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应用运动康复护理的观察
依心功能分级指导运动护理干预对慢性心衰疗效观察论文

依心功能分级指导运动护理干预对慢性心衰疗效的观察【摘要】目的:依据n端脑钠肽水平对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分级,采取相应康复运动,观察运动疗法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80例chf患者,随机分为康复运动组和对照组,结果:治疗2周后与对照组比较,康复运动组nt-probnp水平下降,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并发症显著降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 0.05)。
所有患者研究期间病情相对稳定,无肝、肾、脑、肺等严重并发症,无心衰以外的严重心脏疾病和影响患者参与运动的神经肌肉障碍疾病。
研究征得患者及家属的知情同意。
1.2方法1.2.1血浆n端脑钠肽的测定应用美国relia公司的免疫生化测定仪及试剂盒,行双向测流免疫法,由专人检测,整个实验遵循操作规程,进行仪器和室内质量控制,所有参数符合要求。
心功能正常范围4200pg/l。
1.2.2观察项目①临床心功能,以nt-probnp水平为标准②观察发生呼吸困难次数、时间及程度③住院天数1.2.3护理干预项目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及宣教,使患者能够及时做到自我监测、自我应对。
对康复运动组患者给予运动护理指导:①给予心理疏导,向患者介绍有关心衰及运动疗法的基本知识,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②运动时要遵循个体化和从轻到重循序渐进的原则,避免不良心血管事件,重视运动训练中和运动后的感觉,出现呼吸费力、头晕、面色苍白等症状,应及时停止运动;③密切监测运动中的反应,避免出现不良心血管事件,随身携带救心丸等急救药品;④血压未控制或存在严重的心律失常者避免运动,并避免超强度或超负荷运动。
1.2.3.1心功能ⅳ级患者:严格卧床休息,床上大小便,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给予缓泻剂,避免用力,病情稳定后可在床上被动活动肢体关节,避免有劳累感,逐步增加运动量,到床边吃饭、小便、站立,时间不宜过长。
应解释心衰病因及治疗,增强其战胜疾病信心。
1.2.3.2心功能ⅲ级患者:可从事简单的日常生活,床下小便,坐位大便,洗脸、刷牙、更衣。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运动康复指导

3 7 0 .
( 文校对 : 张文娟 本
关键 词;心 力衰竭 ;运 动康 复 ;中医康 复学 中医健康 教育学 d i 1. 6/i n17—7 9 0 0 413 o : 0 9 9.s. 227 . 1. . 3 js 6 2 0 4 文 章编号 :17 .79 (0 0 0—14O 6 22 7 2 1 ).406 .l
一l 5分钟 ,为 期 3 。 1 康复禁忌证 慢性心衰的心脏运动康复存在着一定 的风险 。在运 动康复之前 ,首先对住 院患者和 院外 患者 ,根据康复禁 忌证排 除标准进行筛选。以最小风险获得 最大收益 。
心脏运动康 复禁忌证 :①不稳定型心绞痛;②体位 性血压 降低 >2 m g 0 mH ,并伴随症状 ;③ 急性全 身系统 疾病或发热 ;④未控制的房性或室性心律 失常;⑤未控 制的室性心动过速 ( 2 次/ )⑥失代偿 的心力衰竭 ; >10 分 ; ⑦I 度A B( I V 未安装起搏器 ) ⑧活动期的心包炎或心肌 I ; 炎;⑨未控制 的糖尿病 ( 静息时血糖 >4 0 /1;⑩近 0mgd) 期栓塞史 。 2 康复运动方 案 心 衰患者 的心脏康复 由三大核心部分组成:①非药 物治疗 , 即个人健康教育和患者与医护人员之 间的沟通 ; ②运动锻炼 ;⑧心理支持 。 21 沟通 通过建立健康档案 ,对病人病情 、个 人资料 . 有所 了解 ,可针对性地沟通 。帮助病人 了解运动康复 的 优越性 ,对生活质量 的改善 ,取得信任及合作 ,达到一 定的配合 。 2 运动锻炼 ①运动锻炼 的种类 分为耐力锻炼 、弹力 . 2 锻炼 、阻力锻炼 。耐力锻炼能最大程度 增加运动者的最 大氧耗量 。有氧运动为其中一种运动方式。即大量肌 肉 群交替收缩和舒张,如步行、跑步、游 泳、登车和爬楼 梯 。阻力运 动常需借助 一定 的器械 ,不 常用 ,弹力锻炼
舒适护理干预在老年慢性心衰护理中的应用

舒适护理干预在老年慢性心衰护理中的应用摘要:目的观察在对老年慢性心衰患者护理时开展舒适护理干预的价值。
方法在2022年3月至2023年4月本院老年慢性心衰患者中选择78例为对象,数字表随机排序划分对照组(39例,常规护理)和观察组(39例,开展舒适护理)。
分析护理效果。
结果对比两组气喘、水肿、心率过缓改善用时,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P<0.05。
对比患者6min步行距离改善情况,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在对老年慢性心衰患者护理时开展舒适护理干预,能够促使患者各方面症状迅速改善,并提升患者活动能力,有助于患者进行恢复。
关键词:舒适护理干预;老年慢性心衰慢性心力衰竭为临床最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在临床一直保持有极高的发生率,患者以老年人为主,结合临床接诊情况可知,在多方面因素作用下,老年慢性心衰患者数量存在有明显增加的趋势,对患者健康以及日常生活所造成的负面影响较大[1]。
在对该部分患者进行治疗期间需及时开展有效护理干预,帮助患者各方面功能进行改善。
本次研究就主要对舒适护理干预在老年慢性心衰患者护理中的价值进行探究。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在2022年3月至2023年4月本院老年慢性心衰患者中选择78例为对象,数字表随机排序划分对照组(39例,常规护理)和观察组(39例,开展舒适护理)。
在患者组成方面,对照组中男性20例,女性19例,年龄在62—78岁,均值为(68.95±1.73)。
观察组中男性21例,女性18例,年龄在61—77岁间,均值为(69.02±1.68)。
对比两组基本数据,无差异,P>0.05。
1.2方法对照组在治疗期间,护理人员的各方面护理服务都按照临床护理规定进行开展,耐心为患者讲解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各方面问题,指导患者科学进行用药,保持良好心态,并做好常规生活层面指导等。
在对观察组进行护理时则需要将舒适护理干预进行运用,干预措施如下:(1)心理干预。
运动康复护理对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的影响

运动康复护理对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的影响【摘要】老年慢性心衰是老年人常见疾病,给患者生活造成极大困扰。
而运动康复护理对老年慢性心衰患者有着重要的影响。
运动康复护理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提高身体的适应性和耐力。
运动康复护理还可以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疾病带来的不适。
运动康复护理对患者的心理健康也有积极作用,减轻焦虑和抑郁情绪。
运动康复护理也有助于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患者的疾病风险。
长期的运动康复护理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进行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运动康复护理在老年慢性心衰患者中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应进一步完善运动康复护理方案,个性化服务,以更好地服务患者。
PositiveButton【关键词】老年慢性心衰患者、运动康复护理、心肺功能、生活质量、心理健康、并发症预防、长期康复、重要性、发展方向、观点总结。
1. 引言1.1 介绍老年慢性心衰患者情况老年慢性心衰是一种多发性疾病,主要发生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中。
它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功能不全,包括心肌梗死、高血压、心肌炎等。
患者常表现为气短、乏力、心悸、水肿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并且容易导致并发症如肺部感染、肾功能衰竭等。
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的预后通常较差,容易出现猝死等严重后果。
在不断老龄化的社会中,老年慢性心衰的发病率逐渐增加,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负担。
1.2 介绍运动康复护理的重要性运动康复护理可以帮助心衰患者改善心肺功能,提高心脏的耐受力和适应能力。
通过适当的运动训练,患者的心肺功能得以提升,血液循环加快,心脏负荷减轻,从而减少了心脏负担,改善了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
运动康复护理还可以提高心衰患者的生活质量。
通过适当的运动训练和生活方式改变,患者可以增强自身的体能和精神状态,从而更好地适应日常生活和社交活动。
这对于老年慢性心衰患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良好的生活质量可以带来更多的快乐和幸福。
运动康复护理在老年慢性心衰患者中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和生活质量,还可以帮助他们预防并发症,改善心理健康,实现长期康复。
“一病一品”护理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

“一病一品”护理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方法对我院2021年3月—2022年3月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一病一品”护理模式。
比较两组患者出院时埃德蒙顿量症状评分(RSAS)、生活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评分。
结果两组患者出院时埃德蒙顿量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一病一品”护理模式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焦虑抑郁情绪同时提高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一病一品”护理模式;生活质量;焦虑、抑郁情绪;满意度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血管病晚期的临床表现,发病率正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而显著上升。
该病具有长期性、反复性等特征。
患者多长期卧床,常伴有肺炎、压力性损伤、便秘、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生活质量普遍较低。
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化,人们逐渐认识到单纯的药物治疗以及常规的护理模式已经不能完全有效的满足患者身心需求,患者的生活质量,情绪状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为患者提供“一病一品”护理模式,可降低患者再入院率,提高生活质量同时提高住院期间患者满意度。
本研究旨在医护人员为主导,应用“一病一品”护理模式,探讨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情绪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纳入2021年3月—2022年3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20例进行此次研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
纳入标准:①均符合2014年中国心力衰竭针对和治疗指南中关于慢性心衰的诊断标准;②所有入选病例均知情同意,自愿参与;③NYHA心功能分级均為Ⅱ-Ⅲ级;④能正确理解并回答问卷问题;排除标准:①存在严重的肝肾功能损伤、造血系统、恶性肿瘤等疾病患者;②意识不清晰、语言表达不清、精神与智力有障碍的患者;③对本研究不配合者。
慢性心力衰竭的康复护理方案

21术前护理 .
21 . l心理 护理 。
眼科患者 行动不 便 ,既希 望重见 光明 ,又担 心手术疼 痛 ,能否 成 功 ,常会产 生焦虑 紧张 的心理 。根 据现 代应激学 观点…,手术室护 士 尽可 能帮助患者 处理应激 ,国 际手术 室护士 协会规定 “ 术前访视 是手 术室护 士的职 能和职责之 一” 。①与患者建 立 良好 的护 患关系 ,视 患 者如亲 人 ,亲 切的称呼是 有效沟通 的前提 。术前 1手术 室护士通 过与 d 患者及 家属亲 切的交谈 ,评估患 者的心理状 态 ,针对 具体情况 ,因人
敷料清洁 。下床 活动时动作需缓慢 ,嘱其2 内不可低 头取物 , 免咳 周 避
嗽、打喷嚏 ,勿打开术 眼敷料 ,避免头部活动 ,以免 引起前房积血或人
工晶体移位 ,影响手术效果和愈合 、视力。②加强生活护理 。做好患者
生活护理 及安全 防护工作 。室 内摆设做到简单、整洁 ,日常用物放在患 者熟 悉、容易摸 到的地方 ,详 细解答患者 及家属提 出的有关 问题 。进
①手术 当 日 嘱患者安静卧床休息 ,给与输液 、抗炎治疗。密切观察
切 1出血 、疼痛 以及敷料有无脱落等情况 , d : 3 4 内取平卧位或向健侧卧位
尽可能少下床。注意观察患者的全身情况,情绪变化 ,如有眼胀、眼头 痛等异常情 况及 时通知 医师 ,防止眼压 增高及激 发青光 眼的发生 ,保持
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心脏康复的护理

适时应停 止运 动并返 回上一级运动强度 。 本组有5 例 患者在提 高
步行 速 度后 出现 不适 , 降 低运 动 强 度后 可 继续 进 行 康复 。 2 . 2 . 3 运 动 时 间 开 始 为 每天 5 ~ 1 0 m i n , 以后 逐 渐 延长 。 如 果 运 动
剂。 ④第4 槽为浸泡槽 。 将纤支镜放入2 %的戊二醛消毒液中浸泡大
2 . 2 . 2 运动强度 运 动 强度 是 制 定 运 动 处 方 的 重要 内容 , 直且病情稳定 , 可进行心脏康复 。 在康
复 过 程 中根 据 患 者 的病 情 和 心 功 能分 级 制 定运 动 方 案 , 康 复 时 间
系到运动的效果和安全 陛。 本科采取按心率确定运动强度的方法 :
慢 性 心 衰 患 者 中 的应 用 较 为 严 格 。 本科 自2 0 1 1 年7 月~ 2 0 1 2 年7 月
2 . 1 运 动 前 的评 估
心 衰 患者 只有 在病 情 稳 定 , 无 休 息 时 的心 绞
痛、 失 代 偿性 心衰 或 影 响血 流 动 力 学稳 定 的 心律 失 常 时才 能 进 行 康复运动口 。 因此 , 在运动 前 , 必须评估患 者有无运动禁 忌症 。 同 时, 要 对 患 者进 行 必要 的检 查 , 以 了解 患者 心 脏 功 能 的基 线 水 平 ,
当代护 士2 0 1 3 年0 8 月 下旬 刊
. 1 1 3 .
※老年科 护理
老年慢性心 衰患者心脏康 复的护理
杨
摘要
柳
心脏康复 已经成为轻 中度 心衰患者的主要 治疗措施。 本文总结 了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心脏康复的护理 , 包括运动训练 的护理 、 危
心衰病人护理问题及措施

心衰病人护理问题及措施引言心衰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疾病,患者常常需要长期的护理和管理。
本文将探讨心衰病人护理中的一些常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措施,以帮助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体征观察1. 心率和呼吸•护理措施:–定期测量心率和呼吸频率,记录并监测变化。
–注意观察是否有心律不齐、呼吸困难等症状。
–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或护士。
2. 血压•护理措施:–定期测量血压,记录并监测变化。
–注意观察是否有头晕、乏力等症状。
–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或护士。
3. 体重•护理措施:–定期测量体重,记录并监测变化。
–注意观察是否有水肿等症状。
–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或护士。
症状管理1. 呼吸困难•护理措施:–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避免患者过度活动,减轻呼吸负担。
–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呼吸辅助设备。
2. 疲劳和乏力•护理措施:–定期安排休息时间,避免过度疲劳。
–鼓励适量的活动,增强肌肉力量和心肺功能。
–提供营养丰富的饮食,补充能量和营养素。
3. 水肿•护理措施:–监测体重和水肿情况,及时记录。
–控制液体摄入量,避免过多的盐分摄入。
–提高患者腿部的抬高度,促进液体排出。
4. 胸痛•护理措施:–观察胸痛的发作时间和特点,并记录。
–给予合适的药物缓解胸痛,如硝酸甘油。
–如有胸痛加重或伴有其他症状,及时就医。
药物管理1. 药物依从性•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药物教育,让其了解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
–建立药物管理计划,提醒患者按时服药。
–定期复查,调整药物剂量和方案。
2. 药物不良反应•护理措施:–监测患者的药物反应,及时记录并报告医生。
–给予适当的处理和护理,如药物过敏反应的护理。
–调整药物方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3. 药物相互作用•护理措施:–了解患者所使用的药物,避免药物相互作用。
–提醒患者咨询医生或药师,避免自行添加或停用药物。
–定期复查,调整药物方案。
饮食管理1. 低盐饮食•护理措施:–教育患者选择低盐食物,减少盐分摄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应用运动康复护理的观察
目的探索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应用运动康复护理的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老年慢性心衰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运动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血压、心率、射血分数。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压、心率、射血分数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运动康复护理在老年慢性心衰患者中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标签:老年慢性心衰;运动;运动康复护理;观察
慢性心衰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好发人群为老年患者,其可导致患者活动受限,运动耐受量降低,且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本文旨在探索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应用运动康复护理的临床意义,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老年慢性心衰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
其中观察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60~82岁,平均年龄(72.98±2.71)岁;高血压心脏病15例,冠心病12例,心肌病13例。
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61~83岁,平均年龄(73.59±1.19)岁;高血压心脏病16例,冠心病13例,心肌病11例。
两组患者各项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其中包括:(1)嘱咐患者绝对的卧床休息,且对患者进行用药护理。
(2)心理护理:大部分慢性心衰患者容易出现的焦虑、不安等负面情绪,此时,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沟通,告知患者慢性心衰的相关知识,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耐心回答患者所提出的问题,并给予患者多方面的关心以及爱护,使患者感受到安全感和亲切感,同时和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运动康复护理,根据患者心衰程度,分别采取不同的护理方式,具体如下。
(1)对于Ⅳ级心功能患者护理,患者入院后,嘱咐患者绝对的卧床休息,协助患者完成日常生活,比如翻身、进食、洗漱等。
同时护理人员需每日为患者进行各关节被动运动训练,4次/d,5~10 min/次,待患者病情逐渐恢复时,可鼓励患者主动进行关节运动,随后可在护理人员的帮助下进行下床训练,根据患者的病情增加运动量和运动时间。
(2)对于Ⅲ级心功能患者护理,患者入院后,早期嘱咐患者卧床休息,随后便可指导患者进行床边移步练习和床边站立练习,3~4次,d,5~10 min/次,且根据患者的恢复程度,增加患者的运动时间和运动量。
(3)对于Ⅱ级心功能患者护理,患者入院后,保证患者的睡眠质量,可鼓励患者到室外行走,每次步行距离可控制在500~1000米,步行上楼1~2层,2次/d,且根据患者的恢复程度,增加患者的运动量和运动时间。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血压、心率、射血分数,并进行对比。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经不同护理后表明,观察组患者的血压、心率、射血分数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3讨论
慢性心衰常好发于老年患者,隨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慢性心衰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由于老年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导致其在治疗过程中,心功能恢复效果较差,所以,对于老年患者不仅需药物治疗,还需运用康复护理,促进患者的恢复,改善患者心功能衰竭现象。
我院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运动康复护理,其主要优势为:(1)运动康复护理可根据患者不同程度的心功能,给予其不同的护理,针对性护理,可有效的促进患者的恢复;(2)且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可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率和依从性;(3)运动康复护理可按照患者的耐受量而增加运动量,其可有效的改善患者心衰症状,促进患者的恢复。
通过本次临床试验发现,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运动康复护理,两组护理效果对比,观察组患者的血压、心率、射血分数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运动康复护理在老年慢性心衰患者中效果确切,其可有效改善患者心衰症状,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所以其护理方式值得在临床被广泛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