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简答题练习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综合练习试题( 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综合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单位转换中正确的是A.1Kg=10-3g B. 1g/cm3=1×103Kg/m3 C. 1m3=1mL D. 1t=1kg2.如图所示,一小孩从公园中的滑梯上加速滑下,对于其机械能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重力势能减小,动能不变,有重力势能转变为动能B、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加,有重力势能转变为动能C、重力势能减小,动能不变,没有重力势能转变为动能D、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加,没有重力势能转变为动能3.如图所示的四幅图是小冬提包回家的情景,小冬提包的力不做功的是4.如图所示,两手指用力捏住铅笔,使它保持静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手指受到的压力相同,左边手指受到的压强较大B、两手指受到的压强相同,左边手指受到的压力较大C、两手指受到的压力相同,右边手指受到的压强较大D、两手指受到的压强相同,右边手指受到的压力较大5.一个在地面上滚动的足球,速度越来越小,最后停下来,是因为A.它的惯性越来越小B.摩擦阻力改变了它的运动状态C.它没有受到力的作用D.一定是它受到的阻力越来越大6.7.8.乒乓球、保龄球等表面都是光滑的,为什么高尔夫球的表面上布满小坑呢?经有关科学家研究发现:两个等大的球,一个表面布满小坑,另一个光滑,在空中高速飞行时,表面布满小坑的球受到的空气阻力较小.现将质量与体积均相等的两个小球A与B分别利用细绳悬挂在等臂杠杆的两端,使杠杆水平平衡,如图所示.当从两球正下方同时以相同速度的风对准它们竖直向上吹时,则以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杠杆左端下降B.杠杆右端下降C.杠杆仍然在水平方向处于平衡状态D.无法判断杠杆的转动情况9.下列四种简单机械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10.一名学生站在水平地面上,下列关于平衡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学生所受的重力和学生对地面的压力为一对平衡力B.学生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学生的支持力为一对平衡力C.学生所受的重力和地面对学生的支持力为一对平衡力D.学生所受的重力和学生对地球的吸引力为一对平衡力11.成年人正常步行10min通过的路程约A.7m B.70m C.700m D.7000m12.几种液体的密度见附表1。
人教版初三物理上册考试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初三物理上册考试试题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一、单选题(每题3分)1.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B. “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C. 公路旁安装隔音墙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 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鼓面,鼓面发声的音调会不同答案:B2.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B. 岸边景物在水中的倒影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C. 红、绿、蓝三种色光合成电视画面的颜色D. 近视眼需要佩戴凸透镜来矫正视力答案:C3.下列关于温度、内能、热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B. 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C. 物体温度越高,含有的热量越多D. 物体内能增加,一定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答案:B4.下列关于电和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磁体周围存在磁场,磁场的方向由磁感线确定B. 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与条形磁体的磁场相似C. 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导体中就会产生感应电流D. 电磁铁磁性的强弱只与电流的大小有关答案:B5.下列关于能源和能量转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太阳能、风能、天然气都是可再生能源B. 太阳能电池是将太阳能转化为内能的装置C. 核电站发电的过程是将核能转化为电能D. 汽油机做功冲程是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答案:C二、多选题(每题4分)1.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B. 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C. 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D. 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传递给内能小的物体答案:C解析:A选项,内能不仅与温度有关,还与物体的质量、状态等因素有关,所以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不一定大,故A错误;B选项,物体的内能增加,可能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故B错误;C选项,物体的温度升高,分子无规则运动加快,内能一定增加,故C正确;D选项,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给温度低的物体,而不是从内能大的物体传递给内能小的物体,故D错误。
九年级物理简答题训练大全.doc11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简答题(13章到17章)(一)1、在烈日当空的海边玩耍,你会发现沙子烫脚,而海水却是凉凉的,这是为什么?答:因为海水的比热容大,而沙子的比热容小。
在烈日当空的时侯,相同质量的水和沙子吸收相同的热量海水升高的温度比沙子小。
2、小宇准备给老师做一个粉笔盒,他用锯锯木头,锯完后发现锯条发热,这是为什么?请你帮他解释这个现象。
答:这是因为锯木头时,锯条要克服磨擦做功(或对锯条做了功)(1分),它的内能增加(1分),温度升高(1分),所以锯条发热。
3、据有关专家预测,我国最大水电站—三峡水电站建成后,三峡库区的气温会受到一定影响,夏天会下降2℃左右,而冬天将升高2℃左右,请你解释会发生这个现象的原因。
答:因为水的密度比沙石的密度大,夏天,在同样吸热的情况下,水的温度升高的少,而在冬天,在同样放热的情况下,水的温度下降的少。
所以三峡水电站建成后对当地气候会产生一定的影响.4、水稻是喜温作物,在每年的三四月份育秧时,为了防止霜冻,傍晚常常在秧田里灌一些水过夜,第二天太阳升起后,再把秧田里的水放掉,为什么?傍晚时在秧田里灌水,是因为水得比热大,所以在放出相同热量时温度变化较慢.与不在秧田里灌水相比,秧田里的温度较高,不至于引发冻害.而白天再把秧田里的水放掉,是因为与不放水相比,秧田比热小,吸热升温快,使得秧苗有较好的生长条件.5、汽车发动机利用循环流动水进行冷却,你能说明他的工作原理吗?水得比热大,当其循环通过汽车发动机时,能从温度较高的发动机吸收更多的热量,从而达到较好的冷却效果.6、用打气筒给自行车打气,打完后摸一摸打气筒的外壁,发现外壁发热了,这是为什么?因为打气筒在打气过程中,打气筒活塞与筒壁上下摩擦,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使气筒外壁变热;另一方面,活塞也压缩气体做功,使气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通过热传递也使气筒外壁发热.7、打好气的轮胎放置一段时间,使轮胎里外的温度一致.然后将轮胎放气,同时把温度计上的玻璃泡置于喷出的气流中,这时会看到温度计的示数逐渐减小,这是为什么?因为轮胎放气的过程中,气体膨胀对外做功,内能减小,因此温度会降低.8、如图所示,在金属管内装一些酒精,当迅速来回拉动绕过金属管的粗绳时,筒壁会发热,一会儿,看到紧塞在管口的塞子突然被射出,同时管口出现雾状“白气”。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简答题练习

一.简答题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已成为寻常百姓家里的代步工具.小丽的爸爸用汽车送她上学,走到学校附近的路口,向左急转弯,小丽顿时产生被向右甩出的感觉.请用惯性的知识解释这一现象.答:人和车原来都是沿某个方向运动的,当车突然向左急转时,人的下半身随着车向左急转,而人的上半身由于惯性,仍然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人感觉被向右甩出.2. 食品运输过程中,通常用干冰或冰块来保鲜.请分别说出这两种方法的物理依据.答:干冰易升华,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在升华过程中需要从外界吸收大量的热,会使食品温度降低,起到防止腐烂变质的作用;冰熔化时,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中从周围吸收热量,导致冰块周围温度降低,起到保鲜的作用.3.1第3题图阅读上述小资料,请你在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中,给小组其他同学解释“使锤头紧套在锤柄上”所包含的物理道理.答:锤头和锤柄一起向下运动,锤柄撞击板凳时受到阻力,运动状态改变,由运动变为静止;而锤头由于惯性,仍然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向下运动;这样反复几次,锤头就能紧套在锤柄上.4. 如图所示是同学们在参观铁路工地时看到的场景.请用物理知识简要回答下列两个问题:第4题图(1) 铁轨为什么要铺在一根根路枕上?2(2) 出发前,老师通常会嘱咐同学们骑自行车时不要太快,也不能骑车带人,为什么?答:(1)铁轨铺在枕木上,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2)骑自行车太快或者骑车带人,当遇到障碍物时,车轮遇到障碍物停止下来,而人由于惯性继续向前运动,造成摔伤.5.在高速公路上,坐在客车车窗旁的王桦感觉道路两旁的树木在急速后退.当她推开车窗玻璃时,长长的披肩秀发被“吸”到了窗外,请你用所学物理知识解释上述两种现象.答:(1)因为王桦是以自己所乘坐的客车(包括车内的乘客、司机、座椅等)为参照物,道路两旁的树木相对所乘坐的客车(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感到道路两旁的树木在向后运动.(2)由于客车极速行驶,客车外的空气流动速度较大,压强较小,车内的空气流动速度较小,压强较大,车内的气体压强大于车外的气体压强,所以她的头发被“吸”到了窗外.6.如图所示,商场中,一位卖微波炉的售货员和一位顾客产生了不同意见,售货员说,微波炉很省电,用它加热食品花不了多少电费;顾客说,微波炉很费电,他家的微波炉一开就“烧3保险”.他们各自是从什么角度说的?请你用科学术语说明“微波炉一开就烧保险”的原因.第6题图答:售货员是从加热时间角度来说的,售货员认为微波炉很省电,是说用微波炉虽然功率大,但加热食物用时很短,消耗的电能并不多,所以不“费电”;顾客是从电功率角度考虑的,因为微波炉属于大功率用电器,工作时电路中电流很大,会烧断保险丝,相同时间内消耗的电能多,所以认为很“费电”.之所以一开微波炉保险丝就会熔断,是因为微波炉的功率大,根据可知,家庭电路中电压U=220 V,使用时会导致电路中总电流过大,根据焦耳定律,Q=I2Rt 可知,电流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因而会烧断保险丝.初中物理公式汇总一览表46789。
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简答题

一个灯泡的灯丝烧断了,把断了的灯丝 搭在一起(条件),灯泡会更亮(结论)。 怎样解释这个现象?
• 分析:灯泡会更亮(结论) 实际功率P变大 P=IU U不变 I变大 I=U/R R变小 R由本身 的三个因素决定:材料、横截面积不变,长度变短 灯丝烧断了,灯丝搭在一起(条件)。
• 答案:一个灯泡的灯丝烧断了,把断了的灯丝搭在 一起,灯丝长度变短,灯丝电阻变小,由I=U/R可 知,灯泡两端的电压不变,通过灯丝的电流变大, 又根据P=IU得出,灯泡的实际功率变大,所以,灯 泡会更亮。
• 因为沙子的比热容比海水的比热容小,吸 收相同的热量,质量相同的沙子比海水升 温快,所以小萌在烈日当空的海边玩耍, 发现沙子烫脚,而海水凉凉的。
利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生活事例:
• 据报道:一辆装有钢管的货车在高速行驶时,因 突发事件而紧急刹车,造成驾驶室内三人严重伤 亡的重大事故。事后调查:伤人的元凶尽然是车 上的钢管。请你用所学知识解释:为什么车箱内 的钢管会进入驾驶室内呢?
• 这是因为列车与人之间的空气流速会加大,压 强减小;而人背着列车的一侧空气流速较小, 压强较大。因此人向着列车的一侧受到空气的 压力较小,背着列车的一侧受到空气的压力较 大,在这两个压力的共同作用下,人很容易被 吸进铁道,应特别注意安全。
利用密度知识解释物理现象:
•夏天我们吃雪糕时,冰棍周围常常会冒“白气” (如图所示)。这些“白气”是怎样形成的?根 据你的观察,冰棍冒出的“白气”是向上飘还是 向下飘?请你作出合理的解释。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 因为堆放在车厢内的钢管原来随车一起高速运动 ,当货车在高速行驶因突发事件而紧急刹车时, 货车紧急减速很快停止,钢管由于惯性还要保持 原来的高速运动状态,继续向前运动,所以会进 入驾驶室内。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16.1 电压 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16.1 电压习题(含答案)16.1 电压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将手机充电器插入家庭电路插座中,即可为手机充电。
充电器为手机充电时的输出电压约为()A.1.5 V B.5 V C.110 V D.220 V2.关于电压,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电压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B.只要电路两端有电压,电路中就一定有电流C.电路中有电流时,电路两端就一定有电压D.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3.使用电压表时,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让电流从“+”接线柱流进电压表,从“-”接线柱流出电压表B.要把电压表与被测电路并联C.不能估测待测电压大小时,应选小量程试触D.测量前应先检查指针是否指零4.如图所示的电路图中,能用电压表正确测出灯L1两端电压的是()5.在如图所示电路中,开关闭合后电压表测量的是()A.电源两端电压B.L3和电源两端电压C.L1两端的电压D.L1和L2两端的电压6.小宁在探究练习使用电压表时,把电压表接成了如图所示的电路。
当闭合开关时所发生的现象是()A.灯泡亮、电压表有示数B.灯泡亮、电压表无示数C.灯泡不亮、电压表有示数D.灯泡不亮、电压表无示数7.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表a、b接法正确的是()A.a、b都是电流表B.a、b都是电压表C.a是电流表,b是电压表D.a是电压表,b是电流表8.如图为某同学测量L1两端电压的电路,图中有一条导线接错了,接错的导线是()A.1B.2C.3D.49.一节干电池的电压是()A.220 V B.36 VC.24 V D.1.5 V10.下列测量L2电压的是()11.在如图中,要使L1与L2串联,在“〇”处接入电流表或电压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L1两端的电压.以下做法正确的是()A.a为电流表,b为电流表B.a为电压表,b为电流表C.a为电流表,b为电压表D.a为电压表,b为电压表12.如图电路中的电压表测量哪个元件两端的电压()A.L2 B.L1 C.电源D.L1和L2二、综合题13.小丽在做实验时,将电压表的“0”“15”接线柱接入电路中进行测量,但是在读数时粗心的她却按照“0~3 V”的量程读数,读出的电压值为2.4 V,而电压表实际的测量值应是_____________V。
初中物理 九上物理常考14个简答题

初中物理九上物理常考14个简答题【1】热机为人类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对环境的污染也是较为严重。
请你说一说热机使用会带来哪些污染?答:(1)尾气排放造成的污染;(2)燃料燃烧排放的烟尘使大气变得十分混浊(粉尘);(3)废渣污染(未烧尽的残渣);(4)噪声污染。
【2】将质量相同的甲、乙、丙三块金属加热到相同的温度后,放到上表面平整的冰块上。
经过一定时间,冰块形状基本不再变化时的情形如图所示,则三块金属的比热容哪个大?你的理由是什么?答:由图知,三金属块末温(为冰的熔点)相同,三金属块的初温相同,由题意知道,三金属块降低相同的温度,放出的热量:Q甲<Q乙<Q 丙,由Q^=cmAt,三金属块的质量相同,罚相同,所以三金属块的比热容:c甲<c乙Vc丙。
故丙金属块的比热容大。
【3】常言“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盆吃西瓜”解释其原因?答:其他条件一定时,因为沙子的比热容较小,根据公式Q=C m At知:白天吸收热量后,沙子的温度升高的多,气温较高;夜晚放出热量后,沙子的温度下降的多,气温较低;由此可知沙漠地区白天黑夜的温差大,产生早穿皮袄午穿纱的现象.【4】白天在海边玩耍,会觉得沙子烫脚,海水凉凉的?而傍晚会觉得沙子凉凉,海水温和的?答:其他条件一定时,白天,在日照情况相同时候(即水和沙子吸收相等的热量时),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根据公式Q=CmAt,水温升的小;所以觉得水凉凉的。
傍晚,水和沙子放出相等的热量时,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根据公式Q=CmAt,水温降的小;所以觉得水温和的。
【5】为什么用水做发动机冷却剂?答: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根据公式Q=CmAt知: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
【6】为什么北方楼房的暖气用水作介质?答: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根据公式Q=CmAt知: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降低相同的温度,水放出的热量多。
【7】人们发觉城市暖于郊区,分析城市“热岛效应”的主要原因?答:一是工厂、交通工具排放大量的尾气,尾气含有大量的热。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复习试题及答案全套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复习试题及答案全套第十三章综合测试题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下列事例中,不能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做无规则运动的是(B)A.炒菜时加点盐,菜就有了咸味B.在显微镜下,看到细菌在活动C.排放工业废水,污染整个水库D.房间里放一箱苹果,满屋飘香2.关于分子动理论知识,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D)A.端午节粽子飘香,是扩散现象B.盐放到热汤里,“化”得更快一些,说明扩散现象与温度有关C.50 mL酒精和50 mL水混合,总体积小于100 mLD.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液体分子间只存在斥力3.我国研制的“神舟十一号”实验飞船在返回地面通过大气层的飞行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A.飞船的机械能保持不变B.飞船的一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C.飞船的势能越来越小D.飞船的外表温度会升高4.下面说法正确的是(C)A.当水凝固成冰后,水分子的热运动也就停止了B.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分子或原子之间只有引力C.快速压缩气体,可使气体内能增大,温度升高D.冬天人们用热水袋取暖,内能从热水袋传递给人体5.下列关于功、内能、热量的描述正确的是(C)A.机械能为零的物体,内能也一定为零B.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向内能小的物体传递C.做功和热传递都能改变物体的内能D.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一定升高6.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A.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只存在引力,不存在斥力B.组成物质的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C.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D.沿海地区通常比内陆地区昼夜温差小,原因之一是水的比热容比沙石的比热容大7.下列实例中与“水的比热容较大”这一特性无关的是(D)A.让热水流过散热器供暖B.用循环水冷却汽车发动机C.沿海地区昼夜温差较小D.夏天在房间内洒水降温8.家用电器中大功率电子元件在工作时会产生较多的热量,为了尽快散热,通常在大功率元件上加装金属散热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简答题
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已成为寻常百姓家里的代步工具.小丽的爸爸用汽车送她上学,走到学校附近的路口,向左急转弯,小丽顿时产生被向右甩出的感觉.请用惯性的知识解释这一现象.
答:人和车原来都是沿某个方向运动的,当车突然向左急转时,人的下半身随着车向左急转,而人的上半身由于惯性,仍然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人感觉被向右甩出.
2. 食品运输过程中,通常用干冰或冰块来保鲜.请分别说出这两种方法的物理依据.
答:干冰易升华,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在升华过程中需要从外界吸收大量的热,会使食品温度降低,起到防止腐烂变质的作用;冰熔化时,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中从周围吸收热量,导致冰块周围温度降低,起到保鲜的作用.
3.
1
第3题图
阅读上述小资料,请你在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中,给小组其他同学解释“使锤头紧套在锤柄上”所包含的物理道理.
答:锤头和锤柄一起向下运动,锤柄撞击板凳时受到阻力,运动状态改变,由运动变为静止;而锤头由于惯性,仍然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向下运动;这样反复几次,锤头就能紧套在锤柄上.
4. 如图所示是同学们在参观铁路工地时看到的场景.请用物理知识简要回答下列两个问题:
第4题图
(1) 铁轨为什么要铺在一根根路枕上?
2
(2) 出发前,老师通常会嘱咐同学们骑自行车时不要太快,也不能骑车带人,为什么?
答:(1)铁轨铺在枕木上,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2)骑自行车太快或者骑车带人,当遇到障碍物时,车轮遇到障碍物停止下来,而人由于惯性继续向前运动,造成摔伤.
5.在高速公路上,坐在客车车窗旁的王桦感觉道路两旁的树木在急速后退.当她推开车窗玻璃时,长长的披肩秀发被“吸”到了窗外,请你用所学物理知识解释上述两种现象.
答:(1)因为王桦是以自己所乘坐的客车(包括车内的乘客、司机、座椅等)为参照物,道路两旁的树木相对所乘坐的客车(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感到道路两旁的树木在向后运动.(2)由于客车极速行驶,客车外的空气流动速度较大,压强较小,车内的空气流动速度较小,压强较大,车内的气体压强大于车外的气体压强,所以她的头发被“吸”到了窗外.
6.如图所示,商场中,一位卖微波炉的售货员和一位顾客产生了不同意见,售货员说,微波炉很省电,用它加热食品花不了多少电费;顾客说,微波炉很费电,他家的微波炉一开就“烧
3
保险”.他们各自是从什么角度说的?请你用科学术语说明“微波炉一开就烧保险”的原因.
第6题图
答:售货员是从加热时间角度来说的,售货员认为微波炉很省电,是说用微波炉虽然功率大,但加热食物用时很短,消耗的电能并不多,所以不“费电”;顾客是从电功率角度考虑的,因为微波炉属于大功率用电器,工作时电路中电流很大,会烧断保险丝,相同时间内消耗的电能多,所以认为很“费电”.之所以一开微波炉保险丝就会熔断,是因
为微波炉的功率大,根据可知,家庭电路中电压U=220 V,使用时会导致电路中总电流过大,根据焦耳定律,Q=I2Rt 可知,电流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因而会烧断保险丝.
初中物理公式汇总一览表
4
6
7
8
9。