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面具》课件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3课 表情丰富的古老面具 ︳冀美版

《表情丰富的古老面具》教材分析:面具是一种古老的艺术,几千年前的原始部落就头戴面具,驱鬼降魔,他们相信面具给他们带来奇特的力量。
在非洲、亚洲等地区都可寻觅到面具的影子,这些面具造型奇特,展现出不同地域的历史和文化。
显示出原始艺术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在艺术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本课是一节“综合·探索”课,在欣赏、表现、设计面具的同时,探索和感受面具文化。
从原始面具的由来到现实生活中的运用作为切入点让学生了解面具的人文知识感受其艺术特点。
从多方位、多渠道地启发和引导学生观察与尝试合理利用各种材料进行面具构成练习,感受设计为人们带来的美的享受和艺术创造的乐趣。
这一课的教学不仅为今后的“设计·应用”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且也为“造型·表现”中色彩语言的运用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本课从贴近学生生活经验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提高动脑、动手、动眼的综合能力。
教材中文字虽然简洁,但学生能很清晰的认识到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材料、不同形式等制作出来的面具存在的相异等。
教材中还印制了大量的图片,既有助于学生欣赏和感知形式多样的面具,也有助于学生积极思考与探究学习。
让学生从了解远古时期面具的由来及面具的相关知识入手,认识其象征意义及文化内涵,了解面具的材质、种类及作用,引导学生学习制作面具的方法,鼓励学生利用不同材质,通过颜色合理搭配把自己所设计的面具的形态特征表现出来,在制作过程中体验快乐,感受制作成功后的喜悦。
教学目标:1、知识性目标:通过不同地域、不同种族、多风格的面具欣赏了解面具的人文知识,感受其艺术特点,学习表现面具的方法。
利用多种废旧材料设计制作面具,培养学生想象力、创造力,提高他们的动脑、动手、动眼的综合能力。
2、技能性目标:通过观察、游戏、协作练习,初步掌握面具制作的方法。
利用不同的材料,通过颜色的合理搭配,设计绘制一个美观的面具。
培养学生对材料的实际运用能力和合作创新的能力。
冀美版美术五年级上册《13.古老的面具》说课稿6

冀美版美术五年级上册《13.古老的面具》说课稿6一. 教材分析冀美版美术五年级上册《13.古老的面具》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面具的制作方法和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材以古老的面具为主题,通过图片和文字,向学生介绍了面具的起源、分类和制作技巧。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操作,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美术基础,对绘画和制作有一定的了解。
但面具的制作相对复杂,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面具的起源、分类和制作方法,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和材料制作面具。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艺术的热爱,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面具的制作方法和过程。
2.教学难点:面具造型的创新设计和制作技巧。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演示法、分组合作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图片、文字、视频等资料,以及面具实物模型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各种面具图片,引导学生了解面具的起源和分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详细讲解面具的制作方法和过程,包括选材、设计、制作等环节。
3.示范:教师现场演示面具的制作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制作技巧。
4.实践:学生分组合作,动手制作面具,教师巡回指导。
5.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总结点评。
6.教学评价评价方式: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评价内容:面具的制作技巧、创新意识、团队协作能力等。
评价标准:根据学生的作品质量和参与程度,给予相应的评价。
八. 说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人美版三年级美术上册第15课《面具》

如此丰富多样的面具, 我们该如何制作呢?
制作步骤:①工具准备
彩色卡纸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双面胶或者胶水
水彩笔
剪刀
线绳
制作步骤:②设计制作
①画出眼眶的位置和大小
③添加面具的花纹
②设计面具的外形
④绘制完成后在两侧扣洞穿线
学生作品参考
接下来,就请同学们开始制作一件 漂亮的面具吧!
请观察图片,思考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他们有什么共同点? 他们是谁??
英雄
面具
蒙面英雄
蝙蝠侠
蜘蛛侠
钢铁侠
面具
一起先来欣赏一些美丽的 威尼斯面具吧!
面具的历史
面具是一种古老的艺术品。 早在几千年前,一些原始部落就 头戴面具,挥动兵器,赶走魔鬼, 他们相信这些面具会赋予他们一 种奇特的力量。
不同时期的面具——古代
不同时期的面具——古代
不同时期的面具——古代
古代面具的特点: ①材料厚重 ②表情夸张 ③以遮住整个脸部为主, 且颜色多为深色
不同时期的面具——现代
不同时期的面具——现代
不同时期的面具——现代
现代面具的特点: ①材料轻便 ②表情平淡(微笑或无表情) ③类型多样、色彩丰富
《傩戏面具》ppt课件

减灾和尚
和尚主要是在“和尚检 斋”的法事中出现,任 务是查看冲傩的主人家 诚心不诚心、品德好不 好、做法事的准备工作
是否符合要求。 和尚面具圆脸秃头,嘻 牙咧嘴,笑容可掬,额 上长着一个硕大的福包,
形象亲切可爱。
德江傩堂戏之所以影响较大,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傩面造型独特,种类齐全。面具在 傩堂戏中的地位是极高的,端公只要带上了面具,也就变成了神,是不能乱说话 和乱动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面具架起了人和神的桥梁。
1987年德江120余面傩面具到北京展出,被专家 誉为“戏剧活化石”引起首都艺术界极大关注。 之后,省、地、县文化及民委部门重视,德江傩 面具雕刻工艺得到恢复和发展,先后有罗永祥、 张玉波、王国立、黎江荣、安飞等人学习面具制 作。黎世宏的雕刻工艺自2003年后,先后被中央 电视台等多家媒体采访报道,作品多次作为礼品 赠送国内外尊贵客人。王国华、陈国强的作品在 各级展览中获奖,作品成为德江旅游开发的重点 产品推介。
但我们见得最多的还是消灾愿和求子愿。这些愿戏的设祭、搬演方式和程序基 本相同,只在个别细节和祭词上作一些变动,其大致情况是:
请水→扎灶→回奉→ 开坛→请师→发功曹 →交猪羊→行 堂接界→ 铺傩下盏 →封傩→会兵架桥→开光点像→立 五营→散花红→下马→讨卦→ 上表 →开洞→(先锋)→ (开山)→ 《金宝》→(师娘)→《黄河造船》→ (算匠)→禳星赦土→(和尚)→和标→腾牲→(秦童 八郎)→上熟→游愿→(土地)→(判官)→找八弟八 兄→送神。
1.撮泰吉面具
彝族“变人戏”,彝语称为“撮泰吉”,是彝族重要的信仰民俗。它深藏于 贵州莽莽乌蒙山深处一个叫裸戛的村寨。
每当春节期间正月初三至十五,裸戛村一带的彝族同胞就会演出“撮泰吉”, 举行“扫火星”的驱邪纳吉活动,祈求火灾、瘟疫远离人们,让平安幸福永 远伴随彝家。
古老的傩戏与傩戏面具

古⽼的傩戏与傩戏⾯具三星堆古遗址出⼟的青铜⾯具原始时代,⼈们把疾病死亡等各种可怕的事情都归结为“⿁”或“怪”在作祟。
为惊吓、驱逐恶魔,⼈们戴起相貌凶恶的⾯具,⼝中⾼呼“傩傩”(nuó)之声,以惊吓驱逐⿁怪,这种形式约定俗成“傩仪”。
⼈们在举⾏傩仪时往往载歌载舞,久之⼜形成“傩舞”;⼈们在傩舞中分别扮演⾓⾊,逐渐形成了“傩戏”。
从出⼟陶、⽯器⽂物的图案可以推断,早在新⽯器时期傩舞就已出现。
从四川⼴汉三星堆古遗址出⼟的约有3000多年历史的⼤量青铜⾯具看,可能是傩舞仪式结束后,堆放在⼀起将之焚⾹掩埋。
春秋时期,就有孔⼦观傩的记载。
《唐写经》(在敦煌发现唐⼈所书)第⼀次写到钟馗率⼗万傩众搜捉丛林浮⿁野神。
《新唐书》也有宫廷傩的仪式记载。
傩是古代驱疫降福、祈福禳灾的祭礼仪式。
巫傩歌舞加⼊杂技、巫术等内容,扮演因素、表演因素逐步增多,并借鉴地⽅戏剧种的⼀些元素,甚⾄出现了傩、戏杂陈的局⾯。
到了清代同治、光绪年间,傩戏已脱离傩坛,登上了戏台,经常演出。
傩戏的演出形式很特别。
表演时⼤多戴⾯具。
早期的傩戏⾓⾊,是借⾯具来区分⾓⾊⾏当。
⾯具⼜称脸⼦或脸壳⼦,多为⽊质,造型不同的⾯具能直观地表现出⾓⾊性格。
傩戏的⾯具来源甚古,可以追溯⾄远古先民的纹⾯,是纹⾯的再度夸张,既突出了狞戾与异状变形后的神秘感,增加对⿁怪的威慑⼒,⼜增强了视觉美感。
其次,傩戏的演出分三个阶段:开坛、开洞、闭坛。
开坛和闭坛是迎神送神的法事,打开洞门后就演出傩戏剧⽬。
清末傩戏班⼦,⼀般在愿主家的堂屋演出,背⾯祭着神像,三⾯向观众,时空虚拟。
傩戏班⼦⾥的演员也兼法事主持,并兼“判卦”“绘符”“念咒”等法事。
傩戏在贵州、四川、湖南、湖北、⼴西、云南等地的汉、苗、侗、⼟家、布依等少数民族中都有流⾏,是流⾏地域较⼴、涉及民族众多的地⽅戏曲剧种之⼀。
傩戏演出的全过程演员都要佩戴⾯具。
⾯具的原料多为杨⽊和柳⽊,杨⽊质轻⼜不易开裂,⽽柳⽊民间认为可以辟邪。
动物面具-课件(共16张PPT) 低年级劳技活动通用

PART 02 了解动物面具
观察动物面具的做法和材料
教师:你们知道这个面具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吗? 教师:纸盘、彩色卡纸、快递纸盒、绳子等。
教师: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参加动物狂欢会,你们喜欢什么动物,就做什么动物面具 去参加动物狂欢会吧。Biblioteka PART 03 创作与表现
观察材料,引导发散思维
教师:今天老师也给小朋友们准备了各种各样的材料,今天我们就用纸盘和各种废旧物品来 做动物面具,别小看 这些废旧物品,它们经过消毒、加工,都可以成为有用的材料。
介绍工具
固体胶
剪刀
绳子
水彩笔
作品欣赏
作品欣赏
PART 04 课外延伸
古老的三星堆面具
谢谢观看!
目标
(1)产生制作面具并参与表演的兴趣。 (2)能用剪、贴、画、折等方法制作各种动物面具。 (3)能认真细致、有创造性地操作。
PART 01 导入活动
教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大家带来 了一个美丽的物品,我们一起去欣赏 它吧。
它是动物的面具
教师:为什么要设计一个这样的面具 呢?其实老师要去参加“动物狂欢节” 主题活动,你们想去参加吗?
小学美术《古老的面具》教案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古老的面具》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看过戏剧表演或电影时,有没有注意过演员们戴的面具?”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面具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在新课讲授环节,我注意到学生在理论介绍部分听得比较认真,但对于面具的文化意义和艺术特点这两个重点,他们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分析、实际操作等方式,加深对重点知识的理解。
实践活动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的积极性很高,但我发现在操作过程中,部分学生对材料的使用和制作工艺掌握不够熟练。这可能是因为我在讲解和示范时没有做到足够详细和清晰。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关注学生的实际操作,及时给予个别指导,帮助他们克服技术难题。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通过分析古老面具的艺术特点,使学生能够感受和欣赏不同文化的艺术美;
2.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素养,让学生了解面具在各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及其背后的故事;
3.发展学生的创意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在面具制作过程中发挥想象,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作品;
4.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学会分享、交流,共同完成面具的制作;
-学习制作面具的基本技巧:选材、源自计、制作过程等。-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创造力:如何将个人的审美观念和创意融入到面具制作中。
举例:通过展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面具,让学生了解面具的历史文化;分析面具上的图案、色彩和造型,理解它们如何反映文化特点;教授制作面具的基本技巧,如如何选用合适的材料,如何设计面具的形状和图案;鼓励学生在创作中表达个人审美和创意。
冀美版美术五年级上册《13.古老的面具》教学设计5

冀美版美术五年级上册《13.古老的面具》教学设计5一. 教材分析《13.古老的面具》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面具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以及面具在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特点。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掌握面具的制作技巧,并创作出具有个性的面具作品。
教材中提供了不同风格和材质的面具图片,以及制作面具的步骤说明,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对美术课程充满兴趣,具备一定的绘画和手工制作能力。
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喜欢探索和尝试。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面具的文化背景和制作技巧了解不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耐心引导,帮助学生建立起对面具的认知。
三. 教学目标1.了解面具的历史和文化背景,知道面具在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特点。
2.学习面具的制作技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通过面具创作,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4.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激发他们对美术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面具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掌握面具的制作技巧。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创作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面具作品。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面具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制作技巧。
2.示范法:展示面具制作过程,引导学生动手实践。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面具的特点和创作思路。
4.评价法:对学生制作的面具作品进行评价,鼓励优秀作品。
六. 教学准备1.准备面具图片、制作步骤说明等教学资源。
2.准备面具制作材料(如纸张、颜料、剪刀、胶水等)。
3.准备展示用的白板和记号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各种面具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面具的特点和美感。
提问:“你们都知道哪些面具?它们有什么作用?”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面具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呈现面具制作步骤。
引导学生了解面具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思考自己要创作哪种面具。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开始动手制作面具,教师继续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的面具艺术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造型特 点,在它形成和发展的漫长岁月里,与原始乐舞、 巫术、图腾崇拜以及民间歌舞、戏曲等相互融合、 相互依存、相互渗透,从一个角度形象而鲜明地反 映了中华民族的观念信仰、风俗习惯、生活理想与 审美趣味,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心理 特质和精神追求。
Hale Waihona Puke 中国面具特色中国面具品类繁富,造型生动,形制独特,功 用广泛,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目前,流传于全国 各地的跳神面具、傩戏面具、社火面具、悬挂面具 与戏曲舞蹈面具都蕴含着相当丰富的文化因素。作 为历史、宗教、艺术及民俗等多种意义的复合体, 虽经发展变化,仍可从中窥视到中国各民族不同历 史阶段的文化与精神风貌。
面具的历史
——起源与演变 据考古学和文化人类学研究表明, 面
具是一种具有特殊表意性质的象征符号。 世界上绝大多数民族都曾产生过面具。一 些西方民族学家和人类学家认为,面具起 源于原始巫术、丧葬和灵魂崇拜。德国学 者利普斯说:“从死人崇拜和头骨崇拜, 发展出面具崇拜及其舞蹈和表演。刻成的 面具,象征着灵魂、精灵和魔鬼。”
古代面具
跳神面具
节日祭祀面具
作业要求:
利用手中的材料,通过颜色 的合理搭配,作出一个有创意的 面具。
我们的面具
学生作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