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城市史》读书笔记
2023年《城市发展史》读书笔记_1

2023年《城市发展史》读书笔记2023年《城市发展史》读书笔记1起始看完大师的作品之后,心情完全不能平静,深夜作死开电脑起来写书评。
一、总在读此书之前,我本来想象的是作者会按西方建筑史/规划史的常规思路,讲述各时代的城市主要发展思想,主要流行的范式和建设模式,并一一分析好坏及举例进行点评(当然在本书中作者也做了一部分这些工作)。
可是我忽略了,这是一部史书,而不是一部供城规建筑专业同学学习的范式教材。
相反,作者在人为规划思路、建设范式等方面极所能地简略了,而把大部分的文墨献给了促成当时建设思路的社会背景,人文环境,以及形成的城市鸟瞰图对人们生活所造成的影响上。
这也暗合了城规中的一个最重要的核心:城市规划的范式必须合乎市民此时此地的需求,并能够引导市民的对正确价值和美的诉求。
或者我这个总结实在是过于苍白,不如直接拿来作者的总结(这段总结我觉得极好以至于出声反复念了好多遍):“……以便城市舞台上上演的每台戏剧,都具有最高程度上的思想上的光辉,明确的目标和爱的色彩。
通过感情上的交流,理性上的传递和技术上的熟练,尤其是,通过激动人心的表演,从而扩大生活的每个方面的范围,这一直是历史上城市的最高职责。
它将成为城市存在的主要理由。
”二、叙作者这本书,按照西方的经典时代划分,大致分为这么几个阶段:史前及前希腊时代、希腊时代、罗马时代、中世纪时代、晚期中世纪、文艺复兴、巴洛克-新古典主义时代、工业革命时代、现代。
在这个划分及评说中,作者很明显地表露了自己的倾向性(当然,这种倾向性是建立在作者写书的时代背景,即冷战时代,之上的),作者对未成熟的希腊时代及整个中世纪时代,给予了毫不吝啬的评价,而今日学界普遍极力推崇的罗马、文艺复兴-巴洛克-新古典主义时代,以及工业革命时代,作者均毫不留情地给予了最强烈的驳斥。
关于文艺复兴,作者甚至从根本上驳斥了这一在我们看来十分经典的时代划分的意义。
当然,关于作者的立场是否矫枉过正,则可见仁见智。
《城市发展史》读书笔记_应用文

《城市发展史》读书笔记花了好久的工夫才读完这本书,略有所思。
下面说下我在书中印象深刻的几处:城市的逐步成形城市从其开源时代便是一种特殊的构造,它专门用来贮存并流传人类文明的成果;这种构造致密而紧凑,足以用最小的空间容纳最多的设施;同时又能扩大自身的结构,以适应不断变化的需求和社会发展更加繁复的形式,从而保存不断积累起来的社会遗产。
以往的城建史都是着重于“城”和“市”两个方面,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工业的发展,促进生产力的提高,商品的剩余,从而产生相互之间的交易,慢慢的这样的聚居点也就称为“市”。
进而也就引发了“城”的形成。
而在这本书中作者通过城市文明,革命,政治,经济,宗教这类因素来分析,认为城市是这类因素的集合体。
相似的是,作者也是认为城市是各种要素的聚合。
中世纪的瓦解,对现代的期待当19世纪人们开始建设新城镇市时,几乎没有一个人再想到中世纪的城镇了。
老城镇里的生活慢慢干枯了,它们的城墙也成了个空壳,城内的一些机构也只是个空壳。
今天,只有拿这个空壳轻轻贴近耳边,象拿一个贝壳那样,才能隐隐约约听到过去生活的呼啸声,当时城墙里的生活曾是充满坚定的信念和庄严的目的。
1 / 3宫廷,阅兵场和首都巴洛克的城市建设,就其形式而言,是当时流行的宫廷中的戏剧性场面和仪式的缩影与化身,实际上,是宫廷显贵生活方式和姿态的集中布置。
皇宫面向两条路:从城市方面,由租金、供物、税收、统率部队、操纵国家机器;从农村方面,提供了结实的、训练有素的、吃的胖胖的男人和女人、他们组成了朝廷的主要部分,并接受皇帝慷慨赐予他们的荣誉、薪俸和赏钱。
从上面两端节选的文字很清楚的看到作者对于中世纪和巴洛克时期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
作者认为中世纪的小尺度空间和连续不断的空间的连续最符合人文关怀,相反,巴洛克象征着统治权威的大尺度,直线折线的改造自然则使作者感觉“整个城市其实就是宫廷的缩影与化身”。
与此同时,作者将矛头指向近代,郎方的华盛顿规划是巴洛克规划思想的延续,被认为是最大的败笔。
全球城市史读书笔记报告

a.对主要城市完成了 重点研究。
b.目前主要是协调德 克萨斯都市主要的
研究,地方主义的
未来和城市中心的 时机--美国中心地带
1.作者简介
1952.12.28 ----?保守的民主 党人
主要书目: ?人类城市??新的阶级冲突? ?下一个百万2050? ?主新要地演理说?:?部落? …… 城市未来的开展
谢谢
谢谢
内容简介内容简介城市都市的生活的进化过程宗教根源古代集镇正统城市城市崛起工业城市城市郊区城市城市的未来作者写这本书的目的框架工具指南把握城市的历史现实分析城市未来的走向解读城市发展的真谛献给我的母亲和马克作者的基本观点1
全球城市史读书笔记报告
全球城市史
--------The City: A Global History
指导教师:卞广萌 学生:史大光 学号:2021
22302006
1.作者简介 2.书目简介 3.内容简介 4.个人理解
1.作者简介
乔尔 科特金 1952.12.28 ----? 保守的民主党人 被形容为“美国的Uber的地理学家〞
主要身份:
个权威---城市经济/社会问题。 未来学/民族学/城市 个作家 ---洛杉矶时报。纽约 时报/华盛顿邮报/公司
繁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忙
d. 作者的例证
古典文明时期的城市 伊斯兰文明的城市 天主教时期的城市 工业文明时期的城市 现代文明时期的城市
希腊、罗马 伊斯兰群岛 威尼斯、西班牙、阿姆斯特丹 兰开夏、纽约、日本、德国、俄国…. 洛杉矶、印度、新加坡、上海…
e. 书中重要的概念
神圣:道德操守的约束力或市民属性的认同,是城市赖以维系的精神支柱 平安:一个城市所能提供的最根本的平安保障。包括平安的经济环境、社会 环境和政治构造 繁忙:经济根底坚实,商业市场完善。城市的社会根底中产阶级发育较成熟
《全球城市史》读书笔记

《全球城市史》读书笔记在一页推荐书单中我第一个便选择了《全球城市史》这本书,因为看到书名的时候便会觉得有放眼世界的大局视角,可以从全球城市发展的整体宏观角度看,可以知道我们需要一个怎么样的城市,我们应该如何建设我们的城市。
我挑了一个周末一口气将整本书看完。
阅读的过程,既有视觉的享受,同时也伴有思考上的快感,翻阅的时候犹如穿梭在时空隧道一般妙不可言。
从美索不达米亚、印度河流域和中国的宗教中心,到古典时期的罗马帝国中心,伊斯兰世界城市,欧洲威尼斯等商业城市,再到后来的伦敦、纽约等工业城市,一直到今天以洛杉矶为代表的后工业化城市。
大千世界里,林林总总的各大城市在他的笔下,清晰可见。
从书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城市生活独到而睿智的阐释。
世界银行曾提出一种新的概念,把城市的基本特征概括为六个字:密度、距离、分割。
而作者将城市的普遍特征提炼为六个字:神圣、安全、繁忙。
他认为城市应该发挥三种不同的重要功能,即构建神圣的空间,提供基本的安全保障和拥有一个商业市场。
这三个方面只要有一个薄弱环节就会损毁其基础,甚至最终导致其衰亡。
而城市兴衰的进程既源于历史,同时也被历史所改变。
今天成功的城市化区域也必定是古老原则的体现——神圣、安全和繁忙的地方。
神圣,属宗教层面的概念,也可理解为道德操守的约束或市民属性的认同,是城市赖以维系的精神支柱。
书中第一张便是神圣的起源。
公元前两千多年,巴比伦便开始有留下了“神圣”的印记:喻为诸神于此处降临大地的“众神之门”。
而在中国统治者希望通过抚慰诸神来规范自然万物和尘世,将权力和神圣可以相互切换,以神之名为由从而巩固统治权力。
时过境迁,如今世界各色各样的城市仍程度不同地演绎着这些功能。
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等等,依然具有持久的影响力。
作者认为,一个没有道义约束或没有市民属性概念的城市即使富庶也不可能保持长久。
安全,就是指一个城市所能提供的最基本安全保障,包括安全的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和政治结构。
《全球城市:纽约、伦敦、东京》札记

《全球城市:纽约、伦敦、东京》阅读札记目录一、内容概要 (2)二、纽约 (2)1. 城市概况 (4)2. 经济发展 (5)3. 文化特色 (6)4. 城市规划与建设 (7)5. 交通与基础设施 (8)6. 社会问题与挑战 (10)三、伦敦 (11)1. 城市概况 (12)2. 经济发展 (14)3. 文化特色 (15)4. 城市规划与建设 (17)5. 交通与基础设施 (18)6. 社会问题与挑战 (20)四、东京 (21)1. 城市概况 (22)2. 经济发展 (23)3. 文化特色 (24)4. 城市规划与建设 (25)5. 交通与基础设施 (27)6. 社会问题与挑战 (28)五、比较分析 (30)1. 经济发展比较 (31)2. 文化特色比较 (32)3. 城市规划与建设比较 (34)4. 交通与基础设施比较 (36)5. 社会问题与挑战比较 (37)六、结论与启示 (38)一、内容概要该报告首先介绍了纽约、伦敦和东京的城市背景,包括它们的历史发展、地理位置和文化底蕴。
然后分别从经济、科技、教育、文化、交通、环境等方面对这三座城市进行深入探讨。
报告中详细分析了纽约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伦敦在科技创新和多元文化方面的优势,以及东京在科技产业、动漫产业和文化传承方面的独特地位。
还对这三座城市在应对全球挑战,如气候变化、人口增长和社会公正等方面所采取的策略进行了阐述。
这份阅读札记的重点在于揭示全球城市的核心竞争力,以及这些城市如何在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通过对比研究这三座城市的成功经验和挑战,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全球城市的发展趋势和未来走向。
报告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帮助我们理解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通过城市规划和发展策略来推动城市的繁荣和进步。
二、纽约在众多世界级大都市中,纽约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多元文化吸引着无数人的目光。
作为美国的文化、金融和商业中心,纽约无疑是全球最具活力和创新力的城市之一。
《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读书心得

《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读书心得第一篇:《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读书心得《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读书心得我于2014年上半年利用闲暇时间,阅读了路易斯·芒福德的《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一书,对城市的发展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本书的作者路易斯·芒福德是美国著名城市理论家,在对城市发展乃至城市规划进行系统分析批判上,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在专业学术领域都独树一帜,其中,最突出的理论贡献在于揭示了城市发展与文明进步、文化更新换代的联系规律。
本书的开篇叙述了一座城市,结尾则描述了一个世界。
在追寻城市的发展过程中,本书力求述及城市的形式和功能,述及城市产生的各种目的。
本书有2个特点,第一个是广博,作者在论述内容的时间和空间上都是大跨度的,且较细致全面;对某一特定历史文化的研究,也采用深入多层面的分析方法,例如他对古希腊城市文明就详尽描述了希腊人,尤其是雅典人如何以祭神活动为核心,逐步吸收、积累了外域文化,发展了建筑、艺术、诗歌、戏剧、体育、卫生、医疗,以及哲学、科学事业,描述了希腊文化的兴衰史。
第二个特点是深刻,极富哲理性,在这作者的论述中,城市实质上就是人类的化身。
城市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历史,反映着人类社会,人类自身同样的发展过程。
他认为城市是改造人类、提高人类的场所。
他形象的描述:“最初城市是神灵的家园,而最后城市本身变成了改造人类的主要场所,人行在这里得以充分发挥。
进入城市的是一连串的神灵,经过一段段长期间隔后,从城市中走出来的是面目一新的男男女女,他们能够超越其神灵的局限,这是人类最初形成城市时所未料的,”他试图证明,人类凭借城市发展这一阶梯步步提高自己,丰富自己,甚至达到了超越神灵的境地。
城市乃是人类之爱的一个器官,因而最优化的城市经济模式应是关怀人,陶冶人。
本书在阐述城市发展的过程中,用一种多视角的方法,将城市的宗教、政治、经济、社会等各种活动与城市的规模、结构、形式和设施的演变和发展结合起来,并揭示了这两方面的相互联系和影响,另一些深刻的见解集中体现在本书第17章“特大城市的神话”之中。
城市发展史读书笔记

浅析《城市发展史》对中国城市建设的启示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城市发展遭遇瓶颈,城市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的大背景下,刘易斯·芒福德也试图给出自己的解决办法。
他认为世界城市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分岔点,他在重新阐释了城市起源的基础上,分析了一系列文明古城的兴衰历史,得出自己的反思结果,并对未来城市发展做出了展望。
在书中,他从历史的角度,以具体的城市发展为例,对城市发展的功与过、得与失做出了一个总结。
中国目前大城市的发展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我想根据我对该书的理解,得出一点我对中国城市发展的建议。
根据芒福德的理论,城市的形成大体经历了从圣地、村庄、要塞、城市的过程。
并且,他认为:城市最初首先是作为一个磁体而不是一个居住的容器而存在。
村落的存在基础是食物,而城市应该追求比生存更高的发展目标。
2010年,上海世博会提出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口号,这在中国是具有很高前瞻性的。
但就目前中国状况来说,北京和上海两个中国的特大城市,是几乎每一个中国人的向往之地,同时也是中国面向世界的名片。
每年,春运浪潮总是引起全国人民的高度关注。
这从侧面说明,我国城市的建设仍然处在“磁体”的状态,还没有达到更高的发展目标。
但是随着城市的发展,人口涌入的所带来的问题也渐渐凸显出来,所以它们在人口吸纳的方面的门槛也在提高。
这可以算是他们在积极地推进城市进步,改善城市生活方面迈出的步伐吧。
另外,城市文明是始终贯穿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善战的城市文化,希腊民主的城市文化,埃及和平的城市文化。
在我国,城市的文化定位也是一个较为缺乏的元素。
随着当前我国城市化率不断提高,城市建设却成就与问题同时并存。
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不同的地域条件下,城市有其独特的文化发展。
2011年,北京市提出了“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的城市精神。
北京作为当代中国首都,提倡爱国精神,维护国家形象是其义不容辞的;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只有依靠创新北京市才能有更为突破的发展;北京作为全国城市的代表,聚集着众多国内外的人,只有包容才能吸纳各方人才,促进发展;当然北京作为古代都城,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发扬着古代中国人厚德载物的优秀品格。
《世界之城上海国际大都市史》读后感

《世界之城上海国际大都市史》读后感摘要:一、引言1.介绍《世界之城上海国际大都市史》这本书2.表达对上海这座城市的深刻理解二、上海的发展历程1.从一个小渔村到国际大都市的蜕变2.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特点三、上海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1.国际化进程中的上海2.上海在世界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的影响力四、上海的过去与未来1.上海的城市变迁2.未来上海的发展规划与前景五、总结1.本书对自己的启示2.对上海这座城市的热爱与期待正文:【引言】作为一名热爱城市发展史的研究者,我有幸阅读了《世界之城上海国际大都市史》这本书。
它详尽地阐述了上海这座城市的发展历程,以及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上海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为之感到自豪。
【上海的发展历程】上海,这座从一个小渔村崛起为国际大都市的城市,经历了无数次的变革与发展的洗礼。
从古至今,上海始终是我国南北交通的枢纽,东西交流的桥梁。
各个历史时期,上海都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
从南宋时期的上海镇,到明清时期的华亭县,再到近代的开埠和民国时期的快速发展,上海不断迈出坚定的步伐,走向世界。
【上海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在国际化进程中,上海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作为我国的经济、金融、贸易、文化中心,上海在世界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具有较大的影响力。
尤其在改革开放以来,上海抓住了历史机遇,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吸引了大量外资企业入驻,形成了国际化、多元化、创新型的经济格局。
同时,上海还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举办各类国际会议和活动,树立起国际大都市的形象。
【上海的过去与未来】上海的城市变迁见证了我国近现代史的发展。
从曾经的租借地、租界,到如今的繁华都市,上海不断刷新着天际线,演绎着现代化的传奇。
未来,上海将继续发挥龙头作用,带领长三角地区协同发展,积极参与全球城市竞争。
根据规划,上海将在2020年基本建成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到2035年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球城市史》读书笔记
在一页推荐书单中我第一个便选择了《全球城市史》这本书,因为看到书名的时候便会觉得有放眼世界的大局视角,可以从全球城市发展的整体宏观角度看,可以知道我们需要一个怎么样的城市,我们应该如何建设我们的城市。
我挑了一个周末一口气将整本书看完。
阅读的过程,既有视觉的享受,同时也伴有思考上的快感,翻阅的时候犹如穿梭在时空隧道一般妙不可言。
从美索不达米亚、印度河流域和中国的宗教中心,到古典时期的罗马帝国中心,伊斯兰世界城市,欧洲威尼斯等商业城市,再到后来的伦敦、纽约等工业城市,一直到今天以洛杉矶为代表的后工业化城市。
大千世界里,林林总总的各大城市在他的笔下,清晰可见。
从书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城市生活独到而睿智的阐释。
世界银行曾提出一种新的概念,把城市的基本特征概括为六个字:密度、距离、分割。
而作者将城市的普遍特征提炼为六个字:神圣、安全、繁忙。
他认为城市应该发挥三种不同的重要功能,即构建神圣的空间,提供基本的安全保障和拥有一个商业市场。
这三个方面只要有一个薄弱环节就会损毁其基础,甚至最终导致其衰亡。
而城市兴衰的进程既源于历史,同时也被历史所改变。
今天成功的城市化区域也必定是古老原则的体现——神圣、安全和繁忙的地方。
神圣,属宗教层面的概念,也可理解为道德操守的约束或市民属性的认同,是城市赖以维系的精神支柱。
书中第一张便是神圣的起源。
公元前两千多年,巴比伦便开始有留下了“神圣”的印记:喻为诸神于此处降临大地的“众神之门”。
而在中国统治者希望通过抚慰诸神来规范自然万物和尘世,将权力和神圣可以相互切换,以神之名为由从而巩固统治权力。
时过境迁,如今世界各色各样的城市仍程度不同地演绎着这些功能。
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等等,依然具有持久的影响力。
作者认为,一个没有道义约束或没有市民属性概念的城市即使富庶也不可能保持长久。
安全,就是指一个城市所能提供的最基本安全保障,包括安全的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和政治结构。
安全对一所城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当一个城市不能给居住于此的人民以安全感,那它迟早会消失,这种情况在世界各地历史上屡见不鲜。
作者举出一个十分具有代表性的城市作为例子——罗马。
罗马帝国通过对外征伐,建立了一个稳固的大帝国,并于公元2世纪时达于全盛,欧洲的主要城市,约克、伦敦、特里尔、巴黎、维也纳和布达佩斯等,竞相效仿。
然而因不安全而导致垮台的也是罗马。
在外敌数百年的骚扰下,罗马帝国不断收缩,到公元7世纪,罗马人口也流失了十之八九。
而到如今不法分子的违法犯罪,和恐怖分子的恐怖活动都直接给城市带来相当大的威胁,最著名的例子便是9.11事件。
因此维持一个强有力的安全制度对城市的发展是有显著作用的。
繁忙,主要是指经济基础坚实和商业市场完善。
这对于城市的发展至关重要,城市的未来并不仅仅取决于上帝或国家的政治权力,还要靠对财富孜孜不倦的成功追求。
正因城市的繁忙,对财富的追求,才能让城市运转起来。
繁忙是城市发展道路上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特征。
虽然读书笔记以《全球城市史》为题,但我对《人性化的城市》一书也有相当量的阅读,将二者结合来思考别有一番趣味。
《全球城市史》让我看到的世界各地有古至今的城市的强盛与衰落,而《人性化的城市》则让我看到了人们并不是在历史的大潮中推动城市车水马龙的一个个齿轮,而城市也不是冷酷的生活机
器;相反,一座城市可以因为设计而让人感觉温暖贴心,而人的存在更是作为城市里最重要的一个主体生活在城市里。
城市的节奏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城市的发展也随人们的需求而改变着。
二者互相关联互相影响着,带给对方或看得见,或看不见的变化。
通过阅读书籍,可以将全球各大城市与不同时期的城市做观察做对比,可以从中可以总结出城市盛衰的共通点,可以了解到城市发展的要素,了解到城市的特征。
让我们意识到,我们究竟追求的是什么,从而去思考城市应该如何去发展,而我们应该如何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