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点帮你搞定古诗词“形象鉴赏”题

合集下载

从这六个角度入手,轻松搞定古典诗词鉴赏题

从这六个角度入手,轻松搞定古典诗词鉴赏题

从这六个⾓度⼊⼿,轻松搞定古典诗词鉴赏题⼀.从题⽬⼊⼿,把握题材诗歌的题⽬是全诗的核⼼,题⽬藏着很多信息,⾸先就是题材。

看到题⽬,脑海中马上搜索平时训练时候做过的这类诗的特点。

举例:2019全国⼀卷《题许道宁画》,是⼀⾸题画诗;全国⼆卷《投长沙裴侍郎》是⼀⾸⼲谒诗;全国三卷《插⽥歌》是⼀⾸⽥园诗。

提⽰:这要求同学平时练习,要有“类”的观念,就是说,⼀道题,就是⼀类题的代表,做会⼀道,等于掌握了⼀类。

⼆.从作者⼊⼿,感知风格,背景同⼀作者会有不同风格,同⼀风格也会有不同作者。

这类题型⼀般会在⽐较题中遇到。

⽐较题有两种,⼀种是同⼀作者不同作品进⾏⽐较;⼀种是不同作者不同作品进⾏⽐较。

2019全国三卷属于前⼀种,考的是唐朝诗⼈刘禹锡的《插⽥歌》:15.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这⼏句诗的语⾔风格有什么不同?这类题不但要求理解诗歌内容,还要求掌握作者⾝世遭遇,写作背景等等,才能全⾯准确做出答案。

三.从结构⼊⼿,看内容情感如何起承转合这⼀步是鉴赏古诗词的重点难点。

⼀般来说,起承转合既是诗歌的结构,也是内容的层层推进。

把握住起承转合,就等于把握了诗歌的脉络。

2019全国⼀卷《题许道宁画》满眼长江⽔,苍然何郡⼭?——起,起笔⼗字,画中⼭⽔扑⾯⽽来,使静⽌的画⾯富有动态感。

以“满眼”强调⽔之浩浩荡荡,⽤“何郡”把对“苍然”的赞叹隐在⼀⽚疑问之中。

向来万⾥意,今在⼀窗间。

——承,承接上⼆句意脉,作⼀⼩结:万⾥的⼭⽔,万⾥的意境,竟被作者凝固在尺幅画间,仍将掩饰不住的赞叹溢于诗表,不同的是前之赞叹是对⼭⽔⽽发,此之赞叹是对画的意境⽽发。

众⽊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转,由物及⼈,由外到内,写物与⼼之互相感发的关系。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合,收束全诗,颇有“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之风,余韵袅袅,“⾔有尽⽽意⽆穷”。

四.从注释⼊⼿,补充对内容的理解有些诗词会有⼀些注释,同学千万不要忽视这个注释,它对理解诗词内容情感有很⼤的帮助。

古诗词鉴赏题10大规律和答题模板

古诗词鉴赏题10大规律和答题模板

古诗词鉴赏题10大规律和答题模板诗歌鉴赏要从诗歌内容、语言、结构、写作技巧及作品风格、鉴别其所表达的主旨、思想情感及社会意义。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题10大规律和答题模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古诗词鉴赏题10大规律和答题模板一、抓诗眼、抓意象、明意境1诗眼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

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

如“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等等,使诗歌生动形象,境界全出。

2意象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这客观的“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结合。

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洁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思乡之情;“鸿雁”是传书的信使等等。

有时诗人还会创造一群意象,如马致远的《秋思》就创造了11个意象,用“断肠人”这一中心意象来表达思归怀远的秋思。

3意境意境是文艺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

优秀的古诗词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

诗歌意境(情景)关系往往比较多的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

意境特点有:慷慨悲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雄浑壮观、悲壮苍凉、孤独冷寂等等。

可见,抓住这几个关键处,我们就可以穿越语言屏障,迅速触摸到诗人的心灵世界,走进诗的艺术境界,解诗答题。

二、掌握古诗词基本知识诗歌分为古体诗(又称“古风”)、今体诗(又称“格律诗”)。

古体诗: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前的除“楚辞”以外的所有诗作,也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后的除“今体诗”以外的所有诗作。

“歌、行、吟”分别是古体诗的一种体裁。

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居易的《琵琶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今体诗:分为律诗、绝句。

律诗每首八句,有五律(五字)、七律(七字)。

首联(一、二句)、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尾联(七、八句),颔联、颈联必须对仗。

古诗中形象赏析题答题技巧

古诗中形象赏析题答题技巧

古诗中形象赏析题答题技巧古诗形象赏析题包括意象、人物形象和意境分析三类,古诗中形象赏析题答题指津。

1.意象类意象是融入了诗人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

“意”是指诗人的思想感情,“象”即物象,指自然界中的景物和事物。

诗人常常借助于客观物象来渲染气氛,烘托情感。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便可感知诗人所营造的意境,进而把握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1)设问方式:①这首诗选取的意象有什么特点?试作分析。

②本诗通过哪些意象抒发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请作分析。

(2)答案要素:意象+特征、画面或意境+思想情感或表达效果(3)答题思路:①点明诗人选取的意象或景物形象。

②概括意象的特征或描绘景物构成的画面或营造的意境。

③指出诗歌的表达效果或所表达的情感。

(4)典型题例:下面这首诗通过哪些意象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怀?漫成一首杜甫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刺鸣。

答:诗人选取了“江月”、“风灯”、“宿鹭”、“跳鱼”等意象,(意象)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江月近人、风灯夜照、沙头宿鹭、船尾跳鱼的恬静优美的画面,创设了安谧平和的意境,(意境)透露出诗人对平静安宁生活的向往。

(情感)2.人物形象类人物形象包括诗人或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和诗人之外的特定人物形象,高考辅导《古诗中形象赏析题答题指津》。

分析人物形象要借助人物外貌、神态、举止的描写,体会形象特征,进而领会诗人的'情感。

(1)设问方式:①简要分析这首诗的人物形象。

②分析这首诗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2)答案要素:形象+特征+分析(3)答题思路:①点明塑造的人物形象。

②概括人物形象特征。

③具体分析怎样表现人物形象。

(4)典型题例:简要分析这首诗的人物形象。

长干曲崔颢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答:以自问自答的形式,描写船家男女青年初次见面的情景。

(分析)刻画了一个热情大方、聪明伶俐(特征)的少女形象。

(形象)3.意境类意境不同于意象。

意象是构成诗歌的一些具体的细小的单位,意境是由多个意象整合而成的一种境界,是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歌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完美融合而形成的艺术境界。

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

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

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一、鉴赏古代诗歌人物形象技巧1.审清题干,找准形象。

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看题干是要求分析抒情主人公形象(即作者自己)还是诗歌刻画的人物形象。

2.知人论世,总体把握。

根据诗歌标题、注释及平时积累的作者作品常识,了解作品的写作背景或与作者有关的其他方面的信息,如政治主张、所处时代特征、常见写作风格等,总体上把握抒情主人公形象的性格、心态、情感等。

3.抓住关键,深入分析。

概括人物形象的基本特征,包括外貌仪表、性格品质等,要抓住诗歌中有关人物描写的诗(词)句(如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等),以及反映人物品格志趣的诗(词)句。

4.关注环境,理解形象。

关注环境描写,特别是人物所处的环境,包括时间、地点、周围环境或者大的社会环境等,这些对人物形象、思想情感会有陪衬、烘托的作用。

5.结合形象,明确效果。

结合对诗歌中人物形象的分析,把握人物形象的意义,理解人物形象所寄寓的情感,明确塑造该人物形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鉴赏古代诗歌人物形象答题步骤1.概括形象。

即写出人物形象的特点,如忧国忧民、壮志未酬、清高脱俗等。

2.分析文本。

即结合诗(词)句具体分析形象特征的体现。

3.指明作用。

即指出形象的意义或寄寓的情感。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蝶恋花[南宋]范成大春涨一篙添水面。

芳草鹅儿,绿满微风岸。

画舫夷犹湾百转,横塘塔近依前远。

江国多寒农事晚。

村北村南,谷雨才耕遍。

秀麦连冈桑叶贱,看看尝面收茧。

【注】这首词是词人隐居苏州一带所作。

夷犹:犹豫迟疑,指船行缓慢。

尝面:品尝新面。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上片第一句正面描写水景,突出其“涨”;第二、三句重点描写“岸”,突出其“绿”。

B.上片最后两句描写船行,既写出了船行之态,又写出了沿途风光,表现出了盎然意趣。

C.“秀麦连冈桑叶贱”写高地上的景象:麦子拔穗,桑叶长成,农桑丰收在望。

D.这首词运用豪放的笔调,将景物与农事描写得自然连贯,表现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诗歌鉴赏人物形象题答题模板及答题步骤

诗歌鉴赏人物形象题答题模板及答题步骤

诗歌鉴赏人物形象题答题模板及答题步骤鉴赏题答题模版形象意境类题型主要考查三个方面:对抒情主体形象的理解,对诗歌意象的分析,对诗歌意境的体味。

【设问方式】形象画面: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形象(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景物有什么特点?意象意境:诗歌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氛围?或直接点明某意象,要求简要赏析。

【背景知识】1.形象——诗歌中的形象,既指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抒情主体形象),更多的则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景与物。

意象是寓“意”之“象”,是诗歌用来寄托诗人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包括景和物。

2.意境——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

常见意境特点术语:繁华热闹、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等。

【答题模式】形象画面分析:特征+形象画面定位意象意境解说:意境描摹+特点概括(或效果简析)。

即先用自己的话把诗句的意境描摹出来,再概括情境特点(如雄浑壮阔、高阔远深、恬静优美、萧瑟凄凉、生机勃勃、孤寂冷清等),或者对意境的作用效果加以简单解说。

【真题印证】例1(2009年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次石湖①书扇韵姜夔[宋]②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

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

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问题: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

答案:诗歌描绘了一幅清幽恬静的江南水乡画面,写了小桥、流水、村庄、绿岸、浮萍、荷花、人家、庭院等景物。

解析:这道题属形象画面分析类题型。

第一问,形象画面定位为“江南水乡画面”,特征是“清幽恬静”,简单整合即可得到答案。

第二问根据题干要求作答即可。

鉴赏古代诗歌形象的答题模板1.命题方式:“……的寓意是什么”、“……指什么”、“……在诗中是什么意思”、“……表现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什么感情”、“……营造了怎样的氛围”、“……塑造了怎样的形象”、“……景物有什么特点”等。

从五个方面入手,更好地鉴赏古代诗歌

从五个方面入手,更好地鉴赏古代诗歌

从五个方面入手,更好地鉴赏古代诗歌下面从以下五个角度简析鉴赏古代诗歌的一般方法。

一、正面描写1.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唐•杜甫《登高》)【解说】正面描写晚秋落叶纷飞,江水滔滔东流的雄阔壮美之景。

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唐•孟浩然《过故人庄》)【解说】正面描写了山村幽雅宁静的田园生活氛围。

二、侧面描写(衬托)(间接)1.衬托分映衬和反衬。

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就是用天台之高映衬天姥之高的,《琵琶行》中写江中之月“唯见江心秋月白”衬托琵琶声的引人入胜,“别时茫茫江浸月”衬托人物凄凉的心情。

2、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直接抒发自己的感情,就是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

通过对某些事物、某个问题等的叙述、描写或议论,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感情,就是间接抒情。

中国古典诗歌追求含蓄,所以往往是间接抒情。

如对李清照《如梦令》一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答案是D项:作者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对春光留恋和惜别的一种伤感情绪。

作者是通过问答、责问慨叹绿肥红瘦,将怜花伤春之情,委婉含蓄地表现出来,是间接抒情,而不是直抒胸臆。

三、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动静结合)1.《梦游天姥吟留别》(唐•李白)正面描写是:天姥连天向天横【解说】直接说天目山很高,直插云霄,侧面描写是: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解说】天姥山的高度超过了五岳和赤城。

天台山和天姥山相比,也要向东南倾斜拜倒,五岳、赤城、天台都从侧面衬托天目山的高大。

2、动静结合《归园田居》诗中的“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一句运用了“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的手法,用狗的吠叫声衬托巷子里的宁静,用鸡的鸣叫声衬托环境的幽静,表现出田园生活的安逸、宁静,不似官场生活的喧嚣、嘈杂,表达出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诗中的“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抓住田园生活的特点,自然环境的特点,按照从近到远、从低到高的顺序,对诗人生活的环境进行描写。

高考诗歌鉴赏人物形象技巧

高考诗歌鉴赏人物形象技巧

高考诗歌鉴赏人物形象技巧鉴赏人物形象的五大角度1.看标题、注释,初步揣摩形象。

有的诗歌标题有极强的暗示性,对于形象、情感都有提示。

如《最爱东山晴后雪》,很明显通过标题就可以大体揣测出诗歌塑造了一个热爱自然美景的诗人形象。

有的诗歌注释也有暗示性。

如2015年湖北卷《劳停驿》(欧阳修)的注释“此诗为欧阳修被贬峡州夷陵令时作。

劳停驿,驿站名”,据此可以揣摩,诗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大体是“被贬蛮荒、漂泊在外”的形象。

2.赏景物(意象),分析形象。

要抓住诗歌中所描写的景物、运用的意象来分析形象。

景物描写能够对人物的心理起烘托作用,是人物心境的直接流露。

比如诗歌中若出现“菊”“狭径”“柴门”等形象,则极可能表现的是“远离官场,热爱自然的隐者形象”。

3.抓描写,分析形象。

要抓住诗歌中人物的“肖像”“动作”“语言”“神情”“心理”等描写,特别是细节描写,仔细分析相应的关键词,探寻人物的形象特点。

如“醉眼千峰顶上,世间多少秋毫”一句中的“醉眼”就是一个神态描写,很明显这个描写能够体现出人物的“旷达洒脱”。

4.析典故,分析形象。

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词句,借他人(事)来比况自己,为用典。

比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一句用典,作者以廉颇自比,雄心不减当年,渴望为国效力,叹无人前来问讯,徒有英雄豪情。

5.察意图,分析形象。

古人写诗时,通常用含蓄、双关、象征等手法,明言此而实言彼。

所以,在分析人物形象时,有时不能只就文字表面意思进行分析,要注意体察诗人的写作意图,结合诗人的身世际遇,展开联想,正确分析。

比如唐朝诗人秦韬玉的七律《贫女》:“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虽句句是写贫女,其实句句是为不得志的贫士而写,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怀才不遇、寄人篱下的感恨。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

古诗鉴赏形象考查答题方法和技巧

古诗鉴赏形象考查答题方法和技巧

古诗鉴赏形象考查答题方法和技巧古诗形象包括景物形象、人物形象和事物形象(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三种。

近几年古诗鉴赏对形象的考查以前者为主,较少考查其他形象。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古诗鉴赏形象考查答题方法和技巧,希望大家喜欢!景物形象景物描写指写景诗或杂诗中的一般景物,主要有季节、时令、地域等景物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场面描写,以及色彩描写等。

注意:意象也是景物形象。

例1 读李白的《金陵望汉江》,回答: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6分)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①。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②,三吴不足观③。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④。

【注】①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支流,②六帝:代指六朝,③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④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一无危害国家的巨寇。

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

考生答案前四句意象宏大,写的是长江在整个中原分布极广,浩浩荡荡,横渡中原,飞湍激流。

借汉江之景来衬托中原大地的朝气蓬勃,表现诗人对国家强盛的信心和内心昂扬的志气以及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分析答第一问用词不准确,“分布极广,浩浩荡荡”有误;句式也不完整,“写的是……飞湍激流”搭配不当,得1分;第二问对题干中的“用意”理解不够,没有考虑到蓄势和突出主旨的作用,得1分。

点拨考查景物形象往往联系写作意图,亦即题目的第二问“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回答第二问应结合语境和注释,联系作者情感和诗歌主旨。

示例这四句描写了江水万流横溃、水势浩瀚、气势宏大的景象。

(3分)作者以此为下文颂扬盛唐一家、国运兴盛积蓄气势,有利于突出诗的主旨。

(3分)归纳分析景物形象类题目,其步骤一般为:⑴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于原诗,如上题要抓住“回万里、横溃、迅湍”等关键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满分答题必备:五点帮你搞定古诗词“形象鉴赏”题
一人物形象鉴赏
整体感知,确定身份
分析人物形象,要从诗歌整体上把握。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包括两种:诗中的主人公形象和抒情主人公形象。

首先区分人物形象是哪一类,为其大体定位。

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了解作者的生平和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对把握诗歌的人物形象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不同时代的作家,其作品所反映的社会内容和寄寓的情感是不同的。

同一作者,处于不同的人生阶段,遭遇不同,处境不同,其作品的感情基调也不一样。

抓关键词,分析特征
塑造人物形象,诗人往往运用关键词句,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来完成。

抓住这些关键词句,就能快速把握诗歌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示例如下: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小题。

(8分)
出塞(其二)
王昌龄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振,匣里金刀血未干。

6、全诗刻画了一位怎样的主人公形象?并简要分析是如何刻画的。

(4分)
【答案】诗中刻画了一位威武自信、浴血沙场、豪情盈怀、不畏牺牲、英勇善战的将军形象。

(2分)全诗不着一语直写人物,而是通过玉鞍战马、带血战刀的侧面描写及城头战鼓、月下沙场的烘托渲染来刻画将军的形象。

(2分)
【解析】首先要用概括性词语对诗中主人公形象进行总括,然后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

二景物形象鉴赏
从景物本身的角度入手分析
了解景物本身的形、声、色,注意动景与静景的搭配,掌握高低远近的写景层次。

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我们可以从形、声、色的角度分析出它展现了壮阔雄奇
的赤壁景色。

从景物常见含意入手分析
对诗歌景物形象的赏析离不开分析意象的作用,了解古代诗歌中常见意象的含意,无疑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诗歌。

如冰雪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月亮表达思乡之愁,松柏象征孤直、清高、不畏强权的品格,等等。

注意答题要求
题干要求“概括”形象特点:用概括性的语言描述。

题干要求“赏析”:除了要写出景物的自然属性外,还要写出景物的社会属性,即诗人在诗中赋予该景物的情操或品性以及意义等。

示例如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金陵望汉江
李白
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①。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②,三吴不足观③。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④。

【注】①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直流,②六帝:代指六朝,③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④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一无危害国家的巨寇。

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鱼。

8.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6份)
【答案】诗的前四句写出了长江下游万流横溃,直下东海,水势浩瀚,气势磅礴的特点,写出了远去的长江气势浩大。

这样写切中题旨,铺垫出一派雄壮气象,用江水泛滥造成的巨大影响和损失来写近古的国运不兴,为歌颂当下盛世蓄好气势。

【解析】对于诗歌形象的鉴赏,首先要明确描写的意象——长江,其次要从描写的角度和方
法、诗人情感上确定意象的特征——“万里”“九龙盘”写出了长江的恢宏博大,“豁”“飞”写出了长江的水势浩瀚,最后组织语言概括。

对于形象作用、用意分析要从结构、主题情感两个方面着手。

三事物形象鉴赏
重视文化积淀,熟记物象内涵
在阅读古典诗歌时,对于诗中出现的草木花果、鸟兽虫鱼以及月露风云等物象,我们要注意其中的特定含意和文化内涵。

这样,才能分析出事物的象征意义。

关注色调色彩,辨析物象特征
关注时令色彩。

古典诗词中,不同季节的景物往往带有诗人不同的感情色彩。

同时,把握作品的基调底色,捕捉形象的典型特征,找到景与情的结合点,有助于体味诗歌独特而深邃的意境。

关注冷暖色调。

古诗中所写物象有冷暖之分。

暖色调物象流露出的作者情感往往是喜悦和欢快,冷色调物象流露出的作者情感往往是忧郁和愁绪
明确解题关键点,把握形象特点
鉴赏物象需要从物人一体的角度来把握事物的特点,如外形、内心世界、品质、感情等。

鉴赏时可从以下关键点入手:抓动词、副词;抓抒情、议论句;抓注释,关注隐含信息。

示例如下:
荒村倪瓒
踽踽荒村客,悠悠远道情。

竹梧秋雨碧,荷芰晚波明。

穴鼠能人拱,池鹅类鹤鸣。

萧条①阮遥集②,几屐了余生。

[注]①萧条:犹逍遥,闲逸貌。

②阮遥集:“竹林七贤”之一的阮咸之子阮孚,好屐。

或有诣阮,正见自蜡屐(给鞋涂蜡),因叹曰:“未知一生当著几量屐?”神甚闲畅。

1、诗题虽是“荒村”,但“荒村”不荒。

请结合诗句分析。

(5分)
【答案】翠竹梧桐在秋雨中一碧如洗,晶莹闪亮;荷花艳红,菱叶鲜嫩,在傍晚粼粼波光映照下,明丽异常;穴里老鼠学人打拱作揖,池中鹅声如鹤鸣。

秋雨过后,荒村洗碧明丽富有
情趣,毫无荒凉之感。

四答题模板
1.鉴赏人物形象答题模板诗中塑造了……形象(性格+身份),通过描写……(诗中描写环境特征的词),抒写了……之情。

2. 鉴赏景物形象答题模板【理解情景型】诗歌描写了……(名词,描写景物的词,表时令、季节的词语)的景色。

通过对……(动词、形容词、景物的特点)的描写,抒发(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描述画面型】这首诗(哪一联)描写了一幅……(时间、地点、景物特点)画面,创设了……的意境,表达了诗人的……(情感、理想、志趣)。

3.鉴赏事物形象答题模板本诗刻画了……的……(指出物象并概括物象的基本特征),通过描写……(结合诗句具体分析物象),表达了诗人的……(情感、理想、志趣)。

五形象鉴赏失分点
1.不会结合原文分析。

所谓“分析”,往往是为概括出的形象特点寻找依据,即不能只说“是
怎样”的形象,而要说明“从哪里”看出“是怎样”的形象。

2.分析不具体。

要把握景色(画面)构成的三要素,再现景色(画面)。

三要素包括时间(季节、
时辰)、地域(地点、空间)和具体景物(动态的、静态的)。

解答时要侧重分析体现景物、景色特点等要素。

掌握好人、景、物三大形象的分析思路与解题逻辑,高考语文古诗词形象赏析稳拿满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