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第一单元

合集下载

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必备知识点

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必备知识点

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食物与消化 3. 食物的消化必备知识点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食物与消化》中关于“食物的消化”的必备知识点可以归纳如下:一、食物消化的基本概念定义:食物在身体内被分解成细胞可以吸收的物质的过程称为消化。

二、食物的消化过程1. 口腔阶段主要活动:大块食物在口腔中经过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被磨碎并和唾液混合成食团。

唾液作用:唾液中的淀粉酶会初步分解食物中的淀粉成麦芽糖,使食物在口中产生甜味。

2. 食道阶段功能:食道是连接口腔和胃的管道,通过吞咽活动将食团送入胃中。

3. 胃阶段主要活动:胃通过蠕动以及分泌胃液,将食团进一步消化成粥状的食糜。

胃液作用:胃液中的盐酸和酶能够分解蛋白质和脂肪,使其更容易被小肠吸收。

4. 小肠阶段主要功能:小肠是食物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食物在这里停留时间最长,大部分的营养物质(如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和矿物质)在这里被分解和吸收。

辅助消化:肝脏分泌的胆汁和胰腺分泌的胰液通过十二指肠进入小肠,帮助分解脂肪和蛋白质。

5. 大肠阶段功能:大肠主要吸收食物残渣中的水分和无机盐,形成粪便。

最终排出:粪便最终通过肛门排出体外。

三、消化器官及其功能口腔:咀嚼食物,初步消化淀粉。

食道:输送食物到胃。

胃:储存和初步消化食物,将食物分解成食糜。

小肠: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

大肠:吸收水分和无机盐,形成粪便。

四、健康饮食习惯与消化细嚼慢咽:充分咀嚼食物可以减轻胃的负担,提高消化效率。

定时定量:合理安排饮食时间,控制食量,避免暴饮暴食。

均衡饮食:摄入多样化的食物,确保获得全面的营养。

饮食卫生:注意食物的新鲜度和清洁度,避免食物中毒和消化系统疾病。

通过以上知识点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以及消化器官的功能,同时认识到健康饮食习惯对消化系统的重要性。

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1、当听到“科学”这个词的时候,我想到了(农业研究)、(实验分析)、(医学研究)、(珠峰测量)、(航天探索)……
2、我们做过的类似科学家的活动有:(看小鸡出壳)、(看自己的影子)、(观察蚂蚁)、(拆玩具)、(看电视机里有什么)等。

3、(好奇心)让我们有问不完的“为什么”,并驱使我们持续地寻找问题的答案。

4、(琴纳)发现了(接种牛痘预防天花)的办法.
5、科学探究的步骤是:(提出问题)、(作出猜测)、(寻找证据)、(得出结论)。

6、我知道的科学家的名字有:(琴纳)、(爱迪生)、(居里夫人)、(李时珍)、(袁隆平)、(牛顿)……
7、英国人(罗杰特)发现了人眼具有(暂时记忆水平)。

(电影)就是根据他解释的原理制作的。

8、纸鹦鹉站起来的秘密是(重物在支撑点的下面)。

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食物与消化》知识梳理

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食物与消化》知识梳理

【第一课】多种多样的食物
答:我们经常吃的食物有:米饭、馒头、面条、牛奶、炒白菜、土豆丝、牛肉、鱼肉、鸡肉……
答:早餐——大米粥、馒头、鸡蛋、大头菜;
中餐——米饭、土豆丝、鱼肉、西红柿蛋汤;
晚餐——苹果、牛肉面、炒白菜
答:食物可分为两大类:动物类食物——牛奶、牛肉、鸡蛋、鸡肉、鱼肉……
植物类食物——米饭、面条、馒头、土豆丝、炒白菜……
答:○1育秧—○2插秧—○3稻谷成熟—○4收割稻谷—○5晒稻谷—○6加工大米—○7做成米饭答:大米还可以加工成:米粉、米酒、寿司、粽子、汤圆……
答:馒头:○1播种—○2麦苗—○3麦子成熟—○4收割麦子—○5晒麦子—○6加工成面粉—○7做成馒头杂交水稻之父”的是——(袁隆平)。

国际上把(杂交水稻)当做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

人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人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人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目录1. 知识点一:物体的三种状态2. 知识点二:冰的融化和冰的凝固3. 知识点三:水的沸腾和水的凝固4. 知识点四:空气的存在和测量5. 知识点五:鱼的生活性知识点一:物体的三种状态物体可以存在于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

- 固态:物质密度大,形状不易改变。

例如:石头、木块等。

- 液态:物质密度较小,形状可改变。

例如:水、果汁等。

- 气态:物质密度非常小,形状可改变。

例如:空气、烟雾等。

知识点二:冰的融化和冰的凝固- 冰的融化:当温度升高时,冰会变成水。

这个过程叫做融化。

例如:冰袋中的冰块变成了水。

- 冰的凝固:当温度降低时,水会变成冰。

这个过程叫做凝固。

例如:将水放进冰箱里,水会变成冰。

知识点三:水的沸腾和水的凝固- 水的沸腾:当水加热到一定温度时,水会变成蒸汽,并冒出许多气泡,这个过程叫做沸腾。

- 水的凝固:当水温度下降到一定程度时,水会从液态变为固态,这个过程叫做凝固。

知识点四:空气的存在和测量- 空气的存在:空气是无形的,人们不能直接看到它的存在。

但我们能感受到空气的存在,例如:风、呼吸等。

- 空气的测量:可以通过气温计来测量空气的温度,通过湿度计来测量空气的湿度。

知识点五:鱼的生活性- 温度对鱼的影响:鱼喜欢生活在水温较适宜的环境中,如果水温过高或过低,鱼会生病或死亡。

- 水中的氧气:鱼需要呼吸氧气,它们通过鳃来吸收水中的氧气。

如果水中的氧气含量太低,鱼就会窒息。

以上是人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的知识点。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希望这份文档对你有所帮助!如有其他问题,请随时向我提问。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水”知识点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水”知识点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水”知识点第一课:《水到哪里去了》1. 水有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

2. 水属于液体,水蒸气属于气体, 冰属于固体3. 蒸发的定义: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蒸发。

4. 常见的蒸发现象有:水洼干了,衣服晾干了,煮食物时水烧干了等等。

5. 水变成水蒸气体积变大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珠6. 水和水蒸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水 水蒸气液体 看得见 无色 气态无味 看不见 摸得着 透明 摸不着有固定体积 会流动 没有固定体积7. 一杯热开水放在桌上,看到上面冒着的“白雾”不是水蒸气,而是水蒸气遇冷凝结的小水珠。

8.我们怎么能让水蒸发得更快?答: 提高液体温度(加热)加快液体上方空气流动速度增大液体表面积第二课:《水沸腾了》1.用什么测量水温?答:温度计 (温度计容易破裂,使用时注意安全 )2.测量水温的方法:①手拿温度计的上端。

②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和壁。

③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

④在液柱不在上升或下降时读数。

⑤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3.酒精灯外焰温度最高,一般呈现淡蓝色。

4.给水杯里的水加热所用到的实验器材:(1)酒精灯(加热) (2)三脚架(支撑)较重 无固定形状 较轻(3)石棉网(均匀受热)(4)烧杯(装水)(5)温度计(测量温度)5.水在加热过程中发生了那些变化:答;水底:产生小气泡水中:变成大气泡水面:气泡破裂6.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7.蒸发和沸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蒸发和沸腾都是汽化现象,状态都是由液体变成气体,都需要吸热不同点:(1)蒸发和沸腾这两种现象所发生的地点不同(2)两种现象所需要的温度条件不同8.酒精灯各部分名称9.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其他酒精灯;实验结束时要用灯帽盖灭点燃的酒精灯,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10.当水的温度升高到100℃时,水会沸腾。

第三课:《水结冰了》1.水结冰以后体积变大。

2.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水开始结冰。

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必备知识点

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必备知识点

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食物与消化 1. 多种多样的食物必备知识点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食物与消化》中关于“多种多样的食物”的必备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日常生活中的食物种类丰富性:日常生活中的食物非常丰富,包括各种主食、蔬菜、水果、肉类、蛋类等。

常见食物:如米饭、馒头、面条、牛奶、炒白菜、土豆丝、牛肉、鱼肉、鸡肉等。

二、食物的分类按照来源分类:动物类食物:如牛奶、牛肉、鸡蛋、鸡肉、鱼肉等。

植物类食物:如米饭、面条、馒头、土豆丝、炒白菜等。

其他分类方式:还可以根据食物的加工方式、营养成分等进行分类。

三、食物的生产过程以大米为例:大米从田间到餐桌的过程包括育秧、插秧、稻谷成熟、收割稻谷、晒稻谷、加工成大米、做成米饭等步骤。

其他食物:如馒头,其生产过程包括播种、麦苗生长、麦子成熟、收割麦子、晒麦子、加工成面粉、做成馒头等。

四、食物的营养成分主要营养成分:食物中主要包含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水和矿物质等。

具体食物举例:含脂肪较多的食物:花生、芝麻、肥肉、核桃等。

含蛋白质较多的食物:瘦肉、鱼虾、鸡蛋、豆制品等。

含维生素较多的食物:瓜果和蔬菜,如西瓜、冬瓜、苹果、葡萄、白菜、萝卜等。

含钙丰富的食物:牛奶、大豆、虾米、海带等。

含铁丰富的食物:猪肝、瘦肉、菠菜等。

含碘丰富的食物:海带、紫菜等。

五、食物的营养价值能量提供:脂肪和淀粉为身体提供能量。

身体组成:蛋白质是组成身体的主要物质。

其他作用:维生素、钙、铁、碘等也是身体不可缺少的营养成分,各自具有特定的生理功能。

六、食物检测与识别碘酒检测淀粉:含有淀粉的食物遇到碘酒后通常会变蓝。

其他检测方法:如含脂肪的食物在纸上按压后会留下明显的油迹,含蛋白质的食物放在火上烧时会产生像烧头发那样的气味(烧焦味)。

七、健康饮食习惯均衡饮食:合理安排一日三餐,注意荤素搭配,每天吃适当的蔬菜和水果,以获得全面营养。

饮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吃饭要定时,细嚼慢咽,不暴饮暴食,不吃不干净、过了保质期的食物。

最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复习要点

最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复习要点

第一单元《水》知识复习要点1-1《水到哪里去了》1.(常温)状态下,水会慢慢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中,这种现象叫(蒸发)。

2.水变成水蒸气是有(液态)变为(气态),水蒸气用肉眼是看不见的。

3.水蒸发的快慢与(温度)、(蒸发面积的大小)、(空气流动的速度)等因素有关。

4.蒸发(面积)越大、(温度)越高、(风力)越大,水蒸发得越快。

5.比较水和水蒸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无色无味透明,没有固定形状。

不同点:水蒸气是气态的水,看不见、摸不着,可以被压缩。

水是液态,看得见、摸得着,不能被压缩。

1-2《水沸腾了》1.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水的沸点是(100℃),且沸腾后继续加热温度(不变)。

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大大增加)。

2.使用酒精灯时(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其他的酒精的酒精灯,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

加热后的烧杯和三脚架在相当长一段时间仍然很烫,不能用手触摸。

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焰心)、(内焰)、(外焰),(外焰)温度最高,加热要用(外焰)。

4.水沸腾过程中会看到什么现象?答:沸腾时水上下剧烈翻滚,还会产生大量白雾。

1-3 《水结冰了》1.水温在(0℃或者0℃)以下就会结冰,体积(变大);温度上升到0℃以上冰就会化成水,体积变小。

2.冰是无色无味透明的固体,冰还是水,是固态的水,本质没变。

3.固态的(冰)、液态的(水)、气态的(水蒸气)是水的三种形态,都是无色无味透明的,在一定条件下,冰、水、水蒸气可以互相转化。

4.碎冰里加(盐)可以使温度更低。

5.冰和水有那些相同点和不同点?答:相同点:他们都是无色、无味、透明的。

不同点:水是流动的、没有固定形状的液体;冰是固体,硬、光滑,会浮在水面,水结冰后体积更大。

1-4 《冰融化了》1.当环境温度高于(0℃)、或者冰的温度升至(0℃)时,冰开始融化,融化过程中会从周围吸收热量。

2.加快冰块融化的方法:一是把冰块放到温度高的地方。

三年级科学教科版第一单元大单元教学

三年级科学教科版第一单元大单元教学

三年级科学教科版第一单元大单元教学(原创版)目录1.科学教科书三年级第一单元的内容概述2.大单元教学的意义和优势3.如何进行大单元教学4.大单元教学的实施建议正文1.科学教科书三年级第一单元的内容概述三年级科学教科书第一单元的主题是“自然环境与生态系统”。

本单元共有四个小节,分别是:“地球上的生物”、“生物与环境”、“生态系统”和“人与自然”。

这一单元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了解自然环境与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以及生物与环境、生态系统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大单元教学的意义和优势大单元教学是指将一个单元内的知识整合起来,进行系统性、整体性的教学。

这种教学方式的意义和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教学效果:大单元教学将知识点整合,有助于学生全面、系统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教学效果。

(2)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大单元教学强调知识的整体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教学效率:大单元教学可以减少知识点的割裂,避免重复教学,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3.如何进行大单元教学(1)明确教学目标:在进行大单元教学前,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将知识点进行整合,确保学生能够全面、系统地掌握知识。

(2)设计教学活动: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一系列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创设情境:通过创设情境,将学生置于真实的问题环境中,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

(4)评价与反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及时给予反馈,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改进学习方法。

4.大单元教学的实施建议(1)深入研究教材:教师需要深入研究教材,充分了解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为大单元教学做好准备。

(2)加强团队协作:大单元教学需要教师之间的密切合作,共同设计教学活动,确保教学效果。

(3)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在进行大单元教学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有效指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科学第一单元(1—5课)复习题一、填空题二、1、凤仙花是用(种子)繁(fang)殖(zhi)的。

2、凤仙花耐(旱)不耐(寒),喜欢(阳光充足)且(通风)的环境。

3、凤仙花不断地生长,它的茎和叶不断发生(新的变化。

)4、凤仙花播种后,每隔( 8 )天左右浇一次水,开花后每隔( 5 )天左右浇一次水。

5、凤仙花的一生经历(种子、发芽、长出茎叶、长出花蕾、开花、结果)六个阶段。

6、用花盆种养凤仙花,先要往花盆里装(松软肥沃)的土。

7、用花盆播种凤仙花,可按照(播下种子)、(掩上土)、(浇适量的水),然后放在(有阳光)的地方。

8、植物的叶是由(叶柄)和(叶片)构成,其中叶片上有(叶脉)。

9、凤仙花的果实如(纺锤形),果实内部有(种子)种子的颜色是(黑色)的。

10、生物从(出生)到(自然死亡)都要经过几个不同的时期,所经历的几个时期叫(生命周期)。

二、判断题1、凤仙花是用根繁殖的。

()2、凤仙花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指甲花。

()3、种养凤仙花的花盆底应该留一个小洞便于流出多余的水。

()4、凤仙花在生长期间应该天天施肥。

()5、凤仙花播种后每隔8天左右浇一次水。

()6、凤仙花的果实成熟后用手捏会自动炸开。

()7、凤仙花的发芽时间和播种深度有关系,播种越深,发芽越迟。

()8、植物的胚可以发育成一株完整的植物。

()9、凤仙花的种子是活血化瘀,利尿解毒的良药。

() 10、凤仙花是直立茎。

()三、问答题:1、凤仙花的种子是什么样的?答:凤仙花的种子小颗粒,黑色,比油菜籽稍大。

2、凤仙花的叶子是什么样的?答:凤仙花的叶子是披针形。

3、凤仙花的花长在什么地方?答:长在叶柄与茎相连的地方.4、凤仙花的花有什么特点?答:凤仙花的花的颜色:粉红,气味:淡淡的香,大小:大,形状:似蝴蝶 5、凤仙花的身体可分成哪几部分?答:凤仙花的身体可分成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

四、实践技能题1、采集凤仙花、油菜、蚕豆、花生、黄豆、绿豆等作物的种子,仔细观察比较凤仙花的种子是什么样的,与其他的种子有什么不一样?答:小颗粒,黑色,比油菜籽稍大。

2、将凤仙花种子播在什么位置更恰当?答:将凤仙花种子播在1厘米深位置更恰当.4、你解剖过凤仙花吗?说一说凤仙花的花可以分成哪几部分?答:凤仙花的花可以分成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个部分。

5、怎样处理采集到的成熟的凤仙花种子?答:可以制作成标本,也可以送给亲朋好友。

三年级科学第二单元(6——9课)复习题一、填空题1、(春天)是养蚕的季节2、蚕是由(蚕卵)孵化出来的3、蚕卵孵化时间约为(10)天,前(8)天采用自然光线,打开门窗换气,最后(2)天要把蚕卵用干净的黑布包上,进行黑暗保护,直至蚁蚕孵化出来4、蚕宝宝出生后就要(吃东西)了5、蚕一生要蜕皮(4)次,一般是每隔(7)天蜕一次皮6、蚕宝宝长到(一定程度)后就不再吃食物了,停止吃食后,蚕就要开始(吐丝结茧)了7、蚕宝宝的胸部有(3)对足,腹部一共有(10)个环节8、蚕茧中钻出来的小虫子叫(蚕蛾),它是由(蚕蛹)变成的9、蚕卵是由(雌蚕)产出来的 10、蚕的一生要经历(卵)(蚕宝宝)(蛹)(蚕蛾)四个阶段,几个阶段的形态变化,人们常把它称为变态。

二、判断题1、浅灰色的蚕卵说明蚕即将出生,白色的蚕卵说明蚕已经跑出来了。

()2、对没有孵化出来的卵应继续进行黑暗保护。

()3、一个蚕茧里面只有一个蛹。

()4、蚕蛾全身披着白色的鳞片。

()5、蚕在孵化后两周内,长得很快,颜色越来越白。

()6、蚕只吃桑叶。

()7、可以用羽毛或毛笔轻轻的把蚁蚕送到新“家”。

()8、蚕可以食用,它的营养价值很高。

() 9、蚕的蚕丝可以做成衣服和被子。

() 10、我们要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三、问答题1、蚕卵是什么样子的?答:蚕卵是黑色,椭圆形,长约1厘米左右。

2、我们一般将蚁蚕的家安在什么地方?答:我们一般将蚁蚕的家安在干燥、平坦、有一定光线的纸盒子或平坦的簸箕内)3、怎样照顾小蚕?答:蚕叶要新鲜,并且保持干燥,还要经常清除蚕的粪便和残叶。

4、蚕宝宝的嘴巴有什么特点?它是怎样吃东西的?答;蚕宝宝的嘴最显著的特点是嘴中长有两个嗷,像两把钳子,还有上下两片颚片,像两片刀片;蚕吃桑野叶时头部上下移动,用嗷和颚片切断和切碎桑叶)5、蚕一般在什么地方结茧?答:蚕一般在麦草、稻草或其他草小树枝搭起的架子上结茧。

6、仔细观察,蚕蛾的身体是什么样子的?答:蚕蛾分头、胸、腹三个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长有六条腿。

三、实践技能题1、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蚕蜕皮的过程和蜕皮后的变化。

答:蚕蜕皮时,蚕从头胸部爬出,旧皮向后缩去;蜕皮之后,蚕吃的很多,长得很快。

2、观察交流蚕吐丝前的特点答:蚕吐丝前浑身发亮、不吃东西、头部不停地摇晃、排出大量绿色的粪便。

3、交流蚕蛾出茧后三天内的活动情况答:蚕蛾出茧后,他的活动有雄蛾拍翅、雌雄交配、雌蛾产卵4、请你说一说蚕是怎样吐丝做茧的?答:蚕吐丝前找好角落,吐丝时蚕昂起头来开始不停地摇头晃尾,并从嘴里吐出丝来,蚕不停换方向,并不断的吐丝,最后蚕丝把自己包裹的严严实实。

三年级科学第三单元(10—14课)复习题一、填空题1、冬天,我们一般穿质地较(厚)、颜色较(深)的衣服,夏天则穿质地较(薄)、颜色较(浅)的衣服。

2、给衣服的面料分类可以按(质地、颜色、厚薄、材料等)进行3、婴儿用的“尿不湿”的用一种高吸水的材料做成的,它可以吸收相当于自重上(千)倍的水分4、雨伞是用(吸水性较小)的材料做成的5、蒸发一般发生在(液体的表面),且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6、在不同表面的容器里装上水,表面积越大的容器蒸发的速度就(越快)7、在常瘟下为了保持食物的新鲜,人们常用(保鲜膜)包装食物二、判断题(在你认为对的题后划√,错的划×)1、一般情况下穿棉质的面料是较好的(√)2、胶鞋是用吸水性较好的材料做成的(×)3、夏天穿浅色的衣服比穿深色的衣服好(√)4、婴儿一般穿质地较软的面料做的衣服(√)5、雨伞布是完全不吸水的材料(×)6、衣料吸水性大小与衣料的材料质地有关(√)7、水只在高温下才会蒸发,在低温下不会蒸发(×)8、穿棉衣暖和的原因是棉衣能够产生热量(×)9、穿棉衣暖和的原因是棉衣能够隔热保温(√) 10、温度越高,水蒸发的是速度就越快(√)三、选择题(将你认为对的题号填入题后“()”号内)1、缎子衣服的面料是(B)A、亚麻B、丝绸C、毛皮D、化纤2、较重的衣料是(C)A、亚麻B、丝绸C、毛皮D、化纤3、下列衣料中吸水性最大的是(C)A、亚麻B、丝绸C、棉布D、化纤4、下列衣料中吸水性最小的是(D) A、亚麻 B、丝绸 C、棉布D、化纤5、穿棉衣暖和的原因是(A)A、棉衣能够隔热保温B、棉衣能够产生热量C、棉衣能够储藏热量D、棉衣能够发散热量6、为了让冰棍化得慢一些,采取的办法是(D)A、用玻璃瓶装冰棍B、用玻璃瓶装冰棍C、用木制的容器装冰棍D、冰棍盒外穿上“棉衣”四、问答题1、冬天我们穿的衣服一般是用什么面料做成的?答;冬天我们穿的衣服一般是用棉、毛、亚麻等质地较厚的面料做成的. 2、衣料的吸水性与哪些因素有关?答:衣料的吸水性与衣料的质地、厚薄、纹路的大小有关。

3、晾在外面的衣服上的水跑到哪里去了?答;衣服上的水蒸发到空气中去了. 4、水的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答:水的蒸发快慢与温度、通风、蒸发面积大小有关。

5、为什么穿上毛衣、棉衣感到暖和?答;因为毛衣、棉衣等衣料能够隔热保温.6、生产生活中,哪些地方利用了保温或隔热?答;冬天的送暖管道、电冰箱的隔热层、热水瓶的瓶胆等.7、为了让衣服干得更快,应该将衣服晾在什么地方?答:应该将衣服晾在通风、太阳晒的到的地方。

五、实验技能题 1、认真做课本P35下的实验,讨论衣料的吸水性与哪些因素有关?(与衣料的质地、厚薄、纹路的大小有关) 2、做好课本P37下的实验,水跑到哪里去了?(水蒸发到空气中去了)3、做一做课本P39下的实验,几天后,容器中的水会发生什么变化?(几天后容器中的水会减少,其中容器表面越大的,水减少的越多).4、做课本P42上的实验后讨论,棉、毛衣料在实验中起了什么作用?(棉、毛衣料在实验中起了隔热、保温的作用)5、找一找生产生活中利用和防止水分蒸发的例子(1)、利用水的蒸发:天热扇风、发烧的人身体涂抹酒精、天热的时候向地面撒水晒盐(2)防止水的蒸发:把蔬菜用保鲜膜包好、给墨水瓶加盖、用电热吹风机将湿头发吹干、把新鲜的柑桔放入塑料袋三年级科学第四单元(15—17课)复习题一、填空题1、木材、砂、石等自然存在的材料,人们叫它们(天然材料)2、砖、瓦、水泥等人工制造的材料人们叫它们(人造材料)3、盐酸具有(腐蚀性),使用时要当心4、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许多家庭对住房都教学了(内部装修)5、装修材料美化了我们的房屋,但使用不当,会(危害我们的健康)6、石头、砂、木材等材料都是(天然材料)7、钢材、水泥、砖等材料都是(人造材料)二、判断题(在你认为对的题后划√,错的划×)1、我们应提倡用废旧材料做建筑材料(√)2、建筑房屋只用天然材料不用人造材料(×)3、室内装修最好用不含甲醛的环保油漆(√)4、石灰石既可以烧石灰又可以用来造房屋的地基材料(√)5、用木料做门窗比什么材料都好(×)6、可以用其他材料做的瓦代替粘土烧的瓦(√)7、荆门地区的石头做建筑材料是用不完的(×)8、石头做的房子住起来冬暖夏凉(×) 9、宝源木业制造的建材板是三合板(√) 10、荆门地区建房用的砂大都从长江和汉江取得的(√)三、选择题(将你认为对的题号填入题后“()”号内)1、下列建筑材料是天然材料的是(B) A、红砖 B、砂 C、三合板 D、钢材2、下列建筑材料是人造材料的是(C) A、木头B、茅草C、瓦D、竹子3、荆门地区用于建筑的岩石主要是(C)A、花岗岩B、云母C、石灰石D、大理石4、荆州沿岸产的砂主要是(D)A、红砂B、黄砂C、白砂D、青砂5、荆门城北山区生产的树木主要是(A)A、松树B、杉树C、杨树D、柳树6、楼板用钢筋加水泥浇注是为了(D)A、增加强度B、增加柔韧性C、增加美观好看D、既增加强度又增加柔韧性四、问答题1、我们周围的房子主要用到了哪些建筑材料?答:主要用到了砖、瓦、水泥、钢筋、木料、石头、石灰、砂等。

••最新搜索••••••••••最近浏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