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实训报告.doc

合集下载

传感器及应用实训报告

传感器及应用实训报告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传感器技术已成为现代工业、农业、医疗、环保等领域的重要技术支撑。

本次实训旨在通过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深入了解传感器的原理、种类、应用以及在实际项目中的调试与维护。

通过本次实训,我对传感器技术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并提升了动手实践能力。

#### 一、实训背景传感器作为一种能够感受被测量的物理量并将其转换成电信号的装置,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传感器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日益广泛,对传感器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为了培养具备传感器技术应用能力的人才,本次实训课程应运而生。

#### 二、实训目的1. 了解传感器的基本原理、种类和应用领域。

2. 掌握传感器的设计、调试和维护方法。

3. 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 三、实训内容1. 传感器基本原理- 介绍了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分类和性能指标。

- 分析了传感器信号处理的基本方法,如滤波、放大、调制等。

2. 传感器种类及应用- 详细介绍了各类传感器的原理、特点和应用,如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光电传感器等。

- 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展示了传感器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3. 传感器设计、调试与维护- 学习了传感器的设计流程,包括传感器选型、电路设计、硬件调试和软件编程等。

- 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了传感器调试和维护的方法。

- 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个基于传感器的实际项目,如智能家居、智能农业等。

- 在项目实践中,锻炼了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 四、实训过程1. 理论学习- 认真学习传感器相关理论知识,为实际操作打下基础。

2. 实验操作- 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各类传感器的实验操作,熟悉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调试方法。

3. 项目实践- 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完成一个基于传感器的实际项目。

4. 总结与反思- 对实训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进行总结,提出改进措施。

#### 五、实训成果1. 知识收获- 掌握了传感器的基本原理、种类和应用领域。

传感器实训报告范文

传感器实训报告范文

传感器实训报告范文一、实训目的传感器是现代智能设备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本次实训,旨在培养学生对传感器的使用和原理的理解,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

二、实训内容本次实训主要涉及以下内容:1.传感器的分类和原理:了解传感器的种类、工作原理以及不同传感器的特性和适用场景。

2.传感器的选取和电路设计:根据实际需求,选择适合的传感器,并设计相应的电路进行连接和驱动。

3.传感器数据的采集和处理:通过编程语言,实现对传感器数据的采集和处理,实现对环境的监测和反馈。

4.传感器应用案例实践:通过实际案例,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场景中,如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敏传感器等。

三、实训过程1.传感器种类和原理的学习:通过老师的讲解和参考相关文献,了解了常见的传感器种类以及其原理和特性。

例如,温度传感器根据物体的温度变化导致电阻、电容或半导体材料的变化来测量温度。

2. 选取和连接传感器:根据实际需求,选择相应的传感器,并按照电路图进行连接。

例如,湿度传感器需要和Arduino开发板连接,并通过数据线连接到计算机。

3. 数据采集和处理:通过编程语言,编写相应的程序代码,实现对传感器数据的采集和处理。

例如,利用Python编程语言采集湿度传感器传来的数据,并进行图表显示或报警处理。

4.实际应用实践:通过案例实践的方式,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场景中。

例如,利用光敏传感器控制灯光的亮度,实现光照自动调节的功能。

四、实训成果通过本次实训,我对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不仅学会了选择和连接传感器,还能够通过编程语言实现对传感器数据的采集和处理。

通过实际应用实践,我也体验到了传感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和价值。

五、实训收获1.理论知识的学习:通过本次实训,我对传感器的种类、原理以及应用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2.动手能力的提高:通过实际操作,我学会了选择和连接传感器,掌握了基本的电路连接和驱动技能。

传感器的实训报告

传感器的实训报告

传感器的实训报告导言传感器作为现代科技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实训过程中,我们学习了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并通过实际操作来掌握传感器的使用方法。

本报告将总结我们的实训经验,并对实际应用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进行探讨。

一、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在实训过程中,我们首先学习了传感器的基本原理。

传感器是一种能够将外界物理量转化为电信号的装置。

根据测量的物理量不同,传感器可分为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光电传感器等多种类型。

无论是何种类型的传感器,其基本原理都是通过感受外界物理量的变化,并将其转化为与之成正比的电信号。

在实际应用中,传感器的最基本结构包括感受元件、信号处理电路和输出端口。

感受元件可以是压力膜片、温度敏感电阻、光电二极管等,用于感知外界物理量的变化。

信号处理电路则是对电信号进行放大、滤波等处理,以保证输出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最后,传感器通过输出端口将转换后的电信号传输给外部设备进行进一步处理和应用。

二、传感器的实际应用在实际操作中,我们选择了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进行实验。

通过与温度计的对比测量,我们发现温度传感器具有较高的精度和稳定性。

而压力传感器则在实际应用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以汽车胎压传感器为例,它可以实时监测胎压并发送警报,提醒驾驶员及时补充气压,确保行车安全。

传感器除了在工业和交通领域有广泛应用外,还在智能家居、医疗器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智能家居中的温湿度传感器可以自动调节室内温度和湿度,提高生活质量。

医疗器械中的心率传感器、血压传感器等能够实时监测患者的生理参数,为医生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

三、实际应用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案在实际应用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并通过实践找到了解决方案。

首先,传感器的精度和稳定性对于一些应用来说至关重要。

为了保证传感器的精度和稳定性,我们需要定期对传感器进行校准和维护,以消除其工作中的误差。

其次,传感器的选择也需要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合理的筛选。

传感器实习实训报告

传感器实习实训报告

传感器实习实训报告实习实训目的:通过本次传感器实习实训,使学生了解传感器的基本原理、结构及应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实习实训内容:1. 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结构实习实训的第一部分,我们学习了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结构。

传感器是一种将非电量转换为电量的装置,它可以检测和测量各种物理量,如温度、压力、湿度、光照等。

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包括转换原理、检测原理和信号处理原理。

转换原理是指传感器将非电量转换为电量的过程,如热敏电阻将温度转换为电阻值的变化,压敏电阻将压力转换为电阻值的变化等。

检测原理是指传感器通过检测非电量的变化来产生电信号,如电容式传感器通过检测电容值的变化来产生电信号。

信号处理原理是指传感器将检测到的电信号进行处理,如放大、滤波、转换等,以满足后续电路的需求。

2. 传感器的应用实习实训的第二部分,我们学习了传感器的应用。

传感器在现代社会中应用广泛,如在工业生产中,传感器可以用于检测和控制各种物理量,如温度、压力、流量等,以保证生产过程的稳定和安全;在家庭生活中,传感器可以用于检测和控制家用电器的工作状态,如温度传感器可以用于控制空调的温度,光线传感器可以用于控制灯光的开关等。

3. 传感器的安装与调试实习实训的第三部分,我们学习了传感器的安装与调试。

传感器的安装与调试是确保传感器正常工作的重要步骤。

在安装传感器时,要注意传感器的安装位置和方向,以确保传感器可以准确地检测和测量非电量。

在调试传感器时,要通过调整传感器的参数,如灵敏度、阈值等,以确保传感器输出的电信号可以满足后续电路的需求。

实习实训收获:通过本次传感器实习实训,我深刻地了解了传感器的基本原理、结构及应用,提高了我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在实习实训过程中,我学会了传感器的安装与调试,掌握了传感器的应用技巧。

此外,我还通过实习实训培养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学会了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中。

传感器的实训报告

传感器的实训报告

传感器的实训报告引言:传感器作为现代科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它们能够感知和采集环境中的各种信号,并将其转化为可供人们理解和利用的数据。

本文将围绕传感器的实训报告展开,介绍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应用领域以及实训过程中的实验设计和结果分析。

一、传感器的基本原理传感器是一种能够感知和检测物理量、化学量或其他特定信号的装置。

它们通过感知元件将环境中的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再通过信号处理电路将其转化为可供人们理解的形式。

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可以分为电学、光学、热学、机械等多种类型,每种类型的传感器都有其特定的工作原理。

以温度传感器为例,其工作原理是利用温度对物质的性质产生变化,进而改变电阻、电容或电压等电学量。

当温度发生变化时,传感器感知元件中的电学量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通过测量这种变化,就可以得到环境中的温度信息。

二、传感器的应用领域传感器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如工业自动化、环境监测、医疗健康、智能家居等。

以下将重点介绍其中几个应用领域。

1. 工业自动化:传感器在工业生产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例如,压力传感器可以用于监测管道中的液体或气体压力,从而保证生产过程的安全和稳定;光电传感器可以用于检测物体的位置和运动,实现自动化控制。

2. 环境监测:传感器在环境监测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气体传感器可以用于检测空气中的有害气体浓度,及时发现并处理环境污染问题;湿度传感器可以用于监测土壤湿度,帮助农民合理浇灌,提高农作物产量。

3. 医疗健康:传感器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例如,心率传感器可以用于监测患者的心率变化,及时发现心脏疾病风险;血糖传感器可以用于监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帮助他们控制饮食和用药。

三、传感器的实训过程在传感器的实训过程中,我们选择了温度传感器作为实验对象,通过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深入了解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

1. 实验设计我们首先搭建了一个简单的电路,将温度传感器与微控制器相连。

传感器实训报告

传感器实训报告

传感器实训报告一、实训目的。

本次实训旨在通过传感器的实际操作,加深对传感器工作原理和应用的理解,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为日后的工程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训内容。

1. 传感器的分类和特点。

在实训开始前,我们首先对传感器进行了分类和特点的学习。

传感器根据测量的物理量可以分为光电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每种传感器都有其独特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2. 传感器的接线方法。

接着,我们学习了传感器的接线方法,包括模拟传感器和数字传感器的接线方式。

对于不同类型的传感器,其接线方式也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正确的接线。

3. 传感器的实际应用。

在掌握了传感器的分类和接线方法后,我们开始进行传感器的实际应用操作。

通过实际操作不同类型的传感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传感器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比如光电传感器在自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温度传感器在温度监测中的应用等。

4. 传感器的故障排除。

最后,我们学习了传感器的故障排除方法。

在实际应用中,传感器可能会出现各种故障,我们需要掌握相应的排除方法,以保证传感器的正常工作。

三、实训心得。

通过本次传感器实训,我深刻体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仅仅掌握传感器的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通过实际操作,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技巧。

实训过程中,我遇到了不少问题,但通过不懈的努力和老师同学们的帮助,我逐渐掌握了传感器的操作技巧,对传感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四、实训收获。

通过本次实训,我不仅掌握了传感器的分类和特点,还学会了传感器的接线方法和实际应用技巧。

同时,通过故障排除的学习,我也提高了对传感器故障的识别和解决能力。

这些知识和技能对我今后的工程实践将大有裨益。

五、总结。

通过本次传感器实训,我深刻认识到了实践是检验理论的重要手段。

只有通过实际操作,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我会将本次实训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牢牢地记在心中,并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温度传感器项目实训报告

温度传感器项目实训报告

一、项目背景与目的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温度传感器在工业、农业、医疗、家庭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为了提高学生对温度传感器原理及应用的了解,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我们选择了温度传感器项目进行实训。

本项目旨在通过设计、制作和测试温度传感器,使学生掌握温度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应用方法和实验技能。

二、项目概述1. 项目名称:基于DS18B20的温度传感器设计与应用2. 项目时间:2023年X月至2023年X月3. 项目成员:[此处填写项目组成员姓名]4. 指导教师:[此处填写指导教师姓名]5. 项目内容:- 研究温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性能指标- 设计并制作基于DS18B20的温度传感器电路- 编写温度传感器数据采集与处理程序- 测试温度传感器的性能,并进行优化三、项目实施过程1. 前期准备- 查阅相关文献,了解温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 学习电子电路设计、编程等基础知识- 准备实验器材,包括DS18B20温度传感器、单片机、电源、连接线等2. 电路设计- 根据DS18B20的资料,设计温度传感器电路- 选用合适的单片机作为控制核心,编写程序实现温度数据的采集与处理- 电路图设计遵循简洁、可靠、易于调试的原则3. 程序编写- 利用C语言编写温度传感器数据采集与处理程序- 程序功能包括:- 读取DS18B20的温度数据- 将温度数据转换为实际温度值- 显示温度值- 根据温度值进行控制(如:报警、调节设备等)4. 实验与测试- 将设计好的电路连接到单片机上,进行温度数据的采集与处理- 使用标准温度计对传感器进行校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测试温度传感器的响应速度、精度和稳定性- 根据测试结果对电路和程序进行优化5. 项目总结- 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进行总结- 分析项目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提出改进方案四、项目成果1. 成功设计并制作了基于DS18B20的温度传感器电路2. 编写了温度传感器数据采集与处理程序,实现了温度数据的实时显示和控制3. 传感器性能稳定,响应速度快,精度高4. 学生掌握了温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应用方法和实验技能五、项目创新点1. 采用DS18B20作为温度传感器,具有体积小、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2. 设计的电路结构简单,易于调试和维护3. 编写的程序功能完善,可扩展性强4. 项目实现了温度数据的实时显示和控制,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六、项目不足与改进1. 传感器精度有待进一步提高,可通过优化电路和程序来实现2. 项目测试过程中,部分数据存在误差,可通过改进实验方法来降低误差3. 项目可进一步扩展,如实现远程监控、数据存储等功能七、总结本次温度传感器项目实训使我们对温度传感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我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传感器应用技术实训报告

传感器应用技术实训报告

一、实训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传感器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成为现代工业、农业、医疗、家居等领域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

为了提高学生对传感器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我们开展了为期两周的传感器应用技术实训。

本次实训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工作特性、应用领域及安装调试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实训目的1. 了解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工作特性及分类;2. 掌握常用传感器的安装、调试和应用;3. 学会使用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和信号处理;4.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实训内容1. 传感器基本原理及分类2. 常用传感器介绍与实训- 温度传感器- 压力传感器- 位移传感器- 光电传感器- 声电传感器- 磁敏传感器- 湿度传感器3. 传感器信号处理与数据采集4. 传感器应用案例分析四、实训过程1. 传感器基本原理及分类实训开始,首先由指导教师介绍了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分类。

传感器是将被测量的物理量转换为电信号的装置,按照工作原理可分为电阻式、电容式、电感式、磁电式、光电式、声电式等。

随后,我们学习了各类传感器的特点、应用领域及工作原理。

2. 常用传感器介绍与实训实训过程中,我们分别对以下常用传感器进行了详细介绍和实训操作:(1)温度传感器:采用铂电阻温度传感器,通过改变电阻值来测量温度。

我们学习了铂电阻温度传感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安装调试方法。

(2)压力传感器:采用压阻式压力传感器,通过改变电阻值来测量压力。

我们学习了压阻式压力传感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安装调试方法。

(3)位移传感器:采用霍尔效应位移传感器,通过霍尔效应来测量位移。

我们学习了霍尔效应位移传感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安装调试方法。

(4)光电传感器:采用光电效应光电传感器,通过光电效应来测量光强。

我们学习了光电效应光电传感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安装调试方法。

(5)声电传感器:采用电容式声电传感器,通过电容变化来测量声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度数字检测系统---实训报告一、实训内容:通过本实训设计并制作温度数字检测系统,把所制作传感器应用于温度检测系统中。

二、实训要求:学习、复习相关传感器的理论,检测系统的组成;设计制作温度数字检测系统电路,含设计电路,测试元件,电路布线,焊接元件,调试传感器电路;传感器应用于温度检测系统中,完成系统的接线和调试,并完成设计报告。

三、实训方法与步骤:1. 温度数字检测系统电路的设计理解掌握所设计的温度数字检测系统电路的要求,测量对象、范围、原理;电路信号变换电路,信号处理单元的功能; (系统框图如图1所示)图1-系统框图2. 测试元件,电路布线,焊接元件,调试传感器电路;3.传感器电路的过程验收;4.传感器应用于温度检测系统中,完成系统的接线和调试。

5.设计报告按要求完成设计报告:温度数字检测系统电路的系统框图、原理、功能电路的工作过程、主要元件的性能原理、电路图、装配图。

四、温度传感器LM35中文资料TO-92封装引脚图SO-8 IC式封装引脚图供电电压35V到-0.2V 输出电压6V至-1.0V 输出电流10mA指定工作温度范围 LM35A -55℃ to +150℃ATmega8L资料–•工作电压–– 2.7 - 5.5V (ATmega8L)–– 4.5 - 5.5V (ATmega8)–•速度等级–– 0 - 8 MHz (ATmega8L)–– 0 - 16 MHz (ATmega8)–• 4 Mhz时功耗 , 3V, 25°C––工作模式: 3.6 mA––空闲模式: 1.0 mA––掉电模式: 0.5 µA–引脚说明–VCC 数字电路的电源。

–GND 地。

–端口 B(PB7..PB0)–XTAL1/XTAL2/TOSC1/TOSC2–端口 B 为 8 位双向 I/O 口,具有可编程的内部上拉电阻。

其输出缓冲器具有对称的驱动特–性,可以输出和吸收大电流。

作为输入使用时,若内部上拉电阻使能,端口被外部电路拉–低时将输出电流。

在复位过程中,即使系统时钟还未起振,端口 B 处于高阻状态。

–通过时钟选择熔丝位的设置, PB6 可作为反向振荡放大器或时钟操作电路的输入端。

–通过时钟选择熔丝位的设置 PB7 可作为反向振荡放大器的输出端。

–若将片内标定 RC 振荡器作为芯片时钟源,且 ASSR 寄存器的AS2 位设置,PB7..6 作为–异步 T/C2 的 TOSC2..1 输入端。

–端口 B 的其他功能见 P 55“端口B的第二功能”及 P 22“系统时钟及时钟选项”。

–端口 C(PC5..PC0) 端口 C 为 7 位双向 I/O 口,具有可编程的内部上拉电阻。

其输出缓冲器具有对称的驱动特–性,可以输出和吸收大电流。

作为输入使用时,若内部上拉电阻使能,端口被外部电路拉–低时将输出电流。

在复位过程中,即使系统时钟还未起振,端口 C 处于高阻状态。

–PC6/RESET 若 RSTDISBL 熔丝位编程, PC6 作为 I/O 引脚使用。

注意 PC6 的电气特性与端口 C 的–其他引脚不同–若 RSTDISBL 熔丝位未编程,PC6 作为复位输入引脚。

持续时间超过最小门限时间的低–电平将引起系统复位。

门限时间见 P 35Table 15 。

持续时间小于门限时间的脉冲不能保–证可靠复位。

–端口 C 的其他功能见后。

–端口 D(PD7..PD0) 端口 D 为 8 位双向 I/O 口,具有可编程的内部上拉电阻。

其输出缓冲器具有对称的驱动特–性,可以输出和吸收大电流。

作为输入使用时,若内部上拉电阻使能,则端口被外部电路–拉低时将输出电流。

在复位过程中,即使系统时钟还未起振,端口 D 处于高阻状态。

–端口 D 的其他功能见后。

–RESET 复位输入引脚。

持续时间超过最小门限时间的低电平将引起系统复位。

门限时间见 P–35Table 15 。

持续时间小于门限时间的脉冲不能保证可靠复位。

–AVCC AVCC 是A/D转换器、端口C (3..0)及ADC (7..6)的电源。

不使用ADC时,该引脚应直接与–VCC 连接。

使用ADC时应通过一个低通滤波器与VCC 连接。

注意,端口C (5..4)为数字电–源, VCC。

–AREF A/D 的模拟基准输入引脚。

–ADC7..6(TQFP 与MLF封装 ) TQFP与MLF封装的ADC7..6作为A/D 转换器的模拟输入。

为模拟电源且作为10位ADC通–道。

HA17358资料––Electrical Characteristics (VCC = +15 V, Ta = 25°C)五、原理图如下;六、LM35测温仪调试步骤:1不用连接LM35测试在焊接完整的电路板上插入HA17358,ATMEGA8L,数码管,然后加+5V电源,应在数码管上显示清晰的数字(数字没有规律),再用一根导线连接ATMEGA8L的24引脚和+5V两端,数码管显示1023 。

(1111111111)B=1023,再连接ATMEGA8L的24引脚和地两端,数码管显示 0000 。

2、人体测温,连接LM35测试在焊接完整的电路板上插入LM35,HA17358,ATMEGA8L,数码管,然后加+5V电源,用手紧捏LM35,仔细,耐心,调整两个电位器,数码管显示350~360即可 (最后一位为小数点)。

3、测试要求数字有变化,能测体温,能测水温.七、程序:#ifndef _MEGA8_INCLUDED_#define _MEGA8_INCLUDED_#pragma used+sfrb TWBR=0;sfrb TWSR=1;sfrb TWAR=2;sfrb TWDR=3;sfrb ADCL=4;sfrb ADCH=5;sfrw ADCW=4; // 16 bit access sfrb ADCSRA=6;sfrb ADMUX=7;sfrb ACSR=8;sfrb UBRRL=9;sfrb UCSRB=0xa;sfrb UCSRA=0xb;sfrb UDR=0xc;sfrb SPCR=0xd;sfrb SPSR=0xe;sfrb SPDR=0xf;sfrb PIND=0x10;sfrb DDRD=0x11;sfrb PORTD=0x12;sfrb PINC=0x13;sfrb DDRC=0x14;sfrb PORTC=0x15;sfrb PINB=0x16;sfrb DDRB=0x17;sfrb PORTB=0x18;sfrb EECR=0x1c;sfrb EEDR=0x1d;sfrb EEARL=0x1e;sfrb EEARH=0x1f;sfrw EEAR=0x1e; // 16 bit access sfrb UBRRH=0x20;sfrb UCSRC=0X20;sfrb WDTCR=0x21;sfrb ASSR=0x22;sfrb OCR2=0x23;sfrb TCNT2=0x24;sfrb TCCR2=0x25;sfrb ICR1L=0x26;sfrb ICR1H=0x27;sfrw ICR1=0x26; // 16 bit access sfrb OCR1BL=0x28;sfrb OCR1BH=0x29;sfrw OCR1B=0x28; // 16 bit access sfrb OCR1AL=0x2a;sfrb OCR1AH=0x2b;sfrw OCR1A=0x2a; // 16 bit access sfrb TCNT1L=0x2c;sfrb TCNT1H=0x2d;sfrw TCNT1=0x2c; // 16 bit access sfrb TCCR1B=0x2e;sfrb TCCR1A=0x2f;sfrb SFIOR=0x30;sfrb OSCCAL=0x31;sfrb TCNT0=0x32;sfrb TCCR0=0x33;sfrb MCUCSR=0x34;sfrb MCUCR=0x35;sfrb TWCR=0x36;sfrb SPMCR=0x37;sfrb TIFR=0x38;sfrb TIMSK=0x39;sfrb GIFR=0x3a;sfrb GICR=0x3b;sfrb SPL=0x3d;sfrb SPH=0x3e;sfrb SREG=0x3f;#pragma used-// Interrupt vectors definitions #define EXT_INT0 2#define EXT_INT1 3#define TIM2_COMP 4#define TIM2_OVF 5#define TIM1_CAPT 6#define TIM1_COMPA 7#define TIM1_COMPB 8#define TIM1_OVF 9#define TIM0_OVF 10#define SPI_STC 11#define USART_RXC 12#define USART_DRE 13#define USART_TXC 14#define ADC_INT 15#define EE_RDY 16#define ANA_COMP 17#define TWI 18#define SPM_READY 19// Needed by the power management functions (sleep.h) #define __SLEEP_SUPPORTED__#define __POWERDOWN_SUPPORTED__#define __POWERSAVE_SUPPORTED__#define __STANDBY_SUPPORTED__#define __EXTENDED_STANDBY_SUPPORTED__#asm#ifndef __SLEEP_DEFINED__#define __SLEEP_DEFINED__.EQU __se_bit=0x80.EQU __sm_mask=0x70.EQU __sm_powerdown=0x20.EQU __sm_powersave=0x30.EQU __sm_standby=0x60.EQU __sm_ext_standby=0x70.EQU __sm_adc_noise_red=0x10.SET power_ctrl_reg=mcucr#endif#endasm#ifdef _IO_BITS_DEFINITIONS_#include <mega8_bits.h>#endif#endif八、心得体会:虽然短短的实训时间,通过自己百度查资料,大海里面捞起一根绣花针,面对着电脑头都大了,原本是想用万能版制作的,后来发现比较麻烦,最后该为自己制版了,一步一步,一个脚印一个脚印的制版完成,到调试显示0000,1023都如期完成,最后调试电位器使放大器起作用,数码管显示350~360数字,秉承着耐心,恒心,信心传统美德,最终调试成功了,圆满完成了实训任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