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保护实验指导书

合集下载

(整理)安庆职业技术学院园林园艺系植物保护专业.

(整理)安庆职业技术学院园林园艺系植物保护专业.

安庆职业技术学院园林园艺系植物保护专业农药应用与管理实验实习指导书二〇〇九年五月农药应用与管理实验实习规则1.实验前必须认真阅读指导书,了解实验原理、方法和步骤。

2.实验时应细心听教师讲解,进行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3.爱护公共财物,药品、器材不得擅自带出实验室。

4.室内不准放置食物,不准抽烟。

5.注意安全,做好防火、防炸、防触电、防中毒等事故的发生。

有机药剂、溶剂与远离火源,加热必须在水浴锅中进行。

点燃酒精灯不能两灯相碰,喷灯高度要适中,防止酒精外溢飞溅,火柴残杆不许随便乱丢。

易燃易爆药品操作要谨慎,处理安放要妥当。

烘箱、电炉等用完后应立即截去电源,所有开关、电路及电线不得沾水弄湿,插、拨电插头时要小心。

移、吸剧毒药剂时要用吸液器,毒剂的废液和含药培养基不得任意处置,必须倒入废液缸中。

实验完成后要用肥皂洗手,喝水或饮食前要刷牙或漱口。

一旦发生事故,应镇静,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急救。

6.实验结束后,清理并归还所有器材,如有损坏应进行登记,实验结果的原始记录经教师审阅后,方能离开实验室。

实验报告按时缴送,结果误差较大或有请假手续而未进行实验的学生,应在教师指定日期补做。

实验一农药物理性状测定一、教学目的:通过实验,掌握各种不同剂型农药的物理性状鉴定方法,以使了解农药质量测定方法和物理性状对农药药效的影响。

二、实验器材:粗、细硫磺,50ml平口烧杯,100m量筒,粗天平,500ml 烧杯,温度计,恒温水浴锅,白纸,秒表,40目筛,试管,移液管,试管架,吸耳球,显微镜,测微尺,硬纸片。

三、实验药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杀螟松乳油,2.5%溴氰菊酯乳油、粗细硫磺粉、硬水。

四、实验方法:1.粉剂—貌似密度法测定:取一只已知重量的平口烧杯,将粗细两种硫磺粉先后装满,用硬纸片轻轻刮平,称重,求出粉剂重量,然后把硫磺粉全部倒出,将烧杯装满水,再将水全部倒入量筒内,记录毫升数,求出貌似密度。

同容积粉剂重量(克)貌似密度=同容积水的毫升数(毫升)2.可湿性粉剂—湿润速度测定取二只500毫升的烧杯于恒温水浴锅中,在烧杯中加入硬水,使水面与水浴锅的水平面平齐,待烧杯中的水温和水浴锅的水温达30±1℃的时,分别取经过40目筛出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和硫磺试样5克,置于120×120mm的白纸上,然后将两边卷起成园筒状,捏住约筒,在距离烧杯水平面约10cm,不断摇动纸筒,将试样在3—4秒内,均匀撒在水平面上,撒粉开始并立即用秒表计时,直至样品全部湿润为止,记录湿润时间,如此重复5次,取平均值,即为湿润速度。

植物保护实训指导书

植物保护实训指导书
观察
一 目的要求
掌握植物病害的病状和病征类型,为识别植物病害打下基

二 材料用具
玻盒标本、浸渍标本、新鲜标本
三 内容、方法、步骤
㈠ 病状类型观察
1 变色
①花叶
十字花科植物病毒病(羽衣甘蓝)
②黄化
柑橘黄龙病(大叶黄杨)
2 坏死和腐烂
①斑点
莴苣霜霉病
②穿孔斑 桃细菌性穿孔病
注意其所属类型。 5 蛹的观察:观察异色瓢虫、柑橘大实蝇、二化螟蛹的
形态,注意其所属类型。 6 观察蚜虫、白蚁的多型现象 四实训作业 1 列表比较各供试昆虫变态类型及幼虫、蛹的类型。 2 试述不完全变态昆虫若虫和成虫的主要区别。
实验实训四 鳞翅目、鞘翅目及其亚目、主要科形态 观察
一 目的要求 通过标本观察掌握鞘翅目、鳞翅目及其亚目、主要
实验实训十二 油菜病害症状及害虫形态识别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当地油菜主要病害的症状 2、掌握当地油菜主要害虫的形态特征
二、材料用具 1、当地常见的油菜病虫害,如菜青虫、大、小猿叶虫、小菜蛾、甘蓝夜蛾、 斜纹夜蛾、油菜菌核病、十字花科软腐病、十字花科霜霉病、十字花科病毒 病等玻盒标本、浸渍标本。 2、病原玻片标本 3、有关挂图
喙、口针(4 根) 四.实训作业
用透明胶把咀嚼式口器各部分粘贴在试验报告纸 上,并标明各部分名称。
实验实训二 昆虫触角、足、翅类型识别 一目的要求 1 掌握昆虫触角、足、翅的不同类型 2 了解昆虫外生殖器的构造 二材料用具 1 蝗虫、蝽象浸渍标本 2 蝼蛄、蛾、蝶、金龟子、步行虫、螳螂、家蝇、蜜蜂 针插标本(7 组) 3 触角、足类型玻盒标本 4 蓟马玻片标本 5 仪器用具:体视显微镜、镊子、培养皿等 三内容、方法、步骤 1 触角构造及类型观察 2 足的构造和类型观察 3 翅的构造和类型观察

植保活动实践策划书3篇

植保活动实践策划书3篇

植保活动实践策划书3篇篇一《植保活动实践策划书》一、活动背景随着农业的发展,植物保护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提高公众对植物保护的认识和重视,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我们计划组织一次植保活动实践。

二、活动目的1. 普及植物保护知识,提高公众对植物保护的意识。

2. 让参与者亲身体验植保实践活动,增强实践能力。

3. 促进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植物保护事业的发展。

三、活动时间与地点时间:[具体日期]地点:[详细地址]四、活动主体[具体参与人员]五、活动内容1. 举办植保知识讲座,邀请专家讲解植物病虫害的识别、防治方法等知识。

2. 组织实地考察,参观农田、果园等,了解植物生长环境和病虫害情况。

3. 开展植保实践活动,如农药喷洒、病虫害监测等,让参与者亲身体验植保工作。

4. 设立咨询台,解答公众关于植物保护的问题。

5. 发放植保宣传资料,包括小册子、海报等,进一步普及植物保护知识。

六、活动流程上午:8:30 9:00 参与者签到9:00 10:30 植保知识讲座10:30 12:00 实地考察下午:13:30 15:00 植保实践活动15:00 16:00 咨询与交流七、活动预算1. 专家讲座费用:[X]元2. 宣传资料制作费用:[X]元3. 实地考察交通费用:[X]元4. 其他费用:[X]元总预算:[X]元八、活动组织与实施1. 成立活动筹备组,负责活动的策划、组织和实施。

2. 提前联系专家、确定活动场地,并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3. 在活动过程中,要确保参与者的安全,做好安全防护措施。

九、注意事项1. 遵守活动现场的秩序,听从工作人员的安排。

2. 参与植保实践活动时,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避免发生意外。

3. 爱护环境,不随意破坏植物和生态。

4. 如遇恶劣天气或其他不可抗力因素,活动将延期进行,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策划人姓名][具体日期]篇二《植保活动实践策划书》一、活动背景随着农业的发展,植物保护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园林保护实验报告

园林保护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园林植物的保护工作日益受到重视。

园林植物作为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美化了城市环境,还改善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然而,由于环境污染、病虫害、人为破坏等因素,园林植物的保护工作面临着严峻挑战。

为了提高园林植物的保护效果,本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的实验研究,探索园林植物保护的有效方法。

二、实验目的1. 了解园林植物保护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探索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有效措施;3. 评估不同园林植物保护措施的效果;4. 为园林植物保护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实验地点:某城市公园实验植物:樱花、松树、银杏等常见园林植物实验工具:温度计、湿度计、显微镜、农药、肥料等2. 实验方法(1)观察记录对实验植物的生长状况、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包括植物的生长速度、叶片颜色、病虫害发生频率等。

(2)病虫害防治针对实验植物常见的病虫害,采用以下方法进行防治:①物理防治:清除病残枝、落叶,保持园林环境清洁;②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昆虫、微生物等生物防治病虫害;③化学防治:合理使用农药,减少化学污染。

(3)植物保护措施评估对比不同园林植物保护措施的效果,分析其优缺点,为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观察记录实验期间,对樱花、松树、银杏等园林植物的生长状况、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

结果显示,樱花、松树、银杏等植物生长状况良好,病虫害发生频率较低。

2. 病虫害防治(1)物理防治:清除病残枝、落叶,保持园林环境清洁,有效降低了病虫害的发生;(2)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昆虫、微生物等生物防治病虫害,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降低了环境污染;(3)化学防治:合理使用农药,针对不同病虫害选用适宜的农药,确保了园林植物的健康生长。

3. 植物保护措施评估(1)物理防治:效果显著,但需长期坚持,成本较低;(2)生物防治:效果较好,但受环境影响较大,成本较高;(3)化学防治:效果迅速,但易产生抗药性,对环境造成污染,成本较高。

植物化学保护实习指导

植物化学保护实习指导

植物化学保护实习指导(适用于植物保护专业)目录前言 (1)第一章田间病虫害发生及化学防治情况实地调查 (2)一、目的和要求 (2)二、调查内容 (2)三、撰写调查报告 (3)第二章农药田间药效试验 (4)一、目的和要求 (4)二、药效试验内容 (4)三、药效试验的基本要求 (5)四、药效试验类型 (5)五、田间药效试验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6)六、药效调查与评判 (7)七、田间药效试验结果统计分析 (10)八、田间药效试验实例 (10)第三章种子处理 (21)一、目的和要求 (21)二、种子处理技术 (21)三、常用的种子处理方法 (21)四、种子包衣(Seed coating) (21)第四章农药销售及农药使用现状调查 (24)一、目的和要求 (24)二、调查方法 (24)三、撰写调查报告 (24)第五章实习作业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成绩考核..............................................................................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野外实习注意事项.............................................................. 错误!未定义书签。

前言实习是植物化学保护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调查田间作物病、虫、草害发生情况,巩固和提高有关农药应用的基础知识,并提出有效有害生物的综合防治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习过程中,学生要对所见到的田间和保护地的病虫害种类、发生的原因、程度等做出分析;学会田间病虫草害的调查方法,掌握田间药效试验设计、农药常用的施药技术、实验结果调查分析方法及田间药效试验报告的撰写,了解目前农药研究开发的趋势及我国农药的销售和使用情况。

植物保护实验报告(3篇)

植物保护实验报告(3篇)

第1篇实验名称:植物病虫害识别与防治实验实验时间:2023年10月15日实验地点: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园艺实验室实验目的:1. 掌握植物病虫害的识别方法。

2. 熟悉常用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

3.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

实验原理:植物病虫害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问题,直接影响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通过识别病虫害,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可以降低病虫害对作物的危害。

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植物病虫害的形态、症状和病原体,学习识别病虫害的方法,并掌握防治技术。

实验材料:1. 病虫害样本:菜粉蝶、蝗虫、直翅目、鞘翅目等。

2. 植物叶片:小麦、玉米、水稻等。

3. 实验仪器:显微镜、解剖镜、培养皿、镊子、剪刀等。

实验步骤:一、病虫害识别1. 观察菜粉蝶、蝗虫等昆虫的外部形态,记录其形态特征。

2. 观察植物叶片的病斑、虫害症状,记录症状特征。

3. 利用显微镜观察病原体,如真菌、细菌等。

二、病虫害防治1. 根据病虫害的识别结果,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2. 采用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方法进行病虫害防治。

3. 观察防治效果,记录数据。

实验结果与分析:一、病虫害识别结果1. 菜粉蝶:体长15-20毫米,翅面有白色斑纹,幼虫为绿色,以叶肉为食。

2. 蝗虫:体长20-30毫米,体色为绿色或黄褐色,以禾本科植物叶片为食。

3. 直翅目:体长10-20毫米,体色为黄褐色或绿色,以农作物根部为食。

4. 鞘翅目:体长5-10毫米,体色为黑色或棕色,以农作物叶片为食。

5. 植物叶片病虫害:小麦白粉病、玉米矮花叶病、水稻纹枯病等。

二、病虫害防治结果1. 菜粉蝶:采用生物防治,利用瓢虫等天敌进行捕食。

2. 蝗虫:采用化学防治,使用农药进行喷洒。

3. 直翅目:采用物理防治,利用捕虫网进行捕捉。

4. 鞘翅目:采用生物防治,利用寄生蜂等天敌进行防治。

5. 植物叶片病虫害:采用化学防治,使用农药进行喷洒。

实验结论:1. 通过本实验,掌握了植物病虫害的识别方法,熟悉了常用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

植保实验指导

植保实验指导

植物保护学通论实验指导(农学、园艺等专业使用)植物保护学院印制目录实验一植物病害症状识别及真菌各类孢子的观察实验二昆虫的外部形态结构及变态类型实验三稻瘟病及两种细菌性水稻病害的识别与鉴定实验四重要农业害虫分目识别实验一植物病害症状识别及真菌各类孢子的观察正确识别植物病害症状是病害治理工作的开始,植物病害症状是染病植物外部可见的病状和病症。

当受到病原物侵袭后,植物在发生一系列生理和组织变化之后,其外部出现各种可以观察到的变化,称之为病状。

真菌、细菌、少数线虫和寄生性种子植物引起植物发病,不仅表现出病状,在病部还出现病原物特有的结构,称之为病症。

而病毒、菌原体、多数线虫或非侵染性病原危害植物时,则只能看到病状,而看不到病症。

由于植物品种抗病性、环境条件和发病时期的不同,病害症状存在一定的变化,因此,植物病害症状的观察具有一定的时间连续性,观察不同时期和不同条件下的植物病原物与寄主植物互作的结果,才能全面掌握某一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为有效地治理病害提供科学依据。

一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各种病害标本和图片,区分不同病症和病状,掌握记载植物病害发生、危害症状的基本方法,了解植物病害的发生类型。

二实验材料各类病害的标本、挂图、多媒体图片等,刀片、放大镜。

三实验内容3.1 区分植物病害病状的五种类型3.1.1 变色植物患病后局部或全株失去正常的绿色或发生颜色变化,称为变色。

主要表现有:3.1.1.1 黄化或褪绿植物绿色部分均匀变色,即叶绿素的合成受抑制或被破坏。

如:柑橘黄龙病引起整叶黄化;缺铁时,栀枝或杜鹃叶片黄花。

3.1.1.2 花叶植物叶片发生不均匀褪色,呈黄绿相间,如黄瓜花叶病等。

3.1.1.3 红叶、紫叶有的叶绿素合成受抑制,而花青素生成过剩,叶色变红或紫红。

如部分植物缺铁症。

3.1.2 坏死植物的细胞和组织受到破坏而死亡,称为坏死。

3.1.2.1 斑点当植物的根、茎、叶、果受到病原物侵染后,出现局部组织或细胞死亡,外表出现形状、大小和颜色不同,但轮廓一般都比较清楚的斑点。

(整理)植物保护实验

(整理)植物保护实验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园艺植物保护实验指导书(园艺专业适用)彭素琼编写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农艺系2006年1月20日实验一昆虫外部形态观察学时安排:2学时一、目的要求了解昆虫的外骨骼、分节、分段情况及其各体段的基本构造和附器。

认识昆虫外部形态的基本构造和特征及其与节肢动物门其他纲区别,为昆虫分类奠定基础。

二、材料及用具蝗虫、蝼蛄、蝉、金龟子、蝴蝶、蛾类、蜜蜂、蝽象、蝇类、步行虫、龙虱、蜘蛛、虾、蜈蚣和马陆等的浸渍或干制标本及多媒体课件。

解剖镜、放大镜、培养皿、镊子、解剖针和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三、内容与方法步骤(一)昆虫纲与其他纲区别观察观察节肢动物门其他纲的基本特征及其与昆虫纲的区别。

(二)昆虫体躯外骨骼及分节、分段情况观察以蝗虫为例在双筒解剖镜下观察蝗虫的体躯分节、分段现象及各体节间的连接情况。

(三)昆虫头部主要器官观察1.昆虫复眼和单眼观察观察复眼和单眼的位置形态,数目各是多少?2.昆虫触角的基本构造及类型观察用放大镜观察蜜蜂等昆虫的柄节、梗节和鞭节的基本构造,对比观察其他昆虫触角的构造和类型。

3.昆虫口器观察(1)咀嚼式口器:以蝗虫为例,用解剖针拨动上唇,观察其活动方向,用镊子将上唇取下;用镊子将上颚取下,观察上颚前端具齿的切齿和后端具粗糙面的磨齿;观察下颚,连接于头壳下方略呈三角形的是轴节,其下是大而呈长方形的茎节,茎节下是两个能活动的叶瓣,内侧的坚硬,末端具齿的称内颚叶,外侧较钝的称外颚叶,基节外缘着生一个分为五节的下颚须;去掉下颚,后面是一片左右可分开的下唇,两侧着生一对分为三节的下属须;取下上唇、上颚、下颚、下唇后,中央留下的一囊状物即舌。

(2)刺吸式口器:以蝽象为材料,在解剖镜下用解剖针小心地把口针挑出。

紧贴在口针基部的一块三角形小骨片即上唇,在头的下方有一个分四节的管状下唇,其背部有一条纵沟(槽),内包有四支针状的口针,在口针端部轻压,即可分成三条,其中两条较扁的为上颚口针,较圆的两条为下颚口针,由于钳合较紧,故不易分开,下颚口针的愈合管中有食物道和唾液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建设系园林专业
《园林植物保护》指导书
一、课程简介
《园林植物保护学》是园林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主要介绍病虫害防治基础知识和各种病虫害防治方法。

为学好园林科学与技术打下良好基础。

该课程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学好植物保护理论基础,掌握各种病虫害防治的方法。

熟悉园林植物病虫害的基础知识、防治原理和技术措施,能够识别园林植物主要病虫害并掌握其发生发展规律和防治方法,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实现对园林植物主要病虫害的可持续控制。

二、实验教学目的及要求
通过学习本门课程,是学生能正确鉴别本地常见的园林植物病虫种类;
②能科学地进行园林植物病虫害的调查、分析;能依据园艺植物病虫的特性科学制定和实施治理方案。

三、实验项目设置表
四、考核方法与评分标准
考核方式:本课程实习考核采取出勤+课堂+作业形式
评分标准:出勤(10%)+课堂(30%)+作业(60%)
五、教材或指导书
1、教材
武三安.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7
2、参考书目
(1)张随榜.园林植物保护[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8
(2)杨子琦,曹华国.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图鉴[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2
实验一昆虫外部形态与内部结构
一、实验内容
昆虫的体躯观察、昆虫的主要器官观察。

二、实验目的及要求
通过本章实验内容的教学,要求学生认识昆虫外部形态的基本构造和特征。

三、实验条件及要求
蝼蛄、蝴蝶、蛾、金龟子等昆虫,镊子,白纸,培养皿,放大镜等。

四、实验相关知识点
昆虫的外部形态与内部器官
五、实验实施步骤
1、体躯观察
用镊子将昆虫的翅掀起直立,从侧面观察外骨骼包被虫体,躯体由许多环节组成,分成3大体段:头、胸、腹。

头部是昆虫感觉和取食的中心。

主要有触角1对;复眼1对,有些昆虫还有1~3个单眼及取食的口器。

胸部是运动的中心。

主要有3对胸足及2对翅。

腹部是代谢和繁殖的中心,体内包括许多内脏器官及生殖系统。

观察腹末尾须、外生殖器及肛上板、肛侧板。

2、昆虫主要器官观察
①头的分区和昆虫的口式
(1)观察蝗虫头部,找出额区、颊区和唇基、颅顶及头盖缝等部位。

(2)按照口器着生的位置和所指的方向,可分为3种口式:下口式(以蝗虫为例)、前口式(以步甲为例)、后口式(以蝉为例)。

②昆虫触角的基本构造及类型观察。

③观察昆虫的基本构造及足的类型,并了解足的功能。

④昆虫翅的构造及类型。

六、思考问题
1、简述昆虫纲的特征?
2、咀嚼式口器与刺吸式口器的区别?
七、实验报告要求
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注意实验报告的格式。

实验二园林病虫害标本采集
一、实验内容
校园内园林病虫害标本采集
二、实验目的及要求
掌握昆虫标本采集、制作和保藏的技术与方法,学会昆虫鉴定的一般方法。

三、实验条件及要求
剪刀、小刀、镊子、白纸、铅笔、笔记本等。

四、实验相关知识点
园林植物病虫害常见的类别。

五、实验实施步骤
1、网捕主要用来捕捉能飞善跳的昆虫。

对于能飞的昆虫,可用气网迎头捕捉或从旁掠取,并立即摆动网柄,将网袋下部连同昆虫一并甩到网框上。

如果捕到大型蝶蛾,可由网外用手捏压胸部,使之失去活动能力,然后放入毒瓶或直接包于三角纸袋中;如果捕获的是一些中小型昆虫,可抖动网袋,使虫集中于网底部,放入毒瓶中,待虫毒死后再取出分捡,装入指形管中。

栖息于草丛或灌木丛中的昆虫,要用扫网边走边扫捕。

2、振落摇动或敲打植株、树枝,昆虫假死坠地或吐丝下垂,再加以捕捉;或受惊起飞,暴露了目标,便于网捕。

3、搜索仔细搜索昆虫活动的痕迹,如植物被害状、昆虫分泌物、粪便等,特别要注意在朽木中、树皮下、树洞中、枯枝落叶下、植物花果中、砖石下、泥土中和动物粪便中仔细搜索。

4、诱集即利用昆虫的趋性和栖息场所等习性来诱集昆虫,如灯光诱集(黑光灯诱虫)、食物诱集(糖醋酒液诱虫)、色板诱集(黄色粘虫板诱蚜)、潜所诱集(草把、树枝把诱集夜蛾成虫)和性诱剂诱集等。

昆虫标本采到后,要做好采集记录,内容包括编号、采集日期、地点、采集人、采集环境、寄主及为害情况等。

六、思考问题
采集虫害标本是需注意的事项?
采集昆虫标本时应注意:重点采集园林植物的害虫和益虫,对小体昆虫应特别耐心细致。

昆虫1个发育的各个虫期都应采集,而且要采集一定数量的个体。

采集时,注意不损伤昆虫个体的任何部分,否则就失去价值。

在采集昆虫时,同时要采集被害植物的为害状,并记录采集的时间、地点、寄主植物、为害情况等,还要写出标签和进行编号。

七、实验报告要求
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注意实验报告的格式。

实验三园林病虫害观察
一、实验内容
校园内常见园林病虫害识别与观察。

二、实验目的及要求
通过本章的练习,认识常见的园林植物病虫害的各种症状。

三、实验条件及要求
扩大镜、显微镜、镊子、白纸等。

四、实验相关知识点
园林植物主要病虫害。

五、实验实施步骤
1、植物病害主要症状识别
①病状的类型
(1)变色:是植物受害后色泽发生改变。

(2)坏死:表现为患病组织局部坏死,多发生在叶、茎、果等部位,一般有明显的边缘,成为形状、大小、颜色各不相同的斑点;斑点上还可以呈现轮纹、花纹、小黑点等特点,根据这些特点而称为黑斑、褐斑、紫斑、角斑、条斑、大斑、小斑、胡麻斑、轮纹斑等。

(3)腐烂:患病组织崩解、变质,细胞死亡,表现为点发性或散发性。

(4)萎蔫:指植株局部或整体由于失水使枝、叶萎垂的现象。

(5)畸形:植物细胞组织受到病原物的刺激,发生病变而导致各种畸形病状。

如叶片的膨肿、皱缩、小叶、蕨叶;果实的缩果及其他畸形;植株的徒长、矮缩;局部器官的的退化、变态形成的扁枝、肿瘤、癌肿、虫瘿;病株枝叶或须根密集发生形成的簇生、丛枝或发根等。

②病症及其类型
(1)粉状物:是某些真菌孢子在病部所表现的特征,因形状、色泽的不同,可分为锈状物、白锈状物、白粉状物、黑粉状物等。

(2)霉状物:是真菌性病害常见的病征,由各种真菌的菌丝、孢子梗及孢子所构成,霉层的颜色、形状、结构、疏密等特点的差异,标志着病原真菌种类的不同。

(3)粒状物:是病原真菌繁殖器官的表现,褐色或黑色,在病斑中部散生颗粒状物,有的排列成轮纹状。

(4)菌核与菌索:是真菌菌丝交结形成的一种致密的组织结构。

菌核大小、形状不一,初期为淡色,然后颜色逐渐变深至黑色或棕色,质地变硬。

菌索呈绳索状。

(5)菌脓:多数细菌性病害在潮湿时病部溢出污色粘液,干燥时结成污白色薄层或鱼籽状小胶粒,也称溢脓、菌胶。

2、园林植物虫害主要症状识别
①主要的食叶害虫危害症状识别;
②主要吸汁害虫危害症状识别;
③主要蛀干害虫危害症状识别。

六、思考问题
校园内及校园周边常见的病虫害有哪些种类,他们的危害症状是怎样的?
七、实验报告要求
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注意实验报告的格式。

实验四景观元素马克笔技法
一、实验内容
线条及线条组合练习;空间体块练习;植物着色技法;不同景观材质的表现。

二、实验目的及要求
通过本章的练习,掌握各类常用的景观元素的马克笔表现技法。

三、实验条件及要求
A4复印纸、晨光签字笔。

四、实验相关知识点
线条画法、透视原理、构图原理
五、实验实施步骤
1、线条及线条组合练习;
2、空间体块练习;
3、植物着色技法;
4、不同景观材质的表现。

六、注意事项
1、马克的画法。

2、不同材质的马克笔表现;
七、思考问题
1、植物组合表现的一般步骤?
2、景观山石的表现方法?
实验五马克笔表现技法专项练习
一、实验内容
水边小景马克笔手绘表现技法;滨水景观马克笔手绘表现技法。

二、实验目的及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各类常用的景观场景的马克笔表现技法。

三、实验条件及要求
A4复印纸、晨光签字笔。

四、实验相关知识点
线条画法、透视原理、马克笔上色原理
五、实验实施步骤
1、水边小景马克笔手绘表现技法;
2、滨水景观马克笔手绘表现技法。

六、注意事项
1、马克的画法。

2、场景中物体明暗的处理。

七、思考问题
1、手绘效果图表现需要注意的问题?
实验六平面图表现技法
一、实验内容
平面图手绘表现技法。

二、实验目的及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各类平面图的马克笔表现技法。

三、实验条件及要求
A4复印纸、晨光签字笔。

四、实验相关知识点
马克笔上色原理
五、实验实施步骤
1、在线稿阶段,需要统一画面的光源,根据笔筒的植物确定植物平面图例的落影;
2、用浅绿色的彩铅铺设植物基本的色调;
3、在完成整体色调后,用马克笔对画面中央的平面图进行深入刻画;
4、在完成平面图的色彩之后对整个画面进行调整。

六、注意事项
1、整个画面色调的统一。

2、各元素投影的绘制。

七、思考问题
1、树木平面图的表现方法?
(注:本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仅供参考。

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