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出存货
三、发出存货的会计处理

五五摊销法:是指在领用周转材料时先摊销其账面价值的 50%,待报废时再摊销其账面价值的50%的一种摊销方法。
(1)领用包装箱并摊销其账面价值的50% 借:周转材料—在用 5000 贷:周转材料—在库 5000 借:销售费用 2500 贷:周转材料—摊销 2500 (2)包装箱报废,摊销其余50%的账面价值 并转销全部已提摊销额 借:销售费用 2500 贷:周转材料—摊销 2500 借:周转材料—摊销 5000 贷:周转材料—在用 5000 (3)根据包装箱的残料作价入库 借:原材料 2000 贷:销售费用 2000
(2)企业将存货用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以账 面价值为基础计量的情况下)、作为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支付的 对价等,应视同销售,按存货的计税价格计算增值税销项税额,连 同存货的账面价值一并作为相关资产的成本或合并对价。
分次摊销法:是指根据周转材料可供使用的估计次数,将其 成本分期计入有关成本费用的一种摊销方法。
某期周转材料摊销额=周转材料账面价值/预计可使用次数*该期实际使用次数
分次摊销法的核算原理与五五摊销法相同,只是周转材料 的价值是分若干次计算摊销的,而不是在领用和报废时各 摊销一半。
(三)销售的存货
1.销售的库存商品等存货 借:应收账款(或银行存款等)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销项税额)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2.销售的原材料等存货 借:银行存款(或应收账款等) 贷:其他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销项税额) 借:其他业务成本 贷:原材料
(四)其他用途发出的存货
(1)企业将存货用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以公 允价值为基础计量的情况下)、作为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支付的 对价、债务重组等,发出的存货应作为销售处理,按存货的公允价 值确认销售收入,同时,按存货的账面价值结转销售成本。
存货发出方法的有

存货发出方法的有
存货发出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出库单发出方法:通过出库单记录存货的发出情况。
发出的存货需要填写出库单,包括存货的名称、数量、规格、金额等信息,并由相关人员进行审批签字后进行发出。
2. 领用单发出方法:适用于公司内部部门之间的存货发出。
领用单需要填写领用人的姓名、部门、存货的名称、数量、规格等,以及日期和审批签字等信息,领用人签字后进行发出。
3. 销售发货单发出方法:适用于存货的销售发出。
销售发货单上包含销售的客户信息、存货的名称、数量、规格、单价、金额等内容,并由销售人员或相关负责人签字后进行发出。
4. 调拨单发出方法:适用于公司内部不同仓库或部门之间存货的调拨发出。
调拨单需要填写调拨的仓库或部门、存货的名称、数量、规格等信息,并由相关人员进行审批签字后发出。
5. 生产领料单发出方法:适用于生产过程中领取存货的发出。
生产领料单需要填写生产部门、存货的名称、数量、规格等信息,并经过相关人员的审批签字后发出。
这些方法都是常见的存货发出方式,不同行业和企业可能会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出方法。
存货取得和发出的计价及核算

第一节存货取得和发出的计价及核算一、存货的概念及确认条件(一)存货的概念,指企业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或者为了出售仍然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或者将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物料等。
(二)存货的确认条件存货在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时,才能加以确认:1.该存货包含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2.该存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三)存货的范围关于存货的范围需要说明以下几点:第一,关于代销商品的归属;第二,关于在途商品等的处理;第三,对于约定未来购入的商品。
应注意的是,代销商品应作为委托方的存货处理;已对外销售暂时保管的存货,不作为销售方的存货;工程物资不属于存货;专项储备物资也不属于存货。
【例题1】下列各项中属于企业存货的有()。
A.发出商品B.委托代销商品C.为在建工程购入的工程物资D.未来约定购入的商品E.包装物[答疑编号10030101:针对该题提问]【答案】ABE二、存货入账价值的基础及其构成(一)存货入账价值的基础存货应当以其成本入账。
(二)存货成本的构成存货成本包括采购成本、加工成本和其他成本。
1.采购成本一般包括采购价格、进口关税和其他税金、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直接归属于存货采购的费用。
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应计入存货成本。
商品流通企业存货的采购成本包括采购价格、进口关税和其他税金等。
2.加工成本存货的加工成本包括直接人工以及按照一定方法分配的制造费用。
3.其他成本其他成本是指除采购成本、加工成本以外的,使存货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所发生的其他支出,如为特定客户设计产品所发生的设计费用等。
(三)下列费用不应当包括在存货成本中,而应当在其发生时确认为当期费用:1.非正常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及制造费用;2.仓储费用(不包括在生产过程中为达到下一个生产阶段所必需的仓储费用);3.商品流通企业在采购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包装费、仓储费等费用。
发出存货的4种计价方法

发出存货的4种计价方法
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发出存货的 4 种计价方法,这可相当重要呢!
咱先说先进先出法呀,这就好比排队买东西,先到的先被“处理”。
比如说咱仓库里有一批苹果,先放进去的那些苹果,等要发货的时候就先被发出去。
就像有个商店,先进的货肯定先卖出去嘛,多简单易懂啊!
再看看个别计价法,这就跟咱对每个人特殊对待似的。
比如说一批货物里,每个都有自己独特的标识,咱就能精准地知道每个的成本。
就好比一群孩子,每个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和特点,能分得清清楚楚呢!
还有加权平均法,嘿,这就好像把所有的东西放在一起,平均一下它们的价值。
就像你把一堆糖果的总价格除以糖果的总数量,得到一个平均价。
这多实在啊!
最后是移动加权平均法,就像是随时在更新平均的“情报”。
每进一次货,或者发一次货,就重新算一次平均。
就好比你每次考试后都更新一下自己的平均分,多形象呀!
我觉得呀,这 4 种计价方法各有各的用处,都得好好掌握,根据不同情况去选择,这样才能让存货管理变得妥妥当当的呀!。
发出存货的计量及相关处理

发出存货的计量及相关处理一、确定发出存货成本的计量方法企业可采用先进先出法、移动加权平均法、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
企业会计准则已取消后进先出法,不能再采用。
1.先进先出法以先购入的存货应先发出(销售或耗用)这样一种存货实物流动假设为前提,对发出存货进行计价。
2.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1)定义:以当月全部进货数量加上月初存货数量作为权数,去除当月全部进货成本加上月初存货成本,计算出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为基础计算当月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的成本的一种方法。
(2)计算公式:存货单位成本=(月初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月各批进货的实际成本)/(月初库存存货数量+本月各批进货数量之和) 本月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月发出存货的数量*存货单位成本3.移动加权平均法(1)定义:以每次进货的成本加上原有库存存货的成本,除以每次进货数量与原有库存存货的数量之和,据以计算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作为在下次进货前计算各次发出存货成本的依据。
(2)计算公式:存货单位成本=(原有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次进货的实际成本)/(原有库存存货数量+本次进货数量)本次发出存货成本=本次发出存货数量*本次发货前的存货单位成本4.个别计价法逐一辨认并确定各批发出存货的成本,计算最准确,工作量最大。
二、例题讲解甲公司3月份A商品有关收、发、存情况如下:(1)3月1日结存300件,单位成本为2万元。
(2)3月8日购入200件,单位成本为2.2万元。
(3)3月10日发出400件。
(4)3月20日购入300件,单位成本为2.3万元。
(5)3月28日发出200件。
(6)3月31日购入200件,单位成本为2.5万元。
要求:(1)采用先进先出法计算A商3月份发出存货的成本和3月31日结存存货的成本。
(2)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A商品3月份发出存货的成本和3月31日结存存货的成本。
(3)采用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计算A商品3月份发出存货的成本和3月31日结存存货的成本。
存货的发出计量

存货的发出计量(一)发出存货成本的计量方法1.先进先出法先进先出法是以先购入的存货应先发出(销售或耗用)这样一种存货实物流转假设为前提,对发出存货进行计价。
采用这种方法,先购入的存货成本在后购入存货成本之前转出,据此确定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的成本。
【例6】假定甲公司2×12年12月份存货的收、发、存资料如下表所示。
表4 甲公司2×12年12月份存货的收、发、存资料日期收入发出结存数量数量单位成本数量单位成本12月1日结存30 2.00 30 12月7日购入20 2.20 50 12月15日发出40 10 12月20日购入30 2.30 4012月25日发出20 20 12月31日购入20 2.50 40 甲公司期末存货40单位的价值,可计算确定如下:第二批购货:20单位按每单位2.30元计算,其成本为46元;第三批购货:20单位按每单位2.50元计算,其成本为50元;期末结存存货总成本为96(46+50)元。
使用先进先出法时,逐笔计算收、发、结存的成本如表5所示。
表5 甲公司2×12年12月份先进先出法下成本计算表日期收入发出结存数量单位成本总成本数量单位成本总成本数量单位成本总成本12月1日 30 2.00 6012月7日 20 2.20 44 30 2.00 6020 2.204412月15日30102.002.20602210 2.20 2212月20日30 2.30 6910302.202.30226912月25日10102.202.30222320 2.30 4612月31日20 2.50 5020202.302.5046502.移动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指以每次进货的成本加上原有库存存货的成本,除以每次进货数量与原有库存存货的数量之和,据以计算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作为在下次进货前计算各次发出存货成本的依据。
计算公式如下:本次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次发出存货数量×本次发货前的存货单位成本本月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的数量×本月月末存货单位成本【例7】甲公司月初A产品结存金额1 000元,结存数量20件,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计价;本月10日和20日甲产品分别完工入库400件和500件,单位成本分别为52元和53元;本月15日和25日分别销售该产品380件和400件。
存货发出方法

存货发出核算的方法一、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1、个别计价法:也叫实际法。
2、先进先出法:是以先购入的存货先发出这样一种存货实物流转假设为前提,对发出存货进行计价的一种方法。
当物价上涨时,会高估当期利润库存价值。
3、加权平均法:也称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指以本月全部进货数量加月初存货数量作为权数,去除本月全部进货成本加上月初存货成本,计算出存货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从而确定存货的发出的存货成本。
4、移动平均法:也称移动加权平均法,指本次进货的成本加原有存货的成本,除以本次进货数量加原有存货数量,据以计算加权单价,并对发出粗存货进行计价的一种方法。
5、后进先出法:自2007年新会计制度规定,企业不再使用该种方法。
加权平均法计算公式:存货单位成本=【月初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月某批进货的实际单位成本*本月某批进货的数量)】/(月初库存存货的数量+本月各批进货数量之和)本月发出存货成本=本月发出存货数量*存货单位成本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数量*存货单位成本(适合于真正的手工账的情况)。
二、计划成本法计划成本法是指企业存货的收入、发出和结余均按预先制定的计划成本计价,同时另设“材料成本差异”(或产品成本差异,下同)科目,登记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额。
如:大中型企业中的各种原材料、低值易耗品等。
如果企业的自制半成品、产成品品种繁多,或者在管理上需要分别核算其计划成本或成本差异的,也可采用计划成本核算。
采用计划成本法对存货进行核算是指日常的会计处理,会计期末需要通过“材料成本差异”科目,将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调整为实际成本。
调整的基本公式如下:实际成本=计划成本+/-成本差异(其他略)二、毛利率法毛利率法是根据本期销售金额乘以前期实际(或本期计划)毛利率匡算本期销售毛利,并计算发出存货成本的一种方法。
计算公式如下:毛利率=销售毛利/销售净额*100%销售净额=商品销售收入-销售折让和销售退回销售毛利=销售金额*毛利率销售成本=销售净额-销售毛利期末存货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购货成本-本期销售成本例:某商场月初纺织品存货146000元,本期购货850000元,销货1200000元,销售退回与折让合计10000元,上季度该类商品毛利率为25%,计算本月已销存货和月末存货的成本。
存货发出财务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公司存货管理,规范存货发出流程,确保存货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存货的发出管理,包括原材料、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等。
第二章发出原则第三条存货发出应遵循以下原则:1. 计划性原则:根据生产计划、销售订单和库存情况,合理安排存货发出。
2. 经济性原则:选择最经济的发出方式,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3. 及时性原则:确保存货及时发出,满足生产、销售和客户需求。
4. 准确性原则:确保存货发出数量的准确性,防止差错。
第三章发出流程第四条存货发出流程如下:1. 需求申请:生产部门或销售部门根据生产计划或销售订单,向采购部门或仓储部门提出存货需求申请。
2. 审核批准:采购部门或仓储部门对需求申请进行审核,确认库存情况,必要时进行采购或调配。
3. 发出准备:根据审核结果,准备所需存货,并核对存货清单。
4. 发出执行:由指定人员进行存货的发出,并在《存货发出单》上记录发出数量、单价、金额等信息。
5. 验收确认:接收部门对发出的存货进行验收,确认无误后签字确认。
6. 账务处理:财务部门根据《存货发出单》进行账务处理,更新存货账簿。
第四章监督与考核第五条公司设立存货管理监督小组,负责对存货发出流程进行监督,确保制度的有效执行。
第六条对存货发出过程中的违规行为,公司将根据情节轻重,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
第七条对存货发出管理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或部门,公司将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五章附则第八条本制度由财务部负责解释。
第九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通过以上存货发出财务管理制度,公司旨在确保存货管理的高效、透明和合规,从而提升整体财务管理水平,为公司创造更大的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第三节 发出存货的计量
1、作法(特点):收发 凭证、总账与明细账平时 均按实际成本计价 2、适用范围:规模小、 存货品种简单、采购业务 不多的企业
实际成本法
存货的 日常核 算方法
计划成本法
1、作法(特点):收发 凭证、总账与明细账平时 均按计划成本计价
2、适用范围:存货品种 繁多、收发频繁的企业
24
先进先出法例1-(2)
材料名称:D商品
凭 证 号
D商品购销明细账
收 入 发 出 金额 数量 单 价 金额 单 价
金额单位:元
结 余 数量 150 单价 10 10 12 12 12 14 14 14 15 14 15 14 15 金额 1500 1500 1200 600 600 2800 2100 2100 1500 700 1500 700 1500
29
• 答案: • 加权平均单价= 1000*200+1050*50+980*70+1100*80
200+50+70+80
=1022.75(元) 5日发出存货成本=80*1022.75=81820(元) 25日发出存货成本=30*102275.75=30682.75(元) 期末结存存货成本=(200+50+70+80-80-13030)*1022.75=163640(元)
2
第三节 发出存货的计量
二、存货发出的核算 (一)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 采用实际成本进行存货日常核算的企业,由于存 货入库时间、产地、价格、运输费用及生产耗费的 条件不同,造成同一种存货的每批成本往往不同, 这样就产生了在存货发生时应按什么单价记账的问 题。《企业会计准则——存货》规定,企业应采用 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或者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 存货的实际成本。我国《企业会计制度》还规定, 如果按照计划成本核算的,应当按期结转其应负担 的成本差异,将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低值易 耗品和周转使用的包装物等在领用后,应当采用一 次摊销或“五五”摊销等方法进行摊销。
数量 × 该次(批)存货实际收入的单位成本
• 最准确,但也最不现实。适用于体积较大、金额 较高、数量较少、容易辨认的存货如:珠宝、名 画、艺术品等。
10 10
• • • •
采用此法须具备的条件: (1)存货项目必须是可辨认的; (2)必须要有详细的记录。 这种方法可使成本流转建立在实物流转的基础之上,计 价准确合理。 • 日常工作量大,保管手续繁琐。 • 主要适用于不能替代的存货,为某一项目专门购进或制 造并单独存放的存货,如珠宝、名画等。
15
公式
• 个别计价法 • 本期发出存货实际成本 = 各批(次)发出数量×该批(次)存货实际进 货的实际单位成本 期末结存存货金额 • =期初结存成本+本期购入成本-本期发出存货成 本或 = 结存数量×该批存货收进时的实际单位成本
16
3日购进30个, 单价1元
5日购进40个, 单价2元
7日耗用5个, 单价?元
11
〔例〕甲公司08年5月份D商品的收、发、存数据资料如下表所示。
材料名称:D商品
收 日 期 摘要
期初 余额
数量(件)
D商品购销明细账
入
单位成本 (件)
金额单位:元
发
出 结存数量(件)
单位成本 数量(件) (件)
5月1日 5月5日 5月11日 5月16日 5月20日 5月23日
150(单价10元) 100 12 200 200 14 100 100 15 100 400 15 250 50 250 150 250 150 1600
50 100 100
100 50 100 50
10 14 15
14 15 14 15
500 1400 1500
1400 750 1400 750
27 30
• 从表中可知,甲公司本期发出存货成本及期末结转存货成本如 下: • 本期发出存货成本 =100*10+100*12+200*14+50*10+50*15=4850元。 • 期末结存存货=150*10+100*12+200*14+100*15-4850=2150元。
17
第三节
(二)先进先出法
发出存货的计量
假设先收到的存货先发出(即销售或耗用),并根 据这种假设的实物流转顺序对发出的存货和期末的 存货进行计价的方 法。 采用这种方法,先购入的存货成本在后购入的存 货成本之前转出,据此确定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的
成本。
18
3日购进30个, 单价1元
先购 进的
5日购进40个, 单价2元
后购 进的
7日耗用5个, 单价1元
耗用的 是先购 进的
19
• 2、先进先出法公式: • • 发出存货成本=发出数量×先收进存货的单价 结存存货金额=结存数量× 后收进存货的单价 • 采用此法 可使库存存货成本最接近当前市场物价 水平,且有利于分散成本计算工作;但成本核算工作量 大。它适用于物价持续下跌且收发次数不多的存货。 •
20
3.先进先出法的优缺点
优点: 及时反映存货占用资金的情况; 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企业通过存货计价方法 调整当期利润。 缺点: 核算较繁琐; 物价上涨时,高估当期利润和库存存货价 值;物价下跌时,低估当期利润和库存存 货价值。
21
4.先进先出法的应用 (1)先进先出法对利润的影响
物价上涨
(三)存货计价方法的影响
1、对企业损益的计算有直接影响 2、对资产负债表有关数额的计算有直接影响 3、对计算缴纳所得税的数额有一定的影响
5
第三节
发出存货的计量
• 教材P79 • 一、存货成本流转的假设 • 发出存货计价方法的不同,对企业财务状况、盈亏情况会 产生不同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 1、对企业损益的计算有直接影响 • 表现在:(1)期末存货计价(估价)如过低,当期的收 益可能因此而相应减少; (2)期末存货计价(估价)如 过高,当期的收益可能因此而相应增加;(3)期初存货 计价(估价)如过低,当期的收益可能因此而相应增加; (4)期初存货计价(估价)如过高,当期的收益可能因 此而相应减少。
150 150 100 50 100 150
27
30
100
14
1400
400
-
5500
400
-
4800
2. 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公式 (1)计算加权平均单价
加权平均单价 =
期初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 + 本月收入存货的实际成本 期初结存存货的数量 + 本月收入存货的数量
期 初结存金额 + 本期增加金额 或 加权平均单价 = ———————————————— 期初结存数量 + 本期增加数量
利润的变化
物价下跌
22
(2)具体应用
由于物价上涨时,采用先进先出法往 往虚增企业的利润,所以
管理者的角度 出于个人利益考虑, 乐于采用此法。
企业发展的角度
利于筹资; 加重所得税负担,经 营风险增大。
23
由于物价下跌时,采用先进先出法 往往降低企业的利润,所以
符合谨慎性原则,消除了潜亏隐患,降 低企业的经营风险。
数 量
略
期初结存 购进 100 12 1200 100 100 200 14 2800 100 100 15 1500 14 1400 10 12 1000 1200
150 100 50 50 200 50 100
11 16 20
发出 购进 发出
23
购进 发出 400 5500 本月合计 50 50 400 10 15 500 750 4850
12
1200
11
16
发出
购入 200 14 2800
200
20 23
27 30
发出 购入
发出 本期 合计 400 5500
100 100 15 1500
100 400 12.73 5092 150 1908
加权平均单价=(1500+5500)/(150+400)=12.73(元); 发出材料成本 = 400 X 12.73 = 5092(元); 期末结存成本 = 1500+5500 – 5092 = 1908 (元)。
假设:存货成本流转与实物流转一致。
7
•
个别计价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采用此法计算结果准确,符合实际情况。
但要求业务部门、财会部门、保管部门均按进货批次设 账、保管,工作量大。
它适用于整批进整批出,或整批进分批出,能分清进货 批次且进货次数不多的存货。 • 容易识别,存货数量品种不多、单位成本较高的存货计价。 如房产、飞机、船舶、字画、珠宝等。 • 1.个别计价法 公式: • 发出存货成本 = 发出数量×该批存货收进时的实际单位成本 结存存货金额 = 结存数量×该批存货收进时的实际单位成本
(2)无法随时掌握存货发出与结存的成本,不利 存货成本的日常管理和控制;
(3)一般适用于实地盘存制。
27
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1-(3)
2008 5 1 5
材料名称:D商品
摘要 收入
D商品购销明细账
发出
金额单位:元
结 存
月 日
期初 余额 购入
数量
单价
金额
数量
单价
金额
数量
150
单价
10
金额
1500
100
13
材料名称:D商品
2008年 月 5 日 1 5
凭 证 号
个别计价法1-(1)
摘要
D商品购销明细账
收 入 发 出 金额 数量 单 价 金额 单 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