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陈共第七版)第九章税收的经济效应
财政学(陈共)课后习题答案解析详解

第一章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复习与思考1.学习财政学为什么要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说起?答: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是一种资源配置系统,政府也是一种资源配置系统,二者共同构成社会资源配置体系。
而财政是一种政府的经济行为,是一种政府配置资源的经济活动,所以明确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学习财政学和研究财政问题的基本理论前提。
不明确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就难以说明为什么有市场配置还要有政府配置,政府配置有什么特殊作用,政府配置的规模多大为宜,政府采取什么方式配置资源等。
什么是市场?完整的市场系统是由家庭、企业和政府三个相对独立的主体组成的。
在市场经济下,政府构成市场系统的一个主体,这是毋庸置疑的。
比如,政府为市场提供诸如基础实施、教育和社会保障之类的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同时从市场采购大量的投入品和办公用品。
但政府又是一个公共服务和政治权力机构,具有与市场不同的运行机制,因而在市场中又具有特殊功能和特殊的地位,可以通过法律、行政和经济等手段,"凌驾"于市场之上介入和干预市场。
因此,为了说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需要先从没有政府的市场系统说起,这时市场只有两个主体,即家庭和企业。
2.什么是市场失灵?答:市场失灵是和市场效率对应的。
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不是万能的,市场机制本身也存在固有的缺陷,这里统称为"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1>垄断。
<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
<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
4收入分配不公。
<5>经济波动。
3.参考图1—1,思考政府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经济作用。
答:西方新凯恩斯主义提出一种新型的政府-市场观,认为现代经济是一种混合经济〔指私人经济和公共经济,政府和市场之间不是替代关系,而是互补关系。
图1-1说明了有政府介入的市场,政府与家庭、企业之间的收支循环流程。
图 1-1 政府与家庭、企业之间的收支循环流程图我国在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时候,曾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做出一个简明的概括:"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财政学-习题集及答案(陈共)(2)

财政学习题集第1章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二、填空1、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不是万能的,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垄断、信息不充分或不对称、外部效应和公共产品、收入分配不公、经济波动等。
2、政府干预经济的手段包括:立法和行政手段、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财政手段。
3、政府干预失效的原因和表现可能发生在:政府决策失误、寻租行为、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
4、公共物品的两个基本特征是: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5、财政的基本特征包括:阶级性与公共性、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收入与支出的对称。
6、财政的基本职能是: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
7、根据国际惯例,一般认为,基尼系数处于0.3~0.4 之间被称为合理区间。
8、国际收支平衡指的是一国在国际经济往来中维持经常性项目收支的大体平衡,包括进出口收支、和无偿转移收支。
9、自马斯格雷夫于1959年出版的《财政学原理:公共经济研究》首次引入公共经济学概念,随后冠以公共经济学的著作得以陆续出版。
四、不定项选择1、一般来说,下列哪些物品是纯公共物品:A、国防B、花园C、教育D、桥梁2、一般来说,下列哪些物品是准公共物品:A、国防B、花园C、教育D、桥梁3、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不是万能的,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A、垄断B、信息不充分或不对称C、收入分配不公D、经济波动4、政府干预经济的手段包括:A、立法和行政手段B、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C、财政手段D、强制手段5、政府干预失效的原因和表现可能发生在:A、政府决策失误B、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C、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D、寻租行为6、公共物品的基本特征包括:A、历史性B、非排他性C、非竞争性D、单一性7、财政的基本职能是:A、资源配置职能B、调节收入分配职能C、组织生产和销售职能D、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8、财政的特征包括:A、阶段性与公共性B、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C、收入与支出的平衡性D、历史性9、完整的市场体系是哪几个相对独立的主体组成的:A、家庭B、企业C、政府D、中介10、财政实现收入分配职能的机制和手段有:A、划清市场与财政分配的界限和范围B、规范工资制度C、加强税收调节D、通过转移支出第2章财政支出的基本理论二、填空1、提供公共物品来满足公共需要有两个系统:一是市场,二是政府。
财政学课件第九章税收原理课件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税收公平原则
税收负担必须在纳税人之 间公平分配,具有相同纳 税能力的人应缴纳相同的 税款。
税收效率原则
以最小的税收成本取得最 大的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 包括税收行政效率和税收 经济效率两个方面。
02
税收制度
税收制度的概念与构成要素
税收制度的概念
税收制度是指一国政府为了实现税收 职能,在税收分配过程中遵循的法律 原则、法律准则、法律程序和税收组 织形式构成的税收法律规范的总称。
税收负担归宿是指最终承担税款的主 体,即税收负担的最终落脚点。
税收负担的分布
1 2
税收负担分布的公平性原则
税收负担的分布应遵循公平性原则,即相同经济 条件的人应承担相同的税负,经济条件不同的人 承担不同的税负。
税收负担分布的影响因素
影响税收负担分布的因素主要包括纳税人的支付 能力、经济效率、社会公平和财政收入等。
税收公平的原则
税收公平原则要求税制设计应遵 循比例原则,即税收负担应与纳 税人的经济能力成比例,避免对 弱势群体的歧视和过度负担。
税收效率的概念与原则
税收效率的概念
税收效率是指政府征税应尽可能减少对经济和社会的不良影响,促进资源的有效 配置和经济社会的增长。
税收效率的原则
税收效率原则要求税制设计应遵循中性原则,即税收应对经济活动不产生过度干 预,保持市场机制的正常运作。
税收制度的改革
01
税收制度的改革是指对现有税收 制度的调整和完善,以适应经济 社会发展的需要。
02
税收制度的改革可以从多个方面 入手,如优化税制结构、降低企 业税负、加强税收征管等。
03
税收负担
税收负担的概念与衡量
陈共·财政学笔记

一.财政概念与财政职能(一)财政:是一个经济范畴,以国家为主体的经济行为,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民收入用于满足公共需要的收支活动,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更你公平分配及经济稳定和发展的目标。
1.特征:公共性与阶级性/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二)公共物品:由公共部门提供,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
(私人物品,由市场供给,个别人需要……)1.特征:非排他性、非竞争性2.混合物品:只具有非竞争性或非排他性,或只具有不充分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桥梁)(三)公共需要:由国家机关和公共部门提供公共物品所满足的社会需要,公共物品从供给方面表达,公共需要从需求方面表达。
1.特征:是社会公众的共同需要、单个公众无差别享用的、也要付出代价、是政府的指责。
(四)公共财政: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财政应该是公共财政,针对计划经济时期的生产性财政提出的。
为弥补市场失灵,提供公共产品的政府分配行为。
(五)市场失灵:市场无法对资源进行有效配置的情形1.表现:1垄断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4收入分配不公5经济波动、(公共物品供给不足)(六)政府干预:政府与市场互补,并非替代,来弥补市场失灵。
1.干预手段:1立法和行政手段2组织公共生产与物品3财政手段2.弊端:1决策失误2寻租行为3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或失误4政府职能越位、缺位(七)财政职能:财政作为一个经济范畴固有的功能,要说明的是财政同其他经济活动或者其他经济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1.资源配置职能:广义指社会总产品,狭义指生产要素的配置,核心是效率问题,机制与手段有:(1)明确政府经济职能的前提下,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与财政收支占GDP的合理比例,实现资源配置总体效率(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证重点支出,压缩一般指出,提高资源配置的结构效率。
(3)合理安排政府投资的规模和结构,保证国家的重点建设。
(4)通过政府投资、税收政策和财政补贴等手段,带动经济增长。
ch09税收的经济效应财政学教学课件

• 一般情况下,若税收折旧等于实际折旧, 则投资收益率不受影响,对投资的影响是 中性的;
第九章
税收的经济效应
本章内容
1 税收的经济效应作用机制
2 税收的经济影响 3 税收与经济发展
第一节 税收的经济效应作用机制
• 一、税收的收入效应 –(the income effect )
• 二、税收的替代效应 –(the substitution effect )
• 一、税收的收入效应
--税收的经济效应,是指纳税人因 国家课税而在其经济选择或经济行为 方面作出的反应,或者是指国家课税 对消费者的选择以至于生产者决策的 影响。
• (二)所得税对储蓄的影响
--对所得课税总会使纳税人的可支配收 入水平下降,降低纳税人的储蓄能力。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表明人们的收入 水平越低,边际消费倾向就越高;收入 越高,则边际消费倾向越低(这里的边 际消费倾向是指增加的最后一单位收入 中用于增加消费的比率。与边际消费倾 向相对应的是边际储蓄倾向,它是最后 一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储蓄的比率。边 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等于1)。
• 税收的替代效应(教材238页)
衣 物
I1
A I3
P1
P3
O
E
B
食品
第二节 税收的经济影响
• 一、税收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 (the effect in labor supply)
财政学第七版名词解释

财政学(第七版)名词解释第一章市场失灵:对于非公共物品而言由于市场垄断和价格扭曲,或对于公共物品而言由于信息不对称和外部性等原因,导致资源配置无效或低效,从而不能实现资源配置零机会成本的资源配置状态。
外部效应:指在实际经济活动中,生产者或者消费者的活动对其他生产者或消费者带来的非市场性影响。
政府干预:是政府对国民经济的总体管理,是一个国家政府特别是中央政府的经济职能。
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是与私人物品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消费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特征,一般不能或不能有效通过市场机制由企业和个人来提供,主要由政府来提供。
公共需要:公共物品是与私人物品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消费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特征,一般不能或不能有效通过市场机制由企业和个人来提供,主要由政府来提供。
非排他性:是指只要某一社会存在公共产品,就不能排斥该社会任何人消费该种产品,从而任一消费者都可以免费消费公共产品。
非竞争性:是指该产品被提供出来以后,增加一个消费者不会减少任何一个人对该产品的消费数量和质量,其他人消费该产品的额外成本为零。
第二章免费搭车:指不承担任何成本而消费或使用公共物品的行为,有这种行为的人或具有让别人付钱而自己享受公共物品收益动机的人称为免费搭车者。
公共提供:指政府通过税收等方式筹集资金和经费用于弥补产品的生产成本,免费为公众提供产品的经济行为。
私人提供:指市场上的非政府组织和个人用自有资金提供你私人产品的经济行为。
公共生产:指由政府出资兴办的所有权归政府所有的工商企业和单位。
公共定价:指政府相关管理部门通过一定程序和规则制定提供公共物品的价格和收费标准,即公共物品价格和收费标准的确定。
财政支出的效率:由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共物品(包括准公共物品)的生产效率组成。
财政支出效益:指政府为满足社会共同需要进行的财力分配与所取得的社会实际效益之间的比例关系,基本内涵是政府资源分配的比例性和政府资源运用的有效性。
财政监督:财政机关对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执行财税法律法规和政策情况,以及对涉及财政收支、会计资料和国有资本金管理等事项依法进行的监督检查活动。
第9章税收经济效益陈共)ch09

三资企业有国家明确规定的“免二减三”税收政策。
有些私营企业、所谓的“集体企业”为什么效益很高,从另一方面看 是因为国家税收征管给予的“优惠”。以企业所得税为例,国家规定 的统一税率是25%,也就是说企业净收益所得的四分之一国家要拿走, 企业怎能会等闲视之。这种不分经济主体的收入状况大小,而一律征 收统一的税率,显然有失公平。再以国家税务总局1995年9月8日发 布的《关于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所属分支机构缴纳企业所得税问题的通 知》的规定为例,按照该通知规定:“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所属分支机 构的国内保险业务净收入,暂以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分 公司为企业所得税纳税人,按55%税率汇总纳税”,企业的一半净收 入,国家要拿走。如再加上不合理的重复征税,经济主体怎能承受得 了。税率过高,在相关监管措施和制度没有跟上的情况下,也将会导 致税务人员违法征税和腐败的产生。税务人员在经济主体各种形式的 利诱下,由于缺乏必要有效的监管措施,可能被拖下水,随意的减税、 免税,甚至共同犯罪,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二)我国的实际情况
税收对劳动供给的影响是通过税收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来表现的。
对工资所得课税会产生两种主要的效应,一为收入效应, 二为替代效应。最后究竟哪种效应起支配作用,也就是说 ,究竟是增加工作时间,还是增加闲暇,没有单一的结论 。结果取决于两种效应的对比:
(1)收入效应>替代效应,增加工作时间; (2)收入效应<替代效应,减少工作时间; (3)收入效应=替代效应,工作时间不变。
(二)拉弗曲线
背景:“拉弗曲线”理论是由“供给学派”代表人物、美国南加利福 尼亚商学研究生院教授阿瑟·拉弗提出的。该理论之所以被称之为 “供给学派”是因为它主张以大幅度减税来刺激供给从而刺激经济活 动。“拉弗曲线”的基本含义是,税收并不是随着税率的增高在增高, 当税率高过一定点后,税收的总额不仅不会增加,反而还会下降。因 为决定税收的因素,不仅要看税率的高低,还要看课税的基础即经济 主体收入的大小。过高的税率会削弱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积极性,因 为税率过高企业只有微利甚至无利,企业便会心灰意冷,纷纷缩减生 产,使企业收入降低,从而削减了课税的基础,使税源萎缩,最终导 致税收总额的减少。当税收达到100%时,就会造成无人愿意投资和 工作,政府税收也将降为零。
《税收的经济效应》PPT课件

精选课件ppt
33
2、最适所得税率应当呈倒“U”型。
对低收入者和高收入者适用相对较低的 边际税率,而对中等收入者适用较高的 边际税率。在同样的效率损失情况下, 政府通过提高中等收入者的边际税率, 从较为富裕者那里取得更多的收入,而 通过降低高收入者的边际税率,增加这 一群体的福利,从而即能实现帕累托改 进,又能促进收入分配公平。
税收效应
税收收入效应 税收替代效应
精选课件ppt
2
二、税收收入效应
1、概念
收入效应对纳税人在购买方面的影响, 表现为使纳税人的收入水平下降,从而 降低购买量和消费水平。
2、机制
政府课征一次性税收 纳税人收入水 平下降 减少商品购买量 消费水平 下降 购买两种商品的组合不变
精选课件ppt
3
收入效应
(3)税率和税收收入及经济增长之间的最 优组合是最佳税率。
精选课件ppt
19
第四节 最适课税理论
一、最适课税理论的基本含义
最适课税理论是研究如何以最经济合理 的方式征收某些大宗税款的理论。
代表人物:
詹姆斯•米尔利斯(英国剑桥大学经济学 教授)
威廉•维克里(加拿大籍美国哥伦比亚大 学名义教授)
精选课件ppt
食
品
A
I2
I1
C
P1
a
c
P2
O
d
bD
B 衣物
三、替代效应
1、概念
替代效应是指政府对不同的商品实行征 税或不征税、重税或轻税的区别对待 时,会影响商品的相对价格,使纳税 人减少征税和重税商品的购买量,增 加无税或轻税水平的购买量,即以无 税或轻税商品替代征税或重税商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
食物
二、税收的替代效应
衣 物 A
I3 I1 P3 P1
税收对纳税人在商品购买 方面的影响,表现为当政府 对不同的商品实行征税与不 征税、重税或轻税的区别对 待时,会影响商品的相对价 格,使纳税人减少征税或重 税的购买量,而增加无税或 轻税商品的购买量。
0
E第二节
税收的经济影响
税收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税收对经济的 影响;税收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第一节
税收的经济效应作用机制
一、税收的收入效应 二、税收的替代效应
一、税收的收入效应
衣物
A
C I2
I1
P1 P2
税收将纳税人的 一部分收入转移到 政府手中,使纳税人 的收入下降,从而降 低商品购买量和消 费水平。
0
D
税收的收入效应
毛里求斯(低 税) 牙买加(高税 韩国(低税) ) 智利(高税)
巴西(低税) 乌拉圭(高税 新加坡(低税) 新西兰(高税 ) 西班牙(低税) 英国(高税) 日本(低税) 瑞典(高税)
4300-6350
8800-11950
三、减税政策评析
(一)对供给学派税收主张的理论争议 (二)美国减税政策实例分析 ——减税政策并非 万能的灵丹妙药 1.罗斯福新政没有实行减税政策。
消费
税收对投资的收入效应
投 资 如果征税或提高税率减少了投 资者的税后净收益,而投资者为 了维持过去的收益水平趋向于增 加投资,这是税收对投资的收入 效应。
A
I2 I1 0
P2 P1 I2 C2 C1 E B I1
消费
四、税收对个人收入分配的影响
(一)个人所得税是调节收入分配的最有力工具 (二)税收支出也是影响收入分配的重要工具 (三)社会保险税是实现收入再分配的良好手段 (四)所得税指数化是减轻通货膨胀的收入分配 扭曲效应的一种方法 税收指数化主要有四种方法 : 1.特别扣除法 2.税率调整法 3.指数调整法 4.实际所得调整法
二、供给学派的税收观点
(一)供给学派的三个基本命题 1.高边际税率会降低人们的工作积极性,低边际税率 会提高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2.高边际税率会阻碍投资,减少资本存量,而低边际 税率会鼓励投资,增加资本存量。 3.边际税率的高低和税收收入的多少不一定按同一方 向变化,甚至可能按反方向变化。
(二)拉弗曲线下一张幻灯片
拉弗曲线的经济含义 : 税 收 收 入
1、高税率不一定取得高收入,而 高收入也不一定要实行高税率。 2、取得同样多的税收收入,可以 采取两种不同的税率。
A D
3、保持适度的宏观税负水平是促 进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条件。
E
0
C
B
税率
拉弗曲线
样本国家宏观税率与经济增长率的对比
样本国 人均收入 (按1979年美 元计算) 税收收入占 GDP 比重 (%) 19701979 年GDP实 际增长 ( %)
2.20世纪60年代肯尼迪-约翰逊的减税政策,是减 税政策取得成功的范例。
3.20世纪80年代里根政府的减税政策的惨败,是 减税政策失败的范例。
扩张性财政政策的主要措施:增加财政支出或实
行减税政策。
【关键词】
税收的收入效应;税收的替代效应;“拉弗曲线”
【复习与思考】
1、试述税收的收入效应。 2、试述税收的替代效应。 3、试述税收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4、试述税收对居民储蓄的影响。 5、试述税收对投资的影响。 6、试述供给学派的税收观点。 7、说明“拉弗曲线”及其说明的原理。 8、评析减税政策。
C
E2
E3
U2 0 B A F Z
U1
W(1-t)
闲暇
比例税对劳动供给的效应
(二)我国的实际情况
二、税收对居民储蓄的影响
(一)税收对居民储蓄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税收对储蓄的收入效应:指在对个人所得 征税后,个人的实际收入(或购买力)下降, 会按他既定的收入减少当前消费。
税收的对储蓄的替代效应:指在对利息所
一、税收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二、税收对居民储蓄的影响 三、税收对投资的影响 四、税收对个人收入分配的影响
一、税收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一)税收对劳动供给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分析 收入 D E1
AF:多出的闲暇时间或劳动 供给减少(替代效应) FB:闲暇减少或劳动供给增 加(收入效应) BA:增加劳动供给(净效应)
第三节
税收与经济发展
一、税收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理论观点 二、供给学派的税收观点 三、减税政策评析
供给学派代表人物: Arthur B Laffer
一、税收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理论观点
(一)古典经济学的观点(亚当•斯密) (二)社会政策学派的观点(阿道夫•瓦格纳)
(三) 凯恩斯学派的观点(梅纳德•凯恩斯)
(二)税收对投资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分析下一张幻
灯片
(三)税收对吸引国外直接投资的影响
税收对投资的替代效应
投 资
A I1 D I2 P1 P2
如果征税或提高税率会降低纳 税人的投资收益率,从而减低了 投资对纳税人的吸引力,导致投 资者减少投资而以消费代替投资, 即是税收对投资的替代效应。
I1
I2
0 C1 C2 B
马拉维(低税) 扎伊尔(高税) 喀麦隆(低税) 利比里亚(高税 ) 泰国(低税) 赞比亚(高税)
200-300 500-600 500-600
11.8 21.5 15.1 21.2 11.7 22.7 10.3 14.4
6.3 -0.7 5.4 1.8 7.7 1.5 8.3 3.1
巴拉圭(低税) 秘鲁(高税)
得征税后,减少了纳税人的实际税后收益率, 使未来的消费价格变得昂贵了,降低了人们 储蓄的意愿,从而引起纳税人以消费代替储 蓄。
所得税与储蓄之间的关系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税收对储蓄的收入效应的大小取决于所得税的平均税
率水平,替代效应的大小取决于所得税的边际税率高低。
边际税率的高低决定了替代效应的强弱,所得税的累
700-1100
样本国家宏观税率与经济增长率的对比
样本国 人均收入(按 1979年美元计 算) 1100-1300 1400-1700 1700-2100 1800-5950 税收收入 占GDP比重 (%) 18.6 23.8 14.2 22.4 17.1 20.0 16.2 27.5 19.1 30.4 10.6 30.9 1970-1979年 GDP实际增长 (%) 8.2 -0.9 10.3 1.9 8.7 2.5 8.3 2.4 4.4 2.1 5.2 2.0
第九章
税收的经济效应
第一节 税收的经济效应作用机制
第二节 税收的经济影响 第三节 税收与经济发展
第九章
税收的经济效应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 主要介绍税收与经济的关系。通过教学,使 学生知晓税收具有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的经济 效应作用机制,了解税收对经济的影响以及税 收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本章的重点与难点:
进程度越高对个人储蓄行为的抑制作用越大。
高收入者的边际储蓄倾向较高,对其征税有碍于储蓄
增加。
减征或免征利息所得税将提高储蓄的收益率,有利于
储蓄。
(二)我国的实际情况
三、税收对投资的影响
(一)税收影响投资的原理 利润最大化 r(1-t) ≥ i t 的大小在很大程度 决定投资的结果,从而影响投资的决策。 毛收益R (其中,r(毛收益率) = 投资量Q 税税率;i 为市场利率。) ; t为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