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文《山洪般的掌声》教案
山洪一样的掌声精品教学设计课件

《山洪同样的掌声》教课方案(详尽解读)教课目的1、正确、流畅、有感情的朗诵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领会周恩来总理对人民民众的深沉感情和人民民众对总理的无穷尊敬,感觉周总理同等候人的崇高人品。
3、在阅读中学习作者描绘活动场面和人物细节的方法。
教课要点朗诵课文,读懂课文内容,认读生字,理解要点词语。
教课难点从课文对会场和周总理精神的细节描绘中领会总理的精神和质量,感觉总理的伟大人品。
教课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同学们, 1966 年 3 月 8 日,在中国的河北省邢台地域发生了一次大地震,在地震的次日,我们尊敬的周总理就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前去地震灾区,慰劳受灾的民众,在慰劳灾区民众的过程中,周总理有很多令人感人的故事。
今日,我们来认识此中的一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文,把课文读通读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圈画出来,查找工具书或合作沟通解决。
(解决要点字词,经过卡片或同学沟通表现)2、同桌互读,看谁读得流畅。
(要点练习、指导朗诵)3、指名读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练习概括主要内容、表达力,师要点指导读,激励读)4、指引学生理清表达的次序。
指导理清文章脉络的方法(准时间顺程序等)三、研读要点感悟精神(小组议论,自由讲话,按纲要学习,提早出示阅读纲要, 课件出示)1、迅速阅读课文,找出自己最受感人的场面。
(充足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2、指引沟通,谈感觉和领会。
(自由讲话)(激励学生勇敢讲话,供给锻炼时机,练习表打力让学生思虑供给怀疑问难的时机)(1)听闻周总理要来,人们簇拥而来的场面,表现了什么?(2)人们不谋而合的面朝北风而坐的场面,表现了什么?(3)周总理对县委书记的会场安排提出怀疑,表现了什么?(4)周总理蹲在打谷场于社员谈话表现了总理的什么精神?(5)民众迎风欢迎总理以及总理指挥民众转移方向,表现了什么?(6)总理迎风屹立,掌声像山洪同样,这一场面描绘,你领会到了什么?四、整体回首感悟精神(关注细节教课,提高阅读质量,研读语文教课的基本,发散思想,读中促思虑)1、课文中两处对总理眉毛的描绘,领会这两处细节所表现的复杂的内心活动。
新教科版(六三制)语文小学六年级上册《山洪一样的掌声》公开课优质课教案第二课时

《山洪一样的掌声》教案——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结尾两个自然段。
2.在阅读中学习作者描写活动场面和人物细节的方法。
3.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周恩来总理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情感和人民群众对总理的无限爱戴,感受周总理平等待人的高尚人格。
教学重点学习作者描写活动场面和人物细节的方法。
教学难点从课文对会场和周总理精神的细节描写中体会总理的精神和品质,感受总理的伟大人格。
教学方法阅读引发思考,以读为主。
读写结合。
课前准备搜集周总理的事迹。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1. 回顾上节课内容,做到知识的连接。
2.播放手机精彩的导学成果。
二、新授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文,把课文读通读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圈画出来,查找工具书或合作交流解决。
(解决重点字词,通过卡片或同学交流体现)2.同桌互读,看谁读得流利。
(重点练习、指导朗读)3.指名读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练习归纳主要内容、表达力,师重点指导读,激励读)4.引导学生理清叙述的顺序。
指导理清文章脉络的方法(按时间顺程序等)研读重点感悟精神(小组讨论,自由发言,按提纲学习,提前出示阅读提纲,课件出示)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自己最受感动的场面。
(充分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2.引导交流,谈感受和体会。
(自由发言)(激励学生大胆发言,提供锻炼机会,练习表打力让学生思考提供质疑问难的机会)1.听说周总理要来,人们蜂拥而来的场面,表现了什么?2.人们不约而同的面朝寒风而坐的场面,表现了什么?3.周总理对县委书记的会场安排提出质疑,表现了什么?4.周总理蹲在打谷场于社员交谈体现了总理的什么精神?5.群众迎风欢迎总理以及总理指挥群众转移方向,表现了什么?6.总理迎风伫立,掌声像山洪一样,这一场面描写,你体会到了什么?整体回顾感悟精神(关注细节教学,提升阅读品质,研读语文教学的基本,发散思维,读中促思考,)1.课文中两处对总理眉毛的描写,体会这两处细节所表现的复杂的心里活动。
《山洪1样的掌声》教学设计.doc

《山洪一样的掌声》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本文是一篇以叙事为主的散文。
全文通过记叙周总理冒着余震的危险慰问群众、群众报以热烈掌声的动人故事,表现了周总理平易近人、关心群众的高贵品质以及总理关心群众、群众热爱总理的鱼水深情。
本文通过一个个场面描写叙事,通过对周总理语言、神情变化、动作的细节描写,反应总理的高尚人格。
三次环境描写渲染气氛,衬托人物品质。
本节课主要是引导学生抓住一些人物品质的重点语句,来体会总理的高尚的品质,激情诵读让学生感动的场面句段,让学生在读中走进群众中间,从而进一步感受总理对群众那最真挚的情感,更深刻的感受《山洪一样的掌声》是发自灾区人民内心的声音。
感受总理关心群众、平易近人的高尚品质,在学生心目中树立伟人的高大形象。
再通过品读人物的语言,外貌,心理,环境描写的语句,在阅读中学习作者描写活动场面和人物细节的方法。
由于课文讲的是20世纪60年代河北邢台地震后,周总理冒险慰问灾区群众的事情,与学生生活实际有一定的距离。
我们通过集体研究,要求学生课前到通过图书查找、或上网查阅资料,或向大人请教,以便对事件以及当时的社会背景有较多的了解。
教师准备一些当时的图片、挂图或纪录影片。
课文内容较长,因此我们觉得教学时要处理好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注意对课文的整体把握,经过大家的讨论,决定按照整体部分整体的顺序展开教学。
先让学生快速阅读,整体了解课文所叙述的主要事件,在此基础上抓住重点朗读体会,最后回归全文,了解表达方法,整体巩固阅读效果。
在此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周恩来总理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情感和人民群众对总理的无限爱戴,感受周总理平等待人的高尚人格。
3.在阅读中学习作者描写活动场面和人物细节的方法。
4.认识6个生字,正确书写14个生字。
背诵课文结尾两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朗读课文,从课文对会场和周总理神情的细节描写中,体会总理的精神和品质,感受总理的伟大人格。
山洪一样的掌声-六年级

山洪一样的掌声-六年级山洪一样的掌声-六年级教学目标:1、知识、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周恩来总理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和人民群众对总理的无限爱戴,感受周总理平等待人的高尚品质。
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2、过程、方法目标:在阅读中学习作者描写活动场面和人物细写的方法。
3、情感、价值观目标: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总理平等待人的高尚品格。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从课文对会场和周总理神情的细节描写中,体会总理的精神和品质,感受总理的伟大人格。
教学难点:在阅读中学习作者描写活动场面和人物细写的方法。
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上一节语文课,我们学了毛主席在花山关心百姓生活的课文,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另一位伟人的故事。
板书“掌声”,提问:什么时候会有掌声?板书“山洪”给你什么样的感觉?朗读课题,那么到底发生的什么事呢?让我们到文中去寻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1、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认读词语:邢台、心坎儿、、干冷砭骨、肆无忌惮、炯炯目光、黧黑、伫立、气氛、冀南(小组合作认读)。
3、这篇课文主要讲的什么事情?课文是按着什么顺序来写的?(生认真读文思考、交流)。
三、精读课文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自己最受感动的场面。
(充分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2、引导交流,谈感受和体会。
(自由发言,鼓励学生,随机进行奖励)(1)听说周总理要来,人们蜂拥而来的场面,表现了什么?(2)人们不约而同的面朝寒风而坐的场面,表现了什么?(3)周总理对县委书记的会场安排提出质疑,表现了什么?(4)周总理蹲在打谷场于社员交谈体现了总理的什么精神?(5)群众迎风欢迎总理以及总理指挥群众转移方向,表现了什么?(6)总理迎风伫立,掌声像山洪一样,这一场面描写,你体会到了什么?3、文中两次掌声的对比;两次眉毛的变化的描写,你体会到了什么?(小组讨论交流后汇报,其他小组评议补充)4、交流在找文中找出的对周总理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的句子。
六年级上册语文《山洪一样的掌声》教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山洪一样的掌声》教案《山洪一样的掌声》是教科版语文6年级(上)的一篇精读课文。
那么,精读课文在备课前需要做好怎样的教学工作呢?接下来,小编就和大家介绍教科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山洪一样的掌声》教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教科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山洪一样的掌声》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周恩来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和人民群众对的无限爱戴,感受周平等待人的高尚品质。
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2、过程、方法目标:在阅读中学习作者描写活动场面和人物细写的方法。
3、情感、价值观目标: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平等待人的高尚品格。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从课文对会场和周神情的细节描写中,体会的精神和品质,感受的伟大人格。
教学难点:1/ 3在阅读中学习作者描写活动场面和人物细写的方法。
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上一节语文课,我们学了邓小平关心“希望工程”的课文,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另一位伟人的故事。
板书“掌声”,提问:什么时候会有掌声?板书“山洪”给你什么样的感觉?朗读课题。
那么到底发生的什么事呢?让我们到文中去寻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认读词语:邢台、心坎儿、扒车门、干冷砭骨、肆无忌惮、炯炯目光、黧黑、伫立、哦、气氛、冀南3、这篇课文主要讲的什么事情?课文是按着什么顺序来写的?三、研读课文1、浏览课文,说一说“山洪一样的掌声”是怎样爆发出来的?2、课文中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地方?细读课文,动笔画一画,写一写。
3、四次环境描写;人物外貌、动作、心理的描写;两次掌声的对比;两次眉毛的变化。
4、两次掌声的对比,指导背诵课文中最后两个自然段。
站在()找来的机制木箱上,()的寒风不时地()他中山装的衣襟。
2/ 3()群众()伫立,脸上闪现着()的神情。
突然,就像()的山洪一样,会场上又响起一阵热烈的()和()。
这欢呼发自人们的(),是那么(),那么()!它在冀南平原这个()的村庄上空,()地回荡着,回荡着……四、体会写法作者运用动作、语言、外貌、心理、环境等描写,抓住了“面对风口”这件小事来刻画了关心群众、心系群众的高贵品质。
山洪一样的掌声教案

山洪一样的掌声教案教案标题:山洪一样的掌声教案教学对象:初中生教学目标:- 了解山洪的形成原因以及对人类和环境造成的影响;- 探讨人类如何应对山洪灾害并减轻其影响;-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创新思维能力;- 提高学生的科学实验设计和观察记录能力。
教学准备:- PPT投影仪或黑板;- 教学素材:包括山洪形成原因及其对人类和环境造成的影响的相关资料、视频素材等;- 实验材料:小型水槽、土壤、水源、模拟山坡等;- 学生实验工具:量杯、计时器、温度计等。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想上一堂课学习的有关自然灾害的知识,以引起学生对山洪灾害的思考,并展示与山洪有关的图片。
2. 知识讲解(15分钟):通过PPT或黑板,向学生介绍山洪的形成原因、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
讲解中引导学生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分组讨论(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如何应对山洪灾害?列举应对措施,并解释为什么这些措施有效。
引导学生思考如提前预警、建设防洪设施等措施的原理和实施方法。
4. 实验设计(10分钟):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和已学知识,引导学生设计一个小型山洪模拟实验。
要求学生记录实验过程中的必要数据、观察结果和结论。
5. 实验演示与讨论(15分钟):请每个小组派出一两名代表进行实验演示,并鼓励其他小组提问、观察和发表意见。
教师对实验过程进行点评和讲解,指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和得出结论。
6. 总结提升(10分钟):回顾整个教学过程,引导学生总结学到的知识和实验经验,提出还有待深入探究的问题,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7.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撰写一份关于山洪及应对措施的小研究报告,并通过图片、实例等方式进行展示。
教学扩展:- 学生可以通过实地考察、采访当地防洪工作者等方式加深对山洪灾害的认识;- 引导学生研究其他自然灾害,如地震、台风等,并进行类似的探究活动。
评估方法:- 学生实验记录和观察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学生小组讨论和报告的条理性和逻辑性;- 学生在实验演示和讨论环节中的参与度和互动性。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山洪一样的掌声教科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山洪一样的掌声教科版第二课时备课时间:8月26日授课时间:月日第1周第5节教学目的: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诵课文,背诵课文开头两个自然段。
2、在阅读中学习作者描写活动局面和人物细节的方法。
3、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周恩来总理对人民群众的深沉情感和人民群众对总理的有限敬爱,感受周总理对等候人的高尚人格。
教学重点:朗诵课文,读懂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从课文对会场和周总理肉体的细节描写中体会总理的肉体和质量,感受总理的伟大人格。
教学进程:一、回味课文内容〔5分〕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课«山洪一样的掌声»,回想一下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2、指名有感情朗诵课文。
二、研读重点,感悟肉体〔小组讨论,自在发言,按提纲学习,课件出示阅读提纲〕〔14分〕1、快速阅读课文,找出自己最受感动的局面。
〔充沛给先生自主学习的时间〕2、引导交流,谈感受和体会。
〔自在发言〕〔鼓舞先生大胆发言,提供锻炼时机,练习表打力让先生思索提供质疑争辩的时机〕〔1〕听说周总理要来,人们蜂拥而来的局面,表现了什么?〔2〕人们不约而同的面朝寒风而坐的局面,表现了什么?〔3〕周总理对县委书记的会场布置提出质疑,表现了什么?〔4〕周总理蹲在打谷场于社员交谈表达了总理的什么肉体?〔5〕群众迎风欢迎总理以及总理指挥群众转移方向,表现了什么?〔6〕总理迎风伫立,掌声像山洪一样,这一局面描写,你体会到了什么?三、全体回忆感悟肉体〔关注细节教学,提升阅读质量,研读语文教学的基本,发散思想,读中促思索,〕〔10分〕1、课文中两处对总理眉毛的描写,体会这两处细节所表现的复杂的心里活动。
2、作者为什么用〝山洪一样的掌声〞做标题?这个标题还可以换成别的标题吗?为什么?3、回忆课文,从作者的表达中学到了哪些表达方法?引导先生回答下面的效果:事情的原因:一是发作大地震;二是天气冰冷,寒风呼啸。
事情的开展和人物的活动:与环境直接相关,前后相互关联。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山洪一样的掌声》第一课时

《山洪一样掌声》第一课时教案备课时间:课题山洪一样掌声授课时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周恩来总理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和人民群众对总理的无限爱戴,感受周总理平等待人的高尚品质。
过程与方法在阅读中学习作者描写活动场面和人物细写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周恩来总理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情感和人民群众对总理的无限爱戴,感受周总理平等待人的高尚人格。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从课文对会场和周总理神情的细节描写中,体会总理的精神和品质,感受总理的伟大人格。
教学难点在阅读中学习作者描写活动场面和人物细写的方法。
教学方法引导法探究法教具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导言:板书“掌声”,提问:什么时候会有掌声?板书“山洪”给你什么样的感觉?朗读课题。
那么到底发生的什么事呢?让我们到文中去寻找答案。
2、板书课题:2、山的红一样掌声3、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指名读,共同明确。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周恩来总理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情感和人民群众对总理的无限爱戴,感受周总理平等待人的高尚人格。
3)在阅读中学习作者描写活动场面和人物细节的方法。
4、课件出示课文背景资料,共同了解。
5、检查预习邢台心坎儿扒车门黧黑伫立气氛冀南滏阳肆无忌惮炯炯目光干冷砭骨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件出示相关问题,让学生带问题出声朗读课文,并动笔标画。
1)第一段: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地点,作者交待了哪些人物,讲述了什么事件?2)第二段:邢台地震,人员伤亡惨重,按理来说灾区人民应该沉浸在悲痛之中呀,但作者为何说:“邢家寨猛然间从地震后的悲痛气氛中挣脱出来”呢?3)这篇课文主要讲的什么事情?表现什么主题?课文是按着什么顺序来写的?环节时间5分钟8分钟2、学生同桌间相互交流3、指名汇报,共同明确三、课文研读,深入感知。
1、课件出示相关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交流,每组选择两个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课文《山洪般的掌声》教案小学语文课文《山洪般的掌声》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结尾两个自然段。
2、在阅读中学习作者描写活动场面和人物细节的方法。
3、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周恩来总理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情感和人
民群众对总理的无限爱戴,感受周总理平等待人的高尚人格。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从课文对会场和周总理精神的细节描写中体会总理的精神和品质,感受总理的伟大人格。
【教学过程】
一、回味课文内容(5分)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课《山洪一样的掌声》,回想一下
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2、指名有感情朗读课文。
二、研读重点,感悟精神(小组讨论,自由发言,按提纲学习,
课件出示阅读提纲)(14分)
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自己最受感动的场面。
(充分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
2、引导交流,谈感受和体会。
(自由发言)(激励学生大胆发言,提供锻炼机会,练习表打力让学生思考提供质疑问难的机会)
(1)听说周总理要来,人们蜂拥而来的场面,表现了什么?
(2)人们不约而同的面朝寒风而坐的场面,表现了什么?
(3)周总理对县委书记的会场安排提出质疑,表现了什么?
(4)周总理蹲在打谷场于社员交谈体现了总理的什么精神?
(5)群众迎风欢迎总理以及总理指挥群众转移方向,表现了什么?
(6)总理迎风伫立,掌声像山洪一样,这一场面描写,你体会到了什么?
三、整体回顾感悟精神(关注细节教学,提升阅读品质,研读语文教学的基本,发散思维,读中促思考,)(10分)
1、课文中两处对总理眉毛的描写,体会这两处细节所表现的`复杂的心里活动。
2、作者为什么用“山洪一样的掌声”做题目?这个题目还可以换成别的题目吗?为什么?
3、回顾课文,从作者的叙述中学到了哪些表达方法?
引导学生回答下面的问题:
事情的起因:一是发生大地震;二是天气寒冷,寒风呼啸。
事情的发展和人物的活动:与环境直接相关,前后互相关联。
启示: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注意事情的前因后果,用环境渲染场面,用细节表现人物的内心。
四、练习填空,体会好处。
(3分)
(1)浓黑的眉毛()了一下,随即总理看了看,()向打谷场南头走去。
(2)这欢呼声发自人们的心灵深处,是那么(),那么()!
五、交流课前收集的周总理的事迹资料。
(5分)
六、课堂小结(2分)
本文是一篇以叙事为主的散文。
全文通过记叙周总理冒着余震的危险慰问群众,群众报以热烈掌声的动人故事,表现了周总理平易近人,关心群众的高贵品质以及总理关心群众,群众热爱总理的鱼水深情。
七、作业(1分)
模仿课文,描写你的父亲或母亲,不少于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