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植物源杀虫剂的开发利用现状以及其前景展望
2023年我国农药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2022年我国农药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今年前5月,全国累计生产原药149.6万吨,同比增长2.9%。
其中,杀菌剂增长最多,产量为8.4万吨,同比增长了21.1%;杀虫剂产量26.6万吨,同比增长6.2%;除草剂产量69.3万吨,同比下降2.5%。
据全国药情监测结果表明,6月份,全国农药企业库存量环比增长69.3%。
其中,杀虫剂库存量环比增长118.3%,除草剂环比库存量增长105.8%。
不少原药、制剂品种消失了量价齐跌的现象。
从以上两组数据不难看出:农药行业增长速度日渐放缓,产品库存明显增加,农药行业进展面临调整期。
下面是宇博智业市场讨论中心对我国农药行业进展现状分析:一叶落而知天下秋,无论从中央政府的大政方针,还是地方政府的实践探究来看,中国专利爱护的力度必定越来越严,对农药营销进行全面监管的地区也必定会越来越广,打击侵权和假冒伪劣产品力度在不断加大。
我国农药行业缺乏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学问产权的品种,技术创新力量不强,这是农药行业进展面临的第一大瓶颈。
6月13日,环保部公示了第一批符合环保核查要求的草甘膦(双甘膦)生产企业名单,自此历时一年多的草甘膦环保核查最终尘埃落定。
在10家申请核查备案企业中仅4家通过了首批环保核查,通过率仅为40%。
修订后的新《环保法》规定对持续性的环保违法行为按日连续进行罚款,不设上限,新法实施以后,农药企业的违法成本将进一步提升。
新环保法很大程度上加大了违法排污的惩处力度,环保压力在将来几年内将成为国内各区域的常态。
环保问题一票拒绝的弦拉得越来越紧,环保问题是农药行业进展面临的其次大瓶颈。
农业部发布第2032公告打算,自2022年12月31日起,将全面禁止福美胂、福美甲胂、氯磺隆全部产品和甲磺隆、胺苯磺隆单剂在国内销售和使用;自2022年12月31日起,禁止毒死蜱和三唑磷在蔬菜上使用;自2022年7月1日起,禁止在国内销售使用甲磺隆和胺苯磺隆的原药及复配制剂。
据发布的《2022-2022年中国农药市场深度分析报告》显示,虽然高毒农药在我国占整个农药市场的比例已经下降到了5%以下,但国家对高毒农药和有使用风险的农药的禁限用力度在逐年加大。
2023年呋虫胺行业市场前景分析

2023年呋虫胺行业市场前景分析呋虫胺,是一种广谱、低毒、低残留的杀虫剂。
近年来,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国内农药市场需求不断增加,呋虫胺的应用范围也逐渐扩大。
本文将探讨呋虫胺行业市场前景,并分析其市场发展趋势。
一、呋虫胺的市场概述呋虫胺原为欧洲巴斯德公司(BASF)所研制,于2008年在欧洲首次上市。
作为新一代杀虫剂,呋虫胺具有独特的杀虫机理,可准确并迅速地杀灭害虫,而对人类和环境影响极小。
目前,国内呋虫胺市场主要由国内外一些知名农药企业所垄断。
自2008年以来,呋虫胺在欧洲、美洲和亚洲等国家和地区得到了广泛应用。
据统计,2017年全球呋虫胺销售额约为14.5亿美元,预计到2023年将达到21亿美元。
预计在未来几年,呋虫胺的销售额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二、呋虫胺市场发展趋势1.农业化、农药市场前景广阔随着国家农业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户开始意识到化学农药的重要性。
在这种背景下,市场需求不断增加,农药产业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2.环保形势形势严峻国家大力倡导环保,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传统农药产业构成了巨大压力。
然而,呋虫胺具有低毒、低残留等绿色环保的特点,与国家的环保政策相符,大大降低了其市场风险。
3.呋虫胺的广泛应用呋虫胺主要应用于水稻、棉花、玉米、蔬菜、水果等多种作物的防治。
同时,它也被广泛应用于家庭卫生杀虫剂。
三、呋虫胺市场的竞争格局目前,国内呋虫胺市场主要由国内外几家知名企业瓜分。
其中,欧美和日韩地区的企业占据着主要市场份额,但在国产农药企业的积极进取下,国内呋虫胺市场的进一步扩大与发展是大有可为的。
四、结论综上所述,由于呋虫胺具有优秀的杀虫效果和环保特性,未来市场发展前景广阔。
尽管当前市场竞争激烈,但在国家环保政策的推动下,呋虫胺仍然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2023年苄草丹行业市场调研报告

2023年苄草丹行业市场调研报告一、行业概况苄草丹是一种常用的杀虫剂,主要用于农业植物的保护,可以有效地控制各种害虫的繁殖和传播。
该药品在全球范围内的需求量非常大,市场规模也非常庞大。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的数据显示,全球苄草丹市场规模已经超过了10亿美元,未来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在国内市场上,苄草丹行业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从开始的进口到后来的国内生产,苄草丹行业逐渐成熟。
当前,国内苄草丹年生产量约为1万吨左右,市场占有率高达80%以上。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的预测,未来5-10年内,苄草丹市场仍将保持高速增长。
二、市场份额苄草丹行业的市场份额非常高,不仅在国内,也在国际市场上占据重要地位。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的调查显示,在全球范围内,苄草丹的市场份额约为25%,居于全球前列。
在国内市场上,苄草丹占据了80%以上的市场份额,是行业的绝对领先者。
三、市场竞争目前,国内苄草丹市场上主要有几家企业在竞争。
其中技术实力比较强的企业包括湖南农大农药有限公司、江苏天民化学有限公司和山东安信化学股份有限公司等。
这些企业不仅在国内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力,还在国际市场上占据着一定的份额。
四、市场发展趋势未来苄草丹市场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绿色化发展。
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提高,苄草丹行业也将逐渐向绿色化方向发展。
未来苯草丹生产企业各种环保措施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产品质量将越来越高,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会越来越小。
2. 创新研发。
未来,苄草丹行业将不断进行创新研发,开发更加高效、环保、安全的苄草丹产品,以适应市场的需求。
同时,苄草丹内部的技术改进也将使这个行业更加活力和繁荣。
3. 国际市场的拓展。
当前,苄草丹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欧美、非洲等地区。
未来,国家逐渐加强对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重视,苄草丹行业的市场空间也将越来越大。
因此,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苄草丹在国际市场上的发展前景将会非常广阔。
五、市场风险苄草丹行业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风险和挑战。
2023年能化“绿色农药”发展呈四大趋势

能化“绿色农药”发展呈四大趋势水性化粒状化高浓度化功能化“绿色农药”进展呈四大趋势农药对人类的贡献有目共睹。
但随着科学讨论不断深化和农业技术不断进步,农药的负面影响也渐渐被人们所熟悉,尤其是不合理用药而危害食品平安的事例已引起社会高度关注,施用高效无毒“绿色农药”的呼声越来越剧烈。
记者最近就此采访了福建省农科院副院长翁伯琦。
翁伯琦表示,就进展方向而言,“绿色农药”研发仍主要包括高效灭杀且无毒副作用的化学合成农药与富有成效的生物农药两方面。
将来“绿色农药”剂型呈现四大进展趋势:水性化—削减污染,降低成本;粒状化—避开粉尘飞扬;高浓度化—削减载体与助剂用量,削减材料消耗;功能化—能更好地发挥药效。
就技术层面而言,业界开头关注植物体农药开发,即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的抗虫作物、抗除草剂作物,并通过开发抗虫抗病的转基因作物来实现少用农药,甚至不用农药的目的,从而削减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翁伯琦说,近几年中国农药行业抓紧结构调整,5种高毒有机磷农药替代产品开发及生产步伐进一步加快,正在重点进展替代高毒杀虫剂新品种、新型水田和旱田除草剂、水果蔬菜用杀菌剂和保鲜剂。
当前化学农药的开发热点是杂环化合物,尤其是含氮原子杂环化合物。
在世界农药专利中,约有90%是杂环化合物。
杂环化合物的优点是对温血动物毒性低;对鸟类、鱼类比较平安;药效好,特殊是对蚜虫、飞虱、叶蝉、蓟马等个体小和繁殖力强的害虫防治效果好;用量少,一般用量为5~10克/公顷;在环境中易于降解,有些还有促进作物生长的作用。
翁伯琦表示,科学进展“绿色农药”是社会关注的热点。
生物农药活性成分是自然存在的物质,因具有独特优势而被广泛看好。
生物农药主要分为植物源、动物源和微生物源三大类型。
植物源农药以在自然环境中易降解、无公害的优势,现已成为绿色生物农药首选之一,主要包括植物源杀虫剂、植物源杀菌剂、植物源除草剂及植物光活化霉毒等。
到目前,自然界已发觉的具有农药活性的植物源杀虫剂有除虫菊素、烟碱和鱼藤酮等。
2023年化学杀虫剂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2023年化学杀虫剂行业市场规模分析近年来,全球化学杀虫剂行业市场迅速发展,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
根据MarketDataForecast的报告,全球化学杀虫剂市场规模从2018年的107.5亿美元增长到2023年的131.6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6.7%。
本文将分析化学杀虫剂行业市场规模的主要原因和趋势,以及预测未来发展趋势。
一、主要市场原因1.世界人口增长和粮食需求的增加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以及粮食需求的不断增加,农业生产中对化学杀虫剂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据统计,全球粮食产量每年增长1.4%,而人口则每年增长1.2%。
因此,在维持全球粮食供应和满足人类需求的同时,农业生产需要使用大量的化学杀虫剂。
2.农业现代化程度的提高随着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变和现代化程度的提高,对化学杀虫剂的需求也逐渐增加。
例如,现代化的农业生产需要在种植、施肥、消毒等环节中使用大量的化学杀虫剂,尤其在棉花、水稻、玉米、小麦等大田作物的生产中,化学杀虫剂是必须的。
3.食品质量监管的严格化政府和消费者对食品质量的监管和关注度不断提高,农业生产中对化学杀虫剂的使用量也在逐步提高。
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敏感度越来越高,食品安全成为消费者关注的焦点。
为保证食品安全性,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和标准规范来规范农业生产和化学杀虫剂的使用,因此对化学杀虫剂需求的增加。
二、市场趋势和预测1.化学杀虫剂市场规模将继续增长尽管有健康和环保意识的人士呼吁使用有机替代品,但市场上化学杀虫剂的需求仍在迅速增长。
根据分析,未来几年内,化学杀虫剂的市场规模将继续增长,市场份额将占到农药市场的大部分份额。
2.有机农业的崛起将对化学杀虫剂市场产生影响尽管有机农业只占全球农业生产的一小部分,但随着有机农业的普及,与化学杀虫剂相竞争的有机替代品也在增加。
因此,如果有机农业得到更广泛的认可和推广,其对化学杀虫剂市场的影响将不容忽视。
3.低毒、高效的化学杀虫剂将迎来更高需求尽管化学杀虫剂对人类和环境都有一定的危害性,但高效、低毒的化学杀虫剂将不断得到市场的认可和推广。
2023年植物源农药行业市场环境分析

2023年植物源农药行业市场环境分析
一、农药行业市场概述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环保、食品安全的重视,植物源农药在国内市场上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植物源农药是指从植物提取出来的农药,具有无毒、无残留、环保等特点,是植物保护行业的新兴领域。
二、植物源农药市场规模
据统计,2018年,我国植物源农药市场规模达到了200亿元,同比增长25%。
其中,提取物类、精油类和微生物制剂类等是植物源农药的主要品种。
预计到2023年,我国植物源农药市场规模将达到350亿元。
三、植物源农药市场前景
1、政策支持
我国政府已经将环保、食品安全等作为重要工作内容,加大了对植物源农药研究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未来可望获得更多的扶持政策。
2、消费需求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升,植物源农药的认可度和接受程度也在不断提高,市场需求量逐渐增加。
3、技术进步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植物源农药的生产工艺、提取技术和应用范围不断扩展和改进,市场前景广阔。
四、植物源农药市场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1、技术问题
植物源农药的研发和生产技术相对复杂,需要大量的工艺和生产经验,技术壁垒较高。
2、价格问题
植物源农药的价格相对于化学农药较高,进入市场后面临的压力较大。
3、市场监管问题
植物源农药市场监管体系不健全,监管手段不足,市场乱象时有发生。
五、结论
植物源农药市场前景广阔,但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也需要引起重视。
只有不断加强技术研发和产品改进,探索新的营销方式和市场模式,及时解决市场中出现的问题,才能更好地推动植物源农药行业的发展,为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做出更大的贡献。
2023年有机磷杀虫剂行业市场前景分析

2023年有机磷杀虫剂行业市场前景分析
有机磷杀虫剂是目前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杀虫剂之一,因其高效、低残留、长期作用以及适用于各种作物而备受青睐。
目前,有机磷杀虫剂已经成为农业生产中,防治病虫害、促进农作物增产的重要手段,其市场前景需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 海内外市场需求巨大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日益关注,农业生产中病虫害的防治变得越来越重要。
据统计,世界各国每年因农作物病虫害而造成的经济损失数以亿计,因此,对粮食、果蔬等农产品的需求越来越高,市场空间也越来越大。
2. 技术创新促进产业发展
有机磷杀虫剂在农业生产中的表现越来越好,随着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水平的提高,有机磷杀虫剂也得到了不断发展和完善。
例如,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化学技术等方面的先进技术的应用,使得有机磷杀虫剂的效果进一步提高。
3. 环保趋势助推市场增长
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有机磷杀虫剂的安全性也开始进行重视。
近年来,国家加强了对有机磷杀虫剂的监管,要求有机磷杀虫剂的使用必须符合相关环保标准及要求。
这为有机磷杀虫剂的发展提供了更加稳定的环境和有利条件。
综上所述,有机磷杀虫剂行业市场前景广阔,市场需求强劲,技术创新不断推进,环保趋势越来越明显,这些都会促进有机磷杀虫剂的持续发展,进一步拓展市场空间。
2023年杀虫剂行业市场调查报告

2023年杀虫剂行业市场调查报告标题:杀虫剂行业市场调查报告一、市场概述杀虫剂是用于防治各种害虫的化学物质,广泛应用于农业、家庭、公共卫生等领域。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粮食和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农药市场也随之扩大。
因此,对杀虫剂行业的市场调查具有重要意义。
二、市场规模根据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全球杀虫剂市场规模约为300亿美元。
其中,中国市场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年销售额近80亿美元,占全球杀虫剂市场的25%左右。
预计未来几年,全球杀虫剂市场规模将保持逐年增长的趋势。
三、市场需求1. 农业需求:农业是杀虫剂的主要应用领域,农民致力于提高作物产量,有效防治害虫对农作物的危害。
因此,农业需求是杀虫剂市场的主要驱动力。
2. 城市需求:城市面临的害虫问题也日益严重,如房屋内的蟑螂、飞虫、老鼠等。
城市居民对杀虫剂的需求增长迅猛,家庭使用和公共卫生等领域对杀虫剂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3. 环保需求: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人们对杀虫剂的安全性、无毒性和对环境的影响也有更高的要求。
因此,市场上对绿色环保型杀虫剂的需求逐渐增加。
四、市场竞争目前,全球杀虫剂市场竞争激烈,市场上存在大量的生产商和品牌。
中国市场上的竞争主要由国内企业占据,如巴斯夫、拜耳、农业部各类研究所等。
此外,国际品牌如杜邦、美国农药公司、日本农药公司也在中国市场占有一定份额。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的竞争,杀虫剂行业的竞争将更趋激烈。
五、市场趋势1. 技术进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型杀虫剂的研发与推广将成为市场的新趋势。
例如,生物农药和植物提取物等绿色环保型杀虫剂的研发将受到更多关注。
2. 电商渠道:随着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消费者对杀虫剂的购买方式发生了变化。
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倾向于通过电商平台购买杀虫剂产品,这也将成为市场发展的新趋势。
3. 市场细分:市场细分趋势明显,不同用户对杀虫剂的需求差异较大。
农业、家庭、公共卫生等领域的需求将逐渐细分,生产商需要根据不同市场需求进行差异化竞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源杀虫剂的开发利用现状以及其前景展望现在越来越重视有关合理利用生态的新方法来有效掌握害虫的讨论,开发对有害生物高效、对非靶标生物平安、易分解且分解产物对环境无损害的生物农药是目前的热点,从生物中提取、分别新的自然活性化合物是开发新农药的重要途径。
“植物源农药”实际上就是利用自然中草药经过筛选配方而研制成的一种“生物农药”,与环境和谐度高。
其主要特点为:(1)植物源农药对人畜平安;(2)在自然环境下易分解,残留量低;(3)是自然的混配复剂,对害虫有拒食、忌避、抑制生长发育、掌握种群等作用,害虫不易产生抗性。
它的优势在于既能调整农作物的生长发育,防治病虫害,又没有化学农药的诸多副作用。
本文就植物源杀虫剂的讨论概况作简要综述,通过分析其优、缺点来展望其进展前景。
一、讨论现状1.杀虫植物资源讨论地球上植物农药非常丰富。
《中国有毒植物》一书列入有毒植物1300多种,其中很多种类具有杀虫(菌)作用或已被作为植物源农药利用。
据1958年中国南方各省统计,被利用的植物农药达411种。
《中国土农药志》一书共记述植物性农药220种,并定出了学名。
据调查统计,中国作为农药的植物主要集中于楝科、菊科、豆科、卫矛科和大戟科等30多科以上。
(1)楝科植物楝科植物约52属1400种,中国约有15属64种。
楝科植物杀虫剂应用较早,其中印楝(Azadirachtaindica)、川楝(Meliatoosendan)和苦楝(Meliaazedacach)是该科中主要的杀虫植物。
印楝是世界上公认的抱负杀虫植物,其活性成分主要分布在种核和叶中。
从其种子中已分别、鉴定出数十种柠檬素类化合物,其中最主要的活性成分是一种四环三萜类化合物——印楝素。
其作用机制主要是扰乱昆虫内分泌系统,影响促前胸腺激素(PTTH)的合成与释放,减低前胸腺对PTTH的感应而造成20-羟基蜕皮酮合成、分泌的不足,致使昆虫变态、发育受阻。
自美国Vikwood公司最早开发出以印楝种核为原料的杀虫剂马格乐后,至今全世界已有近20个国家建立了印楝农药生产厂,并已有十几个产品投放市场,用于防治8目400余种害虫。
在对药剂的速效性进行了深化讨论后,发觉印楝素乳油在环境爱护和降低农药残留方面,具有化学合成农药无法代替的作用。
(2)除虫菊除虫菊是一种多年生草本菊科植物,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大规模集约化种植的杀虫植物,是一种不污染环境、对人畜平安无害、能快速杀灭害虫而不易产生抗药性、无残留的高效自然杀虫剂。
用其提取的自然菊酯油是生产高效低毒无公害生物农药和卫生杀虫剂的主要原料。
(3)鱼藤鱼藤主要杀虫成分是鱼藤酮(Rotenone),对昆虫高毒而对人畜平安,它通过抑制昆虫体内还原型辅酶Ⅰ、脱氢酶(NAD+辅酶Ⅰ)与辅酶Q之间的生化过程来杀灭害虫,故害虫不易产生抗性。
黄瑞论等(1956)试验得出“鱼藤酮对蚜虫的防治效能,比任何已知药剂大”的结论。
鱼藤酮对烟蚜、小地老虎、烟盲蝽、烟蓟马等多种害虫有强力触杀作用,美中不足的是鱼藤酮易光解氧化,在作物上残留时间短。
此外,还有一些讨论报道,鱼藤根有效成分对植物的生长有刺激作用。
(4)卫矛科植物卫矛科植物约有30属450种,中国有12属200种以上。
该科植物的杀虫有效成分为二氢沉香呋喃类化合物。
雷公藤和苦皮藤是该科中重要的杀虫植物。
雷公藤(Tripteryiumwilfordii)的杀虫有效成分主要为wilfordine、wilforgine、wilfortrine、wiforzine及雷公藤碱,多存在于根皮之中。
雷公藤对多种害虫具有胃毒、拒食、抑制生长发育和忌避产卵等杀虫活性,且药效快,为其它一般植物性杀虫剂所不及。
苦皮藤(Celastrusangulatus)的杀虫活性物质主要分布于根皮中,其次分布于叶中。
苦皮藤对小菜蛾、粘虫、黄守瓜等多种害虫具有较好的防效。
(5)杜鹃花科植物杜鹃花科植物约50属1300余种,中国有14属700种。
该科植物黄杜鹃(Rhodendronmolle)在中国作为杀虫植物使用的历史较早。
黄杜鹃(又称闹羊花)中有3种活性较高的物质:闹羊花素-Ⅲ(简称R-Ⅲ)、Kalmanol和Grayanotoxin-Ⅲ,其中以R-Ⅲ为主要杀虫有效成分。
R-Ⅲ属于四环三萜类化合物,在黄杜鹃的花、嫩叶、根、茎不同部位含量各异,以花中含量最高(0.20%)。
闹羊花毒素对昆虫有触杀、胃毒和熏蒸作用。
用黄杜鹃可加工制作黄杜鹃粉剂和黄杜鹃水剂两种植物农药,可用于防治叶蝉、稻飞虱、蓟马、蚜虫、黄守瓜、盲蝽象、地老虎等害虫。
除上述植物外,近10多年来国内工还对瑞香科植物、柏科植物、黄花蒿、竹、夹竹桃、豆薯(地瓜、凉薯)、百部、毒藜、大黄、藜芦、苦参、银杏、番茄、苦木、白头翁、黄芩、辣椒等植物的杀虫活性进行了相关的讨论和报道。
2.活性成分植物源农药的活性成分多种多样,从成分的化学分类角度看,几乎涵盖全部成分类别,主要包括:(1)生物碱:生物碱作为植物源农药的有效成分最为重要,如烟碱、苦参碱、藜芦碱、雷公藤碱等。
(2)氨基酸、蛋白质类:如甘氨酸、天门冬氨酸、碱性蛋白、蛋白质类似物等。
(3)萜类与挥发油(精油):除虫菊酯,雷公藤素甲、乙,雷公藤酮,香茅醛,柠檬醛,樟脑等。
(4)三萜类与甾体类化合物:如川楝素、海葱糖苷等。
(5)其它:糖甙类有异硫氰酸酯甙、硫甙芥子甙;黄酮类,如鱼藤酮等。
3.作用机理(1)影响昆虫激素的代谢:如印楝素抗昆虫蜕皮激素,干扰昆虫蜕皮,导致昆虫产生形态上的缺陷;另外印楝素还可影响昆虫的交配及卵子的发育。
(2)影响昆虫的神经系统:如烟碱作用于昆虫神经细胞上的乙酰胆碱烟碱型受体,使神经体持续激活,虫体持续痉挛,麻痹死亡;植物香油通过抑制乙酰胆碱酯酶,也可产生同样的效果。
(3)影响昆虫的呼吸系统:鱼藤酮是呼吸作用电子传递链中的Ⅰ位点抑制剂,从而影响昆虫的呼吸系统;奈醌类物质作用于线粒体复合体,抑制呼吸作用。
(4)影响昆虫的消化系统:植物蛋白酶抑制剂与昆虫肠道内的蛋白酶结合并抑制其活力,影响昆虫的消化功能;川楝素通过破坏菜青虫的中肠组织而起作用。
(5)影响离子通道:除虫菊酯与细胞膜上的钠离子通道结合,延长其开放时间,引起昆虫休克死亡,相同机理的尚有西藜芦生物碱、胡椒素、阿素宁、墙草碱等;鱼尼丁能与肌质网上的钙离子通道结合,使钙离子进入肌细胞,很快引起细胞死亡,对特定种类昆虫的防治的确有效。
(6)其它:油菜素内酯可以增加植物的抗性;苦豆子中的金雀花碱和苦豆碱对昆虫的同工酶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等。
4.作用方式(1)胃毒作用具有胃毒作用的植物源杀虫物质较多,但它们的作用机理并不完全相同。
如苦皮藤素V主要是破坏中肠肠壁细胞膜及细胞器膜;而川楝素则破坏中肠组织,阻断神经传导而导致害虫麻痹、昏迷、死亡。
(2)触杀作用目前,具有触杀作用的植物源杀虫植物不多,主要有除虫菊、鱼藤、烟草等。
讨论认为,除虫菊中的除虫菊素作用于昆虫神经系统,但其详细作用机理比较简单,尚有很多问题不清晰;鱼藤中的有效杀虫成分鱼藤酮主要作用于呼吸链中电子转移复合体Ⅰ;烟碱是烟草中的主要杀虫成分,作用于乙酰胆碱受体。
(3)忌避和拒食作用忌避主要是利用某些药剂(如茼蒿精油、菊蒿精油)散发出的特别气味,使昆虫感觉器官难以忍受而离去。
拒食产生的主要缘由是某些药剂(如印楝素、川楝素、R-m、脱氧鬼臼毒素等)抑制了昆虫的味觉功能而表现出拒食效应。
(4)麻醉作用某些植物源杀虫物质对害虫具有特别的麻醉作用。
如雷公藤总碱对5龄菜青虫有很强的麻醉作用(麻醉中量ND50为2.29μg·g-1)。
(5)其它作用除上述几种作用方式外,植物源杀虫剂还有其它生物活性。
如砂地柏、黄花蒿等精油对害虫有熏杀作用,从喜树中分别出来的喜树碱具有极强的不育作用,还有一些植物精油对害虫具有引诱作用。
二、开发利用从对植物性杀虫物质的简要概括中可看出,植物源杀虫剂作为一种自然杀虫剂类型具有以下优点:(1)对人畜低毒或无毒;(2)其本身即取之于自然,对植物源杀虫剂的利用,是自然资源的一种循环,不会对环境造成任何附加的压力;(3)植物源杀虫剂中不乏一些作用方式、作用机理特别的物质,对于目前害虫严峻产生抗药性的局面可能有肯定的缓解;(4)植物源杀虫剂资源丰富,据估量,当今世界至少有25万种不同的植物,而在化学性质上进行过调查讨论的仅占10%,这说明进一步工作的回旋余地特别大;(5)植物质产品一般具有肯定的选择性,对害虫天敌比较平安,不会破坏自然生态防备系统。
因此,在人类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竭力查找新型杀虫剂而层层受阻的同时,把盼望寄予于对植物性杀虫剂的开发和讨论也就成了历史之必定。
植物源农药的开发利用可分为两方面:一是直接利用,即对植物中的活性物质进行粗提取后,直接加工成可利用的制剂。
这种利用方式的主要优点是能够发挥粗提物中各种成分的协同作用,而且投资少,开发周期短。
目前,中国在这方面做的工作较多,已开发出楝素乳油、苦皮藤乳油、鱼藤酮乳油、双素碱水剂、油酸烟碱等多种商品化制剂。
二是间接利用,即讨论活性物质的结构、作用机制、结构与活性间的关系,进而人工模拟合成筛选,从中开发新型植物源农药制剂。
间接利用是当前国外植物源农药讨论开发的盲点,也是我国植物源农药讨论进展的方向。
植物源农药可以制成乳剂、粉剂单独使用或几种植物农药协作使用,也可以与生物农药、化学农药混配使用。
到2000年止,中国已登记注册植物源农药品种28种,应用较多的为苦参碱(粉剂2种,水剂10种)、烟碱(含混剂,4种)、鱼藤酮(6种)、茶皂素、木烟碱、楝素乳油等。
由于植物源农药对人畜毒性低,在环境中简单降解,基本上无明显的残毒问题。
因此,首先应考虑将植物源农药应用于蔬菜、茶叶、中药材、花卉生产以及城市绿化防治病虫害等方面。
三、存在的问题及前景展望植物源农药既然有那么多好处,为什么未得到很快进展?这主要是植物源农药固有的缺点限制了它的研发进程。
众所周知,植物源农药的活性成分是植物的一类或几类次生代谢物质,易受外界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光照、土壤pH值、土壤养分成分和四周生物群落等)的影响,因此稳定性不高。
并且其活性成分含量低,作用效果缓慢,给生产带来了困难。
有人提出了一些解决植物源农药易分解失活的方法,有的用抗氧化剂如低浓度邻苯二酚、连苯三酚等避开阳光的作用;也可避光超低温保存。
现使用得最多、最胜利的是制成乳油。
但乳油的加工需要大量的有机溶剂,易污染环境,因此还须加大科研力度,讨论开发无毒的剂型。
为解决药效慢的问题,如今大量采纳复配的方法,制成多种复配剂使用。
随着生物技术的进展,侯学文等提出将生物技术与植物性杀虫剂相结合的一些设想。
但是植物性杀虫剂大多是结构简单、在生物体内合成步骤繁多的有机化合物,从现阶段的基因工程技术来看,要想将它们的合成酶系全部转移至目标作物中让它们自己拥有合成植物性杀虫剂的力量,至少目前是不太现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