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杨氏太极拳91式拳谱

合集下载

传统杨氏108式太极拳拳谱

传统杨氏108式太极拳拳谱

传统杨氏108式太极拳拳谱第一段:01、预备式 02、太极起势 03、左棚式04、右揽雀尾 05、单鞭式 06、提手07、上势 08、白鹤亮翅 09、左搂膝拗步10、手挥琵琶 11、左搂膝拗步 12、右搂膝拗步13、左搂膝拗步 14、手挥琵琶 15、左搂膝拗步16、进步搬拦捶 17、如封似闭 18、十字手第二段:19、抱虎归山 20、右揽雀尾 21、左棚式22、肘底看捶 23、左右倒攆猴 24、斜飞式25、提手 26、上势 27、白鹤亮翅28、左搂膝拗步 29、海底针 30、闪通背31、转身撇身捶 32、进步搬拦捶 33、上步右揽雀尾34、单鞭式 35、左右云手 36、单鞭式37、高探马 38、右分脚 39、左分脚40、回身左蹬脚 41、左搂膝拗步 42、右搂膝拗步43、进步栽捶 44、翻身撇身捶 45、进步搬拦捶46、右蹬脚 47、左打虎式 48、右打虎式49、右蹬脚 50、双探掌 51、双风贯耳52、左蹬脚 53、转身右蹬脚 54、进步搬拦捶55、如封似闭 56、十字手第四段:57、抱虎归山 58、右揽雀尾 59、斜单鞭式60、右野马分鬃 61、左野马分鬃 62、右野马分鬃63、左棚式 64、上步右揽雀尾 65、单鞭式66、左玉女穿梭 67、右玉女穿梭 68、左玉女穿梭69、右玉女穿梭 70、左棚式 71、右揽雀尾72、单鞭式 73、左右云手 74、单鞭式75、下势 76、左金鸡独立 77、右金鸡独立78、左右倒攆猴 79、斜飞式 80、提手81、上势 82、白鹤亮翅 83、左搂膝拗步84、海底针 85、闪通背 86、转身撇身捶87、白蛇吐信 88、进步搬拦捶 89、上步右揽雀尾90、单鞭式第六段:91、左右云手 92、单鞭式 93、高探马94、进步穿掌 95、转身单摆辗莲 96、上步指裆捶97、上步右揽雀尾 98、单鞭式 99、下势100、上步七星 101、退步跨虎 102、转身双摆辗莲103、弯弓射虎 104、进步搬拦捶 105、如封似闭106、十字手 107、合太极 108收势。

传统杨氏太极拳103式拳谱

传统杨氏太极拳103式拳谱

传统杨氏太极拳103式拳谱1.预备式2.起势3.揽雀尾4.单鞭5.提手上势6.白鹤晾翅7.左搂膝坳步8.肘底捶9.左搂膝坳步10.右搂膝坳步11.左搂膝坳步12.手挥琵琶13.左搂膝坳步14.进步搬拦捶15.如封似闭16.十字手17.抱虎归山18.肘底看捶19.右倒撵猴20.左倒撵猴21.右倒撵猴22.斜飞势23.提手上势24.白鹤晾翅25.左搂膝坳步26.海底针27.扇通臂28.转身撇身捶29.进步搬拦捶30.上步揽雀尾31.单鞭32.左右云手(之一)33.左右云手(之二)34.左右云手(之三)35.单鞭36.高探马37.右分脚38.左分脚39.转身左蹬脚40.左搂膝坳步41.右搂膝坳步42.进步栽捶43.转身撇身捶44.进步搬拦捶45.右蹬脚46.左打虎势47.右打虎势48.回身右蹬脚49.双峰贯耳50.左蹬脚51.转身右蹬脚52.进步搬拦捶53.如封似闭54.十字手55.抱虎归山56.斜单鞭57.右野马分鬃58.左野马分鬃59.右野马分鬃60.揽雀尾61.单鞭62.玉女穿梭63.揽雀尾64.单鞭65.左右云手(之一)66.左右云手(之二)67.左右云手(之三)68.单鞭69.下势70.右金鸡独立71.左金鸡独立72.右倒撵猴73.左倒撵猴74.右倒撵猴75.斜飞势76.提手上势77.白鹤晾翅78.左搂膝拗步79.海底针80.扇通臂81.白蛇吐信82.进步搬拦捶83.上步揽雀尾84.单鞭85.左右云手(之一)86.左右云手(之二)87.左右云手(之三)88.单鞭89.高探马穿掌90.十字腿91.进步指裆捶92.上步揽雀尾93.单鞭94.下势95.上步七星96.退步跨虎97.转身摆莲98.弯弓射虎99.进步搬拦捶100.如封似闭101.十字手102.收势103.还原。

杨式太极拳拳谱

杨式太极拳拳谱

杨式太极拳拳谱一、起势1、双脚并拢,身体自然直立,双手自然下垂,置于身体两侧,掌心向内,手指向下。

头部正直,目光平视前方。

2、左脚向左轻轻迈出一步,与肩同宽,脚尖向前。

同时,两臂慢慢向前平举,掌心向下,与肩同高。

3、两臂屈肘内收,两掌下按至腹前,掌心向下,手指向前。

二、左右野马分鬃1、身体微向右转,重心移至右腿,同时右手抱球,右手掌心向上,左手掌心向下。

2、上体左转,左脚向左前方迈出一步,脚跟先着地,然后全脚掌踏实,成左弓步。

同时,左手向前分出,掌心斜向上,高与眼平;右手向后下划弧至右胯旁,掌心向下。

3、身体后坐,重心移至右腿,左脚尖翘起外撇。

同时,左手下落,掌心向下;右手向前上方划弧至胸前,掌心向上。

4、上体左转,右脚向右前方迈出一步,脚跟先着地,然后全脚掌踏实,成右弓步。

同时,右手向前分出,掌心斜向上,高与眼平;左手向后下划弧至左胯旁,掌心向下。

三、白鹤亮翅1、上体微向左转,左手向左上方划弧,掌心向内;右手向左下方划弧,掌心向下。

2、上体右转,重心移至右腿,左脚跟提起。

同时,右手向上抬起,掌心向上,高于头部;左手下落至左胯旁,掌心向下。

3、左脚向前半步踏实,身体重心移至左腿,右脚跟提起,成左虚步。

同时,左手向前上方抬起,掌心向外,与右手相对,两臂成弧形。

四、左右搂膝拗步1、右手从体前下落,经右胯旁向后上方划弧至右耳旁,掌心向前。

同时,上体左转,左脚向前迈出一步,成左弓步。

左手由左胯旁向前上方搂膝,掌心向下。

2、身体后坐,重心移至右腿,左脚尖翘起外撇。

同时,右手向前推出,掌心向前;左手向下划弧至左胯旁,掌心向下。

3、上体右转,右脚向前迈出一步,成右弓步。

同时,右手由右胯旁向后上方划弧至右耳旁,掌心向前;左手由左胯旁向前上方搂膝,掌心向下。

4、身体后坐,重心移至左腿,右脚尖翘起外撇。

同时,左手向前推出,掌心向前;右手向下划弧至右胯旁,掌心向下。

五、手挥琵琶1、身体重心移至左腿,右脚跟进半步,脚前掌着地,成右虚步。

班侯杨氏老架91式太极拳介绍

班侯杨氏老架91式太极拳介绍

一、肚腹转动特点突出。如揽雀尾的捋转挤、挤转按,单鞭的吊手以及倒卷肱,腹部均要呈逆时针方向转动起来。再比如左右搂膝拗步间的转换衔接动作,腹部要自上而下,从后向前转一个立体的圆。肚腹转动时看得见、摸得着。目前,我们仅见过陈延熙、胡季武一脉传下来的太极十三功夫架之陈氏老架一路74式、二路58式有这一特点,如出一辙。当然,这一特点对腰的运用要求高,练起来也较难,但治胃肠等消化系统疾病的效果非常好。
三、非圆即弧特征明显。众所周之,非圆即弧是太极拳的显著特点,这套杨氏老架91式太极拳在这一点上体现尤为充分。如左右搂膝拗步之间的转换动作,左、右肩、胯要分别从上到下划立体的圆。再如起势、合太极,进步揽雀尾等招式中腕要划圈,肘要划圈,臂也要划圈,其组合或两圈一组,或三圈一组,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十分奈琢磨,比国家规定的套路练起来更有意思。由于圆圈等复杂动作较多,练习难度增大,练习时间也明显增加,练一套一般需要25分左右,但对练习者的耐力和协调性的锻炼效果更好。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转关活节效果独特。人身上的肩、肘、腕、胯、膝、踝及腰这七个大关节,杨氏老架91式太极拳均有不同于其他拳架的特别的方法进行锻炼,且效果突出。1、如倒卷肱的虚腿前抬时脚上有绷、拐、勾3个动作,接着是膝上提、脚后蹬,这一组小动作十分特别,对踝关节的活动更加全面,对踝关节周围穴位的刺激也更到位。2、如大披身转金丝缠身的过渡动作采用内“八字”步型。再如揽雀尾接单鞭,下盘采用内“八字”步型,上盘两臂右内左外捧住随腰先右再左转个来回。由于内“八字”步型将下盘牢牢固定住,腰转时胯没法动弹。非常有利于学习者找到腰胯分离的感觉,腰胯分离更容易练成。这种步型的独特作用由此可见。3、行拳出步均要求侧踹而出,再撇脚开胯形成弓步、仆步等诸步型。撇脚开胯形成步型的要求对胯的练习针对性强,更容易把胯练开。4、凡遇转身、动作转换或增加脚上的勾劲需要调整脚的角度等动作,均以脚跟为轴。

杨氏太极拳拳式名称顺序

杨氏太极拳拳式名称顺序

杨氏太极拳拳式名称顺序第1式:预备势第29式:进步搬拦捶第2式:起势第30式:上步揽雀尾第3式:揽雀尾第31式:单鞭第4式:单鞭第32式:左右云手(之一)第5式:提手上势第33式:左右云手(之二)第6式:白鹤晾翅第34式:左右云手(之三)第7式:左搂膝拗步第35式:单鞭第8式:手挥琵琶第36式:高探马第9式:左搂膝拗步第37式:右分脚第10式:右搂膝拗步第38式:左分脚第11式:左搂膝拗步第39式:转身左蹬脚第12式:手挥琵琶第40式:左搂膝拗步第13式:左搂膝拗步第41式:右搂膝拗步第14式:进步搬拦捶第42式:进步栽捶第15式:如封似闭第43式:转身撇身捶第16式:十字手第44式:进步搬拦捶第17式:抱虎归山第45式:右蹬脚第18式:肘底看捶第46式:左打虎势第19式:右倒撵猴第47式:右打虎势第20式:左倒撵猴第48式:回身右蹬脚第21式:右倒撵猴第49式:双峰贯耳第22式:斜飞势第50式:左蹬脚第23式:提手上势第51式:转身右蹬脚第24式:白鹤晾翅第52式:进步搬拦捶第25式:左搂膝拗步第53式:如封似闭第26式:海底针第54式:十字手第27式:扇通臂第55式:抱虎归山第28式:转身撇身捶第56式:斜单鞭第57式:右野马分鬃第87式:左右云手(之三)第58式:左野马分鬃第88式:单鞭第59式:右野马分鬃第89式:高探马穿掌第60式:揽雀尾第90式:十字腿第61式:单鞭第91式:进步指裆捶第62式:玉女穿梭第92式:上步揽雀尾第63式:揽雀尾第93式:单鞭第64式:单鞭第94式:下势第65式:左右云手(之一)第95式:上步七星第66式:左右云手(之二)第96式:退步跨虎第67式:左右云手(之三)第97式:转身摆莲第68式:单鞭第98式:弯弓射虎第69式:下势第99式:进步搬拦捶第70式:右金鸡独立第100式:如封似闭第71式:左金鸡独立第101式:十字手第72式:右倒撵猴第102式:收势第73式:左倒撵猴第103式:还原第74式:右倒撵猴第75式:斜飞势第76 式:提手上势第77式:白鹤晾翅第78式:左搂膝拗步第79式:海底针第80式:扇通臂第81式:转身白蛇吐信第82式:进步搬拦捶第83式:上步揽雀尾第84式:单鞭第85式:左右云手(之一)第86式:左右云手(之二)杨氏太极拳表演比赛、比赛套路名称顺序预备势1. 起势28. 倒撵猴2. 揽雀尾29. 斜飞势3. 单鞭30. 提手上势4. 云手(三个)31. 白鹤晾翅5. 单鞭32. 左搂膝拗步6. 高探马33. 海底针7. 右分脚34. 扇通臂8. 左分脚35. 转身白蛇吐信9. 转身左蹬脚36. 进步栽捶10. 左搂膝拗步37.野马分鬃11. 手挥琵琶38. 玉女穿梭12. 高探马穿掌39. 揽雀尾13. 转身十字腿40. 单鞭14. 左打虎41. 下势15. 右打虎42. 上步七星16. 回身右蹬脚43. 退步跨虎17. 双峰贯耳44. 转身摆莲18. 左蹬脚45. 弯弓射虎19. 转身撇身捶46. 进步搬拦捶20. 进步指裆捶47. 如封似闭21. 如封似闭48. 十字手22. 十字手49. 收势23. 抱虎归山还原24. 斜单鞭25. 肘底捶26. 左金鸡独立27. 右金鸡独立杨氏太极剑剑式名称顺序第1式:预备势第29式:勒马势57. 玉女穿梭第2式:起势第30式:指南针58. 白虎搅尾第3式:三环套月第31式:左迎风掸尘59. 虎抱头第4式:魁星势第32式:右迎风掸尘60. 鱼跳龙门第5式:燕子抄水第33式:左迎风掸尘61. 左乌龙搅柱第6式:右边拦扫第34式:顺水推舟62. 右乌龙搅柱第7式:左边拦扫第35式:流星赶月63. 左乌龙搅柱第8式:小魁星第36式:天马飞报64. 朝天一柱香第9式:燕子入巢第37式:挑帘势65. 风扫梅花第10式:灵猫捕鼠第38式:左车轮66. 牙笏势第11式:凤凰抬头第39式:右车轮67. 抱剑归原第12式:黄蜂入洞第40式:燕子衔泥第13式:凤凰右展翅第41式:大鹏展翅第14式:小魁星第42式:海底捞月第15式:凤凰左展翅第43式:哪吒探海第16式:等鱼势第44式:犀牛望月第17式:右龙行势第45式:射雁势第18式:左龙行势第46式:青龙现爪第19式:右龙行势第47式:凤凰双展翅第20式:怀中抱月第48式:左跨拦第21式:宿鸟投林第49式:右跨拦第22式:乌龙摆尾第50式:射雁势第23式:青龙出水第51式:白猿献果第24式:风卷荷叶第52式:右落花势第25式:左狮子摇头第53式:左落花势第26式:右狮子摇头第54式:右落花势第27式:虎抱头第55式:左落花势第28式:野马跳涧第56式:右落花势七星跨虎交刀势, 腾挪闪展决气扬, 左顾右盼两分张,白鹤亮翅五行掌,风卷荷花叶里藏,玉女穿梭八方势,三星开合自主张,二起脚来打虎势,披身斜挂鸳鸯脚,顺水推舟鞭作篙,下势三合自由招,左右分水龙门跳,卞和携石凤还巢。

传统杨氏太极拳式图文详解

传统杨氏太极拳式图文详解

环至胸前时,左掌心侧向外, 臂由后向前往下经右膝前收 脚向外撇出 45 度。身向右转,
右掌心侧向下,面向东北角。 至右膝旁。左臂坐掌向前推 右臂提起,使右掌置左臂肘腕
③左脚坐稳,右脚随即离地向 出,掌心侧向前。面向正东, 之间,掌心向上,左臂坐掌,
正前方迈出,脚跟先着地,脚 两眼正前平视。
掌心侧向外置左胸前。
②两肘微屈,两腕微坐,徐徐 由上而下放至两胯前,掌心向 下,手指朝前。
第三式 揽雀尾 ,左棚,① 重心微向左移,以腰带动向右 转体,与此同时右脚掌微离地 面,向外撇出 45 度“右脚尖 指向西南方向”,两臂微向里 屈,掌心侧向下。
②右腿屈膝下蹲,重心坐右 腿。左脚跟轻提。同时右臂由 下向上往外向身前屈,右掌置 胸腹之间,掌心向下。左臂微 向里屈,逐渐翻掌心侧向上置 于腹前方,右臂在上,左臂在 下,两臂成合状。
第十五式 如封似闭,①左 臂里屈,屈至右大臂下方。右 臂略左翻,由拳变掌,掌心朝 上,
②重心后移,坐实右腿,身 ③两臂随腰转身,同时向前
向右侧转,右臂收至右胸前, 翻,变掌心朝前,重心移向左
掌心向里。左臂沿右臂下方逐 腿,④两臂随腰,重心逐渐向
渐使肘尖下坠,左手收至左胸 前移,弓出左腿成左弓步,同
前,掌心朝里。
②右臂随同向右继续转体的 ③左脚提起,微离地面,稍向 同时,由上向下环正立弧至右 左跨向前伸出,脚跟着地。 胯旁再向后 45 度处,即屈臂 向上挑起,坐掌,掌心侧向外。 左臂同时向上环,屈至右胸 前,掌向里扣,掌心侧向下。
左腿屈膝弓出,逐渐成左弓 步。两臂随同转体由右向前, 重心向左移动。与此同时,左 臂由上向下往前,经膝前收至 左膝旁,掌心向下,五指朝前。 右臂朝正前推出,伸展右臂, 掌心朝前。面向正东。

杨家太极老谱(杨氏太极拳拳谱)

杨家太极老谱(杨氏太极拳拳谱)

杨家太极老谱(杨氏太极拳拳谱)1、八门五步掤南,捋西,挤东,按北,采西北,挒东南,肘东北,靠西南——方位。

坎,离,兑,震,巽,乾,坤,艮——八门。

方位八门,乃为阴阳颠倒之理,周而复始,随其所行也。

总之,四正、四隅不可不知矣!夫掤、捋、挤、按是四正之手,采、挒、肘、靠是四隅之手。

合隅正之手,得门位之卦。

以身分步,五行在意,支撑八面。

五行者:进步火,退步水,左顾木,右盼金,定之方中土也。

夫进退为水火之步,顾盼为金木之步,以中土为枢机之轴。

怀藏八卦、脚跐五行,手步八五,其数十三,出於自然。

十三势也。

名之曰:“八门五步”。

2 、八门五步用功法八卦五行,是人生成固有之良,必先明“知觉运动”四字之本由。

知觉运动得之後,而後方能懂劲。

由懂劲后,自能接及神明矣!然用功之初,要知知觉运动,虽固有之良,亦甚难得之於我也。

3 、固有分明法盖人降生之初,目能视,耳能听,鼻能闻,口能食。

颜色、声音、香臭五味,皆天然知觉固有之良;其手舞足蹈於四肢之能,皆天然运动之良。

思及此,是人孰无?因人性近习远,失迷固有。

要想还我固有,非乃武无以寻运动之根由,非乃文无以得知觉之本原,是乃运动而知觉也。

夫运而知,动而觉;不运不觉,不动不知。

运极则为动,觉盛则为知。

动知者易,运觉者难。

先求自已知觉运动得之於身,自能知人;要先求知人,恐失於自己。

不可不知此理也,夫而後懂劲然也。

4 、粘黏连随粘者,提上拔高之谓也。

黏者,留恋缱绻之谓也。

连者,舍己无离之谓也。

随者,彼走此应之谓也。

要知人之知觉运动,非明粘黏连随不可,斯粘黏连随之功夫,亦甚细矣!5 、顶匾丢抗顶者,出头之谓也。

匾者,不及之谓也。

丢者,离开之谓也。

抗者,太过之谓也。

要知於此四字之病,不但粘黏连随之功断,且不明知觉运动也。

初学对手,不可不知也,更不可不去此病。

所难者粘黏连随,而不许顶匾丢抗,是所不易矣!6 、对待无病顶、匾、丢、抗,失於对待也,所以为之病者。

既失粘黏连随,何以获知觉运动?既不知己,焉能知人?所谓对待者,不以顶匾丢抗相对於人也,要以粘黏连随等待於人也。

精校杨氏太极拳谱【收藏篇】

精校杨氏太极拳谱【收藏篇】

精校杨氏太极拳谱【收藏篇】(1)八门五步方位八门,乃阴阳颠倒之理,周而复始,随其所行也。

八门者,四正隅也。

四正为掤捋挤按,四隅乃採挒肘靠。

合正隅之手,得门位之卦,以身分步,则生五行,以支撑八面。

五行者,进步“火”,退步“水”,左顾“木”,右盼“金”,中定“土”是也,以中定为枢轴。

怀藏八卦,脚踏五行,名之曰“八门五步”。

(2)粘黏连随粘者,提上拔高之谓也。

黏者,留恋缱绻之谓也。

连者,舍已无离之谓也。

随者,彼动此应之谓也。

学者欲求懂劲,当于此四字再三注意焉。

(3)顶匾丢抗顶者,出头之谓也。

匾者,不及之谓也。

丢者,离开之谓也。

抗者,太过之谓也。

初学者,每犯此四字之病,必于推手之时,密密觉察,随时改去,改之既尽,方能达感觉灵敏、粘黏连随之域。

(4)太极圈退圈容易进圈难,不离腰顶后与前。

所难中土不离位,退易进难仔细研。

此为动功非站定,倚身进退并比肩。

能如水磨摧急缓,云龙风虎象周旋。

要用天盘从此觅,久而久之出天然。

(5)对待用功法守中正欲求懂劲,须习对待,即“推手”。

推手分掤捋挤按四手,学者必于此四手,用不动步推法苦下工夫,须练至腰腿皆可粘黏连随,身形和顺,伸舒自如,无丝毫拙力,随感随应,方可谓基本之功足。

(6)太极避退不已功掤进捋退自然理,阴阳水火相既济。

先知四手得其真,採挒肘靠方可许。

四隅从此演出来,十三势架永无已。

所以因之名长拳,任君开展与收敛。

千万不可离太极,对待于人出自然。

由兹往返于地天,但求舍己无弥病,上下进退永连绵。

(7)太极体用解理为精气神之体,精气神为身之体。

身为心之用,劲为身之用。

心身有一定之主宰者,理也。

精气神有一定之主宰者,意诚也。

诚者,天道;诚之者,人道。

俱不外意念须臾之间。

要知天人同体之理,自得日月流行之气。

其气意之流行,精神自隐于微乎理矣。

夫而后言乃武乃文、乃圣乃神,则得矣。

特借后天之武事,论之于身心,用之于劲力,仍归于道之本也。

劲由于筋,力由于骨。

如以持物论之,有力者能执数百斤,是骨节皮毛之外操也,故有硬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杨氏太极拳91式拳谱
1、太极拳起势
2、揽雀尾
3、单鞭
4、提手上势
5、白鹤晾翅
6、左搂膝拗步
7、手挥琵琶
8、左搂膝拗步
9、右搂膝拗步10、左搂膝拗步11、手挥琵琶12、左搂膝拗步13、进步搬拦捶14、如封似闭15、十字手16、抱虎归山17、肘底看捶18、左右倒撵猴19、斜飞势20、提手上势21、白鹤晾翅22、左搂膝拗步23、海底针24、扇通背
25、撇身捶26、进步搬拦捶27、上步揽雀尾28、单鞭
29、云手30、单鞭31、高探马32、右分脚
33、左分脚34、转身蹬脚35、左搂膝拗步36、右搂膝拗步37、进步栽捶38、翻身撇身捶39、进步搬拦捶40、右蹬脚
41、左打虎势42、右打虎势43、回身右蹬脚44、双峰贯耳45、左蹬脚46、转身右蹬脚47、进步搬拦捶48、如封似闭49、十字手50、抱虎归山51、斜单鞭52、右野马分鬃53、左野马分鬃54、右野马分鬃55、揽雀尾56、单鞭
57、玉女穿梭58、揽雀尾59、单鞭60、云手
61、单鞭62、单鞭下势63、金鸡独立右式64、金鸡独立左式65、倒撵猴66、斜飞势67、提手上势68、白鹤晾翅69、左搂膝拗步70、海底针71、扇通背72、转身白蛇吐芯73、进步搬拦捶74、揽雀尾75、单鞭76、云手
77、单鞭78、高探马穿掌79、十字腿80、进步指裆捶81、上步揽雀尾82、单鞭83、单鞭下势84、上步七星85、退步跨虎86、转身摆莲87、弯弓射虎88、进步搬拦捶89、如封似闭90、十字手91、合太极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