽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自刎而死,刘邦胜利而结束。
丝绸之路:汉武帝于公元前139和公元前119年,两次任命张骞为使者,出使西域,开辟了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
5.隋
581年,杨坚建立隋朝,定都长安,是为隋文帝。
开凿大运河:隋炀帝时期,开凿了大运河,全长2500公里,南北贯穿今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等广大地区,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是当时世界上的巨大工程之一。
6.唐
贞观之治:627年至649年,是李世民统治的贞观时期。
在此期间,由于唐太宗君臣励精图治,政治清明,社会安定,开创了唐代繁荣昌盛的局面,因而被誉为“贞观之治”。
武则天称帝:690年,武则天称帝,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
文成公主进藏:公元7世纪初,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与吐蕃建立了亲密的关系。
7.北宋
陈桥兵变:960年,赵匡胤在东京(今河南开封)东北的陈桥驿发动兵变,黄袍加身,取代后周,建立宋朝,定都东京,史称北宋。
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杯酒释兵权:赵匡胤通过一次酒宴,以威胁利诱的方式,成功地使高级军官交出兵权,史称“杯酒释兵权”。
8.明
1368年,参加元末红巾军起义的朱元障在应天称帝,建立明朝,他就是明太祖。
明朝建立后,用了近20年的时间,扫平割据势力,完成了统一。
9.清
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清朝统治阶级内部掀起以“自强”“求富”为口号,以巩固清朝统治为目的的洋务运动。
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等是参与和提倡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
10.中华民国:1911年年底,各省代表在南京集会,推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它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颁布了反映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精神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1.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2年3月,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政权建立了。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化为直、皖、奉三大系。
1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921年7月1日,中共一大召开,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2年,中共二大召开,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13.抗日战争:“七七事变”拉开了中国人民抗击日本帝国主义战争的序幕,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
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了四大会战,来抵抗日本侵略者的进攻。
这四大会战为: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
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共同打击下,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发表《终战诏书》,宣布无条件投降。
14.人民解放战争:1946年,全面内战爆发。
经过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及渡江作战,1949年底全国大陆基本解放。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
二、外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1.文艺复兴
14世纪开始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是新兴的资产阶级在文学、艺术、哲学与科学领域掀起的对封建主义、中世纪神学和哲学发动的一场革命。
它在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等领域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是欧洲历史上的一次思想革新运动。
2.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也称产业革命,是指以手工业劳动为基础的资本主义手工场过渡到采用机器生产的资本主义工厂的过程。
3.美国独立战争与建国
1775年4月,北美独立战争开始。
1776年7月4日,
由资产阶级民主派杰斐逊起草的《独立宣言》正式发布。
1789年1月,华盛顿当选美国第一任总统。
同年4月,华盛顿在纽约宣誓就职,组成联邦政府。
4.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举行起义,起义者冲向巴士底狱——专制统治的象征,揭开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
5.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谋杀事件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8年11月11日,德国宣布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
6.第二次世界大战
1939年9月1日,法西斯德国出动大军突然袭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1945年5月8日,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欧洲战场战争结束。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9月2日,日本签署了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7.联合国的建立
1945年10月24日,在美国旧金山签订生效的《联合国宪章》,标志着联合国正式成立。
更多中外历史重大事件详见教材。
三、传统文化素养
1.传统思想文化
先秦代表思想流派:春秋战国,思想家辈出,学派纷起林立,形成“百家争鸣”,为中国思想文化之源。
对后世影响较大的有: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韩非子为代表的法家。
墨子为代表的墨家,在当时影响也很大,与儒家并称为“显学”。
儒家说“爱人”,墨家说“兼爱”。
思想看似相近,但有差别。
儒家“爱人”是“有差等”的,墨家“兼爱”是“无差等”的。
2.汉代儒学
西汉时期,董仲舒把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新的儒学体系。
3.宋明理学
宋明理学(亦称道学),起于宋,是宋以后影响中国社会数百年的儒家学术思想。
宋明理学代表人物有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王守仁等。
4.神话故事与历史典故
(1)神话故事
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神农尝百草、百鸟朝凤、共工怒触不周山、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夸父逐日、大禹治水、精卫填海、七仙女与董永、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嫦娥奔月、愚公移山、牛郎织女、吴刚伐桂、梁祝化蝶、白蛇传
(2)历史典故
战国:完璧归赵(蔺相如)、围魏救赵(孙膑)、退避三舍(重耳)、毛遂自荐(毛遂)、负荆请罪(廉颇)、纸上谈兵(赵括)、一鼓作气(曹刿)、千金买骨(郭隗)、讳疾忌医(蔡桓公)、卧薪尝胆(勾践)、杀妻求将(吴起)、惊弓之鸟(更羸)、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
秦:一字千金(吕不韦)、指鹿为马(赵高)、焚书坑儒(秦始皇)、图穷匕见(荆轲)、悬梁剌股(苏秦、孙敬)
汉:一饭千金(韩信)、四面楚歌(项羽)、约法三章(刘邦)、孺子可教(张良)、背水一战(韩信)、破釜沉舟(项羽)、手不释卷(刘秀)、金屋藏娇(刘彻)、暗度陈仓(韩信)、十面埋伏(项羽)、投笔从戎(班超)、马革裹尸(马援)、多多益善(韩信)、老当益壮(马援)、萧规曹随(萧何、曹参)、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胯下受辱(韩信)、霸王别姬(项羽)、文姬归汉(蔡文姬)、鸿雁伟书(苏武)
三国:鞠躬尽瘁(诸葛亮)、三顾茅庐(刘备)、煮豆燃萁(曹植)、刮目相看(吕蒙)、初出茅庐(诸葛亮)、乐不思蜀(刘禅)、七步成诗(曹植)、言过其实(马谡)、七擒七纵(诸葛亮)、宝刀不老(黄忠)、才高八斗(曹植)、一身是胆(赵云)、封金挂印(关羽)、单刀赴会(关羽)、望梅止渴(曹操)、孔融让梨(孔融)、万事倶备,只欠东风(周瑜、诸葛亮)
两晋:入木三分(王羲之)、闻鸡起舞(祖逖)、东山再起(谢安)、洛阳纸贵(左思)、草木皆兵(苻坚)、凿壁偷光(匡衡)、狗尾续貂(司马伦)
南北朝:画龙点睛(张僧繇)、江郎才尽(江淹)
宋:黄袍加身(赵匡胤)、精忠报国(岳飞)、东窗事发(秦桧)、胸有成竹(文与可)
5.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和顺序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为了便于记忆,人们编出了歌谣:“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
6.传统节日
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