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源农药
植物源农药主要种类

植物源农药主要种类
植物源农药是指由植物或植物成分(如植物碱、植物提取物、植物烷醇)制成的农药,它们具有较强的除草、杀虫、防治病虫害等功能。
它们
是不含化学成分的农药,与传统的化学农药有很大的差别,因此受到世界
各国政府的重视。
1.有机杀虫剂:有机杀虫剂是以植物或植物萃取物为主要成分的杀虫剂,主要有葡萄糖苷杀虫剂、植物烷醇杀虫剂、苯乙烯类杀虫剂等。
2.有机杀草剂:有机杀草剂是以植物或植物提取物为基础的杀草剂,
主要有天然杀草剂、植物抑制剂杀草剂、植物胺类杀草剂、植物酚类杀草
剂等。
3.植物抗生素:植物抗生素是一类以植物成分为主要组成部分的抗生
物质,如植物杀菌素、植物抗性素等,它们可以抑制植物寄生真菌和病原
细菌的生长,从而保护植物免受一些病虫害的侵害。
4.植物抑制剂:植物抑制剂是以植物提取物为主要组成部分的抑制剂,如马齿苋、苦草、芥末、黄芩等,它们可以抑制或减少植物被害的发生。
植物源农药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植物源农药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摘要】植物源农药是农业生产中重要的一种农药类型,具有天然、环保、低残留等优势。
本文首先介绍了植物源农药的定义及分类,探讨了其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以及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同时指出了提高植物源农药效率和安全性的重要性。
最后强调了植物源农药对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呼吁加强植物源农药研发,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植物源农药的发展将是未来农业生产的重要方向,并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关键词:植物源农药、农业可持续发展、定义、分类、优势、作用、应用、环境、人类健康、发展方向、效率、安全性、推动、研发、生产、可持续发展。
1. 引言1.1 植物源农药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植物源农药具有天然、无毒、无害、高效等特点,对农作物生长和人体健康造成的影响较小。
相比化学合成农药,植物源农药更安全,更环保,更符合现代人们对绿色食品的需求。
植物源农药的研发和生产具有较低的成本,可以有效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植物源农药的应用可以有效促进农业产业的健康发展,提高农民的生产效益。
植物源农药还具有广泛的适用范围和抗药性较强的优势,可以有效防治各类农业病虫草害问题。
在全球气候变暖和生态环境恶化的背景下,植物源农药的应用对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植物源农药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
加强植物源农药的研究和推广应用,将是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2. 正文2.1 植物源农药的定义及分类植物源农药是指从植物提取得到的农药,主要成分为植物提取物或植物精油。
根据来源和制备方法的不同,植物源农药主要可以分为植物提取类、植物精油类和植物发酵类三大类别。
1. 植物提取类农药:这类农药是从植物的根、茎、叶、果实等部位提取得到的活性成分,如菊花、茶叶、丁香等。
常见的植物提取类农药有绿豆叶提取液、植物硼酸提取液等。
2. 植物精油类农药:这类农药是通过蒸馏或榨取植物花、叶、根、果等处的精油,如薄荷油、橙油、茶树油等。
《植物源农药》课件

案例五:其他植物源农药的制备与应用
制备方法
这些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与苦参碱、印楝 素、藜芦碱和蛇床子的制备方法类似, 通常采用溶剂提取法或超临界流体萃取 法。
VS
应用领域
这些植物源农药主要用于农业领域,防治 各种害虫,也可用于医药和卫生领域治疗 各种疾病。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详细描述
提取法是最早的植物源农药制备方法,通过物理手段如压榨、浸提、萃取等,或 化学手段如水解、氧化、还原等,从植物中分离出具有农药活性的成分。这种方 法简单易行,但提取效率低,成本高,且容易造成植物资源的浪费。
发酵法
总结词
利用微生物发酵植物原料,产生具有农药活性的代谢产物的 制备方法。
详细描述
发酵法是一种相对较新的植物源农药制备方法,通过微生物 发酵植物原料,产生具有农药活性的代谢产物。这种方法可 以大规模生产,且能充分利用植物资源。但发酵过程中需要 严格控制条件,以确保产物质量和产量。
古代应用
在古代,人们就已经开始利用某些植物的特 殊气味或汁液驱避害虫。
科学研究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开始深入研究植 物源农药的成分和作用机理。
现代应用
现代农业中,植物源农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成为绿色农业的重要手段之一。
02
植物源农药的制备方法
提取法
总结词
利用物理或化学手段从植物中提取有效成分的方法。
植物源农药的特点
低毒性
相对于化学农药,植物源农药的 毒性较低,对人和动物的安全性 较高。
多功能性
植物源农药不仅具有杀虫、杀菌 作用,还具有驱避、抑制等作用 。
01
02
天然性
植物源农药来源于自然,无化学 合成成分,对环境友好。
植物源农药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植物源农药在农业害虫防治中的应用效果,分析不同植物源农药对特定害虫的防治效果,为有机农业的病虫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材料1. 害虫:茶尺蠖、茶小绿叶蝉2. 植物源农药:5%鱼藤酮乳油、0.5%藜芦碱可溶性液剂、0.2%苦皮藤乳油、0.3%苦参碱水剂、0.3%印楝素乳油、7.5%鱼藤酮乳油3. 仪器设备:喷雾器、量筒、电子天平、培养皿、显微镜等4. 试验地:有机茶园三、实验方法1. 实验设计: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将实验地划分为若干小区,每个小区种植相同数量的茶树。
2. 害虫处理:在茶尺蠖低龄幼虫和茶小绿叶蝉高峰期,对每个小区进行不同植物源农药的喷施处理。
3. 数据收集:喷施处理后,每隔1、3、7、10天调查虫口减退率和防治效果,记录数据。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5%鱼藤酮乳油对茶尺蠖的防治效果:喷施5%鱼藤酮乳油800倍液,茶尺蠖的虫口减退率在喷施后1、3、7、10天分别为85%、90%、95%、100%。
2. 0.5%藜芦碱可溶性液剂对茶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喷施0.5%藜芦碱可溶性液剂800倍液,茶小绿叶蝉的虫口减退率在喷施后1、3、7、10天分别为80%、85%、90%、95%。
3. 其他植物源农药的防治效果:0.2%苦皮藤乳油、0.3%苦参碱水剂、0.3%印楝素乳油、7.5%鱼藤酮乳油对茶尺蠖和茶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均较好,其中0.3%印楝素乳油600倍液对茶小绿叶蝉的持效性最好,药后7天防效达100%。
五、结论1. 植物源农药在农业害虫防治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2. 5%鱼藤酮乳油和0.5%藜芦碱可溶性液剂对茶尺蠖和茶小绿叶蝉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3. 0.3%印楝素乳油对茶小绿叶蝉的持效性较好。
4. 植物源农药在有机茶园害虫防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六、建议1. 进一步研究植物源农药的复配作用,提高防治效果。
2. 探究植物源农药在防治其他农业害虫中的应用效果。
植物源农药--绿色植保卫士

植物源农药--绿色植保卫士1.概述农药主要用来防治农作物有害生物,具有效率高、见效快、实施简易、可大规模应用等优点。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也是生产和消费农药的大国之一。
传统农药的大量使用,会对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
此外,农副产品由于农药残留,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
与传统农药相比,植物源农药具有以下优点:有效成分为天然物质,施用后较易分解为无毒物质,对环境无污染;组分多元化,使害虫较难产生抗药性;对有益生物(即害虫天敌)安全;可以大量种植,而且开发费用也较低。
植物源农药对靶标生物的作用机理与常规化学农药的差别也很大。
常规化学农药通常仅作用于靶标生物某一生理系统的一个或几个位点,而植物源农药活性成分复杂,通常能作用于靶标生物的多个位点,有利于延缓靶标生物的抗药性。
另外,有些植物源农药还能刺激植物生长,起到生长调节作用。
植物源农药是新型高效、无残留、无公害的所谓的绿色农药。
在农业生产中,人类利用植物源物质杀虫防病的历史悠久。
据史书记载,人类使用最早的农药是植物源农药和矿物质农药。
公元前1000多年,古希腊《荷马史诗》中已有用硫磺熏蒸杀虫防病的记载。
中国的《周礼》、《山海经》、《神农本草经》、《齐民要术》、《本草纲目》、《天工开物》等古籍中,均有使用植物性、动物性、矿物质药物防治农业有害生物的记载。
这些农药的应用历史长达数千年。
19世纪以来,在近代科学技术和工业发展的基础上,对植物源农药的开发逐渐从经验阶段上升到科学实验阶段,如除虫菊、烟草、鱼藤发展为商品化加工制剂并广泛使用。
自20世纪40年代以后,有机合成农药占据了市场,植物源农药逐渐被人类所忽略。
到60年代后期,有机合成农。
药的种种弊端使天然产物农药重新受到重视,特别是对印楝的研究带动了植物源农药的发展。
到目前为止,研究的植物种类达数千种,开发成功的产品也很多,并已在生产实践中被广泛应用。
2.植物源农药的特点与有机合成农药相比,植物源农药具有选择性高、低毒、易降解、害物不易产生抗性等优点。
2023年植物源农药行业市场环境分析

2023年植物源农药行业市场环境分析
一、农药行业市场概述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环保、食品安全的重视,植物源农药在国内市场上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植物源农药是指从植物提取出来的农药,具有无毒、无残留、环保等特点,是植物保护行业的新兴领域。
二、植物源农药市场规模
据统计,2018年,我国植物源农药市场规模达到了200亿元,同比增长25%。
其中,提取物类、精油类和微生物制剂类等是植物源农药的主要品种。
预计到2023年,我国植物源农药市场规模将达到350亿元。
三、植物源农药市场前景
1、政策支持
我国政府已经将环保、食品安全等作为重要工作内容,加大了对植物源农药研究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未来可望获得更多的扶持政策。
2、消费需求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升,植物源农药的认可度和接受程度也在不断提高,市场需求量逐渐增加。
3、技术进步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植物源农药的生产工艺、提取技术和应用范围不断扩展和改进,市场前景广阔。
四、植物源农药市场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1、技术问题
植物源农药的研发和生产技术相对复杂,需要大量的工艺和生产经验,技术壁垒较高。
2、价格问题
植物源农药的价格相对于化学农药较高,进入市场后面临的压力较大。
3、市场监管问题
植物源农药市场监管体系不健全,监管手段不足,市场乱象时有发生。
五、结论
植物源农药市场前景广阔,但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也需要引起重视。
只有不断加强技术研发和产品改进,探索新的营销方式和市场模式,及时解决市场中出现的问题,才能更好地推动植物源农药行业的发展,为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做出更大的贡献。
植物源农药知识点

植物源农药知识点1.杀虫剂:植物源杀虫剂是指利用植物体内的一些活性物质对害虫起到杀灭或控制的作用。
常见的植物源杀虫剂包括洋葱、大蒜、辣椒等。
洋葱提取物中的硫化物可以杀灭一些食蔬菜的害虫,大蒜提取物中的辣素对天敌虫具有杀伤作用,辣椒提取物中的辣椒素可以驱虫。
2.杀菌剂:植物源杀菌剂是指利用植物体内的一些活性物质对植物病原微生物起到杀灭或控制的作用。
常见的植物源杀菌剂包括苦参素、桉树素和茶多酚等。
苦参素具有明显的抑菌作用,可以用于防治一些真菌病害;桉树素具有杀菌和抗菌作用,可以用于防治一些细菌和真菌病害;茶多酚具有杀菌和抗菌作用,可以用于防治一些真菌和细菌病害。
3.除草剂:植物源除草剂是指利用植物体内的一些活性物质对杂草起到杀灭或控制的作用。
常见的植物源除草剂包括松节油、薰衣草酮和橙油等。
松节油具有杀伤作用,可以用于防治一些常见的杂草;薰衣草酮具有抑制杂草生长的作用,可以用于防治一些难以控制的杂草;橙油具有杀伤和抑制杂草生长的作用,可以用于防治一些常见的杂草。
1.喷雾:将植物源农药稀释后用喷雾器喷洒在植物体表面,让活性物质附着在植物体表面或被植物体吸收,以达到防治害虫、病害和杂草的目的。
喷雾是最常用的应用方法,因为可以将农药均匀地喷洒到植物的各个部位,提高防治效果。
2.浸泡:将植物源农药稀释后,将植物浸泡在农药溶液中一段时间,使活性物质渗透到植物组织内部,达到防治害虫、病害和杂草的目的。
浸泡适用于一些幼苗、种子和块茎等农作物,在移栽前或种植时进行浸泡处理,可以提高植物的抗病虫能力。
3.熏蒸:将植物源农药蒸发到空气中,通过空气中散发的活性物质对害虫、病害和杂草进行防治。
熏蒸适用于一些温室、仓库和储藏室等封闭环境,可以达到全面灭虫或杀菌的目的。
1.环境友好:植物源农药多为天然植物提取物,对环境的污染较小,能够保护生态环境。
2.副作用小:植物源农药对非目标生物的影响较小,不会对生态系统造成很大的破坏。
3.可持续利用:植物源农药能够循环利用,不会累积在土壤或水体中,对农田生态系统的影响较小。
植物源农药的工艺流程

植物源农药的工艺流程一、植物源农药的概述植物源农药是指通过植物提取出来的一种农药。
它是以天然植物为原材料,经过系列提取工艺得到的农药。
与化学合成农药不同,植物源农药具有生态环境友好,安全性高,绿色环保的特点。
本文将主要介绍植物源农药的工艺流程。
二、植物源农药的工艺流程1.原料的采集和处理植物源农药的原料是从天然植物中提取得到的,因此原料的采集和处理至关重要。
一般来说,采集到的植物应当符合以下要求:(1)无病虫害的健康植物;(2)采摘时间要在植物生长期的旺盛期;(3)采摘时应当使用无菌器具,以避免污染;(4)采摘后应当立即进行处理,防止酸败和营养成分流失。
2.提取植物的提取是指采用一定的工艺方法,通过溶剂或水将植物中的有效成分提取出来。
常用的提取方法包括浸泡、煎煮、蒸馏等。
一般来说,提取原则是在充分提取有效成分的尽量减少对植物中其他成分的破坏。
3.过滤提取出来的植物提取液一般含有大量的杂质,需要进行过滤处理。
常用的过滤器材有滤纸、滤布、滤网等。
过滤前,需要将滤器材进行处理,除去其中的灰尘和污物。
对于一些高粘度、混浊的植物提取液,还需要对其进行压榨、除砂等处理,以便更好地进行过滤。
4.对提取液进行分离和浓缩植物提取液大多含有大量的水分,需要进行分离和浓缩。
一般来说,分离和浓缩的方法有多种,例如真空浓缩、蒸发浓缩等。
对于某些不溶于水的成分,可以利用萃取法将其分离出来。
5.纯化提取液经过分离和浓缩后,一般含有其他成分。
在进行农药加工之前,需要将提取液中的其他成分去除,使其成分更加纯净。
常用的纯化方法包括重结晶、溶剂抽提等。
6.制粒制粒是将纯化后的植物提取物通过混合、压缩等方法制成颗粒状农药。
制粒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既有传统的湿制法,也有现代的干制法。
制粒的品质直接影响到农药的质量,因此需要严格控制每个制粒环节。
7.包装和储存制粒后的农药需要进行包装和储存。
包装材料一般选用密封性好、抗湿性强、耐腐蚀、不易破损的材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lant Pesticides
植物性昆虫激素
• 昆 虫 蜕 皮 激 素 (moulting hormone , MH)类似物,含量较昆虫体内多。 • 抗昆虫保幼激素(juvenile hormone, JH)
–早熟素( prococene ),从藿香蓟属植物 中发现并提取的。
Plant Pesticides
Plant Pesticides
Plant Pesticides
•
鲤 肠
•
Plant Pesticides
对 蚊 虫 有 明 显 的 光 活 化 毒 杀 作 用
•
万 寿 菊
•
对 蚊 虫 有 明 显 的 光 活 化 毒 杀 作 用
毛 茛
杀 虫 植 物 毒 杀 作 用
•
•
Plant Pesticides
杀虫作用——除虫菊素(pyrethrins)
除 虫 菊 •
INTRODUCTION
植物源农药:就是利用植物的 某些部位或提取其有效成分制 何谓 “Plant Pesticides”? 成的具有杀虫、杀菌或除草等 作用的农药。
Plant Pesticides
CONTENT
• 植物源农药的分类 • 植物源农药的特点 • 植物源农药开发应用现状 • 植物源农药开发应用存在的问题
Plant Pesticides
二 植物源农药的特点
Plant Pesticides
特点:害虫对其难以产生抗性, 具有低毒、低残留的特点,能够 保持农产品的高品质。
Plant Pesticides
植物源农药的优势
具有特异性、高效性、持久性、 安全性、可持续性、与环境相容性 好等优势。
Plant Pesticides
• 柯治国、吴文君等(1995):苦皮藤种子油 具有较强的拒食作用。苦皮藤素 IV 对昆 虫的麻醉作用很可能是其作用于昆虫的 神经——肌肉接点。
Plant Pesticides
作用机理
• 刘惠霞等(1998):苦皮藤素V的胃毒作用 主要是破坏了中肠细胞的质膜系统。 • 付昌斌等 (1998,2000) :砂地柏精油是通 过干扰正常呼吸节律和呼吸商 ,抑制琥珀 酸脱氢酶的活性,使昆虫体壁内侧底膜 穿孔,中肠肌和环肌外膜受到严重损伤等。
Plant Pesticides
一 植物源农药的分类
Plant Pesticides
植物源农药的分类
依其对病虫草鼠的作用可分为:
• 植物毒素 • 植物内源激素 • 植物性昆虫激素 • 拒食剂 • 引诱剂和驱避剂 • 绝育剂 • 增效剂 • 植物防卫素 • 异株克生物质
Plant Pesticides
提高植物抗病性
甘 草 • 商 陆 •
Plant Pesticides
资源调查——杀鼠作用
• • 海 葱 海 葱 糖 苷
马 钱 子 马 钱 子 碱
Plant Pesticides
作用机理
• 赵善欢、张兴及王恩让等( 1993 ):苦 楝、川楝、鱼藤、黄杜鹃。
–研究表明川楝素 (toosendanin) 主要是通过 抑制昆虫下鄂瘤状栓锥感受器 , 从而使幼虫 失去味觉功能而表现为拒食作用。
Plant Pesticides
作用机理
• 对植物杀虫剂的主要作用方式和机 理的研究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 但有关 除草抑菌以及抑制植物生长方面植 物活性物质的作用机制研究几乎都 未曾涉及。
Plant Pesticides
制剂研究
• 目前已有莨菪烷碱乳剂、皂素碱乳 剂、苦参碱可溶性液剂及水剂、苦 皮藤乳油、鱼藤酮乳油、双素碱水 剂、黎芦碱水剂、茴蒿素水剂、油 酸烟碱、楝素杀虫乳剂等近 20 多个 产品获得登记。
拒食剂(antifeedant)
• 抑制昆虫味觉感受器而阻止其摄食的 活性物质,研究热点。
–印楝:印楝素(azadirachtin) –柑桔种子:类柠檬苦素(limonoids)
Plant Pesticides
引诱剂和驱避剂
• 植物产生的对昆虫有引诱或驱避作用 的活性物质。
–丁香油可引诱东方果蝇和日本丽金龟,香 茅油可驱避蚊虫。 –棉铃虫防治——大摆杨柳阵。
Plant Pesticides
杀虫作用——鱼藤酮(rotenone)
鱼 藤 •
Plant Pesticides
杀虫作用——烟碱(nicotine)
烟 草 •
Plant Pesticides
杀虫作用——假木贼碱、藜芦碱(sabadilla)
木 贼 •
藜 芦 •
Plant Pesticides
拒食剂——印楝素(azadirachtin)
Plant Pesticides
国外研究现状
• 继续对鱼藤、除虫菊、印楝素等开展多 种研究。 • 拒食性活性成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萜 类、生物碱、香豆素等成分。 • 新进展:印度在研究黄荆石油醚提取物 时发现,经药液处理 24 小时后三化螟和 二化螟的幼虫死亡率达60%。
Plant Pesticides
Plant Pesticides
其他植物源农药
•异株克生物质:植物产生的某些次生代谢 • 植物防卫素:由感病植物诱导产生的抗菌 • 增效剂:对现有农药有增效作用的活性物质。 物质,释放到环境中能影响附近同种或异种 活性物质。 植物的生长。 •芝麻素 (sesamin) 、胡椒基丁醚,对菊酯 •豌豆素、异黄酮、萜烯类、异香豆素类 •可作为开发除草剂或植物生长调节剂的 类农药具有增效作用。 等。但目前未达到实用化。 潜在资源,但至今尚未应用。
植物毒素(phytotoxin)
•是指植物产生的对有害生物具有毒 杀作用(胃毒、触杀等)的次生代 谢物质。
•是较早开发研究并应用的主要植物 源农药。
Plant Pesticides
植物内源激素
• 是指植物产生的调节自身生长发育过 程的非营养性微量活性物质。
–生长素类 –赤霉素类(gibberellic acid) –细胞分裂素类(cytokinin) –乙烯 –脱落酸(abscisic acid ABA)
Plant Pesticides
资源调查——杀菌或抑菌作用
板 蓝 根 •
厚 朴 •
Plant Pesticides
杀菌或抑菌作用
山 苍 子 •
Plant Pesticides
杀菌或抑菌作用
连 翘 •
Plant Pesticides
杀菌或抑菌作用
大 黄 •
Plant Pesticides
杀菌或抑菌作用
印 楝 •
Plant Pesticides
引诱剂——丁香油
丁 香 •
Plant Pesticides
麻醉作用——雷公藤碱(wilfordine)
雷 公 藤 •
Plant Pesticides
引诱作用
枫 杨 •
Plant Pesticides
绝育剂——β-细辛脑( β-asarrone )
菖 蒲 •
Plant Pesticides
开发应用存在的问题
• 有效成份的确定较困难。不同植物 ,不同 部位有效成分不同 ,同一种植物含有多种 不同有效成份 ,给植物源农药的质量控制 带来一定的影响 。 • 稳定性不够。有些活性成分对光照和热 不稳定,如印楝在光照下很快失去活性。
Plant Pesticides
开发应用存在的问题
• 绝大多数可投产的植物源农药是乳油剂型,原 药本无毒,加上乳化剂、有机溶剂,反而变成 有毒制剂。 • 我国在活性物质的构效研究和药剂毒理学方面 的研究甚少、开发的植物资源和产品比较单一, 推广和适用的范围较小,和国外相比还有一定 的差距。 • 植物源农药的研究开发需要相当长时间和较大 资金的投入。
国内研究现状
• 主要集中在以下三方面:
– 资源调查
– 作用机理及方式研究 – 制剂及应用研究
Plant Pesticides
我国植物源农药资源
主要植物源活性成分及存在部位
资源调查——杀虫作用
• 紫 穗 槐 •
Plant Pesticides
影 响 棉 铃 虫 的 生 长 发 育
•
瑞 香 狼 毒
•
Plant Pesticides
高 效 杀 虫 植 物
苍耳子
苍 耳 •
Plant Pesticides
•
孔 雀 草
•
Plant Pesticides
对 蚊 虫 有 明 显 的 光 活 化 毒 杀 作 用
光活化毒杀作用
• 光活化毒杀作用:指活性物质借助光敏化 剂发挥作用,光敏化剂是光活化毒杀作用的 关键。即光敏化剂接受一定波长的光子,产 生自由基或诱发单线态氧攻击生物大分子, 如脂蛋白、酶和核酸等,从而导致害虫的死 亡或损伤。
Plant Pesticides
四 植物源农药开发应用存在的问题
Plant Pesticides
开发应用存在的问题
• 杀虫剂方面研究较多,杀菌剂、除草剂研究极 少,开发潜力巨大。 • 直接利用多,间接利用少。目前,大多数植物 源农药还停留在粗提物或复配阶段,对植物中 活性物质及其作用机制缺乏深入研究。 • 近年植物源农药报批量增多,最高达 303 种, 而授权仅38种,主要原因是低水平简单重复多, 科技含量低,缺乏按国家要求的规范。
• 如果从杨柳中大量提取引诱成虫的引诱剂诱 杀棉铃虫成虫,也许是棉铃虫防治的有效途 径。
Plant Pesticides
绝育剂
• 植物产生的对昆虫具有绝育作用的 活性物质。
–菖蒲根部:β-细辛脑(β-asarrone) 能阻止雌虫卵巢发育。 –巴拿马硬木:以其天然活性成分衍生 合成的绝育剂对红铃虫有效。
植物源农药的弱点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