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纤维化简介
自身免疫性骨髓纤维化1

•
细胞遗传学异常:无特异性染色体异常
•
慢性炎症与骨髓纤维化:初次打击和二次打击,
造成基因突变负荷增加
研究较多的炎性因子: PDGF、TGF-β、TNF-α、 IL-1α、IL-β、PF4
发病机制研究-AIMF
Case report
1、青年女性 2、实验室检查:三系下降,DAT阳性 3、骨髓活检:提示骨髓纤维化
2016年:32例SLE-AIMF
缓解:15/32 无效:4/32 未知:12/32 治疗前死亡:1/32
1: Koduri PR, Parvez M, Kaza S, Vanajakshi S. Autoimmune Myelofibrosis in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Report of Two Cases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4、2009年,报道PAIMF3例,文献复习10例AIMF
4、2014年,报道AIMF29例,文献复习AIMF34例 5、2014年,报道1例SLE-AIMF,文献复习27例SLE-AIMF
6、2016年,报道2例SLE-AIMF,文献复习30例SLE-AIMF
7、2017年,报道12例AIMF,中位随访时间5.8年
文献复习34例
分析比较PAIMF和SAIMF:只有粒细胞增生情况 存在统计学差异
AIMF与PMF可能的形态学区分标准
2009年
较大型的回顾性分析以及文献复习
1、1994年,报道7例AIMF,文献复习9例
2、2003年,报道7例PAIMF 3、2004年,报道3例AIMF,文献复习AIMF24例
• 发病机制:可能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导致的慢性炎症因子刺激有关
培训学习资料-骨髓纤维化-2022年学习资料

临床表现-·2、进展期和晚期:多数患者出现心悸、气-促、出血骨痛等。巨脾引起上腹部或全腹-明显饱胀或肿块下 感,合并脾周围炎或-脾梗死时出现脾区持续性疼痛甚至剧痛-少数病例可因高尿酸血症并发痛风及肾结-石,也有合并 硬化者。因肝及门静脉血-栓形成,可导致门静脉高压症。
临床表现-·二、体征皮肤粘膜苍白,脾脏肿大,可呈-巨脾,质地坚硬、表面光滑、无触痛。肝-脏轻度或中度肿大, 巴结肿大不明显。-晚期可有出血、下肢浮肿等体征。
骨髓纤维化-D橙纤维形
骨髓中成纤维细胞增殖,胶原纤维沉积-伴有肝脾等器官髓外造血特征的综合征-分类:-大病因:原发性骨髓纤维化发性骨髓纤维化-★起病:急性骨髓纤维化-慢性骨髓纤维化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rimary myelofibrosis,PMF-是一种造血干细胞克隆 增殖所致的骨髓增殖性肿-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MPN,
克隆性释放PDGF TGF-BEGF-纤维母细 分裂增殖分泌胶原-胶原蛋白在骨髓基质过度沉积-MF
临床表现-·一、症状-·本病起病缓慢,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30%患者确诊时无临床表现。-·1、早 :乏力、低热、盗汗、体重减轻等-代谢亢进症状,或出现腹胀、胃纳减退-左上腹或中上腹饱胀、脾大等压迫症状。
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血细胞减少和/或细胞增多、外-周血出现幼红、幼粒细胞、骨髓纤维化和髓外造血-extr-am dullary hematopoiesis,EMH,常导致-肝脾肿大。-淋巴结
发病情况-·本病少见,年发病率0.6-1.3/100000-发病年龄50-70岁(中位年龄65岁)少数病会出现幼小儿童-·男女发病相似
脾穿刺和涂片:脾梗死、纤维组织增生明-显、髓外造血;,巨核细胞、各阶段粒细胞、-中幼红细胞、晚纱红细胞;, 、粒、红、-巨均增生;晚期脾穿刺涂片如骨髓象。-肝:如脾脏一样有髓外造血,肝窦中见到-幼稚红细胞和巨核细胞 幼稚粒细胞在肝-脉区多见。-·X线:骨质硬化-·JAK2基因突变:JAK2V617F有利于本病-的诊断
骨髓纤维化患者在饮食禁忌_冀兆魁

骨髓纤维化患者在饮食禁忌_冀兆魁
冀兆魁专家简介,骨髓纤维化,简称髓纤,是一种由于骨髓造血组织中胶原增生,其纤维组织严重地影响造血功能所引起的一种骨髓增生性疾病。
发病年龄多在50-
70岁之间,以其不同程度的骨髓纤维组织增生,骨髓穿刺常出现干抽,脾常明显肿大为特点。
又称为“骨髓硬化症”。
虽然骨髓纤维化患病率不如其他常见血液病高,但是治疗起来相对比较漫长,预后较差。
所以骨髓纤维化患者在日常饮食中药严格注意饮食禁忌,以免加重病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
据《本草纲目》记载:食物,其性味皆与药物一样,有“寒、热、温、凉”之四性;“辛、甘、酸、苦、咸”之五味。
北总三院血液科冀兆魁专家根据骨髓纤维化患者的情况,结合临床对饮食禁忌进行了以下总结:
1、忌食粗长纤维、辛辣刺激、生冷类食品:如芹菜、菠菜、韭菜、竹笋、冬笋、辣椒、葱、蒜、部分水果,生冷蔬菜,及未煮烂的牛肉、羊肉、猪肉等。
2、忌食发物类如香菜,海腥类(包括河鱼、虾、蟹等水产品类)。
3、病人还需禁忌食酸性,如山楂。
4、尽可能避免使用能引起血小板减少的药物
5.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生冷、隔夜或变质的食品。
新鲜水果必须洗净、削皮后再食物。
6.尽量避免食用坚硬或油炸的食品,如鱼肉制品应尽量去骨、刺,以防进食中硬物刺破口腔粘膜,导致口腔溃疡甚或继发局部感染。
7、尽可能保持每日排便通畅,以防便秘致痔疮加重或诱发肛裂,增加局部感染的机会。
骨髓纤维化是什么病?【医学养生常识】

骨髓纤维化是什么病?
文章导读
骨髓纤维化这个疾病可能是很多朋友并没有听说过的,骨髓纤维化其实就是指骨髓的一些造血细胞被纤维组织替代了,才会造成这个疾病。
大家都知道骨髓细胞是用于造血的,如果出现这个疾病,对造血系统就会有些威胁的存在。
骨髓纤维化是指骨髓造血组织被纤维组织替代,影响造血功能,伴有脾、肝等器官髓外造血的病理状态。
本病发病机制尚未阐明,推测本病的成纤维细胞增殖是反应性和继发性病变并对细胞因子敏感性增高,而造血细胞发生克隆性或肿瘤性增生。
多数发病50-70岁,起病缓慢,早期多无症状或症状不典型;病情进展的主要症状为贫血和脾肿大引起的压迫症状;严重贫血和骨痛为本病晚期表现。
疾病分类
骨髓纤维化按病因可分为原发性(primary myelofibrosis,chronic idiopathic myelofibrosis,CIMF)和继发性骨髓纤维化;按骨髓纤维化病变进展缓急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
骨髓纤维化的表现以及治疗

骨髓纤维化的表现以及治疗每个人的一生的目标都想要拥有一个健康的身躯,这样我们才有精力去追求自己的梦想,自己所爱好的事业。
不管处于怎样的职位,拥有多高的工资,都不如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所以,今天我们要介绍的就是骨髓纤维化的表现以及治疗措施。
【临床表现】其病大多隐匿,进展缓慢。
许多病人常于症状出现数月或数年后才确诊。
最多见的为疲乏、体重减轻及巨脾压迫引起的各种症状。
起初,全身情况尚好,逐渐出现脾增大、代谢亢进、贫血加重的症状,晚期可有出血症状。
其临床表现主要有:1)脾、肝肿大脾大是最重要的临床表现,发生率几乎100%。
偶尔病人自己发现左上腹有一肿块或体检时被发现。
有人认为脾大程度与病程有关,脾肋下每1CM代表一年病程。
由于脾大,常感觉腹部饱满或沉重压迫。
脾触之坚实,一般无压痛;但如脾增大太快,可因脾局部梗死而发生局部疼痛,甚至可以听到摩擦音。
2)全身性症状中晚期病人大多有乏力、体重减轻、怕热、多汗等症状。
食欲一般或减退。
晚期消瘦尤为明显。
3)贫血早期既有轻度贫血,随血红蛋白下降逐渐加重,晚期面色苍白、疲乏、无力、体力活动后气促、心悸等症状较明显。
4)出血症状早期血小板计数增高或正常,无出血症状。
晚期血小板减少,皮肤常出现紫癜或瘀斑,可有鼻衄。
5)其他少数病人可有不明确的骨痛。
很少数病人因血尿酸增高而发生继发性痛风性关节炎。
【常规治疗】由于骨髓纤维化发病隐袭,病情进展缓慢,在疾病早期如症状不明显,贫血和脾肿大均不严重时,一般无须特殊治疗或对症治疗。
骨髓纤维化的治疗要根据病情、病程不同而选择。
1、雄性激素可以加速骨髓中红细胞的成熟及释放,使贫血减轻,一般需3个月以上常用药物:①康力龙2~4mg/次,每日3次,口服;②达那唑0.2mg/次,每日3次;③丙酸睾丸酮50~100mg/次,每日或隔日1次,肌肉注射。
2、肾上腺皮质激素可抑制抗原抗体反应,使脾内的红细胞破坏减少或抑制免疫复合物激发的红细胞的免疫性破坏,并可改善毛细血管的通透性。
骨髓纤维化who分类标准

骨髓纤维化who分类标准:骨髓纤维化是一种骨髓增生性疾病,属于骨髓纤维化/原始细胞增生异常(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s, MPN)的范畴。
根据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分类标准,骨髓纤维化的诊断需要满足以下条件:1.骨髓活检或者骨髓穿刺所见的异形增生,包括纤维化和(或)骨髓增生。
2.必须满足下列两项中的任意一项:a. JAK2基因的突变或BCR-ABL1融合基因阴性;b. JAK2基因突变阴性或者JAK2基因突变检测未完成,但是存在典型的临床表现和其他遗传学特征。
3.需要排除其他的原发性和继发性骨髓疾病。
需要注意的是,骨髓纤维化的病程可分为3期(预纤维化期、纤维化1期和纤维化2期),不同期别的患者临床表现和预后不同。
骨髓纤维化的病程可分为3期:预纤维化期、纤维化1期和纤维化2期,不同期别的患者临床表现和预后不同。
1.预纤维化期:在这一期,患者的骨髓中可能有轻度的增生,但并不会导致纤维化。
患者可能会出现轻度的贫血、乏力、盗汗、体重减轻等非特异性症状,但很难与其他疾病区分开来。
大多数患者在这个阶段都不需要治疗,但需要定期监测病情。
2.纤维化1期:在这一期,患者的骨髓已经有明显的增生和纤维化。
患者可能会出现贫血、疲乏、骨痛、脾肿大、出血倾向等症状。
治疗方面,主要是以控制症状和预防并发症为主,如输血、应用免疫抑制剂、化疗等。
3.纤维化2期:在这一期,患者的骨髓纤维化已经非常明显,导致骨髓造血功能受到严重影响,常常出现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贫血等血液异常症状。
此外,患者可能还会出现肝脾肿大、骨痛、疲乏、出血等症状。
治疗方面,可能需要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治疗措施。
纤维化2期的预后相对较差,需要进行积极治疗。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一概述原发性骨髓纤维化(IMF)又称原发性慢性骨髓纤维化。
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克隆性造血干细胞异常所致的慢性骨髓增生性疾病。
临床特征性表现是脾脏明显增大(多数为巨脾)和各器官的髓外造血;血液学特征表现外周血细胞涂片中出现畸形的红细胞及数量不一的幼稚粒、红细胞;组织病理学显示骨髓纤维组织增生;病程中可和其他骨髓增生性疾病相互转化;晚期出现骨髓衰竭。
发病率估计在0.3~1.5/10万人年。
多见于中老年人,中位发病年龄约在60岁。
男女发病情况基本相当。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IMF的确切病因及发病机制均还不清楚。
约半数的患者在确诊时都发现存在克隆性异常核型,因此目前认为是多能造血祖细胞发生染色体突变后引起的病变。
这些患者存在JAK2基因突变,突变造成JAK2/STAT5途径的持续激活以及巨核细胞过度表达其下游FKBP51蛋白,这可能是IMF的重要发病机制。
源自成纤维细胞的过量胶原的异常沉积是形成骨髓纤维化的基础。
同时一些细胞生长因子也涉及了骨髓纤维化的发生,如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β转化生长因子(β-T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
少数患者可能与暴露于电离子辐射或化学物质,如甲苯、苯、二氧化钍有关。
三临床表现IMF大多数患者病程进展缓慢。
部分患者在确诊时无任何临床症状,这部分人是因为偶尔发现脾大或血细胞异常到医院就诊而诊断。
1.脾大脾大是IMF最突出的体征,常表现为脾脏在腹部脐以下或者跨过腹部正中线的巨脾。
当巨脾出现脾梗死或者脾周围炎症时可出现左上腹痛。
50%可以伴有肝大或有腹水、上消化道出血、门静脉血栓等。
2.骨髓外造血灶几乎所有器官都可以出现骨髓外造血灶。
具体表现:肝大,占50%~80%;淋巴结肿大较少,占10%~20%;多浆膜腔积液等。
3.其他常见的症状高代谢状态:发热、盗汗、体重下降等。
肝脾大引起的相关症状:腹胀、腹痛、食欲下降等。
血常规异常表现:乏力、瘀斑、出血点等。
骨髓纤维化治愈案例

骨髓纤维化治愈案例骨髓纤维化(myelofibrosis)是一种罕见的骨髓增生性疾病,其特征是骨髓纤维化和骨髓细胞增生异常。
本文将介绍一位患有骨髓纤维化的患者治愈的案例,希望能为其他患者提供一些启发和帮助。
患者小张,男,45岁,因身体乏力、贫血、出血倾向等症状就诊于我院。
经过详细的检查和骨髓穿刺检查,确诊为骨髓纤维化。
在经过与患者充分沟通和了解病情后,我们制定了一套全面的治疗方案。
首先,针对患者的贫血症状,我们采用了输血和促红素的治疗,帮助患者提高贫血的状况。
同时,针对骨髓纤维化本身,我们采用了靶向治疗药物,以抑制疾病的进展。
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积极配合医生的指导,坚持规律用药,并且注意饮食和生活方式的调整。
经过数月的治疗,患者的症状明显好转,贫血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骨髓纤维化的情况也有所缓解。
经过医生的进一步检查,患者的骨髓纤维化已经进入了缓解期,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在治疗的过程中,患者也积极配合医生的康复训练,逐渐恢复了体力和精神状态。
现在,患者已经可以正常的进行日常生活和工作,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对于骨髓纤维化患者的治疗是可以取得一定的效果的。
关键在于,患者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并且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饮食和生活方式的调整。
同时,医生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总之,骨髓纤维化是一种需要长期治疗和管理的疾病,但是通过科学的治疗方案和患者的积极配合,是可以取得一定的效果的。
希望通过这个案例的分享,能够给其他患者带来一些帮助和启发,也希望医生们能够对这类疾病有更深入的了解,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JAK3 人JAK1
V722I
P132T G871E
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
子宫平滑肌瘤
2008 WHO分类系统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BCR-ABLI阳性
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 真性细胞增多症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慢性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非特殊类型
肥大细胞增生症
皮肤肥大细胞增生症 系统性肥大细胞增生症 肥大细胞白血病 肥大细胞肉瘤 皮肤外肥大细胞肿瘤 骨髓增殖性肿瘤,无法分类
泪滴样红细胞
血窦内皮细 胞膨大,向窦 内凸出,内皮 细胞间隙明显 狭窄,使红细 胞难以通过, 因而造成红细 胞在脾循环中 破坏或轻微挤 压后使红细胞 呈泪滴状。
形态学检查
纤维化前期 纤维化期
1.骨髓尚未纤维化,增生一般明显活 1.纤维组织增生,骨硬度增加,出现干 抽(drytap)。有核细胞增生大多减低, 跃; 2.粒系,原始粒细胞少见,以中晚幼 其比例和正常血涂片相当; 细胞及杆状分叶为主,不见原始细胞 2.粒系% ↑,原始细胞可轻度增加; 3.有核红往往减少,泪滴红易见; 簇; 3.红系细胞减少,早期红细胞比例增 4.巨核不定,可见大型巨。 活检:1.纤维组织弥漫性增生; 骨髓象 多; 4.巨核细胞显著异常,在髓窦和骨小 2.纤维细胞逗点状、细长状,网状纤维 梁旁常见大小不一的巨核细胞成簇增 条索状浸润造血组织; 生,多数体积增大,裸核巨常见; 3.造血组织被纤维组织替代,粒红少量 5.前期患者巨核细胞不典型增生比其 残余; 他MPN更加明显。网硬蛋白轻度增 4.巨核细胞呈聚集性、异位性,显著异 型性改变 加,血管常多见增加。 5.网硬蛋白、骨质、骨小梁明显增多。
改善脾区的压迫 症状
常见治疗手段
药物治疗
雄激素、糖皮质激素:改善贫血
沙利度胺、来那度胺、pomalidomide联合泼尼松
JAK抑制剂:Ruxolitinib(磷酸鲁索替尼)、CEP-701、XL019、TG101348和ITF2357 羟基脲:减小巨脾一线药物
α -干扰素:抑制PDGF活性抑制骨髓纤维化的进程,抑制M-CSF抑制髓外造血 适合人群:(1)无巨脾( <10 cm);(2)无白细胞减少或血小板减少;(3)轻度MF (MF 1 ~2 级)。 维生素D类:1,25-二羟维生素D3(罗盖全)抑制巨核细胞增殖减少PDGF释放,促进巨噬细胞分 化,以促进胶原的吸收和分解(高钙血症)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
原因不明的骨髓弥漫性纤维组织和骨质增生,伴髓外造血的一种疾病。 – 增生血细胞(巨核细胞)释放PDGF、TGF-B----刺激原纤维细胞分裂和增殖。 – PMF是造血细胞克隆性增生的后果,脾、肝和淋巴结髓样化生不是MF的代偿作 用,是本病特有表现。 – 正常细胞含G6PD同功酶A,有些为B,MF只有一种G6PD同功酶,提示来自一个 干细胞克隆。
诊断:
基础病+本病+ 发病年龄+病因治疗有效
治疗: 去除病因+ 骨纤治疗
鉴别诊断
预后
中位生存期报道不一,一般为4-5年,存活10年也不少见 脾大同时伴有脾功能亢进、门脉高压
进展期的高代谢可导致恶病质
5—20%转化为急性白血病
治疗原则
尚无特效治疗措施,根据骨髓纤维增生程度和临床表现采取相应措施:
JAK-STAT信号途径
JAK突变与疾病相关性
JAKs 果蝇Hopscotch 突变位点 E695K G341E V617F 人JAK2 白血病 相关疾病 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
骨髓增生性肿瘤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 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
K539L
T875N 682-686位氨基酸缺失 A572V
临床表现
早期可无症状(30%)或仅表现为乏力多汗、消瘦、体重减轻等代谢亢进症
状,或出现腹胀、胃纳减退、左上腹或中上腹饱胀、脾大等压迫症状。
严重者可有骨痛、发热、出血,高尿酸血症(肾结石、痛风性关节炎),胸腹 水、瘙痒、也有合并肝硬化。
巨脾是本病突出体征之一 1cm/年
形态学检查
纤维化前期
骨髓纤维化
目录
概述
病因及流行病学 临床表现 相关检查及诊断 预后
治疗
MPN
骨髓增生性肿瘤(MPN) 是分化相对成熟的一系或多系骨髓细胞不断 地克隆性增殖所致的一组肿瘤性疾病 包括
–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 费城染色体呈“阳性” –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poIycythemia vera PV
2008 WHO分类系统
在修订的2008 WHO分类系统中,有无JAK2突变成为MPN主要的诊断 指标。 (1)如果JAK2突变阳性,血红蛋白增加,骨髓红系细胞明显增生可以诊 断PV,即使血红蛋白低于以往WHO规定的指标值,但却持续超过正常值 20g/L的PV也可以确诊。 (2)如果JAK2突变阳性,血小板仅仅持续大于450X109/L,骨髓巨核细胞 增生,可以诊断ET。
改善骨髓造血功能
纠正贫血、出血 缓解脾/肝肿大引起的压迫症状 延长生存
治疗策略
纠正贫血
细胞毒治疗
脾区
雄激素、糖皮质激素 EPO、输血
苯丁酸氮芥、羟基脲
可加速幼红细胞 的成熟及释放, 改善骨髓造血环 境.
脾切除、脾照射 羟基脲、免疫抑制剂 JAK抑制剂
抑制造血祖细胞 的异常增殖,抑 制免疫
B.中期(骨髓萎缩纤维化):造血细胞(以巨核细胞多见)30%,纤维组织5060%,纤维增生,骨小梁增加
C.晚期(骨髓纤维化和骨质硬化):骨小梁30%,造血细胞大量减少,仅有大量 巨核细胞
A
全血细胞增生期
B
骨髓萎缩纤维化期
C
骨髓纤维化和骨质硬化期
PMF WHO 2008 诊断标准
诊断需符合3条主要标准和2条次要标准 主要标准 1. 有巨核细胞增殖和异型性a,常伴有网状纤维或胶原纤维增生,或如无网状纤维增多,巨
费城染色体呈“阴性”
继发MF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PV) –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primary ET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CML) thrombocytosis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ET) •骨髓纤维化 (MF) –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 PMF
– 临床表现为一系或多系的血细胞减少和或细胞增多,外周血出现幼 红、幼粒细胞、骨髓纤维化和髓外造血(EMH),常致肝、脾或淋 巴结肿大 JAK2V617F突变PV患者中检出率95%~98%;在ET和PMF患者中检出率 50%~60%。其他多种突变陆续被发现。
临床表现:
原发病+骨髓纤维化 有明显病因 ,多见于恶性肿瘤、感染(主要是结核) 和暴露于某些毒物和电离辐射后、骨髓转移癌所致 者,一般病程短,脾略大,骨髓中可找到癌细胞,部分可 找到原发病灶,纤维化也较局限。无JAK2V617F、 MPL W515FK/L突变。
实验室检查: 血象+骨癌、中毒 、放射骨髓损害
脾
肝
淋巴结
克隆性造血祖细胞(巨核系)异常增生
巨核成熟障碍 在骨髓大量死亡 释放PDGF、TGF-β EGF* 纤维母细胞分裂增殖 分泌胶原
胶原蛋白在骨髓基质过度沉积
MF
*PDGF 血小板来源的生长因子 TGF-β 转化生长因子β EGF 表皮生长因子
病因及流行病学
本病病因不明,与接触苯或电离辐射有关,某些病例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趋势
骨髓移植: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是迄今唯一可望治愈PMF的方法, 但适应人群非常狭窄 脾切除、放疗 支持治疗:输血,输板,EPO,除铁等。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 年3 月第7 卷第5 期
IWG-MRT疗效判断标准
1. 完全缓解(CR) (1)疾病相关的症状和体征,包括可触及的肝脾肿大完全消失。 (2)外周血细胞计数缓解的定义为Hb≥110g/L,PLT≥100×109/L,ANC≥1×109/。而且,所有3系细胞计数不应高于正常上限。 (3)在未做脾切除术的情况下,外周血涂片白细胞分类计数正常,包括无有核红细胞、原始细胞和幼稚粒细胞a。 (4)骨髓组织学缓解的定义是符合年龄校准的有核细胞数量等级,原始粒细胞<5%,骨髓纤维化分级≤1级b。 2. 部分缓解(PR) 符合CR中除骨髓组织学缓解外的全部标准。评定PR时需复查一次骨髓活检,以查出可能有或没有虽然不能达到CR标准但 临床改善(CI)既不符合CR/PR,又不符合PD标准(见下),能满足以下条件之一,并持续≥8周。 却是利好的改变。 3. (1)Hb水平增高至少20g/L或脱离输血(只适用于Hb基础水平<100g/L的患者)c。
本病少见,年发病率0.6-1.3/100000,美国发病率为1.5/10万。中位生存时 间3.5-5.5年,约5%一20%的患者最终转化为急性白血病
发病年龄50-70岁(中位年龄65岁)少数病例会出现幼小儿童 男女发病率相似
Pathol Biol(Paris),2001,49:164-166. Acta Haematol,1991,85:124-127.
a小到大的巨核细胞伴有核/浆比
异常和深染的球形或不规则分叶 的细胞以及密集成簇。
b要求在血清铁蛋白减低的情况下,
核细胞的改变必须伴有骨髓有核细胞增多,且呈粒系细胞增殖而红系细常减少(即纤维
化前期的细胞期)。 2. 3. 不符合真性红细胞增多症b、BCR-ABL+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d或其 他髓系肿瘤的WHO诊断标准。 有JAK2V617F或其他克隆性标志(如MPL515W L/K),或无克隆性标志,应无证据表 明骨髓纤维化或其他改变是继发于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或其他慢性炎性疾病,毛细胞 白血病或其他淋系肿瘤,转移性肿瘤或中毒性(慢性)骨髓疾患e。 次要标准 1. 2. 3. 4. 外周血涂片有幼粒、幼红细胞。 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增高。 贫血f。 脾脏肿大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