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姑屯事件
奉天当局皇姑屯炸车案事前防范纪实

民国陆海军大元帅、奉系首领张作霖
区域,是在皇姑屯车站以东京奉、满铁两路交叉点的铁桥附近。
京奉线在铁桥下通过,铁桥下分3洞,南洞是通皇姑屯大道,北面两洞是铁路,最北洞铁路是张作霖所乘列车经过轨道。
在桥洞东西各300米处地段,布置有30名骑马宪兵,由1名队长率领,并有数名稽查官和警察等参加,来往巡护。
对于桥面,由通达日语的奉天宪兵司令部所长金慕韩到日本宪兵分队与宪兵分队长兰谷青商议,要求派中国宪兵与日方宪兵共同警戒。
三谷开始表示同意,继而拒绝,声称在满铁路桥上面,如派中国宪兵加入警戒,有碍日方颜面,须仍由日本守备队巡护,日方愿负完全责任。
允派日本下士1名、宪兵2名,随金慕韩等同往,随时可与日方接洽联络,免生误会。
张作霖死后,其子张学良继承东北军权
11日当地发行之《新亚日报》,登载《路透社发表老道口炸车案》(系转载自天津《益进报》者),关于故张大元帅列车被炸之记事……于世人听闻,殊不相宜。
相应照会贵署查照,严行转达该报馆,即行取消该项记事,并希见复为荷。
”奉天当局未予置理。
1929年,奉天的长城书局公开发售由前上海《申报》记者龚德相所著之《日本人谋见,奉天当局对于日方的无理抗议,始终不予置理,而对于揭露皇姑屯炸车案真相的社会舆论,抱着明不干涉、实则暗中鼓励支持的态度,日方无可奈何,他们无法抹杀事实,因为真相早已在日本政府内部公开,引起轩然大波,并导致了田中内阁的垮台。
据档案文件记载,在张学良将军返回奉天办理丧事,就任东三省。
2张皇姑屯事件原版照片首度公开

2张皇姑屯事件原版照片首度公开原收录在一名日本军官相册中皇姑屯事件历史博物馆拟9月15日免费开放日军在一旁看热闹日军与被炸专列合影87年前,皇姑屯火车站附近的一声惊天巨响,张作霖身负重伤后不久死去,这是日本军国主义分子为了实现他们的罪恶企图,制造的震惊中外的皇姑屯事件。
5月4日,沈阳收藏家詹洪阁首度公开了两张皇姑屯事件原版照片,这两张尘封87年的老照片让我们更近、更真实地感受了当年的事件。
日军抢着与被炸专列合影这两张皇姑屯事件原版照片被收录在一名日本军官的相册中,相册的封皮儿上标注着“满洲第五五六部队铃木荣一”,相册内收录了200余张日本关东军军人的老照片,其中不仅有训练照、集体照,还有罕见的生活照。
詹洪阁介绍,这本相册共收录了三张皇姑屯事件原版照片,其中有两张原版照片是此前从未公开过的,这两张原版照片的发现对研究皇姑屯事件有着重要意义。
记者看到,由于年代久远,这两张照片都已经泛黄,其中一张照片的左下角有“昭和三年六月四日午前五时三十分”的字样,这个时间正是震惊中外的皇姑屯事件发生的时间,照片的背景是三洞桥和张作霖专列。
从照片中可以看到,爆炸发生后,很多人都在参与救援,但一身戎装的关东军士兵们却在“打酱油”,不是坐在一边儿看热闹,就是与被炸的专列合影留念。
而从这些照片被贴在了日本军官的相册中,可以看出虽然此事件发生后日方一度矢口否认,但日本军人却早已将皇姑屯事件贴在了自己的“功劳簿”上。
皇姑屯事件博物馆拟9月开放当天,记者还从权威部门了解到,作为全国首家专门介绍皇姑屯事件的历史博物馆,预计9月15日,皇姑屯事件历史博物馆将面向公众免费开放。
主办方考虑到这是试运行,在开馆初期很可能采取预约参观的模式。
皇姑屯事件历史博物馆依托的建筑是原奉天皇姑屯医院旧址,位于天山路211号,始建于1913年,为英国传教士建造,属于皇姑屯火车站附属建筑。
日本侵略东北时被日军占领,作为妇产医院使用;新中国成立后归属铁路部门管理,距今已有百年历史。
细说沈阳那些屯子之三:皇姑屯,因那一声轰响而铭记史册

细说沈阳那些屯子之三皇姑屯,因那一声轰响而铭记史册文/詹德华被炸的张作霖专车皇姑屯事件发生后,被炸的桥和列车说起沈阳的屯子,有一个的名气最大,不用说您也知道,那就是皇姑屯。
且不说如今沈阳一个重要的区已经命名为“皇姑”,只是那个震惊中外的“皇姑屯事件”,就足以让这里留名中国历史。
这是怎样一个屯儿?当年的一声爆炸,又有着怎样的秘密?咱就说说皇姑屯的故事。
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皇姑就是桂花一般来讲,提及地名,背后都有着一个美丽的传说。
这些年,传说之类的不是很流行,不过,一有追根溯源的需求,“传说君”还是要粉墨登场。
皇姑屯也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据说,当年清太祖努尔哈赤一个人到城外打猎,当行至今光明街棚户区一带时筋疲力尽,于是便在一农户门前歇息。
这户人家有个闺女叫桂花,心善,见老人一身灰尘,困顿不堪,遂请至家中。
老人渴了,桂花给烧的水喝,老人饿了(估计也没打到啥野味),桂花又给贴的苞米面大饼子。
努尔哈赤揭开锅一看,给自己做的大饼子,而桂花一家吃的是野菜团子,这下老人家感动了,提议认桂花做干女儿,二人遂结为异姓父女。
临行,努尔哈赤说,桂花到城里要寻义父,只找最高大气派的宅院就是。
桂花问:光找到宅院也不行啊,如果不让进咋整呢?努尔哈赤就让桂花找了一张纸,用烧火棍蘸水,写了几个字,就当入门证了。
后来,桂花家遇到了点困难,便与丈夫结伴进城,找来找去,这最好的宅院是皇宫啊。
这两口子吓屁了,原来那老头是皇上!找到皇宫,可是门卫不让进去,桂花就拿出了那张纸,门口的侍卫刚开始挺横,可是一看到纸上写的字儿就蒙了——“迎接皇姑进宫”!立马给跪了。
见到干女儿,努尔哈赤很高兴,有意要桂花搬至皇宫享福,不料桂花并不贪图荣华,仍愿返乡劳作。
努尔哈赤遂赐大量财宝送其返乡。
桂花死后葬于村外,官府盖皇姑庙以示纪念,后来,这里就改名叫做皇姑屯了。
其实,关于皇姑屯的故事,美丽的传说何止一个?只是上面这个流传得最广,老百姓也最认。
传说不可信:原本应叫“芬古坟”传说很美丽,可传说毕竟是传说,历史学家经过考证认为,原来这所谓的“皇姑”桂花并不存在,努尔哈赤在沈阳也没住上几年,而且成天就惦记着打仗了,哪有工夫去打猎、认干女儿?据史籍记载,皇姑屯位于沈阳旧城以西十华里。
关于“皇姑屯事件”幕后真凶的不同说法,揭秘是谁杀害了张作霖?

证明“皇姑屯事件”系日方所为的另一个有力证据是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庭审记录。1946年7月2日15时,在日本东京都旧陆军省内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上,证人冈田启介做过如下证言:“昭和三年(1928年),当张作霖的军队被国民党打败时,田中再次奉劝他不要过晚地把自己的部队撤回满洲。这次,由于窘迫的战局,大帅被迫采纳该建议。就在这个时候,本庄将军麾下司令部设在沈阳的日本驻满洲军队,对田中内阁与张作霖就日本在满洲利益进行合作与谈判的政策表示不满。他们已经等不及谈判,不耐烦地要使用武力占领满洲。该部队中的一个已经完全孤立了本庄将军、隔断了他与部队联系的军官派别或集团,策划并阴谋张作霖乘坐的北京至沈阳的列车到达沈阳郊外时,在轨道上实施爆炸。正如计划的那样,张作霖在爆炸中丧生。这个由关东军中一个集团所策划与布置的事件,代表了田中政权时期军队干预政府政策的第一次公开行动。”1946年7月5日11时,另一位证人田中隆吉在接受萨盖特检察官询问时表示,他在1942年1月曾发现一份关于暗杀张作霖的报告,该报告是由东京宪兵队长峰少将奉陆军大臣的命令在1928年8月做出的。报告中称:“杀害张作霖是由关东军高级参谋河本大佐策划的。这个事件与当时的关东军司令官没有任何关系。根据田中内阁早日解决满洲问题的方针,关东军承担着在锦州以西大辽河一带解除从北平和天津方向撤退的中国军队武装的任务,其目的是摆脱张作霖,建立一个从南京政府分离出来的以张学良为领导人的新国家。换言之,是创建一个在日本控制下的王道乐土,就是后来的‘满洲国’”。
除了自白书之外,河本大作在皇姑屯事件前的两封信函也间接证明了日方准备除掉张作霖。在1928年4月4日致矶谷廉介的信中,河本称:“满蒙问题的解决,靠讲理谁也办不到,给点小恩小惠也不行。除武力之外幻想施恩图报的日本人是用心良苦的老好人。零打碎敲,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行。这次如果不以清算二十年来总账之决心来对待,满蒙问题就不可能得到根本解决。死他一两个张作霖有什么了不起!这次一定要干!即使受到阻止,无论如何也要干!”在1928年4月27日致荒木贞夫和松井石根的信中,河本称”奉张之没落,将成为东三省建立新政权之契机,进而造成可望根本解决满蒙问题之绝好机会。”“目前满洲之形势,奉天军、吉林军大部出动,制造此等骚乱不仅可能性很大,而且南方之宣传者及代表人正潜入旅大等地,如以彼等名义起事,即使军部不直接下手,亦可成事。唯需提供所需武器、炸药之一部及小额资金。”“总之,于南方之北伐尚未受挫期间,策划(奉系)内部之崩溃,极为重要。如只痴待北伐之进展,最终有失千载良机之虞。对于多年以来一直主张解决满蒙问题者,有不忍坐视之感……关于上述情况,如蒙二位阁下关照,暗示中央关于有必要于满洲方面搞某种策动之意思,余者一切由我方适当解决可也。”
皇姑屯事件对中日两国及其关系的影响

的真正面目,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当时中国的统一,增强了民族凝聚力。目前皇姑屯事件 仍然存有一些谜团, 如苏联在这一事件中所扮演的角色是怎样的, 张学良为何没有第一时间 返回东北, 以及关东军的行动是否经过了日本军部的授意。 但我们看到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 以及对中日两国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注释:
360 百科词条 张作霖 /doc/3124691-3293380.html#3124691-3293380-3 360 百科词条 皇姑屯事件 /doc/5401921-5639607.html 王希亮, 《“皇姑屯事件”:日本军权蔑视政权之肇始》 , 《东北史地》 , North-east History and Geography,2015 年 04 期 转引自崔艳芳,仲晨星, 《皇姑屯事件是日本武力解决 “满蒙问题” 的开始》 ,日重光葵, 《昭和の动乱》 ,原书房年 1998 版,第 154 页。 转引自崔艳芳,仲晨星, 《皇姑屯事件是日本武力解决 “满蒙问题” 的开始》 ,沈予, 《日本 大陆政策演变史》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年 2005 版,第 248 页。 户部良一, 《日本陆军与中国》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5 年 10 月版,第 273 页 李自强, 《张学良与中国近代史的关键时刻》 ,齐齐哈尔大学 中成网, 《张学良东北易帜》
事件
要了解一件事不能忽视它发生的缘由, 皇姑屯事件的发生绝对不是偶然, 它的发生是日 本政府同张作霖积怨的一个爆发, 也是当时中日关系的一个小高潮。 这件事的发生与张作霖 的性格有着不可分开的缘由。 张作霖是个很圆滑的人,日俄战争时期,他左右帮忙,又左右打击。弄得无论是沙俄还 是日本,都不敢得罪他,当然,他也因此得罪了双方。日俄战争期间,他周旋于清廷、日本 和俄国三者之间,应对自如。“对于朝廷的‘中立政策’他持阳奉阴违的态度,对于恶斗中的日 俄双方则采取双管齐下、投机取巧和从中渔利的立场。经历了复杂环境磨炼的张作霖,练就 了一身同时对付几个敌人的本领”,这也是他招致杀身之祸的其中一个原因,物极必反, 过于圆滑肯定招致所有人的不满。而他又被称为最有骨气的军阀,面对日本军方寸土不让。 面对张作霖的坚守领土不相让, 日本当政者肯定想要除去这个眼中钉, 此时祸根已经悄然埋 下。 1928 年 4 月 5 日,蒋介石为了扩大自己的地盘在徐州誓师,对以张作霖为首的北方旧 军阀举行"第二次北伐"。4 月 9 日,第一集团军发起全线进攻。4 月 30 日,各路国民军对济 南发起总攻。这天夜晚,张宗昌率残部弃城北逃。5 月下旬,国民军已逼近京津地区。盘踞 北京的"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张作霖见大势已去,在 6 月 2 日发出"出关通电",宣布退出 北京回东北。这次张作霖回东北,日本提出了最后通牒,胁迫他同意日本的要求,强索铁路
《盛京时报》对“皇姑屯事件”的报道

《盛京时报》是日本在华创办的历时最长、发行最广、影响最大的中文报纸。
从1906年10月18日创刊至1944年9月14日改为《康德新闻》奉天版,《盛京时报》垄断东北报业长达38年。
虽然对于《盛京时报》已有研究,但鲜有人关注到该报对“皇姑屯事件”的呈现。
张作霖的日籍顾问町野武马认为,皇姑屯事件是“九?一八事变的开端,更是太平洋战争的远因”。
①分析《盛京时报》对“皇姑屯事件”的报道,有利于我们进一步看清日办华文报纸为日本侵略利益代言的本质。
偏袒日方的倾向性报道“皇姑屯事件”发生于1928年6月4日,次日,《盛京时报》在“东三省新闻”版面的显要位置发表了报道《便衣队爆炸张作霖专车,重要人物受伤不少》:“昨由京开驶张作霖氏所乘特别列车,比及本日(四日)午前六时驶至纺纱厂北方,遂被便衣队投掷炸弹……唯张作霖氏幸得无事,即乘摩托车驶入城内,现在午前七时半,该地方尚有便衣队二三人横地呻吟,被卫队反击伤害。
不能逃走者查彼等均为南方人,则其系南军侧预先阴谋,绝无疑义。
”这则消息称张作霖是被蒋介石派来的“南军便衣队炸死的”,而且“绝无疑义”!实际上,所谓的“南军便衣队”是日军给几个在南满站做小工的中国人套上了便衣队的服装冒充而成,其中一个叫查大明的人侥幸逃脱才揭发了此事。
日本政府对此事一直讳莫如深,直到东京审判时才被曝光此事是前关东军高级参谋河本大作等人所为。
倘若事情发生之初《盛京时报》因不了解真相才做出了错误报道情有可原的话,那么“绝无疑义”的断言是不可原谅的。
《盛京时报》在事情还在调查中时就抢下定论,可见它其实是希望人们接受这样的结论。
从当时《申报》的报道来看,6月5日,《申报》各社电讯板块发布了以《奉张今晨遇炸重伤》为题的7条消息,其中6条均来自日本东方社,称是南军所为,可见日本媒体对此事口径一致,而这正是出于对日本政府的偏袒。
6月6日,《申报》在《张作霖尚未毙命》的消息旁写道:“炸弹何人所投殊系重大问题,日人咬定系南军便衣队所为,但日人之嫌疑甚重。
皇姑屯事件真相是什么

皇姑屯事件真相是什么皇姑屯事件是日本关东军谋杀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的事件。
下面小编整理了皇姑屯事件真相,希望对你有所帮助!皇姑屯事件真相竟是苏联所为1928年6月4日清晨5时30分,奉系军阀首领、统治东三省的“东北王”张作霖所乘坐的旅客列车行驶至沈阳皇姑屯站时被炸,黑龙江督军吴俊升当场死亡,张作霖身受重伤,回沈阳急救,于当日上午9时30分不治而亡。
这就是发生在距今80年前的震惊中外的“皇姑屯事件”。
关于皇姑屯事件是何人所为的问题,随着1946年 7月“远东国际法庭”开庭审判日本战犯,日本前田中内阁海军大臣冈田启介出庭作证,已当庭供认张作霖被炸是日本关东军所为,至此似乎已使皇姑屯事件有了最终结论。
然而,时隔80年之后,国内又爆出“皇姑屯事件”新证,这就是远方出版社2008年1月出版的托托所著《张氏父子与苏俄之谜》一书,该书外封腰带以鲜明大字称:80年前,“东北王”张作霖被炸身亡;80年后,“皇姑屯事件”真凶浮出水面。
那真凶到底是谁?该书作者托托告诉世人:苏联特工,是苏联特工成功地制造了“皇姑屯事件”,由此彻底推翻了此前几乎所有的有关“皇姑屯事件”的历史结论。
托托所著《张氏父子与苏俄之谜》一书,证引了120多种历史材料,据称大部分是前苏联——俄罗斯解密的最高机绝密文件档案和前苏联——俄罗斯人对苏联特工史的研究与著述。
著者脱脱对此言之有据。
据托托所著《张氏父子与苏俄之谜》一书描述:发生在1928年6月4日清晨的沈阳“皇姑屯事件”,执行这一谋杀任务的是四名苏联特工。
这些特工事先以不同身份潜入中国,几经辗转到达沈阳。
行动前,他们在当时的苏联驻奉天领事馆秘密宣过誓,誓词犹存,这里从略。
由这四名苏联特工组成一个特别行动小组。
解密的档案证实,宣誓后,他们向莫斯科密电报告:一切准备就绪,可随时实施“清除”行动。
莫斯科回电曰:“由于北伐军步步紧逼,张作霖正准备撤出北京,返回老家沈阳,并拟实施‘满洲独立密约’计划。
皇姑屯事件再研究

关键词 : 皇姑 屯事件 ; 张作霖 ; 日 本; 奉天 当局
中图分类 号 : D2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1 — 0 4 7 5 ( 2 0 1 6 ) 1 2 — 0 0 2 0 — 0 2
隙可乘 皇姑屯事件 发生时 , 张学 良还在关 内处理 2 0 万奉
、
军北撤等事宜 , 在奉天仅有省 长刘 尚清 、 督军署参谋长 臧式毅等主持政务 。皇姑 屯事件发 生后 , 省城奉天 , 众 说 纷纭 , 人心惶惶 , 都预感 将有 战事来 临。刘 尚清 、 臧 式毅等人也预感到形势 的危急 , 一 面急电张学 良, 告知 张作霖遇 难 的消息 , 并督 促其 “ 速 回奉料理 善后 ” 。一 面与原 吉林省长 王树翰等 政要 紧急商议对 策 , 采 取 了 系列妥 善 的应 对之策 。首先 , 严 密封锁 张作霖 被炸 身亡的消息 , 密不发丧 , 以安定人 心 , 稳住局势 , 同时 防 止 日本人 乘机 寻衅 。为此 , 特 由奉天省公 署对外 发表 通电 , 称“ 主座 由京 回奉 , 路经 皇姑 屯东南满铁道 , 桥梁 发生爆 炸 , 伤数 人 , 主座亦身受 微伤 , 精 神 尚好 ……省 城亦安谧 如常 。 ” ” … 与此 同时 , 刘 尚清 、 臧式 毅等人 与帅 府人 员 紧密配 合 , 共 同制造 张作 霖未 死 的假 象 。 这些 举 措使 日本 方 面摸 不 清 虚 实 , 始 终 未敢 轻 举 妄 动 。其次 , 皇姑 屯事件发生后 , 奉 天当局很快就知道 了 事件 系 日军所为 , 于是有 人提议应 向 日方 提 出严 正抗 议, 但 刘 尚清 、 王树翰等人认为 当前最 为关键 的是稳定 住局势 , 遂决定对皇姑 屯事件 采取“ 冷处理” 的策略 , 暂 时不再追 究事件 的真相 。随后 , 日军又 接连制造 了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皇姑屯事件皇姑屯事件是日本关东军谋杀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的事件。
1928年6月4日凌晨5点30分,张作霖乘坐的专列经过京奉、南满铁路交叉处的三洞桥时,火车被日本关东军预埋炸药炸毁,张作霖被炸成重伤,送回沈阳后,于当日死去。
背景1927年4月,日本田中义一上台后,向张作霖强索铁路权,逼张解决所谓"满蒙悬案",从而激起了东北人民的反日怒潮。
9月4日沈阳两万人示威游行,高呼"打倒田中内阁"。
在全国反帝浪潮的冲击下,以及张作霖本人的民族意识,奉系政府未能满足日本在"满蒙"筑路、开矿、设厂、租地、移民等全部要求,并有所抵制,这为日本内阁所不能容忍,日本关东军则断定东北人民的反日游行系张作霖煽动所致,对他恨之入骨。
1928年4月5日,蒋介石为了扩大自己的地盘在徐州誓师,对以张作霖为首的北方旧军阀举行"第二次北伐"。
4月9日,第一集团军发起全线进攻。
4月30日,各路国民军对济南发起总攻。
这天夜晚,张宗昌率残部弃城北逃。
5月下旬,国民军已逼近京津地区。
盘踞北京的"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张作霖见大势已去,在6月2日发出"出关通电",宣布退出北京回东北。
这次张作霖回东北,日本提出了最后通牒,胁迫他同意日本的要求,张作霖却仗着自己手里还有几十万军队,不肯松口。
于是,日本关东军决定在张作霖回东北的路上除掉这个眼中钉。
当国民军迫近京、津之时,日本"惟恐战乱波及满洲",一面增兵青岛,威胁南军北进;一面按其"东方会议"的决策,对张作霖施加压力,迫张及早离京。
1928年5月18日,日本对交战双方发出警告,声称:"动乱行将波及京、津地方,而满洲地方亦有蒙其影响之虞。
夫满蒙之治安维持,为帝国之所最重视,苟有紊乱该地之治安,......帝国政府为维持满洲治安计,不得不取适宜且有效之措置。
"在这"警告"发出的前后,日本加紧了逼张的活动:既催张退回东北,又乘机向张勒索"满蒙"的权益。
1928年5月13日和15日,日本得寸进尺,要他"解决满蒙诸悬案"。
据《时事新报》揭露:当时日本曾向张"提出条件十款,其苛毒不忍言"。
有人回忆:芳泽曾屡次逼张,要他履行所谓的"密约"。
为逼张作霖退回东北,5月17日晚,日使芳泽会见张作霖,与张谈至深夜。
芳泽说:"大势已经如此,为使战乱不波及京、津,收拾军队撤回满洲以维持满洲治安,我想无论对中国国民还是对奉天派都是万全之策。
"张作霖听后不悦,严词拒绝。
芳泽继续追问说:"你们能打过北伐军吗?!"张作霖说:"若打不过他们,我们可以退回关外。
"芳泽说:"恐怕未必回得去吧。
"张作霖说:"关外是我们的家,愿意回去就回去,有什么不行呢?!"芳泽见张作霖不上其圈套,就进一步采取威胁手段,从怀里掏出日本政府关于满洲问题警告南北双方的觉书。
并向张作霖提出"满蒙权益"的要求,逼张作霖答应。
不仅如此,他又向张作霖威胁说:"张宗昌的兵在济南杀死几十名日本侨民,你对此应负一切责任。
"这一连串的威逼,使张勃然大怒,由座上猛地站起来,把手里的翡翠嘴旱烟袋猛力地向地下一摔,搕成两段,声色俱厉地冲着芳泽说:"此事(指张宗昌杀日侨事)一无报告,二无调查,叫我负责,岂有此理!......"他说完之后,就扔下芳泽,怒气冲冲地离开了客厅。
三个多小时的会谈就这样结束了。
那时,张作霖本想"留在关内",他对日本的逼迫行径"非常不满"。
因而不但口头上拒绝了芳泽的"劝告",而且于1928年5月25日发表书面声明,反对日本1928年5月18日的"警告"。
日本见张作霖不听摆布,对他继续施加压力,警告他:如果不听劝告,失败后想回东北,"日军当解除其武装"。
同时,日本关东军也"开赴沈阳、锦州、山海关等地,并将关东军司令部由旅顺迁至沈阳,在沈阳满铁借用地分设六大警备区,日侨也组织日勇千余,剑拔弩张"。
在内外交迫下,张作霖不得不表示离京。
在日本迫使张作霖退回东北的时候,奉系内部的"新派",为便于和蒋、阎妥协,也劝张作霖离京。
张作霖在答复中表示"东三省及京、津为中国领土,主权所在,不容漠视",反对日本政府公然干涉中国内政。
当时报刊报道说张作霖"有不得不出关的苦衷":(一)张不离京,一切妥协和其他事均无从说起;(二)奉军新派人物,均极盼张速去,以望与党方合作"。
同时,奉军在军事上节节失利,军心早已动摇。
张学良、杨宇霆等亦"力劝老将回奉"。
5月30日,张作霖召集张作相、孙传芳、杨宇霆、张学良举行会议,决定下总退却令。
6月1日下午,"邀外交团入府",在怀仁堂与外交团告别。
他在致词中,以极悲痛的语句,向各国使团表示他的"讨赤"立场。
他说:"余为中国计世界计,始终矢志讨赤,至保护外侨生命财产,即余在满洲时......亦未尝一日忘怀,今后仍然请各位放心。
"6月2日,张作霖发表了"出关通电",说明自己到北京"本为救国而来,今救国志愿未偿,决不忍穷兵黩武。
爰整饬所部退出京师。
"张作霖虽通电"退出京师",但决不甘心放弃既得的统治地位。
在离京前(6月1日),他命许兰州将"安国军大元帅"的印、旗、国务院的印信、外交部的重要档案全部运往关外,并下令"一切重要命令,仍须由大元帅盖印发表",梦想"在关外庞然自大,一过其大元帅之瘾",企图有朝一日卷土重来。
过程张作霖离京回东北,日本关东军高级参谋河本大作已经为他布下"必死之阵",在距沈阳一公里半的皇姑屯火车站附近的桥洞下放置了三十袋炸药及一队冲锋队。
尽管张作霖行前曾接到部下的密报,说"老道口日军近来不许人通行",希望多加防备,张作霖也三次变更启程时间,以迷惑外界,但他并未料到会有此杀身之祸。
1928年6月3日晚6时,张作霖离开北京大元帅府,乘坐由奉天迫击炮厂厂长沙顿驾驶的在英国制的黄色大型钢板防弹汽车,奔往火车站。
随行的有靳云鹏、潘复、何丰林、刘哲、莫惠德、于国翰、阎泽溥、张作霖的六姨太太和三儿子张学曾、日籍顾问町野和仪我等人。
张作霖的专车22节,是清朝慈禧太后用过的"花车",装饰非常华丽,他乘坐的80号包车在中间,包车厢后是餐车,前边是两节蓝钢车,里头坐着潘复、刘哲、莫德惠、于国翰等人。
专车前面还有一列压道车作前卫。
晚上8时,专车从北京车站开出。
深夜,列车风驰电掣地开到山海关车站,黑龙江督军吴俊升专程在这里迎候。
1928年6月4日清晨,日本驻奉天总领事林久治郎很早就起了床,登上住房屋顶用望远镜朝三洞桥瞭望。
5时23分,当张作霖乘坐的专车钻进京奉(北京至沈阳)铁路和南满(吉林至大连)铁路交叉处的三洞桥时,日本关东军大尉东宫铁男按下电钮,一声巨响,三洞桥中间一座花岗岩的桥墩被炸开,桥上的钢轨、桥梁炸得弯弯曲曲,抛上天空,张作霖的专用车厢炸得只剩一个底盘。
吴俊升炸得血肉模糊,头顶穿入一个大铁钉,脑浆外溢,当即死亡;张作霖被炸出三丈多远,咽喉破裂;日籍顾问仪我满面是血,抱头大叫;校尉处长温守善被埋在碎木下面;周大文炸破了手,六姨太太炸掉了脚趾头;莫德惠也受了伤。
奉天省长刘尚清闻讯赶到现场组织救护。
张作霖被送到沈阳"大帅府"时已奄奄一息,军医官抢救无效,于上午9时30分左右死去。
死前张作霖对卢夫人说:"告诉小六子(张学良的乳名),以国家为重,好好地干吧!我这个臭皮囊不算什么。
叫小六子快回沈阳。
"说完就死去了,时年54岁。
炸车后不久,日本人先后制造了奉军军车脱轨事件和沈阳炸弹案,企图引起混乱。
6月16日,1万8千余名日军士兵又在沈阳城南演习,竟然唱着"南满是我们家乡"的歌曲,暴露其占领东北的图谋。
为防止日军乘机举动,奉天当局决定对张作霖的死密不发丧,发表通电称:主座"身受微伤,精神尚好","省城安谧如常"。
大帅府邸依然灯火辉煌,烟霞阵阵。
杜医官每日仍按时到府上班,填写病案。
厨房每日三餐仍按时送饭进去。
家人一律不啼哭,不戴孝。
日方天天派人"慰问求见",都被"婉言谢绝"。
主持家政的五夫人浓妆艳抹,与前来窥探虚实的日本太太们从容周旋。
同时,奉天当局下令全城戒严以稳定局势。
由于日军不知道张作霖是否毙命,未敢贸然行动。
直至张学良潜回沈阳,才于6月21日公布张作霖死讯。
结果身在兰州的张学良得知关东军已开始秘密调动,打算浑水摸鱼,趁乱占领沈阳。
为防不测,他化装成一个伙夫,跟随部队秘密赶回了当时称为"奉天"的沈阳。
回到沈阳后,张学良才得知父亲的死讯。
为保国家大业,张学良强忍悲痛,模仿父亲的笔迹签发命令。
等到把一切相关事宜都安排好了,东北地方政府才对外宣布张作霖的死讯。
从此以后,为了怀念死去的父亲,铭记杀父之仇,张作霖的忌日便成了张学良的"生日"。
关东军谋杀张作霖后,当时的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很失望。
关东军既然杀死了张作霖,等于逼迫整个奉系反日,因此除了强占东北外,已无他路可走。
这件公案在日本政府中引起了极大的争论,前后拖了一年多,却屈于少壮军人的恐吓,最后以"张案经过周密的调查,发现关东军并未牵涉在内"的含糊语句结案。
政府对军队控制的失败,反而使日本在军国主义道路上越走越远。
影响东北易帜张学良主政东北之初,日本人并没有把张学良放在眼里。
当时,担任张学良军事顾问的日本特务头子土肥原贤二起草了一份计划,想让张学良在东北称帝,担当日本人统治东北的傀儡。
出乎土肥原意料的是,当他把这份精心策划的文件送到张学良面前时,张学良当面质问他:"你让我当什么满洲皇帝,你这是什么意思!"碰了一鼻子灰的土肥原说不出一句话,只好夹起皮包,悻悻而去。
随后,张学良要求日军参谋本部将土肥原调走,得到的回答却是:"这个顾问是日本政府派来的,我们没权调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